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概念
环境规划总体方案
环境规划总体方案背景环境规划是指通过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论证和分析,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措施,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的环境规划的总体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环境规划的目的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2.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创建宜居城市;3.统筹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总体方案环境规划总体方案是指为实现环境规划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计划,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 自然生态保护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具体措施包括:•发布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建立保护区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科学合理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加强建筑垃圾处理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2. 城市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公园、绿地,增加城市绿化率;•提升文化场馆、公共交通、垃圾污染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对车辆排放、工业废气、噪声等城市环境污染治理。
3. 资源利用和节约科学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实现节约。
具体措施包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纳入规划,优化水资源利用;•推广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等低碳、环保技术。
4. 工业经济发展产业经济的发展是环境规划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和环境保护能力;•完善产业链条,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5. 区域协调发展通过规划促进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城乡一体化,优化城市和农村空间结构;•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在城市扩张中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作、加强民意调查和安全审核。
总结环境规划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
第5章 环境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 环境规划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重要手段
• 环境规划是实施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手段 • 环境规划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依据
4、特点
综合性 区动域态性性 信息密集 政策性强
n
污染物总量 Qak Qaki i 1
Qaki
Aki
n
Si S
S Si
i 1
S----总量控制面积
Si----第三功能区面积 aki----第三功能区某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系数, Qaki----第三功能区某污染物一年允许的排放总量, n----功能区总数 a-----总量下标 i -----功能区编号 k-----某污染物下标
Lt LR La expKn / Q
Lt —有机污染物总量,kg/s ; LR —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量, kg/s ; La —易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量,kg/s ; K —降解系数; Q —流量,m3/s ;
n —比例常数。
②水质模型法——水环境污染预测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 找出污染排放的变化与水质控制点处污染物浓度之间 的相互关系,以此预测区域未来的水环境质量。
exp(
y2
2 y2
) exp
(z H )2
2 z2
exp
(z H )2
2 z2
3)水污染预测
水污染物的排放状况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水质未来变化的趋势
(1)水污染源的预测 ① 工业废水排放量
W W0 (1 rw )t
多元回归预测方法
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某一环境单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
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可持续发展:即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是在资源、环境的合理持续利用及保护条件下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关系。
人地系统: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机制。
环境规划目标: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净效益最大:净效益是总效益现值扣除总费用的差额费效比:总费用现值与总效益现值之比清洁生产: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实施综合防治战略,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水污染控制单元:是由源和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操纵实体。
水域是根据水体的不同的使用功能并结合行政区划而定,源则是排入相应受纳水域所有污染源的结合。
水环境容量:某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量,反映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规律,也满足特定功能条件下水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
水环境承载力: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二、问答。
1、为什么要进行环境规划?(即环境规划的作用是什么)a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公民的环境权;b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92年度计划及“九、十、十一五”计划);c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等比例分配原则、最小费用原则、按贡献率削减d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e指导各项环境保护活动的进行,是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第一章1、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一些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综合决策之一,也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目的:是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按既定的目标和措施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资源破环,保障环境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最小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利益;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4、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5、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系统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原则;强化环境管理原则。
6、环境规划的类型和体系: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处置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总和整治规划和重点排污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
按性质划分: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前三点必记第二章1、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系统我在维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行业总量控制。
3、环境承载量: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
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用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包括:基本环境容量和变大环境容量。
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该区域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则分配给区域内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客许排放总量。
排污交易权: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排污权交易的主要因素:清晰的环境目标;费用差异;排放测量;数据的确定性;数据的连续性;透明性。
排污权交易存在的问题:实行制度上的问题;环境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问题;立法上的困难。
A-P值法原理:以大气质量标准为控制目标,在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规律的基础上,使用控制区总量允许限值和点源排放允许值来估算大气环境容量。
A-P法:用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一种方法。
按A-P法,对规划区的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和分配步骤:确定规划区所在地区,面积S,识别A值,P值等参数;确定规划区的功能区,相应功能区的面积S,执行环境质量标准Csi等;计算各功能区允许排放总量Qa,及低空源允许排放量Qbi;根据P值法计算每个功能区中架源的排放量;根据P值法计算规划区高架源的排放量;计算功能区的调整系数β和规划区的调整系数β;计算P值的调整值p;计算每个中架源和高架源的允许排放量分配量。
环规的基本内容:前期环保工作评估;环境调查与评价;环境模拟与预测;环境目标与指标的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重点工程与融资渠道;保障措施。
层次分析法(AHP):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环境规划与管理
1、环境规划概念1、人类在安排经济发展同时不对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2)环境规划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环境权。
2、为什么要对环境进行规划?①人口持续增长,生产集中化,自然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自我恢复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②人类消费观念随着经济观念的转变而发生大幅变化,人们过渡浪费的行为,造成废弃物大量产生。
逐渐影响到了人类自身的利益。
3、环境规划的作用①实施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手段②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③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依据④改善环境质量、防止生态破坏的重要措施4、环境规划的特征 1. 综合性2. 整体性和地域性3. 目的性和目标性4. 广泛性 5. 长期性6. 政策性 7.科学性8. 可操作性5、当前我国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1)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2)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3)建立完善环保四项制度6、环境规划与生态规划①环境规划强调大气、水、噪声、固废等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控制、整治、管理等;生态规划则强调区域内部各种关系质量的提高,以及居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和谐,它不仅关注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消耗对居民生存状态的影响,而且关注区域功能、结构等区域内在机理的变化和发展对区域生态变化的影响。
②由于生态系统的社会性,相对于环境规划而言,生态规划不仅考虑自然环境因子,而且还要考虑经济社会因子的作用。
因此,环境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可考虑作为生态规划内容的组成部分。
7、8、功能区类型9、环境功能区划概念环境功能区划是从整体空间观点出发,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规划区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以便具体研究各环境单元的环境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环境单元的环境目标和环境管理对策。
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10、环境功能区划目的规划中进行功能区的划分,其目的主要有:(1)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2)落实环境规划目标;(3)科学使用环境投资,使治理方案有效实施得到保证;(4)使各种法律制度得到正确实施;11、环境预测的概念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环境规划
第一章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目的是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按既定的目标和措施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资源破坏,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的实质是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出现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及环境承载能力,对人们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约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以调控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规划的作用: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是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经济区划是根据各地域的特点,为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经济,将临近的不同行政区划的几个区域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相似经济成分和共同发展目标的经济区。
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1)环境与经济协调规划继续受到重视并成为热点;(2)技术路线从末端控制向全过程控制转变;(3)污染控制方式更突出区域集中控制;(4)总量控制继续得到青睐;(5)城市生态规划越来越被人们重视;(6)决策支持系统将成为研究重点;(7)地球规划国际合作前景看好。
第二章环境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的开放系统。
环境系统的功能:功能一:环境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和发展的能力。
功能二:环境系统和外部介质相互作用的能力。
提供自然资源和容纳净化污染物。
环境规划的内容介绍
环境规划的内容介绍环境规划是一种对城市、乡村和区域进行系统性分析和科学规划的方法,旨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
通过环境规划,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将对环境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环境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环境规划的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土地、水、空气、森林、野生动植物等等。
在环境规划中,我们需要合理管理和保护这些资源,以确保它们能够持续地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服务。
其次,环境规划的目标是改善环境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环境规划,我们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再次,环境规划的目标是推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环境规划应该考虑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方面利益,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环境规划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科学性原则。
环境规划应该基于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合理性原则。
环境规划应该是合理的,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质量。
我们需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找到一个平衡点,使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三、参与性原则。
环境规划应该关注公众的参与。
我们需要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居民的权益,让他们参与到规划过程中。
这样可以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社会接受度。
四、可持续性原则。
环境规划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可再生性和环境的稳定性,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资源,确保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规划的实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制定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1、环境规划概念: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进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根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与地学原理,对其进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所做的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作用▪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根据第二节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与原则1、环境规划的原则▪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原则(是环境规划编制的最重要的基本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体要求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患于未然”是环境规划的根本目的之一)▪系统优化与依靠科技的原则▪强化环境管理,促进可持续进展的原则第三节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与类型1、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①全面掌握地区经济与社会进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进展的规划纲要▪②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③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④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⑤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⑥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2、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通常跨越10年以上,着重对长远环境目标与战略措施的制定。
中期环境规划通常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通常称五年计划,便于纳入国民经济社会进展计划并同步实施。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计划体系是以五年计划为核心的计划体系,因此五年环境规划也是各类环境规划的核心)年度环保计划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是分年度实施的具体部署,也能够对五年计划进行修正与补充。
是每一个措施、工程、项目与任务的具体安排(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环境保护服从经济进展的要求协调型: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进展环境制约型:经济进展目标建立在环境许可基础之上,受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制约。
环境规划名词解释
1、环境规划: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水环境承载力: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
3、复合生态系统:以人类的活动为主体的系统,实质上是一个由人的活动的社会属性和自然过程的相互关系,构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4、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5、土地资源:是土地总量中在当前和可预测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那部分土地,是人类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的两个内容。
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规划期内平均能耗量增长速度与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
7、固体废物处理: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不同的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
8、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9、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
10、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11、环境预测:是一类针对环境领域有关问题的预测活动,通常指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环境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12、水污染控制系统:由污染物的产生、处理、传输、以及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所组成的系统。
13、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在资源利用最大化、处理费用最小化的条件下,对固体废物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层次进行整合调节和优化设计。
14、A-P值法:指用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一种方法。
15、能流分析:主要针对能源的输入、转换、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系统分析,以剖析大气污染物的产生、治理、排放规律,找出主要环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的内涵:1、环境规划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一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
2、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这一科学的交叉性、边缘性。
4、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建设做出的安排和部署。
5、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发展水平和能力。
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密切4部分:1、人口与经济部分,如人口密度、素质,经济的规模及上次经济水平等。
2、生产力的布局和产业结构,它对环境有着根本性影响和作用。
3、因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尤其是工业污染,这始终是环境保护的主要控制目标。
4、规模经济能够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这是确定和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保证。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异同:1、环境容量是1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环境容量的概念较多使用于环境规划之中,而在做环境规划时一般不去研究环境的自净机制,所以可用环境浓度标准值与背景值之差,并通过一定的输入输出关系转换成排放量,即以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作为环境容量,也就是简化表达的环境容量。
2、环境承载量及时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
这里人类系统主要指社会和经济系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关心这一作用的极限值,即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阀值。
环境容量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对环境系统的理解不够全面。
2、环境容量不足以涵盖环境对人类发展的支持能力。
3、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环境规划,不能很好地解决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环境规划
如农业区、林业区、城市关联地区、流域区或工农业
发展地区等等。 环境规划是经济区战略布局和划分补充和完善, 利于经济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利于经济区原料基地、 生产基地合理安排和建设,利于经济区形成工业生产
链,利于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的发挥和形成,促进经
济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6
(3)环境规划与国土规划
10
谁污染 谁付费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点源治理与集中控制相结合,以集中控制为 优先,由污染、破坏环境者承担环境补偿的 责任 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坚持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运用法律的、经 济的、市场的和行政的手段保证和促进环保 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 管理思想、制度和措施。
2
环境规划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调控自身的开发活动, 规范自身的行为,减少污染,防止生态破坏, 保护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保护人 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础, 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的作用 有计划的合理安排和调整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 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3
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
进行全面的规划。它的内容:、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布
局和地区组合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的要害问题和解决等。国土规划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 案性的规划,它给国民经济长远计划和环境规划提供可 靠的依据。 环境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
(5)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城镇现代化建设 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 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 设。 (6)坚持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流 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注意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 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 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7)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 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 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 性。 14
环境规划概述
一、环境规划的概述1、环境规划的定义环境规划可定义为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它遵循和追求的战略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环境规划是21世纪以来国内外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并逐步形成一门科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长期性、政策性等特点。
2、环境规划的原则制定环境规划的基本目的,在于不断改善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
因此,制定环境规划,应遵循下述5条基本原则:①以生态理论和经济规律为依据,正确处理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的原则。
③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原则。
④环境目标的可行性原则。
⑤综合分析、整体优化的原则。
3、环境规划的类型环境规划的类型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照性质进行划分的环境规划的不同类型:1、生态规划在编制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不是单纯考虑经济因素,而是把当地的地理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使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能够符合生态规律,不致使当地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所以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是环境规划的中心内容之一。
这种土地利用规划通常称之为生态规划。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这种规划也称污染控制规划,根据范围和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部门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3、自然保护规划保护自然环境的工作范围很广,主要是保护生物资源和其他可更新资源。
此外,还有文物古迹、有特殊价值的水源地、地貌景观等。
此外,在环境规划中,还应包括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为实现上述3方面环境规划所需的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发展环境科学体系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管理现代化的研究等。
4、环境规划的具体内容及其编制程序由于环境规划种类较多,内容侧重点各不相同,环境规划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但其基本内容有许多相近之处,主要为:环境调查与评价、环境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目标、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环境规划方案的选择和实施环境规划的支持与保证等。
环境规划
4.4 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
(1)环境与经济协调规划继续受到重视并成为热 点 (2)技术路线从末端控制向全过程控制转变 (3)污染控制方式更突出区域集中控制 (4)总量控制继续得到青睐 (5)城市生态规划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6)决策支持系统将成为研究重点 (7)地球规划国际合作前景看好
4.1.1.2 环境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环境预测的基本依据。 关注科技的进步---双刀剑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因素预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2 大气污染预测方法
大气污染预测包括: 大气污染预测包括: 大气污染源源强的预测---排放量预测 大气环境质量变化预测---污染物排放造 成的大气环境影响
2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2.1 基本特征
2.1.1整体性 2.1.2综合性 2.1.3区域性 2.1.4动态性 2.1.5信息密集 2.1.6政策性强
3.1 环境规划的任务
3.1.1 总任务 : 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根据环保要求,对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约束 (2) 合理安排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
2.2.5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规划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规划的关系
a、可持续发展是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一 为何要规划,怎样进行规划,都可从可持续发展 理论上得到解释。 b、可持续发展是环境规划的目的(任务)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总目标; c、环境规划是可持续发展实施途径;
3 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一章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宏观环境管理: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制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境战略、政策、对策和措施的行为总体。
3、微观环境管理:指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4、污染限期治理(环境管理中最为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对特定区域内的重点环境问题采取的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
填空:1、环境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种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
2、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推广“三废”综合利用,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积极采用适宜规模的、先进的、经济的治理技术。
(or选择)3、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4、行为主体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5、按规划期划分可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6、资源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资源政策,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目的,以实现可再生资源的恢复与扩大再生产、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使用和替代资源开发为内容的环境管理。
选择:1、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人是各种行为的实施主体,是产生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
2、对于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主要指自然资源;广义的则包括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
3、区域环境管理是以行政区划为归属边界,以特定区域为管理对象,以解决该区域内环境问题为内容的一种环境管理。
4、“老三项”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管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5、“三同时”管理制度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定义(名词解释):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实施主要以为主导。
3.实质:一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科学决策活动。
4.环境规划的内涵(简答题)环境规划的对象是:“”复合生态系统(必考)环境规划的任务(目的)是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环境规划的依据是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环境规划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作出的综合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5.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的投资获取的环境效益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6.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7.环境规划的类型:按时间分:(必考)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
五年环境计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并纳入其中;年度环境保护计划实际上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它是五年计划的分年度实施的具体。
按环境要素划分: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必考):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按性质划分8.例题: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环境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第二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1.环境系统: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和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的开放系统。
名词解释 环境规划概念
1环境规划: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进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支配。
2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力量阴值。
3可持续进展:可持续进展应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意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其豳求力量,满意一个地区或一个我国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我国的人群满意其需求力量的进展。
4水环境规划:对将来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爱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支配和设计。
5水环境容量:是指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6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采用、废物高效再生为特征。
以减量化,再封闭,资源化为特征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规律而重构的资源-产品-再生能源,高级生态经济系统。
7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状况下,某一环境单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
环境容量在掌握区域环境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继而掌握区域污染浓度方面发挥作用。
8生态农业:以生态经济的理论为依据,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改造,在肯定区域内因地制宜规划、组织和进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的产业形式。
环境规划概述
环境规划具有的整体性反映在环境的要素和各个 组成部分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虽然各要素之 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要素自身的环境问题特 征和规律则十分突出,有其相对确定的分布结构 和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各自形成独立的、整体性 强和关联度高的体系。
(二)综合性 环境规划的综合性反映在它涉及 的领域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对 策措施综合和部门协调复杂。
1.生态规划 在编制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不是 单纯考虑经济因素,应把当地的地球物理系统、 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 考虑,使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够符合生态 规律,既能促进和保证经济发展,又不使当地 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 土地利用,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地区生态系 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 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 规划,通常称之为生态规划。
二、环境规划的内涵
1. 环境规划研究对象是 “ 社会--经济-环境 ” 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 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 流域)。 2. 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 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 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 地学原理 、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充分体现这一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
(六)政策性强 政策性强也是环境规划的一个特征,从环境 规划的最初立题、课题总体设计至最后的决 策分析,制定实施计划的每一技术环节中, 经常会面临从各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的问题。 完成选择的重要依据和准绳,是我国现行的 有关环境政策、法规、制度、条例和标准。
二、环境规划的原则
(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 的原则 (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五)系统原则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环境规划的定义和背景 • 环境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 环境规划的核心要素 • 环境规划的实践应用 • 环境规划的挑战与前景
01
环境规划的定义和背景
定义
• 环境规划是指依据环境现状、生态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地安排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建设的空间秩序,解决 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合理利用土地、自然资源、美化环境而制定的规划。
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环境规划,改善居住环境质 量,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确保公共安全
环境规划有助于降低自然灾害和 人为环境事故的风险,从而确保 公共安全。
03
环境规划的核心要素
空间规划
合理布局
区域协调
环境规划中,空间规划的目的是合理布局城 市空间,以适应不同区域的环境容量和生态 要求。
在空间规划过程中,应考虑不同区域的环境 特点和生态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实 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水生态系统保护
水资源节约利用
保护水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 平衡。
推广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 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05
环境规划的挑战与前景
应对气候变化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环境规划通过制定减排目标和措施,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趋 势。
适应气候变化
环境规划不仅关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关注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极端 天气事件等。
等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社会可持续发展
02
环境规划关注改善民生,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同时推动社会
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续发展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法
EDP=总产出—中间消耗—资源环境成本
收入法
EDP=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 资本消耗+(营业盈余-资源环境成本)
支出法
E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资源环境成 本)+净出口
表5 EDP总量核算表
生产 生产法 总产出 中间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 资源环境成本(-) 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国内产出 收入法 固定资本消耗 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 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营业盈余 营业盈余 资源环境成本(-) 使用 支出法 最终消费 居民消费 政府公共消费 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资本形成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 存货 资源环境成本(-) 净出口 出口 进口(-) 统计误差
第三、全面理解资源环境经济核算的功能,将其作为一个 多层次应用的体系。 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多重的、多层次的, 资源环境经济核算的目的—为全面认识资源环境与经济之
间的关系提供全面、详细的数据信息,而不仅是对
GDP进行调整获得所谓绿色GDP。 第四、保持较强的弹性和可塑性,支持选择特定主题进行 具体核算探索。
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退化价值在计量对象上是并列存在 的,分别对应自然资产经济利用的不同方面;
资源管理支出与资源耗减价值、环境保护支出与环境退
化价值之间在计量对象上具有某种同一性,但所采用的 计量方法则有不同 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支出以实际发生的支出为估价基础, 资源耗减价值和环境退化价值—采用了虚拟
1.
概念 1)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又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是关于资源环境经济 核算的一套理论方法(SEEA)
2)资源环境经济核算:在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 础上,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其中,通过核算描述资源 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系统的核算数据,为分 析、决策和评价提供依据。
二、核算基础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内容 1.资源环境 经济核算体系 构成核算基础 的主要部分
资金流量核算
国际收支核算 资产负债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 资产负债核算
国家的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
2 .我国的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
省市自治区的地区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面对中国地域广大、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具有明
显差异的实际情况,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不仅需要在国家层 次进行,更需要在区域层面进行,因此,这样的两层次国
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地域性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建立提供
了前提。
三、基本概念 1.自然资产
资源功能
为经济体系 提供基本物 质资料 接受经济体 系排放的废 弃物
自然要素对于经 济体制有三类功能
受纳功能
这些功能汇集起来, 是经济体系赖以存在 的基础
(2)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活动流量核算表
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活动发生在现 实的经济体系之中,因此,对资源管 理和环境保护活动进行核算,就是要 对原来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加以重新 组合,分离出与资源管理、环境保护 活动有关的流量予以单独核算。
从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目标出发,对资 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活动进行核算,目的之一是 要核算出现实经济体系为保护资源环境而花费 的经济代价,即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活动支出, 它代表了当期经济活动的实际资源环境成本; 目的之二是要系统描述出围绕资源管理和环境 保护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确定资源管 理和环境保护资金支出的最终承担者。
自然资产 区分
对应不同功能,自然资产区分资源存 量和环境存量两个部分。一般来说,资源存 量可以直接用拥有量表述,而环境存量则 难以用“多少”予以说明。
(4)以EDP为中心的总量核算表
从GDP到EDP,其间的调整是把经济活动 对资源环境的利用消耗价值(即所谓经济活动 的资源环境成本)予以扣除。
第一,从理论上,进行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基
概念
资源耗减价值:经济过程利用消耗自然资源所形成的成本,也 是自然资源存量由于经济利用而减少的价值,比较侧重于自
然资产的数量利用方面
环境退化价值:经济过程使用了环境提供的服务而形成的成本, 也是自然环境由于向经济过程提供服务而使其功能下降的价
值,比较侧重于自然资产的质量方面。
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支出:经济体系为使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保护环境不受损害而实际花费的支出,即经济体系为保护资 源环境所付出的代价,这是已经包含在经济核算之中、但需 要予以单独确立的部分。
存量核 算 一方面是将资源环境要素纳入经济资产之中 ,形成完整的自然资产概念,进行资产存量的 核算; 同时,要将资源环境利用消耗作为投入纳 入当期经济活动核算之中,进行流量核算。 二者的联系点在于,当期经济活动对资源 环境的消耗利用,是构成自然资产存量减少的 主要因素。
流量核 算
2.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1)资源环境-经济流量混合核算表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为什么进行核算?
• 1992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全部环境成本损失至少有1061.011310.42亿元,约占当年GDP的3.98%-4.92%, 即1992 年中国 国内生产总值中有 3.98%-4.92%的部分是以牺牲环境取得的, 损失排在前三位的为森林40%,水31%,大气17%。
• 进行资源环境经济核算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对经济过 程中利用消耗的资源环境进行货币估价,核算经济活动的 资源环境成本,以此来调整GDP等传统宏观经济总量 • 资源环境成本及其计量是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一个 重要研究课题
3.资源耗减价值、环境退化价值、资源管 理与环 境保护支出
针对不同计量对象,从不同角度, 资源环境成本概念有以下具体表现形式
数不是国内生产总值(GDP)而是国内生产净值
(NDP),“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后的国内产出EDP”应该是绿色NDP而不是绿色GDP。但是,考 虑GDP在现实中应用的广泛性,比较现实的做法是 在总量基础上定义EDP,计算绿色GDP。
第二,资源环境成本计量有不同层 次,EDP的核算也具有层次性。以资 源耗减价值进行扣减,可得到“经资 源耗减调整的国内产出”;以资源管 理与环境保护支出进行扣减,可得到 “经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支出调整的 国内产出”;以环境退化价值进行扣 减,可得到“经环境退化调整的国内 产出”。
表2 环境保护活动投入产出表 货币单位
国内产业 环保 服务 产品使用 环保服务 环保关联产品 清洁产品 其他产品 固定资本消耗 净增加值 产业总产出 环保 关联 产业 清洁 产品 其他 生产 最终消费 个人 消费 公共 消费 资本形成 环保 产业 其他 产业 净 出 口 产品 使用 总计
表3 环保支出核算表 货币单位
4.EDP—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后的国内产出总量
1.以资源耗减价值进行评价
用资源耗减来调整经济总量
GDP资源耗减=传统经济产出总量GDP-资源耗减价值,
为整个总量调整中最少争议的部分。 2.以环境退化成本进行调整
GDP环境退化=传统经济产出总量GDP-环境退化价值,
在调整方法的成熟性和在调整后总量的释义上,环境退 化价值之总量调整要更加具有争议性。
• 1995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全部环境成本至少有2199.38亿元, 约占当年GDP的3.7%,即1995年GDP增长速度为10.5% 其 中4.26%是以牺牲环境换取的。 • 1997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全部环境成本至少有3239.123亿元, 约占当年GDP的4.35%,即1997年GDP增长速度为8.8%,其 中4.39%是以牺牲环境获取的。
2.自然资产经济利用
指核算时期内投 入经济过程被后者所 利用消耗的自然资产
从自资 产角度
自然资产 经济利用
一时期经济活 动所利用消耗 的资源环境投入
从经济 过程看
3.资源耗减价值、环境退化价值、资源管 理与环 境保护支出
• 资源环境成本—对自然资产经济利用进行货币估价的结果, 反映为经济活动所消耗的资源环境投入的货币价值
第三,和GDP有三种计算方法一样,“经 资源环境调整的国内产出”也可以在三个方向上 表示。生产法的计算思路,是从总产出中依次扣 除中间消耗和资源环境成本;按照收入法的计算 思路,劳动报酬、生产税不发生变化,资源环境 成本应该从营业盈余中扣减;在支出法计算中, 资源环境成本要抵减的主要是资本形成,即要考 虑资源环境补偿对投资积累的影响。具体见以下 关系式:
表6 产业部门EVA核算表
产业部门 1 总产出 中间投入(-) 增加值 环境成本(-) 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增加值 固定资本消耗 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 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营业盈余 营业盈余 资源环境成本(-) -------------
在EDP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计算经资源环境 因素调整的可支配收入、储蓄、投资等一系列其
专门生产者 基于环保产品使用的支出 环保服务 环保关联产品 清洁产品 为环保的资本形成支出 有关环境及其保护的转移收支 经常转移 资本转移 环保支出总计 其中:由国外支付 国民环保支出 其他生产者 住户 政府 国外 总计
(3)自然资产存量及其变动核算表
资产存量:是指在特定时点上的资产拥有量。 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经济核算,需要将原 经济核算的经济资产概念予以扩展,最大限度 地包括各种自然要素,和原来经济资产中包括 的培育性和非培育性自然资产合起来,形成完 整的自然资产概念。
第二步是将资源消耗 表和废弃物排放表置 于经济投入产出表 (或供应使用表)之上, 形成“资源消耗-经济 产品-废弃物排放混合 核算表”,即资源环 境-经济混合核算表。
表1 资源环境-经济混合核算表
货币单位,实物单位
产业部门 I1 I1 农业、渔业和矿业 I2 制造业、电力和建筑业 I3 服务业 I 产业总计 增加值 投入总计 自然资源消耗 矿产资源 森林资源 水资源 --污染排放 废气 废水 固体废弃物 I2 I3 I 产业总计 最终消费 C 资本形成 CF 净出口 X 使用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