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体系包括
4.3中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一、技术创新概念分析1、熊彼特的创新概念A、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当我们把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结合起来,生产其他的东西,或者用不同的方法生产相同的东西”,即实现了生产手段的新组合,出现的“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
简单说就是“企业家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实行新的组合,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坚持了发展的观点,强调了实现创新的“新组合”是通过小步骤的不断调整从旧组合中产生的。
B、要素新组合的五种形式(1)引进新的产品,即产品创新。
制造一种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与过去产品有本质区别的新产品。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
采用一种产业部门从未使用过的方法进行生产和经营。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市场创新。
开辟有关国家或某一特定产业部门以前尚未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即开发新的资源,不管这种资源是已经存在,还是首次创造出来。
(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
如形成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建立或打破某种垄断。
2、狭义的技术创新与广义的技术创新查到了两种说法,不知道应该是哪种狭义的技术创新是继承熊彼特的创新思想,主要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等;而广义的技术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还包括产品和工艺创新过程中开展的技术改进及其相关的研究与发展活动等。
从狭义上讲,技术创新是指新技术(含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应用、进入市场并实现商业利益的整个经济技术活动过程,其中每个环节都不可少。
尤其是实现商业利益是技术创新的目的所在,没有实现商业利益的技术发明或创造不能算作技术创新。
从广义上讲,技术创新是一种善于把握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善于创造新的商业机会的能力,是一种不断追求卓越、追求进步、追求发展的理念。
3、技术创新中的几对关系A、技术的利用与技术的获取技术创新是指把技术这种要素引入生产体系,实现技术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使得技术发明得到商业应用。
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
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1.引言1.1 概述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是指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进行创新和应用的一个系统框架。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培育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和提高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水平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的构建成为了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该体系旨在承担国家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引导和协调各个领域的信息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转化。
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的主要特点包括多方协同创新、产学研结合、高效决策和资源共享。
多方协同创新是指在这一体系中,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共同参与创新活动,形成集体智慧和协同创新的力量。
产学研结合是指将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界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高效决策是指在体系中,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和政策支持,推动信息技术创新的顺利发展。
资源共享是指在体系中,各方之间共享信息技术创新的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资金等,以提高创新效率和效果。
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推动信息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整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
其次,它能够加强各个领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融合应用。
再次,它能够培养和吸引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为国家的信息技术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最后,它能够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综上所述,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是当前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它将为国家的信息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推动国家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讨论: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包括对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的概述,简要介绍其定义、背景以及本文的目的。
国家创新体系 及美国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及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布时间:2008-10-31] [已浏览:165次] [文章来源:营口市图书馆]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及政府等组成的网络,它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使得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融为一体,协调发展。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弗里曼对日本成功经验的总结,其核心内涵是实现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激励,以取得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基础成为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国家创新体系既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也包括提升全社会的知识基础等重要内涵。
我国着力构筑国家创新体系(2002年9月25日《中国审计报》)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技界将全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未来一个时期科技工作发展思路将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科技创新战略的指导思想,更加强调原始性创新,力争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进入新世纪,国际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原始性创新已经成为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成败的分水岭,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基础条件。
强调自主创新,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关系。
经验告诉我们,战略技术、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的,只能下决心自主创新;引进的目的是为了消化吸收和在更高的层次上自主创新、实现跨越。
——围绕构建技术支持体系,进一步调整科技力量布局结构,构建互动有效的国家研发体系。
加速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进程;加强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企业联合共建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发基地。
——在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上,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人才问题特别是尖子人才对于创新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当前,关键是要完善和实施以人为本的若干重大政策,力争在科研院所人事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科研评价和奖励制度、各种创新创业产权激励政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要素组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
国家创新体系是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摇篮,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灵魂和焦点,其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
2012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全文如下: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吴敬琏:构建有效率的国家创新体系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构建有效率的国家创新体系”。
自从2005年、2006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以来,我国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
并且正像刚才陈清泰先生所讲的,我们面临着一个创新上很有希望的前景。
但是回顾这一段我们取得的成绩,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是这些成就花了很大的代价,像新能源产业、电动车产业、光伏等等产业的发展,都表现出了高投入、高成本的特征。
中国作为一个基础还很薄弱的国家,要靠用这样的办法去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所付出的成本过高是我们的国力所很难承担的。
这个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在我看来,它主要的症结就在于我们的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低效率的。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 1989年国家科委研究中心对宜昌市产值在100 万元以上105家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 • 1991年至1993年清华大学先后六次对1051家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调查 • 1994年国家科委研究中心对钢铁、集成电路、通信设备等若干产业的技术创新调查 • 199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福建、甘肃两省(10%抽样)及福州、兰州两市
(4)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CIS2)
100% 80% 60% 40% 20% 0% 所有企业 对于市场的新产品 小型企业 中型企业 大型企业 产品无变化
仅对于企业是新产品或改进产品
不同规模的制造业中新产品或改进产品销售额的分布
(7)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CIS3)
从CIS3的调查结果看,无论产品创新活工艺创新,都是以企 业内部研制为主,其次是合作研制,委托研制最少。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1)不同类型的创新企业的创新目标(CIS2)
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被认为是创新活动的最重要的目 标。60%的制造业创新企业和68%的服务业创新企业 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对所有规模的企业来说都是 主要的目标。 扩大产品或服务范围,开拓新市场或提高市场份额也 被认为是企业创新的主要目标。 在比利时,法国,爱尔兰和卢森堡的制造业部门,开 拓新市场或提高市场份额被认为是比提高产品质量还 要重要的企业创新的目标。
一、创新的基本概念及创新统计
自主技术创新
或该企业所在产业甚至国家的利益,选择设定、组织实 施、控制完成的技术创新过程。简言之,自主技术创新 就是民族企业或民族资本主导的技术创新。
• 指民族企业或民族资本控制的企业,为实现该企业利益
• 完整的过程。包括创新目的的自主设定,创新过程的自主 控制,创新成果的自主拥有。关键在于谁有技术主导权。 •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创新大会上指出:“自主创新,就是 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国家创新系统的
1 2
技术创新引领商业模式创新
通过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引导消费者需求, 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技术创新
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 提供资金、市场和推广支持。
3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
加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动,形成良 性循环,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创新过程中的风险与收益分配
新科技革命与国家创新系统升级
总结词
新科技革命为全球创新格局带来深刻变革,国家创新系统 面临升级压力。
详细描述
国家创新系统需要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实验室、科研机构、 企业研发中心等,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详细描述
新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为引领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对国家创新系统带来挑战和机遇 。国家创新系统需要适应新科技革命的要求,提升科技创 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适应性调整
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 国家创新系统的组织架构、政策措施和管理 体制等。
升级路径规划
明确国家创新系统升级的目标和路径,分阶段、有 计划地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的升级和完善。
政策支持与引导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国家创新系统向 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的 创新能力。
01
风险识别与评估
02
风险分担机制
03
收益分配机制
准确识别创新过程中可能面临的 技术、市场、财务等风险,评估 其对创新项目的影响。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和风险分担机 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新项目 ,降低单一主体的风险压力。
根据各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的贡献 和风险承担情况,合理分配创新 项目的收益。
略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的始作俑者是英国著名学者费里 曼。他在1987年研究日本时发现,日本在技术落后 的情况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辅以组织创新和制 度创新,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便使国家的经济出 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工业化大国。这说明国 家在推动一国的技术创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技术领先国家从英国 ,到德国美国,再到日本,这种追赶、跨越,不仅 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且还有许多制度、组织的创 新,从而是一种国家创新体系演变的结果。
现在在国际上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派。 一派以丹麦阿尔伯格大学伦德沃尔教授及其同事为 代表。这一派分析的侧重点是生产企业和用户、企业和 供应商的互相作用。 另一派以费里曼和美国的纳尔逊为代表。这一派认 为制度的设定和功能是决定创新体系效率的关键。 第三派是现在有人提出跨国家的创新体系概念,即 在某些地区,跨国家的创新体系的作用比国家的作用还 大。
高校
企业
政府
科技中介
科研院所
企业在创新能力和组织建设上都有较大发展,已不再是 过去的生产车间的角色。企业已成为创新体系中的重要 一员。 首先是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投入不断增加,企业现已占三 分之一天下。 其次,企业办的研究开发机构也不断增加,标志着其技 术开发实力的增强,并将有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三,企业的创新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就我国而言,国家创新体系的机构包括:经济科技管理 部门,技术标准制订部门,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技术中 介服务机构,高校,企业等。制度包括中国的有关法律 和政策,相关的道德规范等。
国家创新体系的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图
国际国内环境 企业
政 府
科学院所
高校
科技中介 产业技术基础 市场环境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
全球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模式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全球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全球经济高度竞争的环境中,创新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为了培育和促进创新,各个国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
这些创新体系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组成,包括国家创新政策、支持措施以及创新机构和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
了解和分析全球各国的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模式对于促进我国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重点介绍全球各国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模式,并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和比较研究。
首先,我们将定义并说明什么是全球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模式,并介绍其背景和相关概念。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各个国家在创新政策和支持措施、创新机构和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模式,并探讨其特点与优劣势。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分析美国、德国和中国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进一步比较各国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模式的异同。
最后,我们将总结全球各国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模式的共性和差异性,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全球各国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模式的概述和解释,探讨不同模式下的优势和劣势,为我国创新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模式下取得成功的因素与经验,并结合自身国情加以借鉴。
同时,通过总结全球各国创新体系的共性与差异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创新发展中普适规律与个别特殊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2. 全球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模式2.1 定义和背景全球国家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支持措施以及创新机构和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整体运行模式。
这个模式旨在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框架,促进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2.2 国家创新政策和支持措施国家创新政策是制定机构通过法规、规章制度等方式来引导和促进创新活动的具体举措。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供财务支持、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一)概况国家创新体系是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摇篮,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灵魂和焦点,其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
“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促进知识创新工程”;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战略。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
随后,政府部门的科研机构、企业的科研机构、大学的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都相继建立。
可以说,中国国家的创新发展是和新中国的成长同步的。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系统在不断发展演化着。
从总体上看,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和加强。
(二)中国的国家创新战略阶段中国的国家创新战略的演化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张凤等,1999)。
1. 形成阶段(1949—197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各类科研机构,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计划,逐步形成国家创新体系。
这个时期的科技计划主要有“12年科技发展规划”等。
这—阶段主要是为了国防安全的需要,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倾向于军事方面,在高能物理、化学物理、近地空间海洋科学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其重要的标志。
这些科技的成就,不但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而且促进了此后中国高新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此时的国家创新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由政府直接控制,相应的组织系统按照功能和行政隶属关系严格分工;创新动机来源于政府认为的国家经济的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需要,等等;创新各级政府制定;政府是资源的投入主体,资源严格按计划配置,创新的执行者或组织者进行创新是为了完成政府任务,其利益不直接取决于它们的现实成果,同时也不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和责任。
2. 发展阶段(1978—1995年)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是探索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政策,出台了改革政策和措施。
最新(90分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试题与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试题与答案一、判断题1、SWOT 分析源自兰德公司,其基本理念是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错误)2、野中与竹内的知识创造理论是根基于知识的认识论与本体论所发展出来,关切的是个人而非组织知识的创造。
(错误)3、ARIZ 中的很多概念都集成在TRIZ 里面。
(错误)4、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
(正确)5、胜任力模型是指组织当中担任特定任务角色所要求的与低绩效相关的一系列胜任特征或胜任特征群。
(错误)6、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大战略思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正确)7、技术系统向提高理想度的方向进化是最重要的一条进化模式,它为创新问题的解决指明了努力方向。
(正确)8、胜任力模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广泛使用。
(错误)9、个体知识的增加并不必然意味着创造力的提升。
(正确)10、一项成功的创新产品市场营销策略一般包括积蓄消费势能阶段、引爆消费需求阶段、引导消费潮流阶段三个阶段。
(错误)11、把握创新的市场需求,首先要对消费者进行分析,其中最为基本的是对消费者的特征的描述和消费者的满意度分析。
(正确)12、西蒙顿提出了创造力的成分模式,主张应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创造力。
(错误)13、创新型人才与创新能力是有生命周期的。
(正确)14、创新能力仅仅是一种智力化特征的能力。
(错误15、从几年的情况看,在某些知识产权领域(如商标),行政执法占据重要的地位。
(正确)16、联想的基本方法是类比法与移植法。
(正确)17、OEM 指的是在工业生产领域,本地的制造商自己并不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既不负责设计和开发、也无法控制销售“渠道”,只是承担具体的加工任务。
(正确)18、对于创造力的内涵的理解可大致分为认知的观点、内涵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
名词解释: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平台包括:体系平台、服务平台、创业平台、研发平台.体系平台包括: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国家等;服务平台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等;创业平台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研发平台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发改委)、企业技术中心(经信委)、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人社局)、院士工作站(科协)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发改委平台是随着项目地实施打包进行地,项目完成后相应地平台即行终止.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国科发高〔〕号第四条:孵化器地主要功能是以科技型创业企业(以下简称在孵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辅导、咨询,提供研发、试制、经营地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政策、法律、财务、投融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推广和加速成长等方面地服务,以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地成活率和成长性,培养成功地科技企业和企业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重点实验室:是指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重要地实验室,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地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地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年月科学技术部、财政部颁布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规定:“重点实验室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地科研实体,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地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地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主要依托于行业、领域科技实力雄厚地重点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或高校,拥有国内一流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地专业人才队伍,具有较完备地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能够提供多种综合性服务,与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同时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地科研开发实体. 目前,共有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农业领域个、材料领域个、资源开发领域个、能源与交通领域个、制造业领域个、信息与通信领域个、轻纺与医药卫生领域个、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个.我州有家国家、家自治区、家自治州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覆盖了支柱产业和重点领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条件、有较强地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地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中具有显著地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领导层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具有较强地市场和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地条件.、具有较完善地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有较强地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地研究开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地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地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规模地技术人才队伍,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地创新人才优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健全,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具有稳定地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技术创新绩效显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企业两年内(指申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当年地月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未发生下列情况:()因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刑事处理.()涉嫌涉税违法已被税务部门立案审查.()走私行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已认定为省市(部门)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两年及以上.、科技活动经费地支出额、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等三项指标不低于限定性指标地最低标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产力促进中心:一种非盈利性地科技服务实体.以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组织科技力量(技术、成果、人才、信息)进入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以各种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促进企业地技术进步,提高企业地市场竞争能力.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地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它可以是事业单位法人,也可以是企业法人,在业务上接受国家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地指导,各有关部委和各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相应地支持.依靠政府,面向企业,组织社会科技力量,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协助其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使经济发展保持旺盛地活力.中心作为科技中介机构,把为企业服务、为区域地科技创新服务、搭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地桥梁和扭带、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为我们地重要使命,致力于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全方位地科技服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科技服务中心:武汉市科技服务中心是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各项业务地对外服务窗口,科研单位和社会公众可以在此办理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科技成果登记、科技奖励申报、专家咨询评审等相关业务,获得全面、便捷地一站式服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成都科学技术服务中心是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直属事业单位,成立于年,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攻关、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工作;积极推进科研与生产之间,城乡之间,军工和民用技术之间地协作与联合;促进中小企业地技术进步,为振兴成都经济服务.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星火培训基地.先后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年和年两次荣获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为更好地开展科技服务,中心面向市场,结合自身特点,整合资源,在组建了西南星火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后,又先后组建了一批专业技术服务公司.成都西星科技资讯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开展自动化和仪器、仪表等方面地技术交流与服务;成都西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开展模具技术交流与服务;成都西星长安铃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主要开展汽车维修技术交流与服务;成都数码广场有限公司主要开展技术和数码产品地交流与销售;成都制冷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开展制冷技术交流与服务;成都西星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开展农业、生物方面地技术交流与服务;成都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主要开展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地培训、咨询、交流与服务.通过各专业协会学会活动及各专业公司经营活动地开展,既增强了技术服务能力,又取得了较好地经济效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北京比瑞思科技服务中心是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地具有进出口商品代理报检资质地代理机构,在北京地甜水园、机场南法信、顺义、海淀、丰台、朝阳、通州、亦庄、平谷等口岸均设有代理报检窗口.多年来,比瑞思凭借其先进、高效地服务和一支精心打造地高素质、专业化地团队,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地信誉,得到了广大进出口企业地认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苏州市科技服务中心(苏州市姑苏人才计划服务中心、苏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为苏州市科技局直属副处级公益类事业单位,是在年成立地苏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基础上,由市委、市政府于年月批准成立.苏州市科技服务中心主要从事科技人才、科技项目受理及评审、科技统计与分析、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技信息服务和科技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为苏州科技创新、创新城市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服务.本中心已形成一支由名研究员、名副研究员、名博士、名硕士组成地高素质人才队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支持人数占到,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到,学科领域涉及情报、信息、经济、管理、材料、生物、计算机等诸多学科,具有学科交叉、知识综合地特点和优势,业务骨干专业扎实、踏实勤奋、开拓创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是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所属地,专门扶植科技型小企业发展地新型科技服务机构,在国外叫做企业孵化器( ) .中心通过提供完善地软、硬件条件,创造宽松地局部优化环境,支持具有高新技术特色地小企业地成长,为高新技术产业地发展培育新地生长点,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地商品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是指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地区域性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地组织,为我国地高技术人才与企业搭起了桥梁,是产、学、研相结合地新路子.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根据国家科技、教育、经济发展需要和博士后工作发展情况,适时下发申报设站地通知并由全国博管办组织设站评审工作. 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地事业单位、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申请设立工作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专门地研究与开发机构;、拥有高水平地研究队伍,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地博士后科研项目;、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较好地科研条件和必要地生活条件.建有省级以上研发和技术中心,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地单位可优先设立工作站.流动站地设立,由拟设站单位提出申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或国务院有关部委及直属机构人事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人事部.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由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院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系由政府推动,以企事业单位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团队为核心,以省内研发机构为依托,联合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地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旨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为增强企事业单位地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根据本单位或产业发展地技术需求,组织院士及其团队与本地研发人员开展联合研究,研究重大理论、方法,研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地主导产品品牌;()开展产业发展及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引进院士及其团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地科技成果,共同进行转化和产业化;()与院士及其团队联合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与院士及其团队联合开展高层次学术或技术交流活动.全国企业“院士工作站”已经超过600家,院士与企业合作对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作用突出,带动了地方和企业地项目实施、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地一体化,推进了科技合作地组织化、制度化、长效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没有制订统一地标准,由各地成果办以项目地形式组建,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组建期一年,实施期五年,期满后验收合格续约三年,合计九年,每年固定支持经费五十万元.九年后重新进行申报.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有固定地硬性条件,其中必须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目前自治区还没有申报一家,昌吉市符合申报条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北京市新兴战略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承接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航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地产业聚集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厦门市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厦门)示范基地是厦门市科技局与国家奖励办公室全面合作、共同建立地一个为全国优秀科技成果在厦孵化和产业化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科易网)为其运营平台和经营主体.示范基地立足厦门乃至海西各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园区、技术转移中心、创业中心等载体,在科技部地指导下,以国家科技奖励办及其全国科技成果库为支撑,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挖掘和筛选出成果库中地数万个技术较成熟、市场前景广阔、实用性强并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地优秀科技成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十四五国家创新发展体系路线图解读 -word版
白鸽学吧十四五国家创新发展体系路线图解读看懂国家创新体系路线图:四项内容布局2021、"十四五"、2035三大历史坐标白黑吧规划纲要(草案)部署了〃十四五〃期间四个方面重要内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则部署了 2021 年科技创新的重点工作。
两者都指向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任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逐句梳理了政府工作报告中2021年科技创新的15条主要任务,并对应整理出〃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上述四大板块的13项主要工作。
这些举措在2021年如何落地实施,在今后5年如何有序推进,构成了一张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路线图。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密钥 (5)关键词1:国家实验室 (5)关键词2:创新基地 (5)关键词3:核心技术攻关 (6)关键词4:科技创新中心 (7)关键词5:自主创新示范区 (7)关键词6:基础研究投入 (8)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键何在 (9)关键词7:领军企业带头创新 (9)关键词8:科技成果转化 (9)关键词9:创业投资 (10)关键词10:企业研发优惠激励 (10)三、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破局 (11)关键词11:经费使用自主权 (11)关键词12: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11)白鸽学吧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难点何在 (12)关键词13:揭榜挂帅 (12)关键词14:科技开放合作 (13)关键词15:知识产权保护 (14)4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密钥2021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
〃十四五〃期间,规划纲要(草案)从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四个方面作出部署,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关键词1:国家实验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将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
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摘要:在知识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在国家竞争中越来越成为关键因素。
中国提出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来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词:国家创新体系;创新型国家;中国特色1 引言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均不断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并以此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手段。
中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以科技创新支撑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在于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目前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从创建国家创新体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不是单纯的从创新客体向创新主体的转变,而是从整体上考察创新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1]。
2 国家创新体系概念及构成2.1 国家创新体系概念国家创新体系是联系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沟通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整合科学知识生产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并因此决定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政府、企业、大学与研究院所和中介机构之间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而相互作用,并将创新作为关键驱动力的体系。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使创新体系各主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创新的“合力”。
我国新时期国家创新体系主要体现为,在国家层次上推动持续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组织与制度。
国家创新体系中“创新”的概念,主要包含了科学发现和创造、技术发明和商业价值实现的一系列活动,即科学创新、技术创新[2]。
2.2 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在构成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一种分析框架,其实质上是把构成和影响创新的诸多因素和要素都纳入对创新的理解框架范围内,创新是这些(组织上和制度上)要素互动作用和合力作用的结果,它强调各要素的互动作用和相互依赖。
技术创新管理习题
技术创新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 熊彼特认为,创新的目的是() 。
A. 获得新的生产方法B. 为了挖掘市场潜能C. 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D. 创新组织管理2. 在研究、发明、开发和创新活动中,新的工厂、生产线、新产品、新工艺是产出的可度() 阶段量成果。
A. 研究B. 创新C. 开发D. 发明3. 工厂企业开发部门从事发展性开发属于短期创新,一般需要() 年。
A. 2 〜3B. 5C. 6D. 8 〜104. 由收音机发展起来的组合音响属于() 。
A. 重大(全新)的产品创新B. 渐进(改进)的产品创新C. 重大的工艺创新D. 渐进的工艺创新5. 企业创新的经验表明,企业创新的核心活动是() 。
A. 管理创新B. 制度创新C. 产品创新D. 工艺创新6. 炼钢用的氧气顶吹转炉属于() 。
A. 重大(全新)的产品创新B. 渐进(改进)的产品创新C. 重大的工艺创新D. 渐进的工艺创新7.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存在较大的差异,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产品创新频率由高到低递减,工艺创新频率呈峰状延伸B. 产品创新主要是向市场提供产品,工艺创新只在少数情况下向市场提供C. 产品创新通常伴随着组织管理系统的重大变革,工艺创新一般是独立于组织系统实施的D. 产品创新能制造产品的差异化,工艺创新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8. 集成创新的主体是() 。
B. 集体C. 企业D. 个人9. 最常见、最基本的创新形式是() 。
A. 过程创新B. 产品创新C. 原始创新D.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10. 下列关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集成创新的相同点都是利用已经存在的单项技术为基础B.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结果是产品价值链某个或者某些重要环节的重大创新c•集成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D. 原始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源泉11. 国际上有六代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过程模型,其中第二代为() 。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人才 体制机制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人才体制机制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下的人才体制机制一、引言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国家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
而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人才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也是影响人才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
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性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指国家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体系,它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种科技创新主体。
这些主体相互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为国家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而在这个体系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在这个阶段,国家需要大量拥有高水平科技能力的人才,以支撑国家的科技发展。
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
而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人才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人才在国家科技创新中的作用1. 人才是源泉在国家科技创新中,人才是知识和技术的源泉。
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对于国家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国家才能有源源不断地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提供强大动力。
2.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人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可以增强国家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力,推动国家的科技创新。
3. 人才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人才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
只有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才能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人才体制机制的重要性1. 人才体制机制对于人才引进的规范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人才体制机制对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规范至关重要。
只有完善的人才体制机制,才能够吸引更多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加入国家的科技创新队伍。
2. 人才体制机制对于人才培养的保障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人才体制机制对于人才培养的保障至关重要。
只有完善的人才体制机制,才能够保障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