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实验探究题

合集下载

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第1讲教材基础实验

201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第1讲教材基础实验

专题七实验与探究第1讲教材基础实验直击考纲能独立完成“实验考查内容”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判断下列有关观察类实验的叙述(1)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若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时,则除调节细调节器外,还需要调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放大光圈(2013·上海,13)(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2008·上海,16C)( ×)(3)将洋葱表皮分别置于0.2 g/mL和0.3 g/mL蔗糖溶液中,观察并比较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预期结果是在0.2 g/mL 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2010·江苏,19①)( ×)(4)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使用龙胆紫染液染色,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2011·福建,26Ⅱ④改编)( ×)(5)若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可通过“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减少实验误差(2013·福建,4D)( √) 2.判断下列有关探究类实验的叙述(1)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2010·四川,2A)( ×)(2)若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选用材料与试剂:前者为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而后者为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2013·江苏,23AC)( ×)(3)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2013·重庆,3C)( ×)(4)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2009·福建,1B)( ×)(5)用两种不同浓度2,4-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的生根数,预期结果是低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总是更多(2010·江苏,19④)( ×)(6)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通过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可减少实验误差( 2013·福建,4B)( ×)3.判断下列有关鉴定类实验的叙述(1)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应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2011·新课标全国,6B)( ×)(2)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应用的试剂是甲基绿,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2011·新课标全国,6C)( ×)(3)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2010·四川,2D)( ×)(4)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2009·江苏,21A)( ×)(5)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如下图)表明,Ⅳ为叶绿素a,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2010·四川,2B和2013·广东,6A改编)( ×)(6)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2013·重庆卷,3D)( √) 4.判断下列有关模拟调查类实验的叙述(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

生物 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七实验

生物  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七实验

常用语言模板: 选择长势相同 大小相似的同种 长势相同、 常用语言模板:①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 植物随机等量分组, 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 A、B、C 等;② 等量分组 、 、 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 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 各加入等量的某 等量 溶液; 选择年龄 体重(性别 健康状况相同的 年龄、 性别)、 溶液;③选择年龄、体重 性别 、健康状况相同的 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 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 1、2、3 等。 随机等量分组 、 、 (2)对照处理:根据实验的要求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 对照处理: 对照处理 组进行处理,除实验变量外, 组进行处理,除实验变量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 饲养等条件要相同且适宜,即控制无关变量。 养、饲养等条件要相同且适宜,即控制无关变量。 要注意体现“单一变量”的词语的准确使用, 要注意体现“单一变量”的词语的准确使用,例如 使用“等量”“相同”“适宜”等词语。 使用“等量”“相同”“适宜”等词语。 ”“相同”“适宜
(3)探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探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①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轻轻震荡几次,使酵母菌均匀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轻轻震荡几次, 分布,以确保计数准确,减少误差。 分布,以确保计数准确,减少误差。 ②该探究不需要设置对照,因为随着时间的延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 该探究不需要设置对照,因为随着时间的延续, 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 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实验,求得平均值。 实验,求得平均值。 ③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算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 菌。 ④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 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 确的方法是浸泡和冲洗。 确的方法是浸泡和冲洗。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8单元 微专题七 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8单元 微专题七 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

微专题七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实验探究题型一膜电位的测量及变化曲线分析测量装置电位变化曲线两电极分别位于细胞膜两侧相同位置两电极分别位于细胞膜两侧不同位置(a、b两点)若减小a、b两点间的距离,则d也随之减小,当ab=0时,两个波峰重叠,电流表指针偏转一次两电极分别位于细胞膜两侧不同位置(a、b两点)若减小a、b两点间的距离,则d也随之减小,当ab=0时,两个波峰重叠,电流表指针偏转一次跟踪训练1.(2022·常德高三市级重点高中联考)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

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B.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说明d处处于未兴奋状态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D.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答案B解析丙图表示先后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动作电位,由图可知,表1可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A正确;由图可知,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说明d处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此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C正确;丙图曲线处于⑤点时,甲图a处处于静息状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正确。

2.研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如图甲所示。

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树突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由树突和轴突组成B.神经元维持-68 mV膜电位时,膜内的K+浓度比膜外的高C.乙图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刺激直接引发的Na+内流D.乙图电位变化出现第二个峰值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引发的Na+内流答案A解析神经元维持-68 mV膜电位时,为静息电位状态,此时,膜内的K+浓度比膜外的高,B正确;乙图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刺激使钠离子通道打开,引发的Na+内流,从而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乙图电位变化出现第二个峰值的原因是神经递质与细胞体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的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

高中化学微专题07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原卷版)

高中化学微专题07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原卷版)

微专题07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比较方法一、依据反应原理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总是遵循以下规律(简称强弱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

方法二、根据“三表”来判断(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判断(2)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3)依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方法三、依据“两池”判断(1)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

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

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2)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在阳极阴离子放电顺序:S2−>I−>Br−>Cl−>OH−,即是还原性强弱顺序。

在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Ag+>Hg2+>Fe3+>Cu2+>H+>Pb2+>Sn2+>Zn2+>Al3+>Mg2+>Na+>Ca2+>K+,即是氧化性强弱顺序。

方法四、依据与同一物质反应的情况(反应条件、剧烈程度等)判断。

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高、低来进行判断,反应条件越低,性质越强;若氧化产物价态不同,则价态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方法五、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判断。

(1)一般来讲,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

如:氧化性:浓H2SO4> H2SO3;还原性:H2S> SO2。

又如氧化性:Fe3+> Fe2+> Fe,还原性反之。

(2)在和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时,氧化剂(或还原剂)被还原(或氧化)的程度越大,即是化合价降低(或升高)越多,还原剂(或氧化剂)的还原性(或氧化性)就越强。

如Fe和Cl2反应生成FeCl3,而Fe和S反应只生成FeS,则氧化性:Cl2>S。

2014生物《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专题检测卷: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通用)

2014生物《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专题检测卷: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通用)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检测卷(十三)实验与探究(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2013·哈尔滨模拟)生物学的研究离不开科学的方法,下列研究成果与运用的主要方法不相符的是( )A.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揭示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模型建构法C.萨顿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D.鲁宾、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2.下列相关实验操作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观察有丝分裂: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B.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C.蛋白质鉴定: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D.观察植物细胞失水:撕取洋葱鳞片的叶肉细胞→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3.(2013·烟台模拟)下列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技术或方法正确的是( )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B.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D.甘蔗茎和甜菜块根都含较多蔗糖且近于无色,可用于还原糖鉴定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不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B.格里菲思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以使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在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5.取洋葱内表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边滴入添加了红墨水分子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进行观察。

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及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白色部分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外界溶液B.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红色部分为液泡的细胞液C.视野中红色部分逐渐缩小,颜色逐渐加深D.视野中白色部分逐渐缩小,浓度逐渐升高6.(2013·山东高考)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

中考热点专题七 数学化实验

中考热点专题七 数学化实验

3. (2019河南备用卷22题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pH传感器等数字化实验装置,测 定盐酸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1)0~8 s时,反应无气泡产生,且生成了两种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HCl === NaCl+NaHCO3 (2)写出C点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HCl、NaCl
2. (2019河南22题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 机等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铝片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气体压强的变化,实验结果 如图所示。 (1)开始一段时间气体压强几乎不变,其原因是什么? 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稀硫酸与氧化铝 反应时不生成气体。 (2)写出m点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3H2SO4=== Al2(SO4)3+3H2↑
A. MN段
B. NP段
C. PQ段
(2)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__温__度__越__高__,__分__子__运__动__速__率__越___快___。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2_1_%_____时几乎不再变化。
8. (2019北京)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 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__氢__氧__化__钠__溶__液___。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氢__氧__化__钠__溶__液__与__二__氧__化__碳__充__分__反__应__,__反__应__停__止__。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N__a_2C__O_3_+__2_H__C_l_=_=_=__2_N_a_C_l_+__H__2O__+__C_O__2↑_。
9. (2019说明与检测改编)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 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 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 CaCl2+H2O+CO2↑ (2)对比分析a、b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什 么因素有关? 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有关。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七)【含答案】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七)【含答案】

1.如图所示,超市的洗涤用品区域有一种叫做“污渍爆炸盐”的新型洗涤剂,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黄斑、血渍、奶渍等。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污渍爆炸盐”与水作用后的产物进行了探究。

(1)查阅资料:“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它是白色结晶颗粒,与水作用会产生碳酸盐和其他化合物。

(2)小明猜想其他化合物为:Ⅰ.NaOH;Ⅱ.H2O2;Ⅲ.NaOH和H2O2,小明作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探究“污渍爆炸盐”水溶液的成分,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1: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步骤2: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含有Na2CO3步骤3:取少量步骤2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再滴加少量MgCl2溶液,振荡无明显现象步骤4: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含有H2O2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探究”专题训练(七)2.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有时会出现石灰水未变浑浊,石灰水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等“意外现象”。

小乐为了找出产生这些“意外现象”的原因,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并按如下实验方案完成了实验。

步骤1:分别取一定体积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混合配制成50mL 溶液; 步骤2:分别向50mL 溶液中通入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并记录现象。

实验序号 V 饱和石灰水(mL) V 蒸馏水(mL)出现现象所需时间(s)开始浑浊明显浑浊沉淀减少 是否澄清 ① 50 0 19 56 366 持续通入二氧化碳 480s 以上,沉淀不能 完全消失②40102451245③ 30 20 25 44 128④ 20 30 27 35 6789s 后完全澄清⑤1040通180s 以上,均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2)实验装置中的B 的作用是 。

中考九年级化学二轮系统复习专题七 实验探究题(Ⅰ)

中考九年级化学二轮系统复习专题七 实验探究题(Ⅰ)
吸入25 mL稀硫酸。
Ⅲ. 将注射器中的稀硫酸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
每次推入稀硫酸、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
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如下表。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200 400 515
x
525
(1)上表中的数据x=_5_2_0_。
【评价反思】(1)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小艳的实验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 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稀__盐__酸__和__氯__化__钠__都__能__与__硝__酸__银__反__应__生__ _成__氯__化__银__白__色__沉__淀__。 (2)小平的实验中强调“溶液pH≤7”而不是“溶液pH减小”作为判断二 者发生化学反应的理由是_溶__液__p_H__减__小__,__可__能__是__由__于__加__入__稀__盐__酸__后__氢__氧__ _化__钠__溶__液__浓__度__变__小__,__碱__性__减__弱__;__溶__液__p_H_<__7_,__说__明__溶__液__显__酸__性__,__或__溶__液__ _p_H_=__7_,__说__明__溶__液__显__中__性__,__可__证__明__反__应__发__生__,__氢__氧__化__钠__消__失___。
金属的形状
收集50mL氢气 所需时间/s
粉状
60
片状
120
片状
102
片状
110
(1)要比较金属的形状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①__③____。 (2)通过对比实验②③,可得出的结论是_其__他__条__件__一__定__时__,__镁__与__酸__的__反___ _应__速__率__比__铁__快__。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7 实验探究题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7  实验探究题

专题突破七实验探究题【题型特征】物质的探究是每年中考必考的重要题型,以实验题的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猜想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对比能力以及分类、比较、抽象、概括等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难度中等或偏大,有较好的区分度,失分率高。

【解题策略】做这类题关键还是在于对物质的性质,尤其是酸、碱、盐和单质、氧化物的性质要熟练掌握和运用。

认真审题之后,确定探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将探究的问题和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提炼,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

一般反应后生成物的成分,除了一定有生成物之外,再看反应物是否过量,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

物质变质问题也有三种情况,包括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和全部变质。

类型1物质组成或成分的探究(含标签类)例1(2021百色中考)某校毕业班同学准备进行化学技能操作考试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装有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图),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溶液不可能是A(填序号)。

A.酸溶液 B.碱溶液 C.盐溶液【获得信息】Ⅰ.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Ⅱ.室温(20 ℃)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Ⅲ.NaCl、B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可能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碳酸钠溶液;猜想三:氢氧化钠溶液;猜想四:碳酸氢钠溶液。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根据室温(20 ℃)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无法配制出10%的溶液(合理即可)。

【实验推断】(1)小丽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则这瓶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理由是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合理即可)。

(2)小明取样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静置后,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振荡后无明显现象。

高中《实验化学》专题七

高中《实验化学》专题七

专题七:物质的制备与合成课题1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课题目标】1.通过制备实验,进一步了解分离和提纯化合物最常用和最简单的一些方法;2.了解、学习并尝试有关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3.训练物质的称量、溶解、加热、结晶、吸滤、倾析法分离或洗涤等操作技能;4.了解复盐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知识梳理】1.基础知识:(1)硫酸亚铁铵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和(NH4)2SO4都要小化学性质:能水解;具有还原性,但比硫酸亚铁稳定(2)硫酸亚铁铵的制备:Fe + H2SO4 = FeSO4 + H2↑(NH4)2SO4+FeSO4+6 H2O =(NH4)2SO4•FeSO4•6H2O↓利用摩尔盐的溶解度比FeSO4和(NH4)2SO4都要小使之析出而制得2.基本技能:倾析法分离:(1)分离条件:当沉淀的密度较大或结晶的颗粒较大,静置后能沉降至容器底部时,可用倾析法进行沉淀的分离和洗涤。

(2)具体操作:把沉淀上部的溶液沿玻璃棒倾入另一容器内,然后往盛着沉淀的容器内加入少量洗涤液,充分搅拌后,沉降,倾去洗涤液。

如此重复操作3遍以上,即可把沉淀洗净,使沉淀与溶液分离。

【实战演练】基础训练1.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①③④⑤2.下列结论均出自《实验化学》中的实验,其中不正确...的是(C)A.往新配制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显蓝色,用CCl4不能从中萃取出碘。

B.当锌完全溶解后,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此现象可作为判断镀锌铁皮中锌镀层是否完全被反应掉的依据。

C.提取海带中碘元素时,为保证I-完全氧化为I2,加入的氧化剂(H2O2或新制氯水)均应过量。

D.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只需小火加热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

专题七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专题七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专题七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一、选择题1.[2012·长沙]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湘江中的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D)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态系统【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它既包括了某一地点的全部生物,又包括了环境。

2.[2012·东营]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B)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叶绿体⑤中央大液泡⑥细胞质A.①②③④B.②③⑥C.②③⑤⑥D.②④⑤【解析】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有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质,而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是看不到的,而动物细胞因没有细胞壁,可以看到细胞膜。

3.[2012·广安]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A) A.肝脏B.肾C.脾D.胰腺4.[2012·长沙]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的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D) A.碘液、生理盐水、自来水B.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C.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D.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5.[2011·湘潭]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C)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主要成分是分解者。

6.[2010·济南]垂柳和鲤鱼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垂柳没有(B) A.细胞B.系统C.器官D.组织【解析】考查动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的区别。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7.[2011·福州]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色。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A) A.输导组织B.营养组织C.分生组织D.保护组织8.[2010·威海]如图Z7-1所示植物的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B)图Z7-1【解析】C选项代表植物体,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D选项代表叶的表皮属于组织;B选项代表叶属于器官;A选项代表细胞。

七年级实验探究题

七年级实验探究题

七年级科学实验探究专题1.(12嘉舟-30)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后,小明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吃西瓜时为什么没看到过有萌发的种子,而扔在地上的西瓜种子却会很快萌发呢于是小明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了分析,大家首先根据书本知识,提出了以下假设:假设一: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温度;假设二: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水分;假设三: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空气。

经过理性的思考和讨论,大家认为上述假设中有两个难以成立。

你认为假设不成立(写出一个即可),理由是。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他们了解到许多植物的种子成熟后都有休眠现象,即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仍不能萌发,这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特性之一。

而导致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多,西瓜内种子不能萌发是由于果实中存在抑制物质。

为了验证上述资料是否可信,他们决定对此展开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过程:?①将一个成熟的西瓜切开,取出里面的种子并洗净,将瓜瓤捣碎后过滤,西瓜汁备用。

②取两个培养皿,分别贴上注有A、B的标签,每个培养皿中均放人多层滤纸,滤纸上各放10颗西瓜种子。

③在培养皿A中的滤纸上滴加一定量的清水,在培养皿B中的滤纸上滴加。

④将两个培养皿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每天添加水或西瓜汁,以保持滤纸湿润。

连续观察多天,结果如下: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他们找到的资料是否可信。

2.(12嘉舟-33)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1)甲图是研究二力平衡的实验装置,此时小车保持静止。

若在右盘中再加入一个较小的砝码,小车理应向右运动,但实际操作时小车往往仍保持静止。

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配合”时,可取的做法是。

A.否定相应的理论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3.(12湖州-33)小明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往手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

但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于是他找来弹簧测力计、滴管、一块油漆过的木块和一杯水进行探究。

专题七

专题七

不能选用该材料
健那绿 需要用_______ 染色
实验名称
常用材料 藓类 新鲜的_____ 的叶或者菠 _____ 菜叶、黑藻
选材原因
备注 叶绿体中的色素颜色
用高倍显 微镜观察 叶绿体
富含叶绿

健那绿 染色后 会掩盖_______
的颜色变化,因此不能 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 来观察线粒体

实验名称 观察植物细 胞的质壁分 离实验 绿叶中色素
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
时间长短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 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 的速率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培养基 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在“探究α -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
层析液 _______
实验名称
常用材料
选材原因
备注 应注意观察呈 正方形的根尖 分生区 细胞 _______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
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的
该处细胞具有
很强的
根尖细胞 __________ 分裂增 生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 ________
目的变化 能力
三、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汇总
构建物理模型法 。 1.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_______________
④中的核酸应该是DNA,其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蛋白质的组
成单位是氨基酸,遇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 主要承担者,因此③正确。
热点考向 2
实验分析和评价
【典例2】(2013·临沂模拟)某兴趣小组为验证2,4-D对插条生

中考物理必考专题突破 实验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

中考物理必考专题突破 实验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

实验七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选择题(共4小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投影机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②和④C.只有①和④D.只有③和④【解答】解:①②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6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故①②错误;③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30cm>2f;2f>16cm>f,解得:8cm<f<15cm,故③正确;④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延迟会聚,为使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采取的方法为:使光屏远离透镜,使像成在光屏上,故④正确。

故选:D。

2.小刚利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如图所示,他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他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他正确的操作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光屏左移,光屏上呈现烛焰更大的像B.光屏左移,光屏上呈现烛焰更小的像C.光屏右移,光屏上呈现烛焰更大的像D.光屏右移,光屏上呈现烛焰更小的像【解答】解: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此时u>2f;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即凸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会聚,所以像会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向左移动),则光屏应左移;不改变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因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则相当于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光屏上将呈现烛焰更小的像,故B正确,ACD错误。

专题突破练 专题七 第23练 力学实验(一) 纸带、光电门类实验

专题突破练 专题七 第23练 力学实验(一) 纸带、光电门类实验

第23练力学实验(一)纸带、光电门类实验1.(2022·辽宁卷·1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其中光栅板上交替排列着等宽度的遮光带和透光带(宽度用d表示).实验时将光栅板置于光电传感器上方某高度,令其自由下落穿过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所连接的计算机可连续记录遮光带、透光带通过光电传感器的时间间隔Δt.(1)除图中所用的实验器材外,该实验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填“天平”或“刻度尺”);(2)该同学测得遮光带(透光带)的宽度为4.50 cm,记录时间间隔的数据如表所示;编号1遮光带2遮光带3遮光带…Δt/(×10-3s)73.0438.6730.00…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得编号为3的遮光带通过光电传感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3=______ m/s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某相邻遮光带和透光带先后通过光电传感器的时间间隔为Δt1、Δt2,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d、Δt1、Δt2表示);(4)该同学发现所得实验结果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请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刻度尺(2)1.5(3)2d(Δt1-Δt2)Δt1Δt2(Δt1+Δt2)(4)光栅板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解析(1)该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不需要天平测质量;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遮光带(透光带)的宽度,故需要刻度尺.(2)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可知v =d Δt =4.5×10-2m 30×10-3 s=1.5 m/s.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有 v 1=d Δt 1,v 2=dΔt 2,v 2=v 1+g (Δt 2+Δt 12)可得g =2d (Δt 1-Δt 2)Δt 1Δt 2(Δt 1+Δt 2).(4)光栅板的长度明显,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所以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2.(2022·河北卷·11)某实验小组利用铁架台、弹簧、钩码、打点计时器、刻度尺等器材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原长为L 0,钩码的质量为m .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表达式为E =12kx 2,其中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形变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在弹性限度内将钩码缓慢下拉至某一位置,测得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从静止释放钩码,弹簧收缩,得到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钩码加速上升阶段的部分纸带如图乙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T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认为释放钩码的同时打出A 点).从打出A 点到打出F 点时间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量为________,钩码的动能增加量为________________,钩码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为________________.(2)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弹簧弹性势能减少量、钩码的机械能增加量分别与钩码上升高度h 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随着h 增加,两条曲线在纵向的间隔逐渐变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k (L -L 0)h 5-12kh 52 m (h 6-h 4)28T 2mgh 5 (2)见解析解析 (1)从打出A 点到打出F 点时间内,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量为 ΔE p 弹=12k (L -L 0)2-12k (L -L 0-h 5)2整理有ΔE p 弹=k (L -L 0)h 5-12kh 52打F 点时钩码的速度为v F =h 6-h 42T则钩码的动能增加量为 ΔE k =12m v F 2-0=m (h 6-h 4)28T 2钩码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为ΔE p 重=mgh 5(2)钩码机械能的增加量,即钩码动能和重力势能增加量的总和,若无阻力做功则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钩码机械能的增加量.现在随着h 增加,两条曲线在纵向的间隔逐渐变大,而两条曲线在纵向的间隔即阻力做的功,则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钩码和纸带运动的速度逐渐增大,导致空气阻力逐渐增大,空气阻力做的功也逐渐增大.3.(2021·湖南卷·11)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主要实验步骤如下:(1)用游标卡尺测量垫块厚度h,示数如图乙所示,h=________ cm;(2)接通气泵,将滑块轻放在气垫导轨上,调节导轨至水平;(3)在右支点下放一垫块,改变气垫导轨的倾斜角度;(4)在气垫导轨合适位置释放滑块,记录垫块个数n和滑块对应的加速度a;(5)在右支点下增加垫块个数(垫块完全相同),重复步骤(4),记录数据如下表:n 12345 6a/(m·s-2)0.0870.1800.2600.4250.519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上描点,绘制图线.如果表中缺少的第4组数据是正确的,其应该是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1.02(5)见解析图0.343(0.341~0.345均可)解析(1)垫块的厚度为h=1 cm+2×0.1 mm=1.02 cm(5)绘制图线如图;根据mg ·nhl=ma可知a 与n 成正比关系,则根据图像可知,斜率 k =0.67=a 4解得a ≈0.343 m/s 2.4.(2022·全国甲卷·23)利用图示的实验装置对碰撞过程进行研究.让质量为m 1的滑块A 与质量为m 2的静止滑块B 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比较碰撞后A 和B 的速度大小v 1和v 2,进而分析碰撞过程是否为弹性碰撞.完成下列填空:(1)调节导轨水平;(2)测得两滑块的质量分别为0.510 kg 和0.304 kg.要使碰撞后两滑块运动方向相反,应选取质量为________ kg 的滑块作为A ;(3)调节B 的位置,使得A 与B 接触时,A 的左端到左边挡板的距离s 1与B 的右端到右边挡板的距离s 2相等;(4)使A 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气垫导轨运动,并与B 碰撞,分别用传感器记录A 和B 从碰撞时刻开始到各自撞到挡板所用的时间t 1和t 2;(5)将B 放回到碰撞前的位置,改变A 的初速度大小,重复步骤(4).多次测量的结果如下表所示;1 2 3 4 5 t 1/s 0.49 0.67 1.01 1.22 1.39 t 2/s 0.15 0.21 0.33 0.40 0.46 k =v 1v 20.31k 20.330.330.33(6)表中的k 2=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7)v 1v 2的平均值为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8)理论研究表明,对本实验的碰撞过程,是否为弹性碰撞可由v 1v 2判断.若两滑块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则v 1v 2的理论表达式为____________(用m 1和m 2表示),本实验中其值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若该值与(7)中结果间的差别在允许范围内,则可认为滑块A 与滑块B 在导轨上的碰撞为弹性碰撞.答案 (2)0.304 (6)0.31 (7)0.32 (8)v 1v 2=m 2-m 12m 10.34解析 (2)用质量较小的滑块碰撞质量较大的滑块,碰后运动方向相反,故选0.304 kg 的滑块作为A .(6)由于两段位移大小相等,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k 2=v 1v 2=t 2t 1=0.210.67=0.31.(7)v 1v 2的平均值为 k =0.31+0.31+0.33+0.33+0.335=0.32.(8)弹性碰撞时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可得m 1v 0=-m 1v 1+m 2v 2 12m 1v 02=12m 1v 12+12m 2v 22 联立解得v 1v 2=m 2-m 12m 1,代入数据可得v 1v 2=0.34.1.(2022·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联考)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1)本实验采用电火花计时器,所接电源应为电压________ V ,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_ s ;(2)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 1=2.60 cm ,x 2=4.14 cm ,x 3=5.69 cm ,x 4=7.22 cm ,x 5=8.75 cm ,x 6=10.29 cm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为T ,则重物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________,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 m/s 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误差的原因:________. 答案 (1)220 0.02 (2)x 6+x 5+x 4-x 3-x 2-x 136T 29.60 (3)下降过程中重物受到空气阻力、纸带受到摩擦阻力等解析 (1)采用电火花计时器,所接电源应为电压220 V ,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是T =1f =0.02 s(2)根据Δx =at 2,则有 a =x 6+x 5+x 4-x 3-x 2-x 1(3×2T )2=x 6+x 5+x 4-x 3-x 2-x 136T2≈9.60 m/s 2 (3)实验中重物会受到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空气阻力的影响,因此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2.(2022·河北邯郸市一模)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 ,砝码盘及砝码的总质量为m ,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的频率为f ,定滑轮和动滑轮受到的阻力可忽略不计.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轮及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竖直;②取下砝码盘,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0;③挂上砝码盘,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1,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1;④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i ,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加速度a i .(1)对于该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保持M ≫mB .与小车相连的细线跟长木板一定要平行C .补偿摩擦力时,即步骤②中一定不能挂上砝码盘D .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1时,小车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 1-F 0-mg(2)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1、2、3、4、5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则打点计时器在打计数点“4”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用字母x 1、x 2、x 3、x 4和f 表示);若x 1=6.02 cm ,x 2=6.89 cm ,x 3=7.77 cm ,x 4=8.66 cm ,f =50 Hz ,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 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的关系图像,下列四幅图中,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________.答案 (1)B (2)(x 3+x 4)f 10 x 3+x 4-x 1-x 2100f 2 0.88 (3)B解析 (1)实验中因为弹簧测力计可直接读出细线的拉力大小,所以不一定要保持M ≫m ,故A 错误;补偿摩擦力时,步骤②中也可以挂上砝码盘,只要保证小车匀速下滑,即与小车相连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即可,故B 正确,C 错误;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应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i 减去小车匀速下滑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0,D 错误.(2)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 =5f ,打下计数点“4”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 4=x 3+x 42T =(x 3+x 4)f 10,根据逐差法有Δx =aT 2,可得a =x 3+x 4-x 1-x 2100f 2=0.88 m/s 2.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0=ma ,解得a =1m F -1m F 0,可知a 与F 是一次函数关系,且与横轴有交点,故选B.3.(2022·四川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二诊)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F =ma .实验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一个表面光滑的金属小球、秒表和毫米刻度尺.主要实验步骤有:①铁架台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铁架台和长木板搭建一个倾角可调斜面; ②在斜面上标记出P 、Q 两点,并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出P 、Q 两点间的距离L ; ③让一个金属小球从斜面上P 点由静止释放,用秒表记下小球从P 运动到Q 的时间t ; ④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出P 、Q 两点与桌面之间的距离h 1、h 2; ⑤改变长木板的倾角,重复步骤③、④,得到多组实验数据.(1)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若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均不计,则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为________;(2)若关系式2L 2=________成立,则说明牛顿第二定律F =ma 成立. 答案 (1)2Lt 2 mg h 1-h 2L(2)g (h 1-h 2)t 2解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有L =12at 2所以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Lt 2设斜面倾角为θ,则sin θ=h 1-h 2L由题意可知,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受到的合外力为F =mg sin θ=mg h 1-h 2L .(2)若牛顿第二定律F =ma 成立,则mg h 1-h 2L =m 2Lt2化简得2L 2=g (h 1-h 2)t 2.4.(2022·云南昆明市一模)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甲中,气垫导轨上有A 、B 两个滑块,滑块A 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穿过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 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已知滑块A 的质量m 1=300 g ,滑块B 的质量m 2=100 g ,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 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 一水平向右的瞬间冲量,使它与静止的滑块B 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为Δt =3.200 ms.(所有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1)该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遮光片的宽度d 如图乙所示,则d =________ mm ,两滑块碰撞后滑块B 的速度大小v B =________ m/s ;(2)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的频率f =50 Hz ,根据纸带数据可得两滑块碰撞前瞬间滑块A 的速度大小v 1=________ m/s ,碰撞后瞬间滑块A 的速度大小v 2=________ m/s ;(3)定义δ=⎪⎪⎪⎪p -p ′p ×100%为实验的相对误差(其中p 为碰撞前滑块A 、B 总动量,p ′为碰撞后滑块A 、B 总动量),物理实验要求δ≤5%.计算本实验的相对误差δ=__________. 答案 (1)9.600(9.599~9.601均可) 3.0 (2)2.0 0.95 (3)2.5%解析 (1)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遮光片的宽度d =9.5 mm +10.0×0.01 mm =9.600 mm两滑块碰撞后滑块B 的速度大小v B =d Δt =9.600×10-33.200×10-3m/s =3.0 m/s(2)碰撞前瞬间滑块A 的速度大小 v 1=4.0×10-20.02 m/s =2.0 m/s碰撞后瞬间滑块A 的速度大小 v 2=1.90×10-20.02m/s =0.95 m/s(3)碰前总动量p =m 1v 1=0.600 kg·m/s 碰后总动量p ′=m 1v 2+m 2v B =0.585 kg·m/s 则δ=⎪⎪⎪⎪⎪⎪p -p ′p ×100%=⎪⎪⎪⎪⎪⎪0.600-0.5850.600×100%=2.5%.5.(2022·山东青岛市高三期末)为了消除空气阻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牛顿管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光电门固定在牛顿管的外侧,紧贴牛顿管外侧再固定刻度尺(图中未画出),启动抽气泵,将牛顿管内的空气抽出,已知橡胶球的质量为m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先用游标卡尺测量橡胶球直径d ,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直径d =________ mm ; (2)从刻度尺上读取橡胶球球心和光电门中心对应的刻度值l 1、l 2.将橡胶球由静止释放,记录橡胶球第一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Δt 1;(3)要验证橡胶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只需比较________与________是否相等即可;(用上面测得数据符号表示)(4)该小组要利用该装置进一步探究橡胶球与管底第一次碰撞前后球的机械能损失情况,他们记录了橡胶球第二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Δt 2,则碰撞过程中橡胶球损失的机械能为________.答案 (1)6.60 (3)d 22Δt 12 g (l 2-l 1) (4)md 22Δt 12-md 22Δt 22解析 (1)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有6 mm +12×0.05 mm =6.60 mm (3)要验证橡胶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则只需验证v 22=gh 是否成立根据上面测得数据符号有d 22Δt 12=g (l 2-l 1)(4)第二次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v ′=dΔt 2则根据能量守恒有ΔE k =12m v 2-12m v ′2=md 22Δt 12-md 22Δt 22.6.(2022·广东江门市一模)某同学利用一根压缩的弹簧弹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来测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将木板水平固定在桌面上,弹簧的左端固定在挡板上,右端与滑块刚好接触(但不连接),然后将光电门固定在木板上靠近滑块处.实验步骤如下:(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 ,其示数如图(b)所示,d =________ cm ;(2)将光电门连接计时器,让滑块压缩弹簧至P 点(图(a)中未画出),释放后滑块被弹开并沿木板向右滑动,计时器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再测量滑块停止时的位置与光电门的距离x ,则可用________表示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速度的大小; (3)改变P 点的位置,多次重复步骤(2);(4)若用1Δt 2-x 图像处理数据,所得图像如图(c)所示,设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由图线可得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答案 (1)1.02 (2)d Δt (4)ad 22bg解析 (1)游标卡尺的示数 d =10 mm +2×0.1 mm =1.02 cm.(2)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速度的大小为v =dΔt①(4)滑块从光电门到停止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②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得v 2=2ax ③ 由①②③可得1Δt 2=2μgxd2结合题图(c)可得图像的斜率a b =2μgd 2解得μ=ad 22bg.错题统计(题号)对应考点错因分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纸带和光电门类创新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纸带的应用(1)判断物体运动性质:若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满足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且Δx 不为零,则可判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解瞬时速度: v n =x n +x n +12T .(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例如: a =(x 4+x 5+x 6)-(x 1+x 2+x 3)9T 2.2.光电门的应用 (1)测速度光电门主要是测量速度的仪器,设小车上挡板的宽度为d ,挡板遮住光电门光线的时间为Δt ,则小车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 =d Δt .(2)测加速度若已知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s ,小车通过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分别为v 1、v 2,则a =v 22-v 122s. 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1.补偿阻力补偿阻力的目的是使细线的拉力作为小车的合外力.若使用气垫导轨,不必补偿阻力. 2.(1)钩码(砂和砂桶)的质量m 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时,细线的拉力近似等于钩码(砂和砂桶)的总重力.(2)当细线拉力可以直接测量时,如细线与拉力传感器连接(如图甲)或者细线绕过滑轮和弹簧测力计相连(如图乙),不需要满足m 远远小于M .三、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研究对象:单个物体或多个物体.2.实验方案:(1)利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2)利用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验证机械能守恒.(3)利用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4)利用摆球的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5)利用两物体组成的连接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四、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速度可以直接测量:通过光电门或计时器测量速度.2.速度不能直接测量:测量其他物理量,例如将速度关系转换为位移关系.3.实验拓展创新:验证动量定理.1.(2022·辽宁省百师联盟联考)用如图(a)所示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在竖直支架的上部固定水平限位板,下部固定光电门.让小球紧贴限位板下表面由静止开始落下,通过光电门时可以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1)若小球直径为d,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Δt,则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可表示为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符号表示);(2)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直径d ,示数如图(b)所示,则d =________ cm ;(3)若某次实验中限位板下表面到光电门的高度为h ,则实验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可表示为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符号表示). 答案 (1)d Δt (2)1.005 (3)d 2(2h -d )(Δt )2解析 (1)小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dΔt(2)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0.05 mm ,主尺读数为10 mm ,游标尺的第1条刻度线与主尺的某刻度线对齐,则有1×0.05 mm =0.05 mm所以测量的读数为10 mm +0.05 mm =10.05 mm =1.005 cm (3)小球下落的高度为h -d 2,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有v 2=2g (h -d2)解得g =d 2(2h -d )(Δt )2.2.(2022·安徽黄山市质检)小兰同学想利用图甲中的装置测定小车和砝码盘的质量.除图示器材以外,该同学还有N =5个砝码,每个砝码的质量为0.020 kg ,为了测得小车质量M 和砝码盘质量m ,该同学设计实验步骤如下:(g =10 m/s 2)(1)将5个砝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右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在不挂砝码盘时使小车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2)将n (依次取n =1,2,3,4,5)个砝码依次放入砝码盘中,其余(N -n )个砝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细绳与木板平行.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纸带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大小a .(3)当n =3时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五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打点计时器打下的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是50 Hz.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 m/s 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4)以每次所取的砝码数n 为横坐标,小车的加速度a 为纵坐标作出a -n 的函数图像,获得该图像的斜率k =0.5 m/s 2,纵轴的截距为b =2.5 m/s 2.由以上数据可得小车质量M =______ kg和砝码盘质量m =________ kg. 答案 (3)0.40 (4)0.2 0.1解析 (3)由题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5×0.02 s =0.1 s 利用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x CE -x AC4T 2由题图乙可得x CE =(9.00-4.20) cm =4.80 cm x AC =(4.20-1.00) cm =3.20 cm 代入求得a =0.40 m/s 2(4)依题意,设每个砝码的质量为m 0,对砝码、砝码盘及小车系统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nm 0+m )g =(5m 0+m +M )a可得a =m 05m 0+m +M g ·n +mg5m 0+m +M由题意知m 05m 0+m +M g =0.5 m/s 2mg5m 0+m +M=2.5 m/s 2把m 0=0.020 kg 代入式子 解得m =0.1 kg ,M =0.2 kg.3.(2022·河南郑州市二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装置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倾角为θ的气垫导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连接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气垫导轨左端固定一原长为l 0的弹簧,通过细线与带有遮光条(质量忽略不计)的滑块相连. 设计了以下步骤进行实验:A .测出气垫导轨的倾角θ、弹簧劲度系数k 、弹簧原长l 0、滑块质量m 、遮光条宽度d 、重力加速度g ,按照图示组装好实验装置;B .将滑块拉至气垫导轨某一位置固定,要求从此位置释放滑块,可使滑块运动到光电门时细线已经弯曲,测出此时滑块到光电门的距离x 以及弹簧的长度l ;C .由静止释放滑块,滑块在拉力作用下运动,测出滑块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D .将滑块拉至不同的位置,重复B 、C 步骤多次,并记录每次对应的实验数据.根据所测物理量可以得到每次实验中滑块重力势能、弹簧弹性势能及滑块动能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1)根据实验中测出的物理量,可得到滑块从静止释放运动到光电门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_.(2)根据实验中测出的物理量也可得到滑块到达光电门时的动能,若“在弹性限度内,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形变量为Δx 时弹性势能为E p =12k (Δx )2”的说法正确,不考虑空气阻力影响,要说明整个运动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需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3)若考虑到空气阻力影响,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滑块重力势能减少量与弹簧弹性势能减少量总和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滑块动能增加量. 答案 (1)mgx sin θ (2)12k (l -l 0)2+mgx sin θ=12m (dΔt)2 (3)大于解析 (1) 滑块从静止释放运动到光电门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ΔE p =mgh =mgx sin θ (2) 要说明整个运动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需满足12k (Δx )2+mgh =12m v 2即12k (l -l 0)2+mgx sin θ=12m (dΔt)2 (3)若考虑到空气阻力影响,实验过程中会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滑块重力势能减少量与弹簧弹性势能减少量总会大于滑块获得的动能即大于滑块动能增加量.。

2022年中考复习专题07《热学》专项练习附答案(可打印)

2022年中考复习专题07《热学》专项练习附答案(可打印)

知识点07 热学(原卷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来源:2021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如下图的四个事例中,用做功方式改变内能的是()①冬天,搓手会让手变暖和;②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③炒菜时,铁锅热得烫手;④水蒸气把软木塞冲开时,温度会降低。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来源: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 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C. 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3.[来源:2021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水煎包是东营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皮薄馅大,香而不腻。

在水煎包的制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水煎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②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③木柴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④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⑤锅盖不断被水蒸气顶起而发生“跳动〞,此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锅盖的机械能A. ①②③⑤B. ①③⑤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⑤4.[来源:2021年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 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5.[来源:2021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A. 25℃B. 33℃C. 37℃D. 42℃6.[来源:2021广东省珠海市模拟题]以下事例中能说明分子作无规那么运动的是()A. 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的过程B. 熬制中药时药锅上方的“白汽〞上升C. 洗手时水中泡沫在翻滚D.打疫苗时闻到酒精消毒液的气味7.[来源:2021年吉林省长春市解放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以下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 春天,河道冰雪消融B. 夏天,山间云雾蒸腾C. 秋天,花草凝结露珠D. 冬天,草木挂满白霜8.[来源: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中考物理一诊试卷]以下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火箭使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含有的热量多B. 汽油机的汽缸顶部有一个喷油嘴C. 热机所用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的内能越多,效率越高D. 汽油机和柴油机均属于内燃机,工作时它们点火的方式不同9.[来源: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 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C. 因为雪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需要吸热10.[来源:2021年河北省承德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B. 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C. 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假设不考虑水的蒸发,其内能不变D. 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11.[来源:2021年河北省承德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以下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甲图中,风力发电将空气的动能转化为电能B. 乙图中,拉开的弹弓将石子弹出的过程,弹性势能增大C. 丙图中,“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返回舱在减速着陆过程中机械能守恒D. 丁图中,水平路面上疾驰的汽车,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12.[来源:2021年福建省福州市师范高等专科附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以下取暖改变内能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 搓手取暖B. 烤火取暖C. 向手“呵气〞取暖D. 用热水袋取暖13.[来源: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考物理二诊试卷]用稳定的热源给一个物体均匀加热,设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加热时间成正比,得到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那么它在固态时的比热与液态时的比热之比是()A. 1:2B. 2:1C. 1:4D. 4:114.[来源:2021年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中考物理一诊试卷]以下与四冲程汽油机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汽油机的效率较高,可达70%左右B. 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利用高温气体推动活塞对外做功C. 如下图是吸气冲程D. 汽油机能量损失最大之处是燃料燃烧不完全15.[来源:2021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如图是重庆人喜欢吃的酸辣粉,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 煮酸辣粉前,锅中已沸腾的水温度一直升高B. 煮酸辣粉时,通过做功改变了酸辣粉的内能C. 酸辣粉冒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升华形成的D. 酸辣香味四溢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那么运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16.[来源:2021年北京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A卷〕]如下图的四个热学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将红墨水同时滴入冷、热水烧杯中,热水先变红,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B. 用弹簧测力计提起贴在水面的玻璃板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C. 将活塞迅速下压,使筒内的硝化棉燃烧,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D.向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说明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17.[来源:2021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洪泉中学中考物理五模试卷]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参加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实验探究题1.(2022烟台)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图1 图2[查阅资料]硝酸铜溶液呈蓝色,硝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硝酸锌溶液呈无色。

[实验一]同学们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

(1)试管①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Cu(NO3)2+2Ag 。

(2)你认为通过上述图1所示的三个实验能否验证铁、锌、铜、银四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强弱能(填“能”或“不能”)。

[实验二]在完成实验一的过程中,同学们将试管①②③内反应后的物质都倒入废液缸中(如图2)。

小组同学对废液缸中混合物的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

待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3)小明将铁丝放入浅绿色滤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没有发生变化。

由此判断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Zn(NO3)2、Fe(NO3)2(填化学式)。

(4)探究滤渣的成分[提出问题]滤渣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小明的猜想:银、铜、铁、锌。

你的猜想:猜想Ⅰ: 银、铜;猜想Ⅱ:银、铜、铁。

[分析思考]同学们认为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结合上述的实验现象分析,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的原因是锌与硝酸亚铁不能共存。

[进行实验]实验证明猜想Ⅱ正确,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反思交流]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2.(2022威海)探究与实践——制作松花蛋松花蛋也叫皮蛋,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小明看到妈妈用皮蛋粉制作皮蛋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以“皮蛋制作”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配制皮蛋粉在妈妈的指导下,小明将“石灰”、纯碱和食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皮蛋粉。

[提出问题]配料中所用“石灰”是生石灰还是熟石灰?[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生石灰、熟石灰与水混合后均能放出热量,但放出的热量不同。

[实验探究]常温下,将“石灰”、生石灰和熟石灰分别加入水中,测量固体加入前后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不变的量是 加入固体的形状、质量和水的量 。

[数据分析]根据数据比对,可知配料中的“石灰”为生石灰。

(2)浸鲜蛋向配制的皮蛋粉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称为浸出液,将新鲜鸭蛋放入其中浸泡即可。

①向皮蛋粉中加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 2O Ca(OH)2、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

②妈妈告诉小明,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戴上胶皮手套。

分析上述过程,小明认为浸出液中一定含有会腐蚀皮肤的物质是 NaOH (填化 学式)。

③浸出液中还含有哪些溶质?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如表(不考虑生石灰中杂质的影响)。

④综合分析,确定皮蛋浸出液中的溶质有(写化学式) NaOH、Ca(OH)2、NaCl 。

(3)品皮蛋制作过程中,碱液会渗入皮蛋使之略带涩味。

妈妈告诉小明食用时可以蘸少量食醋去除涩味,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此反应实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再列举一例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答案合理即可) 。

3.(2022菏泽)如图是某果蔬洗涤盐说明书部分。

小明对配料表中的成分很好奇:食盐可用于杀菌消毒,为什么要加入pH调节剂,它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①该品牌果蔬洗涤盐pH调节剂的成分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酒石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两种。

pH调节剂能维持渗透压、控制酸碱平衡。

②大多数农药是酸性的。

③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碳酸钠则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二者的溶液都显碱性。

[实验初探]取少量该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A,用pH试纸测得该溶液的pH=10,该洗涤盐溶液显碱性,则pH调节剂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酒石酸、柠檬酸。

[猜想与假设]该配料表中的pH调节剂可能是①碳酸钠;②碳酸氢钠;③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实验再探][分析与结论]猜想③正确。

[反思与评价](1)你认为果蔬洗涤盐中pH调节剂的作用是什么? 维持渗透压(或控制酸碱平衡) 。

(答一条即可)(2)该商品配料表中有一处表述不恰当,请你改正过来根据实验初探可知,该物质溶于水,测得该溶液的pH=10,溶液的碱性较强,不应是食品级pH调节剂。

4.(2021烟台)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还发现了双氢青蒿素,查阅资料可知,双氢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为测定双氢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

(装置气密性良好)(1)装置A、B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①(填序号)。

①足量NaOH溶液、足量浓硫酸②足量浓硫酸、足量NaOH溶液(2)装置F可吸收从装置E的气流中带出来的少量水蒸气,生石灰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 Ca(OH)2。

[记录数据]加热前,先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再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和F的总质量(反应前的质量)。

双氢青蒿素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和F的总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结论](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双氢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5∶6∶20 。

[拓展分析](4)双氢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是15∶24∶5 。

[实验反思](5)实验过程中,加热前要先通入氮气一段时间,该操作的作用是将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排尽,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6)有同学建议,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需要在装置C和D之间增加图二所示的装置,其目的是将碳元素转化成的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

5.(2022枣庄)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入实验室对碳酸钙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Ⅰ.碳酸钙与盐酸反应(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

(2)装置B中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色。

(3)装置C若用于检验生成的气体,其中试剂为澄清石灰水(写名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

Ⅱ.碳酸钙分解碳酸钙在电炉中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对剩余固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全部是碳酸钙;猜想二:是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猜想三: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并完成实验][实验结论]正确的猜想是猜想二。

[交流与反思]小芳同学认为,步骤二中还可滴加其他试剂用来替代氯化铜溶液,该试剂可以是无色酚酞试液(写一种即可);小华同学认为,只需完成步骤一和步骤三即可获得相同实验结论,他的依据是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即可知道剩余固体中有氧化钙。

[拓展与分析]查阅资料:生石灰质量的优劣常采用“活性度”来衡量。

“活性度”的测定方法:取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定量的水,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和,记录所消耗盐酸的体积(单位为 mL)。

消耗盐酸的体积数越大,“活性度”越高。

测得煅烧产物(CaO)的活性度,数据见如表。

石灰石煅烧的最佳温度范围一般为1 100 ℃~1 200 ℃的证据是燃烧时间长短不同,在 1 100 ℃~1 200 ℃范围内生石灰的活性度均高。

6.(2020烟台)某品牌干燥剂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氯化钙中的两种物质,为探究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质量的干燥剂样品做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稀硝酸(HNO3)具有酸的通性。

[设计实验]流程如图:[实验分析](1)干燥剂样品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一定显碱性(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是CaCO3。

(2)生成气体b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NO32NaNO3+H2O+CO2↑。

[结论与反思](1)若c处无现象,则该品牌干燥剂的成分为CaO、NaOH (写化学式)。

(2)若c处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质量为2.87 g;白色沉淀a的质量为1.2 g。

则干燥剂的成分为CaCl2、CaO (写化学式)。

写出c处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NaCl+AgNO3AgCl↓+NaNO3。

(3)该实验过程中,过量稀硝酸不能用过量的稀盐酸代替的原因是用稀盐酸会引入氯离子,干扰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钙的判断。

7.(2022陕西B)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探究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将甲、乙、丙中的无色溶液均倒入洁净的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明显变浑浊且呈红色。

同学们很好奇,于是接着进行了下列的拓展学习与探究。

甲乙丙[反思交流](1)小组同学做甲图所示实验时,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即停止了滴加稀盐酸,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l+NaOH NaCl+H2O 。

做乙图所示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小气球逐渐变大。

(2)废液呈红色,说明废液显碱性。

废液变浑浊,是因为倾倒前丙中的溶液含有Ca(OH)2(填化学式)。

[拓展问题]使废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2CO3;猜想二:只有NaOH;猜想三:NaOH和Ca(OH)2;猜想四:NaOH和Na2CO3。

你认为以上猜想中,不合理的是猜想一。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验证猜想]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红色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静置后,发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仍为红色,由此证明了猜想四成立。

8.(2022江西)学习了“过氧化氢制氧气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化学社团在“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活动中,对“硫酸铜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甲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硫酸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评价改进]大家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

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正确,还需证明硫酸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继续探究]乙同学补做以下实验,进而确认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中m1∶m2= 160∶98(或80∶49) ,证明反应前后铜离子没有发生变化;将实验方案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氯化钡(或硝酸钡等) 溶液,再次实验,证明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也没有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大家认为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获取上述实验结论:在甲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将乙同学实验时烧杯B中的溶液蒸发、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再称其质量为m1 g,然后将固体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仍然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

[拓展延伸]比较硫酸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效果,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D (填字母)。

A.溶液的起始温度B.催化剂的质量C.溶液的浓度D.反应起始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