从国家创新系统角度看集群的创新作用

合集下载

产业集群理念研讨论述

产业集群理念研讨论述

产业集群理念研讨论述国内产业集群理论国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

仇保兴(1999)详细剖析了以浙江省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演进过程及趋势,提出了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承担的角色和应发挥的作用。

王缉慈(2001)拓展了产业集群的内涵,并对我国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中肯的建议;盖文启(2002)利用创新网络理论探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的机制,解析了产业集群如何实现外部经济性、交易成本降低、竞争优势的获得等,并提出了集群今后发展的趋势和区域政策。

张辉系统地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的转型和升级问题。

王志敏(2007)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及动因;王晓清(2008)揭示了企业的区位选择与产业集群的关系;叶华光(2009)研究了横向产业集群形成的外部动力机制与内部动力机制。

产业集聚区创新机制研究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专门设立项目深入研究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研究指出创新网络及网络中的互动对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的创新特征影响甚至决定了国家创新系统的特征。

阿歇姆(Asheim,2002)对产业集聚区创新机制的研究主要是从知识传播、技术转移、学习机制等角度研究创新机制内各要素的互动关系、知识传播与技术转移的途径等问题。

欧洲创新环境研究小组研究认为,区域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区域创新环境的改善。

他们认为区域内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创新主体之间具有强大和稳定的创新协同作用,其实现途径包括企业内衍生、人才在当地企业间的流动、当地企业之间的结网和互动等过程。

国内学者胡志坚(2002)分析了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与创新模式。

浙江大学魏江教授(2004)系统研究了集群创新系统,提出“集群创新系统”的概念并对其构成要素、结构,以及集群创新系统与企业创新系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他认为,集群成员之间的知识外溢作用产生了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力和绩效。

集聚理论2

集聚理论2

分报告三、产业园区的集聚理念90年代以来,“集群(cluster)”这个名词在国际上受到了区域研究学界、商界和公共政策的重视,并开始频频出现在各国的区域研究文献以及相关的会议和政府文件中,。

在国际上,cluster战略和政策得到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机构的提倡和推广。

“集群”的主体是企业,体现了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内在关系,具有地理位置邻近的空间特征。

出于各自要论述的侧重点不同,有时称为产业群(industrial cluster),有时叫做地方企业集群(local cluster of enterprises),有时又名为区域集群(regional cluster)等等。

但在实际运行中,很多集群除了包括本地企业之外,还包括提供研究和技术性支持的政府机构以及其他机构,例如大学、智囊团、专门培训教育机构、制定技术标准的机构、行会等。

尽管不同的学派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集群”现象,但其核心都是集聚(agglomeration)的理念。

因此本报告在借鉴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别是上海的产业园区发展情况,着重对这一核心理念进行系统论述。

一、理论概述集聚理论不断在变化,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时代特征赋予了集聚理论不同的内涵,同时作为经济地理学、经济学(包括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共同探讨的对象,从中也可以看出主流经济学的思想革命对其深刻的影响。

总体上讲,其理论的演进呈现出单纯强调成本到成本与效率并重,再到凸现制度与学习因素的轨迹,论述的角度也趋向于从个体企业出发到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强调企业间网络化的协作与竞争关系,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整个区域的创新系统。

集聚理论的古典基石集中体现在古典区位论和马歇尔关于产业区的论述上。

前者最终形成在实证研究和规划中广泛应用的产业综合体模型,从中可以发现基于纯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地理学理论,从传统的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力)分析出发研究产业集聚的脉络;后者作为理论来源,与技术创新、组织演化、制度分析等理论前沿结合到了一起,演变为20世纪末的新产业区理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跳出当今西方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研究产业集聚的另一条脉络。

创新集群知识溢出效应模型研究

创新集群知识溢出效应模型研究

创新集群知识溢出效应模型研究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创新集群内涵特征及内部知识溢出特点,改进Bart-Caniels空间知识溢出模型(BC模型),在潜在与实际知识溢出互动关系框架下,引入技术扩散、行业距离、社会成本因子,从各因子知识溢出机理方面探讨了集群因子作用形式,并分别从宏观、中观角度构建了创新集群知识溢出数理模型,得出研究结论。

关键词:创新集群知识溢出Bart-Caniels知识溢出模型模型改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于1999年发展了“集群”概念,在《集群—促进创新之动力》研究报告中正式推出“创新集群”思想,认为“创新集群概念是对国家创新系统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具体化”。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关于创新集群内涵特征以及形成演化规律的研究中,普遍强调知识溢出在创新集群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创新集群相关研究中,有必要建立能够反映创新集群内部知识溢出影响因素特点的溢出模型,以适应创新集群内部知识溢出综合效应研究的需要。

创新集群概念界定及知识溢出特征分析目前,国内外对创新集群内涵的界定主要存在着三种观点。

一是认为创新集群是“高技术开发区的高级发展阶段”;二是“创新性的产业集群或基于创新的产业集群”;三是认为创新集群是“一种基于技术知识的组织结构”。

本文界定创新集群是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知识要素聚集、具有高度创造力、创新驱动的知识--经济网络系统。

其内涵逐步扩充到集群内成员通过信息、知识、物质、资金等的价值交换所形成的知识获取、共享的协同循环知识经济环链。

图1显示了以产业链、价值链、知识链层层递进视角划分的创新集群内涵分层概念模型。

Bart-Caniels空间知识溢出模型知识溢出是指经济体之间由于知识存量差异而导致的经济、业务活动中知识的无意识交流行为。

关于知识溢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新增长理论中。

创新集群:当代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式

创新集群:当代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式

【 中图分类号 】 02 F6 .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426 (090—040 1 ~7820 )300— 2 0
定 的共识 ( 钟 .0 3) 宁 20 , 即创 新集群 具有 两 个最基 本 的特 征: 一是集聚性 。 具有互补竞争优势 的主体 , 在产品链 与价值链 的作用 下被相互连接 、 整合成为系统。 二是知识溢出集中化。 创 新集 群的构成 主体共 同参与 到改进共性技术的活动 中 , 发 目 研 标同一 与创新 资源投入集 中 , 使得知识溢 随之也呈现集中。 这两个 基本特征 均体现 H 科技 与经济在 产业层 次 中高度 { 融合 。 首先 , 聚性 特 征 体 现 科 技 与 经 济在 产业 层 次 中高度 融 合 。 集 创新 集 群 的集 聚性 兼 具 经 济 与 知识 生 产 两 层 涵 义 。从 经 济 角 度 看 , 产分工专 业化 可以使生 产率得 到提高 , 生 但它 同时也 能使 交 易 成本 增 加 。通 过 产 业 集 聚 , 业 不仅 可 以节 约 生 产 成 本 , 企 使 生 产 率 得 到 提 高 ( le br 10 ) 而 且 还 能 够 以 网 络 形 式 Af dWee ,9 9 , r 重 构信息沟通途径 , 降低交易成本 。集聚是企业适应生产 分丁 专业 化 发 展 的 必 然 结 果 。 随着 经济全球化大潮 与知识 经济时代的到来 , 生产要 素在 全球 范 围 内 直 接 流 动 , 术 成 为 重 要 的 生 产 要 素 , 经 济 发 展 技 是 的关 键 内 生 因 素 。同家 竞 争 优 势 的基 础 — — 比较 优 势 逐 步 被 绝 对 优 势 所 替 换 , 绝 对 优 势 是 “ 术 进 步 ” “ 技 创 新 ” 产 而 技 与 科 的 物。技术与经济 的密切联系使知识生产 受经济集聚的影 响 , 即 集 聚 不 仅 产 生 经 济 上 的 效 应 , 同 时 也 影 响 知 识 生 产 。 由于 知 它 识 常 沿 商 业 联 系路 径 外 溢 , 济 集 聚 区 往 往 能成 为技 术 创 新 活 经

关于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思考

关于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思考
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基于集群 类型的不 同 ,
内 容 摘 要 :本 文 在 综 述 国 内 关 于 产 业 集 群 研 究 的 最 新 进 展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未 来 产 业 集 群 创 新 系 统 构 建 的 两 个 关
键 问题 :一 是 纵 向 上 与 国 家 创新 系统 、 企 业创 新 系 统相 结 合 : 二 是 横 向 上 将
模式 ,并建立了集群创新系统的总体结构
模型。
唐华把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创新 系 统的要素划分为知识 中心 与技 术中心 、企 业家与创业者 、风险资金与天使资金、地
方 政 府 与 非 正 式 组 织 、核心 产 业 与辅 助 产
分 析 集 群 创 新 系统 的组 成 要 素 和 结 构 ;二

传统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
创新主体 、创新方式 以及企业问 的联结关 系不 同,决定 了二者的创新特征具有很大
的差异 , t-者的创新系统 在组成要 素、 因J L
术中心 、企 业家和创业者 。
J,t t ̄ ,刘成 、陈剑结合我 国纺织产业 l' :- 集群 的实际情况 ,提 出了以资源 、制度环 境 、市 场、相关机构 和企业 网络 为构成要 素的集群创 新系统模 型 ;赵涛则提 出我 国
是 以已有研究 为基础 ,结合 国内集群创新 系统 的发展现状 ,提 出建立和完善集群创
业。同时借鉴希 尔 ( l 0 0) Hi l 0 和布伦南 ,2 ( rn a , 0 0) “ Be n n 2 0 的 集群 关系结构模型” 构建 了高新技术 产业集群创 新系统模 型。 在模型中 ,主导产业和辅 助产 业处于钻 石 模 型的中心 ,天使资金和风 险资金 处于钻 石的上端 ,地方政府与非正式 组织处于钻 石的下端 ,水平两端 分别是知识 中心和技

浅析产业集群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

浅析产业集群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
系统 。
企业既是使用者又是生产者, 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 () 2 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 在信息时代, 知识与技术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的作用 日益 重要。科研机构与高等 院校不仅创造新思想 、 新知识 、 新技 术, 而且还通过教育、 培训 、 成果转化等方式 , 承担起知识 、 技 术扩散和传播的角色。产学研之间的相互合作 , 可以大大缩 短知识转化为新产 品的时间。科研机构 与高等院校所具有 的教育和培训的功能, 为区域 内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 源。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提供了区域发展所必需的科学家、 工程师、 技术人员等劳动力。Nl n 19 ) eo (9 3 认为, s 大学( 研究 机构 ) 为区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两种重要 的充足资源, 即科 学知识和有技能的劳动力。 () 3 中介服务机构 区域创新系统 中的中介服务机构包括各种协会、 商会 、 创业服务中心、 律师事务所 、 会计师事务所、 咨询机构、 银行 、 风险投资机构等。这些机构虽然不直接参与知识与技术 的 生产创造活动, 但却为企业、 研发机构等行 为主体 的创新活 动提供有效支持与保障。这些 中介服务机构又可 以分为非 盈利机构与盈利机构。非盈利机构 , 如协会、 商会、 创业服务 中心, 其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 为政府和企业之 间市场运 成 行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纽带。而盈利性服务机构则利用 自身 的专业优势, 为区域内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贴身服务。总之, 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各种服务机构的出现, 减少了区域内企业 进行创新活动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 有效协调了知识在区域 内
企 业 的作用是 积极参 与 创新 活 动 , 动 知识 的生 产 和扩 散 , 推

区域创 新 系统
1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 . 区域创新系统 ( g nlnoao s m ei lye r i a i vt n yt /r o sm eo n i s e g n st a o noao , ) fi vtn ms 概念来源于国家创新系统 ( tnlnoa n i a o n n i a i v-

公需科目《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考试试卷(8267)

公需科目《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考试试卷(8267)

公需科目《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考试试卷考生姓名:冯**考试科目:公需科目《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建设》考试时间:/6/6 17:32:46 考试成绩:68分(合格分数:60分)阐明:1.回答对的的题目显示为“蓝色”,错误显示为“红色”。

2.答案选项中“已勾选”的为考生的回答,“紫色”标记的选项为原则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5分)1.职业道德一方面要看与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与否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 )对的错误2.道德体系是由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以及某些特殊领域内的道德规定等因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对的错误3.前瞻思维是在事物、现象浮现之中形成的对的错误4.思维的思想阻碍涉及:唯书、唯上、因循守旧。

对的错误5.系统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

对的错误6.系统思维或者说是系统的整体性原则规定我们要有世界眼光、全局意识,不能成天在局部的小圈子里打转。

对的错误7.献身科学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定,是科技工作者应具有的品质,是科技道德的首要规范。

 ( )对的错误8.诚信是现代社会公民文明限度的标志,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其内涵重要涉及讲文明、懂礼貌、重礼仪、知廉耻,尊老爱幼,爱惜公物、保护环境、讲究卫生、遵守秩序对的错误9.老式社会,商业肩负着组织商品流通,服务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职能,是联系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纽带。

现代网络社会,电子商力已取代了老式商业,因此商业职业道德已不再以诚信为基本对的错误10.献身科学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定,是科技工作者应具有的品质,是科技道德的首要规范。

对的错误11.进入21世纪,知识智慧加上发明性思维上升到第一位,替代了资本的力量,人们逐渐结识到,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的疆域,是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对的错误12.金字塔组织形式涉及直线制和直线职能制两种对的错误13.事业部制组织的重要特性是权利下放对的错误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多元化道德中的主导地位。

区域创新中政产学研集群效应研究[论文]

区域创新中政产学研集群效应研究[论文]

区域创新中政产学研集群效应研究【摘要】区域创新作为区域经济重要支撑和增长点,是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区域创新中产、学、研各自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动性和集群效应,探索区域集群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区域创新政产学研无论是作为一个国家创新系统的区域创新体系,还是作为一个国家内某一地区的创新系统的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要素都包含有域内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等创新主体。

创新主体的紧密结合,不断地构建新型关系,提升创新系统整体效能,逐渐达到集群创新,进而形成优势创新。

各要素有机联系,促进科技和经济的融合,以科技发展带动科技进步,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

1 区域创新系统内涵区域创新体系的创新行为主体包括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与之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等要素,各主体参与创新系统的发展,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依靠各种创新资源,借助各种创新条件,利用各种创新途径,以创新投资为支撑,以知识产权法律为保障,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参与创新活动,发挥各自的作用,建立有利于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技术和新产品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系统。

2 创新主体行为政府部门作为社会管理主体,并不参与直接创新,而是通过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构建创新活动的制度体系,间接方式鼓励和引导全社会的创新活动,营造区域内的创新环境,保障区域创新系统的健康发展。

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在市场失灵,市场竞争不完全的情况下,政府调节知识、技术、人才、资本、信息、装备等资源要素在创新领域的分配,实现对各类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创新活动起到基础性的促进作用。

一是建设和改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营造有利于创新系统运行的硬环境;二是通过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形成有利于创新系统发展的氛围和软环境。

企业创新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在区域创新活动中扮演扛鼎者的角色。

开放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与传统产业集群升级——以安徽省无为县高沟镇特种电缆产业集群为例

开放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与传统产业集群升级——以安徽省无为县高沟镇特种电缆产业集群为例

开放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与传统产业集群升级——以安徽省无为县高沟镇特种电缆产业集群为例刘刚;刘捷【摘要】It is the basic support for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R&D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production-oriented industrial clusters to innovative ones.Based on the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of value network, the research on special cables in Wuwei County, Anhui Province shows that: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ck of internal innovation resources, by connecting, introducing and gathering external innovation resources is the driving force and mechanism of upgrading traditional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innovating ecosystem.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and new R&D organizations are the leading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pen industrial innovation ecosystem in traditional industrial clusters.%持续提升企业产品研发能力, 推动传统生产型产业集群向创新型集群的转型和升级, 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支撑.基于价值网络动态分析方法, 对安徽省无为县特种电缆的研究表明, 在集群内部创新资源匮乏的条件下, 通过构建开放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有效连接、引进和集聚外部创新资源增加技术供给, 是提升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和推动产业升级的基本动力和机制.其中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组织的出现和发展, 是传统产业集群开放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47)002【总页数】12页(P39-50)【关键词】传统产业集群;产业升级;创新生态系统【作者】刘刚;刘捷【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 300071;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7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的成功使中国快速成长为“世界工厂”。

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

特别关注Focus计与定制化开发、软件/平台开发等服务在总增值中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嵌入式服务”(包括人员的培训服务、生产运营数据的处理应用、金融服务、产品升级、产品回收再利用等附加服务)正在为企业产品带来更大的增值空间。

总而言之,在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通过研发、设计、金融、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活动,在同质化产品上附加差异化服务,对于企业摆脱产品同质化劣势、实现差异竞争、创造更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执笔:吴 猛刘凯琳)参考文献[1] NEELY A,BENEDETINNI O,VISNJIC I.The servitization ofmanufacturing:Further evidence[A].18th European Operations Management Association Conference[C].Cambridge,2011.[2] M A S T R O G I A C O M O L,B A R R AV E C C H I A F,FRANCESCHINI F.A worldwide survey on manufacturing servitization[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9,103(9):3927-3942.[3] PAL R.Extended responsibility through servitization in PSS[J].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6,20(4):453-470.[4] 孙林岩,李刚,江志斌,等.21世纪的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J].中国机械工程,2007,18(19):2307-2312.表 3 我国典型的服务型制造纺织企业典型模式企业名称主要内容个性化定制服务酷特智能(青岛红领)自2000年以来,大量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生产技术的改造升级和管理变革。

产业集群与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产业集群与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用 的 类 型 : 新 集 群 、 新 性 集 群 。进 而 对 这 两种 集群 对 于 国 家创 新 体 系构 建 的 作 用 进 行 讨 论 。 最 后 提 出 了 培 育 创 新 集群 创 创
以及 创 新 性 集 群 的 建 议 。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3 9 ( 0 0 2 — 0 30 1 7 — 1 8 2 1 ) 30 2 — 2 一 步 发 展 必 须 依 靠创 新 构 建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而产 业 集 群 恰 恰 是 一 个很 好 的
切 入 点 , 好 的 实现 了 当 前 国 情 与 创 新 的 结 合 。首 先 通 过 对 集群 进 行 分 类 , 很 筛选 出其 中对 于 国 家 创 新 体 系构 建 起 到 重 要 作
定 的 制度 环 境 中 即创 新 的 系 统 性 。
1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的 定 义 及 其 构 建 的 必 要 性
1 1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的 定 义 .
创 新 思 想 最 早 起 源 于 西 方 经 济 学 领 域 , 追 溯 到 1 1 可 92 年美国经济学 家熊 彼特 在《 济 发展 理 论 》 的相关 论 述 。 经 中 他认 为国家经济发 展 的决定 因素 是生产 方式 的某 个 领域 的 创 新 , 将 创 新 归 纳 威 五 个 方 面 , 生 产 新 的 产 品 ; 入 新 并 即 引 的 生 产 方 式 ; 拓 新 的 市 场 ; 求 新 的 原 材 料 供 应 源 ; 取 开 寻 采 新 的组 织 模 式 。 熊 彼 特 的 创 新 思 想 包 括 三 个 重 要 方 面 : 技 术创新 思想 ; 制度 创 新 思 想 ; 念 创 新 思 想 。 它 的 产 生 与 发 观 展 为 国家 创 新 理 论 的 形 成 奠 定 了 基 础 。 1 8 9 7年 , 国 著 名 英 技 术 经 济 学 家 克 里 斯 托 夫 ・ 里 曼 ( hi F ema ) 其 分 弗 C r re n 在 s 析 日本 经 济 的 著 作 《 术 和 经 济 运 行 : 自 日本 的 经 验 》 , 技 来 中 首 次 提 出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 S 这 一 概 念 。他 把 国 家 创 新 体 NI) 系 定 义 为“ 种 公 共 和 私 营 部 门 的 机 构 的 网 状 结 构 。这 些 一 公 共 机 和 私 营 部 门 的行 为 和 相 互 作 用 创 造 、 入 、 进 和 扩 引 改 散新技术” 弗里曼 提 出的 国家 创新 体 系 的概念 以为 世界 经

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摘要:在知识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在国家竞争中越来越成为关键因素。

中国提出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来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词:国家创新体系;创新型国家;中国特色1 引言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均不断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并以此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手段。

中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以科技创新支撑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在于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目前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从创建国家创新体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不是单纯的从创新客体向创新主体的转变,而是从整体上考察创新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1]。

2 国家创新体系概念及构成2.1 国家创新体系概念国家创新体系是联系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沟通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整合科学知识生产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并因此决定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政府、企业、大学与研究院所和中介机构之间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而相互作用,并将创新作为关键驱动力的体系。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使创新体系各主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创新的“合力”。

我国新时期国家创新体系主要体现为,在国家层次上推动持续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组织与制度。

国家创新体系中“创新”的概念,主要包含了科学发现和创造、技术发明和商业价值实现的一系列活动,即科学创新、技术创新[2]。

2.2 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在构成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一种分析框架,其实质上是把构成和影响创新的诸多因素和要素都纳入对创新的理解框架范围内,创新是这些(组织上和制度上)要素互动作用和合力作用的结果,它强调各要素的互动作用和相互依赖。

如何做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

如何做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

工程和项目等举措,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培育发展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在产业组织和空间布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重点集群,更多支持举措正在酝酿中。

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加快强链补链,优化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布局,推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支持集群创新治理模式,培育建设专业化集群发展促进组织。

依托市场化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基金政策作用,谋划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在创新机制和利好举措的推动下,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加快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对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和评估,优化集群竞赛机制,做好集群的动态管理。

通过竞赛引导,加快建立国家、省、市多梯次集群培育体系,促进形成集群竞相发展、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的新格局。

石勇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是否为先进产业,各国或地区普遍认为有三个指标,一是能否为当地带来就业;二是能否提高当地工资水平;三是能否吸引到高水平人才。

如果这些条件具备了,就可以认定这个产业在当地就是先进制造业。

现在我国仍有一些集群存在产品同质化、低水平低价竞争现象。

这些集群产品利润是靠原材料低价时买进“买”出来的,而不是靠技术创新产品增值“卖”出来的。

集聚非但没有促进相互发展,而变成了越掉越深的“集聚陷阱”。

究其原因,没有形成一个协同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

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必须要充分发挥研究、大学和专业咨询等第三方机构的积极性,和园区内企业一起共同构建创新网络,彼此共享知识,加速创新要素在先进制造集群生态系统的流动,推动简单生产型集群向复杂创新型集群转变。

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的意义及其实现策略

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的意义及其实现策略

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的意义及其实现策略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激烈竞争,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构建国家创新系统既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变化的挑战。

本文将从意义与策略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构建国家创新系统。

一、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的意义国家创新系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所固有的机制、机构、政策、资金注入等有机整合的系统。

构建国家创新系统意义重大。

首先,构建国家创新系统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需要不断的投入,而构建创新系统不仅能整合国家物质和智力资源的投入,还能减少重复研发的现象,从而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应用和传播。

其次,构建国家创新系统也能够提升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是促进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构建创新系统可以将科技成果有计划、有序地引导向产业化和商业化方向,从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最后,构建国家创新系统还能够提升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被认为是该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通过构建创新系统,引导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从而提升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的实现策略构建国家创新系统需要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以下为几点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的实现策略:1、实施科研经费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府与市场协调机制的发展。

科学技术创新需要强大的资金保障,这不仅是保证创新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产业化过程中重要保障。

推进政府、高校、企业间的协调机制,建立更完善有序的经费体制,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创新研究当中,充分发挥市场优劣分配资源的作用,有效提高创新资金使用效益。

2、制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建立鼓励创新的长效机制。

创新是一项高风险、高成本的投入。

各类企业、高校在面对创新时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鼓励人们积极创新,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创新激励政策和长效机制,为普通创新者提供创业环境、优惠税收、人才引进等政策优惠。

2021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流技术中心招聘考试试题真题及答案

2021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流技术中心招聘考试试题真题及答案

2021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流技术中心招聘考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在迎峰度夏的高温时段,国网某省电力公司邀请主流媒体记者到带电作业现场,穿戴全套工作服,体验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

这种采访形式属于()。

A.书面采访B.体验式采访C.隐性采访D.视觉采访【答案】:B2.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中,“中国特色”体现为走符合国情的()道路。

A.电网转型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B.电网转型发展和企业内部变革C.企业转型发展和企业内部变革D.企业转型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答案】:A3.2019年到2021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三年,也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

A.窗口期B.突破期C.准备期D.实现期【答案】:B4.关于“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以下不属于“能源互联网”范1/13畴的是()。

A.全面建设能源网架体系、信息支撑体系、价值创造体系B.基于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开放共享的能源网络C.以坚强智能电网为基础平台D.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泛在互联、高效互动、智能开放等特征的智慧能源系统【答案】:B5.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和()。

A.情感认同;行为规范B.情感共鸣;行为规范C.情感认同;行为习惯D.情感共鸣;行为习惯【答案】:C6.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内涵是:坚持把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弘扬(),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集中精力、心无旁骛,以钉钉子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永不自满、永不停顿,努力做到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A.工匠精神、专业精神B.时代精神、劳模精神C.专业精神、劳模精神D.专注精神、工匠精神【答案】:A7.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目标中,共享型企业是()。

创新集群的内涵与动力机制综述与探讨

创新集群的内涵与动力机制综述与探讨

创新集群的内涵与动力机制综述与探讨【摘要】对创新集群内涵和形成机制的研究,不仅是追本溯源明确研究主题的重要研究,而且对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创新集群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回顾和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

从创新集群的内涵入手,重点围绕创新集群的形成机制展开讨论,并阐述了创新集群的四种形成模式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创新集群;内涵;动力机制一、引言2001年,OECD 的研究报告《创新集群:国家创新系统的推动力》将“innovative clusters” (创新集群)定位为一国经济繁荣的核心动力,在学术界掀起了创新集群理论研究的热潮。

创新集群不仅因知识、技术产生外溢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区域和行业内专业化的技术、金融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这种集聚有利于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共同的学习和创新。

创新集群在推动技术创新、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扩大就业机会、培育区域文化等方面的示范效应,推动了如硅谷区域经济、中关村区域经济,台湾新竹工业区经济的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二、创新集群的内涵界定创新集群的内涵界定要根植于明确的定义,由于理解角度差异,学者们对创新集群的定义还未达成共识。

现有定义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视角:一是传统产业集群的升级版集群视角,即认为可以在产业集群的某些特征(如产业相关性和地理邻近性等)之上加入创新功能来描述创新集群。

该视角强调创新集群的产业集群性,认为创新集群是在地理邻近性(集聚)基础上的功能扩展。

如邓瑾,杨海军(2006),赵全超(2007)把创新集群界定为一个或多个产业部门的制造商、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集聚在某区域或城市而共享创新服务平台或(和)成果。

张学东、关春玉(2008)认为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的成熟化和高度化过程,代表了更强大的生产能力和竞争优势;创新型产业对信息资源快捷和企业创新交互影响的要求下进一步推动集群化程度、扩展集群的规模和影响力,形成区域优势和品牌效应。

国家创新系统的演化及不同层级的集群含义

国家创新系统的演化及不同层级的集群含义
人员 。
国家 创 新 系统 ( I) 概 念 尽 管 目前 被 广 泛 使 用 , 迄 今 为 止 还 未 有 统 一 的 定 义 , 同学 者 基 于 不 Ns的 但 不 同的 研究 目的 , 往 强 调 了 NS的不 同侧 面 , 往 I 而且 他们 也并 未 试 图给 出一个 关 于 NS的严 格 和 完 整 的 定 I 义 。 Me a e 政 策 角 度 将 国家 创 新 系统 定 义为 “ 系 列 对 新 技 术 开 发 和 扩 散 有 益 的 制 度 , 此 制 度 框 tl 从 cf 一 在
关 键 词 : 家创 新 系 统 ; 群 国 集 中图分 类号 : 文献 标 识码 : A
拉丁美洲和环太平 洋新兴工业 化地 区( 皿 ) N 的政府 干预在 工业化 过程 中起 了重 要作 用 , 但也 存在
以市 场 为 导 向 和专 业 化 的政 策 。拉 丁 美 洲 NE 地 区 以 国 内市 场 为 主 , 东 南 亚 国 家 则 是 以 出 1导 向 和 Is 而 2 1 商 品制 造 的专 业 化 为 主 , 者 常 涉 及 IN_ 补 贴 , 进 稳 定 的技 术 转 移 并 使 其扩 散 到 整 个 经 济 。人 力 资 后  ̄ Ts L + 促
1 国家创新 系统概 念
研究 并 搞 清 楚 与 创 新 有 关 的 各 参 与 者 之 间 的联 系 是 改 善 技 术 变 革 的 关 键 , 术 创 新 和 技 术 变 革 主 技
要是各参 与者之间一 系列 复杂 的 、 综合 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的结果 , 一个 国家 的创新表 现很 大程度上 取决 于这些参与者 相互之 间是如何 联络 的, 这些参 与者主要指企业 、 大学 和公共研 究机构 以及它们 中的

服务外包产业:向创新集群推进

服务外包产业:向创新集群推进
NN B C N M lG OE o o Y


2 1. O1 7 0
服 务 外 包 产 业 :向创 新 集 群 推 进
■ 毛 才 盛
近 几 年 来 在 国家 政 策 的 大 力 引 导
和 扶 持 下 , 服 务 外 包 产 业 发 展 加 速 ,服
务外 包产 业 园建设 加快 ,承接 国际 服务
外包 能力 不 断提 升 ,已成 为颇具 竞争 力 的 国际服 务外 包承 接地 。但 目前 ,中 国 的服 务外 包产 业 园仍停 留在 产业 集群 层
面 ,如何 加快 推进 服务 外包 产业集 群 发 展 、利用 创新 集群 优势 来推 进 中国服 务
外包 产 业 发 展 将 成 为 重 要 议 题 。
创新 体系 缺 失 :中国服 务外 包 产 业园 的现 实困 境
目前 ,中 国 服 务 外 包 产 业 园 已初 步 形成 了 “ 三大集 群 ” ( 渤海 产业集 环 群 、长 三 角 产 业 集 群 、珠 i 角 产 业 集 群 )、 “ 东西 映射 ” ( 中西部 地 区与东 部 三大集 群发 挥各 自优 势 ,开展合 作 )
别是 :国家创 新 系统 中有政 府参 与 ( 如 和案例 可 以表 明 ,产业集 群不 仅可 以形 系统 、企 业创 新系 统 、创 新 网络 、创新
官产 学联 盟 ),国家创 新 系统运 行 主要 成 一种 集群 竞争 力 ,而且 有利 于技 术溢 经 济等 的认识 ,而 且可 以改变 中国政 府 靠公 共政 策调 节 ;创新 集群 中不 一定 有 出和创 新 ,形 成创新 集 群 ,由此增 强集 包括 服务 外包 产业 园 区在 内的工业 园区

定 的创新 系统 构成 ,即各种 各样 的产

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的意义及其实现策略

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的意义及其实现策略

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的意义及其实现策略一、引言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国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构建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国家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国家创新系统的意义1. 提高国家科技创新水平构建完善的国家创新系统,可以将各个部门和领域的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和协调,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利用,更加有效地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

2. 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通过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可以培育和发掘优势产业、高端技术和新的产业形态,进一步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

3. 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科技创新能够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价值,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社会效益,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三、国家创新系统的实现策略1. 加强政策与法律法规的支持政策与法律法规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基本的保障,需要在促进创新的方向上进行完善和加强。

政府应当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发明成果的扶持力度,培育和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2.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的必要途径。

政府应当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类研发机构的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将大学和企业、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企业和普通公众进行有效地联系和运作起来。

3. 提高团队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团队创新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加强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政府需要加大对团队创新的支持力度,制定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加强人才队伍的培训和管理,促进团队创新的不断发展。

四、总结构建国家创新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提高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为此,需要加大政策、法律法规、产学研深度合作、团队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全力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国家创新系统角度看集群的创新作用——以德国为例史世伟2012-7-16 15:47:50 来源:《欧洲研究》(京)2011年6期【英文标题】On the Innovation Role of Clus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Evidence from Germany【作者简介】史世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欧洲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100029【内容提要】产业集群是集中在特定区域的跨行业企业和相关支持机构的知识交换和分享网络,异质和互补的企业围绕着价值链的新组合成为创新的源泉。

在此认识基础上,本文对德国的产业集群以及政府的促进政策进行了考察,分析了集群与国家或区域创新系统的相关性以及促进政策在创造集群成长的框架条件以及纠正系统失灵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创新系统/产业集群/合作网络/德国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世界各国都在探讨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总结一些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创新与科技政策委员会下属的创新与科技政策研究小组在1999年的研究报告中系统地阐发了创新系统的概念。

按照他们的观点,创新不是一个从发明——商业应用——推广和扩散的线性过程,而是发生在一个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复杂互动的系统中。

创新系统的方法成为技术和制度创新领域中一个颇具影响的研究范式,被世界各国政府作为制定科技与创新政策的参考依据。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就明确现阶段的目标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系统。

同年,这个工作组的“集群”焦点小组发表了《集群——促进创新之路》(Boosting Innovation-Cluster Approach)的论文集,提出了“集群是简化的创新系统”的思想,①把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产业集群理论与国家创新系统方法进行了对接,②丰富了创新系统方法的分析工具。

近年来,国内无论对国家创新系统还是对产业集群都有较深入的研究。

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来自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并未使经济区位向均衡分配发展,而是出现了经济产业空间集聚的现象。

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明显的所谓“块状经济”,因此,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成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科的热门课题。

但是,从现有的文献上看,国内对创新系统的研究与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有明显的脱离现象。

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者主要从国家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宏观层面对创新系统做实证的或规范的研究,重点在对影响创新的行为主体(官、产、学、研)的制度结构进行静态分析和提出改进方案。

而产业集群的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在微观层面,研究空间集聚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网络的状态对知识溢出和创新的影响。

后者虽然也会注意到政府、中介机构或技术平台对集群绩效的影响,但是很少会从创新系统的角度去进行分析。

本文拟从OECD 主导的集群创新理论出发,通过对国家创新系统方法与集群方法的结合运用,对德国国家创新系统以及创新集群进行案例研究,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和集群研究提供一些启发。

一集群研究——创新系统研究方法的一个特别运用根据熊彼特的思想,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组织和市场)两个方面。

技术创新又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熊彼特强调企业在创新中的核心地位,但创新并不像熊彼特描述的那样仅仅由企业家特质所决定,创新很少是孤立发生的。

在创新过程中,学习对于生产要素(特别是知识)的新组合具有核心的作用,创新系统则要为企业创新创造制度条件。

一般说来,创新系统指“公共和私营部门中发起、改变和扩散新技术的活动和互动的制度和组织网络(the network of institutions)”。

③伦德瓦尔将“经济结构”与“制度设置”(economic structure and institutional set-up)作为界定创新系统的重要维度。

经济结构主要包括生产系统、市场系统以及融资系统,而制度设置在狭义上则主要指与知识创造直接相关的组织和制度——如企业的研发部门、技术转化机构和大学。

经济结构与制度设置对学习、搜寻探究有关键性的作用,是创新过程的决定因素。

④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讲,创新系统包括所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组织、制度以及其他影响创新开发、扩散和使用的因素。

⑤所以,创新系统方法强调创新的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它从新古典主义新增长理论出发,认为由知识和人力资本投资引致的技术进步是内生性经济增长(规模效益递增)的源泉,然而,企业不是简单的投入产出最大化的生产函数,而是一个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不断探索的学习组织。

创新过程是市场和非市场组织以及各种正式(政府规制)和非正式制度(社会规范)之间的复杂互动。

⑥每个国家的社会与政治的历史背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对一个国家的制度结构有决定性的影响。

⑦因此,学习组织的效率取决于国家专有的制度和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区域产业集聚中的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s)交流及商业和非商业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

⑧由于创新系统范式的综合性特点,它实际上不是一种严格的理论,而是一种研究方法。

⑨而集群分析则是这种方法的一种特殊运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地域化双头并举的时代,竞争优势(与静态的比较优势相对)仍然是围绕着民族国家的知识基础形成的。

民族国家作为稳定的制度提供者,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历史形成的制度设置使不同国家有其特殊的发展路径和创新环境,而且大多数影响创新过程的公共政策都是在国家层面(尤其是小国)设计和实施的,所以创新系统范式的最早倡导者都是从研究国家创新系统入手的。

但另一方面,创新系统也运行在民族国家内的区域层面(这在大国如美国、德国、英国等尤其明显)以及行业或技术专有的层面,不对它们进行分析,对创新系统的理解也是不完整的。

⑩近年来,创新的国际联系越来越重要,超国家领域的规则对创新过程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因此,创新系统范式后来扩展到对地区创新系统、行业创新系统、官产学三重螺旋系统(Triple Helix)以及国际创新合作网络的研究(所谓的“无边界集群”)。

(11)目前,创新系统方法实际上包括一些相互补充的分析工具。

“国家创新系统”仅仅是一般创新系统概念的几种可能的分类之一。

(12)OECD将集群定义为“简化的国家创新系统”(reduced NIS)。

(13)OECD的研究者认为,集群的概念实际上包含了现代创新过程的所有重要维度。

根据OECD的定义,集群指“在一个创造附加值的生产链上相互连接的独立企业、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所、技术供给公司)、中介机构(如技术提供者和咨询服务)、客户组成的网络”。

(14)“简化的国家创新系统”有两个含义:(1)“规模缩小的国家创新系统”(reduced-scale NIS),它指在集群中完整地体现出某个国家创新系统的全部特征。

这样的集群更可能出现在几乎所有集群活动都围绕着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单一集群展开的较小国家(比如芬兰的ICT集群);(2)“形式简约的国家创新系统”(reduced-form NIS),指用模型抓住体现国家创新系统内在关系的核心及其基本功能,而忽略一些在分析较大系统时不可避免的情景依存的联系和细节。

(15)OECD创新与科技政策研究小组的集群分析方法还借鉴了波特的概念。

在分析国家竞争优势时,波特指出,在国家经济中,某种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创新能力)主要决定于四个因素: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这四大要素具有双向反馈作用,形成了钻石体系。

(16)钻石体系会形成“产业集群”,一国之内的优势产业以组群的方式,借助各式各样的环节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平均分散在经济体中。

(17)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经济是由不同的产业集群代表的一些简化的国家创新系统组成的。

这些“小”的创新系统必然包含着一个国家总创新系统的部分特征。

OECD创新与科技政策研究小组的集群定义强调了“价值链连接”的概念,这与波特的集群思想一脉相承。

波特指出,集群一方面是“地域上的产业集中”;另一方面是在集群内部呈现的“由客户到供应商的垂直关系,或由市场、技术到营销网络的水平关系”。

(18)因此,波特的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系统与行业创新系统的混合物。

创新一方面产生于同行业企业在同一产品市场上横向竞争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供应商、生产商和客户间的纵向关系对于创新也同样重要,因为重要的创新产生于补充和异质的知识和能力的“新”组合。

创新集群超出了一般企业合作网络的范畴,因为它包括了在价值链上所有的知识分享和交换的形式。

它也超出了一般的行业分析。

在行业分析中,企业活动在同一最终产品市场,属于同一工业群体,合作主要发生在研发、共同展示、合作营销以及采购政策等领域。

而产业集群往往是跨行业的、垂直的网络连接,由专业化的在价值链特定的节点或知识基础上异质的、在能力上相互补充的企业以及其他关联机构组成(见表1)。

可以看出,波特与OECD的产业集群概念虽然不排除集群内企业间的横向竞争与联合,但更注重的是价值链上各行为者之间的纵向联系。

(19)作为“简化的国家或地区创新系统”,不同国家和地区内的产业集群有着不同的技术和经济上的专业分工优势,它们得到相应的国家或区域的一般创新基础设施的支持,而专业化的经济行业与创新基础设施结合的质量决定着集群的创新能力。

而集群分析方法就是要分析集群内部的组织和制度是如何影响其创新绩效的。

一个系统需要具有一定的功能,即创新集群中创新决定因素与创新“活动”(创新的创造、扩散和开发)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波特的“钻石体系”中的四个方面决定着一个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那么问题的关键是要解释创新集群如何有效地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什么样的创新集群更有利于这些因素的成长和相互协调?(20)图1 创新集群模型资料来源:Philip Cook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General Findings and Some New Evidence from Biotechnology Clusters",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Vol. 27, p. 137, Figure 1。

(本文作者做了改写和简化)除上述四个方面外,在波特的钻石体系中还存在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其他两大变量:政府与机会。

其中,机会是无法控制的,而政府政策的影响却十分重要(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