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万德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爬山虎的脚篇一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
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
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
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
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
通过读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2.词句解析。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铺”在这里读pū。
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先概括地写出叶子绿得新鲜,看着舒服。
令人惊叹的却是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好像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爬山虎的脚》的主要内容及其赏析
《爬山虎的脚》的主要内容及其赏析
《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创作的一篇说明文,通过对爬山虎的细
致观察,向读者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
文章首先描述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以及它的叶子的特点。
接着
详细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等特征,以及它是如何一
步一步往上爬的。
最后,文章总结了爬山虎的脚的重要性,指出它是
爬山虎能够在墙壁上生长并不断攀爬的关键。
这篇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通过对爬山虎的脚的描写,使读者对这种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大
自然的敬畏之情。
此外,这篇文章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作者将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将
叶子比作绿色的屏障,使读者对爬山虎的形象有了更加具体的印象。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优秀的说明文,它以其生动的描写、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吸引了无数读者。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文内容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文内容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第 1 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知识点
《爬山虎的脚》是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只虫子名叫爬山
虎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勇敢、坚定不移的品质。
以下是这篇课文可能涉及的一些知识点:
1. 词语解释:课文中会出现一些生字词,比如“爬山虎”、“虚心”、“品种”等,
学生需要理解并记忆这些词语的含义。
2. 词语搭配:课文中也会出现一些词语的搭配,比如“爬山虎的脚”、“勇往直前”、“勇敢地迎来挑战”等。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词语的搭配用法。
3. 阅读技巧: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全文,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如爬山
虎敢于直面困难、乐于迎接挑战等。
4. 情感态度:通过了解爬山虎的故事,学生需要明白勇敢坚毅的重要性,以及克服困
难和挫折的态度。
5. 写作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这篇课文的内容,进行写作训练,如描写一个自己经历的
故事,描述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想法和行动等。
以上仅为一个大致的范围,具体以课本和教师的要求为准。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文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文内容
导读: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爬山虎的脚》读书笔记
《爬山虎的脚》读书笔记《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读罢此文,我深受启发,也对爬山虎这种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中,叶圣陶先生用生动且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和它那独特的“脚”。
他写道:“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这种对叶子颜色变化的描写,让我仿佛亲眼看到了爬山虎叶子逐渐生长、变化的过程。
而且,通过他的描述,我还知道了爬山虎叶子排列得非常整齐,“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这不仅展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丽姿态,更体现了其生长的规律和秩序。
而最让我感兴趣的,当属对爬山虎的脚的描写。
叶先生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比喻实在是太贴切了,让我一下子就能在脑海中想象出爬山虎脚的模样。
他还写道:“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此详细的观察和精准的描述,让我对爬山虎如何攀爬有了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禁为叶圣陶先生敏锐的观察力所折服。
他能够注意到如此细微且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这需要多么深厚的功底和耐心啊!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我们去观察、去思考的事物。
只要我们用心去看,就能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中的奇妙之处。
从这篇文章中,我还体会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他对爬山虎的描写,没有丝毫的敷衍和马虎,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这种植物的赞美和喜爱。
这种情感的传递,也让我更加珍视身边的一草一木,想要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
此外,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作者通过连续的观察和记录,让我们看到了爬山虎生长的动态过程,这让文章充满了生命力。
语文四年级上:10.《爬山虎的脚》课件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 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 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 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 起波纹,好看得很。
(2)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 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 爬山虎的位置 (△2) 爬山虎的叶子 (颜色、静态、动态) (△3-5)爬山虎的脚
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 开着。仿佛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 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对世界, 是初相见的懵懂和憧憬。
——丁立梅《菊有黄花》
谁看见过盛开的水仙花?知道它最初的样子吗?
吃过腊八蒜吗?知道它一步步变化的过程吗?
片段一: 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
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 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 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天地洞开,广 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随意又随性。
片段二: 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
爬山虎多彩的叶子
(1)对比中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 “以前,我只知道……今年,我注意了,原
来……”
(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更加生动。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
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预设:巴——拉——贴——爬
你们吃过炒豆芽吗?知道豆芽是怎么发的吗?
你们观察过周围的植 物吗?见过植物的脚吗? 结合你的观察,说说你印 象中植物的脚是什么样的?
黄
瓜
绿
萝
牵 牛 花
爬山虎的脚
字音:
jīnɡ kònɡ xì fú zháo 茎 空 隙 拂过 触着墙
字形:
嫩:“嫩”字是左中右结构,中间“束”最 后一笔是点。 叠:“叠”字中间是“冖”,不是“宀”。 隙:“隙”字的右上部分是“ ”,不是 “小”。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答案大全
《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答案大全《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第七册最后一组课文教学的重点讲读课文,本组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
通观三年级语文教学整体训练进程,是在理解字词和句子的基础上过渡到段的教学,最后达到段的训练过关,也就是说能读懂句子,从意思上联成句群,知道哪几个句子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即所谓给自然段分层次),能给自然段概括大意或写出小标题,归纳段落大意,再从读懂一段话的基础上写好一段话,为四年级的阅读和作文打好基础。
第七册共有七组课文、七个读写训练项目,而第七组(最后一组)才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
《爬山虎的脚》是指导学生读懂一段话、写好一个片断的一篇范文,教好这篇课文不但对读懂一段话,写好片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四年级七、八两册语文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教学思想强化单元教学重点,狠抓训练项目过关本文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进而学习作者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写好一段话。
二、教学设想(一)抓题眼导入课文,展示重点。
提问:1. 本课课题哪一个是在重点词(板书:脚)2. 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提示学生注意每个自然段开头或结尾的句子,使学生掌握找自然段大意或综合段意的最基本方法。
如第三段结尾句这就是爬山虎的脚,总结性概括这一段的大意,第四、五自然段开头句子爬山虎的脚提示了这二段的所要学的内容。
(二)精读重点段,抓训练项目过关。
第三自然段提问:1. 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2. 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挂图,引图理解)板书:形态颜色像3. 为什么用六、七根4.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还能用另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大意第四自然段提问:1.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指名上台前作演示)板书:触着墙变成爬住直弯曲把拉一把使紧贴2. 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谁能学一学蛟龙爪子的样子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3. 这段话中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段落大意4. 谁还能用另一句话概括大意,或作小标题。
爬山虎的脚
导学设计一、基本信息学校道三小学课名爬山虎的脚教师姓名王艳华学科(版本)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章节第二课学时第二课时年级四年级二、教材分析《爬山虎的脚》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三、学习者分析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
学生第一次接触爬山虎,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异常活跃,肯动脑筋,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且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滞后于直观感受。
本课教学内容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深入、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
首先,学生对爬山虎这一植物的命名会倍感兴趣,有助于诱发观察的欲望;其次,在表达方式上,本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再者,课文在描写上细致入微,有助于学生阅读和观察。
四、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掌握十个会写的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3、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爬山虎叶子、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使学生清楚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解决措施: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环节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一、以疑激趣,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
3、老师提出有关写法的问题,出示小黑板: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再讲了(),最后讲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山虎的脚
教材简析:本文语言朴实,描写爬山虎的脚生动具体。
课文主要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爬山虎美丽的叶子;第二部分
着重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爬山虎
的脚是怎样爬墙的,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时的不
同情况。
文章的这两部分之间其实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
没有爬山虎的脚这么努力地一步一步往上爬,就没有这满
墙的绿色波纹似的叶子。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做到正确读写。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及叶子的特点
教学思路:按照课文的顺序,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逐一研读爬山虎各部分的特
点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教学课时:1~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爬山虎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
你们了解它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2.看来同学们真是会观察的孩子。
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
观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
3.读课文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2、用笔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
3、这篇课文先写了爬山虎生长的(),接着写了爬山虎的(),然后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是怎样().
三: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
均匀重叠空隙引人注意叶柄触角蛟龙痕迹逐渐休想2、检查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先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接着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然后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课文第一自然段除了给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你还能读出什么?(茂盛)
2、哪些词写出了爬山虎无论生长在哪,都长得很茂盛?(满、一大片)
3、再次齐读第一节,读出你的体会。
(茂盛)
4、接着叶圣陶先生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板书“叶子”。
(1)作者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叶子?
(2)重点介绍什么时期的叶子?
5、汇报
(1)顺序:刚————不几天——长大了
(2)变化:嫩红——嫩绿——新鲜、舒服
6、看图课本插图,体会“长大了的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那么舒服。
”
7、究竟是怎样的舒服?课文做了详细的描写,继续往下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1)指导朗读、评价: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体会写法:静、动结合更体现了这种舒服感。
8、引导质疑:看着这一墙你没有什么疑问吗?(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探讨的爬山虎脚与叶子的关系?(在叶与脚之间画上线打上问号)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隙拂漾萎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爬山虎的脚》
教
学
设
计
教者:王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