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科技创新中知识管理和知识转移的研究
科技创新中知识管理和知识转移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对于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
而其中关键的一环即为知识管理和知识转移,对于这两个概念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应用?在科技创新中,如何实施知识管理和知识转移?一、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即在企业组织中,将各类知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和创新的管理活动。
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知识的重视,它不仅关注员工的技能和经验,也关注员工头脑中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
在科技创新中,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1.知识的管理产品的研发依靠的是组织机构和人员,而这些人员的能力和专业使用的基础是知识,因此企业应该尽可能地将各类知识资源整合出一个知识体系,建立知识库。
知识库可以帮助公司收集和整理不同的专业知识,在企业知识管理体系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知识管理、知识库的建设是企业将知识转化为现实产品的重要前提。
2.知识的传递企业应关注如何将已有知识以适当的方式合理地传递给新员工和正在进行项目的成员。
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组织环境,以促进现有员工和新员工之间的有益互动,加速员工的学习和熟练掌握技能。
3.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可以促进员工创新和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应该很好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支持知识共享,提高知识共享的方式和效率。
二、知识转移知识转移,关注的是如何将不断增长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实际应用,把它转移到新产品或服务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中,推动企业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学习型组织缺陷和解决之道学习型组织是指那些始终注重创新和不断学习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员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共同的发展方向,共享所有可用的资源。
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其缺陷,即知识和经验的分散和传递会经历长时间的过程和庞大的人员轮替,公司中大量缺乏足够的备份,会给公司运营带来很多困难。
我们应该注重协作和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和信任感。
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
( 苏科技 大学 :1 江 .经济管理 学院 ; . 究生部 ;3 科技 处 ,江 苏镇 江 2 研 . 22 0 ) 10 3
摘要 :通过分析 大学生科研 创新 团队 内部知识转移 的关键 影响 因素 ,构建 影响 因素理论模 型 ,为 未来的 实证研 究提 供 良好 的 概 念 模 型 与 理 论 基 础 。 关键词 :大学生 ;科研创新 团队 ;知 识转移 中 图 分 类 号 :G 0 32
文 献 标 识 码 :A
Re e r h on t c o s I fu ncng Kn wldg a s e s a c he Fa t r n e i o e e Tr n f r l wih n t l g ude s’S intfc Re e c d I t i he Co l e St e nt c e ii s ar h an nno a o lTe m v t na a i
2 D p rme t fP s rd ae Ad nsr t n . e a t n o t a u t mi it i ; o g ao
3 Dvs no i c n eho y Z ej n 103 i gu . i i f e eadT cn ̄g , hni g22 0 ,J ns ) io c S n a a
YI Je N i ‘ L e g IF n ,W U i Je
,
(i guU i r t o c neadT cn l y . col f cn mc n a ae n; J n s n esy f i c n eh o g :1 Sho o o o i adM ngmet a v i S e o E s
团队是由若干成员组成 的一个共 同体 ,该共 同
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途径及对策探究
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途径及对策探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科研实力的不断提升,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已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其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对于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途径及对策进行深入探究。
1.技术转移技术转移是指高校通过技术许可、技术转让等方式,将科研成果转移给企业或其他研究机构,使得成果得以应用和推广。
通过技术转移,高校科技成果可以快速应用到生产和市场中,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科技成果孵化高校可以设立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为科研成果提供孵化和转化的平台。
通过科技成果孵化,高校可以将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进行孵化和培育,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过程,同时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3.产学研合作高校可以与企业、研究机构等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工作。
通过产学研合作,高校可以充分借助企业的市场资源和研发能力,实现科技成果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
高校可以参与科技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技术交流会、科技成果展示等活动,向社会宣传高校的科技成果,并寻求合作伙伴和投资机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1.加强科技成果的评估和保护高校应该加强对科技成果的评估和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的科技成果产权保护机制。
只有科技成果得到充分的保护,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推动成果的转移转化。
2.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资源配置高校需要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资源配置,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通过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或部门,统一管理和整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资源,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3.鼓励创新创业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扶持科技创新和创业团队。
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创业孵化服务等措施,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科研团队知识转移困境
名咨询 师的调 研 发现 . 识转 移更 容 易 帮助科 研 人员 掌握 知 们 完全是 通过 先前 毫无 关联 的思 想重 新组合 产生 的。 知识 转移 不仅 有 助 于科 研 团队避 免知 识僵 化 . 还能指
了知 识转移对 科研 团队的影 响 。 关键词 : 知识 转移 ; 困境
知识 转 移有 利于提 升科 研 团队的关 系绩效 。 知识是 组织 竞争 优势 的 关键 来 源 . 于科研 团队尤其 发 展等 。因此 . 对
如 此 。 一 直 以来 . 研 团 队 知 识 转 移 被 普 遍 认 为 有 利 于 绩 科
■管 理创新
一现 代管 理科 学
■2 0 0 9年第 4 期
科 研 团 队知 识 转 移 困境
●洪 雁 王端 旭
摘要: 科研 团队知识 转 移有 助 于 团队绩 效和 知识 创造 , 同时使得 科研 人 员 角 色压 力过 大 , 害科研 团队长期 的生 但 损 存 能力, 此外还会造成科研 团队知识过剩。针对此 困 , 境 文章从 团队绩效、 知识创造、 色压力和知识过剩四个方面分析 角
明科研 项 目所 需 的 专 门的 知识 和技术 的来源 . 同时依靠 知
流 通 道 极 大 地 增 加 了 知 识 创 造 的 可 能 性 , 体 来 讲 , 主 具 这 要 体 现 在 以 下 四 个 方 面 : 知 多 样 性 、 队 交 互 记 忆 、 译 认 团 翻
指导 , 识别 并管 理上 级期 望 , 理解 并 细化 客户 需求 , 克服或 识 转化 和再学 习提 高创 造 力 。 以说不 同的信 息来源 和交 所
知识嵌入性视角的高校科研团队间知识转移研究
当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学科界限的日益模糊导致了高校科研组织方式的重大转变,被企业界广为接受和应用的“团队”运作模式正逐步发展为高校科研组织的新形式。
所谓高校科研团队就是为了特定的科研目标而组成的相互依赖的工作群体,它是“以科学研究为内容,由为数不多的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高校教师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群体”【1】。
近年来,学者们围绕科研团队中的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等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尤其是对于高校而言,科研团队这种科研组织形式已经制度化,如何促进同一高校不同学科和不同高校同一学科的科研团队之间的知识转移与共享,帮助科研团队迅速吸收和有效利用来自优秀科研团队的新知识,以提高科研团队的运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知识转移的内涵知识转移的思想是美国技术和创新管理学家Teece 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
他认为通过技术的国际转移能够帮助企业积累有价值的知识并促进技术扩散,从而缩小地区之间的技术差距【2】。
在此后的研究中,知识转移常常与知识传播、知识共享、知识传导、组织学习等概念相联,尽管很难区分这些概念间的界限,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知识转移通常被界定为知识在不同层次的对象间流动的过程,它在知识的价值实现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中介角色。
知识嵌入性视角的高校科研团队间知识转移研究陈春玲(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湖北武汉430079)摘要:首先分析了知识转移的内涵,然后阐述了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嵌入性及其对知识转移的影响,进而从知识嵌入性视角分析了高校科研团队间知识转移工具,最后进一步讨论了基于知识嵌入性的高校科研团队间知识转移网络。
关键词: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知识嵌入;社会网络中图分类号:G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34(2009)08-1166-03Study of Knowledge Transfer among University Research Team onView of Knowledge EbeddednessCHEN Chun-ling(Library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ses the connotation of knowledge transfer.And the it expounds the knowledge ebeddedness of university research team and its impacts on knowledge transfer.Moreo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ebeddedness ,it analyses the tools of knowledge transfer between u -niversity research teams.Finally ,the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knowledge transfer network of inter-univer -sity research team based on knowledge ebeddedness.Key words :research team ;knowledge transfer ;ebeddedness ;social networks收稿日期:2009-07-03作者简介:陈春玲(1968-),女,湖北武汉人,馆员,从事图书馆学研究.Vol.27,No.8August ,2009情报科学第27卷第8期2009年8月一般而论,在知识转移的概念中,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知识源、知识接受者、知识【3】。
知识共享过程中的知识转移与转化研究
知识共享过程中的知识转移与转化研究知识的转移与转化是知识共享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能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还能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知识共享的视角出发,探讨知识转移与转化的相关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知识转移与转化的概念。
知识转移是指将知识从一个地方或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或另一个人的过程,而知识转化则是指在知识转移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理解和创新,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知识转移与转化不仅局限于学术界,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企业管理、科技创新等。
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知识转移与转化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知识共享,个人和组织可以获取来自各个领域的知识资源,进而促进知识的转移和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知识共享更加便捷和高效。
在实际应用中,知识转移与转化常常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知识的流动受到知识持有者的限制,如果知识持有者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就很难实现知识的转移与转化。
其次,知识的传递和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创新能力,如果接受者缺乏这些能力,就很难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
此外,知识转移与转化还会受到文化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文化和制度下的知识共享方式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知识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为了促进知识转移与转化的研究,学术界和企业界都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
学术界通过开展各种研究项目和论文发表,深入探讨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和方法,为知识转移与转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企业界则通过实践和创新,在实际生产和经营中不断探索知识的应用和转化,推动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知识转移与转化的机制和路径,深入研究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和效果,为知识管理和创新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转移与转化的本质,进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复杂的课题,需要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共同努力。
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过程机制分析
列 转移 、 近转 移 、 远转移 、 策 略性 转移 、 专家 转移 。 国 内学 者多从 传 播 理 论 视 角对 知 识 转 移 过程 进 行论 述 , 认为 知识 转移 是包 括知 识发送 方 和知识 接受 方 以及通 过传 播媒 介 连 接 起 来 的 过程 , 这些 研 究 中 , 王开 明和万君 康I 6 ] 的研究 具有 典 型意义 , 他们 借助 传
图5 研 发 团 队 知 识 转 移 一 般 过 程
注: 图 中字 母 A、 B、 C、 D、 …… J 代 表 研 发 团队 中 的成员 , E代 表 团 队 主管 。
收 稿 日期 : 2 o 1 3 —0 5 —0 7
图2 He d l u n d 的知 识 转 换 流 程 模 式
作者简介 : 田庆 锋 ( 1 9 7 7 一) , 男, 山 东成 武 人 , 西 北 工 业 大 学 管 理 学院 副 教 授 , 管理 学 博 士 , 研 究方 向 : 战略管理、 知 识 管理 ; 张芳( 1 9 8 9 一) , 女, 山西忻州人 , 西 北 工 业 大 学 管 理 学 院硕 士研 究 生 , 研 究方向 : 企 业 管 理 、战 略 管 理 。
新 具 有重要 意 义 。
矾 ^
1
二 二一 /
l 文 献 综 述
国外学 者对 于 知 识 转 移 的研 究 文 献 成 果 已经 较 多, 多 集 中 于 对 知 识 转 移 过 程 的 理 论 论 述。
图1 知识 创新 过程 S E C I 过 程 上 I知 识 输 入
过程 中起 着重 要 作 用 。而 研 发 团队 的 主要 活动 为 科
学 研 究活 动 , 其投 入 和产 出 为 知识 、 组 织 能否 成 功 将
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途径及对策探究
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途径及对策探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已成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难题,如缺乏行业需求导向、科研人员和市场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技术成果转化的壁垒等。
深入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途径和对策,对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途径主要包括技术转移、科技成果市场化、产学研合作等多种形式。
1. 技术转移技术转移是指将高校科研成果转移到企业进行产业化生产或应用的过程。
高校可以通过技术转移中心、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或权益转让的方式,将科技成果转移到企业。
技术转移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市场应用,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并能有效地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资金瓶颈和市场化问题。
2. 科技成果市场化科技成果市场化是指利用市场机制进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过程。
高校可以通过成立科技成果交易市场、设立科技成果推广部门等方式,将科技成果推向市场,形成产业价值。
科技成果市场化有助于扩大科技成果的影响力和市场覆盖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3. 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指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的合作。
通过产学研合作,高校可以深度融入市场需求,引导科研成果向市场导向转化,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产学研合作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使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面临着多重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1. 提高市场需求导向高校应当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深入了解市场需求,转变研究方向,结合实际需求开展科研工作,推动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
高校还可以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科研人员参与企业实际生产,增强科研成果的市场运用能力。
2.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实证分析
Re e r h a d I n v t n T a n Colg sa d Un v r i e s a c n n o a i e msi l e n i e st s o e i
— —
An P st e S u y i in s r vn e o i v t d n Ja g u P o i c i
Ab t a t To p o t h n wl d e t nse t i h c e t c r s a c n n o a i n t a s sg i c t o h mp o e n ft e sr c r mo e t e k o e g a f r wi n t e s in f e e r h a d i n v t e ms i i n f a rt e i r v me to r h i i o in f h o g i a o a e r i g a i t d t e d v l p n ft et a s r a z t n ll a n n b l y a e eo me to m .W i 1 6 v i u s o n i sr s o d d b mb r fs in i c r s a c n i i n h h e m 3 a d q e t n ar p n e y me e s o c e t e r h l i e e i f e a d i n v i n t a n u ie st s i in s n n o a o ms i n v ri e n J a g u,we a a y e t e i fu n e f c o f k owld e ta se t i ce t c r s a c d i no t e i n l z h n e c a tr o n l s e g n f rwi n s i n f e r h a n — r h i i e n v t n t a n u i e st sfo f u s e t :t e k o e g r n f re ,t e c n e t fta se ,t ek o e g o r e a d t ek o e g ai e msi n v r i e r m o ra p c s h n wld e ta se r o i d h o t x n f r h wl d e s u c wld e o r n n h n
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过程机制分析
() 2 知识 转 移 。
益 的 不 确 保 性 等 原 因 , 法 在 组 织 内部 无 各 个 成 员 之 间 进 行 分 享 , 识 转 移 的 障 知
碍 也 因此 得 以产 生 。一 个 高 效 的 知识 转
随着 科 学 技 术 的 不 断 进 步 , 织 需 组 要 不 断 提 升 自 身 的适 应 能 力 以应 对 复 杂 多 变 的 环 境 。 知 识 的创 造 、 移 和 获 转 取 便 成 为 一 个 组 织 优 化 升 级 、 升 竞 争 提
转 移 有 两个 方 向 , 即从 附 队 组 织 者 到 团 队 成 员 的 垂 直 知 识 转 移 和 团 队 成 员 问
识 的 内在 化 过 程 。
多 隐 性 和 显 性 知 识 的转 移 , 于 个 体 而 对
,
从 整 体 角 度 来 讲 , 研 队 就 是 一 科
个 知 识 的输 入 和 输 出转 化 系 统 。科研 队及 其 团 队 巾 的 研 究 人 员 从 本 队 外 部 获 取 技 术 知 识 , 过 冈 队 及 其 成 员 的 经 加工整理 之后 , 成 团队成员 个人知识 形
力 的 关 键 。其 中知 识 的 转 移 和 获 取 , 是
力 。对 于 高 校 科 研 团队 内部 知 识 转 移 的 机 制 进 行 分 析 和 研 究 , 对促 进 和 提 高 将
团 队 科 研 活 动 中 的 知 识 转 移 起 到 积 极
移 机 制对科 研 团 队的发 展 和成熟 至关
对于 高校科研 圊队 内部知识 转移的机制进行分析和研 究 ,将对促进和提 高固队科研 活动 中的知 识转移起到积极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过程研究摘要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转移过程对于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和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转移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究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引言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之一,而科研团队是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应用的重要力量。
但是,科研团队中的知识往往只停留在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内部,未能顺畅地转移到其他团队或者应用部门,导致科研成果无法得到广泛应用,影响了科学研究的进展和成果的产出。
因此,研究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过程对于推进高校科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的与方法本文旨在研究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转移过程,以了解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调研法,通过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对高校科研团队的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现状和问题现状目前,高校科研团队中的知识转移存在以下问题:1.团队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知识无法传递。
2.团队成员之间彼此孤立,不愿意分享知识,导致科研成果无法很好地应用。
3.高校科研团队缺乏有效的知识管理,导致部分科研成果缺乏保障。
问题分析以上问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高校科研团队中缺乏对知识转移过程的重视和规范。
2.人才流动性不足,缺乏有效的人员招聘和交流机制。
3.团队学术氛围不浓,团队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为解决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办法和措施:1.加强高校科研团队对知识转移过程的重视和管理,完善知识转移规范和流程。
2.加强人才流动性,建立人员招聘和交流机制,吸引优秀的人才,促进团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搭建良好的学术平台,建立团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制,增强学术交流氛围。
结论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转移过程是高校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知识转移过程的管理和规范,加强人才流动性,搭建良好的学术平台,建立团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制,以促进高校科学研究成果的产出和应用。
科技成果的知识转移路径研究及实践
科技成果的知识转移路径研究及实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涌现出来。
科技成果的知识转移路径是指将科技成果从科技研究机构或企业转移至其他企业、政府机构、大学等机构进行应用和推广的路径。
科技成果的知识转移路径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技术转移、人才转移、知识转移等多个方面。
在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科技成果的知识转移路径的研究及实践。
一、科技成果的知识转移路径研究科技成果的知识转移路径研究是指通过对科技成果的转移过程和转移效果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探究科技成果的知识转移路径,以便更好地开展科技成果的转移工作。
科技成果的知识转移路径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为科技成果的转移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和应用;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等方面。
现有的关于科技成果的知识转移路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转移路径研究技术转移是科技成果转移的一种形式,其知识转移路径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转移路径研究可以从技术转移主体、技术转移过程、技术转移环境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2、人才转移路径研究人才转移是指将某个领域的优秀人才从原有领域引导到另一个领域,以推进新的科技成果的研究和开发。
人才转移路径研究可以从人才的背景特征、人才的职业选择、人才的组织行为等角度来进行研究。
3、知识转移路径研究知识转移是指将科技成果中所涵盖的知识转移至其他领域进行应用的过程。
知识转移路径研究可以通过对知识转移的角色、知识转移的形式、知识转移的内容等方面的研究,来探究知识转移路径。
二、科技成果的知识转移实践科技成果的知识转移路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但仅靠研究还无法实现科技成果的转移。
实践中,针对科技成果的不同类型,实施不同的转移策略和措施,以实现科技成果的知识转移。
1、技术转移实践技术转移实践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它不但涉及技术的转移,还涉及到技术价值的评估、商业化的运作等诸多方面。
要实现技术转移,需要依靠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或专业的技术转移团队,以及专业化的技术转移平台。
科技创新领域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科技创新领域中的知识转移研究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中,知识转移被认为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知识转移是指将知识从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的过程,该过程可以推动科学创新和各种新技术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在科技创新领域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一、什么是知识转移?知识转移是指将一个领域的知识应用到另一个领域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人们将一个领域的经验、技术和方法应用到另一个领域,从而推动新的创新。
知识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有适当的资源和技术支持才能实现。
二、科技创新中的知识转移在科技创新领域中,知识转移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新技术的产生往往需要利用多个领域的知识。
例如,智能手机的产生需要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因此,知识转移可以让人们更快速、更有效地推进科技创新。
三、知识转移的难点虽然知识转移有很多优点,但是实现它也有很多困难。
首先,不同领域的专家往往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语言。
这使得他们之间的交流变得非常困难。
其次,许多知识存在于隐蔽的经验之中或者是不公开的信息之中。
这些知识很难被转移,因为没有途径能够让这些知识被大众所了解。
最后,许多知识往往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这些背景使得它们很难被应用到其他文化和社会环境中。
四、知识转移的研究方法要解决知识转移的难点,需要使用合适的方法和技术。
以下列举了几个研究中常用的方法:1. 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人际关系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领域专家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文献综述和元分析文献综述和元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方法。
它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汇总、分析和合并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3. 技术转移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是指为不同领域的专家提供知识转移的服务。
这包括了技术交流、专利保护、技术转移和技术树立等方面。
技术转移服务可以有效地增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推动知识转移的发展。
研发管理中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
02
流程持续改进
根据实际情况对知识管理流程进行持续改进,提高流程的效率和效果。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知识转移的定义
知识转移的途径
知识转移的障碍
知识转移通常通过人员交流、技术转让、合作研发等方式进行。
知识转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障碍,如知识模糊性、知识保护、转移成本等。
03
02
01
企业间知识共享是指企业之间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利用和开发知识的活动。
知识共享的定义
知识共享通常通过建立知识库、开展技术交流、合作项目等方式实现。
研发管理中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
目录
知识转移与共享概述研发团队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跨部门知识转移与共享企业间知识转移与共享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策略与建议
01
CHAPTER
知识转移与共享概述
知识难以表达和传递
隐性知识难以用语言或文字表达,不易传递给他人。
缺乏信任和合作机制
组织内部或组织间缺乏信任和合作机制,导致知识转移与共享难以实现。
02
知识转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面对面的交流、会议、培训、文档共享等。在研发团队中,面对面的交流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因为它可以促进即时反馈和互动。
知识转移的障碍
03
知识转移的障碍包括知识提供者的意愿、知识接受者的吸收能力、沟通渠道的畅通性、组织文化和激励机制等。为了促进知识转移,需要解决这些障碍,并提供适当的激励和支持。
案例三
05
CHAPTER
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策略与建议
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并为其添加相应的标签,方便知识的检索和查询。
知识分类与标签化
通过构建知识地图,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科研合作与知识转移研究
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科研合作与知识转移研究科研机构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科研合作和知识转移则是科研机构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就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的科研合作与知识转移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这一议题的理解,为实现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的特点科研机构事业单位是国家和地方科学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1. 具备强大的科研能力:科研机构事业单位拥有各类科研资源,包括人才、设备和资金等,能够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2. 承担社会责任:科研机构事业单位承担着改善社会生产力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科技支撑的使命。
3. 积极开展科研合作: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积极与企业、高校等其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科研水平的提升。
二、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的科研合作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开展科研合作的目的在于加强科研能力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科研合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同行间的合作:科研机构事业单位之间可以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攻关难题,提高科技研究水平。
通过合作,不同科研机构之间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共同进步。
2. 与企业的合作: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进行科技创新。
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成果,企业则为科研机构提供资源支持和市场应用平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3. 与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可以与国外的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科技创新和合作研究。
通过与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科研理念和经验,促进科研水平的提升。
三、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的知识转移知识转移是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知识转移:1. 技术转让: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可将自身研发的技术成果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转移给其他机构和企业,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化。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与产业转型创新的关系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与产业转型创新的关系研究一、引言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科技进步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转移与产业转型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科研团队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其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和研究成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深入研究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与产业转型创新的关系,既有助于高校科研团队的技术应用转化,也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主要方式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是指将科研成果由高等教育机构转化为可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市场营销的技术或知识的过程。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主要方式包括专利转让、技术许可、创业公司孵化等。
其中,专利转让是指将科研团队的技术成果通过专利权的转移,转让给其他组织或个人;技术许可是指将科研团队的技术成果许可给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使用、研发或生产;创业公司孵化则是通过创业孵化平台支持科研团队成员自主创办企业,从而快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化产品或服务。
三、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影响要素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成功与否往往受到多个影响要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科研成果的质量对转移的影响较大。
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具有更高的转移价值,能够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投资者;其次,合作网络的建立与维护对知识转移的推动作用重要。
高校科研团队应积极主动地与行业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知识转移的顺利进行;最后,政策环境和法律保护对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专利保护等措施,为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转移提供便利和保障。
四、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与产业转型创新的关系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与产业转型创新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基础。
首先,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转移为产业转型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高校科研团队具有丰富的科研能力和资源,其技术成果转移为产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为产业转型创新带来了科学技术支持;其次,产业转型创新为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转移提供了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
科技创新中的知识转移与应用研究
科技创新中的知识转移与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转移与应用研究已经成为科技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知识转移和应用研究都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科技创新中的知识转移与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1. 科技创新中的知识转移科技创新需要跨越学科界限,融合多种知识资源,通过知识转移为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
知识转移可以是跨学科、跨产业、跨领域的,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
当我们发现某一领域的知识在实践中产生成果时,我们就需要将其传播到其他领域,并发掘该领域的知识资源,使得知识得到更为充分地应用。
而这一过程便是知识转移。
知识转移需要通过交流、合作、创新等途径来实现。
特别是在企业中,知识的转移可以通过交流孵化、技术转移、人才流动等方式来促进。
比如,一些企业为了从外部获取不同领域的知识资源,他们会引进外部人才,与外部技术机构合作,开展技术联合研发,等等。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的智力资源,促进科技研发的进程和成果落地的实现。
2. 应用研究的作用应用研究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
应用研究是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实践,实现创新的应用过程。
应用研究有多种形式,如推广应用、产品开发、创业创新等。
应用研究的重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将科学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成果,达到创新应用的目的。
应用研究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资源、人力、资金与创新等保障,同时也需要注重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比如,一些企业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从而推动科技的创新与应用的升级。
3.企业如何实现知识转移与应用研究企业实现知识转移的关键在于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这些方法和技术往往针对不同企业的环境和特点进行改进,以确保知识转移的成功实现。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知识共享,将知识在组织内部广泛共享,从而推动跨部门的研发和协作;还可以通过制度创新等方式,推动员工的知识转移和扩散。
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模式与机制探索
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模式与机制探索1.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大众对科技创新的重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索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模式与机制,为实现科技成果的最大化价值做出努力。
2.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必要性2.1 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意义高校承担着重大科研任务,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
这些成果如不进行转移转化,将无法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无法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最大化。
2.2 国家政策对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视我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高校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
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也面临转化科研成果为实际业绩的考核压力。
3.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模式3.1 科技成果孵化器模式科技成果孵化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通过提供场地、资金、技术支持等资源,为科研项目提供良好的孵化环境,加速科技成果向市场的转化。
3.2 科技成果转让模式科技成果转让模式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另一种常见模式。
通过向企业或其他组织无偿或有偿出售科技成果,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3.3 产学研合作模式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高校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企业提供市场和资金支持,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4.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机制4.1 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科研成果的转化需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高校应通过市场调研和技术需求分析等手段,确定科技成果的应用方向,为成果转化提供市场基础。
4.2 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高校在科研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利益。
高校需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确保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权益。
4.3 资金与人才的支持科研成果转化需要资金和人才的支持。
政府应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鼓励企业投资科研成果,高校也需要培养更多具备科技转化能力的人才。
5.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挑战与对策5.1 缺乏市场意识与商业化能力高校科研人员大多专注于科研,对市场需求和商业化能力了解较少,需要加强商业化培训,提高转化能力。
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开
题报告
题目:
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背景:
高校科研团队是创新创造的重要力量,但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绩效常常不尽如人意,影响了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因此,探究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的
影响因素,对于提高高校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问题:
当前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实现情况如何?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影响因素对于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的作用程
度是如何的?
研究目的:
1.研究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现状和特征,探究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的实现情况;
2.分析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因素,建立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3.深入研究影响因素对于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的作用程度,为高校科研团队提高内部知识转移绩效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方案: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两家高校科研团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并将结果与文献综述相结合,建立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从而深入探究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的关键因素。
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分析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的实现情况,建立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深入研究各个因素对于绩效的作用程度,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为高校科研
团队提高内部知识转移绩效提供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针对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转移特点,对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主体、原因、内容、工具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尝试对知识转移过程各要素进行系统研究。
关键字:知识转移;科研团队;高等院校知识转移是知识获取和运用的重要形式,在转移过程中知识被有效利用并带来新的价值。
科研活动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知识螺旋上升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知识在个人和团队间不断的反复循环更新,内隐和外显知识在不断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知识的攀升推进和固化,对外输出科研成果。
由此可见,知识转移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科研成果的质量。
研究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转移过程,即探讨科研活动过程中知识转移的主体、原因、内容、工具以及影响因素,对于增加团队知识储备,优化研究成果产出,提高科研人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1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主体从项目过程来看,高校科研项目科研分为申报立项、执行控制和结题验收三个阶段,知识转移随着科研活动的推进而发生。
在这过程中,知识转移的主体分为两种:其一为知识的拥有者,可称之为知识提供方;其二为知识的接收利用者,称之为知识接收方。
依据团队构架和项目流程,在高校科研团队中知识转移的主体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个人。
不管是项目主持人、还是主要参加人或是一般参加人,都可以是知识转移的主体。
第二,小组。
近年来高校科研项目来源渠道逐渐拓宽,一些重大科研项目则根据研究内容或因跨组织、跨领域现象的出现把项目团队划分为各小组。
这些小组则为另一层级的知识转移主体。
第三,将整个科研团队视为知识转移的主体。
即在科研活动中表现为结题验收时,对外输出的科研成果,也可以视为整个科研团队综合实力的表现。
第四,项目的验收方或研究成果的利用者。
目前科研项目由单一的纵向基金管理部门资助向多部门多层次横纵交叉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项目的验收方和利用者不再是单一的资金管理部门,它可以是各企业方、咨询方。
在科研活动过程中,个人、小组、团队、项目验收方或者成果利用者均可以是知识的提供方也可以是知识的接收方,知识转移活动频繁地在这四类主体之间发生。
2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原因从知识转移活动本质来看,高校科研团队发生知识转移的原因有二:其一为知识转移主体双方存在知识势差;其二为接收知识的一方承认另一方的知识价值。
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一)存在知识势差在知识转移研究领域里,在知识转移研究领域里,知识势差是指在同一时点,对于同一个参照系而言,两个个体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势能的差量。
其中,所有物质都有由高流向低的倾向性。
在高校科研团队里,根据科研人员研究领域专长和研究能力,逐渐形成层级式的团队人员架构,产生项目主持人、主要参加人和一般参加人的角色区分。
团队人员的知识势能层级分布与人员架构层级大致相似,项目主持人最高,一般参加人相对较低。
但存在一种特殊情况,专家顾问在总体知识势能上低于项目主持人,甚至低于个别一般参加人,但是知识的转移方向却是由专家顾问流向其他人。
这是因为每个主体各自掌握的知识具有特殊性导致知识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各自势能的方向性不一致。
例如,专家顾问与项目支持人相比,由于专家在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导致专家的知识结构和数量低于项目主持人,从而整体知识势能较低。
但专家在特定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要素层次上具有高势能。
这样的情况导致在该层次上专家顾问的知识势能高于项目主持人,因此知识则由专家向项目支持人转移。
由此可见,不仅在整体势能上有高低之分,在不同要素层级上也存在知识势差,即在这过程中既可以发生整体的单向转移,在要素层次上也会发生反方向的转移。
(二)价值认可在高校科研活动中,价值认可是发生知识转移的必要因素,即知识的利用方要认可另一方面所提供的知识的价值。
在高校科研团队中,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小组团队,所拥有的知识及掌握程度各有不同,知识势差普遍存在,因此知识转移双方对知识的价值是否认可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是否成功转移。
3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内容随着科研活动的开展,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不断积累。
根据性质和功能定位,可做如下划分:一方面,根据polyani提出的分类方法,从显性-隐性维度对管理咨询公司内部的知识进行划分;另一方面,根据该项知识在科研团队中的功能和应用层级,从核心知识-日常管理知识维度进行划分。
具体如表1所示:4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工具针对不同的知识,高校科研团队运用不同的转移工具。
一般来说,编码化的策略有利于管理咨询企业显性知识的转移,而人际沟通的策略则有利于内隐程度较高的隐性知识的转移。
结合高校科研团队知识的可编码化程度,可从编码化策略应用程度和人际沟通策略应用程度两个维度,把知识转移工具划分成三种类型。
(一)编码化知识转移工具编码化工具主要以文本化和编码化为基本策略,即将知识系统地加以编码处理以文本形式输出。
在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编码化知识转移工具主要用于申报书、中期报告、典型案例等这些显性知识的转移,常用的工具主要包括小知识库和电子邮件。
其中,电子邮件是高校科研团队使用得较多的转移工具。
它可以实现科研人员之间、科研人员与项目验收人之间的远程和即时交流,交流的内容以文本形式呈现并保存下来可供后续反复查看阅览,整个过程操作便捷。
(二)人际沟通型知识转移工具隐形知识内隐在科研人员的脑中和整个团队的综合实力中,很难通过编码化的方式进行输入输出,更多的是依赖于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实现知识转移。
常用的人际沟通型知识转移工具包括研讨会、实地调研观察和聘请专家顾问。
(三)编码化-人际沟通型知识转移工具编码化知识转移工具和人际沟通型知识转移工具之间并不是独立分割的关系。
一方面,科研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频繁的交流可以对编码化知识转移工具形成很好的补充;另一方面,编码化知识转移工具可以给内隐程度高的知识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例如文书材料虽然仅能反映出显性知识,但从它的来源处可以寻求到该知识的拥有者,借此可以找到背后隐性知识的来源。
在高校科研团队中,以例为鉴是常用的编码化-人际沟通型工具。
在向他人叙述之前的研究例子时,讲述者会将一些理论模型和方法论融入其中,知识的接收者则在具体的例子中逐渐体会和领悟到这些方法模型。
由于研究例子来源于知识提供者本身丰富的研究经历,因此与其他隐性知识转移的方式相比,它会更具象而被容易了解,因此给知识接收者更容易掌握,以便运用到日后的研究中。
5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一)知识本体层面在知识本体层面对知识转移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内隐性、复杂性和专用性三个方面:第一,内隐性。
知识的内隐性影响最大的是隐性知识的转移,它不易于借由规范化的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和传达,而存在于内隐于人员的脑中和行为习惯中。
而隐性知识往往是最重要的知识,是解决研究问题的关键。
因此,研究人员要善用各项沟通工具的搭配使用,减弱内隐性带来的解码和编码的难度。
第二,复杂性。
解决某项研究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不仅仅是某一项单一的知识,而是需要多领域知识的贡献。
研究问题越深,项目规模越庞大,所需要的知识就越复杂,但这些知识很难在某一个研究人员身上得以全部体现和掌握,因此需要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来传授和分享自己的研究经验,共同攻克某个研究难题。
第三,专用性。
知识的专用性指的是这些知识用于特定的环境和实践中,难以迁移到别的领域进行运用。
在高校科研项目里,这些专用性知识更多的是针对研究对象和项目验收方而言。
正是由于这些专用性知识的存在才使得研究存在必要性,并构成这只研究团队区别于其他的团队的优势。
(二)知识主体层面在知识主体层面对知识转移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主体的转移能力、转移意愿、吸收能力和接受意愿四个方面。
第一,转移能力。
转移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人员所拥有的该项知识的价值独特性,知识价值越独特则吸引力越大。
其中,知识的价值体现在:该知识是否不可复制以及是否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
其二该研究人员清晰表达、编码和传达该项知识的能力。
第二,转移意愿。
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积累主要来源于各研究人员和小组的贡献与分享,他们的转移意愿直接影响到研究成果的输出。
第三,吸收能力。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科研团队自身和研究人员本身已有的知识与新流入知识的关联程度;二是转移双方的相似相容性。
例如两位研究人员知识结构相似,另一方对这些新流入的知识就较为熟悉,那么知识的转移障碍就越低。
第四,接受意愿。
研究活动本身就是知识在不断更新的过程,科研人员工作的开展和未来的发展都需要不断的扩充知识储备。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研团队自和研究人员自身对知识的接受意愿都普遍较高。
相比起来,项目的验收方意愿相对较弱。
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来源渠道拓宽,最终成果利用方的身份越来越复杂。
这些利用方在利用研究成果同时往往会引起自身的变革,出于对未来变化的怀疑和对变革的抵制通常会导致他们隐瞒部分信息,或只接受部分新知识的流入,最终导致研究成果欠佳。
(三)转移主体之间关系层面对于高校科研团队,一方面,主体之间的信任程度对于内隐性高的知识转移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人员之间、团队和验收方之间的信任程度越高,团队里的信息交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就越高。
另一方面,沟通渠道的丰富性对高校科研团队里发生的知识转移也会产生影响。
在这里,沟通渠道指的是研究人员之间、小组之间、团队和验收利用方之间知识流通的媒介和途径。
特别是在二者不在同一地点时,沟通渠道的丰富性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