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方法:可以按照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人物顺序,根据贡献,列举表格巩固学习。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学生观察
观察课本《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结合课文旁边小字中唐太宗的话,和课文中所引唐朝赵嘏的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认识到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连为一体。从政治角度、思想角度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唐太宗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科举制度笼络和控制了读书人,科举考试的最大效益着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三科举制的影响
教师提问
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乃至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回答)
多媒体出示科举制度的影响,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内容以外,还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以及从国内到国外、从古至今的角度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教师总结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三:伟大的某某革命先行者孙某某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阅读材料请回答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重点讲解《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中国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从隋朝开始,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它从隋朝开始创立,到唐朝逐渐完善,再到清朝末年(1905年)废除,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课科举制的创立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安排学习这一专题课,不但能使学生了解这一制度诞生的社会背景,也为后面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目的,了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2、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分析魏晋的选官方式,使学生理解科举制产生的历史原因,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归纳科举制创立的简单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组织学生讨论科举制创立的历史意义,认识科举制的创立在当时社会的进步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举制对社会进步,让学生认识制度的改进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文化知识学习与自身素质提高的关系,培养热爱学习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历史意义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科举制创立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时间分配教师的教学行为(讲解、提问、板书等)教学技能要素学生学习行为从踏入校门开始,课室测验就一直伴随着我们。
那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历史上,考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古代的考试与今天我们学校的考试又有什么不同呢?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科举制?科举制是用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
她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清末废除。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考试在我国古代的隋朝就有了,是用来选拔官员的,而今天我们的学校的考试主要是考查我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两者的目的和作用是大不同的。
导入提问讲解引入、板书产生好奇心理,引起求知欲望。
阅读教材、思考听讲、做笔记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想想:在隋朝创立科举制之前,魏晋时期是采取怎样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呢,隋建立后又为什么废除以前的选官方式而创立科举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魏晋时期是采取怎样的方式选拔官员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样的选官方式合理吗?为什么?老师概述同学们的回答:魏晋以来,选官是由地方豪门贵族品评推荐的,标准是门第的高低。
这样,豪门子弟只凭出身就可做官,往往是不学无术之人,而真正富有才华却贫寒之人报国无门,埋没了人才。
而且,选官的权利掌握在豪门贵族手中,对皇帝的权利不利。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科举制的创立【导入新课】高考制度是我国现在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谁对它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有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隋唐,看看当时是通过什么制度选拔人才的?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结合现实、教材和导学案中的内容,预习、讨论后回答。
学生应该能够回答出来。
教师总结:高考作为今天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一项基本制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才选拔。
因此,对于高考,国家是非常重视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制度,或者说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 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中间断裂,现在又重新实行,可谓千年大轮回。
当然,是更高一级的轮回。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学,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用高考这一话题导入新课,自然而有效,既能烘托课堂气氛,更能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巧妙衔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今及古,明确古代是如何选拔官员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讲授新课】一、科举制的诞生[资料展示] 多媒体展示科举制的背景。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
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
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提出问题]隋朝之前,我国怎样选拔官吏呢?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科学吗?为什么?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
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科举制的创立》,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沿用了1300多年,影响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封建文化”的广义角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它是中华文化中“最显凸的创新”。
本册教材特以一课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按顺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我对本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力争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图片、历史文献进行展示,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又为学生创造了生动的历史学习情境,体验历史学习的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3、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
4、教学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二、说教法: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观。
1、采用尝试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把目标教学理论与尝试教学理论进行整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演示科举制度的诞生、完善,激发学习兴趣,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尝试教学的效率。
科举制的创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材分析】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文化”的广义角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华文化中“最显凸的创发”。
本课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并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归纳总结来培养学生分析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从当前的考试导入(侧重于考试的功能)那么科举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一、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
“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
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学生列表归纳)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目的,了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简述隋唐以后政府选拔官吏的基本过程。
知道三省六部制。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举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理解科举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归纳科举制从创立到完善的简单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科举制创立的历史作用,认识科举制在当时的社会进步性,理解制度的改进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的弊端,学会正确地评价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科举制对社会进步及对世界的影响,让学生深刻认识隋唐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领先于世界的先进地位,培养民族自豪感。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文化知识学习与自身素提高的关系,培养热爱学习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难点:隋朝创建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教学过程课前检测复习提问: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在用人方面有什么共同点?(注意任用贤才,选拔有才干、有道德的人当官。
)导入新课设问过渡:隋朝之前,怎样选拔官吏呢?原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能当高官。
(所谓“高门”就是“高等”的意思。
)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的人当上高官之后,就要“知恩图报”,往往利用职权来维护推荐者的特权,不利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所以,隋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实行有效的统治,废除了旧的选官制度,创建新的选官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叫做科举制度。
讲授新课一、科举制的诞生学生阅读17页课文、插图和资料,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1.隋文帝开始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分科考试)2.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正式诞生?(隋炀帝)3.科举制度起了什么作用?(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过渡讲解:科举制建立之初的隋朝,选拔的人数不是很多。
后来,经过唐初几位皇帝的完善,通过科举制度录取了很多有才学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02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导入新课】高考制度是我国现在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谁对它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有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隋唐,看看当时是通过什么制度选拔人才的?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结合现实、教材和导学案中的内容,预习、讨论后回答。
学生应该能够回答出来。
教师总结:高考作为今天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一项基本制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才选拔。
因此,对于高考,国家是非常重视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制度,或者说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 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中间断裂,现在又重新实行,可谓千年大轮回。
当然,是更高一级的轮回。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学,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用高考这一话题导入新课,自然而有效,既能烘托课堂气氛,更能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巧妙衔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今及古,明确古代是如何选拔官员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讲授新课】一、科举制的诞生[资料展示] 多媒体展示科举制的背景。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
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
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提出问题]隋朝之前,我国怎样选拔官吏呢?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科学吗?为什么?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
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新人教版
3. 确定教学媒体使用:为辅助教学,本节课将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例如,播放与科举制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科举制的实际情况;展示科举制的图片和图表,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和考试内容;利用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和答案,促进学生的互动和思考。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觉得导入部分很成功,通过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画卷,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对科举制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基础。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力突出重点,讲解清晰。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有些被动。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多的互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也许,我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们更积极参与进来。
1. 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布置将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具体作业布置如下:
(1)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科举制的相关章节,加深对科举制起源、发展和影响的理解。
(2)思考题:布置一些与科举制相关的思考题,如“科举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科举制对现代考试制度有何启示?”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表达能力:在课堂讨论和发言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合适的词汇和句式进行描述和论证。
4. 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科举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他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教材分析课题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第四课,所以,学习中要把科举制的创立放到这一时期的繁荣开放的大背景中去处理。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大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人才和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使得中央对人才的掌控以及对人们的思想控制都进一步加强,影响至为深远。
本册教材以一课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及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本课对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有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
这就需要教师趣味教学并加以讲解引导,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层层探究,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以及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中国古代说法中的人生四大喜事,具体指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同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继续提问:中国古代书生是如何金榜题名的?今天的人们习惯把考上大学称作“登龙门”,也常常把当年本地高考文理科的第一名分别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山东省潍坊市经济开发区锦程中学杨俊【课型】新知探索【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历史【内容分析】主要讲述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建全和完善。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它从创立到清末废除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本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本课放在隋唐政治经济繁荣的内容之后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也为后面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本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一提到科举,学生们会联想到“状元”“榜眼”“探花”这些词,大部分学生知道科举制度,但只停留在知道它是选拔官员的制度这个层面,对于科举制度产生的时间、产生的原因以及科举考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学生知道不多。
同时对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办法也不太了解,本课内容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有点难度,但是也有他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深入去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兴盛的原因之一,体会当时科举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正确认识我国当今考试制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2.学习方法上突出寻找、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从教材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小组协作活动,充分运用教学媒体,增加课堂容量增强本课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3. 能够较为具体的说出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的理解谈谈科举制在隋唐时期所产生的影响。
【评价设计】一、.通过“自学释疑、印象科举”环节,完成学习目标3.二、通过“图说历史、感知科举”提供相关图片和史料,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科举制度,同时对科举的现实意义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完成学习目标1、2、3.三、通过“你说我说,体悟科举”让学生时行思想的升华。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使学生掌握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提高其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学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科举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3. 采用比较法,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在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中的独特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科举制的背景,引发学生对科举制的兴趣。
2. 讲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阐述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
3. 分析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选拔流程和选拔标准。
4. 探讨科举制的影响:分析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科举制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起源、发展过程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在历史上地位和影响的认知。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
2. 参考资料:科举制相关论文、书籍。
3.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科举制:介绍科举制的背景、起源和发展过程。
3. 分析科举制考试内容:讲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4. 探讨科举制的影响:分析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02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导入新课】高考制度是我国现在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谁对它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有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隋唐,看看当时是通过什么制度选拔人才的?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结合现实、教材和导学案中的内容,预习、讨论后回答。
学生应该能够回答出来。
教师总结:高考作为今天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一项基本制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才选拔。
因此,对于高考,国家是非常重视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制度,或者说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 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中间断裂,现在又重新实行,可谓千年大轮回。
当然,是更高一级的轮回。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学,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用高考这一话题导入新课,自然而有效,既能烘托课堂气氛,更能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巧妙衔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今及古,明确古代是如何选拔官员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讲授新课】一、科举制的诞生[资料展示] 多媒体展示科举制的背景。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
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
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提出问题]隋朝之前,我国怎样选拔官吏呢?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科学吗?为什么?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1: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
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5)
《科举制的创立》一、概述·本课来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所需课时:一课时,45分钟。
·本课重点讲述了科举制度的确立、健全和完善。
科举制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从创立到清朝末年结束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介绍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繁荣情况的基础上,推出了这一专题课,为后面课程中理解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2)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3)掌握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4)掌握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归纳,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诞生的原因,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极为深远。
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2)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或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
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2)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对世界人才选拔制度的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繁荣的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对后来的封建社会有深刻的影响,本课主要从科举制的创立来了解隋唐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在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多年,本课的地位很重要。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此年龄段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能积极的配合老师进行互动,能积极回答问题。
但学生思考问题不够全面,不够严谨。
在学习方法上和对某些历史概念理解上比较欠缺。
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⑵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进士、明经、殿试、状元等相关历史名称和知识点。
⑶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对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对后世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得到提升。
⑷了解科举制度对世界文明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身边的考试引出主题——科举制的创立
⑵回顾九品中正制过渡到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⑶以讲解的方式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过程
⑷以提问的方式探讨科举制的意义与背景
⑸简单回顾总结,以设疑的方式结束本课,激发学生课后预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科举制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的诞生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社会繁荣和文化绚丽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
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并对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
五、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节课采用从学生当前的考试导入新课,然后回顾上节课的选官制度,进而从九品中正制引出科举制的背景,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再者归纳科举制创立的过程,从而与九品中正制做对比,在总结科举制的影响,最后设疑如何完善科举制,结束本课
六、教学过程设计
八、课堂小结
九、学习心得
进过一学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