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虫综述
关于草履虫的叙述

关于草履虫的叙述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原生动物,雌雄同体。
草履虫的体长一般为80~300微米,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布满纤毛。
草履虫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土壤中,以细菌和藻类为食。
草履虫的结构包括收集管和伸缩泡、表膜、细胞核、纤毛、口沟、食物泡和胞肛等部分。
它们通过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并通过口沟摄入细菌及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
草履虫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有几小时。
但草履虫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草履虫的种类分为大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绿草履虫等。
草履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课题名称草履虫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测定二·文献综述(列出参考文献)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
喜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尤喜生活于细菌丰富的水中【1】。
国内一些学者对草履虫的研究颇多,其中,对草履虫培养和观察方面已有一定研究,候勇,张会芳等对几种常用草履虫培养和观察方法进行了整理并作了一定改进【2】。
郭祖宝介绍了几种配制草履虫培养液的材料【3】,还有学者对草履虫的逻辑斯谛增长方程参数进行了测定【4】。
因为环境是有限的,生物本身也是有限的,所以大多数种群的“j”字型生长都是暂时的,一般仅发生在早期阶段,密度很低,资源丰富的情况下。
而随着密度增大,资源缺乏,代谢产物积累等,环境压力势必会影响到种群的增长率r,使r值降低。
与密度有关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比与密度无关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通常以k表示,当nt=k时,种群为零增长,即dn/dt=0.(2)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
每一个体利用空间为1/k,n个体利用n/k空间,剩余空间为1-n/k。
按此两点假设,种群增长曲线是“s”型。
“s”型曲线有两个特点:?曲线渐近于k值,即平衡密度。
?曲线上升是平滑的。
产生“s”型曲线的最简单数学模型是生态学发展史中著名的逻辑斯蒂方程。
逻辑斯蒂曲线常划分为5个时期:(1)开始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的一半,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5)【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本次开放性实验,我们也对草履虫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进行了测定。
参考文献:【1】朱艳芳,朱力力草履虫的培养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1672—7177(2010)04—0044—05【2】候勇,张会芳,刘军英,郑发科几种常用草履虫培养和观察方法及改进【j】四川动物2009,1000—7083(2009)03—0450—02【3】郭祖宝介绍几种配制草履虫培养液的材料【j】生物学教学2010,第9期,35卷【4】张燕胡丹王健实验草履虫时滞型逻辑斯谛增长方程参数的测定【j】2010,12【5】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基础生态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三·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方式,理解环境对种群增长的限制作用。
草履虫实验论文

草履虫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
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
体长只有180—280微米。
它和变形虫的寿命最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
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草履虫paramecium 草履虫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体内有一对成型的细胞核,即营养核(大核)和生殖核(小核),进行分裂生殖时,小核分裂成新的大核和小核,旧的大核退化消失,故称其为真核生物。
其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表膜,除了维持草履虫的体型外,还负责内外气体交换,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膜上密密地长着近万根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运动。
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
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
残渣由一个叫肛门点的小孔排出。
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细胞器及功能草履虫细胞器的功能分工如下:口沟:取食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0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大核:营养代谢小核:生殖作用食物泡:食物泡是草履虫进行胞吞作用产生的,进入细胞后将与初级溶酶体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
伸缩泡及收集管: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并排出体外胞肛: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纤毛:辅助运动,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注意:草履虫中没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以及细胞壁。
[编辑本段]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
它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
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2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草履虫结构特点

草履虫结构特点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的结构特点十分独特,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草履虫的外形就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前端钝圆,后端稍尖。
其体长一般在 180 至 280 微米之间。
从整体结构上看,草履虫主要由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几大部分组成。
先来说说表膜,它就像是草履虫的“皮肤”,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保护层。
表膜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通透性,能够控制草履虫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
这层膜上分布着许多微小的孔道,使得草履虫能够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细胞质是草履虫内部的重要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细胞器。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食物泡、伸缩泡和纤毛等。
食物泡是草履虫消化食物的场所。
当草履虫摄取食物时,会形成一个个小小的食物泡。
这些食物泡在细胞质中沿着一定的路径移动,内部的消化酶会逐步将食物分解,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而无法消化的残渣则会被排出体外。
伸缩泡则像是草履虫的“排水系统”。
草履虫生活在水中,不断地进行着水分的交换。
伸缩泡可以收集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排出体外,从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纤毛是草履虫运动的“工具”。
草履虫的体表布满了纤毛,这些纤毛密密麻麻,快速摆动。
纤毛的协调摆动使得草履虫能够在水中自由地游动,改变方向,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
细胞核在草履虫的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草履虫具有两个细胞核,分别是大核和小核。
大核主要负责细胞的代谢和营养等生理功能,而小核则与生殖有关。
大核通常呈肾形,里面含有大量的遗传物质,控制着草履虫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命活动。
小核则相对较小,在草履虫进行有性生殖时发挥关键作用,保证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除了上述这些主要结构,草履虫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
例如,它对刺激能够产生灵敏的反应。
当草履虫接触到有害的化学物质或者遇到障碍物时,会通过调整纤毛的摆动方向来躲避危险。
总的来说,草履虫虽然只是一个单细胞生物,但它的结构却精巧而复杂,各个部分相互协作,使得草履虫能够在微观的世界里生存和繁衍。
草履虫

草履虫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80-300微米.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残渣由一个叫肛门点的小孔排出.草履虫靠身体的表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细胞器及功能草履虫细胞起的功能分工如下:口沟:取食外膜:呼吸(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大核:营养代谢小核:生殖作用食物泡:食物泡是草履虫进行胞吞作用产生的.进入细胞后将与初级溶酶体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伸缩泡及收集管: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并排出体外胞肛:排出食物残渣纤毛:运动编辑本段草履虫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它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0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编辑本段草履虫的种类草履虫的分类:草履虫属于纤毛纲.膜口目.草履虫科.世界上已经报导过的草履虫有22种.我国常见种至少有下述几种.1.大草履虫又叫尾草履虫.长180-280微米.后端圆锥形.锥顶角度约45至60度.两个伸缩泡均有收集管.有小核一个.致密型.椭圆形.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的死水或缓流中.2.双小核草履虫长80-17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但后部较前部更宽.后端锥形.顶角近90度.有伸缩泡两个.收集管较短.有两个小核.很小.泡型.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3.多小核草履虫长180-31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有时有三个伸缩泡.小核泡型.有3-12个.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4.绿草履虫体长80-150微米.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小核一个.致密型.生活在清水池塘.草履虫的养殖与纯化养殖草履虫是鱼幼苗生长必需的一种饵料.但其不易被发现.也很难捕捉.因此为补充其不足.应当人工饲养.其方法是:取干稻草切成小段.直接浸泡于水中或煮后浸泡.用稻草浸出液作培养液.然后将浸过的稻草与水放进玻璃容器内.水占2/3以上.置于光照充足的地方.再到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去取种源.那里的水质应比捞红虫的坑塘水质清.舀回一桶水.去部分水体装入无色透明的小瓶内.对阳光细心观察.可见有白色小点悬浮于水中.如果看不见小白点.应用力搅动桶水.再去中央部位的水装入小瓶.对准光线看有无小白点.如见有小白点悬浮水中飘忽不定.可将此水倒如培养液中.将温度控制在2 2℃-28℃之间.1个星期后便可发现有草履虫的幼体了.喂其煮熟的牛肉汁.大约0. 5小时后分裂.纯化取普通多孔水浴锅一只.在锅内安装一只暖棒(恒温加热器.温度范围16-32℃).加水.通电.调温至25℃,同时安放50ml.1000ml烧杯各一只.内盛自来水2/3左右.将野外采集的草履虫液在水浴锅中放置一周左右.取上层含有草履虫的澄清液数滴移入50mL小烧杯内培养.一周后.小烧杯内水面与杯壁相接处.就会有较多的草履虫.用细滴管沿杯壁取数滴移入1000ml烧杯中培养.经过1-5次转移培养.就能获得较纯的草履虫.即使有少量其他原生动物.也会被迅速繁殖起来的草履虫种群所抑制.若大量需用草履虫.可在塑料桶内安装暖棒调温至25℃.从上述培养液中取数滴于桶中培养.2周后即能繁殖出大量草履虫.草履虫的生活环境喜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大多数草履虫是蚕噬式营养.但绿草履虫是例外.体内含共生绿藻.这种绿藻可利用动物体排泄的含氮废物作为无机盐的来源.通过植物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大草履虫大草履虫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原生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纤毛纲。
实验2草履虫(综合实验)

目录页
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动物学课程组
草 履 虫
草履虫 横二分裂
草履虫接合生殖图解 目录页
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动物学课程组
草履虫已发出刺丝的状态
四、作业与思考 1. 绘图: 草履虫形态与构造图,并注明各结构名称。 草履虫已发出刺丝的状态。 2. 综述草履虫实验过程和结果
目录页
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动物学课程组
的形态结构 2、学习在显微镜下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
实验方法 3 、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能
独立生活的有机体。 4 、认识一些常见的原生动动物学课程组
二、材料与用具
材料:大草履虫培养液,草履虫横分裂及接合生殖的装片。 器具:显微镜、解剖镜、秒表、银子、漏斗架、试管架、载 玻片、盖玻片、培养缸、试管、滴管、毛细滴管、玻棒、烧杯、 表面皿、凹玻片量筒、lmL移液管(吸管)、漏斗、滤纸、精密pH 试纸(pH值范围0.5-5.0和5.0-7.0)、吸水纸、脱脂棉、橡皮吸 球。 试剂:冰醋酸、5%冰醋酸、洋红粉末、1% 氯化钠溶液、1% 碳酸氢钠、蒸馏水。
目录页生命科学与理学院动物学课程组实验二草履虫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草履虫的采集与培养方法并熟悉草履虫的形态结构2学习在显微镜下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3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有机体
实验二 草履虫(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草履虫的采集与培养方法,并熟悉草履虫
目录页
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动物学课程组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 1、草履虫的采集和培养
采集:选择有枯草腐烂的水域,进行舀水采集,然后进 行分离、培养。 培养:用煮沸稻草水, 放置24小时后用于培养。 2、草履虫活体观察和实验。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运动 食物泡的形成及变化 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剌丝泡的发射、草履虫对盐度 变化的反应 、草履虫对酸刺激的反应
草履虫

草履虫生活习性:大草履虫身体内充满了细胞质,在水中前进时,它不停地摆动口沟里的纤毛,鼓起水涡,摄取水里的细菌或其它有机物,食物由胞口和胞咽而进入细胞质,形成食物泡。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在体内移动,泡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和吸收,食物残渣由身体后侧的胞肛排出体外。
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吸收水里溶解的氧气,分解有机物后释放出能量,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些含氮废物,通过表膜排出体外。
生理特征编辑大草履虫的细胞质里有细胞核,是它生命的中枢,通常为一个大核,一个小核,也有两个或多个小核的。
它的生殖过程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形式。
有趣的是,细胞核每天以24小时的周期变化着:中午12时的体积最小,以后逐渐增大,到午夜24时体积变得最大。
科学家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白昼正常情况时,大草履虫通过接触和交换体内物质进行交配,交配节律受白光的影响。
如果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草履虫,则可以改变它的交配节律,从不同的时间开始新的周期。
如果将其放在长期暗黑的环境中,这种生物钟就会失去作用,使它随便在什么时候都可以交配。
但是只要再放到阳光下,仅仅经过很短的时间,它们就会自动校正生物钟,又在正常的时间内进行交配了。
大草履虫因为其个体较大,结构典型、繁殖快、观察方便、容易采集培养,因此一般用它作为研究细胞遗传的好材料。
多年来,遗传学科学家已经用它研究了细胞质遗传、细胞质和细胞核在遗传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类型的转变等,取得了不少科学成果。
随着科学的发展,还发现了它在医学方面的许多重要价值,例如用它的水溶性提取物,可以较准确地诊断消化系统的癌症和乳腺癌等疾病。
表膜及其结构表膜由3层膜组成,最外面一层膜在体体表和纤毛上面是连续的,最里面一层和中间一层膜形成表膜泡(alveoli)的镶嵌系统。
表膜泡时增加表膜的硬度有作用,同时又不妨碍虫体的局部弯曲,还可能是保护细胞质的一种缓冲带,并可避免内部物质穿过外层细胞膜。
在表膜之下有一些小杆状结构,整齐地与表膜垂直排列,此为刺丝泡(trichocyst),有孔开口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刺丝泡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
草履虫结构特点

草履虫结构特点一、基本概述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这个细胞却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运动、消化、呼吸、排泄、生殖等。
二、具体结构及特点(一)纤毛1. 位置与形态草履虫全身布满纤毛,纤毛是一些细小的毛发状结构,从草履虫的体表伸出。
2. 功能纤毛的摆动是草履虫运动的主要方式。
纤毛有节奏地摆动,就像船桨划水一样,使草履虫能够在水中旋转着前进。
(二)表膜1. 结构特点表膜是草履虫细胞的细胞膜,它很薄,具有一定的弹性。
2. 功能表膜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将草履虫的细胞内容物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防止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内部;同时表膜还能进行气体交换,氧气可以通过表膜进入细胞,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表膜排出到外界。
(三)口沟1. 位置与形态口沟位于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是一个斜向的凹陷结构。
2. 功能口沟是草履虫摄食的结构。
食物(如细菌、单细胞藻类等微小生物)随着水流通过口沟进入草履虫体内。
(四)食物泡1. 形成过程当食物通过口沟进入草履虫体内后,会在细胞质内形成食物泡。
食物泡是由细胞膜内陷包裹食物颗粒而形成的泡状结构。
2. 功能食物泡在细胞质中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移动,在这个过程中,食物泡中的食物会被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被细胞质吸收,不能消化的残渣则由胞肛排出体外。
(五)胞肛1. 位置与形态胞肛位于草履虫身体的后端,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开口结构。
2. 功能胞肛是草履虫排出食物残渣的结构。
当食物泡中的食物被消化吸收后,剩余的残渣会通过胞肛排出到体外。
(六)伸缩泡与收集管1. 结构特点草履虫有两个伸缩泡,每个伸缩泡周围有一些收集管。
伸缩泡是一种能够周期性收缩和舒张的泡状结构。
2. 功能伸缩泡和收集管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和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伸缩泡通过收集管收集细胞内多余的水分和溶解在其中的代谢废物,然后通过伸缩泡的收缩将这些物质排出到体外,以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的稳定。
(七)细胞核1. 种类与结构特点草履虫有大核和小核两种细胞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履虫的综合探究
081班1号xxx
前言:
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属细胞表面披满纤毛、生于淡水的大型原生动物。
细胞长度因种而异,一般为50~300μm。
体形的平面观甚像一倒置草鞋。
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而且还是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好材料。
主体: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
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
体长只有80~300微米。
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
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体内有一对成型的细胞核,即营养核(大核)和生殖核(小核),进行有性生殖时,小核分裂成新的大核和小核,旧的大核退化消失,故称其为真核生物。
其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运动。
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
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
残渣由一个叫肛门点的小孔排出。
草履虫靠身体的表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草履虫细胞器的功能分工如下:
口沟:取食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0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外膜:呼吸(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大核:营养代谢
小核:生殖作用
食物泡:是草履虫进行胞吞作用产生的,进入细胞后将与初级溶酶体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
伸缩泡及收集管: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并排出体外
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纤毛:辅助运动,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草履虫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
它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
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0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草履虫的种类:
草履虫的分类:草履虫属于纤毛纲,膜口目,草履虫科。
世界上已经报导过的草履虫有22种。
我国常见种至少有下述几种。
1.大草履虫又叫尾草履虫,长180—280微米,后端圆锥形,锥顶角度约45至60度。
两个伸缩泡均有收集管。
有小核一个,致密型,椭圆形。
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的死水或缓流中。
2.双小核草履虫长80-17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但后部较前部更宽,后端锥形,顶角近90度。
有伸缩泡两个,收集管较短。
有两个小核,很小,泡型。
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3.多小核草履虫长180—31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有时有三个伸缩泡。
小核泡型,有3—12个。
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4.绿草履虫体长80—150微米。
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
小核一个,致密型。
生活在清水池塘。
草履虫的养殖与纯化
养殖:
草履虫是鱼幼苗生长必需的一种饵料。
但其不易被发现,也很难捕捉,因此为补充其不足,应当人工饲养。
其方法是:
取干稻草切成小段,直接浸泡于水中或煮后浸泡,用稻草浸出液作培养液。
然后将浸过的稻草与水放进玻璃容器内,水占2/3以上,置于光照充足的地方。
再到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去取种源,那里的水质应比捞红虫的坑塘水质清。
舀回一桶水,取部分水体装入无色透明的小瓶内,对阳光细心观察,可见有白色小点悬浮于水中。
如果看不见小白点,应用力搅动桶水,再取中央部位的水装入小瓶,对准光线看有无小白点。
如见有小白点悬浮水中飘忽不定,可将此水倒如培养液中。
将温度控制在22℃~28℃之间,1个星期后便可发现有草履虫的幼体了。
喂其煮熟的牛肉汁,大约0.5小时后分裂。
纯化:
取普通多孔水浴锅一只,在锅内安装一只暖棒(恒温加热器,温度范围16~32℃),加水、通电、调温至25℃;同时安放50ml、1000ml烧杯各一只,内盛自来水2/3左右。
将野外采集的草履虫液在水浴锅中放置一周左右,取上层含有草履虫的澄清液数滴移入50mL小烧杯内培养。
一周后,小烧杯内水面与杯壁相接处,就会有较多的草履虫,用细滴管沿杯壁取数滴移入1000ml烧杯中培养。
经过1~5次转移培养,就能获得较纯的草履虫,即使有少量其他原生动物,也会被迅速繁殖起来的草履虫种群所抑制。
若大量需用草履虫,可在塑料桶内安装暖棒调温至25℃,从上述培养液中取数滴于桶中培养,2周后即能繁殖出大量草履虫。
草履虫的生活环境:
喜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
大多数草履虫,但绿草履虫是例外,体内含共生绿藻,这种绿藻可利用动物体排泄的含氮废物作为无机盐的来源,通过植物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总结:
通过对草履虫的探究,我对草履虫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就它的结构而言,我不仅了解到了他各部分的结构及名称,而且对其的功能及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
草履虫的养殖、纯化是我之前已无所知的东西,但经过本次作业后就不一样了,因为我都知道了。
而草履虫在我们大自然中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大多数草履虫是吞噬式营养,每只草履虫一天就能吞噬43000个细菌,因此它们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绿草履虫是个例外,但他们体内的共生绿藻却能以体的排泄物为无机盐来源,过光合作用赢得有机物。
可以说,草履虫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
参考文献:
《高级水生生物学》
作者:刘建康(编)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8-1
《水生生物学》
作者:赵文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8-1
《水产动物育种学》
作者:范兆廷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10-1
《环境生物学》
作者:孔繁翔尹大强严国安孔繁翔(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