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打小报告的思考

合集下载

爱打小报告

爱打小报告

爱打小报告小报告是指指责、检举或揭发别人的不端行为。

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以及社会中,很多人都喜欢打小报告。

然而,我认为爱打小报告并不好,因为它容易引起矛盾、伤害他人,并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以下是我对打小报告的看法和理由。

首先,爱打小报告容易引起矛盾。

当一个人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或检举他人的错误时,很可能引起被指责方的不满和愤怒,从而引发矛盾。

人们在被指责后往往会产生敌意,进而加剧矛盾的发展。

而如果能够采取更加和谐、友好的方式与他人交流,不仅能够避免矛盾的产生,也能够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爱打小报告容易伤害他人。

当人们被指责、检举或揭发时,往往会感到羞耻、尴尬和委屈。

他们可能会因为被曝光自己的错误而丧失面子,甚至遭受到名誉的损害。

长期以往,这可能会导致被指责方对他人的不信任和敌意,进而加剧人际关系的紧张。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伤害他人,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最后,爱打小报告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在一个爱打小报告的环境中,人们会因为相互间的检举而产生紧张感。

大家会时刻担心自己的错误会被他人揭发出来,进而造成彼此之间的不信任和紧张。

这样的氛围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降低整个团队或社群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在我看来,与其爱打小报告,我们更应该倡导公正、友善的沟通方式。

如果我们发现他人的错误或不当行为,可以先尝试和该人私下交流,以友好的态度指出问题并提出建议。

这样不仅能够避免矛盾和伤害,还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此外,在工作场所或学校中,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团队建设和组织活动,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总之,爱打小报告容易引发矛盾、伤害他人,并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相反,我们应该采取更加和谐、友好的方式与他人交流,避免矛盾和伤害,共同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

不要忽视孩子的小报告教育心得(共3页)

不要忽视孩子的小报告教育心得(共3页)

不要忽视孩子的小报告教育心得[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不要忽视孩子的小报告教育心得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打小报告,他们打小报告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时候是希望问题能够被解决,有的是希望得到注意,总体来说,打小报告与孩子的年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

不过,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时常会因为忙碌或对孩子频繁地报告常感到厌烦或无视。

以致错过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期,为此也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深刻反思自我、更加重视孩子“小报告”。

孩子开学两天,大事没有,小事不断。

昨天班上的俊俊小朋友把萱萱的小手抓破了皮。

当时萱萱跑过来向我报告。

见孩子没什么大碍,忙碌中便忘记了这个问题。

今天一大早,俊俊的爸爸找到我:“丁老师,昨天我们家孩子故意把萱萱的手抓伤,我想让孩子当面给萱萱道个歉。

”因为当时萱萱没有入园,我便回道:“没事的,这件事情交给我们老师处理吧!”过了一会,萱萱的妈妈来到,我很抱歉的向她叙述着事情的经过,同时也得到了她的谅解!忙忙忙,忘记了俊俊爸爸的交代,以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教育责任与义务!忽视了俊俊道歉的意义。

下班后,接到俊俊爸爸的电话,问道:“丁老师,我们家孩子有没有向萱萱道歉?”我却有勇气的解释道:“我们已经向萱萱的家长道了歉,而且她们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俊俊爸爸回答道:“我只是想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了解孩子的做法,然后知道怎样去教育他...。

”听了俊俊爸爸的话,仓促中挂了电话。

事后想想,这件事情因为自己的疏忽,让他们在处理孩子问题上或许会错怪俊俊。

自责中发了条信息!默默地告诉自己,明天到校的第一件事情,认识俊俊和他的爸爸,然后向他们道个歉,私下里把俊俊和萱萱叫在一起,引导俊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向萱萱道个歉。

或许事情解决的有些晚,但希望可以得到家长的谅解。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再忙也不能忽略孩子任何一个小报告,及时的解决这些小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孩子们的“打小报告”,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心平气和地认真听取孩子的“打小报告”,全面而细致地调查孩子争吵“告状”的原因,弄清争吵的原委。

低年级学生爱打小报告

低年级学生爱打小报告

低年级学生爱打小报告,实为常见现象,确实是令老师头疼的一件事。

对这些小报告,处理方法又不能简单粗暴。

如果说禁止学生汇报吧,有些事情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但任其发展下去,有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又会浪费我们许多不必要的时间,而且对学生的性格发展也不利。

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的“小报告”适度,不“泛滥成灾”,这一直是我探索研究,并试图解决的一个问题。

低年级的爱大小报告。

很多方面都是老师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养成。

在学生第一次来打小报告的时候,你可能就当场批评了这个学生。

那对下面的孩子就认为,我跟老师说,他就会被老师批评。

而自己却意外的得到满足感。

这一现状是普遍存在的。

我带的是一年级的学生。

每次走到班级门口,经常响在耳边的是学生的叫喊:老师,某某拿了我橡皮擦;老师,谁谁带了卡片来,在上课玩;老师,他刚推我。

刚开始的时候,每次都有花很多的时间来了解解决,后来真的听到很烦,就跟学生说有事情下课的时候再来跟老师说,一再的强调这,或者让班长来跟老师打报告。

这样,一个学期以后,打报告的变少了。

学生可能只是想要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特别的想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

当孩子告状时,老师淡化回避处理的办法不错,同时,还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能想办法自己解决,就太棒了!”,帮他明白用打“小报告”来解决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要学会宽恕、谅解,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刚开始只是一直骂他们,为什么只会讲别人的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怎么不来告诉老师,后来发现行不通。

最近只好用软的方法,只要有人来告诉老师其他小朋友好的一面,两个人都可以得到一张笑脸,效果不错;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地讲别人不好的地方,两个人就要把之前得到的笑脸还给老师。

(发现优点)爱打小报告是低年级学生的一个特性,我觉得每个老师都会碰到这个问题。

在我们眼中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在学生眼中也成了大事。

我认为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凡事多点理解,当然也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何用好打小报告的学生

如何用好打小报告的学生

个 学生的一面 之词对 待其他学生 ,也不 能凭 自己对 学 生 的好恶 和 偏见 处理 学 生 ,要根据实际 隋况实事求是地对待每 个学生 ,让受批评者感到老师处理 问题
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
罗某、 唐 某 、赵某 、赵某 、李 某。
班里抄 作业 、 赶 作业的现 象严重 , 有 的同学 还请其他 同学帮忙 写作 业。
级管理 。
中的一些问题但 又怕同学知道 ,害怕被
的心态 ,班主任在调查及处理 的过程 中

定要从班级 团结出发 , 加 强班级 凝聚 某 校 七 年级 班 主任 收 到 一 份小 报 同学 报复 ;④ 为了班集体 ,也为了老师 告 ,内容是一位 学生写的有关班级近期 能更好地管理 班级 , 这个 同学提 出了“ 班 力 的作用 , 培养学生 热爱班集体 、团结
打小报告 的学生 当着 同学 的面 不敢 说或者是不愿意说 出班级实情 ,选 择了 恰 当的时机 、恰 当的方 式向班 主任反应
纪律 委员几乎不记罗某 的名 字 , 但 他 一个 人的势力最大 , 邀约 了一帮 同学 经常和 他在班上捣乱 , 同学都害怕他 , 没
是 罗某一手挑起 的,许 多同学受到他的
4 . 正 确对 待 打 小报 告 的学 生 的心
态 。加 强 班 级 凝 聚 力培 养

个班集体 中,打小报告 的学 生的 报告的学生 , 使他们成为班级管理 的“ 眼 战 ,有 的学生 的操 行分 已经被扣完 ;③ 线”,让他们提供信息,将会有利于班 打小报告 的学 生希 望老师注意班 集体 当 心态是 不一样 的。不管他们 出于什 么样
重要信息 :① 一个 叫 “ 罗某”的学生多 次被提及 ,显然 ,这个 同学应该 引起 班

学生爱打小报告什么办

学生爱打小报告什么办

学生爱打小报告什么办学生爱打小报告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学生心理异常的外部表现。

打小报告的原因有求助、嫉妒、报复和引人注意四种;常见内容有:张三不扫地,李四骂人,某某爬围墙,某某踩草坪等。

现将以前我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弊端分析如下:一是置之不理,只简单地应对学生:“嗯,我知道了。

”或是否定报告事件的价值:“这点小事也来报告?” 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在老师看来是多么愚蠢,从而会自己产生否定性的评价,以后发现问题他们会视而不见,当别人触及到自己时,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自行解决问题,如被人打了,就私下叫人帮解决等。

二是杀鸡儆猴,马上把造势者揪来训斥;老师的批评超过学生承受的度,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出现厌学、逃学或产生心理疾病。

三是培养班级间谍,表扬打小报告者,鼓励他继续发扬,因为这是老师了解学生动向的极佳渠道。

培养班级间谍会引起班里其他同学的反感,同学之间会相互猜疑,不利于班集体的团结。

四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指出错误,分析其具体原因,耐心细致的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开始,效果还不错,后来学生听多了也非常烦,大部分是听不进脑的。

以前每天我都疲于应付发生的似曾相似的“报告”事件,自己亲力亲为式的教育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明显。

话说药吃多了,会失去药效,教育学生也是类似,有些学生听多了,耳朵和心也起老茧了。

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工作效率积极低下。

穷则通,通则变,变则久。

调查了解到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学习经验,有一定的是非价值观念和一定程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与其通过各种形式的口头教训,不如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认识错误,得到教训,学生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世界,作为教育者的我能做的就是关心、鼓励及引导,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援助。

我决定把“球”反踢给学生,让他们自行处理,最后再向我汇报处理过程及结果。

我以《当我看见……时,怎么办?》为主题召开班会,首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根据要求练习说话:当你看见……时,你心里想些什么?你会对他说什么?(可以加上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接着学生自由上讲台说,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情景表演,最后全班汇演。

儿童为什么喜欢打小报告?

儿童为什么喜欢打小报告?

儿童为什么喜欢打小报告?儿童为什么喜欢打小报告?儿童心理学家杰瑞·维科夫解释道,“打小报告使得一个孩子能占据上风,至少能在父母或老师面前获得了有利地位。

”打小报告还有着自身的积极方面:它可以揭示出学前儿童向你表达自己立场的欲望,孩子明白了规则的含义并且能够明辨是非。

不过,鉴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社交技能以及处理冲突的能力不足,所以他们会漂亮地选择刹车,去做轻松的告密者。

如何处理孩子的小报告?1.查明事情的真实情况在你给孩子贴上告密者的标签之前,先放缓脚步来把真相弄弄清楚。

的确,孩子需要逐渐学会不打小报告,但是在孩子早年,这种行为也是孩子知道寻求帮助的一种手段。

2.不要使用赏罚大多数情况下,宝宝告密都是属于没事找事,表达不满的情况。

因此父母切忌表扬告密者,而惩罚另一个孩子,这样会给孩子误导。

孩子会在赏罚之中更加确信一点,那就是打小报告是正确的做法。

3.增加告密的代价当孩子为小事而打小报告时,给孩子一些事情去做,这会自然地加重孩子的负担,孩子便会知道以后不可以再这么做。

例如,当孩子告诉你,“哥哥抢我的玩具。

”与其立即做出回应,不如对孩子说,“你为什么不把哥哥的行为画成一幅画呢,我稍后会来看的。

”孩子会立即意识到,花那功夫去画画,不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4.探索备选方案当孩子遭遇困境,父母需要向孩子给出备选方案,而不是任由孩子的告密行为。

告诉孩子,“如果你能冷静下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那么我给予你的帮助或许会更大。

”随后询问孩子告密的动机,是为了让父母或老师惩罚对方,还是本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事情的真相如何?不如向孩子了解清楚后再做决定。

父母可以遵循这样的步骤:首先告诉孩子,“我知道小雨拿你的玩具玩你很不开心。

”其次再告诉孩子,“那么如何让小雨也了解你的感受呢?”然后教会孩子使用语言明白地处理这一问题,“现在轮到我玩了吗?”或者“我不喜欢你拿着我的玩具。

”最后,如果孩子的怨气没那么大,你也可以鼓励孩子玩其他玩具,而不是执着这一问题。

学生爱打小报告

学生爱打小报告

学生爱打小报告摘要学生爱打小报告是指学生在校内或社交媒体上通过匿名途径,以私下传播消息方式,对其他同学进行诋毁、造谣或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

这一现象在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围绕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引言学生爱打小报告是一种具有负面影响的行为,它不仅损害了学生间的关系,还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网络的普及,学生爱打小报告的行为变得更为容易和普遍。

因此,深入了解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2. 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竞争压力学生处于学习竞争环境中,面临着进取心强、积极向上的同学们,一旦其他同学取得某种成就,会引发一些学生的嫉妒心理。

为了减少他们自身的压力,他们可能通过爱打小报告的方式来打压其他同学,以获得一定的心理优势和满足感。

2.2 匿名性网络社交平台的匿名性也是学生爱打小报告行为的一个重要诱因。

通过匿名方式发布言论,不仅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还可以避免直接面对被诋毁的同学的反击和指责。

这种匿名性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放任自己的恶意,不顾及对方的感受。

2.3 低成本通过社交媒体或在线聊天工具传播小报告的成本非常低。

学生们无需动用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只需几秒钟就能将不实信息传播出去。

这种低成本的行为导致学生爱打小报告的现象更加普遍。

3. 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影响学生爱打小报告的行为给学生及学校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心理健康影响被打小报告的学生可能会遭受到指责和羞辱,对自己的形象和自尊心造成严重伤害。

尤其是在青春期的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

3.2 学习环境恶化由于学生爱打小报告所导致的学生间关系紧张,学习环境受到了不良影响。

学生打小报告的检讨书

学生打小报告的检讨书

您好!我写这篇检讨书,是为了对自己在课堂上打小报告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批评。

我知道,我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学校纪律,也伤害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给班级带来了不良影响。

在此,我深感愧疚,特此向您道歉,并诚恳地做出以下检讨:一、错误行为及原因1. 错误行为:在课堂上,我因为看到同学违反纪律,便私下向老师举报,导致同学受到了批评和处罚。

2. 原因分析:(1)缺乏对同学之间的关爱和理解。

我认为举报同学是帮助老师管理课堂秩序,却忽略了同学的感受,导致同学对我产生误解和排斥。

(2)自身道德修养不足。

我没有做到宽容、谦逊,不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而是选择了举报的方式解决问题。

(3)对学校纪律的认识不够深刻。

我没有充分认识到打小报告的危害性,认为这只是一个小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反思与认识1. 反思:通过这次事件,我深刻认识到打小报告的严重性,它不仅伤害了同学,还破坏了班级的和谐氛围。

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学生,应该以身作则,遵守学校纪律,关心同学,帮助他人,而不是通过举报来解决问题。

2. 认识:打小报告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班级不负责任的表现。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学习环境。

三、改正措施1. 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要学会宽容、谦逊,关心同学,尊重他人,做到真诚待人,与人为善。

2. 加强对学校纪律的认识。

我要认真学习学校规章制度,深刻认识到打小报告的危害性,坚决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

3. 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与同学们建立深厚的友谊。

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改变,为班级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向被误解的同学道歉,争取他们的原谅。

我要诚恳地向他们道歉,表达自己的悔过之意,并承诺以后会更加关心他们,共同进步。

最后,我再次为我的错误行为向您表示诚挚的歉意,并恳请您给予我改正的机会。

我会以此为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责任感的学生。

如何看待孩子小报告

如何看待孩子小报告

如何对待孩子的“小报告”相信在幼儿园,说到孩子打小报告这个问题,大家都有感而发:“最讨厌孩子的小报告,吵死了”。

但是不是所有的小报告都是不应该打的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对待孩子的小报告呢?班里总有一些小朋友,他们聪明伶俐、活泼开朗,十分活跃,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他们很有水平,常常组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下课后还会主动帮老师收拾玩具。

但就是这么一些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的孩子,却有一个连老师都有点儿“犯怵”的习惯——爱打小报告。

他们对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似乎很敏感,小朋友一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们就会马上跑去告诉老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打人,一会儿又说那个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把图画贴反了,一会儿又说那个小朋友把桌子弄脏了……在幼儿园,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些这样爱打小报告的小朋友,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待他们的状告行为呢?他们的小心思:渴望被注重很多时候,孩子打小报告的目的并不是让老师惩罚其他小朋友,只不过是想借机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罢了。

孩子很喜欢被别人注重,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家时,父母长辈都是以他为中心,在幼儿园时,他同样想借助老师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中心地位。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爱打小报告的孩子,身体都有很多闪光点:他们具有分辨是非的水平,很关心班集体、富于正义感,而且他们做事普遍都很认真严谨。

从这个角度看,孩子打小报告其实都是出于善意。

孩子还很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怎样解决。

虽然打小报告的方式欠佳,但却是他们想出来的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毕竟老师是一个班集体中最权威的人物,遇到问题找老师解决也很正常。

现在的家庭孩子从出生起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围着转,俨然成了家里的“小太阳”,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赖思想。

对于过于依赖别人注重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不去特别注重他们,或许是个好办法。

能够不用每次都陪他们玩游戏,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待一段时间。

要教育孩子,孩子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爸爸妈妈也有啊,假如只顾自己,那爸爸妈妈的事情就没法做了。

对于爱打报告的幼儿教育随笔(精选5篇)

对于爱打报告的幼儿教育随笔(精选5篇)

对于爱打报告的幼儿教育随笔(精选5篇)对于爱打报告的幼儿教育随笔篇1“老师,李树祥又抢我的玩具了,浩浩又抓我的脸了!”不用猜,这又是我班的张静文在打小报告了。

每当听到这些,我心里总是特别烦。

因此,我不太喜欢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可是,今天发生了一件事,却让我对张静文小朋友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今天下午离园时,小朋友们陆续走出活动室,突然,静文大喊一声:“老师,你看李树祥!”我回头一看,吓出了一身冷汗,只见李树祥双手抓着楼梯扶手,两脚在半空中乱蹬,真危险!我赶紧跑了过去,把他从楼梯扶手上抱了下来,那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一场意外伤害事故避免了,我转过头对张静文说:“好孩子,老师谢谢你!”此刻,我的耳边又响起了一个个小报告,我忽然觉得这些小报告不能忽视,因为它为我提供了真实鲜活的教育素材又为我敲响了警钟,同时这也是孩子们关心他人的表现,所以,我决定以后要多留心我班的“小报告”。

对于爱打报告的幼儿教育随笔篇2小磊在升入大班后,爱打小报告的毛病还是一点也没有改,周三到了卫生大扫除的日子,我在忙着擦桌子……小磊又来打小报告了,我在一旁忙没有理他,他见我没有理他就回去了,谁知从那次之后他就没有再打过小报告。

其实,小磊爱打小报告的原因就是为了吸引老师的注意力,对于表现欲很强的孩子来说这种不理不睬的教育方式很有效,孩子打小报告时如果你表现得很在意,他就不会就此罢休,因为他的“小阴谋”得逞了!反之,如果你不理不睬,他就不会再用这种方式来吸引你的注意力了,因为他们知道那根本没有用,但不理不睬并不代表不理睬、疏远、隔离等‘冷暴力’对待方式。

用关爱的语言感化孩子的心灵,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的父母,若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因材施教,关注好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对于爱打报告的幼儿教育随笔篇3爱打小报告的小朋友,真是令幼儿园老师又爱又恼。

恼的是,他们把芝麻绿豆大的事情都夸张的不得了,让老师花费许多精力去解决小朋友之间无关紧要的“错误”与纠纷;爱的是,某些时候孩子的“通风报信”也是必要的,因为有了这些小眼线的监督,老师会更迅速的了解到孩子的状况,更好的保证他们的安全。

如何处理学生的“小报告”

如何处理学生的“小报告”

如何处理学生的“小报告”作者:肖淑艳来源:《新课程·上旬》2012年第03期课堂或课间常会听到学生的诉状:“某某昨日没有值日就逃跑了。

”“某某上课看课外书。

”“某某天天回家看电视。

”“某某偷人家东西。

”“某某……”频繁的让老师烦恼不堪,甚至大为恼火,于是,或大声怒斥,或敷衍了事,或不理不睬,这样,虽然“小报告”少了,但是,我们却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学生的信任。

我曾要求学生以后不准打“小报告”,然而,有一次,班里发生了一件大事,闹得沸沸扬扬,我却一无所知。

问学生,他们却理直气壮地说:“是您不让我们打‘小报告’的。

”一句话让我哑口无言。

于是,我决定慎重对待学生的“小报告”。

一、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小报告”在学生向我报告的情况中,我发现被报告的对象大多是班中表现突出者:一种是“后进生”,一种是“优等生”。

我分析原因,主要是:后进生成绩差,较顽皮,平时常受老师批评,因此,也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坏孩子。

学生有一种天性,特别爱向老师报告别人的错误,因此特别注意他们的一言一行,一发现他们犯错便立即报告。

学生的报告中有些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也有些是学生的“恶作剧”,即便如此,老师也都要耐心倾听,不能随意斥责,在仔细询问后,再做出正确的处理。

因为学生很在乎老师的反应,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重要性。

二、及时处理学生的“小报告”当有学生反映情况时,应抽出时间,及时调查,让事得以尽早解决。

如有紧要事脱不开身,也应向学生简单交代一下,待事后妥善处理,而且处理这些事万不可只在嘴上敷衍一下,要让学生知道事情处理的经过和结果,从中受到教育。

我们对小报告的处理也直接影响到孩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解决“小报告”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绝佳的切入点。

三、班主任对学生的小报告不能偏听偏信对学生反映的问题比较突出的,班主任要深入调查,仔细分析研究,再作出正确的结论。

不要只凭学生的一面之词,就妄下结论,做出错误处理。

打小报告讨论

打小报告讨论

打小报告讨论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单位,打小报告似乎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A与B之间存在矛盾,而A并不直接与B进行沟通解决,而是选择向C进行告密,将矛盾升级为纠纷。

这种打小报告的行为,不仅是一种逃避责任、不负责任的表现,还容易破坏人际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打小报告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引发打小报告行为的原因。

一方面,许多人习惯把问题推给别人,不敢面对冲突,因为他们害怕面对对方的反应,担心会导致矛盾更加严重。

另一方面,部分人可能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希望通过打小报告来获得一定的好处。

无论是出于害怕还是出于私心,这种打小报告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进一步加剧了人际关系的紧张程度。

打小报告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打小报告使得矛盾的本质变得扑朔迷离,难以解决。

当冲突得不到直接解决时,人们可能会被迫依赖上级的判断和处理,进而造成管理层资源的浪费。

其次,打小报告会使得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减少。

被打小报告的一方会对打小报告者产生怀疑和不信任,导致沟通交流的困难,乃至合作的终止。

最后,打小报告行为也会对打小报告者本人产生负面影响。

因为这种行为是以背后议论他人为基础的,会让人感到勾心斗角,良心不安。

既然打小报告带来了这么多负面影响,我们有必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个人应该勇于面对矛盾,通过直接的沟通来解决问题。

当发生矛盾时,我们可以主动找对方进行对话,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同时也要倾听对方的意见,尊重对方的感受,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其次,组织和单位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鼓励员工之间进行直接的对话,提高对矛盾解决的能力。

领导和管理层也应该及时介入,对纠纷进行妥善处理,避免问题升级。

最后,社会应加大对打小报告行为的批评和打击力度,营造公平、公正、诚信的社会氛围。

打小报告行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它不仅容易加剧矛盾,破坏人际关系,还阻碍问题的解决和团队的发展。

年中小学班级管理:如何处理“小报告”

年中小学班级管理:如何处理“小报告”

年中小学班级管理:如何处理“小报告”
当班主任,经常会遇到学生打小报告反映问题的情况。

对此,班主任要一分为二来看待。

处理此事既不能过急,也不能置之不理。

操之过急,容易暴露了打小报告的人,他会因此
被同学们报复、疏远和孤立;置之不理,又会造成师生间的隔阂。

因此,无论小报告来自谁,针对谁,班主任都应当调查清楚,兼听众言,慎重处理。

我的办法是“先冷后热,自
找证据,保护隐私”。

班主任遇到班干部或同学的小报告,切不可“冲冠一怒”,急急忙忙
作出处理。

这样既可能暴露打小报告的同学,也可能因情况不明而出现判断失误。

正确的
做法是先作冷处理,肯定学生的小报告,并作出治理的承诺,但不马上动手而是放一放,
对所反映的问题仔细思考,辨别,去伪存真。

然后主动进行冷静的观察,并找一些可能知
情的学生暗中接触,不露声色地了解情况。

通过观察和了解,教师自己完全可以掌握证据,这样既保护了打小报告者的隐私,又能对症下药,对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纠正,对违纪学生
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督促其改正。

如果仍有学生怀疑有人告密,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做了不该做的事就不要抱着不被发现的侥幸心理,这些事情总会留
下蛛丝马迹的,总会被人发现;自己做了就应该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改正错误;即使有同
学向老师反映了你的问题,自己也要正确地去面对,不能怨恨别人,因为同学这样做也是
为了帮助你,为了你能有所进步,为了你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岳阳
县柏祥镇中学)
内容来源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小学班主任工作心得 如何应对“打小报告”

小学班主任工作心得 如何应对“打小报告”

小学班主任工作心得如何应对“打小汇报〞担任班主任有一段时间了,我发觉孩子们一个很大的问题——喜欢“打小汇报〞、“告状〞许多老师对此颇为头疼。

我也不例外!为此,我查阅了好多资料,也询问了好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爱告状是年龄特征决定的“其实,年少的孩子爱告状是其年龄特征决定的。

〞不少心理咨询师认为,孩子的这番举动,其实是内心依赖大人的一种外在表现,对老师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孩子告状的原因。

有些孩子是在寻求援助,也许是被人欺负后,想寻求大人的爱护;有的孩子则是期望大人对自己的行为推断作出肯定,给自己贴上“好孩子〞的标签;也有些孩子是做了淘气的事情,为了免于受罚而找的理由。

孩子们之所以会打小汇报,很多时候,是为了“吸引注意〞。

他们自认为提供的“情报〞很有价值,因此特有“成绩感〞。

有的孩子喜欢通过向老师打小汇报使某位同学陷入麻烦,以此证明“我早告诉过你不要这么做〞的“威力〞,从而建立一种“优越感〞。

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和打小汇报的行为应该受到老师的特别注意,并认真对待。

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则认为孩子喜欢告状或打小汇报,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正在确立对错观念。

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正处于是非观念养成的关键期,期望把自己不能推断的事情告诉老师或家长,来获知到底是对是错。

美国小学教师玛西亚的实际经验是二年级的孩子最爱告状。

他们这个年龄开始对规矩和制度有概念,产生“规则意识〞,一旦发觉哪位同学没有按照老师定下的规矩做事,就喜欢打小汇报,他们想看看老师的反响如何。

老师应该认真地对待,可以使学生们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二、鼓舞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鼓舞孩子先用言语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去解决问题。

比方有个孩子跟老师告状说某某不跟他玩,老师问的第—句就是那你是怎么试图解决的?“我规定班里的同学们不能随便相互告状,除非是会造成身体或心理损害的事,而让他们把要告诉老师的话讲给那个被告的小朋友。

这样在没有老师的参与下,同学之间通过沟通,就将问题自行解决了。

如何看向老师打“小报告”

如何看向老师打“小报告”

如何看向老师打“小报告”如何看向老师打“ 小报告”如何看向老师打“ 小报告”教育无小事。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往往正是由点点滴滴的小事决定的。

我们这期讨论的向老师打“小报告”的问题,就是一个看起来不大、在许多学校和班级都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这是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因为鼓励学生检举揭发不良行为是一回事,培养“告密文化”又是另外一回事,这其中的分寸,需要学校和教师仔细揣摩,细心把握。

现在全社会都很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但如何建设,如何从细微之处做起,给青少年植入良好的文化基因,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认真对待的问题。

“打小报告”与“告密”一般情况下,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都是出于天真的“正义”感,对同学的不良习惯以及错误行为感到不满,觉得有必要向老师反映,帮助同学改正。

也就是说打“小报告”原本是一种需要引导的善意行为。

如果教师引导得当,既可以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问题的`方法,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

可是,有些教师却对学生的“小报告”处理很随意,要么不分青红皂白就严厉训斥被报告的学生,要么嫌反映问题的学生烦人而置之不理,使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最令人担心的则是某些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告密者,有意培养个别学生尤其是班干部报告同学们的“动向”,使本来比较单纯的打“小报告”演变为令人不安的告密行为,使光明正大的反映情况退化为不可告人之举。

这样下去,学生的正义感会逐渐异化,变得越来越虚伪,人格也会被扭曲。

这是一种很值得警惕的现象。

这种习惯的告密行为会使学生之间日益分化,诚信缺失,互相猜疑,互不信任,人人自危,容易使学生形成不健康的阴暗心理。

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以这种不健康心态步入社会。

因此,我觉得一个老师对学生打“小报告”一定要用心处理,决不能在学校里培养“告密文化”。

◇。

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

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

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的建议尊敬的家长朋友们,您们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同时,我们也经常发现班里有些学生喜欢打小报告,不仅给自己带来了负面影响,也干扰了整个班级的积极氛围。

因此,我想分享一些对于这类学生的建议,希望家长们能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小报告的本质。

小报告在学校中并不是受欢迎的行为,因为它会破坏班级团结和同学间的信任。

同时,对于那些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来说,他们常常会被其他同学视为卑劣、不可信任的人。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小报告的本质,明确自己的行为对于自己和班级的影响,并严格警惕自己的言行。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家庭教育中的引导。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正因如此,家长们应该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不可取的行为。

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培养孩子分享和协作的精神,让孩子体会到班级团结和友情的力量,避免他们做一些伤害他人的事情。

最后,我们还要加强学校的教育管理。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提前预知可能发生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引导。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创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懂得珍惜友情和班集体。

总之,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需要理性看待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培养分享、关爱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也需要教师、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关注和管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实现人生价值。

教育随笔:应尊重孩子打“小报告”行为

教育随笔:应尊重孩子打“小报告”行为

教育随笔:应尊重孩子打“小报告”行为
我们班里的心如小朋友性格外向,特别爱给小朋友打小报告,有时候她跟你说几遍,你装作没听见,她会一遍遍的跟你讲,面对心如喋喋不休的告状声,每次我都对她很不耐烦的说:“好的,老师知道了,你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但有一件事,让我触动很大,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心如又来打报告说:“老师,老师,有一个轮胎快要从地里翻出来了,小朋友们还站在上面玩!”“好,好,老师知道了,告诉他们别玩了。

”我虽然听了也答了,但是没在意,没真正的当回事。

过了不长时间,一个孩子哭着跑过来对我说:“老师,埋在土里的轮胎歪了,我一跳摔了一跤!”我一看,呀,都擦破皮了,赶紧回教室给孩子处理了一下,贴上了创可贴。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感到:老师应该尊重孩子们所说的话,尊重孩子们的观察力,尊重孩子们“爱管闲事”的正义感。

这样不仅能给那些想要干坏事的小朋友敲响警钟,还能当老师的小助手,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所以有些小报告还是应该重视的。

2024年不要忽视孩子的小报告教学心得

2024年不要忽视孩子的小报告教学心得

2024年不要忽视孩子的小报告教学心得孩子的小报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它能够促进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孩子的小报告,应该充分重视和引导孩子们进行小报告的撰写和展示。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于孩子们完成小报告的教学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发现孩子们在完成小报告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他们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和总结,提高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同时,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报告的撰写和展示,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其次,小报告教学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在完成小报告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先行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理清思路,归纳出主要观点和结论。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小报告教学也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在报告的展示过程中,孩子们需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他们需要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使自己的观点能够被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通过这样的实践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

此外,小报告教学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完成小报告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挖掘和发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深入研究和探索。

他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为报告增添新的亮点和创意。

这样的学习方式为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在小报告教学中,我还发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小报告。

孩子们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收集、整理和准备报告内容。

其次,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话题进行报告。

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对孩子们报告的评价和反馈。

19659884_因势利导,让“小报告”成为孩子成长的阶梯

19659884_因势利导,让“小报告”成为孩子成长的阶梯

小学教师在学校面临最多的恐怕就是小学生爱打小报告了,这一现象既让老师头疼,又能让老师迅速掌握、了解班上的情况。

但是,有些教师可能会因为自身的问题,没有正确地认识问题的本质,对被报告的学生采取情绪化处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不仅促使打小报告者更加爱打小报告,也会伤害被报告者的自尊等,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明确小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以及找到正确的处理方式显得十分有必要。

担任过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老师都有这样深切的体会:孩子爱打“小报告”。

而且爱打“小报告”的人多得让你伤脑筋常常是,这边刚打发走一个学生,那边又过来一个;没完没了,报告的内容五花八门。

这个时候,你会发觉自己更像一个手握大权的法官,而不是一个教师。

然而对这样的“小报告”如果不能科学地加以引导,轻则扰乱我们正常的教学活动,重则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

但若班主任事事在意,难免会牵扯进去很多精力,让人力不从心。

那么,应该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呢?一、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一)学生博取关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是打小报告主要的群体。

有些学生打小报告仅仅是为了博取老师的表扬,表现自己。

学生小何平时特别喜欢实习教师张老师,但是由于自身不够优秀,不能获得该教师的关注,于是小何总是留心着身边的小事,一旦有“值得”向该老师汇报的事情,就毫不犹豫地跑去告诉这个老师,以寻求关注。

为了让老师或者同学的目光转移到自己的身上,他们或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表现自己。

这些孩子的动机十分单纯,仅仅是想和老师说说话,拉近距离。

他们比较喜欢老师,但又觉得和老师说话应该是有事的时候才可以,所以就会找一些小事情来给老师汇报。

(二)学生维护正义学生心中有一把衡量是非的“尺子”,认为一旦有人超出了是非的标准,就应该向老师报告。

现在很多学校不允许学生带零食和玩具到学校去,一旦“充满正义”的孩子发现别人的这一行为,会立即向老师报告,请求老师“制裁”这样的行为。

还有的学生见到别人欺负同学,也会寻求老师帮助这位被欺负的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昨晚,觉得头脑昏沉,随手拿起了一本杂志看了下去。

读到一篇关于小学生打小报告的文章:大致讲的是在美国学校里,除非是出现了影响到了学生自身和周围他人安全的事情,学生打小报告是要受到惩罚的,原因是影响到了团结,妨碍到了沟通。

这在中国,我们的做法与之则恰恰相反,作为老师我们会鼓励学生遇到任何麻烦要告诉老师,让老师解决,不准这样不准那样。

因此看到这篇文章,让我开始思考我们的这种做法是否真正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今天我一到教室,老师小强打我,老师小红把我的书包扔到了地上,老师我坐不到座位上了等等声音就不断的在我耳边响起。

这让我想起了昨天看的那篇文章,我不能在像平时一样去一件一件的帮助他们去处理,孩子们应该学着自己去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因此,我一句话:自己解决!看着他们失望的表情,我在心里也暗暗的替他们担心。

但担心归担心,孩子们总要长大,总要试着去解决问题,因此从小培养,从现在做起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我开始了今天的教学,没有再过问学生怎样处理。

第四节,去别的班上了一节课,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有个小女孩怎么也坐不到座位上,就大声的对我说。

我对他说,自己处理。

她愣愣的看了我一眼,可能没有想到老师会这样回答。

也可能认为这么个小事情也不帮,出乎了她的意料!其实,我可以只要嘴稍微的动一动,坐在她后面的学生就会把桌子拉一拉,这个问题就能解决。

但,我想还是不代劳了,让孩子自己试着学会沟通。

终于问题解决了,只见她对后面的学生说你把桌子挪挪。

而后面的学生看了看我,不情愿的挪挪桌子,她进去了。

虽然是一个笨拙的沟通,但问题解决了,开头就能成功已经不错了。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学会沟通,如何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向老师打小报告老师是会去帮助他们的,那些小报告老师是不管的。

我想当思考多了,思路对了,学生都成了班级这个小家的主人,彼此学会了沟通,尊重无意识的就会在头脑中形成,班级的秩序也就建立起来了,学生也就快速健康的成长起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