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导学案

合集下载

导学案1:醉翁亭记

导学案1: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导学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翻译并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二、翻译课文:
1.借助注释,自主翻译。

要求:逐字逐句翻译,标出疑难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要求:交流后,记下疑难。

3.师生交流,合力攻坚。

要求:翻译完毕后,各组提出本组未解决的疑难,师生交流。

4. 教师验收,巩固难点。

提示:教师提问重点词句(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其它重点词语、特殊句式、重点句式等)
5.一读一译,求准求畅。

要求:解决疑难后,找同学一读一译。

6.分类整理,笔记不忘。

要求:翻译完毕后,学生分类整理文言笔记。

二、文言积累
1.古今异义:
2.词类活用:
①山行六七里
②名之者谁
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④杂然而前陈者
3.一词多义
临谓乐之
(4)成语: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②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真相大白。

③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

④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5)特殊句式
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②醒能述以文者
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6)重点句子: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教学导案(通用10篇)

《醉翁亭记》教学导案(通用10篇)

《醉翁亭记》教学导案(通用10篇)《醉翁亭记》教学导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醉翁亭记》教学导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醉翁亭记》教学导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手法。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不幸,拥有豁达的胸怀教学重难点1.重点:疏通文意,理清结构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作业情况。

二、赏析课文景美(一)美点寻踪这是一篇令人陶醉的美文,景美,情美。

文中有哪些写景的语句?请概括一下这些优美的画面。

山水相映之美——先写山再写泉最后写亭,由远而近,有面到点,逐层展开。

朝暮变化之美——用“出、开、归、暝”这些动词表现山间景象晦明变化。

四季变幻之美——展现各季节怎样的景象?(指名生读出文中的句子)这里有个成语是什么?(水落石出)指名学生造句。

明确:写山水之美是写亭的清幽环境,为解释亭名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

从而定下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写朝暮、四时不同景色,为衬托“乐亦无穷”。

表达了寄情山水,热爱祖国河山之情。

可见太守心情是快乐的,这是有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情美(二)乐点寻踪请找出文中含“乐”字的句子,并思考作者写了哪几种乐?看谁找得快,找得准,找得多。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明确:这里有五种乐1、山水之乐——得之心2、宴酣之乐——醉也是乐,与民同乐3、禽鸟之乐——游人离4、游人之乐——生活安定富足5、太守之乐——自我陶醉三、探究活动1、“太守之乐”乐什么?太守看到其乐融融的景象,滁州治理得好,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这是太守的政绩。

第12课《醉翁亭记》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醉翁亭记》导学案欧阳修一、课前预习部分(一)作者介绍《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文学常识1.中国四大名亭:北京的陶然亭、杭州的湖心亭、长沙的爱晚亭、滁州的醉翁亭。

2. “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韩愈、柳宗元、苏轼。

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

(二)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结构一、醉翁亭环境、得名缘由以及“醉翁”二字深意醉翁亭记二、山中景色与出游之乐三、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四、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2.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第一段的写作顺序?由远—近、大—小、面—点、整体—局部的写作顺序。

(2)《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乐”(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并解释。

(5个)①觥筹交错:形容宴饮尽欢。

②峰回路转:a.指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

b.今常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③水落石出: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⑤前呼后应:写文章或做事情考虑周到,前面有伏笔,后面有照应。

(5)《醉翁亭记》中表明意不在此而在彼的千古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二、课文翻译与重点文言字词解释(一)第一段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美,望之蔚然..而深秀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重点字词解释(1)环.滁皆山也:环绕(2)林壑尤..者:..而深秀..美:壑:这里指山谷尤:格外(3)望之蔚然蔚然: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丽(4)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倾泻(5)峰回.路转:回环(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居高面下(7)作.亭者谁:建造,修建(8)名.之者谁:命名,取名(9)太守自谓..也: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10)饮少辄.醉:就(11)醉翁之意.不在酒:意趣,情趣(1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之:代词,代指欣赏山水的乐趣寓:寄托2.翻译(1)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教案(15篇)

醉翁亭记教案(15篇)

醉翁亭记教案(15篇)醉翁亭记教案(15篇)醉翁亭记教案1 目的:知识目的: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才能目的:1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构造美,逐步进步鉴赏才能。

德育目的:理解文中所表现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妙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理想。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

教学难点: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乐”乐什么?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评鉴赏法。

学习方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漫步小石潭,体验了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抑郁忧伤;登岳阳楼,感悟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博大情怀,今天让我们再次登上醉翁亭,一起去品味欧阳修“醉翁之意“的旷达胸襟。

二认读,感受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

〕1请同学们用以下的句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是一篇〔〕的文章。

2有不理解的地方么?假如有,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想问地问题提出来?3文中哪一个字贯穿全文,并提醒全文的主旨?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人之乐—太守乐—与民同乐。

三品读,发现美《醉翁亭记》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佳作。

那么终究它有那些美点。

让我们运用在前面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再次品读,发挥合作探究的才能,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领悟,用“《醉翁亭记》之美,美在——”的句式开头说一段话。

学生分小组研读、讨论、答复。

最后小结。

美在语言。

1语言凝练、含蓄。

2骈散结合,相映成趣。

3注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也”、“而”把诗一样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回环反复,一唱三叹。

美在意境。

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醉中之乐,它像一根彩线连缀各幅画面。

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动静比照之美。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8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8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难词难句,掌握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体会部分虚词的一词多义。

2.理清本文的段落层次,体会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与表意的关系。

3.理解本文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数:2课时三导入1.指名度阅读提示,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画书下注解①了解欧阳修。

四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第一段释义讲解1.学生逐句翻译,从“环滁皆山也——醉翁亭也”,教师点拨。

2.提问: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明确:写醉翁亭的周围环境,引入醉翁亭。

3.周围环境是怎样的?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个镜头的角度是什么?明确:鸟瞰镜头,从上空看到的滁州城全景——四面环山。

环滁皆山4.接着镜头还是全景吗?(否,移向局部)写什么?明确:西南诸峰尤其指出琅玡山5.接下来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还是鸟瞰吗?为什么?明确:酿泉醉翁亭作者与亭周环境的相对位置是身在山中。

“泻” “临于泉上”角度应该是仰望。

6.这些景观中谁是主景?明确:醉翁亭7.作者怎样引出主角醉翁亭的??明确:“环滁皆山也”先写大环境,凝炼概括地写出滁州的地理特征;接着以视觉角度:俯——仰和空间角度:远——近外——内的变换层层推进通过周围环境我们得知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琊山间酿泉边上8.学生逐句翻译后半部分,教师点拨。

9.提问:这一部分交待了什么?明确:亭的来历10.如何交待的?先?后?明确:作亭者名之者醉翁雅号的由来(命名之意)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如何理解?此句的作用是什么?明确: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因为饮酒只是内心快乐的一种外在表现,不是因为饮酒而快乐,而是因为内心领会到山水的乐趣要通过饮酒的活动表现出来。

醉翁亭记教案(7篇

醉翁亭记教案(7篇

醉翁亭记教案(7篇教学目的及要求:1、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教学难点: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闻名文学家、史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首领,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写作背景:写于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欧阳修渥衬瓯槐幔?送臼猓??槐?萼堤荆??且曰??奶?鹊焙盟?牡胤焦伲??傩瞻焓隆3?莘绻庑憷觯?费粜薇慵那樯剿??允?谱杂椋?朊裢?郑?涯谛牡囊钟粞谘乖谏剿?胧?浦?种?小?3、出处: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文忠是他的谥号。

二、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熟识课文内容:1、生字:chú hè láng yá chán niàng zhé滁壑琅琊潺酿辄fēi míng huì yǔ lǚ liè yáo霏暝晦伛偻洌肴sù hān yì gōng chóu yì蔌酣弈觥筹翳2、重点词: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密的样子。

②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③名之者谁:为……命名④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⑤野芳发而暗香:香花⑥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⑦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⑧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⑨觥筹交叉:酒杯;酒筹三、朗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其次课时阅读理解课教学目的及要求:在把握重点字词含义的根底上,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第一段:1、朗读,留意句中停顿。

醉翁亭记教案(通用13篇)

醉翁亭记教案(通用13篇)

醉翁亭记教案醉翁亭记教案(通用13篇)醉翁亭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1、感受作者对美好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抓住“乐”字,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上次介绍作者时,提到了另外一位大文学家欧阳修。

今天我们来学习欧阳修的一篇历代传诵、脍炙人口的作品《醉翁亭记》。

二、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做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

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

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

“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

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土。

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写作背景:范仲淹倡导改革当时弊政,受到权臣诬陷排挤。

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醉翁亭记》教案4篇

《醉翁亭记》教案4篇

《醉翁亭记》教案《醉翁亭记》教案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醉翁亭记》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醉翁亭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2.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课堂使用的幻灯片。

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

设计思路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读课文1.听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幻灯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僧( ) 辄( ) 霏( ) 暝( ) 洌(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偻( ) 朝( )而往3.学生试读课文。

朗读课文。

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

“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8.《醉翁亭记》导学案含答案

28.《醉翁亭记》导学案含答案

28.《醉翁亭记》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根据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3、初步认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学习重点】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2、认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学习作者旷达的情怀。

【学习难点】1、认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方式。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晦明觥筹饮少辄醉琅琊林霏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泉香而酒洌③负者歌于途④树林阴翳3、本文选自,作者,字永叔,号,晚年又自号为,谥号“文忠”,世称“ ”。

他是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的另外几家是:唐朝的和;宋朝的另外几位散文家是、、__ 、_ 、、。

4、填空。

①《醉翁亭记》以“______”“_____”二字提挈全篇。

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

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 。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是___________ ,与它意思相同的成语还有_________ 、_____ 、______ 。

④文中“水落而石出者”一句现在已提炼成一个成语:____ 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 。

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用来比喻_______ _______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 。

5.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链接材料: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尾批:
二、合作探究:
1、探究文中自己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翻译的词句:
2、再读课文,体味文中21个“也”的效果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测评反馈:
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用原文回答:
(1)文中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
;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
(2)文中的禽鸟之乐的句子是:。
2、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
3、文章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的复杂情感。
醉翁亭记
作者:欧阳修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3.借思维导图体会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4.深刻体会作者“乐”
【学习重难点】通过推敲、揣摩、细细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乐”
【课时安排】二课时
正文

《醉翁亭记》教案优秀4篇

《醉翁亭记》教案优秀4篇

《醉翁亭记》教案优秀4篇情景导入,渲染气氛篇一杜甫说:“文章憎命达”,这话充分地说明了文章与生活处境之间的尴尬关系,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悖论。

一般情况下,文章写得好的人,他的生活景况都不太顺畅。

因而又有人说:愤怒出诗人,孤独出诗人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今天要学的《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被贬官滁州时写下的传世名篇。

《醉翁亭记》教案篇二《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赏析方法。

本设计以“醉”字为切入点,以“太守醉”、“我们醉”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最后进行归纳、迁移。

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1.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1)《醉翁亭记》的第二课时。

(2)课型:赏析课。

教学步骤:一、问题的提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板书课题、作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出示两个问题:1.太守为什么而醉?2.我们为什么而醉?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板书:(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醉翁亭记》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醉翁亭记》的主题和情节。

3.掌握《醉翁亭记》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

4.分析《醉翁亭记》中的意义和价值。

导学内容1. 《醉翁亭记》的背景和作者1.1 背景《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散文,成书于北宋时期。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酒文化盛行,文人雅士常在清雅环境中饮酒作诗。

1.2 作者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因其酷爱饮酒而得名。

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以文坛领袖而闻名后世。

欧阳修的作品温润细腻,充满人情味,深受后人喜爱。

2. 《醉翁亭记》的主题和情节2.1 主题《醉翁亭记》主要描写了作者欧阳修游玩醉翁亭的经历,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作品通过醉翁的形象,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领悟,倡导人们要心态平和,享受生活。

2.2 情节《醉翁亭记》以作者欧阳修在一个春天游玩醉翁亭的经历为情景,通过描写亭中翰墨之士的雅致和诗酒之乐,展现了一幅旷世奇观。

在这个亭子里,欧阳修饮酒赋诗,与朋友们共享快乐时光。

然而,当欧阳修推门而出,回首亭中,一切都已不同,景物和人事依稀,仿佛一切只是昙花一现的梦境。

作者通过这个情节,表达了人生无常,一切如云烟般转瞬即逝的思考。

3. 《醉翁亭记》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3.1 文学技巧•插叙:欧阳修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插叙的手法,通过描写醉翁亭、赋诗和回忆等段落的交错组合,增加了作品的层次和深度。

•描写:欧阳修的描写富有细腻的感触和意境,通过对景物、人物等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并产生共鸣。

•对比:作品中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亭中和亭外的描写进行对比,凸显了人生无常的主题。

3.2 修辞手法•比喻:欧阳修经常运用比喻的手法,通过将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事物来描写,使作品更具形象化和生动性。

•排比:作品中有不少排比的句子,通过列举并对比不同的事物,突出了感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主题。

《醉翁亭记》-导学案及答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及答案

28 《醉翁亭记》导学案班别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点】1、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1、读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环滁()林壑()琅琊()()潺潺()辄醉()林霏()暝()晦明()伛偻( )()山肴()野蔌()颓然()阴翳()觥筹()()2、文学知识填空欧阳修,字永叔,号,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朝代)著名家,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著名的“”之一。

3、本文结构和写景顺序第一段:写顺序:。

第二段:写顺序:。

第三段:写顺序:。

第四段:写。

4、主旨探究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

但他还是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

本文通过对的描写和对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和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5、写出相关的成语(1)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现在多比喻本义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多含贬义)。

()(2)本意是本意是水落下去了,石头就露了出来。

现在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

()(3)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

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4)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现在多形容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

()6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环( )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九年级语文(上)第11课《醉翁亭记》导学案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第11课《醉翁亭记》导学案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第11课《醉翁亭记》导学案一、知识积累。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名.之者谁(①取名,命名)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②靠近。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③情趣。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弥漫的雾气。

)⑤林壑尤.美(⑤尤其,特别。

)⑥临溪而渔.(⑥捕鱼。

)⑦泉香而.酒冽(⑦连词,表并列。

)⑧树林阴翳.(⑧遮盖。

)⑨觥筹..交错(⑨觥:酒杯。

筹:酒筹,用来计算饮酒数量的筹子。

)⑩已而..夕阳在山(⑩不久。

)2、翻译下列语句: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①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③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⑤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⑤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3、原文填空:①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②野芳发而幽香③环滁皆山也。

③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③环滁皆山也。

二、语段训练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山间之.四时也(①结构助词,的。

)②佳木秀.而繁阴(②茂盛、繁茂。

)5.翻译下面的语句。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醉翁亭记》导学案及答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及答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设计人:杨惠珍审核人: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班级:姓名:【学习目标】Ⅰ、了解文中“而”的作用,“然”的意义。

Ⅱ、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Ⅲ、体悟作者“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

【学习重难点】1、理解段落层次,把握文章中心。

2、体会欧阳修的山水游记,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的特点。

知识链接1、再说“记”。

“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

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类似的文章有:《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桃花源记》等;2、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3、写作背景。

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 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4、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一起来总结:(1)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

全篇熔于一炉,表面上句句记山水,实际上句句记亭,句句记太守。

作者把自己的之情,含蓄巧妙地蕴藏在(2)全文以“”字贯穿始终,各部分都紧扣主旨,层层深化,逐步推进。

(3)文章结尾,作者用“”画龙点睛,点明“醉”与“乐”的统一关系,从而完成了文章主旨的表达。

文中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你认为“醉翁之意”在乎,更在乎。

作者的乐,真谛在于。

(4)本文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5)、如果给每一段加上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中都有一个“亭”字:点出亭──────如果小标题中含有“乐”字,该怎样归纳呢?──────醉归之乐阅读理解①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6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6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6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文体复习:了解所学过的相关古文文体,背诵课文,能熟练填空2、文言基础: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3、能力目标:能与同类文言文进行比较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虽遭贬谪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学习重点:能熟练地背诵课文,翻译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旷达情怀学习难点:与同类文章进行比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背诵法、比较法、情景陶冶法教学设计思路及实施过程:一、导入新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启示我们学习知识不仅要复习,而且关键是在复习中要有新的体会或发现,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复习《醉翁亭记》这篇课文,也希望每个同学在这一堂复习课上能够有不同于学习时的新的体会或发现。

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复习了《岳阳楼记》《小石潭记》这两篇文言文,同学们也一定积累了一些复习文言文的要领,那么下面哪些同学来说一说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在复习时要抓住哪些要点呢?(点名回答)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而这个目的又是在我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去搜索去寻找的,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这节课时的目的更加明确。

我由孔子的一句话导入本节课的复习,一方面让学生联系了以前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区分了复习课与新授课的目标。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适当补充和评价二、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后,多媒体展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找同学朗读,教师再逐条解析1、文学常识、主题。

2、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通假字、多义词、其他重点实词。

3、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主旨句、关键句、名句、特殊句式。

4、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导学案
答案:1、chú,huì,gōng,zhé,láng,yá,fēi;2、①情趣②清③背负东西④遮盖3、《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欧阳文忠公北宋4、①醉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③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指桑骂槐别有用心另有企图④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事情终于真相大白真相大白5.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②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答案1.①~④从大到小,从俯到仰,由点到面,自远而近2.视觉,听觉3.琅琊山酿泉醉翁亭布置好环境4.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5.①第一层(①~④)亭的环境②第二层(⑤~(11))亭名由来6.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
答案:1.不久阴暗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是2.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禽鸟人人太守与民同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