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课程内容体系创新研究
创新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创新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高等教育的目标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综合素质,很多学校与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以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本文将探讨创新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并介绍实施该体系的关键因素和取得的成果。
一、创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将校内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术知识的同时获得实际应用经验的一种教育模式。
这种合作可以带来以下几个重要的益处:1. 实践能力的提升: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偏向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难以获得实践经验。
而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升实践能力。
2. 行业对接:校企合作能够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促进行业和学科之间的对接。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培养更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人才。
3. 创新思维的培养:校企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平台和机会,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关键因素要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以下几个关键因素是必不可少的:1. 强大的校企合作平台:学校需要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合作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项目等资源,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支持。
2. 教师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教师是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的核心力量。
他们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3. 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程体系能否成功运行的重要保障。
学生需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亲身感受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同时积极探索和创新。
三、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成果通过创新校企合作,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能够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1. 学生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学生需要处理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的创新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的创新摘要: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存在着专业结构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对接等现象。
如何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审视和指导高职课程和教材改革,推进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和实践,最终使我们培养的人才真正满足企业的需要。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开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品加工和技术服务的智能化要求不断加大,迫切需要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才,不断满足企业及行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课程模式和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为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深入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材设置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校企合作最显著的特征是学习和工作相结合,师生通过在课堂里学习理论知识,及走出校门参加实际工作。
这种双重身份的体验加强了学校与外界的沟通,加大了学校与社会交流的信息量,形成了一种内外信息交流得以广泛、迅速、便利进行的机制,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甚至专业设置的改革。
一、校企合作实施课程及教材改革的紧迫性高职院校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课程改革,但长期存在的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有的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学生学的知识没用,到企业后还得重新学习。
事实上,并非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课程内容“无用”,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遗忘,课程内容与岗位实际能力的脱节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望而生厌。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搞好改革的关键除了有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再就是课程,项目课程改革的突破在于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二、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课程和教材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中之重。
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与实施路径
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与实施路径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而高职教育具有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
校企合作将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互利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目标。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项目案例,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企业也能够为学校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推动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改革方式。
通过将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将专业知识与实际项目相整合,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模式的类型和优势、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的重要性、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校企合作下高职教育内容项目化,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的实施路径,分析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并进行案例分析,从而深入了解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重要性。
通过研究,旨在总结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的意义,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机构和教育者提供参考,推动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结合校企资源,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促进学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
2. 正文2.1 校企合作模式的类型和优势: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产学合作、校企合作、社会合作等多种形式。
产学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技术开发等活动,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实训等活动,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社会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各界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研等活动,实现社会资源共享。
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旨在探讨如何优化课程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分析了目前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现状,然后探讨了不同的合作模式及其特点。
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是成功合作的基础,案例分析展示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经验。
课程效果评价用来衡量课程的实际效果。
总结了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启示,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本研究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现状分析,关键因素,案例分析,课程效果评价,启示,发展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而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实践性和就业导向的培养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的案例不断涌现,各种合作模式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企业也能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学校共同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研究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课题意义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对于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合作课程的开发可以有效缩小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教育资源和人才需求之间的鸿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基 于 校 企 合 作 的 高 职 院 校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研 究
吕 东
( 北 工业 大学 高 等 职业 教 育 研 究 中 心 , 湖 湖北 武 汉
摘 要 :目前 高 职 学 校 课 程 设 置 不 太 合 理 . 不 能 充 分 既
406 ) 30 8
发 挥 学 生 自身的 优 势 , 又不 一 些距 离 , 成 了企 业 、 造 学校 、 生 三 方 都 不 能 学
充 分发 挥 自己的 特 点 和 优 势 。 本 文 对 于校 企 合 作 下 高职 院校 的校 本课 程 开 发 的 相 关 问题 进 行 了深 入 的探 讨 和 分 析 关 键 词 :高职 院校 校 企 合 作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校 本 课 程 开发 的基 本 概 念 校 本 课 程 ( c 0 l b s de r e lm) 即 以 学 校 为 本 S h 0— a e u r uu , i 位 、 学 校 自 己 确 定 的 课 程 , 与 国 家 课 程 、 方 课 程 相 对 由 它 地
一
课 程 的概 念 才 首 次 提 出 二、 校企 合 作 校 本 课 程 开发 的 现 状 与 问题
( ) 本 课 程 开发 的 “ 践性 ” 够 一 校 实 不
、
应 。刘 旭 东 、 宁 娟 和 马 丽 等 人 编 著 的 《 本 课 程 与课 程 资 张 校 源 开 发 》 一 书 指 出 ,在 国 际 上 对 校 本 课 程 的 出 现 有 三 种 看 法 : 一 种 观 点 认 为 , 本 课 程 的 历 史 很 悠 久 。 有 多 久 的 学 第 校 校 教 育 历 史 , 有 多 久 的校 本 课 程 历 史 . 古 时 候 学 校 里 面 就 在 的课 程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由学 校 自 己 决 定 开 设 的 。 也 就 是 校 本 课 程 ; 二 种 观 点 认 为 , 本 课 程 出 现 于2 世 纪 7 年 代 左 第 校 O 0 右 的一 些 西 方 国 家 , 为开 发 校 本 课 程 是 以 学 校 为 基 础 , 认 结 合 学 校 自身 的 优 势 进 行 课 程 开 发 . 长 、 师 、 生 、 程 专 校 教 学 课 家 、 长 及 社 会 人 士 一 起 参 与 课 程 计 划 的 活 动 : 三 种 观 点 家 第 认 为 , 1 7 年 召 开 的 “ 本 课 程 开 发 ” 际 研 讨 会 上 . 本 在 93 校 国 校 行指 导。 由于 目前 我 国 高校 实 行 通 识 教育 一 阶段 主要 学 习 大 基 础 课 程 , 生 很 少 触 及 专 业 课 . 将 导 致 大 部 分 学 生 在 学 完 学 这 年 后 仍 然 不 了 解 自己 的专 业 , 知 道 将 来 能做 什 么 。 期 在 不 长 迷 茫 中度 过 会 导 致 学 生 失 去 学 习 的 动力 ,甚 至 质 疑 上 大 学 的 意 义 。 时若 没 有 合 适 的 引 导与 鼓 励 , 生 就 很难 在大 学 四年 这 学 中 学有 所 成 。 因此 , 这一 阶段 的就 业 指导 课 对 大 学 生来 说 起 着 举 足轻 重 的作 用 ,它 使 大 一 新 生认 识 到 大学 阶段 对 人 生 整 个 阶 段 的重 要 意 义 , 了解 所 学 专 业 与 将 来 所 从 事 职 业 的 关 系 , 认 清 自我 , 准 目标 , 理定 位 。 找 合 大 二 阶段 应 围 绕 全 面 设 定 并 实 施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进 行 指 导 。 阶 段 的 大 学 生经 过 一 年 的 历 练对 自我 有 了初 步 的判 断 , 此 对 专 业 有 了一 定 的认 识 . 职场 有 了大 致 的 了解 , 对 这将 有 助 于 他 们 合 理地 进 行 生 涯 规 划 , 强 可 操作 性 。 增 大 三 阶 段应 主要 提 升 学 生 的职 业 素 质 ,使 其 初 步 接 近 职 场 。 阶段 的 学 生 会集 中学 习专 业课 程 , 此 与此 同 时若 能 将寒 暑 假 社 会 实 践 与 专 业课 程 有 机结 合 起 来 。就 将 会 促 进 理 论 的 学 习与 应 用 。 阶 段 的 学生 对 岗位 有 了 初步 的认 知 与 了解 . 步 此 逐 感 受 到 职场 人 际交 往 与 学 校 的不 同 .因 此 应 引 导 学 生 学 习 职 业 礼 仪 与 道 德 , 会 处 理 问 题并 勇 于 承担 贾任 . 学 了解 到 扎 实 的 专业技能 、 良好 的 人 际 沟通 能 力 是 职 场 获胜 的必 要 条 件 。 大 四 阶 段 学 生 在 短 暂 的 几 周 学 习 之 后 便 会 步 入 实 习 阶 段 , 此 阶 段 应 以 提 升 求 职 技 巧 、 强 从 业 指 导 为 重 心 。 在 在 加 就业技 巧方 面 , 何成功 推销 自己对学有 所成 、 如 即将 毕 业 的 学 生 来 讲 至关 重 要 , 以 采 用 中英 文 简 历 制 作 技 巧 讲 座 、 可 模 拟 面 试 、邀 请 知 名 企 业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师 前 来 对 毕 业 生 进 行 冲刺式 指导 等方式 ; 就 业信息方 面 , 校应该 建立一 个 网 在 学 络招聘 平 台, 用人单位 与毕业 生提供需 求信 息 , 为 向学 生 及 时公布就 业信 息。 大 学生 的就 业 指 导 与 职业 生 涯 教 育关 系 到学 生 个 人 的 长 远 发展 , 是 一个 系 统 的 教 育 工 程 . 穿 整 个 大 学 人 才 培 养 的 它 贯 全 过程 , 不 应 该 仅 仅 是 高 年 级 学 生 接 受 的 教 育 形 式 ; 业 指 而 就
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与实施路径
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与实施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必须与工业企业紧密合作,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校企合作下实现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与实施路径。
一、确定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至关重要,而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职教集团可以直接与企业合作,通过共同开发课程、进行培训、实训、校企文化交流等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增强企业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发项目,这是一种深度合作的方式。
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技术和资源,减少学生从校园到工作岗位之间的差距。
二、集中资源开展项目在确定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之后,就需要准备开展项目所需的资源与人力。
项目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同时需要充分的资源保障。
学校和企业应该合理利用各自的优势,集中资源开展项目,并根据项目需要相应的配齐知识、技能和设备等条件。
三、实施项目方案一旦项目确定,就需要实施项目方案。
学校和企业开发的项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因素,并在实施之前向学生进行说明和培训。
四、教学成果评估教学成果评估是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与实施路径中不可忽视的一步。
评估是对项目实施方式、教学质量以及项目效益的定量和定性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全方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拥有的技能,还可以为未来的项目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试、实验操作、学生报告等途径来进行教学成果评估。
结论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与实施路径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
要想实现高职教育的大发展,需要紧密配合,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本文提出了教学内容项目化的合作模式,并对具体实施的步骤进行了详细阐述。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研究
实践 中努力探 索如何 营造氛 围、 造条件 、 创 健全机 制 , 引导校企双方 自觉走向合作 , 双方共赢互利的基础上 , 在 不
断 开发 高质 量 的课 程 。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 课程开发 ; 校企合作 作者简 介: 文炳 , 副研 究员, 赵 男, 主要研 究方向为职 业教 育管理 。 中图分类号 :G 1 7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6 4 7 4 ( 0 1 1— 0 3 0 1 7 — 7 72 1 )4 0 1 — 3
培养 目标定位的内涵 ,区域性”是其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标定 “
位的地方特色 ,社会性”是其培养 目标定位 的价 “
二、 校企 合作 是 高职教 育 的发展 方 向
人才培养 与市场需求之 间的系统性偏差 , 是
1 3
翔通 21年 4 ̄ 01 第1, t J
课 程 改 革
当前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的关键 。导致这一偏 状调查 , 即要 明了所设专业和开设 的课程 , 登记每 差的重要原因在 于我 国高职课程开发始终是以教 门课程实有学习人数——课程 的实际容量 ,然后 育界为主导 , 与企业和职业相 比较 , 课程 的设计 和 与课程的理论学习人数——课程 的理论容量进行
一
、
教 育 、 学 的 指 针 , 程 是 实现 培 养 目标 的途 径 , 教 课
社 会 经济 结 构 、产 业 结 构 、技术 结 构 的发 展 而 变 研究高职课程开发 ,并希望高职课程开发能够有 化 ,对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的培养 目 标必然会提 所超越 ,就必须详细解读高职培养 目标的本质及 出新的要求。所 以, 高职教育应及时把握市场 , 以
开发者更熟悉教育和学科 , 因此 , 使课程模式难 于 比较 , 评价课程运作的效率。其二是历届学生追踪
“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路径探析
“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路径探析职业标准反映的是行业等对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职业标准是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素质等的集中体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必须与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等要求相衔接。
各高校应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职业人才的成长规律,构建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与职业标准衔接,使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知识与行业企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紧密联系。
突出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基础、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的理念,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
一、校企深度合作。
学习分析职业标准针对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制定并发布的《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职业标准》和《工业机器人裝调维修工职业标准》,我们及时召开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任教师共同学习这两项职业标准的会议。
根据泰州地区工业机器人产业人力资源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总结出了与职业标准匹配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
(一)就业岗位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维修与保养;工业机器人销售及售后技术服务等。
(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理论知识机械制图标准与识读简单零件图的方法;机械设计原理基本知识;公差配合的基本知识、标注与测量方法;机械加工常用设备和加工工艺;液压传动与气动基本知识;材料成型及控制基础知识;电气基本知识;常用电工电气设备的种类及用途;自动化控制与PLC应用基础知识;安全用电常识;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基础知识等。
(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岗位技能钳工操作;数控机床操作;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工业机器人电气控制与保养;工业机器人拆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电气控制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控制原理与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生产线设计、应用与开发;工业机器人自动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自动生产线的管理与维护等。
二、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与实施路径
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与实施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迅速推广,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在高职教育领域中,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实训的机会,同时也可以使企业更好地和学校对接,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项目化与实施路径方面,校企合作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
2. 促进校企深度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更好地对接,形成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
3. 提高教学效果项目化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学习,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
学校也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适应产业的发展需求。
1. 与企业对接,明确项目需求学校首先需要与企业进行深度对接,了解企业的具体需求,并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只有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学校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项目化。
2. 整合资源,设计项目课程在明确了项目需求之后,学校需要整合校内外的资源,设计相应的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企业的需求,设置合适的任务和目标,保证学生能够在项目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3. 引入企业导师,进行指导在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人员担任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
企业导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项目的需求,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定期评估,调整教学内容在项目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定期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企业可以参与评估过程,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校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
以某高职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学校与多家电商企业合作,共同设计了一门电子商务实训项目课程。
校企合作下高职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探讨
校企合作下高职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学生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如何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校企合作下高职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2.研究课程实施项目的设计与规划方法,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3.探讨教学法在校企合作课程中的实践效果,探讨其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作用;4.评价学生参与度与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依据;5.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实践能力提供支持和指导。
通过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为校企合作下高职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改进和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校企合作下开展课程实施项目的教学法探讨,不仅可以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研究校企合作下高职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可以借助企业资源和实践经验,让学生接触最新的技术和行业动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环境。
通过设计与规划课程实施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通过实践中应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可以帮助学校和企业更好地了解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讨摘要:我国目前所形成的高职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职教学模式进一步分发展,在根据企业和学校结合时,可以各自发挥其相关的优势,通过合作关系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因此,校企合作还能得到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丰富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系统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场面。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创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对于实现教学目标也引发了高度的重视。
为了能够顺利实现教学目的,高校教育体系沿用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实施教学,按照现如今的校企情况来分析,这种模式并不是很理想,并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模式的发展。
一、我国高职院校开设校企合作的含义(一)根据教学理论分析高职院校在和校企合作中,可以根据有效改善人才的发展情况,充分利用人才,有效提高院校的生产能力和整体化的转型,能够切实际的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经济走出有效的帮助,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和企业能够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目前的社会实践理论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大多都存在着办学经费紧张的基本现象,并且根据市场现如今的竞争力,若是在这个社会当中能够稳定立足并且得到有效的生存发展,就需要将教学模式体现出特色和多样化。
此外,高职院校现如今提出了和校企合作的方案,不仅可以促进有实力的企业加盟合作关系,还可以丰富高职教学模式的核心动力。
因此,我国存在很多企业单位都出现管理不善的问题。
很多人才的流失或是管理机制都不是很完善,为此失去了很多人才。
此外,企业若是想要留住人才或是培养人才,很多校方是为企业培养基本的人才,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资金和实践的培训,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得到一个良好的过度。
二、分析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情况(一)优势互补校企合作是对于高职院校优势互补的一种合作关系,对于任何一方都是存在高度重视的关系,对于日后的社会经济也会起到很大的影响。
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与实施路径
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与实施路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在当下的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学以致用,也能够使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而在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化及其实施路径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在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与实施的路径和方法。
1.更好地符合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校企合作可以使高职院校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社会的需求,更好地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更加符合行业的发展方向。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项目化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项目化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3.提高教学质量1.需求调研和项目规划在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首先需要对社会需求进行全面的调研,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用人需求。
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可与合作企业共同规划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项目目标和计划。
2.教学内容设计和资源整合基于项目规划,高职院校可以针对项目目标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需求,并结合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资源整合,例如实验室设备、实训基地等。
3.师资培训和团队建设项目化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师资培训,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高职院校还可以积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项目教学团队,提供项目规划、项目管理等相关支持。
4.课程实施和评价高职院校根据项目化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和沟通,保证教学质量的落实。
高职院校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校企合作下高职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探讨
校企合作下高职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高职院校如何与企业合作,在课程实施中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意义、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以及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实施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的意义重大。
校企合作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实际能力,给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还可以促进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实现教育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项目教学法具有很多的特点,适用于高职课程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强调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校企合作下实施项目教学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可以选取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项目作为教学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参与教学,将企业实践经验和案例进行集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项目设计和指导。
可以通过实施课程设计、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
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提供先进的设备和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条件和机会。
校企合作下实施项目教学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充分利用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适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项目教学法,提高高职课程实施的效果和质量。
校企合作下高职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探讨
校企合作下高职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探讨校企合作在高职课程实施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在校企合作项目中,教学法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本文将探讨在校企合作下的高职课程实施项目中的教学法。
项目导向式教学法是校企合作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以项目为基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们将直接参与到项目中,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合作学习是校企合作项目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这种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也适用于校企合作项目的教学。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是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这种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导师指导是校企合作项目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校企合作项目中,企业导师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指导,帮助学生们理解课程内容并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们可以通过与企业导师的交流和互动,学习到更多的实践经验和实用技能。
导师指导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就业提供帮助。
在校企合作下的高职课程实施项目中,教学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项目导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和导师指导是校企合作项目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们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法,并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机电一体化设计课程为例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机电一体化设计课程为例丁科新庄敏徐观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任务。
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立德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党和国家培养的新生力量。
高职院校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高素质、高素质的新型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机电一体化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内涵。
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调查,了解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设计》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要素进行整理和整理,找出本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政要素的连接点,并根据两者相结合的原理,总结出本课程的改革路径,设计教学案例,并对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和效果进行分析,最后归纳总结,指出存在的不足。
本文认为,思政课与高等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设计》课程相结合,既可以传授知识,又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可以为其它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思政教学;机电一体化引言高校思政课程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程,就是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专业特征,为其提供一个实训环境,使其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现实需要相结合,从而体现出其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性。
因此,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进程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
其次,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从现实的观点来看,企业工作环境和环境的真实是区别于大学校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特点,它突破了学校的教学环境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让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高职学校机电一体化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现状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部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教龄较短的新生代青年教师,也包括一些教龄超过10年的老教师。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一、引言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迅速增大。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要想适应市场需求,就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素养。
为此,高职院校需与企业进行合作,借助企业的资金和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师生的个人完善和提升,完成自身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1.打通学生的职业通道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依据。
借助校企合作的便利,学校可将企业发展与需求引入课程体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企业的最新发展情况,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制订学习计划;也可以用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学徒制等方式,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使其熟悉专业知识与操作流程。
如此,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有大量的实践实操经验,以及真正的职业体验,在获得实操技能的同时,能潜移默化间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心理转变。
若学生与企业的磨合较为顺畅,表现相对良好,那么,只要企业需要该岗位的长期工作人员,学生便有机会毕业后直接成为该企业的正式员工,即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直接完成初次就业。
2.强化教师专业技能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文化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潮流。
但是,受传统高职教育影响,现有高职教师多数精于理论知识讲授,缺乏专业实操经验和技能。
校企深度合作,正好可以弥补教师在专业技能操作方面的缺陷,为教师提供便捷的实操训练渠道和条件,如此,方便教师丰富其教学内容,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最新要求。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还能够进一步掌握企业的实际管理模式和员工的基本状况,与企业高管及技术人员研究切磋,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从而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优势。
3.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职院校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结构,创新教学方法,使其人才培养的方向最大程度上贴近企业的需求,从而使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同。
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科技风 2020年 7月
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赵亚杰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商学院 广东珠海 51909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当代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对人才的需求结构趋于多元化,并提出了更 多、更高要求。同时,高等教育普及化,生源数量急速增长,亦使得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创新创业成为了舒缓这一矛盾 的重要路径。从市场供需层面上讲,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势在必行,其与专业课程融合建设,保证了其最大育人价值产出。本 文基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概述,解析了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着重就其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进行了研究。
60
科技风 2020年 7月
科教论坛
起,逐步生 成 “课 内 +课 外、校 内 +校 外、基 础 +创 新”的 新 生 态, 继而为学生专业创新创业实践铺筑扎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 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积极引入企业各类优 质资源,以案例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的认知, 为之带来更多 的 灵 感,提 高 成 功 转 化 率。同 时,专 业 课 程 与 创 新创业教育融合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某所院校 努力严重阻碍了其进程,要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共享 优质课程资源,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人员、成功人士到校执教,给予其足够的荣誉感,弥补本校专业 教师实践经验方面的缺失。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 训教研活动,以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为切入点,促进 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之间的交际互动,转换他们的思维观念, 强化创新意识,丰富其学识结构,共享有效经验,从而提升整体 师资队伍水平,扎 实 该 项 工 作 展 开 的 智 力 支 持。同 时,鼓 励 专 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抑或创新创业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增强 其文化涵养,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 行创新创业,势必能够产生更大的育人效果。
校企融合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融合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一、高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1.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目标定位不准。
高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应是一致的,但在目前创新教育实践中,以“应用能力”为目标这一本质要求未能明确体现。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只注重高职教育中的“高”的一般性,而忽视了“职”的特色,表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已开设的创新课程中学科化问题突出,片面追求“创造学”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而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欠缺,课程体系目标定位出现了偏差。
2.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单一。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应该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对课程的层次结构、布局比重和时序安排进行规划并实施运行。
目前的高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仍然停留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实践课程、文理选修课程等单一的结构形式上。
各课程板块虽然也引入了一些创新教育知识,但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在纵向上没有形成从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到创新素质的层层递进,横向上未能在学习领域上建立起由点到面的联系;致使学生在被动的“灌输式”学习中,获得的是一些不连贯、彼此孤立的信息,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3.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内容模式陈旧。
从高职创新教育课程实施现状来看,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知识运用,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外,学生很少能在课外获得创新实践的机会。
校企结合的通道尚未打通,实践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落后,学生的实训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流于形式。
创新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不足,相关的师资、教材、校企共建的实践基地薄弱,新技术、新工艺等前沿知识难以融入课程内容之中。
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内容模式陈旧贫乏,使创新实践活动停留边缘化、形式化、浅层次的层面。
二、基于校企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要素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集中和具体地反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都有具体行业、专业,其职业类别或工作的职业方向要求千差万别,要求在创新教育课程必定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把创新元素与职业要素紧密结合。
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一体化教学的研究
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一体化教学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动力之一。
为了培养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人才,高职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目标。
高职院校开始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将创新创业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创新和创业的过程,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知识,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一体化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他们很难获得与同学一起合作实践的机会。
而在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团队项目等形式,参与到实际的创新和创业活动中。
在合作中,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学习如何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
一体化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这对教师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一体化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教学资源和时间,这对学校和教师的支持和配合是必要的。
由于一体化教学往往需要学生参加实践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需要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一体化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支持和配合,才能顺利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一、校企互动合作制定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案
校企一体化的办学理念,在近年来非常流行,它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学校与目标企业的深度合作,将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人才。
这样一来对学校以及企业甚至学生都有很大的好处。
首先就是学校通过具有目的性的办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其次就是企业可以接收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从而免去了培训的过程。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对学生来说不仅学到了关键的技术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得到就业机会。
此举可谓是一举多得,所以校企一体化的进程,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进行。
而配合的前提,就是要制定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案。
使得教学与实际生产可以相互结合,而不是脱离实际的理论教学。
对某些专业和某些班级实施定向培养,将课程与实践的标准与实际工作进行对接。
做到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同步,为学生的未来打通就业的道路。
二、学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共同进行教学活动
1.双向的教学活动参与
既然是校企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就要让双方共同来参与,企业可以参与进行专业课程的安排与制定,提供相应的指导与管理,保证人才的使用性。
其次作为学校一方,要加强教学模式的改进,增加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的比例。
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进行足够的实习训练,并且在企业要求的标准下进行一定的实际工作学习。
使高职学校的教学,变成一种开放式与职业式相结合的产物,努力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对接。
2.实现教师的实践教学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进行的教学都是理论性的课程。
但是作为以培养实际工作为目标的教学,这样做就远远不够了。
因此学校应当设立相应的教学基地,让教师可以参加相关的技术交流与能力提升。
通过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才能在对未来企业人才的培训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师资队伍在整体上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型,要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进行接轨从而满足对专业人才的培训要求。
同时还要提倡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台能当教师进厂可以当技师。
3.双方共同进行教材制定与考评
在双方确定了合作的关系之后,教学具体方法的制定,还是要落实到教材上来。
因为教材是学习与教学的依据,教材的选择决定着教学的进程与方向。
例如很多现在流行的教材,都只注重理论的研究与教学。
但是这种教材在校企一体化的环境下,并不适用于广大的高职学生。
因此企业与学校的代表就要对教材进行相应的选择,根据学校学生的情况与专业的分布,再结合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综合的教材选择。
三、建立教育培训与技术服务一体化的教学链条
校企一体化的教学,其核心就是进行相应的职业教育,为今后的企业培养技术性人才。
因此在教学、培训、考核、就业这一系列的过中,都应该形成链条式的管理。
将各个环节通过有序的链接,使其一体化变成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一个松散的产业链条。
对学生进行重点的实用性培训,可以增加企业的未来技术人才的储备。
而学校通过这些教育与培训,也可以积累很多科研方向的成果。
在这个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条件与手段,让学生在学习、实践、培训的一系列过程中,都可以在仿真与贴近现实的环境中来进行。
这就使得完成学业的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企业的工作,从而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四、加强教学的质量管控工作
教学质量的管控,影响着企业未来发展的前途与命运。
所以加强对教学的控制与监督,对企业来说是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而这些管控,不应该是一个部门或者是某个人员,而是一套完整且高效的体系,对应学校的各个院系、专业、班级。
强化教学质量的观念,让监管与引导相结合。
在不同的方面与角度,对教学实施相关的监控。
尤其是在考核与评判方面,学生的成绩应当与企业的招聘相挂钩,同时派驻人员对考评进行监督也是不可少的内容。
五、结束语
创新高职教学,对当下的各大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转型的机遇。
校企结合的方式,使得职业教学有了新的目标与努力方向。
而对于企业来说,人才的定向培养也免去了很多人事方面的麻烦,同时也保障了学生的就业,可谓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刘俊和.构建校企一体化的高职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2]焦彩丽.场依存视角下的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研究
[J].现代教育科学,2014
[3]李 佐.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职教论
坛,2014
[4]谢莉花.基于职业能力的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培养体系研究
[J].职业技术教育,2013
“校企一体化”模式下
高职课程内容体系创新研究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陈 瑜 安和生
摘 要: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主要针对的是各大用人企业中比较明确的岗位。
同时在培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 要达到一定的文化成绩标准,同时还要成为精通职业技能的优秀人才。
但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很
多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欠缺。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中的种种
业务,从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对此学校方面,应当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侧重培训,在保障技术教学的前提下,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明确学生培养的目标与具体方向。
为今后走向社会铺平道路,同时也为企业人才的培
养提高效率。
关键词:教育 企业 合作 培养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008
DOI:10.16534/13-9000/g.2016.087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