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疾病
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
•
⒉呕吐和果酱样血便;
•
⒊腹部有压痛、位于脐右上方,而右下腹空虚。
•
⒋钡灌肠:尖端呈杯口状;
• 治疗:
•
⒈灌肠复位法:早期(48小时内)可用空气
(或氧气)),有效率90%以上。空气压力
开 始 60mmHg , 经 肛 管 灌 入 结 肠 内
→80mmHg,直至复位。再透视下操作。
• (五)X检验:一般肠梗阻发生4~6小时显示出 肠腔气体;立位或侧卧位透视或拍片,见多数液 平面及气胀肠袢。
空肠显示黏膜环状邹襞“鱼肋骨刺”,回肠无 此体现。结肠胀气位于腹部周围,显示结肠袋形。
诊疗:六个拟定
• ⒈是否肠梗阻?四大症状+腹部体征+X线。
• ⒉是机械性还是动力性?机械性具有上述体现; 麻痹性:无阵发性绞痛等肠蠕动亢进体现,相反 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腹胀明显,多继发腹腔内严 重感染、腹膜后血肿、腹部大手术后等。
原因:解剖原因,肠袢及系 膜过长、系膜根部附着 处过窄或粘连收缩;
诱因:肠内容物重量骤增, 动力异常,及忽然变化 体 位 。 轻 者 360 下 列 , 严重2~3转。
诊疗:
小肠扭转:
⒈多见青壮年,饱餐后剧烈 活动。
⒉忽然剧烈腹绞痛,多在脐 周,连续痛阵发加重,牵 涉腰背。不敢平仰卧。
⒊呕吐频繁,腹胀不明显或 某部位明显。可触及压痛 性扩张肠袢。
• 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阳性→提醒绞窄。
• 听诊:机械性→肠鸣亢进,气过水声或金属音。
•
麻痹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 (三)全身体现:(三征)唇干舌燥、眼窝内 陷、皮肤弹性消失、少尿等缺水征;
• 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 休克和中毒征象。
小肠不典型增生的健康宣教
小肠不典型增生的健康宣教小肠不典型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小肠疾病,它的主要特点是小肠黏膜中的肠上皮细胞发生不典型增殖,导致小肠功能异常。
小肠不典型增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健康宣教也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首先,患者和家属需要了解小肠不典型增生的基本知识。
小肠不典型增生是一种良性的肠胃疾病,不具备癌症的恶性特性。
但是,在不典型增生的过程中,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发展成肠腺癌。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小肠不典型增生非常重要,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饮食调理其次,对于小肠不典型增生的患者,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推荐患者采用低脂、低纤维、高蛋白的饮食。
低脂饮食可以减少胆汁分泌和胆固醇吸收,减轻小肠的负担;低纤维饮食可以减少对小肠黏膜的刺激;高蛋白饮食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帮助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此外,患者还应该合理安排饮食时间,避免暴饮暴食和吃过多的辛辣食物,以避免刺激小肠黏膜,导致病情加重。
生活方式调整除了饮食调理,患者还应该进行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
首先,避免熬夜和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熬夜会导致身体的疲劳,加重身体对小肠的负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造成小肠的压迫,影响小肠的正常功能。
其次,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低强度的运动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小肠的蠕动,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此外,注意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学会放松和泡温泉、做SPA等方式来减轻压力。
定期体检和复诊小肠不典型增生是一种慢性的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因此,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的体检和复诊。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医生监测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复诊可以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和提供相关的指导,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控制病情。
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最后,小肠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不仅需要医学上的治疗,也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社会上的关爱。
患者和家属需要互相理解和支持,共同面对疾病的挑战。
小肠疾病(2015临床医学一班)(1)
X线平片:马蹄状双腔充气肠袢 钡灌:尖端呈“鸟嘴”形
精品课件
治疗
死亡率15—40% 原因:就诊过晚
治疗延误 方法:及时手术 方式:①扭转复位术
②肠切除术
四、肠 套 叠
小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 80%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 多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
三大典型症状 腹痛、血便、腹部肿块 X线:气钡灌肠,阻端呈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肠
管
梗阻以上肠蠕动增多
局
梗阻以上肠管膨胀
部
变
梗阻以下肠管瘪陷
化
膨胀和瘪陷交界处为
梗阻所在
急性完全性肠梗阻
肠腔压力↑→静脉回流受 阻→肠壁水肿、增厚、呈暗红 色→动脉血运受阻→肠管变成 紫黑色→坏死、穿孔。
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
梗阻以上肠腔扩张、 肠壁代偿性肥厚腹壁视诊常 可见扩大的肠型和肠蠕动坡。
按有无血运障碍分为二类 单纯性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 若一段肠管两端完全阻塞 称 闭袢性肠梗阻
精品课件
其他分类 按部位分: 高位肠梗阻 低位肠梗阻 按梗阻程度分: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 按发展快慢:急性肠梗阻 慢性肠梗阻
病理和病理生理
肠梗阻发生后,肠 管局部和机体全身将出现一 系列复杂的病理和病理生理 变化
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
体征
视诊:可见到肠型和蠕动波、腹 胀情况
触诊:有无腹膜剌激征,有无包 块
叩诊:移动性浊者情况 听诊:肠鸣音情况
精品课件
直肠指诊
如触及肿块,可能为 A.直肠肿瘤 B.肠套叠的套头 C.低位肠腔外 肿瘤
化 验检查
血红蛋白值↑ 血细胞比容↑ 尿化重↑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血气分析、血电解质、尿素氮 肌酐、呕吐物、粪便。
小肠疾病
低压灌肠:量常少于500ml
X线平片:马蹄状双腔充气
肠袢
钡灌:尖端呈“鸟嘴”形
治
疗
死亡率15—40% 原因:就诊过晚
治疗延误
方法:及时手术
方式:①扭转复位术
②肠切除术
四、肠 套 叠
小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
实验室检查
• 血浆电解质和PH值
• 血浆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红细胞压积
• BUN
• 呕吐物或粪便潜血阳性
影像学检查:X线
• 梗阻发生4 ~6小时,即可显示出肠
腔内气体
• 诊断正确率 • 平卧位 • 立位 侧卧位 • 急性完全性机械性梗阻:阶梯状, 80~85%
鱼骨刺状,蚕豆状
影像学检查
肠梗阻
流行病学
• 外科常见疾患,位居急腹症的第三位,仅次于急 性阑尾炎和胆道疾病。 • 后果严重,常致病人死亡。肠道一旦发生梗阻或 肠内容物的运行障碍,可造成患者全身生理上的 紊乱和肠管本身解剖和机能上的变化,至晚期即 使梗阻解除,其严重的病理生理及病理解剖变化, 亦可使患者趋于死亡,为腹部外科常见而且严重 的外科疾病。 • 病情变化复杂。病因各异,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 现不同。 • 各肠梗阻有其特性,亦有共性
单纯性/绞窄性
• 肠梗阻部位
高位:空肠上段 低位:回肠末段 结肠梗阻(闭袢性肠梗 阻:一段肠管两端完全堵塞)
• 肠梗阻程度:
不完全性/完全性
• 发展进程:
急性/慢性
A. 肠管堵塞
蛔虫导致的肠梗阻
B.肠腔受压
嵌顿疝导致的肠梗阻
粘连带压迫导致
C.肠壁病变
炎症引起的肠梗阻
小肠的知识点总结
小肠的知识点总结一、小肠的结构1. 小肠的位置小肠位于胃部之下,与胃相连接,上端与胃相连处称为幽门,下端与结肠相接处称为回肠盲囊瓣。
2. 小肠的长度成年人的小肠长度约为6-7米,大部分在腹腔中的肠系膜内。
3. 小肠的组织结构小肠主要由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
黏膜由上皮细胞、肠腺和肠绒毛组成,起到吸收养分的作用。
粘膜下层富含结缔组织,包含一定数量的淋巴组织,具有机体免疫功能。
肌层包含平滑肌组织,负责推动食物和混合物。
浆膜由结缔组织和内皮细胞组成,覆盖在器官表面,保护和固定器官。
4. 小肠的分段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十二指肠位于胃窦和空肠之间,是连接胃和空肠的第一段,负责接收胃的混合物、胰液和胆汁。
空肠主要负责混合食物、吸收养分,包括空肠回盲瓣和空肠末端。
回肠是最长的一段,主要负责吸收养分和水分,回肠盲囊瓣是回肠与结肠相连的部分。
二、小肠的功能1. 消化吸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主要地方,通过肠腺和肠绒毛的作用,完成对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和吸收过程。
此外,小肠绒毛上分布有大量的微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和输送养分至全身。
2. 分泌功能小肠黏膜分泌黏液保护粘膜、有助于食物通过肠道。
此外,小肠也能分泌一些酶和蛋白质,辅助消化和吸收。
3. 运动和排泄小肠通过蠕动和分节运动将混合物推进并混合,推动未被消化和吸收的废物送入结肠,最终排出体外。
4. 免疫功能小肠黏膜下层富含淋巴组织,有助于保护机体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害。
三、小肠相关疾病1. 小肠癌小肠癌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空肠和回肠。
其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贫血和体重减轻等,有时很难被早期发现。
2. 小肠炎症小肠炎症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常导致腹泻、腹痛、贫血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3. 肠梗阻肠梗阻是小肠的一种急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部绞痛、呕吐、便秘和肠鸣。
4. 小肠息肉小肠息肉是小肠受损处的黏膜突起,有时可能是小肠癌的前期病变。
小肠疾病 (20141031)
全长3—5.5米
Treitz 韧带
小肠解剖生理概要
• 血供:
肠系膜上动脉
特点: 近端稠密,动脉弓 短、少。
远端分支多、直枝少
小肠解剖生理概要
• 生理功能:
• 消化、吸收 • 分泌功能 • 免疫功能
肠结核 概念: 由结核杆菌侵入肠道引起的慢 性特异性感染.
病因及病理: 好发于回肠末端和回盲部。
病理表现为: 溃疡型 增生型
肠结核
溃疡型:
多见于回肠末端。 肠壁淋巴集结结核,发生干酪 样坏死,肠黏膜脱落,溃疡形成, 易形成小肠的环形瘢痕狭窄. 如伴有腹膜及肠系膜淋巴结结 核,多有渗出和粘连, 可形成腹腔 脓肿或肠瘘.
肠结核
增生型:
多局限于回盲部。 肠黏膜下层大量结核性肉芽肿 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变 硬,易致肠腔狭窄和梗阻.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 • • •
诊断: 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腹部X线表现: 小肠、结肠均表现为扩 张梗阻. • 血管造影: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 治疗: • 肠系膜上动脉栓子取出术. •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可行肠系膜上动 脉-腹主动脉搭桥术. •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需行广泛肠切除, 加抗凝治疗. • 晚期肠坏死需行肠切除.
小肠肿瘤
• 概况: 发病率较低,约占胃肠道肿瘤的2%, 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治疗效果不好. • 良性肿瘤; 如腺瘤、平滑肌瘤、血管瘤等. • 恶性肿瘤: 如恶性淋巴瘤、腺癌、平滑肌肉瘤类癌 等.
短肠综合征
• 定义: • 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小肠广泛切除后, 小肠吸收面积不足所致的消化、吸收功 能不良的临床综合征. • 当小肠的长度<100cm即可出现.
短肠综合征 • 临床表现: • 水样腹泻; 起初较重,调整饮食后可有好转. • 营养不良综合征; 消瘦、乏力、肌萎缩,贫血、低蛋 白.
外科学小肠疾病(医学课件)
如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等。这些疾病的 症状与小肠功能障碍性疾病相似,但治疗方法不同。应根据 具体病情进行相应治疗。
小肠肿瘤与小肠炎症的鉴别诊断
小肠肿瘤
小肠肿瘤是消化道肿瘤之一,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腹 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 除肿瘤、放疗、化疗等。
随访观察
定期进行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小肠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
饮食调整
药物治疗
小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常表现为吸收不良、腹 泻等,应避免高纤维、高脂肪等刺激性食物 的摄入,同时注意饮食卫生。
可给予调节肠道菌群、止泻、解痉等药物治 疗,改善症状。
心理治疗
康复治疗
小肠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应给予心理治疗和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缓解症状。
饮食调整
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度摄入 高脂、高糖、高盐食物,以降 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
性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生风险。
个人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生活习 惯,避免肠道感染。
避免滥用药物
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炎药等,以免 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起小肠疾病 。
小肠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长期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 ,以免影响肠道蠕动和消化功
外科学小肠疾病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小肠的解剖和生理 • 小肠疾病的分类 • 小肠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 小肠疾病的鉴别诊断 • 小肠疾病的治疗 • 小肠疾病的预防
01
小肠的解剖和生理
小肠的解剖
位置和形态
小肠堵塞如何治疗方法
小肠堵塞如何治疗方法
小肠堵塞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小肠堵塞的治疗方法因病情轻重和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下面
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轻度的小肠堵塞,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
患者
需要卧床休息,禁食或少食,以减轻对肠道的刺激,有助于肠道的
排气和排便。
同时,可以给予静脉补液和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
平衡,促进机体的康复。
其次,对于中度或严重的小肠堵塞,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
不同的手术方式。
手术的目的是清除肠道内的梗阻物,恢复肠道的
通畅,同时修复受损的肠道组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对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肠内外营养支持。
在肠道
功能受损或手术后无法进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胃管或肠道插管给
予营养支持,保证机体的营养需求,促进康复。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还可以尝试一些辅助治疗的方法。
比如,
中医治疗、针灸、艾灸等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肠道的康复。
总的来说,小肠堵塞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
因来选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以及辅助治疗可以结合
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促进康复。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小肠堵塞的治
疗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尽早康复。
外科学小肠疾病
05
04
影像学检查
如腹部X线平片、CT、MRI等。
04
小肠常见疾病的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01
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轻重程 度给予相应的药物,如止泻药 、消炎药等,以缓解症状并控
制病情发展。
02
饮食调整
患者需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 料,如辛辣、油腻、咖啡因等
,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03
心理治疗
医生会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治 疗,以帮助其缓解情绪和压力
肠息肉
分为炎性息肉、腺 瘤性和错构性息肉 等。
炎症性肠病
包括克罗恩病、溃 疡性结肠炎等。
肠穿孔
分为外伤性和非外 伤性两种。
其他
如肠易激综合征、 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
小肠疾病的临床表现
腹泻
多为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 征的典型表现。
腹部包块
部分小肠疾病可触及腹部包块 。
腹痛
为常见症状,可表现为钝痛、 绞痛、烧灼痛或刺痛等。
学习目标
了解小肠疾病的病 理生理机制和临床 表现。
熟悉小肠疾病的治 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
掌握外பைடு நூலகம்学小肠疾 病的定义和分类。
掌握小肠疾病的诊 断方法和步骤。
了解小肠疾病的预 防和预后。
02
小肠的解剖生理
小肠的解剖结构
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呈袢状弯曲,上端连接胃 的幽门,下端连接盲肠。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 分组成,各有不同的长度和特点。
小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关键点总结
预防方面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 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同时要 注意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免疫力。
控制方面
小肠水肿ct诊断标准
小肠水肿ct诊断标准
小肠水肿是一种疾病,可以通过CT扫描进行诊断。
诊断小肠
水肿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小肠管腔扩张:CT图像显示小肠管腔扩张,呈现出囊状或
球形,边界清晰。
2. 小肠壁增厚:CT图像显示小肠管壁增厚,壁厚度超过正常值。
3. 小肠蠕动减弱:CT图像显示小肠蠕动减弱,蠕动频率减慢。
4. 腹腔积液:CT图像显示腹腔内积液或包块,提示小肠水肿
的存在。
5. 血管充盈不良:CT造影显示小肠血管充盈不良,提示小肠
循环障碍。
综合以上几个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准确诊断小肠水肿。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过程中还需排除其他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小肠炎症、小肠梗阻等。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CT检查确诊。
38章 小肠疾病
1.肠管堵塞
蛔虫导致的肠梗阻
2.肠腔受压
嵌顿疝导致的肠梗阻
粘连带压迫导致
3.肠壁病变
炎症引起的肠梗阻
肠壁肿瘤导致的肠梗阻
动力性肠梗阻
• 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 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以致肠内容物不 能正常运行。 • 无器质性的肠腔狭窄。 • 较机械性肠梗阻为少。
• 分二类
1)麻痹性肠梗阻 如急性弥漫腹膜炎,腹部大手 术、腹膜后血肿或感染。 2)痉挛性肠梗阻 如肠道功能紊乱,慢性铅中毒 引起的肠痉挛。
吐 呕吐:部位越高呕吐越早且频繁
早期呕吐呈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和胃液。 呕吐随梗阻部位高低而有所不同。 1、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早、频繁,呕吐物为胃肠液。 2、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迟而少,呕吐物呈粪样。 3、结肠梗阻时,呕吐到晚期才出现。 4、肠管血运障碍时,呕吐物为棕褐色或血性。 5、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多呈溢出性。
血运性肠梗阻
• 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管血 运障碍→肠麻痹→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 临床已不属少见
– 随着人口老龄化, – 动脉硬化等疾病增多。
• 按有无血运障碍分二类
1)单纯性肠梗阻 肠内空肠通过受阻,无肠管血 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 梗阻并伴有肠管血运障碍, 可因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中结肠动脉 肠系膜根部 右结肠动脉 回结肠动脉 12—16支空肠、回肠动脉 回肠动脉可有3级、4级动脉弓,直支较短。 空肠动脉仅有初级动脉弓,直支较长。 所以,能从外观上大致判断回肠与空肠。
• 4、静脉回流 与脾静脉一起 分布与动脉相似,最后集合成肠系膜上静脉 —— ─门静脉干—入肝 • 5、淋巴系统。 粘膜绒毛中央乳糜管--粘膜下淋巴小管淋巴液肠系膜根 部淋巴结——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腹腔淋巴结 (腹主动脉前方) —乳糜池。 • 6、小肠的神经支配 腹腔神经丛 ——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沿血管分布 肠壁
小肠疾病
空肠粘膜下有散在性孤立淋巴小结,至回肠则有许多淋 巴集结(Peyer集结)。小肠淋巴管起始于粘膜绒毛中央的乳 糜管, 肠系膜根部的淋巴结, 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 腹主动脉前的腹腔淋巴结 乳糜池。
肠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来自腹腔神经丛和肠系 膜上神经丛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和迷走神经的节前纤维,沿 肠系膜血管分布至肠壁,共同在肌层内组成奥厄巴赫 Auerbach)神经丛,在粘膜下组成麦斯纳(Meissner)神经 丛。
肠炎性疾病
肠结核 多继发于肺结核,好发部
位为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在病 理形态上表现为溃疡型和增生 型两类,也可两种病变并存。
临床表现 除可有结核病的全身症状外,主要为慢
性腹部隐痛或痉挛性绞痛,腹泻与便秘常交 替出现。增生型肠结核常表现为低位部分肠 梗阻症状,体检常可于右下腹扪到固定的肿 块并有轻度的压痛。
肠袢套入粘连环。⑤肠袢在粘连处扭转
治疗: 以保守为主,手术治疗时只分离引起梗阻的粘连
注意:术后近期发生粘连性梗阻与手术后 肠麻痹恢复期的肠蠕动功能失调鉴别。 预防: ①及时,正确治疗腹腔炎症 ②术中注意事项 ③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肠蠕动及早恢复
二、肠蛔虫堵塞
多见于儿童,有蛔虫病史,多为单 纯性不全性肠梗阻腹胀不明显,无肌紧 张,可触及肠道内虫体。
解除梗阻
手术治疗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 梗阻、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形 引起的肠梗阻,以及非手术治 疗无效的病人。
原则和目的
在最短手术时间内,以最简单的方 法解除梗阻或恢复肠腔的通畅。 具体手 术方式视病变情况而异。
1.解除梗阻:松解粘连,取出肠内异 物,扭转肠段复位,肿瘤切除。
小肠的名词解释
小肠的名词解释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位于胃部之后,连接着胃和大肠。
它是一个细长的管状结构,由多层组织构成,起到吸收和消化营养物质的功能。
小肠由三个部分组成: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是小肠的起始部分,位于胃和空肠之间。
它得名于其长度约为十二指宽,大约是25-30厘米。
在十二指肠中,胆汁和胰液会通过胆总管和胰管分泌进入小肠,参与消化过程。
接下来是空肠,长度约为3-4米,是小肠最长的部分。
在空肠上覆盖着许多细小的绒毛样突起,称为肠绒毛。
这些肠绒毛起到了增大表面积的作用,使得食物更充分地与小肠壁接触,从而提高了养分的吸收效率。
空肠是吸收大部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主要场所。
最后是回肠,它是小肠的最末端部分,长度大约为1.5-2米。
在回肠中,肠绒毛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腺体,这些腺体分泌粘液来保护肠壁。
回肠的最后一段与大肠连接,称为回盲瓣。
小肠的结构和功能使得它成为机体吸收营养的关键部位。
在消化过程中,胃中的食物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然后在小肠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机械运动来分解和消化。
胰液和胆汁负责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使它们变得更容易被吸收。
小肠壁上的肠绒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简单扩散和主动转运来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到血液中,然后供给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使用。
除了吸收养分外,小肠还起到了筛选和排除废物的作用。
它通过肌肉的蠕动运动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推送至大肠,进一步消化和排除。
这个过程中,小肠同时对未被吸收的物质进行一定程度的回收利用,确保身体能够从摄入的食物中获取最大的营养价值。
小肠疾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其中包括十二指肠溃疡、克隆病和小肠癌等。
这些疾病会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保持小肠的健康与功能对人体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维持小肠的健康,我们应该注意饮食习惯。
合理的饮食结构,包括适量的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有助于维持小肠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小肠疾病试题试题(含答案)
肠道疾病一、选择题[A 型题]1、高位肠梗阻呕吐特点。
A.出现迟,次数多B.出现早,次数多C.出现早,次数少D.出现早,次数多,量多E.出现迟,次数少,量多2、高位肠梗阻的特点是。
A.腹胀明显B.可见肠型C.可以完全不排便,排气D.呕吐频繁,为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E.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3、下列哪项不会引起肠扭转。
A.肠系膜过长B.肠内膜根部附着过窄C.肠内重量减轻D.肠管动力异常E.体位突然改变4、二岁以下儿童肠梗阻常见的病因是。
A.嵌顿性斜疝B.先天性肠道闭锁或无肛C.先天性肠旋转不良D.急性肠套叠E.胎粪性腹膜炎5、绞窄性肠梗阻的腹痛特点是。
A.阵发行绞痛B.持续性顿痛C.持续剧烈腹痛D.放射性腹痛E.持续性隐痛,阵发性胀痛6、成人肠套叠常见原因是。
A.畸形B.饮食习惯改变C.剧烈运动D.肠肿瘤E.肠道炎症7、高位小肠梗阻时极有意义的早期临床表现是。
A.胃肠减压时胃液极少B.频繁呕吐,腹胀不明显C.明显失水及酸中毒D.体温升高E.以上都不是8、早期肠套叠最佳的治疗方法是。
A.颠簸疗法B.口服植物油C.手术切除套叠部分D.空气灌肠E.胃肠减压、解痉、镇痛9、乙状结肠扭转的临床表现哪项不符合。
A.多见于男性老年人B.常有便秘习惯、以往有多次腹痛发作,经排气排便后缓解病史C.起病常缓、发作是有腹痛D.腹胀明显E.频繁呕吐10、绞窄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腹部出现腹膜刺激征B.腹痛持续加重,无缓解C.呕吐血性或棕褐色液体D.肠鸣音消失或减弱E. X 线检查见膨胀肠袢位置形状随体位和时间而变11、鉴别回肠一结肠型肠套叠和盲肠癌梗阻最可靠的措施是。
A.询间有无慢性阵发性腹痛B.检查右下腹有无包块C.进行 X 线负剂灌肠检查D.检查有无血性粘液便E.检查血色素是否下降12、高位小肠梗阻除腹痛外,主要症状是。
A.腹胀B.停止排气、排便C.呕吐频繁D.血便E.腹部包块13、老年人发生机械性肠梗阻时,首先应想到。
初一生物小肠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生物小肠知识点总结归纳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它起着吸收和消化食物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初一生物课程中关于小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有关小肠的知识。
一、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小肠分为三部分:空肠、回肠和十二指肠。
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如下:1. 空肠:空肠是小肠的最长部分,具有许多细微的绒毛状突起,称为肠绒毛。
肠绒毛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吸收。
此外,空肠还分泌肠液,其中包含多种酶,帮助消化食物。
2. 回肠:回肠连接空肠和大肠,其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食物中的养分和水分。
回肠壁上有许多淋巴组织,对人体免疫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是小肠的最短部分,连接胃和空肠。
它接收传输自胃的食物,再通过分泌的胰液和胆汁进行消化。
在十二指肠中,食物被进一步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二、小肠的消化过程小肠对食物进行消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胃至小肠的传输:进食后,胃将食物变为半流体状称为胃糜的物质。
胃糜在胃中被搅拌和分解,并逐渐进入小肠。
2. 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小肠内的消化主要依靠胰液、肠液和胆汁的作用。
胰液中的酶能够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使其转化为肽、葡萄糖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
肠液中的酶分解多肽成为氨基酸,而胆汁则帮助消化脂肪。
3. 养分吸收:小肠通过肠绒毛吸收已消化的养分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
这些养分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细胞,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三、小肠的疾病和保健小肠作为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也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小肠疾病和相关的保健知识:1. 腹泻和便秘:腹泻和便秘是两种常见的小肠问题。
腹泻是指排粪次数过多或粪便稀水,可能由食物中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而便秘则是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多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
保持饮食均衡、多喝水和适量运动可以预防这些问题。
cmuse诊断标准
cmuse诊断标准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MUSE)是一种罕见的小肠溃疡性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临床表现:患者通常出现反复发作的小肠多发浅表溃疡和肠腔硬化狭窄,伴有腹痛、呕吐、腹泻、黑便、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症状。
2. 病理特征:病理检查发现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浅表溃疡。
3. 影像学检查:结合小肠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较高。
4. 治疗效果: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易发生依赖。
对于糖皮质激素依赖或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应用免疫抑制剂,肠内营养亦有一定疗效。
生物制剂的疗效尚须进一步研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专业的医学依据,如果您身体不适,建议您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肠结核1.概念:结核菌侵犯肠道的特异性感染。
2.病因病理:多继发于肺结核,好发于回盲部及回肠末端。
2.1 溃疡型:回肠末端淋巴结受到侵犯,进而干酪样坏死及溃疡形成。
为环形发展修复时易狭窄,病程漫长,常伴腹膜及肠系膜结核。
局部增生粘连重,易慢性穿孔、局限性脓肿或瘘形成。
2.2 增生性:回盲部多见,黏膜下大量结核肉芽肿和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及周围粘连,易肠狭窄及梗阻。
3.诊断3.1 中青年结核病史。
3.2 结核病征侯群。
3.3 腹痛、腹泻及便秘交替,低位性肠梗阻。
3.4 右下腹压痛性包块或肠瘘。
3.5 右下腹慢性感染性症状。
3.6 结核病常规检查。
3.7 结肠镜发现及活检。
4.治疗:抗痨。
外科适应症:穿孔、脓肿、肠瘘及肠道大出血。
术前2周的抗痨治疗及支持治疗。
切除病变肠管,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
穿孔肠瘘及脓肿给予相应的手术。
1 概念:伤寒杆菌侵犯回肠末端淋巴结,坏死后引起的穿孔。
多在2-3周时发生。
2 诊断;伤寒病程的2-3周出现右下腹痛及腹膜炎表现。
X线发现气腹。
WBC在原基础上升高。
3 治疗:穿孔修补。
严重时(局部水肿)可近端插管造瘘。
穿孔过多或大出血者可考虑肠切除,但危险性大。
1 概念:为原因不明的消化管道的节段性炎性疾病。
女多于男,欧美多见,国内少见。
2 病理:多见于回肠末端,故又称末端回肠炎。
炎症波及肠道各层。
浆膜水肿、表面纤维素渗出。
黏膜增厚、裂沟状深溃疡、呈卵石路面状。
肠壁增厚肉芽肿形成肠腔狭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周围组织粘连,溃疡形成内外瘘。
3 诊断:病史漫长。
腹痛腹泻、低热、消瘦。
齐周或右下腹压痛。
肠内外瘘。
不全肠梗阻。
腹部包块。
钡造影回肠末端狭窄、管壁僵硬、黏膜皱襞消失、线样征。
4 治疗:内科治疗。
手术切除距病变3厘米以上的肠管。
处理并发症。
四急性出血性肠炎夏季不洁饮食史,儿童及青少年多见,病因欠清楚,病变的小肠呈炎症出血、坏死或溃疡穿孔改变,肠内混浊样血性渗出以腹痛、腹泻、呕吐、恶心、腥臭血便、腹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可有休克。
一般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禁饮食,胃肠减压、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抗休克、广谱抗菌。
有腹膜炎、肠穿孔、大出血、梗阻或整体情况加重者可手术。
1 概念: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及顺利通过肠道。
2 病因及分类2.1 机械性:各种原因致肠腔狭小,内容物通过障碍。
如:肠腔阻塞(寄生虫、粪块、大胆石、异物),肠管受压(粘连、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肠壁病变(先天性、炎症性、肿瘤性)。
2.2 动力性:神经反射、毒素刺激、低钾麻痹引起的肠壁功能紊乱,使蠕动丧失或痉挛,肠内容物不能运行,无无器质性病变。
如急性弥散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或感染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
铅中毒和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肠痉挛。
2.3 血运性:由肠系膜血运障碍致肠管麻痹,如肠系膜血管血栓或栓塞。
另有以下分法:(1)血运:单纯与绞窄。
(2)高位与低位性。
(3)完全与不完全性。
(4)急性与慢性。
(5)闭襻性,如肠扭转、结肠肿瘤。
3 病理与病理生理:三个方面:1 肠膨胀,积液积气,肠坏死。
2 体液丧失,电解质紊乱。
3 感染与中毒。
3.1 肠管局部的改变:梗阻以上的肠管积液、扩张、蠕动加强.扩张变薄的肠管腔内压力上升,使肠壁血运障碍,如静脉回流受阻,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淤血及出血,渗入肠腔及腹腔。
若进一步发展动脉供血障碍,血栓形成。
造成肠管坏死、穿孔、腹腔被粪便污染,继发腹膜炎及相应的中毒症状和休克。
梗阻以下的肠管瘪陷、变细,排便排气停止。
腹胀严重,影响呼吸及血液回流,引起加重呼吸和循环衰竭。
3.2 全身性变化:(1)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少尿,休克。
(2)感染中毒症状。
(3)循环衰竭。
(4)呼吸衰竭。
4 临床表现:痛、吐、胀、闭。
4.1 腹痛:呈阵发性逐渐加重,绞痛伴肠鸣,有气块窜动达某个部位停止的感觉。
如腹痛频度增加或持续,则警惕绞窄可能。
4.2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以后随梗阻的部位不同(如:高、低及结肠)吐物和频度也不同。
4.3 腹胀与梗阻的时间及位置有关。
高位时上腹重,有胃型及蠕动波。
低位性和麻痹性梗阻腹胀显著为全腹性,肠扭转时不对称,结肠梗阻时腹周边膨胀。
4.4 排便排气停止:多数,早期高位可有残存便气排出,肠套叠及肠系膜血栓形成可排出血性便,不全梗阻时可有便气排出。
5 检查:单纯性早期无明显变化。
晚期或绞窄性可有脱水、少尿、中毒症状和呼吸循环衰竭表现。
5.1 望诊:腹胀,麻痹时均匀,扭转时不对称,机械性梗阻可有肠型和蠕动波。
触诊:单纯性轻压痛,绞窄性压痛重固定,腹膜刺激征,压痛性包块,蛔虫时触及条索性包块。
叩诊:鼓音,有腹腔渗液时有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金属音。
麻痹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直肠指诊:可发现肠内外肿块,极度肠套叠套头,血性物。
5.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升高,中性升高,浓缩表现,血气及电解质异常,尿比重升高,量少。
呕吐物及大便潜血和红细胞阳性,多为绞窄性梗阻。
5.3 X线检查发病4小时以上即有液气平面,各段肠管有异,肠套叠、扭转和肿瘤钡剂造影或CT有相应的变化。
另外,要注意绞窄及嵌顿疝的发生。
6 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6.1 腹痛急起,持续剧烈,或阵发性加重,间仍有持续性疼痛,肠鸣音不亢进。
或腰背部疼痛,呕吐早,剧烈而频繁。
6.2 病情发展迅速,休克早,治疗后改善不明显。
6.3 腹膜刺激征,体温升高,脉率加快,WBC升高。
6.4 腹部不对称,局限性隆起,或触压痛性肿块。
6.5 呕吐及排泄物为血性,腹穿抽得血性液。
6.6 积极的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6.7 X线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襻,位置不改变,或有假性肿瘤阴影,或肠间隙增宽,表示腹腔内积液。
7 诊断:病史、体征、辅助检查。
非典型者要与输尿管结石、卵巢脓肿蒂扭转、急性胰腺炎、及肠痉挛相鉴别。
另外需做以下诊断。
7.1 机械性与动力性肠梗阻。
7.2 单纯性与绞窄性的区别。
7.3 高位与低位性。
7.4 完全与不完全性。
7.5梗阻的原因;粘连、嵌顿山与绞窄性、结肠肿瘤、先天性畸形、肠套叠、蛔虫性、粪块与结石性、扭转、肠系膜血管血栓或栓塞。
8 治疗:纠正生理紊乱,解除梗阻,恢复肠道通畅。
8.1 基础治疗:持续胃肠减压(单管或M-A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补充血容量及纠正贫血、防治感染及中毒、对症处理。
8.2 解除梗阻:以最短时间、最简单的方法解除梗阻。
8.2.1解除病因:如粘连、异物、套叠及扭转复位。
8.2.2肠切除:如肿瘤、狭窄或坏死。
8.2.3短路手术:肠造瘘或外置,如病情极重时做此手术,好转后再做彻底手术。
8.3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未绞窄的肠梗阻,方法为基础治疗、中医药口服或灌注植物油、针刺、低位灌肠及钡剂灌肠、经乙状结肠镜插管、腹部按摩。
粘连性肠梗阻1 概念:由肠粘连及腹腔粘连带引起的肠梗阻。
2 病因及病理2.1病因:先天性,少见,发育异常及胎粪性腹膜炎引起。
后天性,炎症、手术、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
2.2病理:团块粘连与腹壁固定,使肠腔狭窄,粘连带牵引成锐角或压迫肠管,肠襻套入粘连带的环孔,或以之为支点而扭转。
肠功能紊乱,暴饮暴食,突然改变体位是诱因。
3 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
手术、创伤、出血、感染等病史。
过去肠梗阻病史。
X线征象。
4 预防:及时正确地抗炎治疗。
腹内手术、出血、血肿的预防。
肠管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
纱布覆盖损伤浆膜。
滑石粉。
腹膜撕裂缺损、大块组织结扎、引流物放置、腹内感染。
早期下床活动和促进肠蠕动有预防意义。
5 治疗.5.1非手术治疗。
5.2手术治疗:松解。
肠排列。
粘连团切除。
短路手术。
肠蛔虫阻塞过去农村小儿多见,现已少见。
有肠梗阻样表现,但较轻。
可摸到可变形的条索样肿块,x线有时可见肠内团块虫体影。
少数造成肠坏死腹膜炎。
先采取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后,驱虫治疗。
肠扭转: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造成的闭袢性肠梗阻,同时供血障碍,为绞窄性。
常因肠袢及其系膜过长,根部过窄或粘连收缩,肠内容物重量骤增,动力异常,突然改变体位引起。
顺时针多见,扭转可达2-3圈。
常见有部分小肠、全部小肠、乙状结肠。
应及时手术。
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为肠套叠。
与盲肠活动度过大、肠息肉、肿瘤、肠功能失调及蠕动异常有关。
有回盲部、小肠及结肠三种类型。
严重时可有套到直肠。
小儿多见,80%<2岁,多为回盲部型,有三大典型症状:腹痛、血便和腹部包块,肠梗阻的一般症状钡剂造影见口杯及弹簧样阴影。
成人多为慢性,与息肉及肿瘤有关,多为不全梗阻可自行恢复,血便不多见,阵发性痛性肿块。
治疗:小儿早期可用气或钡剂复位,方法为压力60mmHg,透视下确诊后逐渐增至80mmHg,直到复位。
>48h 或怀疑肠管坏死者需手术治疗,可复位固定或切除病变肠管。
成年人肠套叠需手术治疗。
嵌顿或绞窄性腹外疝1.概念:因肠系膜供血障碍引起的肠管缺血。
2.原因:肠系膜动脉栓塞,血栓形成(A/V),肠系膜血管血流量减少(血管过度收缩、硬化性狭窄)由低血流量及低心排血量引起。
3.诊断:因血管阻塞的部位、范围、性质和发生的缓急,表现各异。
动脉较静脉重而急。
3.1有肠系膜血管阻塞的诱因,如动脉粥样硬化,高凝状态,血流缓慢,栓子,低血容量,低心徘血量或系膜血管收缩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3.2 发病急骤,早期有休克表现。
3.3 腹部剧烈绞痛,恶心呕吐严重,伴腹泻及血性排泄物。
3.4 腹部症状重而体征轻,为早期特点。
3.5 晚期肠坏死征象,及血性渗出物,腹穿阳性。
3.6 血液浓缩,WBC显著升高。
3.7 介入动脉造影对诊断治疗有好处。
4. 治疗:支持及抗休克。
动脉栓塞者取拴,血栓形成者内膜切除或搭桥。
切除已坏死的肠管和也有静脉血栓相关的肠管。
术后继续抗凝。
非血管阻塞性缺血,可扩容、扩血管、介入。
1 概念:小肠被广泛切除,吸收面积不足引起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的综合征。
少见。
2 病理生理:当残存小肠<100cm时即发生消化吸收不良。
很多营养物质分别在不同的部位吸收,小肠黏膜通过增生,绒毛变长、肥大、肠腺陷凹加深,肠管增粗延长,增加吸收面积,约1-2年可恢复正常营养代谢。
3. 诊断3.1 肠管切除史。
3.2 早期症状为水样腹泻,最多可达5 L,脱水,血容量下降,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紊乱,数天后逐渐减轻。
3.3 多种营养物质缺乏,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
3.4 胃泌素增加40-50%病人高胃酸。
促胰素、促胆囊收缩素、及肠抑胃素分泌减少、胆囊结石、低钙镁,手足抽搐,泌尿系结石、骨质疏松。
3.5 长期营养不良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4 治疗:肠外营养支持,逐步过度到胃肠营养。
若小肠<30cm,则需要长久或终身营养支持。
另外可做小肠移植。
较为少见,难以诊断,多需开腹探查。
可行X线、十二指肠镜、全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