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实践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实践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较大抵触情绪,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低等问题。
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我们需要进行实践探索,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生动有趣,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提升亲和力1.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可以通过课堂小品、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在活泼生动的氛围中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乐趣。
2. 关注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升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PPT、视频、音频资料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直观生动,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二、提升针对性1. 紧密结合时事热点时事热点是学生较为关注的话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紧密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通过分析热点事件的背后逻辑、思想政治理论的角度进行解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2. 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提升针对性的有效手段。
可以通过真实案例或者虚拟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理解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网络新媒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作用
网络新媒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作用摘要: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和生活化成为新课题。
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机遇,提供了最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尊重大学生自主与个性,网络新媒体的作用是提高大学生信息整合能力。
关键词:亲和力;问题;路径微博、微信等即时社交工具成为近年流行的网络新媒体。
全国2400万大学生是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主流群体。
如今,这种媒体工具的使用几乎涉及校园日常生活、学习、情感、交际、时评等方方面面。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培养青年大学生、提高公民政治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网络媒体的引入与使用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应充分认识和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它对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亲和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内涵“亲和力”近年来在社会科学,尤其在心理学、教育学上被广泛使用。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亲和力”是两种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
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工作中,主要反映的是教育主体与受体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和接受度等。
笔者综合各种观点认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是指通过各种努力,使思政教育保持独特的吸引力和鲜活的生命力,提升其多元教育功能,关键是要使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真正欣然接受,将教育学高度融合,从而达到培育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价值、道德情操等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法理基础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精神,它意在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张力,而“和合”精神中所承载的包容性和普适性同样是保持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和生命力的重要的价值取向。
二、网络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关系微博、微信等已不仅仅是一种媒体工具,更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平台,其传播对象极其广泛、内容丰富多变、个性差异化明显、交互形式多样、传播讯息即时迅速、并且具有不可阻抗性,这些特点使它成为当今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群体关注社会、发表言论、获取资讯、表达个性等行为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探析
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探析一、引言思政课是高校的一门特殊课程,它既是学术课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受到师生关系的影响,而教师亲和力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进行探析,旨在促进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教学。
二、教师亲和力的内涵教师亲和力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亲近程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教师亲和力包含着教师的温暖、友善、耐心等特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支持,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亲和力对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非常重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亲和力能够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彼此的交流和理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地传达思政课的内容,学生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2.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亲和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思政课的关注和投入。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支持时,他们会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的良好价值观:教师亲和力有助于传递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
当教师与学生有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后,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高校思政课中,教师亲和力的提升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并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教师亲和力提升策略。
1.建立积极的沟通机制: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沟通机制,包括个别的面对面沟通、集体的课堂讨论和在线的交流等。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2.关注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并积极给予帮助和建议,使学生感到被理解和关心。
3.注重语言和肢体表达:教师的语言和肢体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提升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提升的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的提升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亲和力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的一种亲密、融洽、和谐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重要表现。
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的提升路径,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沟通能力,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及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等方面的努力。
下面将结合实际情况,从几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提升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完善自我,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提升教师的亲和力需要从自身素养入手,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和了解学生的学科特点,理论水平、教学能力要不断提高。
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师还应注重个人形象的管理和修饰,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提升亲和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的提升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多以讲授为主,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厌倦情绪,降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讲解等,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密度和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提高沟通能力,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涉及思想、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学科,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地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教学亲和力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疑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谈教学中的亲和力
谈教学中的亲和力亲和力是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
亲和力最早是属于化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是特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但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人际关系领域,某人对另外一人具有的友好表示,通常就形容这个人具有亲和力。
有亲和力的双方就是有共同力量表示的双方,这种友好表示,使得双方合作在一起,有一种合作的意识和趋向意识,和共同作用的力量。
有亲和力是促成合作的起因,只有具有了合作意想,才会使双方结合在一起共同合作。
教学实践证明,亲和力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
倘若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挥亲和力的作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建立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然而,亲和力这个隐性的资源却经常被教师所忽视,当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时,教师往拄只是抱怨学生不肯用功、不下苦,却从没有一个教师,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亲和力来自强烈的师爱。
平等的对待每位学生,带着爱心走向学生,这是师生之间亲和力建立的起点。
师道尊严不是老师板着脸说教,而是老师以一颗真诚之心去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促膝谈心、谈生活、谈学习、谈人际交往等,师生就会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
教师用真诚和努力搭建起一个共话人生、共诉真情的桥梁,在师生平等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心与期待,让学生在真情体验中感受,在真实生活中感悟,就会为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好铺垫,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和谐”是课堂教学的深情呼唤。
何谓“和谐”?“和”者,协调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含力避抵触、冲突之意。
和谐课堂的构建过程也是师生之间亲和力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教师要热爱学生,带着微笑走向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
用师生之间的亲和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地活跃状态。
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探析
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探析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重要任务。
而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的主要承担者,其亲和力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亲和力的基础。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与学生建立起亲切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学生心理咨询时间、开展师生座谈会等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发现问题,做出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二、注重教师个人魅力的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也与教师个人的魅力息息相关。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魅力,通过丰富的知识储备、独特的教学风格、亲切的笑容等方式,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拥有更高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教师交流活动,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从而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和认可。
三、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亲和力的提升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以增加课堂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分享一些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幽默的笑话等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愿意和教师沟通和交流。
四、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不断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需求。
通过引入一些前沿的思想政治理论、热点的社会问题、现实的案例分析等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的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从而增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亲和力。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摘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探讨了提升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案例分析部分展示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影响因素分析揭示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因素。
结合以上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加强师生沟通、注重实践教育、倡导创新思维等。
展望未来,可以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分析,策略,措施,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建议,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群体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当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亲和力不足、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育效果。
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有必要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探讨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改进策略,从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中得出结论,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的重要途径。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在当今社会,在世界各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更显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策略和措施,才能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是指教育内容和方式能够与学生需求和心理特点相契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同,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可以采取以下有效途径:1. 更新教育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热点问题,结合当代社会现象,开设与学生关切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如创新创业、职场发展、身心健康等,使思政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2. 多样化教学方式。
传统的思政教育普遍采用讲授方式,导致学生对课堂教育缺乏兴趣,容易产生抗拒心理。
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媒体、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3. 强化互动沟通。
互动沟通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表达意见,并能够及时给予反馈和引导。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思政教育讨论会、座谈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
4.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还与学习环境息息相关。
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场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
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发展支持。
5. 健全评价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也与评价机制密切相关。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保证评价结果和行为目标的衔接度。
应该鼓励学生参加思政教育相关的比赛和活动,并将其纳入综合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的热情。
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需要教育者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特点,更新教育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化互动沟通,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健全评价机制。
只有通过这些有效途径的全面落实,才能更好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研究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内容的单调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的忽视等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常常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研究和探索。
一、认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提升问题1.1 亲和力的概念与重要性亲和力是指一个事物与他人之间的亲近程度,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喜好和认同程度。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亲和力体现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喜欢程度,并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
亲和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有效塑造,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2 现状及问题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些学校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板书讲解和被动听课模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亲和力;(2)课程内容单调,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无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3)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使得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二、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策略与实践为了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与实践。
2.1 创新教学方法针对传统的板书讲解和被动听课模式,可以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创新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互动教学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案例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联系到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2.2 丰富课程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紧密结合新时代的实际,将理论知识与时事热点相结合。
可以引入一些国内外成功的案例,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亲身体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路径探析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路径探析吴亚峻汪淑娟(吉首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思想政治有效性的重要基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观条件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之重要性,是改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本文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尝试对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具体路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要研究其实体性的要素。
而且要注重其非实体性的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教育对象所具有的亲近、吸引、融合的倾向或特征,以及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产生的和谐感、亲近感、趋同感。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中的非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的。
就其要素结构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围绕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一核心要素展开的具有不同层次的动态的整体合力。
1.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与传统的社会相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丰富和复杂。
在国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国际上.经济全球化成为发展趋势。
为我国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但这种交汇也给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环境、网络环境等新兴环境。
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所形成的环境等环境要素也对人们的思想、心理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
总之,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历史传统和现代文明在现实的平台上构成了一幅纷繁复杂的现代环境图景,并且以其多维性和现代性不断“强化”.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环境的“强化”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定向”引导作为人们思想道德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外部条件,共同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
“亲和力”让思想政治工作如虎添翼
站 着的是 老 师 ,而精 神上 ,这种 局面恰 恰打 了个颠 倒。好 思想政 治 工 作者 ,应 该树 立正 确 的学 生观 : 首 先应 该发 自肺腑 地 爱学 生, 这样
由, 乐于参 与 时, 思 想政 冶工 作 才能 更好 的进行 。那 么如 何 增强思 想 讲 座 等形 式 , 结合 典 型事 例 , 因材 施教 , 实现 硬 性 灌输 向软 性灌 输 的 政 治工作 的亲和 力呢?
一
转 变 和显 性教 育 向隐 性教 育 的转 变 , 形成 施教 者 和被 教者 双 向交 流
识 水平 不 断提 高 的情 况下 ,要 做好 思 想政 治 工作 , 仅 靠行 政权 力 和 制接 受等 传统 的教 育 方式 , 而应 采 取 多种 形式 对 学生 进行 正 面 引导 影 响 力是 远远 不够 的, 因为只 有在 学 生心 理感 到 很放 松 。思 想很 自 强 化人 生理 想和 信念 的教 育 , 坚持 以人 为本 , 借 助橱 窗 、报刊 、专 题
和力显得尤其必要。思想政治工作者 只有做到思想理论过硬、个人品质
压而 不服 , 不仅 思想 问题不 能解 决, 还 有可 能形成 新 的思想 问题 , 甚 至
三 、采取合 适的教 育方法
过硬 、工作作风 过硬 、工作 能力过硬 , 才能 不断增强 自身的吸引力 , 提 激化彼 此之 间的矛 盾。 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 ,才能真正完成时代所赋予的神 圣使命 。
山 西 青 年
政 工 之 窗
“ 亲和力”让思想政治工作如虎添翼
黄小燕 张恩花
湖 南省 郴 州 市 第三 中 学
摘
亲其师. 乐其 友而 信 其道 ” ,只有 真 正做 到 师生 间心 灵 的沟 要 :新 时期' 如何切 实提升德育工作的 亲和力 ,增强思想政治教 育 友 。 “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作者:刘旋周其明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3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实现价值趋同。
作为当今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状况历来受社会所关注。
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是当下思政课发展的重要时代任务,明确思政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是提升亲和力的基础和关键。
思政课亲和力的本质就是要实现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
其中,理论认同是基础,价值认同是关键,实践认同是根本归宿。
关键词:思政课;亲和力;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实践认同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19.03.0015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青少年教育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合格青少年素养培养的必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思想的引导和培养,在新时期更是高度关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并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给予很高期望。
思政课体系的结构框架逐步形成,在过去十多年的不断探索中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
然而,我们也需清醒地认识到思政课仍有许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仍要在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上下工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1]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表明,加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是当前思政课教学、青少年成长之需求。
只有建设好思政课的亲和力工程,才有可能让学生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才有可能使思政课教学的内容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入行。
而明确思政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才能准确地找到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一、思政课亲和力的核心是“和”“亲和力”原属化学领域的一个概念,特指一种原子或分子与另一种原子或分子间的关联属性,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领域,强调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愿意接近、相互趋同的特性。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系统构成、现实检视与提升路径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系统构成、现实检视与提升路径龙献忠 刘绍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1]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的思想精髓和实践要求,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至关重要。
思政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思政课话语亲和力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基础,也是满足学生需求和期待的重要条件。
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对于保障“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目标的实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助推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何以为是: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的系统构成明晰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何以为是,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掌握,关系到思政课能否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关系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和任务能否顺利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为了更清晰地了解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的系统构成,有必要对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这个概念中所涉及的“话语”“亲和力”这两个关键词的主要内涵做出 摘要: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在遵循。
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主要由话语主体的引领力、话语内容的解释力、话语风格的吸引力、话语语境的渗透力、话语评价的助推力等构成。
由于话语双方在主导性与主体性之间存在“内在张力”、话语资源的供给未做到“内容为王”、话语的表达艺术未达到“妙趣横生”、话语语境的创设未实现“润物无声”,而且缺乏“科学规范”的话语评价机制,受这些因素影响,高校思政课话语主体引领力弱化、话语内容解释力欠缺、话语风格吸引力不强、话语语境渗透力淡化、话语评价助推力不大,这使得高校思政课话语亲和力提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渗透力
关键词 : 思政工作 ; 亲和力 ; 渗透力 中图分 类号 :G 4 61
一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0 9—7 2 20 )o 8 1(0 6 4—10一O 1 5
短期政绩 目标 的手段 。二是思政 工作沿用传 统做 法 多 , 展创新 少 , 发 方式 单一 。 段落 后 。思政 工 手
基金项 目: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 究会课题 [0 5 20 j 作者简介 :郭 华 (96- ) 15 ’ ,女 ,闽江学 院法律系 副教授 ,主要从 事法学,政 治学方面研 究。
维普资讯
第 4期
郭
华 :论高校 思想政 治工作亲和力 、渗透力
・1 1 ・ 1
作不 是从学生 的需要 和发 展 出发 , 而是 以教育者 为 中心 , 强调 教育 者意 志 的实现 , 是 简单 地规 只 范人 ,更多地 要 求学 生 服从 某 种 既定 目标 的约 束, 注重个 人 对他 人 、 体 、 群 社会 的适 应关 系 , 忽 视对学生个性和潜 能 的开发 , 忽视 学 生成长 中的 实 际问题 , 缺乏针对 性 、 实效 性 , 脱离 了 日常 生活 和 工作的实际。三 是思政工作长期 忽视学生综合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4期 7 20 0 6年 8月
闽江 学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Jun l fMi i g U i r t( a r cecs o ra o n a nv sy N t a S i e) jn ei u l n
Vo .7 1 No4 2 _ Au .2 0 g 0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探索
会 需 要统 一 的角度 来 理解 教 育对 象 .关心 和 维 护大 学 生 的利益 ,贴 近 实 际 、贴近 生 活 、贴 近学 生 ,把
育实践 的主宰 .在信息的收集和舆论导 向的把握上 拥 有绝 对 的权 威 .学生 则 成 了被 动 的受 众 ,无 法 大 胆沟通 与交流 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传统 的思想政治 教 育越 来 越 不适 应 社会 发 展 和学 生 的身 心 特 点 .滞
当今 社会 在 经 济 、政 治 、文化 及 价 值 观上 都 已 经 或 者 正 在 发 生 深刻 的 变 迁 。传 统 的 “ 人 社 会 ” 熟 被 “ 人 社 会 ”打 破 .大众 文 化 对 生活 的渗 透逐 步 生 加 深 。这 种 转变 对 教 育 的影 响 是 多样 的 ,需 要 重新 确 立价 值 和 行 为标 准 。面对 这 样 的 现实 ,具 有 亲 和
三、构 建高校 思想 政治教 育亲 和 力的有效 途径 ( )更 新观 念 ,强化 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 的 育 一
人 功 能
一
的思想 政治教育理应更加注重教育对象 的主动性 。
但纵 观 传 统 的思 想政 治 教育 工 作 .教 育 者始 终 是 教
是 以学生为 出发点 .从大学生 自身需求与社
具体表现为德育施教主体 . 德育工作者和工作组织与 受 教 主体 之 间相互 亲 近 的 动机 和相 互 亲 近 的行 为 团 思 想政 治 工作 中 的亲 和力 .既指 通 过 思想 政 治工 作
者 的各 种 努 力使 思 想政 治 工 作不 断 彰 显 出来 的独 特 的吸 引力 和凝 聚力 .又指 思 想政 治 工作 者 所 必 须具 备 的重要 品格 。亲 和力是 真理 的力 量 、知识 的力 量 、 人 格 的力 量 和 艺术 力 量 的和 谐统 一 .是思 想 政 治工 作 者 在工 作 过程 中引 导力 、转化 力 、纠错 力 、团结 力 、吸引 力 的综 合展 现 。1 想 政治 工 作 的亲 和 力 , [思 3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
“亲和力”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中间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这种力量会影
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以及人生价值观,使他们认同和信仰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
达的知识、理念和文化,以及国家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成长和发展,这
需要在多重层面上构建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关系”。
这些层面包括: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以及针对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
学方案等。
这些手段可以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和信仰,提升“亲和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
学生在
成长期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需要融入到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中去。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到应
对问题、构建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还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时
代背景和学生需求。
思政课应该关注当代社会和国家发展,注重与学生的实践结合,充分
利用多种教育手段、技术方法和媒介资源,提高课程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
在应对时代发展、追求人生目标中,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好伙伴。
总之,“亲和力”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属性,能够在社会、学生、教育者之间产生
良好的互动和关系,帮助学生在人生发展中获得方向性和价值取舍能力,推动社会可持续
发展和繁荣。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包括了师生情感的融洽、教学过程的亲切、教学内容的贴近、教学方法的灵活等方面。
师生情感的融洽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理解、关心、尊重,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尊重的教学关系。
教学过程的亲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平等、友善、亲切的态度与学生交流互动,使学生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和亲切。
教学内容的贴近是指教师能够把宏观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理论与现实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灵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还包括了教师个人魅力的提升和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教师个人魅力的提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做到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榜样,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创设各种形式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多参与,多表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习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还包括了教学管理和教学环境的提升。
教学管理的提升是指学校和教师要从制度层面加强对思政课程的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思政课堂教学的指导和督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环境的提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学习。
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凸显了人文情怀、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内涵。
其关键在于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只有在亲和力的引领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熔炉”,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大力倡导,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
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的政治敏感性和思想 觉悟,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 能和业务水平,使其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更好地传授知识。
鼓励教师自我提升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自我学习和进修,提高自身 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责任 感和历史使命感,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良好的思 想道德素质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新一代大学生。
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培养其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增强 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关注学生需求与心理特点
了解学生需求
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 需求和兴趣爱好等,为制定针
对性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关注学生心理特点
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和类型的学生 ,关注其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因 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 性和实效性。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 足,培养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意 识,使其能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 育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学生因素
学生的认知水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亲和力初探
二、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亲和力
的理 论依 据 和现 实基 础
1 .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亲和力的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 教育文 化亲 和力 是 思想和 文化元 素 结合渗 透的过程 。中国的“ 文化 ” 一词 , 源于《 易》 周 中的一段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中 , 以育人为 目的 , 以文化为底蕴 ,
时期 以来 , 高校思 想政治 教育行 政成本 较高 , 但效 果 不 彰 , 其根本原 因 , 是思想 政治教 育缺 乏核 心竞 究 就
争力 。亲和力是成熟 的思想政治教育 的根 本标 志 。 大 学 生思想 政治教 育文化 亲和力 具有 思想 和文化 的双
第6 期
刘怀玉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亲和力初探
8 3
2 0多年时 间 , 但它 的理论 和实践探索源远流长 。思想
政 治教 育与文 化结下 了不解 之缘 , 成 了一 脉 ( 义 形 广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文化亲和力的主
要特点
1 学性 . 科
的文化 ) 两体 ( 思想政 治教 育与狭义 的文化 ) 孪生兄 弟 般 的“ 血缘关 系” 。一是历史 渊源 的融合 。文化是人类 劳动创造 的精神产 品 , 育是在有 了初 始文化之后 开 教
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文化亲和 力初探
刘 怀 玉
( 州 大学 水利科 学与工程 学院 , 苏 扬 州 250 ) 扬 江 209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文化 亲和 力展 示 了思想光辉和文化风采 , 体现 了科 学性、 文性 、 人 实践性 、 包容性和 艺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理论内涵近年来,有关大学思政教育的引导力和效果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中一个问题是,许多学生对思政课存在抵触心理,往往被认为是思政课缺乏“亲和力”。
那么,“亲和力”究竟是什么?为何它对于思政课的引导效果非常重要?以下从理论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亲和力”是指客观事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具有的互相吸引、相容性和适应性。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这个概念主要强调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教师的亲和力。
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主体,而教师的“亲和力”表现为教师所具备的亲和、友善、温暖、耐心、理解和关心等因素。
教师的亲和力与学生的接纳感、信任感和认同感有关。
当学生觉得教师友善、关心学生、对学生的问题有耐心解答时,就会更加愿意与之沟通和分享,也会更加认同教师所传递的思政内容。
其次,教材的亲和力。
教材是思政教育的载体,而教材的“亲和力”指的是教材的语言风格、内容设计、案例选择等能否与学生所处的社会和生活背景相吻合和相容。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教材的重要性不亚于对教师的要求,如果教材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思想观念相脱离,就会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感甚至厌烦。
最后,学生的亲和力。
学生的“亲和力”指的是他们对思政课程的接纳、参与和投入程度。
这个亲和力与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有关。
同时,学生的亲和力也与思政课程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观念有关。
如果学生认为思政课程是缺乏价值和意义的,就很难产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那么,“亲和力”在思政教育中为何如此重要呢?首先,它能够提高教育引导的有效性。
在思政教育中,教育引导的核心是对学生的认知和思考的影响,而亲和力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信息传递和知识获取,从而达到有效引导的效果。
其次,它能够加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育的感召力与教育内容吻合、可信、动人性有关,而亲和力就能够增强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的契合程度,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内涵
作者:韩婷蒋志超
来源:《知识文库》2018年第02期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在面临着学生思想变动、个性独立等严峻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高校应该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教育期待。
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内涵入手,并分析和论述其改进措施。
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是当前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能够极大地改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因此,各大高校应始终坚持从以学生为主,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动,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产生认同感和信任度。
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内涵
“亲和力”从字面上来说,就是一种能让人感到亲近的力量,已开始起源于化学和生物学,后逐渐被各个学科所广泛引用。
《现代汉语词典》对“亲和力”的解释是:两种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
在教育工作中,亲和力是一种热爱教育的表现,是一种让人体会到亲近与关爱的力量。
随着社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益成为了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根据大众的理解来看,高校的教育亲和力是指教育工作者依靠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在高校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促使学生亲近与结合的力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能够反映出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和接受度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思政治教育亲和力在高校教育事业上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亲和力,高校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增进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使高校教育工作真正做到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之中。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对于教育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者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学过程中的时效性和教学质量。
最后,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可以推动当前教育制度的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人才。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关键举措
(一)改变教育内容,提升教育质量
想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就必须在教育内容上加以改变,使教育内容既要有理论的深度,又要体现人性的关怀,让传统的书本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育内容,要注重对学生日常思想变动的观察和思考。
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满足学生的需求,以现实问题为导真正解答大学生思想上出现的难点、疑点,着力解决师生所关注的热点事件和现实问题。
同时在思政教育内容中要向学生展示出当前高校教育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进展,以教学内容的科学、有趣和深刻的特点来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达到潜移默化中教育和塑造学生的作用。
教育内容要有“温度”,包含人情关怀和社会感染力,使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感到亲近和快乐,主动去思考和接受教育,从而争取学生高校思政工作内容的认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二)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很大程度上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亲和力。
高校的思政教育者的素质水平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水平,是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个人影响,实现高校教育工作中思想动态和师生情感的互通,促使双方思想共鸣、情感亲近。
教育者要在思想上亲近学生、以才华吸引学生,加强自己的品行修养,提高人格魅力,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来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
同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以博爱、宽容的态度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和学生们交心做朋友在亦师亦友的友好交往环境中提升亲和力。
(三)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在校园教育中的不断应用,新型的教育技术和教育设备极大地改变了当前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传统思想教育方式的有效应用,又要注重新媒体时代下新兴媒介的管理和运用,创建一个开放性、高效性、互动性的高效管理平台。
在教育方法上,既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原则,又重视精神的交流与心灵的融合,实现共鸣与共情。
首先,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的亲和力,就必须要拓展其教学内容,提高对于学生的吸引力。
教育者采取关怀式式、互动式、网络式和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和互动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教师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育理念,把教育从教材体系转换成教学体系,使教学更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育过程中更加地通俗易懂、活泼生动。
教师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坚持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角度去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从而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理性与情感的双重认同。
其次,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现代媒介的运用使信息的传播和人与人的互动更方便快捷。
因此,高校教育要用好新媒体这一传播媒介,积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开放性、参与式的互动对话平台。
开展网络互动,电子课堂等等,用新型的教育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有效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从而做到学理性与通俗性的统一、灌输性与感染性的统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社会的政治结构和经济形态不断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因此,高校应该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项目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互联网+视域下”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研究,2017SJBFDY558。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杏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