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 昆明的雨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描绘自然景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描绘一个自然景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通过提问同学们日常观察雨天的经历,大家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对昆明雨的描绘中。但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仍有一定困难,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从同学们的反应来看,他们对作者描绘昆明雨的手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讲解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激发同学们的思考,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词、短语,理解并运用。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昆明雨的描绘及抒发的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雨景的散文,它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修辞展现了昆明的雨季特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通过分析课文,了解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昆明雨的特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昆明的雨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昆明的雨教案 新人教版
昆明的雨季是相当长的,但并不使人厌烦。因为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所以并不使人气闷。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3.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昆明的雨的特点。
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学法指导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昆明的雨》。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喜爱、赞叹之情。
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写出房东送给“我”的缅桂花让“我”心有感动,表现出房东的热情善良,表达出作者对缅桂花的喜爱,对昆明人和昆明雨季的怀念与感动。
三、探究写法
1.以小见大,突出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醇厚。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昆明的雨》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生活中的自然景象与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用语言表达情感,并解决问题。
-阅读理解的深度:学生可能对课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理解不够,教师应通过提问、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提高阅读理解的深度。
-口语与书面语表达的准确性:学生在表达时可能出现语病或表达不准确的情况,教师需通过具体指导、反复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举例说明: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增加一些课堂互动,如让学生现场演示修辞手法的运用,或者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课文中的情感。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喜欢语文,热爱文学,善于表达。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我的教学,让学生们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昆明的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雨天的景象?”(如雨滴滑落、植物在雨中的变化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雨中昆明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昆明的雨》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通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讲解,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几个问题。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点提问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提问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目标导学二】多形式品读,体会作者情感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深情的读一遍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简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提问7:在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留恋、怀念的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读给好友听。

甚至读给更多人听。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昆明的雨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 昆明的雨教案 新人教版
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基本图形,每个图形用三个分别代表阳的“-”(阳爻)和代表阴的“--”(阴爻)组成。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相传是伏羲所作。
细碎:1.琐碎;细小。2.细行;细节。
方比:比较,比得上。
饱涨:饱满。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新课导入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那么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吧。
【感悟精彩句子】
赏析下列句子。
1.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这一段话画面感非常强,色彩鲜明,展现出昆明独有的地方特色。
2.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柔和”一词不仅写出了卖杨梅的女孩子声音的娇美,同时也衬托出昆明雨பைடு நூலகம்的美丽。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提升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
2.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作者平实朴素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背景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浦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本文通过回忆昆明的雨季及相关事物,昭示了“凡人小事”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启示人们,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并捕捉到它们。

部编版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昆明的雨教案 新人教版

部编版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昆明的雨教案 新人教版

16 昆明的雨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导入(问题导入):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1.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

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2.交流背景这篇文章本意不是写雨,而是从昆明的雨来写当时的生活,虽处艰难困苦之时,也可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

昆明之雨季,明亮,丰满,饱含感情,且为时长,以此可观昆明的雨的明丽,频繁而不连续,丰满却颇具柔情。

3.积累字词(1)注音八卦.(gu à) 避邪.(xi é) 菌.子(j ūn) 黄焖.鸡(m èn) 绿釉.(y òu) 篱笆..(l í ba)鸡(zōng) 炽.红(chì) 密匝.匝(zā)鲜腴.(yú) 苔痕..(tái hén) 暮.年(mù)(2)解释词语①避邪:用符咒等避免邪祟。

②篱笆:又叫栅栏、护栏,用来保护院子的一种设施,一般都是由木头、棍子、竹子、芦苇、灌木或者石头构成,常见于我国北方农村以及欧美等地广人稀的国家,用于保护院子。

③吆唤:大声喊叫﹑呼唤。

④情味:情调、意味的意思。

⑤苔痕:苔藓滋生的痕迹。

⑥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⑦鲜腴:新鲜,肥美。

(一)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交流点拨】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课堂总结环节,部分同学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牢固。针对这一问题,我会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其次,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设计更多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些技巧。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确保讨论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提高讨论的效率。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同学们在写作练习中有些拘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同学们敢于表达,勇于创作。
-文化理解:了解课文所涉及到的昆明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举例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讲解文章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如“我想念昆明的雨”,并分析这些句子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
-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关键词汇,让学生在课堂上造句,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昆明的雨》这篇课文在学生心中引发的共鸣。通过这篇文章,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欣赏散文的美,还体会到了地域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然而,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发现部分同学在把握作者情感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体会作者的情感。可以通过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3.写作技巧: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习如何通过具体描绘表现事物的特点。
4.文化背景:了解昆明雨季的地理、气候特点,以及作者汪曾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第一部分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现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是一篇选读课文。

文中主要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果子、花儿及一些印象较深的事与人。

选择这些昆明雨季最有特色的事物,也是最能触动作者思绪的,写出自己40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

整篇文章语言自然,将昆明的雨写得令人神往,似乎就是一个画中的故事,是一段让人怀念的时光。

课文共13个自然段。

第5、6自然段写出了昆明的雨给“我”的感受。

第9自然段描写的是雨中的杨梅。

第10自然段写雨中的花儿。

第11、12自然段写对一段往事的怀念。

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份乡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难点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教学突破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融人文本,通过语言的感悟和品读,细品汪曾祺说的“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想:教学该课,要按照新课改的精神,一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二是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研读课文;三是逐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四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体会作者对40年前的“雨”的深刻记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师: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教案新人教版(3)word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教案新人教版(3)word版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喜爱、赞叹之情。
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写出房东送给“我”的缅桂花让“我”心有感动,表现出房东的热情善良,表达出作者对缅桂花的喜爱,对昆明人和昆明雨季的怀念与感动。
文中的景:一切都是在雨季中。文中的事:一切都是在雨季,比如逛菜市场、房东送缅桂花、去莲花池边上的小酒馆。文中的物:仙人掌、各类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土从、干巴菌、鸡油菌)、果子杨梅、缅桂花、酒店院子里的木香花和雨中檐下的鸡。围绕着“雨”连在了一起。
这篇文章借昆明的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开篇点题,围绕“雨”,突出“想念”二字。先写昆明的“雨季”,从“不知道有所谓雨季”,到在昆明“有了具体感受”,再到对昆明雨季的赞美;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再写“雨季的果子”和“雨季的花”给人一种柔软的感觉。最后写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醉人境界。这一切都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怀念之情。
“并不使人厌烦”“并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使人动情的”“有时是会引起人的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我想念昆明的雨”。
二、语言赏析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杨梅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环节三




环节三




一、深层探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昆明的雨》说课稿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昆明的雨》说课稿 新人教版

《昆明的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昆明的雨》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是汪曾祺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昆明的雨》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该单元是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4、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5、课时安排:2课时二、说教法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1、情境导入: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3、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的事。

上述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4、“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5、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

第16课《昆明的雨》
1.文学常识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

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作品主要有《邂逅集》《羊舍一夕》《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等。

2.重点字词
鲜腴:新鲜肥美。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

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一般写作“瞠目结舌”。

炽(chì):热烈、旺盛。

密匝(zā)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饱涨:饱满。

3.主题思想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以昆明的雨为出发点,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1。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教案 第4单元 16 昆明的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教案 第4单元 16 昆明的雨.

16昆明的雨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

2.感受作者对几十年前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

3.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寄托情感的载体,比如有“潇潇暮雨”“寒雨连江”的悲情与愁苦,也有“润物无声”“空山新雨”的喜悦和希望。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汪曾祺先生一起走进《昆明的雨》,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声调。

2.思考: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明确:不仅是写雨,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店喝酒的事。

3.上述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黑红黑红的,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娇娇的。

4.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明确:丰满、饱和、旺盛、柔软……5.探究:可见,作者不仅写了昆明的雨,而且写了在昆明时所有与雨有关的记忆。

那么,作者仅仅只是记叙这些而已吗?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不只是单纯的记叙描写,在文中,作者在开头与结尾都很明确地表达了“我想念昆明的雨”,作者的一系列描述中,寄托着对昆明的雨的至深想念。

6.请你结合上述探究分析再读课文,为文章划分结构。

明确:全文可划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的话题。

第二部分(3-5段):写昆明的雨和雨季。

第三部分(6-8段):写昆明雨季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物、人。

第四部分(9-10段):写“我”在雨中的生活经历,引发乡愁与诗情。

第五部分(11段):点题,总结与照应上文。

目标导学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探究一: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你加以分析。

明确:本文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有生活气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昆明的雨教案

16 昆明的雨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导入(问题导入):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1.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

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2.交流背景这篇文章本意不是写雨,而是从昆明的雨来写当时的生活,虽处艰难困苦之时,也可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

昆明之雨季,明亮,丰满,饱含感情,且为时长,以此可观昆明的雨的明丽,频繁而不连续,丰满却颇具柔情。

3.积累字词(1)注音八卦.(guà) 避邪.(xié) 菌.子(jūn)黄焖.鸡(mèn) 绿釉.(yòu) 篱笆..(lí ba)鸡(zōng) 炽.红(chì) 密匝.匝(zā)鲜腴.(yú) 苔痕..(tái hén) 暮.年(mù)(2)解释词语①避邪:用符咒等避免邪祟。

②篱笆:又叫栅栏、护栏,用来保护院子的一种设施,一般都是由木头、棍子、竹子、芦苇、灌木或者石头构成,常见于我国北方农村以及欧美等地广人稀的国家,用于保护院子。

③吆唤:大声喊叫﹑呼唤。

④情味:情调、意味的意思。

⑤苔痕:苔藓滋生的痕迹。

⑥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⑦鲜腴:新鲜,肥美。

(一)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交流点拨】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备课资料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备课资料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

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作品主要有《邂逅集》《羊舍一夕》《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等。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汪曾祺是性情中人,他的趣味是中国传统的文人趣味,他一心志在泉林,关注草木,体现的是宁静淡远的情趣。

他早年在西南联大读书,在昆明生活七年,对昆明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非常了解,对昆明有着很深的情结。

本文正是作者选取昆明雨季最有特色的事物,也是最能触动他思绪的事物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四十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1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解析】1.雨的特点二:明亮。

【段析】叙述雨的特点二:明亮。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2【解析】2.介绍昆明的仙人掌。

昆明菌子极多。

3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4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5菌中之王是鸡,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鸡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20部编版) 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20部编版) 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课标原文: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逻辑起点:散文的特点;什么是语言的表现力?逻辑重点:文章怎样体现散文特点?怎样的语言具有表现力?逻辑终点:能根据散文特点选材,语言富有表现力难度要求:理解、运用课时数:1——2节重难点:1、文章怎样体现散文特点?怎样的语言具有表现力?2、能根据散文特点选材,语言富有表现力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或写景,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

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

从内容上来说浅显易懂,但从写作手法上来说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学情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阅读积累较少,阅读内容科普类居多,文学素养低,掌握的现代文阅读专用词汇少,学习本篇文章需从点到面的演示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关于雨的诗句:志南和尚、贺铸、韩愈、余光中、戴望舒同样都是雨,传达出不一样的情,我们一起去看看汪曾祺先生“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逻辑起点)二、课堂学习补充写作背景:汪先生是江苏高邮人,为什么写的却是昆明的雨?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

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

”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自主学习(预习反馈):1、文章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情感,为什么?我想念昆明的雨独立成段,有强调作用;出现了两次,第一次点明中心,第二次深化主题2、最能概括昆明雨季典型特点的是哪一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近年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近年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昆明的雨》【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或阐发哲,或写景抒情,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深挚的情感。

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以自然流畅的布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与怀念.【教学目标】1.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本文的谋篇布局,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反复品读,感受文章的写作个性和特色。

【预习提示】1。

预习并熟读课文并给文章做批注。

批注提示:(1)圈划出生字词,并积累生字词.辟.邪( ) 篱笆..()鸡枞.()择.菜()扳.尖()绿釉.()密匝匝..( )菌.子( )饱涨.( )着.比丘尼装()着.地()2。

理清文章的写作结构,并把批注写在文段旁边。

(1)题目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2)课文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在文中什么作用呢?(3)文章先写昆明雨的特点,再分项写仙人掌,雨季菌子,雨季的果子,雨季的花,是否可以调换。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PPT展示学生作文及批语:文章开头打不开思路,纠结在某一点上,导致文章无法展开;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结构不规范。

选材老套、不典型,无特色,缺少个性。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昆明的雨》,以此文解决上面的问题。

二、默读课文-—悟谋篇布局有人称汪曾祺先生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今天我们也来赞扬赞扬汪老先生。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汪老先生这篇《昆明的雨》从谋篇布局方面我们可以学得什么?PPT补充:谋篇布局包括文章内容的顺序及主次;开头、结尾如何凸显主题、如何照应;如何过渡,如何分段等。

学习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在相应位置做好批注.(二)学习小组内分享交流,完善观点。

「精品」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课件部编版(1)-精品资料

「精品」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昆明的雨课件部编版(1)-精品资料

③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 的游予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 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注:比丘尼,佛教指尼姑)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 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 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 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 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 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B(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③不过也还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升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 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④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棉衣在铜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尤 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⑤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炉。 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里面烧的是粗糠。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 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 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 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 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脚炉暖人。脚不冷 则周身不冷。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制的。 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图案。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墼(煤 炭研为细末,略加蜜,筑成饼状),以纸煤头引着。一个炭墼能经一天。
②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 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 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 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 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 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 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 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 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

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作品主要有《邂逅集》《羊舍一夕》《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等。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汪曾祺是性情中人,他的趣味是中国传统的文人趣味,他一心志在泉林,关注草木,体现的是宁静淡远的情趣。

他早年在西南联大读书,在昆明生活七年,对昆明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非常了解,对昆明有着很深的情结。

本文正是作者选取昆明雨季最有特色的事物,也是最能触动他思绪的事物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四十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1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解析】1.雨的特点二:明亮。

【段析】叙述雨的特点二:明亮。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2
【解析】2.介绍昆明的仙人掌。

昆明菌子极多。

3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4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5菌中之王是鸡,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鸡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
他跳下去把鸡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

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随处可见。

6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7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

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8
【解析】3.总领全段。

4.介绍牛肝菌的特点。

5.介绍青头菌的特点。

6.介绍鸡菌的特点。

7.介绍干巴菌的特点。

8.介绍鸡油菌的特点。

【段析】介绍了昆明各类菌子的特点及做法。

行云流水,逸然散淡,文白如话,运笔如舌,散散淡淡,从从容容,这是汪曾祺语言的基调或底色。

汪曾祺是主张散淡为主的。

他说:“我不喜欢布局严谨的小说。

主张信马由缰,为文无法。

”这种“散”,不仅见诸结构,而且见诸语言的散淡,透着一种洞察事故的旷达与从容。

汪曾祺是一位兼有多种艺术修养的作家,在创作小说和曲词之余,他还擅长丹青。

他说过:“我的调色碟里没有颜色,只有墨,从褐黑焦墨到浅得像清水一样的淡墨。

”他的语言亦如其画。

统观汪曾祺作品,无论是富于诗情的,还是偏于记人的,其语言都有一个总的特色:平远简淡,行云流水。

他把感情深藏于笔墨之间,铺叙平淡,却无不趣远情深,浑成意境。

汪曾祺作为一种美的和谐体,最生动地体现着老作家古雅超俗的美学趣味,鲜明地映照着他那平淡质朴的艺术人格和胸襟气象。

吟赏炊烟
炊烟是乡村的符号,我这个城里长大的女孩,很少有机会细品它。

而在最近的一次搬迁中,我来到了城郊定居,得以吟赏炊烟。

那炊烟和青天、夕阳一起,组成了打动人心的乡村意境。

在我的想象空间里,炊烟是一个村落的气息,一个村落的召唤,一个村落的灵魂。

炊烟应该与季节无关,它仅与乡村相伴。

但当我近距离地感受炊烟时,却发现它竟和季节有关。

春天的炊烟,有的是青青的野菜芳香,而秋天的炊烟,安静,轻盈,古老,却多了一份金黄的浓烈,冬天的炊烟,更多了家的暖意。

时代确实发生了变革,炊烟和老牛一起,正慢慢成为了一个似乎陈旧的故事。

许多农家的灶火暗了下去,灶洞里没有了红色的热闹,显得冰凉而孤独。

每天傍晚,我漫步乡间,眼睛里掠过了碧绿的田野,掠过了低矮的乡村老屋,掠过了放学的欢快的孩子,而最让我惊喜的,是偶尔一个低矮的乡村老屋上升起一缕长长的炊烟,想象着放学的儿童望见自家屋上的炊烟,也就望见了厨房里的母亲,望见了从田间回来的父亲。

炊烟,是乡村原始古朴的风景,它因家而诞生,因家而美丽。

我带着诗意的心情去欣赏炊烟:低矮的房舍是炊烟的老家,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灌丛是炊烟的衣衫,小河流水是炊烟绵长的思念。

炊烟、村落、绿树、小溪,就是这样一些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古朴悠远的乡村风景画。

我们可以在梦里追忆烟雨江南轻盈如水的柔美,还有朦胧炊烟下放歌的纤纤女子的柔媚;我们心灵的画布上重见旷野村落炊烟的飘逸,还有袅袅炊烟下村姑灿烂羞涩的笑脸。

因为炊烟,我想起了外婆。

童年的每个假期,我都去乡下,看男人的锄头和扁担把粮食从地里挑到了家里,女人的菜刀和锅铲把粮食变成了食物。

炊烟日复一日地升起,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乡村,外婆用一种最质朴的生命方式,送给了我们平淡而温暖的假期生活。

袅袅的炊烟,是一个温暖的故事,是一道古朴的风景,是一段如诗的岁月。

它曲线优美的身姿勾起的不仅是对它的回忆,更是对乡村的依恋。

而今,炊烟在从乡村慢慢淡去,甚至那些晚归的男女,都是刚从城里打工归来。

他们的家中,尚有老人为他们燃起炊烟,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炊烟将会消失。

炊烟是乡村最后的牧歌,而我却像一个乡村长不大的孩子,常常在暮烟四起时寻找它、欣赏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