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性检验与临床对策新进展

合集下载

细菌耐药研究的进展和对策

细菌耐药研究的进展和对策

5
细菌耐药机制
1. 产生灭活酶:
1) 内酰胺酶(最大旳一类) 2) 氨基甙钝化酶等
2. 靶位变化:PBP旳数量或构造变化
3.低通透性屏障作用
1) 膜通透性下降 2) 生物被膜
4. 主动泵出(active efflux process)
5. 细菌缺乏自溶酶,对抗菌药物产生耐受
000405
6
蛋白通道:
99 95 63 91 83 86
33
ESBLs 检测、判断和临床辨认
000405
34
ESBLs检测旳原理和措施
ESBLs能水解三代头孢及氨曲南 酶克制剂能克制ESBLs ESBLs旳检测措施
双纸片法、三维试验法、肉汤稀释法、VitekAMS法、E-test法、克制剂增强旳纸片扩散法 和肉汤稀释法
000405
19
第 三 代头孢菌素
过分使用后旳
选择作用
G-
G+
产 ESBL 旳
大肠杆菌,肺炎克雷 伯菌 等
高产 AMP C 酶旳
肠杆菌属菌,枸橼 酸菌,沙雷氏菌等
对第三代,及第 四代头孢菌素等 耐药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 酶克制剂复合制剂 耐药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000405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第四代头孢菌素
≤27mm
– Cefotaxime
≤27mm,
– ceftriaxone
≤25mm
• These zone diameter should increase in the presence of clavulanic acid
000405
36
查K. Pneumoniae, K.oxytoca & E. coli 菌中旳ESBLs(初步筛选法)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了多重耐药菌,其中约有数十万人因此丧生,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监测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现状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于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复杂,监测方法与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更好地应对这一威胁。

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害,认识到防控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提高防控措施的执行力,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研究目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现状,探讨有效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揭示多重耐药菌感染对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强调防控措施的重要性,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提高公众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知水平,加强对该类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传播,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的研究,希望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推动医疗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1.3 研究意义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现状及监测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传播规律和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研究进展

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研究进展

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研究进展第一章细菌耐药性的定义与影响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力,这一现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

细菌通过改变自身基因,产生特定的酶或蛋白质,从而降低抗菌药物的疗效,甚至完全抵抗药物的作用,导致抗菌药物失效。

第二章主要的细菌耐药性机制细菌耐药性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进行,其中最常见的机制包括:靶点变异、酶介导的药物降解、药物外排泵等。

靶点变异是指细菌中的特定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菌无法与抗生素结合,从而减弱了药物的疗效。

酶介导的药物降解是指细菌产生特定的酶,能够将抗生素分解为无活性的物质,从而使药物失去杀菌作用。

药物外排泵则是细菌通过特定的蛋白质将抗生素排出细胞,减少药物在细菌内的浓度,以免药物对细菌产生杀菌作用。

第三章抗菌药物研究进展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抗菌药物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

一方面,科学家们不断寻找新的抗菌药物,以应对耐药细菌的威胁。

研究人员通过发掘海洋、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寻找具有抗菌活性的天然产物。

另一方面,科学家们致力于改进现有的抗生素,以提高其疗效和抗菌谱。

通过合成化学和结构改造等手段,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新型的抗菌药物。

第四章基因编辑技术在抗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抗菌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直接改变细菌的基因,从而影响细菌的耐药性。

例如,通过靶点基因的精确编辑,科学家可以使细菌无法改变其靶点,从而避免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细菌的耐药机制,从而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第五章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除了研发新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也是维护有效用药的重要措施。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包括遵循医生的处方、正确的药物剂量和治疗时长,以及避免滥用抗菌药物等。

另外,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测和管理也是保持抗生素疗效的关键。

我院细菌耐药性调查及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我院细菌耐药性调查及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验采 用 自动MI 测定 ,用 标准 菌 株A C 2 9 2 C法 T C 52 、
A C 29 3 T C 75 T C 5 2 、A C 2 8 3做室 内质控 。
球菌 占4 %(760;革兰 阴性菌 15 株(1 %) 中 . 2/2 ) 4 5 8 7. ,其 5
肠 杆菌 中大肠埃希菌 占3 . 4915 ) 2 %(9/58,肺炎克雷伯菌 0
随着 现 代 诊 疗 技 术 的 不 断开 展 和 抗 菌 药物 的广
泛使 用 , 细 菌 的耐药 性 成 为 了 当前抗 感 染领 域 中 的
14 数据 分析 .
采 用 S S 1 .软 件 对 细菌 耐 药 率 与院 细 菌耐 药 情 况 与抗 菌 药 物 使 用 强度 的关 系 ,现 统 计 分 析2 0 年 我 院细菌 类 型 和 09 药敏试验 结果 ,并结合 全年抗 菌药物 的使用 量来探 讨 两 者的相关 性 ,为临床抗 感染治疗 提供 参考依据 。
摘 要 : 目 的 调 查 我 院 临床 常 见细 菌 类 型及 其 耐 药率 ,探 讨 耐 药性 与抗 菌 药 物 使 用 强 度 的 关 系 , 为 临 床 合 理 使 用 抗 菌 药 物 提 供 参 考 依 据 。 方 法 分析 我 院2 0 年 检 出 的2 7 株 细 菌 及 其 药 敏 试 验 结 果 , 结 合 全年 抗菌 药物 的使 用 量 来 分 析 两 者 的 相 关 09 18 性 。结 果 革 兰 阳性 菌 6 0 占2 . ,革 兰 阴性 菌 15 株 占7 .%。 大 多 数 细 菌 的 耐 药 率 与 抗 菌 药 物 的 使 用 强 度 呈 正 相 关 关 系 2株 85 % 58 1 5 ( 03 < . ) 结 论 -,P O0 。 5 细菌 的耐 药 性 与 抗 菌 药 物 的 使用 强度 有 关 ,提 示 临床 应 规 范 使 用 抗 菌 药 物 ,减 少 耐 药菌 的产 生 。 文 献标 识 码 : A 关 键 词 :耐 药 ;药 敏 试 验 ;抗 菌 药 物 ;相 关 性 分 析 中 图 分 类号 : R 7 38

细菌耐药性研究挑战与解决方案

细菌耐药性研究挑战与解决方案

细菌耐药性研究挑战与解决方案细菌耐药性是当今医学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开始逐渐产生抗药性,不再对传统抗生素起效。

这使得原本可治疗的感染病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和治疗。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科学家们在不断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以遏制细菌耐药性的蔓延。

本文将探讨细菌耐药性研究的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细菌耐药性研究的挑战1.复杂性:细菌耐药性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现象,涉及多种细菌、抗生素和机制。

细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耐药性,如基因突变、基因转移和共生关系等。

对此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2.快速传播:细菌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耐药基因可以在群体中迅速传递。

这给控制细菌耐药性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难度。

及时识别和监测耐药株的传播是十分重要的。

3.融合抗药性:一些细菌甚至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获得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这种融合抗药性使得已存在的抗生素无法有效对抗细菌感染,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危机。

二、解决方案1.寻找新的抗生素:由于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出现,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抗生素来克服目前已失效的抗生素。

科学家们将从各种资源中寻找新的来源,例如天然产物、微生物和人工合成等,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扩散。

2.发展疫苗:疫苗是预防细菌感染的有力手段。

通过研发有效的疫苗来阻止细菌的传播,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这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加强卫生措施:加强卫生措施对于控制细菌感染非常重要。

合理使用抗生素、勤洗手、正确处理食物等措施可以减少细菌传播的机会,从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蔓延。

4.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对于细菌耐药性的研究需要政府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和资金投入。

建立相关研究基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细菌耐药性研究中,以加速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实施。

5.促进国际合作:细菌耐药性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来应对。

通过共享研究成果、信息和技术,加强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更有效地对抗细菌耐药性。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

检验科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微生物室是医院中重要的检验科室之一,负责对各类致病菌进行检测及分析。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的检测问题也日益凸显。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呈现耐药性的细菌,其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威胁不容忽视。

对微生物室中的多重耐药菌进行检测及分析,对于及时发现并控制这些耐药菌的传播至关重要。

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多重耐药菌已成为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很多医院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暴发,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对微生物室中的多重耐药菌进行检测及分析,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效维护患者的健康。

通过检测及分析多重耐药菌的方法,可以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多重耐药菌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菌的耐药机制,推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请继续阅读正文部分】。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检验科微生物室中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方法,从而提高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控制能力。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建立一套可靠的样本采集和处理流程,以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准确性;2. 探索多种耐药菌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质谱技术等,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快速性;3. 研究多重耐药菌的分析方法,包括对耐药菌的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和流行病学分析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4.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将为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分析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延误治疗的风险。

多重耐药菌的分析可以揭示耐药菌的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对多重耐药菌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加强对抗菌耐药性的监测和管理,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防止抗药菌株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及感染治疗控制方面的新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及感染治疗控制方面的新进展

中国卫生产业193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及感染治疗控制方面的新进展邝咏云云南楚雄州人民医院,云南楚雄 675000[摘要] 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分布在自然和医院环境中,它有极强环境适应能力和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能力,易在医院内引起暴发流行。

近年来,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增多,可引起呼吸道相关性肺炎、尿路感染、菌血症等,由于临床治疗困难,引起了广泛关注。

泛耐药菌株几乎无药可治,病死率极高,因此它们被称为21世纪革兰阴性杆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 SA )”[1]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就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情况、耐药机制研究及临床感染治疗控制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临床治疗;医院感染[中图分类号] R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10(c)-0193-02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近年来的感染在增多,且其耐药性日益严重,已引起临床和微生物学者的严重关注。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败血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等。

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的环境中分布很广且可长期存活,对危重患者和CCU 及ICU 中的患者威胁很大,也将此类感染称做IC U 获得性感染。

国内耐碳青霉稀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发展很快,在最近发现的“多重耐药”与“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M DR A B )和(CR A B ),在我国内地很多地方均已出现,所以要引起高度警惕,并要及时采取重要措施。

1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现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 DR A B ),通常指的是对抗绿脓的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复合制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五类抗菌药物中三类以上耐药的菌株,泛耐药菌株鲍曼不动杆菌(PDR A B )通常指对以上抗菌药物均耐药的菌株[2]。

目前,我国临床分离的M D R A B 和P D R A B 有逐年上升趋势,根据2010年中国耐药监测网数据[3]显示,鲍曼不动杆菌位于临床分离阴性菌的第三位,5523株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89.6%)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为57.1%和58.3%,其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从2009年17.0%升到21.4%。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研究方案: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1. 研究背景与目的抗菌药物耐药性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于抗菌药物的有效应用和临床治疗产生了巨大挑战。

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研究进展,探讨应对策略,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研究方法2.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期刊、专业数据库和相关机构发布的报告,全面收集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梳理目前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

2.2 数据采集:针对其定量研究(如耐药基因变异等),设计合理的数据采集方案,收集抗菌药物耐药性相关数据,包括临床患者的样本数据、细菌的菌株数据和药物敏感性数据等。

2.3 数据整理与分析:a) 对文献综述中收集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类,对存在的研究缺口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总结归纳现阶段的研究进展和结果。

b)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等,探究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流行特征、变异规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

c) 运用相关模型和算法(如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预测和建模,提高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理解和预测能力。

3. 实验设计3.1 耐药性机制研究:针对常见临床细菌,设计和实施耐药基因变异的实验,通过基因测序和分析,探究耐药性的形成机制和变异规律。

3.2 药物敏感性检测:收集一定数量的临床患者标本,对常见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探究耐药性的流行特征和变异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3.3 医院感染控制策略研究:选取多个医院,对不同感染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探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干预策略。

4. 数据采集与分析4.1 文献综述的数据采集:通过建立数据库,整理和存储文献综述收集到的研究成果,建立若干维度的数据表格,方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4.2 实验数据采集:建立合理的数据采集流程,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马秀清;陈良安【摘要】明确致病菌的耐药特性是指导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关键。

常规药敏试验需要从标本中分离出菌株,操作烦琐、费时。

近年来,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耐药性检测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临床应用方面还有待改善。

本文重点介绍几种技术在细菌耐药性检测中的新进展,为临床实现细菌耐药性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6)004【总页数】4页(P404-406,F0003)【关键词】细菌;抗药性;药敏试验【作者】马秀清;陈良安【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耐药菌不断出现,特别是“超级耐药菌”的报道引起了全世界对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关注。

因此,谨慎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

快速准确的检测致病菌耐药性是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

常规的药敏试验需要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菌株,耗费时间长,且许多生长慢或不容易培养的细菌不能通过药敏试验进行耐药性检测。

近年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基因芯片、飞行时间质谱、微流体芯片、全基因组测序等技术在快速检测细菌耐药性方面迅速发展。

本文就几种技术在快速检测细菌耐药性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药敏试验是目前各实验室检测细菌耐药性的常规方法[1],主要包括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K-B纸片法、E-test实验及各种自动化药敏分析系统,如Vitek系统、MicroScan WalkAway系统、Phoenix Automated Microbiology系统等。

魏丹丹等[2]采用Vitek 2 Compact和MicroScan Walk Away 40 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灵敏度为95.45%和93.18%,特异度为94.12%和92.68%,符合率为94.87%和92.94%,提示两种系统均可用于MRSA的检测,但前提是需要分离临床菌株。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篇一:XX年我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龙源期刊网 .cnXX年我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作者:王强来源:《中国实用医药》XX年第23期【摘要】目的结合本院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探讨相关延缓细菌耐药情况发生的措施。

方法对XX年度细菌室提供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参考相关法规并结合医院实际提出对策。

结果本院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相对较好,但仍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结论应利用好本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分析,加强宣传,并结合行政手段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关键词】致病菌;耐药情况;延缓措施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在医院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情况也日趋严重,作者通过对本院XX年度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的分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提出相应措施延缓细菌耐药情况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XX年1月1日~XX年12月31日在临床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202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28株,革兰阴性杆菌1427株,真菌69株,常见致病菌及其耐酶株检出情况见表1,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见表2。

2 耐药情况分析2. 1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从XX年本院临床标本细菌培养结果看,革兰阴性杆菌仍是主要致病菌。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为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共检出568株,占革兰阴性杆菌检出总量的40%。

对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耐药是我国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特征,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仍接近70%[1]。

从本院细菌耐药情况看,肺炎克雷伯菌好于大肠埃希菌,二者均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高度耐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耐药率虽未超过50%,但仍应引起重视,慎重经验用药。

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超过50%,应当参照药敏结果才能考虑使用。

碳青霉烯类中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一直对二者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这些药物可以作为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研究进展研究目标: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研究进展摘要:本研究旨在综述当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研究进展,包括耐药机制、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以及耐药的流行病学特征。

本研究将使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目录:1. 引言2. 研究方法3. 实验设计4. 数据采集和分析5. 结果讨论6. 创新和发展7. 结论1. 引言:抗菌药物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滥用抗菌药物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细菌开始对常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得临床治疗变得困难和复杂。

研究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机制和传播途径对于制定合理的抗感染策略和预防耐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

通过数据库检索,如PubMed和Web of Science,收集抗菌药物耐药性相关的研究论文。

然后,对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与研究目标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对选定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重要的研究进展和观点。

3. 实验设计:本研究以文献综述为主要研究方法,但也可以结合实验设计来验证某些观点。

例如,可以设计实验来探究某些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如基因突变和水平基因转移。

通过将细菌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并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和耐药基因的表达,可以进一步了解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4. 数据采集和分析:在文献综述过程中,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将筛选出的文献进行归类,按照研究主题进行整理。

然后,对每个研究主题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定性分析。

将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和总结,提炼出研究进展和观点。

5. 结果讨论:在结果讨论部分,将对文献分析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讨论。

对耐药机制进行解析,包括细菌突变、水平基因转移和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然后,对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进行综述,如质粒传递、转座子传递和细菌共生等。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出现多重耐药性,使得疾病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多重耐药菌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为它们几乎不能被常规抗生素所治疗。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蔓延的势头。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肺炎克雷伯菌(KPC)等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而且,一旦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难度和治愈率都大幅下降,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及时监测和有效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至关重要。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和防控措施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有效遏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蔓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多重耐药菌感染在临床上的表现和影响,探讨有效的监测方法和防控措施,提高医疗机构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定义和危害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感染率,保障患者的健康。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方法和分析结果的研究,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策略,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评估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也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旨在为未来的疾病防控提供经验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改善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健康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给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在临床实践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病原细菌种类也在不断扩大。

这些多重耐药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增强,使得治疗难度加大,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与防控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分析,可以及时了解感染的规模和趋势,为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进展

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进展
播 、 菌药 物作 用 机 制 及 细 菌 对 抗 菌 药 物 耐 药 机 制 抗
医疗 上 :1 大量 使 用抗 生 素 ,2 静 脉 置管 ,3 () () () 修 复 学设 备 使 用 ,4 手 术 等 , 坏 了微 生 物 生存 环 () 破 境 , 使 微 生 物暴 露 于抗 生 素 的选 择 性 压力 之 下 。 并 农 牧 和 水 产 养 殖 业 : 饲 料 中加 抗 生 素 喂 养 家 在 畜 和 鱼类 , 以促 使 其 生 长 。 但 使 环 境 受 到抗 生 素 污 染, 而使 微 生 物处 于 不利 环 境 地 中 。 人 群密 度 高 : 万 年前 , 1 在地 球 上估 计 只有 1 ~5 百万人 , 在近 6 现 0亿 , 每平 方公 里 人 口密度 提 高 了。 因此 , 有 或不 具 有 耐 药 基 因 的新 微 生 物 能 快 速 传 具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7 4 2 0 ) ] 0 00 10 —6 X{0 2  ̄ 一 7 —4 0
中图分类 号 :4 65 R 4 .
细 菌 对 抗 菌 药 物 耐 药 性 研 究 进 展
孙长贵( 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检验科, 301) 杭州 103
长期 以来 , 类 一 直 在 与 引 起 人 类 感 染 性 疾 病 人 的病 原 因子作 斗 争 , 菌药 物 的问世 , 人 类 治疗 细 抗 给
起制 成 药 品。现 在 药 品质 量 检 定 并 不 考 虑 D NA 含
其 它 因素 : 速 都 市化 、 住 地新 的建 筑 物产 生 快 居
和 旧房 消毁 、 共 卫 生 基 础 设 施 的毁 坏 以 及 环 境 污 公
染 和 破 坏等 , 使 微 生 物 原 有 生 存 环 境 发 生 改 变 而 均

耐药菌细菌及其对策研究现状

耐药菌细菌及其对策研究现状

耐药菌细菌及其对策研究现状随着抗生素使用的普及和滥用,耐药菌细菌引起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一些细菌已经对主流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意味着现有抗生素对于治疗这些细菌引起的感染几乎没有作用。

这个问题不仅是医疗领域的问题,也是公共卫生和大众健康的问题。

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进行耐药菌细菌及其对策研究,以应对这个威胁。

一、耐药菌细菌的定义和分类耐药菌细菌是指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产生有效浓度或可维持生长的解除感染治疗的细菌。

耐药菌细菌的分类方式常见的有三种:1.根据对不同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划分。

如多重耐药菌株(MDR)、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和卡灵黄素(CRE)菌株等。

2.根据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划分。

如甲氧西林耐药链球菌(MRSA)、万古霉素耐受菌(VRE)和喹诺酮耐药菌(QRDR)等。

3.根据毒力和传染性划分。

如大肠杆菌(O157)等。

二、耐药菌细菌的危害及其对策1.危害耐药菌细菌的出现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因多种耐药细菌感染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了70万人。

耐药细菌会令感染变得更难以控制,同时也会增加感染的痛苦和治疗的代价。

对医院环境和公共环境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2.对策消费者可通过以下途径参与对抗抗生素耐药性:(1)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2)从安全的和可持续的农业中获得健康的食品,因为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抗生素。

(3)保持个人卫生。

(4)提高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

在医疗领域,应当更加注重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细菌的传播。

应当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同时加强医院环境的消毒和洁净工作。

此外,研制新型抗生素和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率也是关键的对策。

三、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1.目前的研究进展目前,已经研究出了一些有效的对策来应对耐药菌细菌问题。

其中包括提高抗生素使用效率、发展新一代抗生素、利用细菌体内生态学以及提高医护人员的卫生素质等。

多国也在加强耐药菌细菌及其对策研究,以期能更好地应对这个问题。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研究与临床应用潜力探索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研究与临床应用潜力探索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研究与临床应用潜力探索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革兰氏阴性菌,常见于土壤和水体中。

它被认为是医院感染和耐药性菌株中最为重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并对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深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并探索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一、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源性耐药机制和外源性耐药机制。

内源性耐药机制主要是由于菌株自身固有的特性所导致的耐药现象,如外膜通道的缺失、多重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和多重药物抗性基因的存在等。

外源性耐药机制则是通过水平基因传递方式获得的,包括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传递、转座子的活动以及细菌外膜囊泡介导的基因传递。

通过深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来对抗这一耐药菌株。

二、探索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1. 新型抗菌剂的研发: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经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

因此,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积极开展新型抗菌剂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针对铜绿假单胞菌表面的多糖进行研究,开发能够阻断其附着和侵袭机制的新药物;或者通过抑制抗菌药物外排泵的功能,提高现有抗菌药物的疗效。

2. 细菌质粒的研究: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传递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形成的关键。

通过研究这些质粒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深入了解耐药性的形成机制,并寻找阻断耐药基因传递的策略。

例如,可以通过RNA干扰技术来抑制耐药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耐药性的水平。

3. 细菌外膜囊泡的研究:细菌外膜囊泡是一种介导基因传递的重要机制。

通过研究外膜囊泡的形成和结构,可以深入了解耐药基因的传递途径,并寻找干预外膜囊泡释放的策略,从而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新进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新进展
(一)抗耐药革兰阳性菌新药
1、链阳霉素类 奎奴普丁-达福普汀(Quinupristin-Dalfristin)复方制剂
(商品名 Synercid) 已上市,为注射液。本品对MSSA (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RSA、MSCNS(甲氧西 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链球菌属、尿 肠球菌(包含万古霉素敏感及耐药菌)都有较强杀灭 作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新进展
第21页
三、对多重耐药非发酵革兰阴性菌有效
较新型抗菌药
当前较常见方法是-内酰胺类抗菌药,联合 应用氨基糖甙类或喹诺酮类药。较新头孢四代 抗菌药头孢克定、头孢吡肟、头孢匹罗等亦含 有新抗菌谱。有多重耐药特征不动杆菌属(伯 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已成为 ICU内危重患者和免疫抑制病人主要病菌。寻 找有效药品较为主要。碳青霉烯类药品仍是较 为有效药品之一。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新进展
第20页
3、法罗培南酯
本药属青霉烯类。对MSSA、链球菌及肺炎链 球菌(包含耐青霉素株)、卡他莫拉菌、流感 嗜血杆菌、奈瑟菌属等有强大抗菌作用;对肠 杆科细菌、李斯特菌、弯曲菌属、幽门螺杆菌 等敏感,多数厌氧菌包含拟杆菌属敏感。临床 试用于细菌性肺炎、复杂性尿路感染、皮肤软 组织感染及妇产科感染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新进展
第22页
(一) 头孢菌素类新药
1、头孢克定(Cefclidin)属第四代头孢 菌素,抗菌谱较广,对绝大多数革兰阴 性杆菌,尤其是肠杆菌科细菌含有强大 抗菌作用。对个别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 亦有抗菌作用。最突出特点是含有高度 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是当前抗铜绿假 单胞菌活性最强抗菌素之一。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新进展
第12页
2、噁唑烷酮类
利奈唑胺(Linezolid)为抑菌剂,但对链球菌及厌氧 菌具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有强大作用,如MSSA、 MRSA、MRSE、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万古霉素敏 感及耐药株)、链球菌属、青霉素敏感及耐药肺炎链 球菌(PSSP、PRSP)等;对厌氧菌包含个别脆弱拟 杆菌、结核杆菌及其它分枝杆菌亦有良好抗菌作用。 半衰期5-7h。因为该药独特作用特点,故与其它蛋白 合成抑制(如大环内酯类)间无交叉耐药性。本药对 MRSA等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疗效优于万古霉素。本 品不宜用于小儿,推荐使用于万古霉素无效革兰阳性 菌引发严重感染。

细菌抗药性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

细菌抗药性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

细菌抗药性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细菌抗药性是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随着各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一些细菌逐渐产生了对这些药物的抗性,导致了一系列医疗难题。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细菌抗药性的研究,以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细菌抗药性的原因细菌抗药性是由于细菌体内的基因突变机制导致的,这些突变会影响细菌对抗生素的反应。

此外,一些细菌也能通过水平基因转移的方式,将获得抗生素抗性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细菌中,从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

二、细菌抗药性的解决方案目前,解决细菌抗药性的主要方法是开发新的抗生素,但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扩展其他解决方案。

一种应对策略是将注意力放在预防工作上。

例如,医院可以采取更严格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机会感染,同时,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改变不良习惯能有效减少细菌感染。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抗生素,但是需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来使用。

例如,应该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只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使用。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组合使用不同的抗生素来避免细菌产生抗药性。

另一个应对策略是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来诊断和治疗。

例如,利用快速检测技术来确定感染类型和所需的抗生素类型,以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如利用免疫系统来治疗感染)来扩展治疗范围。

三、当前的研究进展当前,研究人员正在寻找解决细菌抗药性的新途径。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研究细菌的基因组来发现新的抗生素。

这个方法使用了许多新技术,如基因编辑和高通量筛选技术,以发现新的化合物。

此外,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抗菌剂研究中的应用。

这些技术可以使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新的抗菌剂。

其他研究着眼于细菌抗药性的机制来开发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一些人正在研究细菌膜的结构,以找到新的抗生素攻击点。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研究光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用于诊断细菌感染和评估治疗方案。

这种方法可以在不需要培养实际细菌的情况下,通过获取细菌碎片和分子的振动信号来识别细菌的类型和抗药性。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监测与防控策略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监测与防控策略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监测与防控策略抗菌药物耐药性是当前全球卫生领域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给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困扰。

因此,监测和防控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为预防和治疗抗菌耐药性提供参考。

一、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概念及影响抗菌药物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使得原本对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真菌或病毒失去了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导致疾病难以治愈。

抗菌药物耐药性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还会加重病患的痛苦和疾病的传播速度,对公共卫生产生严重威胁。

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监测手段监测抗菌药物耐药性是预防与控制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重要环节。

监测手段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系统监测。

实验室检测是指通过实验室检验来确定细菌、真菌或病毒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这是评估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关键环节。

流行病学调查则是通过对疾病的发病率和药物应答率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了解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特征。

信息系统监测则是通过建立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信息系统,收集、分析和报告相关数据,实现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三、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防控策略针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严峻形势,科研机构和卫生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控策略。

首先是加强监测与报告,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相关数据,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定临床用药指南,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和滥用药物的现象。

再者是推广传染病防控知识,加强公众对抗菌耐药性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的防控意识。

此外,加强卫生教育,推广卫生设施,提高环境卫生水平也是防控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有效策略。

四、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挑战与对策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监测和防控措施,但抗菌药物耐药性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一方面,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仍然普遍存在,加剧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 性 肝 炎 中 、重 度 、活 动性 肝 炎 肝 硬 化 及 重 型 肝 炎 依 次 递 增 ,说
评 价 [J].临 床 肝 胆 病 杂 志 ,2004,20(1):31—32.
明 它们 与肝 组 织 炎性 反 应 和 坏 死 程 度 以 及 纤 维 化 程 度 密 切 相 7 程 刚 ,罗 加 ,邓 红 ,等 .140例 Graves病 患 者 血 清 HA、LN、
化 组 高 于 慢 性 活 动 性 肝 炎 组 。
病 中 的 l临床 意 义 [J].实 用 医 学 杂 志 。2005,21(22):2579—
有 文 献 报 道 血 清 LN、PIllP、Ⅳ一C在 甲 状 腺 功 能 亢 进 时 含
2581.
量 明 显 升 高 ,其 具体 的 机 制 尚 待 阐 明 ,可 能 与 甲 状 腺 激 素 直 接 3 龚 守 军 ,韩 丽 红 ,徐 斌 .HA、PllIP在 慢 性 肝 炎 分 型 诊 断 中
目前 临 床 应 用 血 清 纤 维 化 指 标 尚 不 能 完 全 反 映 肝 脏 的 组 织 病
细 菌 耐药 性 检 验 与 临 床 对 策新 进 展
吴 燕 (江 苏 省 镇 江 市 中 医 院 检 验 科 212003)
【关 键 词 】 耐 药 监 测 ; 多 重 耐药 菌 ; 检测 及临床 意义 [J].中华 检验 医学杂 志 ,2003,3(3):190—192.
后 与 LN 共 同形 成 完 整 的 基 膜 ,并 与 肝 纤 维 化 程 度 相 关 ;肝 硬 2 孙 艳 虹 ,高 玲 ,曾智 杰 ,等.血 清 Ⅳ型 胶 原 蛋 白在 不 同 肝脏 疾
sis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J3.Expert Rev Mol Diagn,2004。
因 此肝 功 能 正 常 的 乙 型 肝 炎 患 者 仍 需 检 测 肝 纤 维 化 指 标 。
4(5):715-726.
有 研 究 显示 ,4项 指 标 平 均 值 随 急 性 肝 炎 、慢 性 肝 炎 轻 度 、 6 范 淑 英 ,赵 素 元 ,杨 忠 礼 .肝 纤 维 化 血 清 学 诊 断 指 标 的 临 床
关 。4项 指 标 等 被 认 为 是 较 好 的 诊 断 肝 纤 维 化 的 血 清 学 指 标 ,
PC¥ 、IV—C含 量 的 临 床 分 析 [J].重 庆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2004,
但 须 考 虑 到 炎 性 反 应 的影 响 ,应 结 合 患 者 的 临 床 表 现 和 肝 功 能
维普资讯
检 验 医 学 与 临床 2008年 1O月 第 5卷 第 19期 Lab Med Clin,October 2008,Vo1.5,No.19
· 1183 ·
增生 ,因此肝脏组织及血 中Ⅳ一C蛋 白浓度 升高 ,且在轻度 肝纤 理 学 变 化 ,需 要 寻 找新 的 指 标 ,还 需 进 行 综 合 研 究 ,才 能 获得 确 维 化 时 明显 高 于 PⅢP。肝 纤 维 化 时 Ⅳ一C在 基 底 膜 沉 积 引 起 切 的评 价 。
Ⅳ一C基 因 表 达 异 常 ,以 及 甲亢 时 体 内 过 多 的 甲 状 腺 激 素 对 肝 细 胞 直 接 的 毒 性 损 伤 有 关 |7]。在 评 价 肝 纤 维 化 时 须 排 除 甲亢 。
is a useful m arker of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C vi— rus infeetion[-J-].J Viral Hepat,1998,5(3):187—192.
刺 激 LN、PⅢP、Ⅳ一C 的分 泌 作 用 ,引 起 组 织 的 合 成 增 加 ;或 由
的 比较 分 析 [J].武 警 医 学 院 学 报 ,2002,11(2):90—92.
于 甲状 腺 本 身 是 一 富 含 基 底 膜 的器 官 ,甲亢 时 引 起 I N、PIlIP、 4 W ong VS,Hughes V ,Truil A ,et a1. Serum hyaluronic acid
中 图 分 类 号 :R969.4
文 献 标 识 码 :A
29(3):381-382.
情 况 ,同 时 应 进 行 甲胎 蛋 白检 测 和 B超 检 查 来 综 合 评 价 。
8 林 敏 ,翁 宇 ,陈 筱 慧 .乙肝 患 者 血 清 中 HBV DNA 测 定 及 其
血 清 肝 纤 维 化 指 标 有 助 于抗 肝 纤 维 化 药 物 疗 效 的考 核 ,但
近 来 有 报 道 【8 指 出 ,部 分 肝 硬 化 患 者 发 病 时 肝 功 能 正 常 且 5 Lichtinghagen R,Bahr MJ.Noninvasive diagnosis of fibro—
血 中 乙 型肝 炎 病 毒一DNA 阴 性 ,但 活 检 时 仍 发 现 有 病 毒 复 制 ,
意 义 [J].广 西 医 学 ,2003,25(4):509—511.
抗 肝 脏 炎 性 反 应 与 抗 肝 脏 损 伤 药 物 也 能 使 肝 纤 维 化 指 标 明 显
好 转 ,且 4项 指 标 仅 反 映 了 胶 原 的 合 成 水 平 ,故 亦 有 其 局 限 性 。
(收 稿 日期 :2008—06—30)
肝 窦 毛 细血 管样 改变 ,阻 碍 了肝 细 胞 与 血 液 物 质 交 换 ,加 剧 了 肝 纤 维 化 的进 展 。早 期 无 创 伤 地 检 测 血 清 1V—C 含 量 可 以 判 断 肝 纤 维 化 的发 生 及 其 严 重 程 度 ,以便 早 期 预 防 和 治疗 。 有 动 物 实 验 表 明 ,肝 损 伤 时 ,Ⅳ一c是 最 早 增 生 的胶 原 ,且 转 换 率 快 ,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