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探究中图版

合集下载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1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1
班级旅游民意调查
影响因素
年龄 职业 喜好
费用 时间 安全
三、设计旅游线路
注意事项:
2. 尽量走环 线,避免 线路重复
4. 内容多样、
劳逸结合
1. 选择适宜
的交通、
食宿条件
3. 合理安排 时间,缩 短单纯交

5. 突出旅游 线路设计
的主题
我的五一精品2日游
线路1 • 红色之旅 • 生态之旅
线路2
线路3 • 文化之旅
博物馆、烈士陵园——乘马 会馆——龟峰山景区
狮子峰——桐枧冲瀑布—— 龟峰山景区
杏花村——移民文化公园 ——龟峰山景区
探究活动:旅游线路方案的评价
• 红色之旅
• 生态之旅
• 文化之旅
注意事项: 结合设计需注意的事项评价旅游线路:
适宜1 的 交通、
走环2线、 避免重
①评价方面:优点

不足
食宿 合理3 安 复 ②评价角度:线路设计、景点安排、
排时间
内容4 多 样、劳 逸结合
突出5 线 餐饮住宿、娱乐购物、开销费用┉
路主题
用最少的时间 花最少的费用 获得最丰富的旅游体验 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四、准备旅游物品
12 45 78
人间四月天 麻城看杜鹃
3
6
9
各种证件、 买一份旅游保险。
以身作则, 提高环保意 识,做文明 的旅游者。
最想去哪儿?
一、获取旅游信息
途径
报纸 杂志 图书 广播
亲戚朋友 互联网 旅行社 电影电视Hale Waihona Puke 我常用的旅游APP
微信
内 衣 遮阳 防寒 拍照 容 食 特色风味 小吃
住 酒店 民宿 帐篷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地理知识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聚落的形态与规模也发生了变化,这对于地理学研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聚落的发展与景观变化不仅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也会影响到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1.聚落的形态与规模的演变,以及其中的影响因素;2.不同类型的聚落对于景观变化的影响;3.如何对聚落的发展进行规划。

学习任务1.学生自行阅读《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有关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的相关章节,进行梳理总结;2.班级分组,以不同的案例进行探究和讨论,了解不同类型的聚落对景观变化的影响;3.团队合作,对本地区或周边地区的聚落发展进行调研并撰写项目报告。

学习方法1.阅读法:通过对教材知识点的阅读和理解,较为全面地了解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的知识。

2.探究法:通过班级分组进行案例探究和讨论,深入理解不同类型的聚落对景观变化的影响。

3.研究法:通过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本地区或周边地区的聚落发展情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介绍聚落的形态与规模的演变和影响因素;2.学生进行教材阅读,并完成相关练习;3.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不同类型的聚落对景观变化的影响;4.教师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1.学生组成小组,选择不同类型的聚落进行案例探究和讨论;2.学生分工合作,针对探究的聚落类型,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3.各小组进行报告,共同探讨和思考;4.教师进行评价和点拨。

第三课时1.教师介绍如何对聚落发展进行规划;2.学生分组进行调研,并撰写项目报告;3.学生进行项目报告汇报;4.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估通过本次学习,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其中,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知识掌握情况:针对教材阅读及相关练习考查;2.团队协作情况:针对小组探究、调研和汇报情况考查;3.项目报告质量:针对项目报告的撰写情况和汇报质量进行考查。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学习,学生了解了聚落的发展与景观变化的关系,以及其中的影响因素。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我们学了什么?
知道如何确定旅游目的地及获取旅游 信息、资料的渠道;知道了出门旅游
2.设计线路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设计线路时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旅游出 发前需要准备的相关旅游物品。
1、可一览我国首都风光。 2、可饱览我国世界之最。
设计线路要注意的问题 读教材43页的阅读“丝绸之路旅游“,体会以下几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②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 线路(或多边形),尽量避免往返线路的重复。
③合理安排时间,考虑好各项旅游活动选择在什么 时间,需要多长时间。
七年级下册第5章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 个旅游方案
教学目标
• 知道如何确定旅游目的地。 • 了解旅游信息、资料获取的渠道有哪些。 • 了解出门旅游设计线路要注意的问题有哪
些。 • 了解旅游出发前需要准备的相关旅游物品
有哪些.
情景导入
名胜古迹
民俗风情
等待着我们去欣赏
先来设计一个 旅游方案吧!
以便假期到来时与你的家 人、朋友共享旅游的乐趣。
边形),尽量避免往返线路的重复 C.合理安排时间,考虑好各项旅游活动选择在什么时间,
需要多长时间 D.旅游活动内容要单一,要注意劳逸结合
课堂练习
2.有关设计一条旅游线路要考虑的因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A.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可选择乘飞机去旅游 B.设计到西藏旅游的线路,应突出其藏族的地方文化特色 C.设计旅游线路时,应设计尽可能多的旅游点,使人们获得最
④旅游活动内容要多样化,要注意劳逸结合。
⑤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
讨论
活动 读教材44页的“北国冰雪之旅”,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中图版2012新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路线+》课件1 ppt课件

地理中图版2012新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路线+》课件1 ppt课件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古城西安大雁塔
新课学习 有人说:到西安,不看秦始皇兵马俑,不算真到,不 吃饺子宴,也不算真到。
饺子宴
新课学习
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牛羊 肉泡馍的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 ,又有暖胃之功能。
乌鲁木齐南山牧场
新课学习
南山牧场
新课学习
乌鲁木齐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第八天:天山
• 天池、博格达雪峰
• 旅行结束。
新课学习
天山天池
新课学习
博格达雪峰
新课学习
新疆特色小吃
手抓羊肉 烤羊肉串
烤全羊
手抓饭 馕
新课学习
羊肉切为大块,煮半熟;放调料入 手抓羊肉 笼蒸烂;另以肉汤加调、佐料浇于 肉上烧. 沸而成. 味道鲜美。
丝绸之路
新课学习
二、设计旅游线路
考虑: 1、交通运输方式与工具。可选择汽车轮船、 火车作为交通工具。 2、不走弯路、重路,尽量照顾到沿途的旅 游景点。 3、合理旅游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4、突出旅游线路的主题。
新课学习
如果我们要出行,可以选择哪些交通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水路运输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三课
导入新课
学习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导入新课
设计旅游方案的要点
• 一、选择旅游目的地 • 二、设计旅游线路 • 三、相关旅游物品的准备
新课学习
一、选择旅游目的地
假设你要出去旅游,你会选择:
北京 泰山 丽江古城 上海 西安 黄山—皖南古村落 平遥古城 九寨沟—黄龙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材(中图版)课程资源建设实验研究(学案、课.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材(中图版)课程资源建设实验研究(学案、课.

(二)复习课的学案设计
1.课前预习 (1)目标解读 (2)自主梳理 (3)自我检测 (4)预习总结 3.课后练习 达标训练 2.课内探究 (1)预习总结,问题定向 (2)互助探究、组际交流 (3)精讲点拨,总结升华 (4)拓展迁移,举一反三 (5)随堂检测,反思完善
(三)讲评课的学案设计
讲评课的学案设计课前让学生根据学案自己纠错 寻因,查漏解惑,课内教师分析考试情况,让学 生进行自我定位,然后合作释疑、互补完善,并 且让学生展示思路,暴露问题,这时教师释难答 疑,并且设计变式训练以及让学生归纳提升的知 识网络,课后设计二次过关题,总之设计的目的 是为了增加学生“演”的活动,学生多多参与, 教师巧妙点拨、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 自学能力。
四、课题实施
准备阶段(2009、9—2009、10)
完成选题及课题申请报告和研究方案的撰写。 本阶段要对参与研究的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 让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 案等。 (阶段负责人:邱霞)
研究阶段(2009、11—2012、8) 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技能训练等精心研究不 同课型的学案设计,使其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调 查使用效果,通过教学中学案的实践,不断修改完善学 案,建立模式。 (阶段负责人:邱霞、李宗彪、葛珊、邢慧慧、高静。)
整理汇总各种课型的学案设计模式并把针对此设计的新 教材各模块的学案汇集,撰写结题报告及论文,做好结 题工作。 (阶段负责人:邱霞、李宗彪、葛珊、邢慧慧、高静。)
五、研究方法设计
(1)文献法: (2)调查法: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设计,在各 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再通过听课、评课、与学生 谈心,征询学生的意见,对比教学效果,分析学案 设计的优缺点,进行反思,做好笔录。 (3)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最基本的一 种研究方法。课题研究的绝大多数阶段,所有课题 组成员共同参与研究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 题,并运用有关理论依据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多种 手段来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4《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教学设计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4《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教学设计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4《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聚落的形成、发展以及景观的变化。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掌握聚落的发展变化规律,并能够分析不同类型的聚落景观特点。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插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聚落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聚落发展的具体原因和过程,以及景观变化的原因和特点,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入分析聚落发展和景观变化的原因,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形成、发展及景观变化的原因和特点;能够分析不同类型的聚落景观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地理角度研究聚落发展和景观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聚落的形成、发展及景观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2.不同类型聚落景观特点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聚落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聚落的发展和景观变化。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聚落案例资料和图片。

2.制作课件,展示聚落发展和景观变化的内容。

3.准备问题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聚落图片,如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聚落?聚落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聚落发展的相关资料,如乡村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原因,城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原因等。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聚落发展的原因和过程。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类型的聚落景观特点。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5.3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共19张PPT)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5.3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共19张PPT)

3、备好用品:外出旅游的人,行前总要准备好携带的东西,为了
避免遗漏,最好拟订一张备用品清单,照单准备,旅游备用品因人、
因地、因季节等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个旅游者一般需用品的清单
4、交通方式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火车:可以买通票,游完一个地区后,中转可续签,“限乘当
日当次车在10 日内到有效”,乘坐火车的问题,如托运的问题、
订计划应留有余地,如时间的安排就不能过紧,要空出一定的机 动时间,钱要准备适当。天气必须加以考虑,特别是冬季,因恶 劣的天气而打乱计划的事是常有的。还有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的各种具体问题,最好事先考虑周到些。总之,订计划时,宁可 把困难估计得多一些。
2、查阅资料:在初步确定旅游计划之后,要尽可能查找所要去的 各旅游点和沿途的地图以及有关的地理、历史、导游等方面的资 料,尽量和去过当地的人交谈,了解各旅游点和沿途的自然环境、 历史发展、名胜古迹、传说掌故、风土民情、土特产品等情况, 如对所要去的地方一无所知,茫然出游,虽身临名胜,但只能看 看表面,收获不多。
一、旅游资源及其分类
概念: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是供旅游者进行参观、
游览、娱乐、休息、疗养、健身等旅游活动的物质条件的总称。
分类: 按其属性,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1、自然旅游资源,又称为风景旅游资源,也称为旅游的第一环境。它是由地 形地貌、水体、气候、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组成,基本上是天然赋存的。如 名山大川、水帘瀑布、奇峰异洞等,具有明显的天赋性质。
•旅游路线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景点尽可能的紧凑 •时间安排合理,不走冤枉路,节省交通时间, 留出空余活动时间 •劳逸结合,旅游与休息相结合 •主题比较鲜明
设计旅游路线
旅游前的准备:设计旅游线路、物品准备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册(中图版)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册(中图版)

出发前相关旅游物品的准备 1 必要的衣物
衣服
雨具
鞋子
出发前相关旅游物品的准备 2 地图
出发前相关旅游物品的准备 3 照相机
出发前相关旅游物品的准备 4 足够的钱 5 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常用的必备药品 6 小小针线包:跋山涉水的人尤其需要,以备半路背包带断了或裤子刮破缝补 7 别忘了买保险 8 如果和旅行社联系,随团旅游,你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第三节 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2022年七年级地理下册(中图版)
1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2
选择旅游目的地
3
设计旅游线路
4
出发前相关旅游物品的准备
Contents
目录
1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
1
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本课结束
下课
设计旅游线路
鸣沙山
设计旅游线路
月牙泉
设计旅游线路 3 丝绸之路之旅:游程安排
第五天
早上乘汽车赴莫高窟,游览莫高窟。晚上乘火车赴吐鲁番。夜宿火车 上。
设计旅游线路
莫高窟壁画
设计旅游线路 3 丝绸之路之旅:游程安排
第六天
早上抵达吐鲁番,游览苏公塔、坎儿井、千佛洞、火焰山、葡萄沟、 高昌故城。夜宿吐鲁番。
第八天
早上乘汽车赴天山,游览天池,观博格达雪峰。傍晚可以乘火车或飞 机等回家。
设计旅游线路
天山天池
设计旅游线路
博格达雪峰
设计旅游线路
3 丝绸之路之旅
线路特点
可以饱览我国西北地区独具魅 力的风景 可以体验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 和文化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探究与实践 我看秦皇汉武中图版习题精选六十三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探究与实践 我看秦皇汉武中图版习题精选六十三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探究与实践我看秦皇汉武中图版习题精选六十三第1题【单选题】秦国在军事实力上对六国形成优势是在( )A、商鞅变法之后B、战国中后期C、嬴政在公元前246年即位后D、长平之战后【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哪一因素对秦最终统一六国所起的作用最大( )A、秦王羸政的即位B、秦国的地理位置C、秦国的商鞅变法D、秦国采取连横的外交政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统一天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 )①统一文字②统一铸“五铢钱” ③修筑万里长城④颁布“推恩令”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历史剧《汉武大帝》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

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下列是其“大一统”措施的是( )A、任用商鞅变法B、开创中央集权制C、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统一文字【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们采取的相似治国措施是( )A、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B、加强对吐蕃的管理C、新建佛寺,传播佛教D、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B、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开辟丝绸之路【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秦朝灭亡后,自称“西楚霸王”的是A、刘邦B、项羽C、陆贾D、范增【答案】:。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节 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教学设计8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节 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教学设计8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节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第六节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埃及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埃及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埃及的认知框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基本国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景观、经济发展。

2.难点:埃及的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埃及的地理特征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课堂活动方案,准备好相关道具。

3.提前布置好学生分组,确保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埃及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埃及的地理特征对其经济、文化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基本国情。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埃及的地理特征对其经济、文化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地理中图版2012新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路线》资料:青海湖

地理中图版2012新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路线》资料:青海湖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路线》资料
青海湖
火车从青海湖的北岸驶过,有些地方适宜耕作的地方有成片的农场。

青海湖距西宁150公里,面积4500平方公里,海拔3200米,湖水冰冷且盐份很高,这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环湖生活的主要是些藏蒙游牧民,沿途经过的一些县城,你可以看到穿着民族服装的牧人和农民。

火车上可以看到青海湖很大,有人说,如果没有远处湖面上的雪山映衬,青海湖完全呈现出一种海的面貌,所以在藏语中青海湖称作“错温博”,意即蓝色的海。

青海湖最美是在七八月,那时湖边大片的油菜花都开了,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油菜花田和深蓝湖水相映,加上高原那种热烈阳光,会让你误以为闯入了某幅印象派油画中……。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7章 第六节 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教案 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7章 第六节 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教案 中图版

《第六节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教案第一课时一、了解第二手资料第二手资料是了解一个国家的重要途径。

第二手资料主要包括地图、图片、数据(统计图表)等。

我们可以通过书籍、报刊、互联网、音像制品等多种渠道,获得有关某一国家的第二手资料。

二、了解第二手资料的方法方法一:使用地图:利用地图可确定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及其他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得出该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方法二:使用图片:通过分析图片信息,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特色。

图片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

选取的图片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方法三:使用数据:数据和统计图表也是了解一个国家的一种工具。

通过与标准数据比较的方法,可判断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

活动1、思考:你能描述一下埃及在世界的位置吗?2、你能根据地图来描述一下埃及的位置和范围、地形和河流等方面的特点,并找出它的首都、重要城市及陆上邻国吗?3、为什么在尼罗河两岸地区会形成一条绿色长廊?4、想一想尼罗河水量的季节变化受谁的影响?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二、通过使用图片的方法了解:1、埃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国,每年的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5。

2、埃及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的奇观和古埃及文明的标志3、阿布辛贝勒神庙4、古埃及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5、大多数埃及人信仰穆斯林三、通过使用数据的方法分析根据下面资料,判断埃及目前是工业国,还是农业国?出口石油及其副产品、棉花、棉纱、磷酸盐、皮革制品、水果、香料等进口机电产品及工业原材料(60%),粮食和食品(约占30% )根据表中的资料,回答问题。

1、埃及的外汇主要来源于哪些部门?2、埃及是如何充分利用本国的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经济的?3、埃及的外汇收入与运河有什么关系?四、资料补充1、尼罗河的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定期的泛滥为两岸淤积了肥沃的土地,使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自古以来成为埃及的农业区,现已成为世界著名的长绒棉产区。

《实验与探究中图》课件

《实验与探究中图》课件

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根据探究结果提出下一步研究 计划 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结
探究活动是科学实验的核心,通过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 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学生 需要按照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 论。同时,探究活动还需要学生进行总结和反
提出对未来科 学实验的期待
推动科学研究
探讨科学实验 的创新模式
引领科学发展
01 思维能力
培养深度思考
02 探究精神
勇于追问
03 科学精神
求真务实
● 06
第6章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与回顾
第21页 课程总结与回顾:本章节将回顾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和收获。学生在实验与探究中的成长和进步将被总结。同时 对本课程进行评价和反思,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 程。
● 07
第7章 结语
感谢观看
感谢各位的聆听和支持。在实验与探究中,我们不断学习、 不断探索。欢迎提出问题和建议,让我们一起进步。祝大家 学习进步,科学探索愉快!
探究心得
学习收获
掌握了新的实验技 巧和方法
团队合作
学会了与同伴合作 完成实验
实验反思
总结实验中的经验 教训
困难与挑战
克服了实验过程中 的困难
课程实践
实验设计与规划
学习如何设计并规划实验 探索实验设计的精髓
实验操作技巧
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培养实验操作的灵活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
学会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
实验报告撰写
了解实验报告的结构 提升实验报告的书写水平
● 02
第二章 实验与探究中图
01 确定实验目的和内容
明确实验的目标和内容,为实验过程奠定基础

《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比赛评分标准-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比赛评分标准-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比赛评分标准
第一环节:“合作设计”评分标准
(满分:5分)
各组根据老师所提供资料,小组成员之间讨论,确定方案,然后举手示意,以完成先后确定分数:第一名5分;第二名4分;第三名3分;第四名2分。

第二环节:“登台展示”评分标准
(满分:10分)
1、形象(2分):精神饱满,落落大方1分;举止得体,合乎礼仪1分。

2、设计(5分):(1)、遵循了旅游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分;(2)、路线设计科学合理,操作性强2分;(3)、设计中包含了交通方式、注意事项、线路特点、特色美食等2分。

3、展示(3分):讲解清楚明了1分;能结合地图进行讲解2分;
第三环节:“评委提问”评分标准
(满分5分)
评委根据各组设计方案,从选择理由、路线规划思路、交通方式选择、旅行注意事项、特色介绍等方面进行提问,评委根据选手回答酌情给分。

地理中图版2012新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路线》资料:个儿木和将军楼

地理中图版2012新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路线》资料:个儿木和将军楼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路线》资料
格尔木和将军楼
再往南沿着注入东达布逊湖的格尔木河逆流而下,我们就来到了青藏铁路沿线除拉萨、西宁外的又一大重要城市——格尔木。

“格尔木”是蒙古语,意为“河流众多的地方”。

其距西宁845公里,距拉萨1200多公里,海拔2800多米,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南缘中段,是青海省的第二大城市,被人们称为柴达木盆地的明珠,青藏高原上的汽车城。

1984年7月30日,我国第一条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就在这里交付使用。

格尔木在西周厉王时代(公元前845年前后)就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族。

663年,吐蕃进兵青海,格尔木地区的羌部族逐步融为藏族。

1238年,成吉思汗的后裔阔端率部进军西藏,蒙古族进驻柴达木盆地。

由于雪山、戈壁、盐湖把这里同外界隔绝,当时在辽阔的土地上只有零零星星的牧民帐房,四处芦苇丛生,野兽出没,直到1952年格尔木和平解放后建政时还不到1000人。

1953年,慕生忠将军率领的人民解放军和筑路民工来到这里筑路、种树,第二年青藏公路通车后,逐渐形成城镇。

当初,这里没有一条马路,机关、学校、商店全住帐篷,人称“帐篷城”。

1980年成立了格尔木市。

当初人们说这里是“风吹石头跑”的地方,可现在一座现代化的、林木繁盛、人烟稠密的城市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如果没有时常的沙尘暴提醒这是在柴达木盆地的腹心,会以为自己正置身内地的某个城市。

在格尔木市西郊还可见到首次修通青藏公路的慕生忠将军住过的“将军楼”。

说是“将军楼”,其实就是座很简陋的砖瓦小二层楼。

这个不起眼的小楼,就是格尔木当初唯一的建筑。

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探究优秀教学案例(人教中图版)STEAM实验探究之智能家居的秘密

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探究优秀教学案例(人教中图版)STEAM实验探究之智能家居的秘密
3.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与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4.教师针对学生在作业中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案例以智能家居为主题,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智能家居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2.掌握常见的智能家居设备及其功能;
3.学会使用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搭建;
4.能够分析并解决智能家居系统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智能家居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搭建方法,提炼关键知识点;
3.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加深对智能家居系统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与搭建一个简单的智能家居系统;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团队协作精神,对设计与搭建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探究优秀教学案例(人教中图版)STEAM实验探究之智能家居的秘密
一、案例背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新趋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以智能家居为主题的实验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体验科技改变生活的魅力,提升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本案例以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结合STEAM教育理念,设计了一堂关于智能家居的秘密的实验探究课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智能家居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搭建方法,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1)①③
(2)细胞膜
时间
(3)三
[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
高考真题体验 核心整合归纳 限时规范训练
放出大量的能量
三、实验与探究能力
浙江理综,31)为了探究某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 5.(2011· 思路: (1)实验分组: 甲组:培养液+Y细胞+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生理盐 水 乙组:培养液+Y细胞+3HTdR+X(用生理盐水配制)每组设置若干个重 复样品。 (2)分别测定两组的CRD(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求每组的平均值。 (3)将各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后,测定其CRD,求每组平均值 并进行统计分析。(要求与说明:答题时用X、CRD、3HTdR表示相关名 词;Y细胞是能增殖的高等动物体细胞)
解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分析题目中实验思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X对Y细胞增殖
的影响或探究X对DNA合成的影响。(2)本实验为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应从促 进、抑制、无影响三方面进行预测。(3)实验中采用3HTdR的原因有二:一
是3HTdR是合成DNA的原料,二是其具有放射性,利于检测。
答案 (1)探究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的影响。
_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 d后进行辐射
损伤,14 d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γ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 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________育种,其特点是 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染成橘黄色或红色;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时,可用斐林试剂与植物 组织通过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时,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甲基绿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
RNA染成红色。 答案 A
高考真题体验
核心整合归纳
限时规范训练
福建理综,26Ⅱ)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 4.(2011· 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① ② ③ ④ 观察对象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 粒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 DNA和RNA分布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 粒体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 的有丝分裂 染色剂 苏丹Ⅲ 吡罗红 甲基绿 健那绿 龙胆紫 实验结果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 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 积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 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B
C
双缩脲试剂
甲基绿 斐林试剂 吡罗红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 用,生成绿色沉淀 斐林试剂将DNA染成 绿色,吡罗红将RNA 染成红色
观察DNA和RNA在细 D 胞中的分布
高考真题体验
核心整合归纳
限时规范训练
解析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可用醋酸洋红把染色体染
成紫红色;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时,可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把脂肪颗粒
高考真题体验 核心整合归纳 限时规范训练
(
)。
解析
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来判断,
选项A中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选项B中在用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 生区细胞之前需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此时细胞已被杀死;选项D
中需用试剂盐酸处理后再染色,故D中细胞也无需保持细胞的活性。
答案 C
高考真题体验
核心整合归纳
限时规范训练
(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________器
官。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_______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
质。 (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__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
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__;从
(2)如果乙组CRD明显高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促进作 用; 如果乙组CRD与甲组基本相同,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无影响; 如果乙组CRD明显低于甲组,说明X对Y细胞增殖(DNA合成)有抑制作用 (3)3HTdR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CRD变化来判断细胞增殖(DNA 合成)情况
(4)诱变(辐射)
提高变异频率,
加速育种进程;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答出两点即可)
安徽理综,29Ⅰ)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 7.(2011·
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
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
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 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__。
高考真题体验
核心整合归纳
限时规范训练
解析
(1)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其中有大量的免疫细胞,故选择脾细
胞做实验材料,研究核辐射是否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探究人IL18对核辐射 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都属于 免疫活性物质。(2)细胞凋亡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 编程性(程序性)死亡;从表中三组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表明发 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少;从②③两组数据的对比可发现,每次检测的结果 均是③组细胞凋亡的相对值比②组的小,说明IL18能抑制脾细胞凋亡。(3)当 第④组实验的处理方法设置为“IL18+辐射损伤”时,通过与第③组对比,该 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4)利用
高考真题体验 核心整合归纳 限时规范训练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 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步骤:①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 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 kg/hm2)、氮肥(225 kg/hm2)、保水剂(60 kg/hm2)+氮肥
(225 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 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高考真题体验 核心整合归纳 限时规范训练
(2011· 福建理综,26Ⅰ)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 6. 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 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 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 (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 d后注射IL18。14 d后分别取各 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 h、12 h、24 h、48 h后,进行 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组别 ① ② ③ 处理方法 无辐射损伤 辐射损伤 辐射损伤+IL18 0h 0.046 0.460 0.239 12 h 0.056 0.420 0.265 24 h 0.048 0.530 0.279 48 h 0.038 0.520 0.269
察到叶绿体,且呈绿色;细胞中的脂肪颗粒、线粒体和细胞核,本身不 具有颜色,需经特殊染色处理后,才能够观察到。 答案 A
高考真题体验
核心整合归纳
限时规范训练
二、获取信息的能力
(2011· 新课标理综,6)下表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 3. 验结果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 胞的有丝分裂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 肪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 萄糖 试 剂 醋酸洋红 ( 预期的实验结果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
高考真题体验
核心整合归纳
限时规范训练
组号 A B C
CO2吸收量/(μmol·m-2· s-1) 10.66 13.04 15.91
叶绿素含量/(mg· g-1) 3.07 3.02 3.05
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1)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中的缺陷并改正: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步 骤②________________。 (2)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 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 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 CO2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_释放量计算。
高考真题体验
核心整合归纳
限时规范训练
请回答问题。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采用3HTdR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于甲基绿与 DNA 结合呈现绿色, 吡罗红与 RNA 结合呈现红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