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态度与管理
第六章价值观和态度
7.锻炼,参加体育活动。 8.智力开发。 9.具有挑战机会的职业。 10.好车,衣服,房子等等。 11.与家人共度时光。 12.有几个亲密的朋友。 13.自愿为一些非营利性组织工作,像癌症协会。 14.深思,安静的思考问题,祈祷等等。 15.健康,平衡的饮食。 16.教育读物,电视,自我提高计划等等。
2、价值观具有下列特性:
第一,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 第二,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 第三,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
改变的。
3、价值观的形成 ——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习得的
影响的环境——家庭、学校、其它相关 团体的各种人和事物。
影响的方式——言传(教诲)、身教、 潜移默化,有时是主动的,有时是被动 的。人的价值观还与社会生产方式和所 处的经济地位有关。
将这16道题目的得分按照标明的题号填入适当 位置,然后纵向汇总每两项的得分。
专业 财务 家庭 社会
1
2
3
4
9
10
11
12
社区 精神 身体 智力
5
6
7
8
131415 Nhomakorabea16
那一项得分比较高,说明你比较看重这 个纬度,若8个项目的得分均比较接近, 那么你是一个比较完善的人。
阿健与阿聪
阿健和阿聪是大学同窗,毕业后同时跨入一个颇具实力的公司。 报到那天,总经理没有立即分配他们工作,只是让助理带着两个 年轻人参观了公司的每一个部门。那一流的办公条件让阿健阿聪兴奋 不已。他俩完全没料到,第二天被分配到车间,同最基层的工人混在 一起。流水线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技术性很强又消耗体力。一天下 来,两人都感到腰酸背痛,骨头散了架似的。 夜色中,阿聪嘟哝着:“真搞不懂老板,让大学生下车间,我 们岂不是明珠暗投?”阿健未吭声,但心想,这一关恐怕还是应该 要过的。 尽管工作很辛苦,但他俩凭着年轻力壮,还挨得住。一个月过去了, 他俩对流水线的流程已非常熟悉,活也干得顺溜起来,不像开始时那样 吃力。这时,忽然传来喜讯,他们同时被提拔到管理岗位。晚上,两人 来到小酒馆豪饮一顿,发誓要好好干出点名堂来。
组织行为学----态度与管理
综合评价法的评价内容是由大量工作因素组 合而成的。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确定工作 中的关键要素,然后询问员工对每一项要素 的感受。这些典型要素包括:工作性质、监 督和控制、当前收入、晋升机会、同事关系 五个方面。
(二)态度与忍耐力 实验证明,个体对所属群体的认同感和 效忠心越强,其忍耐力就越高。
(三)态度与工作效率 人的因素的复杂性 人的需要的多样性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一)态度主体 智力 性格 独立性强的人 顺从型的人 高自尊者 低自尊者 自我意识 自尊心、自信心、自我防卫机制
2、相互冲突和不协调的
3、无关的 认知元素A——抽烟可能致癌
认知元素B——我不喜欢抽烟
认知元素C——我喜欢抽烟 认知元素D——我喜欢运动
1、基本思想:P89
2、费斯廷格认为,降低不协调的愿望取决于 3个因素: 导致不协调的因素的重要性; 个人认为他对于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不协调可能带来的后果。
会成立专项小组,以进一步了解问题,收集改进建 议。然后由人力资源小组协助制定具体的改善计划。 伊莱恩认为,定期的员工满意度调查向员工传达 了一个重要信息:公司想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并且 重视他们的意见。更为重要的是,积极利用这些信 息来改善工作场所的公司从中获益匪浅。在过去的 5年里,对员工满意度做出满意、很满意、相当满 意回答的人已从93%上升到98%。同期,年离职率 从23%下降到12%。VSP公司三次被评为《福布斯》 “100家最值得为之工作的公司”之一。
第一节 态度的概述
一、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 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部分组成。
管理心理学随堂练习答案
.20.( C )管理心理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_____。
1.71. ( A )由于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被称为_____,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被称为_____,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被称为_____。
A.需要;动机;激励B.需要;激励;动机C.动机;需要;激励D.动机;激励;需要1.72. ( C )下列属于内在激励因素的是_____。
A.晋升B.福利C.责任感D.表扬2.73.下( C )列属于外在激励因素的是_____。
A.责任感B.胜任感C.表扬D.荣誉感1.74.( A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在企业中影响人积极性的因素,按其激励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保健因素和_____。
A.激励因素B.心理因素C.生理因素D.社会因素2.75.( D )在奥德弗的ERG理论中,E、R、G分别是指_____。
A.生存;自尊;自我实现B.存在;相互关系;自我实现C.生存;安全;自我实现D.生存;相互关系;成长3.76. ( B )如果职工A通过与职工B相比,认为自己报酬偏低,因而产生不公平感。
根据公平理论,A为了达到公平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_____。
A.增加自己的投入;B.减少自己的投入;C.增加B的报酬;D.使B减少投入。
4.77.( A )表扬、奖励员工,并让人他们参与管理,这能满足员工的_____。
A. 尊重需要B. 交往(或爱的)需要C. 安全需要D. 生理需要5.78.( D )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_____。
A. 尊重需要B. 成就需要C. 权力需要D. 自我实现需要6.79. ( D )股票期权理论属于_____。
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强化理论;D.综合型激励理论;7.80. ( D )下列哪项不属于面向管理层的激励模式_____。
A. 年薪制B. 承包制C. 构筑利益共同体D. 超时或者超工作量补贴第九章群体动力.81.( D )人与人最根本的区别就是_____的区别。
旅游心理学第六章:态度
(三)态度的协调性
态度是由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所 组成。一个正常的人,对某人或某事所持有的 态度常常是三种因素协调一致的。 例如对中国的旅游态度:认为中国既有优美的自 然风光,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而且开展 了富有情趣的旅游活动(这是认知成分),因此 旅游者会觉得很有意思,自己很喜欢中国的旅 游活动(这是情感成分),从而非常愿意并决心 争取到中国来旅游(这是意向成分)。在这种态 度中的三种成分是协调的、一致的。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以下任务:
1.讨论什么是态度。 2.讨论分析“态度决定一切”对吗?为什么?
第一节 态度的概述
一、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个体对待人、事、物和思想观念的一种内 在心理反应,是个体对某一对象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人们对一个对象会作出赞成或反对、肯定或否定 的评价,同时还会表现出一种反应的倾向性,这种 倾向性就是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一个人的态度不 同,就会影响到他的行为取向。
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一)需要的满足
需要的满足是形成态度的重要因素。个体对 凡是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或有利于达到目标的 对象,一般都能生喜好欢迎的态度,而对影 响满足需要和妨碍目标实现的对象,则会产 生排斥以至厌恶的态度。
(二)知识的影响 知识也是形成态度的重要因索。个体对对 象的态度,会受到所获得的关于对象的知识 的影响,获得那些关于对象的正面知识,会 产生积极的态度,而受负面知识的影响,则 会产生消极的态度。
在本章中,主要是对态度的概念及特性,影响
态度形成的因素及态度形成的过程,旅游态度 和旅游行为的关系,旅游者态度改变的理论和 方法等基本知识的认知。 重点是态度的含义、特性、影响态度形成的因 素、旅游态度与旅游行为的关系、旅游者态度 的改变。难点是改变旅游者态度的理论和方法。
第六章大学生的情绪管理PPT课件
7
心理词典:测 谎 技 术
在一般情况下,个体很难控制在情绪状态下伴随产 生的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根据这个原理,通过记录受 试者在回答一些特定问题时的呼吸变化、心率变化、皮 肤电流变化等生理指标,来观察受试者的情绪变化,以 判断受试者是否说谎。人们在说谎时的心理是异常复杂 的,紧张、恐惧、慌乱等情绪变化交织在一起,必然会 在生理上产生异常反应,比如呼吸变化、心跳加快、血 压升高、皮肤出汗等。不管受试者如何回答或缄默,由 于这些反应不受人的意识控制,仪器将忠实地记录这些 生理反应的变化,成为判定受试者是否说谎的重要科学 依据。
建议:
一是了解情绪周期规律。无论是青春期还是成年 期,人的情绪都是有周期的。只不过成年期比青春期 在控制能力上会有很大提高。同时,在自己学习、工 作、生活的安排上学会顺应自己的情绪周期,在自我 情绪低落时适当地安排一些运动、娱乐等活动。二是 帮助王同学分析一些导致情绪低落的原因,譬如竞选 失败、学习效果不佳,通过正确认知的建立来对自我 形成积极而客观的评价,从而消除其不良情绪。三是 介绍一些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例如,自我暗示法 (即在发怒时用言辞警戒自我“发怒于事无补”“不 要发怒”等)、环境调节法等。
—— 达尔文
2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3
学习地图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快乐、悲伤、思 念、焦虑、郁闷……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处在一定的情绪 状态中。快乐、幸福的生活,愉悦、无忧无虑的心情是 每个人的期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情绪是复杂多 变、变化莫测的。社会期望值高,竞争压力大,使得大 学生易受紧张情绪的困扰。学习合理科学的情绪与压力 应对方式,将有助于保持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绪与情 感,维护其身心健康地发展。本章将探讨情绪、压力和 健康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掌握情 绪的本质,学习控制情绪、应对压力的技巧,做情绪的 主人。
职场中的工作态度与态度管理
职场中的工作态度与态度管理在职场中,工作态度不仅仅是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心态,更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态度和对待他人的态度。
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职业发展机会,同时也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因此,职场中的工作态度及其管理十分重要。
一、工作态度的重要性工作态度是一种对待工作的心理态度和情感态度。
它直接影响着个人的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
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意味着对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心,能够积极主动地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挑战和困难,持之以恒地努力工作,不轻言放弃。
持久的良好工作态度还能增强信心和自信心,让人更有动力去追求更高的职业成就。
与此同时,良好的工作态度对于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积极向上、合作愿意的人,往往能够促进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
相反,消极怠工、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会给同事和领导带来困扰,甚至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二、积极工作态度的表现1. 热情投入:积极的工作态度体现在对工作的热情投入上。
无论任务大小,都要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尽力做到最好。
对待工作,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不轻易流于敷衍了事。
2. 主动承担责任:良好的工作态度不仅表现在工作中的主动性,也体现在承担责任上。
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勇于面对和解决,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3. 与他人合作:一个合格的职场人,懂得与他人合作,善于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和协作。
态度友好、乐于助人,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加强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4. 持之以恒:工作中的态度不应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和素质,争取进步与成长。
三、工作态度的管理工作态度的管理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和管理。
积极的工作态度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和管理,以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1. 自我反思: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识别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管理心理学-态度与管理
态度与组织文化之间的关系
态度是个人对组织、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的综合 表现。
组织文化对成员的态度有重要影响,积极的组织文化能够促使成员形成积 极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
消极的组织文化可能导致成员产生消极的工作态度,降低工作满意度和组 织承诺。
塑造积极态度的组织文化
态度对管理的影响
总结词
态度对管理的影响
详细描述
态度对管理具有重要影响。积极的工作态度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 力。相反,消极的工作态度可能导致员工的工作倦怠和离职,降低组织的绩效和稳定性。因此,管理 者需要关注员工的工作态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励和引导员工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总结词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详细描述
态度的形成是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受到家庭、学 校、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通过学习获得 对事物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从而形成特定的态 度。态度的改变可以通过认知失调、角色冲突和群体 压力等机制实现。管理者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反馈、 设置目标、奖励和惩罚等手段来引导员工态度的改变 ,以提高工作绩效和组织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强化内部沟通
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让 员工参与决策,增强员工的归 属感和参与感,提高工作满意
度。
03 态度与领导力
领导力的定义与类型
领导力的定义
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和激励他人的能力 ,领导者通过自身的行为、决策和沟 通来影响团队成员,以达到共同的目 标。
领导力的类型
领导力可以分为民主型、权威型、变 革型、服务型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 的领导者在领导风格、决策方式、沟 通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第六章 价值取向、态度与组织承诺(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案)
第五章价值取向、态度与组织承诺一、价值观与人的价值取向(一)价值观一家企业的离职率特别高,他们老总请一位专家去帮忙。
这位老总的企业是家私营企业,他个人身价过千万。
这位仁兄是一位事业心非常强的人,经常工作到晚上9点以后。
他加班,他的下属职员也就要加班。
但大家都知道,没有多少人是为了那点加班费而加班的,除了同样的工作狂以外,相信没有人愿意加班。
他的下属里面就有很多不愿意加班,但大多不敢言,因为他们老总有句话“我做老总的都可以加班,你们有什么不可以的?”。
按照这位老总的理解,加班工作是为他们好,他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就可以获得更高的职位,就可以拿更多的薪水,就可以为他们所爱的人提供更多的东西。
其实这为老总的想法并没有错,尤其是对那些希望开创自己事业的人来讲更加正确。
但问题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企业家,也并不是每个人把金钱和地位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
公司的一位职工说:“我太忙了,从早忙到晚。
早上出门的时候家里人还都没有醒,回家了家里人都睡觉了。
就是偶尔有时间和他们在一起,也还是满脸的官司,还很可能老总一个电话叫去加班去了。
我感觉我已经没有了家一样。
”。
很显然这家企业的问题就在与此,企业的愿景(或者说老总的价值观)和职员的价值观并没有形成交叉,而老总又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等价了下属的价值观。
何谓价值观?如果说成果目标是你想要的,那么支持你想要这种成果目标就是价值观。
因此,可以讲价值观正是行为的动机和选择的基础。
成功学里非常强调价值观对成功的影响。
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把成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再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不同的价值观也决定了对成功的不同定义。
你富足阔绰,但你不见得有我这般的悠然自得;你位高权重,但你不见得有我这般逍遥快活。
个人有个人的生活,因此不要替别人想得太多,也不要用你的思维去界定别人的行为。
因为不同的价值取向、信念以及角色的人,对行为的选择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来讲,假如你非常的饿,你正在四处的寻找一家餐馆想要大吃一顿。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3. 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 增强学生对质量管理的重视,树立质量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管理对企业、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其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质量管理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实际问题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管理基本概念: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2. 质量管理原则:顾客导向、领导力、人员参与、过程方法、持续改进、事实依据的决策、供应商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 质量管理原则与方法3. 质量管理工具:因果图、流程图、帕累托图、控制图、散点图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4. 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1标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教材章节:第四章 质量管理体系5. 质量管理案例分析:国内外知名企业质量管理成功案例。
教材章节:第五章 质量管理案例分析6. 质量管理实施: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实施与监控、持续改进。
教材章节:第六章 质量管理的实施与评价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质量管理基本概念第二周:质量管理原则第三周:质量管理工具第四周:质量管理体系第五周:质量管理案例分析第六周:质量管理实施与评价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详细的教学大纲制定,涵盖质量管理的主要知识点,以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第六章 情绪管理
心理学堂
(1)不能正确地评价自我
• 每位大学生的过去都有一段“辉煌的历史”。 但是,大学校园是群英荟萃的、人才济济的地 方,这样的变化,常常会使一部分学生感到失 落,变得不知所措而逐渐产生自卑感。因此, 每个大学生都需要重新认识自我,摆正位置, 寻找新的起点。如果一味沉溺于过去,不愿正 视现实,遇到困难挫折时很容易产生自负自卑 的情绪。相反,习惯于过高地估价自己,心里 常常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自然容易使其 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体验,一旦遇到挫折,就 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
• 大学生的情绪表现,有时会 喜形于色,但很多大学生会 将自己的情绪隐藏和掩饰起 来,呈现出外在表现与内在 体验的不一致现象。
心理学堂
(二)大学生不良情绪的一般表现
焦虑
抑郁
冷漠 自卑 嫉妒
心理学堂
1.焦虑
• 焦虑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是一种类 似担忧的反应或是自尊心受到潜在 威胁时产生担忧的反应倾向,是个 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 产生的不安感,是紧张、害怕、担 忧混合的情绪体验。人们在面临威 胁或预料到某种不良后果时,都有 可能产生这种体验。
心理学堂 (三)引起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因素 • 客观因素 (1)社会环境。 (2)学校环境影响。 (3)家庭因素的影响。Biblioteka 心理学堂(1)社会环境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竞争机制的引入、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社会 问题出现,给社会阅历浅、心理应对和承 受能力弱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容 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严重失调,产 生不良情绪。
•
•
心理学堂
4.嫉妒
• 嫉妒是指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引起的不快甚 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嫉妒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 表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当看到 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 时内心产生的不平、痛苦、愤怒等感觉;当别人 身陷不幸或处于困境时则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 石,在人后恶语中伤、诽谤。
管理心理学 分章节习题
管理心理学分节习题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对象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BD )A.个体心理B.群体心理C.公众心理D.组织心理E.顾客心理1、下面所列举的职能中,哪一项不属于管理者的特殊职能(D )A计划B组织C领导D执行1、在组织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常常扮演下面哪些角色(ABD )A人际角色B决策角色C操作员角色D信息传递者角色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度和( A)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任务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邻近学科的关系1.心理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A.普通心理学B.管理心理学C.工程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第四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D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实验法5.能够提供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的详尽分析,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的方法是( C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实验法3.谈话法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要使谈话有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ABD )A.事先拟好提纲B.注意把握内容与方向C.必须善于使用摄像仪器D.对谈话内容的记录应该系统、完整、详尽E.要投入感情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C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测验法第二章管理心理学及其理论思想的发展简史第一节外国管理科学及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谁首次以“管理心理学”命名出版了自己的专著?(A ) A.莱维特B.马斯洛C.闵斯特伯格D.泰勒2.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什么理论?(B )A.群体动力B.人际关系C.需要层次D.科学管理6.被称作“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C )A.莱维持B.马斯洛C.闵斯特伯格D.泰勒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C) A.早期管理理论B.传统管理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行为科学理论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C) A.人性管理理论B.群体行为理论 C. 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C)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2.霍桑实验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ABCD )A.照明实验B.福利实验C.访谈实验D.群体实验E.奖励实验4.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ABE )A.古典管理心理学B.行为管理心理学C.工业心理学D.群体动力学E.现代管理心理学31.古典管理理论是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分别由以下几种理论组成(CDE )A.人际管理理论 B.人性管理理论 C.早期管理理论 D.传统管理理论 E.科学管理理论简答题36 简述西方国家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价值管理)态度与价值观
第四节态度一、态度的概念与态度的成分态度(Attitudes)是指一个人对物、对事和对别人的心理倾向,反映了一个人对事物的感受。
这些心理倾向是经过一段时间才获得的,并且是决定个人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
态度与知觉、个性、动机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人对某些事物的积极或消极的感受。
当我们问及某人的态度时,实际就是问他对某些人或事件的感受和评价,或倾向对其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支持或批评)。
如“我喜欢这份工作,我会努力干”,“我讨厌这个人,见到他就烦”是在表达我对某件事或人的态度。
态度包括了三中成分:(1)态度的认知成分(Cogni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一个人对对象的认识或者说是对人或事的一种价值陈述。
如,“我看那人靠不住,这件事恐怕不能做。
”(2)态度的情感成分(Affective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态度中受情绪和感情影响的部分,也是左右一个人态度并导致其行为的关键。
它通常表现出对对象是喜欢还是反感,是爱戴还是憎恨,是愉悦还是悲伤。
(3)态度的意向(行为)成分(Behavior Component of an Attitude):是指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反应的意向。
如前例,因不信任对方,从情感上就不愿意与其打交道,以至于我可能放弃这笔生意。
总之,态度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会导致行动。
如果态度是积极的,组织就会受益;如果是消极的,组织就不会受益。
因此许多组织注意到对成员们态度的衡量和监控。
二、态度的功能(结合书)1.态度与社会认知态度注入了人们强烈的感情因素,从而形成一种参照框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判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态度与学习态度本身有一定的过滤作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态度积极,能激发人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则好,反之亦然。
3.态度与忍耐力人的忍耐力的大小取决于多种条件。
但美国学者兰波特等人大量试验证明:态度的确是个体忍耐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第六章 情绪、态度、挫折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
挫折与管理 6.3.1 挫折概述
2)挫折的成因 • 产生挫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1)外在因 素的影响
• 外在因素主要指外 1 界客观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等因素。
(2)内在因 素的影响
• 内在因素主要指个 人主观因素,包括 因个人的体力、智 力条件或性格、能 力、气质、觉悟等 限制而受到的挫折。
挫折与管理
6.3.2 挫折与管理
1)预防挫折的发生
(1)消除产生挫折的原因。 (2)协调人际关系。 (3)改善管理制度和管理 方式。
3)帮助员工进行积极的 自我疏导
(1)理智消解。 (2)目标调节。 (3)升华与提升。
挫折 与
管理
2)正确对待受挫折者
(1)采取宽容的态度。 (2)提高认识,分清是非。 (3)改变环境。 (4)精神发泄法。 (5)进行心理辅导。
2)态度的转变 • (1)态度转变的形式。态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下不断变化的。态度的转变即指人的态度由旧变新的过程。从形式上看, 这种转变包括量变和质变两方面的内容。 • (2)态度转变的方法。在组织管理实践中,转变员工态度,做好员工的 思想工作,是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的重要职能。员工思想态度是否正确, 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也影响着组织目标的实现。
挫折与管理 6.3.1 挫折概述
1)挫折的含义 • 挫折通常是指一个人在实现有目的的活动时受到阻碍,其需要
得不到满足,而引起内心剧烈冲突时的情绪状态。 • 一般情况下,人们遭受挫折后,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
的情绪,或引起疾病,或导致行为反常,形成消极甚至对抗反 应,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面对挫折,有 的人能够向挫折发起挑战,越挫越勇;有的人却精神不振,甚 至会行为失常。因此,对挫折的承受力或称容忍力是因人而异 的。
2020年自考《管理心理学》讲义第六章
第六章工作态度、心理契约、心理压力与管理第一节工作态度与工作满意度第二节心理契约、组织承诺与忠诚管理第三节职业倦怠、心理压力、情商管理与EAP第一节工作态度与工作满意度一、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参与的概念和研究(a)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是一个人对工作肯定、愉悦和满意的一般性态度。
工作满意度与人的价值观、认知、需要满足、工作的感受有关。
工作满意度与其他态度倾向一样,其心理结构包括对工作的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
①认知是指对某种工作的评价;②情感是指对工作所产生的喜欢、热爱、厌恶等情绪体验;③意向是指对工作的反应倾向,即个体做出何种行为的反应。
工作参与是人们对工作的认同与投入的程度。
参与感对工作满意度有积极影响。
工作满意度早期的研究成果是美国心理学家赫波克于1935年出版的《工作满意》专著。
满意水平通常是动态变化的,在不同时期、不同人或不同的单位中,职工的满意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工作描述指标(JDI)是从工作的五个特定方面来测量满意度工作满意度要素调查表:工作本身(趣味性、自主性、复杂性、反馈等);薪酬(工资、福利等);晋升机会(资历晋升、工作绩效晋升、高层晋升);上司管理(上司的技术援助、利益关注、员工导向程度、员工参与度);同事关系或工作团队(友好合作、支持帮助、团体和谐)。
显然,一名员工有时会对其中几个方面满意,对其他方面不满意。
四、工作满意度提升策略(c、d)提升工作满意度的主要方法和策略有如下几种:(1)从领导者、管理者及员工自身进行自主选择,使工作变动有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2)给予公平的激励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3)从兴趣、技术与能力的角度将人和工作进行有效匹配,能够扬长避短,发挥特长,促进成长与发展;(4)鼓励员工参与设计工作,使工作环境、条件、工作关系、工作本身变得有吸引力和创造性,进而使员工得到更高的兴奋和满意度。
《态度与管理》PPT课件
第三节 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方法
一、认知失调理论 二、认知平衡理论 三、三阶段理论
30
研究证明,人们总是寻求:
态度与一致性
态度之间的一致以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性 个体试图消除态度的分歧并保持态度与行为的一致,这样才能表现得富有理
性和言行一致。 当出现不一致时会如何? 会产生一种力量使得个体回到态度与行为重新一致的平衡状态。 如何要做到这一点? 要么改变态度,要么改变行为,或者为这种差异找一种合适的理由。
认知=评估
我的主管提升了一个能力不如 我的人,这不公平。
情感=感觉
我讨厌我的主管!
行为=行动的意向
我要换工作! 我向别人抱怨我的主管!
对主管的 消极态度
态度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15
3、态度的特性
社会性 针对性 相对稳定性 内隐性
16
4、态度的作用
态度影响认知与社会判断 态度影响行为效果 态度影响忍耐力 态度影响相容性
28
语义差异量表举例: 您单位的领导是:
热情 1-----2-----3-----4-----5-----6-----7 冷淡 专制 1-----2-----3-----4-----5-----6-----7 民主 严肃 1-----2-----3-----4-----5-----6-----7 活泼 被动 1-----2-----3-----4-----5-----6-----7 主动 急躁 1-----2-----3-----4-----5-----6-----7 耐心 聪明 1-----2-----3-----4-----5-----6-----7 愚昧 马虎 1-----2-----3-----4-----5-----6-----7 认真 善良 1-----2-----3-----4-----5-----6-----7 凶狠 苛刻 1-----2-----3-----4-----5-----6-----7 宽厚 自尊 1-----2-----3-----4-----5-----6-----7 自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另外,诉诸于情绪的宣传方式容易引起 恐惧心理的产生,也有助于人的态度转变。 • 试验1:以安全行车为主题。发现被试恐 惧感越强烈,则态度转变的可能性越大。
•
试验2:探讨引起多大程度的恐惧情绪最易转变 人们对抽烟的态度。 • 两个实验组:一是高恐惧组(即通过电影介绍一 个抽烟历害的人患了肺癌,从手术过程看到肺已 糜烂);另一是中恐惧组(即未看上述电影,只看 患者肺部的x光照片)。 • 结果:高恐惧组改变原来态度,否定抽烟者为 36.4%,中等恐惧组为68.8%。 • 原因:高恐惧易使人产生抗拒心理,防卫机制 发挥了作用。
(二)影响人的态度转变的因素
• • • • 1.信息接受者 2.信息发出者或宣传者 3.信息交流过程 4.情境因素
1.从信息接受者来看有下列因素
• • (1)自己原有的态度体系的特点 ①从小形成的、后经社会生活实践反复 强化的态度具有持久而稳定的特性,很难 轻易改变; • ②原有的态度愈绝对、愈极端、则其改 变的可能性愈小;
• •
2.知识和信息对态度形成的影响 例如,因信息不通,致使不少西方人士 缺乏对中国妇女的全面了解,甚至有人认 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妇女形 象就是当今中国妇女的代表。
• •
3.个人所属团体对态度形成的影响 团体意识、团体行为规范控制并调节着 每个成员的态度与行为,使团体价值观内 化为每个成员的自我价值体系的中心成分。 • 假如一个人违背了团体的意志,他就会 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
再次,从宣传方式来看单面宣传(只讲有 利的一面)与双面宣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 面论证)对态度转变有不同的影响。
•
实验:二战期间,“美因人与日本人打 仗要延长。”采取两种不同的宣传方式。 对一部分士兵进行单面宣传;对另一部分 士兵进行双面宣传。 • 结; • 但对文化水平高的士兵,则双面宣传效 果好。
三、态度与偏见
• 偏见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 • 偏见产生的原因及主要特征如下:
•
1.偏见往往是以有限的或者不 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的,其主要 渠道加下: • ①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偏听偏 信,对事物缺乏全面或正确的认识, • ②宣传报道失真; • ③挑拨离间、恶意中伤、制造 谣言等。
•
2.导致偏见的因素很多,如社 会刻板印象、晕轮作用,先入为 主、自傲或自卑等。
(三)态度与社会性认知及判断
• 态度一旦形成,容易使人产生一 种较稳定的认识、情感体验和带倾 向性的反应。 • 如,态度形成使人产生心理反应 的惰性,就会干扰或妨碍社会性认 知、判断的准确性。 • 例如有人认为东北人憨,上海人 精。
(四)态度与人的忍耐力
•
人们对于挫折的适应能力和忍耐力 与他对该事物(或活动)的态度有密切 联系。 • 例如,一个对团体有认同感,抱有 非常忠诚态度的成员,对团体所遭遇 的挫折耐受力较强,能同舟共济,不 会动辄发牢骚,抱怨不休。
第五章
态度与管理
第一节 态度的概述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第三节 态度转变的理论
第一节 态度的概述
• • • • 一、什么是态度 二、态度的特性 三、态度与偏见 四、态度的功能
一、什么是态度
• 态度是个人对待外界对象(包括 人、事和物)较为稳固的,由知识、 情感、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所构成的 内在心理倾向。
(五)态度与团体的相容相凝聚力
• 一般来说,对人持诚实、热情、友 好、谦逊、宽容、互助的态度,则团 体相容程度就高,人们能和睦相处, 有较高的凝聚力。 • 相反,对人持虚伪、冷摸、敌视、 傲慢、尖刻,苛求的态度,则团体的 相容程度就低,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 张,团体的凝聚力低。
(六)态度的激励作用
• •
(三)内化 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 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
三、影响人们态度形成和转变的 因素与方法
• (一)影响人的态度形成的因素 • (二)影响人的态度转变的因素 • (三)态度转变的几种方法
(一)影响人的态度形成的因素
• 1.需要和愿望的满足与态度形成 • 通常能满足个人需要或愿望的对象,容 易使人产生喜爱的态度。 • 相反,妨碍个人需要与愿望获得满足的 对象,多发生否定的态度。
• 人的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是人们在社 会生活环境中逐渐习得形成的。 • 态度形成的过程即指从没有某种态度到 具有某种态度。
•
态度转变即指人的态度由旧变新的过程。 态度转变有以下几层含义: • ①态度的方向性转变。例如对人由否定 变肯定;对工作由消极变积极等; • ②态度强度(或程度)上的变化。如某人 对改革的态度由原来一般赞成转变为非常 积极热心; • ③态度的自觉程度的变化,即指人的态 度由不自觉向自觉转变的过程。
•
③自己原有态度所依赖的事实根据越简 单、越少、越易改变;依赖的事实根据越 多、越复杂、越不易改变; • ④个人原有的态度非常稳定、巩固、深 刻,前后有一贯性,则不易改变;
•
⑤自己原有的态度中的认知、情感、行 为三种成分趋向协调一致,则态度不易改 变; • ⑥态度满足欲望的数量愈多,力量越强, 价值越大,则愈不易改变。
• (四)态度的协调性或不一致性 • 态度包括认知、情绪情感、行为倾 向三种成分。这三种成分既相互区别 又互相联系。一般说,三者是协调一 致的。
•
态度的三种成分也有不一致的情 况。 • 例如白人开办的旅馆老板在填写 问卷时表示反对接纳黄种人,但实 际上对黄种人照样热情接待。
• (五)态度的核心成分是价值观 • 同样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 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 • 例如一幅世界名画在一般人眼中, 没有多大价值,但对艺术家或有审 美价值观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 力的。
(二)态度与工作效率
• 一般来讲职工如果喜欢自己所从事 的工作,其生产积极性就容易被调动, 生产效率也较高。 • 但有实验证明,态度与生产效率之 间并不一定存在必然联系。
•
对工作感到满意的职工,工作效率 很高。 • 但对工作不满意的职工,其工作效 率也可能高。
•
原因:如果某工人的生产效率大大超过 同伴,他就可能被大家指责而遭受排斥。 因而,对自己工作特别满意的员工,也有 降低生产效率以谋求与众人一致的可能性。 • 相反,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员工,为了 生活上的需要,也有努力工作提高生产率 的可能。 • 可见,态度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远 比一般管理人员设想的要复杂。
•
态度一旦形成,可以以两种形式 存在: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 • 外显态度,是指我们意识到的并 易于报告的。 • 内隐态度,是自然而然的、不受 控制的,而且往往是无意识的评价。
•
好的态度有:热情、乐业、耐心、 恒心、爱心、努力和毅力等。 • 坏的态度有:冷漠、冷酷、残忍、 恶毒等。 • 这些不同的态度对人的行为具有 不同的影响。
2.从信息发出者或宣传者的角度看 有下列因素
• (1)宣传者的权威与态度转变 • 宣传者有无权力和威信对被宣传者的态 度转变有很大的影响。 • 宣传者的权威与地位越高,其宣传效果 就越好,被宣传者改变态度的可能性就越 大。
实验:以大学生作被试,分两组进行,采 用同样的宣传材料。对甲组说宣传者是个 权威,而对乙组说宣传者是个普通人。 • 结果甲组有80%的人改变了态度,而乙组 转变态度的人不到7%。
• •
4.个性特点与态度形成 一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其在兴趣、爱 好、理想、信念、世界观、气质、性格等 方面的差异,也能影响其态度差异。
• •
5.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不同的 社会风气和习俗;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等, 对人的态度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 每个人的中心性态度往往会打上深刻的 社会烙印。
•
1、可以通过管理者改善对工人的 态度而增强。 • 2、可以通过工人自我态度的改善 而获得。 • 职工自我态度的改善,如自尊、自 重、自爱、自强、自律等既可以起到 自我保护的效应,也可起到调动职工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 一、概述 • 二、过程 • 三、影响因素与方法
一、态度形成与转变的概述
二、态度形成和转变的过程
• 态度形成和转变过程包括服从(顺从)、 同化、内化三个阶段。
• (一)服从(顺从) • 即指个人为了获得奖酬或避免惩罚,按 照社会的要求,群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志 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行为。
•
•
(二)同化
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 为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逐渐与他人或某个 团体的态度与行为相接近的过程。 • 例如,一位初到外资企业工作的人,刚开始对 外方独特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不适应。但时间长了,逐渐习惯了,并能心甘情 愿地接受。可以说,此人己被外资企业的团体态 度所同化。
•
• (2)宣传者的个性特征与态度转变 • 宣传者诚实、公正、热情,充满信心则 会对他人有较强的影响力。 • 宣传者的宣传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 织活功能力及宣传者的仪表和风度等也是 影响宣传效果的重要因素。 • 实践表明:一个衣着整洁、外貌端庄、 举止文雅的人容易令人羡慕。这也是促使 人们态度转变的一个因素。
二、态度的特性
• (一)态度是后天学习获得的 • 人的各种态度都是在社会生活和学 习中逐渐形成的。 • 态度一经形成,对人的心理和行为 有较大影响。
• (二)态度必须指向特定的对象 • 对象可能是具体的,如具体的人、 事、物等; • 也可能是一种现象、状态或者观 念。
• (三)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 • 某个人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体验,是 可以借助其行为观察与分析的。 • 例如,从某职工一贯兢兢业业,踏 踏实实工作的行为中推测他对工作是 抱有热爱、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
•
3.带偏见的个体特点是易走极端, 或没有主见、易从众、随大流、人云 亦云,或固执己见,缺少灵活性。 • 前者处理问题优柔寡断,易受别人 的暗示;后者不撞南墙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