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启迪
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启示
会 相分 离 的 观点 给予 了肯 定 ,但 是 马 克思 认 为黑 格 主义社 会 的 区别 .进 一 步发展 了剩余 价 值理论 。 尔 颠倒 了 国家 与 市 民社 会 的关 系 ,对 黑 格 尔 国 家 义 观 点 进 行 批 判 。马 克 思 指 出 : “ 黑 格 尔 在 任 何
一
、
马 克思市 民社 会理 论的批 判性视 角
正 确 处 理 国 家 和 社 会 的 关 系 。 应 在 中 国 实 现 市 民社
“ 市 民社会 ”是 马 克思 思想 中 的一 个 重要 理论 ,
会 与 国家间 的 良性 互动 发展 模 式 ,建 立 中 国市 民社 在 马克思 的著 作 中市 民社会 有 着 不 同的 内涵 ,在 不
国家治 理体 系 和治 理 能力 现代 化 的过 程 中 ,面临着 的观点 。马 克思认 为 黑格 尔 对 国家 观 的论 证 是 运用
如 何处 理 国家 与社 会 、政 府和 市场 的关 系 问题 ,对 唯 心主 义 的方法 ,是 一种 纯 逻辑 的推演 。马克 思对
这 一 问题 可 以结合 马 克思 市 民社会 理论 的视 角来探 市 民社会 理 论 的阐述 最早 出现在 《 黑格 尔 法哲 学批 讨 。对 马 克 思 市 民社 会 理论 的建 构 和 涵义 的研 究 , 判 》一 书 ,这是 马克 思 的第 一本 著作 ,马 克思 说这
( 三 )马 克 思 市 民社 会 理 论 关 于人 类 解放 的政 产 生 市 民社 会 、绝 对 理 念 产 生 社 会 实 体 的 唯 心 主 治 学批 判 视 角 马克 思最 崇 高 的社 会理 想 就 是建 立共 产 主 义社
地 方 都 把 理 念 当做 主 体 ,而把 真 正 的现 实 的 主 体 会 ,实 现人 类解 放 。 马克 思认 为 资本 主 义社 会 存在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1. 引言1.1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是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政治经济学家,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在他的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和剥削机制。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私有制和剥削,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阶级获取利润,导致阶级对立和社会不平等加剧。
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具有内在矛盾和危机性的体系,经济危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当代资本社会延续了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新的形式和特征,虚拟经济、金融化和垄断化现象日益明显。
马克思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对当代资本社会的启示,提示我们要警惕资本逻辑的延续和加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和当代启示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资本逻辑的本质和影响,关注社会问题的根源,寻求促进社会公平和持续发展的途径。
【引言结束】.2. 正文2.1 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体现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过程中。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核心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资料社会化之间的对抗。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却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来生存。
这导致工人阶级的剥削和贫困现象不断加剧。
资本主义经济还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却没有相应改变,导致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受到阻碍。
这种内在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危机性。
资本逻辑中还存在着利润追逐与人类生存需求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这种矛盾表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可持续性。
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马克思所生活的19世纪,也延续至今。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思想家,他对资本逻辑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观点和理论,对当代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机制进行的分析和揭露上。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之上的,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来获取剩余价值,这种剥削关系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不仅产生了巨大的财富和社会分化,还导致了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使工人阶级处于剧烈的经济和社会不平等之中。
这种剥削和压迫机制是资本逻辑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结果。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还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违背人类本质和自然规律的揭露和思考上。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违背人类本质和自然规律的,它不仅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还使人性受到了严重的侵犯和扭曲。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追逐利润和竞争导致了人的自私自利和利己主义的盛行,使人们迷失了道德和人性,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类精神的空虚。
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违背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阻碍和障碍,需要寻求新的社会制度和道路。
尽管马克思的批判经济学理论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其对当代世界的启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危机依然存在,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愈发严重,道德沦丧和人性扭曲的现象层出不穷。
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从马克思的经济批判理论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寻求解决之道。
我们需要认真对待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深入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不断探讨和总结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提出改革和创新的理论和实践。
我们需要关注和关怀被剥削和压迫的劳动者和弱势群体,加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1. 引言1.1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对当代世界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贯穿他的著作始终,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内在矛盾和剥削机制,对未来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提出了深刻思考。
马克思主张资本主义经济逻辑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如生产力的辩证发展与私人占有的冲突、剩余价值的生产与无限增长的矛盾等。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的市场竞争会导致生产者之间的利润追逐,最终加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剥削。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逻辑是一种自我摧毁的体系,其内在矛盾将最终导致社会的解体和重建。
当代世界正面临着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等多重挑战,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理论,从中汲取智慧,探索未来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可能性。
只有在深刻理解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资本主义经济逻辑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经济逻辑的内在矛盾可谓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的核心之一。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与生产关系的相对落后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体现在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与工人阶级的利益诉求之间的冲突上。
资本主义经济逻辑中的另一个矛盾在于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通过商品经济将人们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关系,从而导致了货币的普遍崛起和货币关系的膨胀。
这种货币关系的扩张往往会导致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使整个经济体系陷入混乱和动荡之中。
资本主义经济逻辑中的竞争与垄断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通过自由竞争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垄断和资本的集中,竞争的程度逐渐减弱,从而导致了市场失灵和资源的浪费。
资本主义经济逻辑内在的矛盾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的重要依据。
社会批判理论对经济治理的启示与反思
社会批判理论对经济治理的启示与反思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济治理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社会批判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洞察力,为我们提供了对经济治理进行启示和反思的重要思想。
首先,社会批判理论强调了真实问题的重要性。
社会批判理论者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活动往往是为了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的。
这种以利润为中心的经济运作方式容易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例如贫富差距扩大、环境破坏、劳动力剥削等。
因此,经济治理首先要正视这些真实的问题,通过监管和政策制定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社会批判理论强调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社会批判理论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中,资本家往往占据着优势地位,而劳动者往往陷入弱势。
这种不平等的现象不仅违反了公平正义的原则,而且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冲突的产生。
因此,经济治理需要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加强劳工权益保护等措施,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的正义。
再次,社会批判理论强调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社会批判理论者认为,企业不仅仅是为了盈利,还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环境、公众等利益相关方的权益。
在经济治理中,政府应该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强制执行,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此外,社会批判理论强调了民主参与的重要性。
社会批判理论者认为,经济决策应该由广大民众共同参与和决策。
只有通过广泛的民主参与,才能保证经济治理的公正性和民众的合法权益。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民主决策和透明治理。
最后,社会批判理论强调了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社会批判理论者认为,不同社会群体和文化背景应该被平等对待和尊重。
在经济治理中,政府应该制定多元化的政策,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共享,避免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文化冲突和文化排斥现象。
综上所述,社会批判理论为经济治理提供了诸多启示与反思。
经济治理需要关注真实问题、追求公平正义、承担社会责任、推动民主参与和尊重多元文化。
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及启示-最新年精选文档
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及启示Marx's Civil Society Critique Theory and Enlightenment HOU Tianxia(School of Marxism,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anzhou, Gansu 730050)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Party's eighth made it clear to innovate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leadership,government-led and actively encourage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 citizen demand. In particular, to promote a new stage in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s and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governance under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background, by further digging Marxist critical theory of civil society in upholding the market economy,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nurturing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achieve national and Time Value of benig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other aspects, so as to provide a powerful ideological weapon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innovative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in China.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通过分析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斗争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并提出了实现社会变革的路径。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的启示。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根据社会经济基础的演变而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社会结构的变动,进而引发社会的变革。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历史唯物主义还提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比如,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必然结果。
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启示,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认识社会的现状,为实现社会变革提供科学的指导。
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变革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矛盾的表现,它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不平等。
通过分析阶级斗争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社会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阶级斗争启示我们要不断关注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寻找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途径。
我们应该关注底层人民的利益诉求,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同时,我们要注重团结,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团结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三、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实现社会变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的最重要启示之一。
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
同时,我们要注重社会公平与正义,强调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化。
在社会的发展中,我们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结语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的启示是宝贵的财富,它帮助我们认清社会的本质,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道路。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是19世纪的一位伟大思想家,他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一些当代仍然具有启示意义的观点。
马克思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以及资本的逻辑运行方式上。
马克思批判资本的核心逻辑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以低廉的工资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资本家则通过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获取来获取利润。
这种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使劳动者长期处于剥削状态,导致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这是资本主义逻辑所固有的矛盾。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对人的本质的剥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被迫将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售,并且劳动力的价值由市场决定,这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永远受到市场的规律束缚,无法追求自己真正的兴趣和价值。
这种剥夺人的本质的现象,使人们陷入了物质追逐的泥潭中,丧失了自我实现的机会。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持续危机。
资本主义的核心逻辑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这种追求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性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自身会产生危机,这种危机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也是政治和社会的。
资本主义的危机在当代经济体制中仍然存在,如金融危机和经济不平等的不断加剧。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问题,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共享的社会。
我们应该重视人的本质和尊严,不应将人仅仅看作是经济资源的提供者,而是尊重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该认识到经济体制的持续危机,不仅仅在经济上,而是在社会和政治层面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其当代启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弊端和矛盾,努力解决当前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问题,以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繁荣的社会。
试论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及启示
试论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及启示摘要新马克思主义是指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左的传统。
是二十世纪出现的独特的意识形态现象,属于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思潮,用异化理论对人的主体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文化批判理论就是从异化理论出发,认为异化是工业社会的永恒现象,而不是私有制的产物,不仅对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制度也展开了批判。
本文对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四个主题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论批判、大众批判理论、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进行了论述。
在现代市场经济和工业文明带来的双重影响下,对我国进行文化价值的选择、构建国民的主动性和理性精神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所谓“新马克思主义”是指广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它是指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左的传统。
是二十世纪出现的独特的意识形态现象,属于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思潮,具有深厚、复杂的西方文化思想渊源。
它是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其他意识形态和理论学说杂交生成的产物,其中有些流派和代表人物是准马克思主义的,有些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但在批判和反对资本主义这一点上它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
一、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新马克思主义”思潮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它的形成背景一方面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西方没有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无产阶级革命与西方工人阶级渐行渐远,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西方胜利的希望渺茫;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争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俄国抓住这一时机去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芬兰、匈牙利、波兰等国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欧洲其他一些国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激进的知识分子也满怀热情的投入到本国的工人运动中去,但是迎来的是革命的失败。
特别东方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种种事物,苏东剧变,苏联模式失败,苏联解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受到了冲击,使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对西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理、前途和命运感到茫然,因而对经典或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怀疑。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思想及其启示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思想及其启示马克思的实践批判对传统西方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理性形而上学观念进行了解构,并从现实的维度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揭发和批判,这种实践批判不仅包含变革性、否定性的向度,而且内含着肯定性和建设性的向度,其价值旨归在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对我国贯彻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标签:马克思;实践批判;建设性;人的发展一马克思的实践批判对传统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理性形而上学观念进行了解构,从而实现了在观念领域的批判性功能。
我们知道,西方哲学从泰利斯“水是万物的本源”这一哲学之启始命题开始,本体论问题就产生了。
水本源说的重大哲学意义在于人类开始了对自然、知识和真理的探求,这种探求的传统逐渐与逻各斯、努斯、比例、原因、知性和理性的探求结合在了一起,从而西方哲学开始先验主义和本质主义理性形而上学观念的萌生和发展。
罗素在评价毕达哥拉斯派的数本源理论时说:“希腊天才的片面性,也结合着数学一起表现出来:它是根据自明的东西而进行演绎的推理,而不是根据已观察到的事物而进行的归纳推理。
它运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惊人的成就不仅把古代世界,而且也把大部分近代世界引入了歧途。
”“根据自明的东西而进行演绎的推理”何以会将古代世界和大部分近代世界引入歧途?笔者以为这里包含两种原因:其一,自明东西的假定,必然导致先验主义和本质主义;其二,由自明东西进行演绎和推理,必然导致纯粹的思辨和纯粹的逻辑,更确切地说,是在先验主义和本质主义的前提下的思辨,实质上是一种逻辑的形而上学。
实际上,这种先验主义、本质主义、逻辑的形而上学具有永久、不朽和非时间性的根本特征,它们所要追求的是恒常性的和普遍性的“真实存在”,“恒常性‘真实存在’使隶属赫拉克利特流变的一切东西变得不合格,普遍性‘真实存在’使必定为所有人存在的东西对立于只是偶然为某人存在的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流变”和“偶然”被遮蔽,一切事物乃至人都被还原为恒常性和普遍性的存在本体,具有超验性、还原性和抽象性。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逻辑进路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逻辑进路及其当代启示[摘要]为走出传统哲学的思辨王国、实现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注重将哲学批判与现实批判相结合。
通过对文本的整体性研读不难发现:马克思的批判理论经历了宗教批判——政治批判——经济学批判——人类学批判的思想演进。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这一逻辑进路,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宗教批判;政治批判;经济学批判;人类学批判[作者简介]黄秋生,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湖南衡阳421001[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 4434(2013)01 - 0016 - 05马克思直接使用“批判”一词作为标题的著作不少,比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哥达纲领批判》等,而《神圣家族》副标题更是一口气用了三个“批判”——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
因此,对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富于批判性的理论,从批判理论的视角进行理解,更容易领会其本真精神,把握其丰富内涵。
实际上,为了防止自己批判理论重返传统哲学的老路、迷陷思辨的王国,马克思的哲学批判与现实批判紧密相连。
我们发现:从哲学形态来看,通过对传统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不仅创立了唯物史观,而且实现了哲学从天国到尘世的回归;从思想脉络来看,马克思批判理论不仅反映了马克思理论创新的历程,而且也遵循着从宗教批判——政治批判——经济学批判——人类学批判的逻辑进路。
一、宗教批判,把人从神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最早零星散见于青年马克思文学诗歌习作和与父亲的通信中。
1841年3月,马克思完成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之时,其宗教批判思想已经非常清晰和明确了。
在这篇论文中,马克思十分赞赏伊壁鸠鲁,称其为“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伊壁鸠鲁敢于在神统治一切的时代抬起凡人的眼睛与“天”抗争,敢于以无神论反对整个希腊民族把天体神化的做法。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之一,他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他的思想影响了数百年来的社会变革和学术研究,同时也对当代社会和经济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和内在矛盾上。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了剥削和不平等的现象。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生产关系的限制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的动荡。
马克思还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本质,认为它们是剥削的工具和手段,是导致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分化的根源。
他的批判着眼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根本矛盾和本质,同时也对当代社会和经济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的批判对当代社会和经济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当代经济体系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利益冲突和剥削现象,引起了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关注和反思。
他的批判也启示我们,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当代社会和经济体系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借鉴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深刻剖析和思考。
当代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不平等现象更加突出,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解决。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环境问题和资源约束也成为了当代社会和经济体系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我们从马克思的批判精神中汲取力量,积极应对。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启示
( 黑龙 江大学 哲学 学院 , 哈尔滨 1 5 0 0 8 0 )
[ 摘
要] 在马克思著作里 , “ 现代社会” 与“ 资本主义社会 ” 基本 同义 , 他 对现代性 问题 的观点
基 本上就是 对资本主义的观点。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态度 明显是 批判 的. 他 以对 资本关 系的 批 判、 对形而上 学的批判和对德 意志意识 形 态的批 判为核 心 . 阐释 了现代 性 思想。 中国可以此 为
借鉴 . 积极推动现代化建设 , 走 出一 条 不 同 于 资 本 主 义 经 典模 式 的 新 型 现 代 化 道路 。
[ 关键词 ] 马克 思; 现代性批判 ; 资本主 义; 新型现代化
[ 中图分类号 ] 8 1 1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 号] 1 0 0 0 - 8 2 8 4 ( 2 0 1 7 ) 0 1 - 0 0 4 6 一 O 5
由、 道 德 自由, 以及市 民社会 和 国家 的 自由 。
[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1 0 -1 2 [ 作者简介 ] 朱琳静 ( 1 9 9 0 一 ) , 女, 内蒙古呼伦贝尔人 , 博 士研究生 , 从事 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
46 ・
当今“ 现代性” 概念扑朔迷离 , 不同学科对其有不同理解 , 证 明了现代性问题的复杂性。吉登斯将 现 代性 看作 “ 现代社 会 或工业 文 明的缩 略语 ” E 4 ] 6 9 。哈 贝马斯 的现代性 研究 主要 包含 两点 : 一是 尝试 “ 建
判理论 , 是这两种思路的共同点。本文认为 , 马克思有现代性思想 。 并属于现代主义阵营 , 但他批判的现
代 性 是资本 主 义 的现代性 , 是在 西方 资本 主义 发展 中形成 的现代 性 , 而 非 泛化 于 各 民族 的模 式 。 因此 , 落后 国家 要建 构 自己的现代化 道路 , 关键 在 于能否 走 出不 同于西 方资 本 主义 的模 式 。
浅析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探讨了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概念与内涵,然后详细分析了他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包括其影响与当代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批判对当代社会仍具有启示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的当代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不仅仅是历史的产物,更是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思考,为我们理解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当代价值、启示、局限性、展望1. 引言1.1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背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的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
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少数人占有了绝大部分的财富和权力,而广大劳动人民则被剥削和压迫。
其次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的不断变革。
这种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和不公平性,激发了人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抗议。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理论正是基于对这些社会现象的深刻分析和思考。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市民社会结构的剖析,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局限性。
他也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构想,即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剖析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概念与内涵进行梳理,以及对其批判理论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观点及其当代意义。
对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的影响与当代价值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思考和反思当下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引导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社会现状。
对于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的局限性的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其理论的局限性,指导我们在借鉴和应用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时更加审慎和理性。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创新的启示与指导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创新的启示与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对社会创新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导人们正确理解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三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创新的启示与指导。
一、政治方面的启示与指导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既受制于经济基础,又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
这一观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社会创新需要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马克思主义指引着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推动社会创新。
首先,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要实现社会创新,必须摒弃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剥削与压迫,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只有在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下,人民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参与社会管理和决策,推动社会创新。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的利益应当放在第一位,社会各个方面的创新都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政治决策上要充分尊重社会民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确保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最后,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坚持党的领导。
建立一个有思想、有纪律、有组织的共产党,为推进社会创新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二、经济方面的启示与指导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形式。
在经济领域中,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指导。
首先,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要实现社会创新,必须坚持生产力的发展。
只有通过提高生产力,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科技创新,鼓励企业投资研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其次,马克思主义提醒我们,要实现社会创新,必须构建公平的分配制度。
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收稿日期:2020-05-2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5XJA710001)ꎮ作者简介:刘维兰ꎬ女ꎬ贵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ꎬ法学博士ꎮ2021年3月第43卷㊀第2期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Mar 2021Vol 43㊀No.2DOI:10.13393/j.cnki.1672-6219.2021.02.005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启示刘维兰(贵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ꎬ贵州贵阳㊀550014)摘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ꎮ文化作为政治经济的反映ꎬ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反作用ꎮ当前我国社会在总体上发展进步的同时ꎬ也存在一些文化的困境和矛盾ꎬ成为制约社会发展进步的障碍ꎮ而马克思以现实的人及其实践为起点ꎬ以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文化批判思想ꎬ对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困境和危机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ꎮ关键词:马克思ꎻ㊀文化批判思想ꎻ㊀启示中图分类号:D6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6219(2021)02-0026-05㊀㊀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ꎮ文化作为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ꎬ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引领ꎬ在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中有重要的战略意义ꎮ改革开放以来ꎬ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总体上取得了繁荣发展ꎬ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文化的困境和矛盾ꎬ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产品及其文化形态的资本化和商品化ꎬ使文化的高雅旨趣受制于生产过程与市场逻辑ꎬ交换价值开始掌控人们对文化的接受ꎬ出现了工具依赖中的文化疏离以及经济繁荣中的思想矛盾的悖论ꎬ导致人们 心为物役 的窘境不断涌现ꎬ成为制约社会发展进步的障碍ꎮ这种文化发展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相违背ꎬ也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相适应ꎮ如何改变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种不良现象ꎬ使文化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发展壮大的滋养?在此背景下ꎬ深入挖掘和学习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ꎬ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ꎬ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困境和危机ꎬ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ꎮ一、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是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逻辑起点文化批判就是在对文化本质和一般规律把握的基础上ꎬ对特定社会的各种文化形态体现的价值理念和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的反思和批判 [1]ꎬ其目的是建立新的观念体系ꎬ重塑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ꎮ自工业文明以来ꎬ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现象就成为西方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ꎬ更是现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ꎮ从西方文化批判的历史来看ꎬ黑格尔把辩证法引入传统文化ꎬ批判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ꎬ为现代文化批判创造了有力的条件ꎮ在此基础上ꎬ费尔巴哈把肉体的人引进传统文化当中ꎬ展开了对宗教具有革命意义的文化批判ꎮ但由于黑格尔把作为出发点的事实当作现象ꎬ 现实性不是被看作这种现实性本身ꎬ而是被看作某种其他的现实性ꎮ [2]11]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ꎬ他的辩证法仍然是纯粹概念性质的ꎬ费尔巴哈虽然提出了现实的人ꎬ但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ꎬ对对象㊁现实和感性只是从客观的事物本身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ꎬ他宗教批判中的人也变成了脱离感性活动的抽象的人ꎮ这种仅仅停留在观念领域中㊁以抽象的形式对旧有的观念体系和思维方式展开的批判ꎬ并 不是真正的否定ꎬ也不是真正的扬弃ꎬ充其量也只是打着批判招牌的一种文化改良主义ꎮ [3]9-13人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确立其文化批判思想的一般基础ꎮ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离开物质生产及其一定形式来谈论文化及其批判不同ꎬ马克思说: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ꎬ是他们的活动和62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ꎮ [4]66-67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来考察人与文化的本质规定ꎬ分析文化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ꎬ开辟了文化批判的科学道路ꎬ构建了其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批判观ꎮ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ꎬ马克思曾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ꎬ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ꎮ 通过这种生产ꎬ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ꎮ [4]46-47马克思认为ꎬ人与动物不同ꎬ动物的活动只是满足自身物质需要的一种本能ꎬ而人通过生产劳动不仅能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ꎬ还能把自己的目的㊁愿望和需要客体化到劳动对象上ꎬ并按照自己的意志和美的规律去打造劳动对象ꎬ创造出与自然世界不同的文化世界ꎮ正是在长期的物质生产和社会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ꎬ不仅直观的器物形态的物质文化是实践活动的结果ꎬ而且思想㊁观念㊁意识等精神现象也是在实践中产生ꎬ并受生产规律的支配ꎮ马克思从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来说明人的劳动本质ꎬ并从人的劳动(实践)本质出发ꎬ来阐明文化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的过程ꎬ揭示了思想㊁观念㊁意识等精神现象的现实物质基础ꎬ说明了思想㊁观念㊁意识等精神现象不是凭空产生的ꎬ而是人类生产生活及其方式在思想观念中的反映和精神体现ꎮ没有人的现实生活ꎬ没有人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物质交往ꎬ就不可能有人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ꎮ就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全部社会生活过程ꎬ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ꎬ相反ꎬ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ꎮ [5]32可见ꎬ在马克思的思想中ꎬ不论是人们的政治㊁经济与社会交往等社会实践活动建构起的物质世界及社会结构ꎬ还是科学㊁哲学㊁艺术等所建构起的自觉的精神世界ꎬ都是人的 自由自觉 类本质活动的对象化ꎬ都是人的文化创造ꎮ由此而言ꎬ文化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ꎬ绝不是一种空洞的观念演绎和纯粹的理论推理ꎬ而是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客观现实的存在ꎬ文化的发展及其形态的变更ꎬ归根到底依赖于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ꎮ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阐明了文化的本质和起源ꎬ阐发了文化得以产生的逻辑起点和发展的内在根据ꎬ确证了精神文化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在一致性ꎬ批判了那种离开现实的人及其劳动实践ꎬ单纯从思想㊁意识㊁观念等精神现象本身去界说社会精神文化的观点ꎬ确立了其文化批判思想的现实物质基础ꎬ这正是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创造性贡献和科学性体现ꎮ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价值旨归马克思认为文化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ꎬ其最高本质就在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ꎮ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ꎬ并且随着实践发展得以在不同时代人们之间传递㊁积累㊁继承和衍生ꎬ形成人类所独具的文化和文明ꎮ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通过人的生产实践活动创造人类自身文明进步的文化史ꎮ同时ꎬ已经形成的文化及其环境ꎬ作为客观存在的现实ꎬ又促进着人类意识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提升ꎬ塑造和培育着具有深刻感受力的丰富而又全面的人ꎮ人创造文化ꎬ文化又影响人ꎮ因此ꎬ马克思说ꎬ文化的作用就是 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 [6]392ꎬ使每个人都 以一种全面的方式㊁作为一个完整的人ꎬ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ꎬ[7]123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ꎮ但在现实生活中ꎬ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下ꎬ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成为其生产的目的和永恒的规律ꎮ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的性质决定了精神文化生产的性质和状况ꎬ利润最大化的 交换价值 逻辑使资产阶级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ꎬ把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变成了雇佣劳动ꎬ诗人㊁学者㊁律师㊁医生㊁教师等都成为了雇佣劳动者ꎬ完全受资本的奴役和控制ꎮ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ꎬ使作为人的本质力量证明手段而存在的劳动出现了异化ꎬ导致了人的类本质的丧失及文化上的异化ꎬ实践活动和文化创造由确证人的存在和价值的活动ꎬ变成了一种被迫从事的劳动ꎬ成为了一种痛苦的谋生过程ꎮ而且随着劳动的社会性发展以及劳动成果的累积ꎬ资产阶级的财富和文化发展起来ꎬ劳动者却变得越来越贫穷ꎮ马克思深刻感受到资本主义在历史进步过程中造成的不合理的经济文化现实ꎬ资产阶级利用资本对文化产业进行渗透ꎬ利用金钱腐蚀人心ꎬ资本逻辑开拓的无限性使一切应该由其他标准来确定和衡量的事情都按照经济价值和效益来决定ꎮ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制度使文化出现了惊人的堕落ꎬ不仅屈从于权势ꎬ还开始谄媚于资本ꎬ文化生产日益沦落为资本统治的工具ꎬ成为掩盖剥削和聚敛财富的手段ꎮ文化本有的精神提升功能和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本真意义逐渐失去ꎬ使人原有的文化本质和精神变得越来越不可能ꎬ人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畸形化㊁片面化㊁工具化和屈辱化ꎮ可见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地包含着束缚文化自由发展的社会条件ꎮ就如列宁曾分析指出的ꎬ 文明的 有文化的 资本主义世界破坏了文化生活的一切基础ꎮ72但同时马克思也认为ꎬ具有极端异化形式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只是一个必然的过渡点ꎬ资本主义相对于人类历史长河来说只是很短暂的一部分ꎬ 它已经自在地㊁但还只是以歪曲的头脚倒置的形式ꎬ包含着一切狭隘的生产前提的解体ꎬ而且它还创造和建立无条件的生产前提ꎬ从而为个人生产力的全面的㊁普遍的发展创造和建立充分的物质条件ꎮ [6]520在马克思看来ꎬ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为人的自由自觉劳动本质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ꎬ为文化与人的和谐发展创造着物质的条件ꎮ资本主义必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代替ꎬ这是历史的必然ꎮ马克思从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本质出发ꎬ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下文化异化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社会根源ꎬ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批判ꎬ并把文化批判作为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现实武器和重要任务ꎮ 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ꎬ它是激情的头脑ꎮ它不是解剖刀ꎬ它是武器ꎮ [4]4与此同时ꎬ马克思又认为: 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ꎮ [4]92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ꎬ才能铲除文化异化所产生的现实社会土壤ꎬ破除文化发展的障碍ꎬ使劳动者能够摆脱生产的片面性和资本的奴役ꎬ开始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ꎬ从事自由的劳动和充分的文化创造ꎬ并以文化的繁荣发展来促进社会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ꎮ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ꎬ即整个社会都处于这个阶级的地位ꎬ也就是说ꎬ例如既有钱又有文化知识ꎬ或者可以随意获得它们ꎬ这个阶级才能解放整个社会ꎮ [4]12马克思在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文化阶级属性的基础上ꎬ明确了无产阶级及其文化的重要使命ꎬ即唤醒和激发无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的主体意识与革命精神ꎬ并以文化批判为精神武器ꎬ以生产实践为物质力量ꎬ对现存社会进行彻底改造ꎬ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ꎬ建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ꎮ因为ꎬ共产主义社会不仅能为人彻底实现劳动的自由自觉和在文化需要上的无限丰富性创造物质的条件ꎬ而且共产主义是一场总体性的历史转变运动ꎬ不仅在生产方式和制度组织等物质形态层面上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ꎬ而且在价值理念和心性结构等精神气质层面也将焕发出全新的面貌ꎮ [7]4-24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仅具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丰富的物质财富ꎬ而且还使文化摆脱了资产阶级的桎梏ꎬ获得了蓬勃的发展ꎬ形成了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文化ꎬ对人的心理结构㊁精神气质和行为模式进行模塑ꎬ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的精神激励和价值引导ꎬ为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本质力量ꎬ确证和实现自己的文化特性和创造才能提供社会保障ꎮ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ꎬ不仅揭示了文化异化的社会根源ꎬ还为我们指明了走向文化与人相统一的共产主义文化的历史必然ꎮ三、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当代启示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文化兴国运兴ꎬ文化强民族强ꎮ [9]在文化作用日益凸显成为软实力的今天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ꎮ必须要积极探寻文化强国的现实化路径ꎬ解决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条件和智力支撑ꎮ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ꎬ马克思从现实人的生产实践出发ꎬ以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文化批判思想ꎬ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资源ꎬ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ꎬ实现文化发展与经济效益㊁社会效益的统一ꎮ文化是与人类活动相伴而生的概念ꎬ是劳动的产品ꎬ具有商品属性ꎬ作为提供精神 消费 的商品必须要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ꎬ才能实现其价值和目的ꎮ但文化作为社会的内在结构及其精神表现ꎬ承载着某种价值观ꎬ使文化又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ꎬ要有一种价值的引导力和凝聚力在其中ꎬ必须具有社会效益ꎬ发挥对民众进行灵魂锻造和价值规范引领等 育人 功能ꎮ在文化建设过程中ꎬ如何保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张力ꎬ实现二者的统一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ꎮ马克思说: 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ꎬ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ꎮ [4]252文化是社会物质生产实践的结果ꎬ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之上ꎮ要成为有文化的人ꎬ没有相当发达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相当的物质基础是不行的ꎮ只有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ꎬ繁荣社会主义经济ꎬ才能为人民群众进行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提供强大的物质经济支撑ꎬ为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ꎮ不过ꎬ唯物史观在强调经济基础对文化发展的决定作用的同时ꎬ也重视文化发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ꎮ如果忽视文化对经济因素的反作用ꎬ使文化发展单纯遵循生产过程和资本逻辑ꎬ只是以经济利益为取向ꎬ唯商品化和工具化ꎬ就会不断地把文化推向平庸和低俗ꎬ丧失其自身的意义性内涵和社会责任感ꎮ因此ꎬ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从事文化活动的时候ꎬ不要把剥削阶级偏见的任何残余带进来ꎬ而要82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10]ꎮ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过程中ꎬ必须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ꎬ正确处理文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ꎬ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纳入量化考核范畴ꎬ构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ꎮ一方面要彻底解放思想ꎬ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ꎬ完善文化管理体制ꎬ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ꎬ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的障碍和弊端ꎬ利用资本的 伟大的文明作用 ꎬ来推动文化产业㊁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ꎬ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ꎮ另一方面ꎬ我们的文化建设要摆脱资本逻辑布控下文化的片面发展ꎬ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ꎬ反对视文化为工具和手段的实用主义的功利文化观ꎬ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们要坚持无产阶级文化的党性原则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ꎬ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ꎬ必须要承担起文化弘扬者和传承者的使命和责任ꎬ大力推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广阔实践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ꎬ营造良性健康的文化环境ꎬ塑造丰富的文化理念ꎬ培育具有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体ꎬ在文化竞争与挑战中ꎬ以价值观自信整合引领其他文化形式ꎬ实现我们的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ꎮ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本质规定ꎬ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基本要求ꎮ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ꎬ实现文化创作主体与对象的统一ꎮ文化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ꎬ本质上是与人具有同一性的ꎬ文化的主体性赋予其实现人类发展与解放的历史使命ꎬ 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ꎬ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ꎮ [11]456但在资本主义社会ꎬ文化是被隶属的ꎬ资本主义文化是一种否定人的主体性的客体文化ꎬ导致文化实践主体和对象的分离ꎮ只有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ꎬ才能 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㊁被奴役㊁被遗弃和被藐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4]10ꎬ从根本上消除 人 与 文化 分裂的基础ꎬ使人民群众从 物的依赖性 中摆脱出来ꎬ充分展现自己的文化本质ꎬ向人的主体性的复归ꎬ并能从人的自由自觉发展来确立文化的价值引导意义ꎬ实现文化主体与对象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ꎮ文化研究的价值立场决定着文化研究的目的与价值取向ꎮ尊重人民㊁依靠人民㊁服务人民和发展人民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应有之义和本质体现ꎬ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的文化ꎬ这是一个根本的原则问题ꎮ但当前我国文化生产的一些领域也出现了只为 资本 负责的倾向ꎬ这种曾经被马克思无情地批判过的文化现象ꎬ在当今的文化舞台上又开始死灰复燃ꎬ 就连教授的严谨治学也企图在令人陶醉的抽象议论中寻找一个掩蔽所ꎬ以便摆脱那些烦琐的事实ꎬ这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特点ꎮ [12]4文化创造不仅取决于社会制度的性质ꎬ还取决于时代的社会文化性质是否给人以奋发向上㊁努力建树的鼓舞和保障ꎮ而当前文化生产出现的此种状态ꎬ不仅使人丧失了主体性的价值追求ꎬ给人以颓废和销蚀的影响ꎬ制约人的创造性ꎬ影响了文化发展的主观条件ꎬ同时也破坏了文化发展的客观条件ꎬ严重影响了文化强国的实现ꎮ因此ꎬ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ꎬ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ꎬ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尊重人民㊁依靠人民ꎬ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8]ꎮ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化建设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ꎬ牢记文化的初心ꎬ把握人民的需求ꎬ保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ꎬ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ꎬ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ꎬ确保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ꎬ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ꎬ使他们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ꎮ真正的文化创造的基础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本身ꎬ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文化创造的源泉和营养ꎬ文化生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ꎬ深入基层㊁扎根生活ꎬ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㊁大众化的优秀文化作品ꎬ改变文化创作脱离人民群众的现象ꎮ同时也要彻底清除资本主体性ꎬ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ꎬ实现文化作品创作主体与对象的统一ꎬ实现文化产品与人们对高尚精神的追求相一致ꎮ丰富的精神生活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正是人民群众驱逐拜物教迷信和消除物欲主义的利器ꎮ要坚持思想精深㊁艺术精湛㊁制作精良相统一ꎬ突出文化具有的理性维度与反思精神ꎬ在文化的批判性反思与真实生活过程的结合中把握社会生活过程与文化的本质功能ꎬ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指引ꎮ要不断培育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ꎬ促进人在文化领域的发展与进步ꎬ使人民群众能够自觉抵制一切腐朽落后㊁消极错误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ꎬ发挥文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ꎬ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ꎮ三是坚持文化的批判精神ꎬ实现文化发展的综合创新ꎮ批判是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基本原则ꎬ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中创造共产主义新世界是马克思文化批判的主要目的ꎮ但马克思的批判并不是要与传统彻底决裂ꎬ而是以批判为手段甄别传统中的精华与糟粕ꎬ就如同给文化沐浴ꎬ只是把脏水泼掉留下 孩子 ꎬ92更好地建设新世界ꎮ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特质之一就是认为民族传统的存在是无产阶级新社会建设的养分和资源ꎮ因为ꎬ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ꎬ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ꎬ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ꎬ而是在直接碰到的㊁既定的㊁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ꎮ [4]585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必然决定文化发展的连续性ꎮ忽视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必然会弱化对民族文化自觉的践行ꎮ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传统文化已经渗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ꎬ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㊁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养料和深厚基础ꎬ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历史根基ꎮ 如果丢掉了ꎬ就割断了精神命脉ꎮ [13]因此ꎬ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ꎬ必须要坚持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方法论原则ꎬ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ꎬ要坚持古为今用㊁推陈出新的原则ꎬ有鉴别地加以对待ꎬ有扬弃地予以继承ꎬ立足当代中国现实ꎬ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和要求ꎬ进行批判继承和改造创新ꎬ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ꎬ使传统文化的有益元素转化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价值要素ꎬ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ꎬ促使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发展相融合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ꎮ在各种文化相互斗争激荡的今天ꎬ社会主义文化要战胜资本主义文化以及各种腐朽落后思想ꎬ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ꎬ坚持开放融合的文化发展理念与唯物辩证的方法ꎬ抛弃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ꎬ培养一种兼容并蓄㊁海纳百川的包容能力ꎬ拓宽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宽度与深度ꎬ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化的优秀成果ꎬ在取长补短中更新自身文明ꎬ这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尊㊁自信㊁自立的重要条件ꎮ就如马克思所言: 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ꎬ就像共产主义 它的事业 只有作为 世界历史性的 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ꎮ [4]87同时要坚决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展开斗争ꎮ历史虚无主义以主观想象消解客观事实ꎬ以偶然事件否定历史规律ꎬ以戏谑恶搞对抗神圣崇高ꎬ目的是抹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㊁诋毁社会主义新文化㊁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㊁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ꎬ 既充当了社会文化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外援ꎬ也扮演了社会文化思潮在文化建设领域的破坏者ꎬ在多样发展的面孔下行西化㊁分化㊁丑化㊁弱化之实 [14]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产生极大的危害ꎮ我们必须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ꎬ旗帜鲜明地同一切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ꎮ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ꎬ不忘本来ꎬ吸收外来ꎬ在实践中进行综合创新ꎬ创造面向世界㊁面向未来的㊁民族的㊁科学的㊁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ꎬ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撑ꎮ参考文献:[1]㊀罗泽荣.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理论渊源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ꎬ2020(5).[2]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02.[3]㊀林剑.文化的批判与批判的立场[J].哲学动态ꎬ2012(1). [4]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95.[5]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95.[6]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79.[7]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79.[8]㊀刘同舫.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叙事结构及实现方式[J].中国社会科学ꎬ2012(8).[9]㊀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17. [10]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㊁恩格斯关于文化问题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ꎬ2011-11-03.[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95.[12]里夫希茨.马克思论艺术和社会理想[M].吴元迈ꎬ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83.[13]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ꎬ2014-09-24.[14]卢文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文化思潮的演进逻辑与历史效应[J].理论导刊ꎬ2018(12).[责任编辑:赵秀丽]03。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论启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论启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论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论要求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实际,
紧密联系实际进行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对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深刻观察和分
析上的,因此对于研究者来说,必须从实际出发,贴近实际,深入实际,对实践进行准确
的观察和分析,才能够得出科学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论要求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和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复杂的、多变的、矛盾的整体,在研究中需要对矛盾和冲
突进行概念的把握和分析,并且要善于从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中寻找根本原因和解决办法。
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时,我们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善于揭示事物
的内在矛盾和冲突,并且要运用辩证的分析方法来推动理论的深入。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论要求我们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
种革命性的理论,对现实社会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分析。
因此在进行马克思
主义理论研究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对现实社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批判
和分析,并且要敢于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看法,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启示的开题报告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启示的开题报告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是他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都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代性概念的演变及其引发的问题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涵盖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在现代性进程中,社会生产方式、人际关系、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然而,在这个进程中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如个人的自由与责任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矛盾、精神信仰的丧失等。
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批判。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私有制成为资本积累的基础,工人阶级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此外,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食物、衣服、住房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商品价值规律的制约以及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存在,却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引发了社会问题。
三、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启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为我们认识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启示。
首先,马克思提醒我们要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深入探究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源,以便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马克思指出,现代性进程并非一种自然而然的历史发展趋势,需要引导和限制,不应一味地推崇现代性。
此外,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也为我们认识现代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郑州轻工 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
2003 年
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同时对于在中国当代社会转 型中如何减轻和避免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也具有重 要的启迪作用。
变成个人 的需要 和愿望 , 以致 人们 在高 扬 自 由 、平等 大旗时 , 却不知其根本涵义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 粉碎了 西方人对理性憧憬的玫瑰色的梦。第一次世界大战 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灾难是极其深重的。俄 国由于其 制度腐朽透顶 , 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 , 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 , 所以 俄国的革命比其 他国家先爆发 并且取得了胜利。在俄国十月革 命的影响下 , 革命的火花首先从芬兰迸发 , 并迅速蔓 延中欧、 东欧, 几乎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 打破 了 1871 年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 和平 的局 面。但是由于主、 客观方面的原因, 这些国家的革命 斗争都相继失败了。这说明 , 西方社会在进入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后, 一直面临着不断发展的社会系统 ( 包括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方面 ) 与日益衰落的生活 世界 ( 包括个人生存意义、 精神心理需求等 ) 之间的 尖锐冲突。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俄国社 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西欧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 失败 , 这两个有悖于马克思预言的事实深深震动了 西欧的共产党人。 与此同时, 战争对西方文明传统的浩劫、 俄国十 月革命后重建的艰辛 , 使整个西欧在一战前后都处 在一种寂寥、 忧郁、 忿闷、 伤感的情绪之中。弗洛伊 德感叹道: 世界上美的东西遭到了浩劫。战争不但 毁灭了它所涉及到的大自然的美景, 毁灭了它蔓延 时触及到的艺术品, 而且战争还使我们失去了对自 己的文化成就的骄傲感 , 失去了对如此众多的思想 家和艺术家的崇敬, 破灭了最终克服不同国家和不 同种族之间的分歧的希望。 那彼岸世界越来越 遥远。战争浩劫了我们许许多多心爱的东西 , 并向 我们表明, 在那些被我们所认为是永恒的事物当中, 有些已经急剧衰萎。( 弗洛伊德 论非永恒性 ) 在这 种形势下, 欧洲一些国家共产党的重要人物, 主张重 新研究马克思主义, 因而出现了一批最早的西方新 马克思 主义者, 如卢卡奇、 科尔施、 葛 兰西、 布洛赫 等。当时 , 他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 为什么 20 年代 轰轰烈烈的欧洲工人运动走向失败? 为什么马克思 所憧憬、 期待的西方社会 主义革命始终没 有发生? 苏联十月革命建立的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吗 ? 西欧发 达国家争取人类解放的路又在何方?
Enlightenment of new Marxism s social criticism theory
SUN Lan ying
( Dept. o f Philosophy , Tianj in Univ. ,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 Marxism has experienced profound differentiation after entering the 20th century. The concept of new Marxism embraces all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contemporary Marxism dist inguishing from the so called stalin or thodox modes. Aiming at the common culture historical predicament, which is confronted by the westerners, and the dissimilatory and passive way of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new Marxism promote the Marxist crit ical spir it, and devote them to the cultural criticism of the developed industrial societies so as to rescue the dissimilatory miserable soul. Therefore, studying the positive implication and essence of its theory plays an edif icatory rol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 ion and on how to alleviate and avoid the negative effect which will be likely to appear in the process of the social transfer of contemporary China. Key words: new Marxism; social criticism; cultural redempt ion 历史上任何一种思潮的产生都具有社会历史的 和思想的根源。进入 20 世纪后, 马克思主义经历 了深刻的分化。一方面, 它同当代哲学、社会学等 领域的其他理论成果交汇 , 形成了众多马克思主义 流派 ; 另一方面 , 它被运用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实
文史哲研究
新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启迪
孙兰英
( 天津大学 哲学系 , 天津 300072) [ 摘 要] 进入 20 世纪后 , 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深刻的分化。 新马克思主义 这一概念涵盖了当代马 克思主义思潮中区别于所谓 正统 斯大林模式的一切形式 。新马克思主义者面对西方人所面临的 普遍的文化 历史困境以及人的异化受动的存在方式 , 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 致力于对发达 工业社会的文化批判 , 意欲给沉沦于科技文明造成的非人化境遇中的人们带来震颤 , 启明在西方异 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惨境中吟痛的心灵。 因此 , 发掘和研究其理论追求的积极涵蕴和真谛 , 对新的历 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对于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如何减轻和避免可 能出现的负面效应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 关键词] 新马克思主义; 社会批判 ; 文化拯救 [ 中图分类号] A1 作者简介 ] 孙兰英 ( 1957 ) , 女 , 河南省开封 市人 , 天津大 学教授 , 南开 大学博 生研究 生 , 主要 从事社 会哲 学和历 史文 化 研究 。
际革命进程, 导致了不 同的马克思主 义的实践模 型 , 即社会主义模式。 新马克思主义 这一概念 涵盖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区别于 正统 斯大 林模式的一切形式。发掘和研究其理论追求的积极 涵蕴和真谛 , 对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创造
第 4卷 第 1 期 2003 年 3 月
郑 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 Social Science)
Vol. 4 No 1 Mar. 2003
[ 文章编号 ] 1009- 3729( 2003) 01- 0003- 05
[ 2]
( 一)
新马克思义 是 20 世纪 20 年代出现的 , 经两 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发展, 于四五十年代酿成一股思 潮。20 世纪新马克思主义主要由西方新马 克思主 义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所构成 , 尽管流派丛生 , 论说 纷纭, 但始终贯穿着一条以对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未 来理想社会追求为祈向的虚灵线索 , 他们以马克思 的异化理论为依据, 以实践、 希望、 自由、 总体等范畴 对人的本质的揭示, 对现代社会的技术合理性、 官僚 政治、 大众文化、 日常生活等进行批判, 对新的历史 条件下的革命策略、 现存社会主义民主和自治进行 探索, 从而构建起针对现代工业社会的独特的社会 批判理论框架。 新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20 世纪不是偶然的。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是一个全面反理性的世纪 , 也 是西方文化忧患论和危机论集中体现的时代。从古 希腊时代起 , 理性主义一直是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 之一, 古希腊哲学家在本体论层面上对 宇宙理性 的揭示建构起西方最基本的理性主义文化信念 : 世 界是合乎理性的存在结构, 人作为理性的存在物可 以通过理性把握世界的结构, 从而控制和操纵自然。 近代以来, 自然科学的旨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 扩展愿望不断增强, 数字式、 定量式的思维成为解释 实在的首要工具 , 科学企求对人类来一番技术的改 造, 理性主义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 孕育了技术理 性主义的文化信念。在工业文明血与火的征伐中 , 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内在冲动, 即人可以凭借理性把 握和技术征服来无限地控制自然 , 而不必求助于某 种超人的实体或力量; 人对自然的理性把握和技术 征服的结果必然是人的自由和主体性的增长, 并且 导致人的最终解放和尽善尽美。 然而 , 工业文明的出现、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 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物质生活条件的 同时, 并没有导致人从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和人的 自由与全面发展 , 相反 , 在技术世界里, 人由于受到 自己的造物的摆布和丧失了超越的维度而陷入深刻 的异化之中。资本主义通过合理化控制和操纵达到 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否定及其能动性的剥夺, 个体的 人则以主体性的出卖、 个性和才能的转让, 谋求一种 片面而自足的生存。工具理性把 社会的政治需要
[ 3] [ 3]
面却忽视了二者都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即社会现 实上获得的。现代科学不仅在基础上背离了自己的 本体论, 而且在方法上也走进了死胡同。资本主义 条件下的分工使生产不断地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从 而导致了工人最终丧失了与产品的接触, 工人被 分 裂为孤立的、 抽象的原子, 他们的工作不再把他们直 接地结合在一起; 由于禁锢他们的机械抽象规律的 作用 , 在日益扩大的范围内, 他们成了中介 [ 3] 。工 人再也不 表现为劳动过程的真正的主人 , 科学、 工 业成为工人异化之源 , 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则成为 人性丧失的过程。科学 技术的发展如 水银泻地一 样 , 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 , 也改变了人们的认 识方式 , 一种适用于专门学科的具体、 个别的研究方 法出现了。卢卡奇并不否认这种抽象的、 孤立的研 究是 科学的真正本质 , 他真正为之忧虑的是这种 孤立、 抽象、 分离的研究方法已渗透到了 社会生活 的每一种表现形式中 。在社会的一切行政部门 , 在 所有的官僚系统中 , 分工越来越细, 理性原则越来越 强 , 合理计算 成为控制社会各方面的原则。由于 技术的专门化破坏了每一个整体形象 , 从而 把现 实世界撕成 了碎 片, 使 世界 整体的 美好 梦幻 烟消 云散 [ 3] 。 在这里, 卢卡奇把由技术理性造成的异化的忧 患同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认 为科学在其基础、 方法、 功能上所产生 的一系列问 题 , 证明科学摆脱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 科学所 造成的异化实际上也就是资本所造成的异化 , 二者 构成资本社会中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 从而使他 在对科学导致的异化批判之中 再一次清楚地看到 了在阶级和由于企图把那个阶级的社会特征连同它 的规律和需求加以概念化把握而产生的科学方法之 间紧密的相互作用 。毫无疑问, 卢卡奇对工具理 性的指责已经跃出了囿于个人道德和情感生活的狭 小界域, 而是同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联在了一起。这 种对科学的全面审视和批判以及对科学的资本主义 化的批判, 对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其中尤以法 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 理论最具代 表性。 法兰克福学派自称他们的社会哲学是 批判的 社会理论 , 正是这个理论使它得以跻身于现代西方 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的行列。社会批判理论首先是 由霍克海默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提出来的。他认为, 必须改革从单纯的政治、 经济、 社会、 心理、 哲学、 历 史等各个侧面零碎地研究人的倾向。他主张对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