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激励培养=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

合集下载

教员如何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员如何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员如何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设立明确目标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明确的目标。

教员可以与学生共同设立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方向感地进行学习,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员可以通过布置整洁的教室,提供舒适的学习座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外,教员还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工具,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鼓励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教员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例如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问题。

同时,教员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他们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学生是被奖励和认可所驱动的。

教员可以制定一些适当的奖励机制,例如每个学期末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比,给予表现优异的学生一些特别的奖励。

此外,教员还可以在班级或校内举办一些学术竞赛或展览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在活动中给予他们鼓励和认可。

五、提供良好的榜样教员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教员应该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教员可以定期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让学生能够从中借鉴和学习。

通过以上几点,教员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和毅力,但一旦养成,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呢?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教师自己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集体、遵守纪律,那么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从而效仿教师的行为。

比如,教师承诺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样学生才能明白诚信的重要性;教师在与同事交流时,表现出尊重和友善,学生也会学会如何与人和谐相处。

其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

各个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资源,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正义感;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学习他们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再者,教师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文化能够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产生良好的熏陶。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小组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环境布置方面,也可以展示一些体现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标语、图片等,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此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成长背景,因此在培养品德和行为习惯时,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于调皮捣蛋、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引导他们逐步改正错误。

教师还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还能对整个班级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工作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行为习惯源自于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被社会认可和尊重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被接受和鄙视的。

这样,学生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在更深层次上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制度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

教育工作者应该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学生在校内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

这些规章制度应该涵盖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课堂纪律、社交礼仪、体育活动、图书借阅等,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对学生的好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激励,对不良行为给予相应的批评和惩罚。

这样,学生才能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受到怎样的后果,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注重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尤其对于学生来说。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做好榜样的引领和示范。

只有自己首先遵守规章制度,才能要求学生遵守;只有自己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要求学生去模仿。

教育工作者还应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典型事迹宣传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正能量,激发他们内在的良好行为习惯。

比如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公益义工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到帮助他人和奉献的快乐,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学生的背景、性格、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不尽相同,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以奖励-鼓励-激励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以奖励-鼓励-激励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以奖励\鼓励\激励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决定命运”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

而人的行为习惯首先取决于能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导行”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教育实践中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重视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着力为学生一生的发展铺就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为孩子明天的成功播下了金色的种子。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坚持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采用渐进的方式,逐步要求学生递减不良行为的次数和频率,在不断改正错误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奖励性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奖励的方式有很多种,但究竟那种最好呢?在我看来,只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奖励才算是成功的奖励。

我们班后进生人数挺多,而且全是男生。

他们大部分难于管理,学习不刻苦,成绩也较差。

但对后进生不仅要严格要求,还要给予特别的关爱。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其实造成他们学习不行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杨颜鹤他并不笨,就是上课坐不住,不认真听讲,下课捣乱发坏,管不住自己,其他同学对他是整日告状。

我多次与家长进行沟通,在一年级时,几乎是天天找家长,但发现这不是长法,最后在一年级下学期我给他建立了一个家校联系本,把他每天在校好与坏的表现都写下来,回家家长签字写意见,明天交回。

很有效果,一段时间后,我改变方法,让他自己把这一天的表现说一说,我写下来,发现效果又有了明显提高,最后,我不再把表现写出来,而是根据一天的表现在本子上贴小星,好就多贴,不好就不贴或少贴。

一月一总结,根据小星的数量给予物质的奖励:一个本子、一块橡皮或一只铅笔。

整整坚持了近两年的时间,自进入三年级以来,我没有给他再写过一次,只是偶尔与家长电话联系一下,现在同学们对他的评价也在逐步提高。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最新)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最新)

高中班主任工作计划高中学习生活是一个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在这三年里,如果你做好了,将学习成绩提上去,考上大学,那你一生就因此改变了,逐步走向成功;而如果你学习不努力,最后没有考上大学的话,那你的一生也因此改变了,不过是朝着不好的方面发展的,大部分情况都是这样的。

作为一个高中班主任,我也是充分的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毕竟自己也是从高中生活中走过来的,也上过高中、大学,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也都清楚,这是我工作的基础,我明白这些。

所以我在当班主任的时候也就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发杂和你状况制定了我的工作计划:工作以德育与智育为主要内容展开,继续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关注优生,关注后进生要使学生明白,每位学生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

第二:继续发挥《班级的发展目标》的引领作用。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倡导自信自尊,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负其责,关心关注的班级发展目标,使同学面对繁重的高中生活中坚持生命的航向。

第三:严格执行《班级常规》。

十六条班级常规,使我们的学生明确地知道什么是被允许的,什么是被提倡的,什么是被禁止的,什么是不被提倡的;教师提出明确的期望,学生也明确了自己的职责。

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认同并接纳了班级常规,本学期,我们要继续发挥班委的管理作用,加强监督与检查,将常规内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

第四:严格执行《班级请假规定》。

班级请假规定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规范。

对于请假,抱着一种宽容的心态,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上的任务。

同时对无故请假的同学及旷课的同学对学习上的要求一点也不能放松。

第五:加强执行《班级纪律管理规定》。

《班级纪律管理规定》,明确了班委的职责,使班委在班级管理方面有章可循。

我们将继续加强班委建设,加强对班级的管理。

第六:加强德育研究。

德育工作是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进行积极性与主动性强的德育活动,以期学生有建康的心理,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激励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激励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激励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激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通过激励可以使学生处于兴奋的精神状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有效的激励方法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促进的作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动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语言激励。

语言是师生直接的交流工具,用语言来激励学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样去做。

教师对于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都加以肯定和赞赏,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陈洁同学的父母是做个体生意的,顾不上管孩子,更谈不上对孩子各种习惯的培养,在班里他是个小脏孩,谁都不愿接近他,老师经常提醒他也无济于事。

有一天,他穿了一身新衣服上学,因平时同学们很少注意他,谁也没有发现。

上课了,我走进教室看见他比平时干净多了,就走到他跟前小声对他说:“陈洁,你今天真漂亮,如果把手脸再洗干净些就更漂亮了。

”陈洁听了微微点了点了头,从那以后陈洁真的知道讲卫生了,同学们都说陈洁像变了个人似的,鼓励性的语言使陈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激励性的语言也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在学习时没有耐性,学习积极性不高,我就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如“你的作业正确率很高,如果再清楚整齐一些就更好了”。

“你读书读的多好呀!”……这样的语言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认真做作业,积极回答问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榜样激励。

榜样是根据人们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而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他比说服教育更有说服力和号召力,更容易引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共鸣,给学生以鼓舞、教育、鞭策。

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

学期初,我在教室的侧墙上设了一个榜样栏,当学生学习、品德等各方面都有进步时,我就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每个学期评出的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模范班干部也都写在榜样栏上,让学生向他们学习,真正扬起班级奋进之帆,使学生无论在学习、卫生、纪律上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要想承担起教书育人这神圣的使命,仅靠蛮干是行不通的,还应该讲方法,学经验。

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我的一点教学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一、确定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大多数学生的行为处于盲无目的、自由散漫的原始状态。

就象一艘艘轮船,停泊在风平浪静的港湾,找不到自己的航向。

这是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确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有待于教师的指导培养。

一旦我们为他们确立了目标,找准了航向,他们就可以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因此,我建议大家首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他们确定人生目标,树立起远大理想。

比如说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你可以拿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教育他,用“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警句激励他,做万古流芳的栋梁,不做草木一秋的篷草,做中流击水的砥柱,不做遗落河滩的顽石。

对于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你可以进行抗挫折教育,给他讲保尔的身残志坚,讲朱彦夫的《极限人生》,讲中国的海伦凯乐--周婷婷的发愤图强,成为第一位残疾人留美大学生。

也可以找出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发挥一技之长,做一位将军、音乐家、画家等。

总之,只要让他自身有了动力,他学习上进的欲望想拦也拦不住。

二、教给学生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有了目标还不行,还需要有方法和习惯。

我的做法具体如下:1.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学生学不好,关键在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不高。

我要求学生课前进行充分预习,课上认真思考,大胆讨论,记好课堂笔记,课下独立完成作业及相关练习,真正做到堂堂清、周周清。

另外,我还发动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交流,取得较好效果。

2.培养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很多情况下,学生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独立思考,学习不够主动。

为了培养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我采取了一下措施:①多鼓励少批评,启发学生多动脑思考,举一反三,不死记硬背。

小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教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知道每天应该完成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2.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他们知道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3. 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合年龄和能力的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习题册、参考书籍等,让他们能够独立进行学习。

4. 鼓励学生多元化学习: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和课外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5.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复习课业、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通过以上方式,小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业成绩,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应用激励评价方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学习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我们把激励评价方法运用于养成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外部给学生以适度的正刺激,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以达到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多种激励评价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逐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那么,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个人的看法:一、热爱学生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罗素的这句话更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难想象,一个眼里总是看着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没有半点喜爱、平时对学生一味“高压、打击、训斥”惯了的教师,某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激励学生会是什么样子。

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坚持性,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为了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安静、整洁、明亮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例如,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舒适的学习桌椅,确保桌面整洁,摆放学习用品的位置井然有序。

此外,合适的光线和通风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所有这些细节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态度。

其次,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也十分重要。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讨论和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他们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此外,鼓励孩子进行主动的学习,例如主动阅读、主动思考和主动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另外,适当的奖励机制也能够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程度设定奖励制度,例如每次考试成绩提升可获得一定的奖励,完成作业和复习任务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

这些奖励不一定要物质上的,可以是一次家庭旅行、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籍或者是一次鼓励的言语。

通过合理的奖励机制,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努力和付出的价值,并逐渐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此外,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模仿家长的行为,如果家长本身就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孩子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进修,让孩子从小形成学习的好习惯。

最后,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也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训,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

培养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们成为优秀人才的基石。

学校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提供明确的规定和指导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定和指导,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制定有关课堂纪律、校园秩序等的规定,并且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同时,学校还应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规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规定的良好习惯。

二、树立榜样和正面引导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学校应该树立起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可以通过表彰优秀学生、激励其它学生向他们学习,或者邀请优秀的校友回校演讲,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和良好行为习惯。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受到正能量的影响,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注重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时,学校还应该提供良好的教室设施和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和工具。

通过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习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校合作促进习惯养成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支撑。

学校应该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传达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接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共同制定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案。

同时,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

五、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和培训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开展道德讲堂、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举办素质教育讲座和培训班,提供学生成长的指导和帮助。

这些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因材施教发言稿

班主任因材施教发言稿

班主任因材施教发言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已经相识了好几个月,这个学期即将结束。

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有幸作为你们的班主任,陪伴你们一起成长,一起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想给你们做一个总结,分享一些我对教育的思考和心得。

首先,我想说的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作为班主任,我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取得进步的,只需要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尽量将注意力放在每个学生身上,尊重他们的个性,因材施教。

我和每个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特点,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习不仅是听课和做作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我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我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和展示的机会。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除了因材施教,我还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我相信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因此,我时常与学生讨论并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规划学习任务。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要求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复习和准备课堂材料。

我相信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优异的成绩。

另外,我还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科知识是教育的重要部分,但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

在这段时间里,我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发展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我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公益活动,关心社会问题。

我相信只有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对社会有所贡献。

最后,我想给同学们提一些建议。

首先,要坚持目标和梦想,永不放弃。

幼儿园老师的幼儿习惯与行为培养

幼儿园老师的幼儿习惯与行为培养

幼儿园老师的幼儿习惯与行为培养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需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幼儿的习惯与行为的培养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老师的幼儿习惯与行为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一、幼儿习惯与行为培养的重要性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还能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幼儿习惯与行为培养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 培养自理能力: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例如自己穿衣、洗手、整理书包等,可以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2. 培养社交技巧: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社交环境的重要场所。

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与他人分享、尊重他人、合作等,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和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

3. 培养学习兴趣: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为幼儿打下了学习基础。

通过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积极性,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培养健康意识: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如健康饮食、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二、幼儿习惯与行为培养的方法和策略为了有效地培养幼儿的习惯和行为,幼儿园老师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几个可行的方法和策略:1. 以身作则: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习惯和行为的示范者。

通过自己积极向上的言行举止,激励幼儿模仿和学习,并建立积极的习惯和行为模型。

2. 因材施教:幼儿的习惯和行为培养应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例如,对于某些习惯需要强化的幼儿,可以采取积极奖励机制;对于一些需改正行为的幼儿,可以采取差错回溯的方式。

3. 营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有序的环境来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因材施教 关爱学生 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因材施教 关爱学生 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近年来,教育界普遍强调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重要性。

这一论述的核心思想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育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主题,并介绍一些实践中的案例。

一、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源于对“同一课堂,不同学生”的思考。

学生们有不同的兴趣、天赋、学习能力等因素,而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因此,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个别对待,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学校可以让学生们自愿组队,每个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

这样,高水平学生可以帮助较弱的同伴,提升自己的理解深度;较弱的学生则能通过与优秀学生互动,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此外,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以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关怀和激励学生除了因材施教,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生们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既需要教师的关怀和鼓励,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积极提供帮助。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通过这种关怀和激励,学生们将会感受到来自教育者的爱和支持,进而培养起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他们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就会更加投入并且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增加学生对各种学科的兴趣。

例如,可以结合实践和理论,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增加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

构建激励机制培育教师学习习惯

构建激励机制培育教师学习习惯

构建激励机制培育教师学习习惯引言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专业素养的提高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师的学习习惯也成为了制约其专业素质提高的一大瓶颈。

因此,构建激励机制培育教师学习习惯,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举措。

一、认识激励机制对教师学习习惯的作用教师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激励机制不断推动。

激励机制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方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帮助教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激励机制还能够为教师提供支持与保障,让教师更加自由地发展自我,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激励机制对于教师学习习惯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激励机制通过给予奖励、表扬或者荣誉等方式,激发教师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这种积极的激励方式能够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2. 增强教师的学习动力教师在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依靠自身的意志力和努力,更需要激励机制来增强其学习动力。

只有通过激励机制的调动,让教师自发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教师在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拓宽自己的认知视野。

激励机制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与平台,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和成长,使其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二、构建激励机制培育教师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1. 增加教师职称评定的次数提高教师职称评定的次数,是增加教师学习积极性和培育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大职称评定的机会和频率,让教师更加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教学质量,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建立优秀教师表彰制度建立优秀教师表彰制度,是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培育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措施。

通过表彰优秀教师、扶持有潜质的教师,强化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综合素质。

3.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育教师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

学习成绩的关键 小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关键 小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关键小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小学教师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讨论小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鼓励主动学习小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他们主动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内外讨论和研究课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要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材料,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帮助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并分解成可行的小目标。

在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合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时间分配。

同时,教师要定期与学生反馈和评估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教师要提供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并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其次,教师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例如要求按时提交作业、保持专注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互相督促和帮助,共同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鼓励自主学习和思考小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启发性的学习资料,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答案,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积极奖励和鼓励教师应该积极奖励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努力。

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表扬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如鼓励信、奖状等。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继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六、与家长合作小学教师与家长的密切合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与家长定期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习惯,并给予家长一些建议和指导。

教师促进学生良好学科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教师促进学生良好学科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教师促进学生良好学科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良好的习惯对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提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

在预习时,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做好记录,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及时解决。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及时复习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理解的过程,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课后应及时进行复习,对于重点、难点部分更要加强复习。

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复习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做练习、看笔记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专心听讲课堂听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因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抓住重点、难点,做好笔记。

同时,学生也应该自觉地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四、勤于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勤于动笔,养成善于记录的好习惯。

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以外,学生在课后还应该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和复习巩固。

对于自己的错题应该及时整理并反复练习,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写日记、读书笔记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课外拓展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内,学生还应该积极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

通过课外阅读、参加学科竞赛、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关注和指导。

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水平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因材施教助力学生成长带班方略

因材施教助力学生成长带班方略

因材施教助力学生成长带班方略一、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认知、情感、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

可以通过观察、交流、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特点,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二、因材施教的意义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成长。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1.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和深入的学习内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巩固练习。

2.多元化教学资源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料等。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的教学方式。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个别辅导和指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能力。

通过与学生的个别互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问题,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

四、因材施教的效果因材施教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个性化教学和多元化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因材施教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还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只有通过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材施教+ 激励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内容摘要: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要育人为本。

而当今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许多问题。

如:天性爱玩、懒散、管不住自己;遇到困难绕着走、缺乏责任心、经不起挫折等等。

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其次,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共同参与的自豪感,增强责任心;第三发挥同伴互助作用;第四要家校联手。

最终实现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今年我担任四年级班主任以来,在我管理的班级里,我发现了奇怪的事,每当连续的几个节假日学生返校时,同学们大都会把自己在假期中的“杰作”,互相炫耀一番。

而四五个学生,你问他们的作业时,不是忘家里了,就是漏做了题,并且这种情况还有愈演愈累烈的苗头,以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班里的各科作业总有几个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任课教师也向我反映了很多次,我也单独找过他们谈心,但收效甚微。

全班的学习氛围也明显降低。

这是《刚要》中规定的“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所不容许的。

于是我就悄悄地在班里进行调查,一段时间后,我总结出了学生之所以不完成作业的几点原因:
1、懒散。

这几个学生天性爱玩,管不住自己。

能偷懒则偷懒,不能做到“做完作业再玩”。

2、书写速度慢。

做作业时常左顾右盼,爱走神。

作业一多就完成不了。

3、有些时候根本不会做。

遇到问题不想方设法去解决,而是“遇到困难绕着走,绕不过去就不走”,疙瘩越积越大。

4、家长缺乏应有的监督。

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本没养成,从低年级开始家长就缺乏应有的监督和指导,导致了现在这种局面。

二、问题的解决
1、教师改变教育观念,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在培养学生责任心方面,教师更要起表率作用。

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要在上课铃响之前进入教室,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应当按时检查、批改、下发。

这样,学生便会感受到老师这是在对自己负责,一个有工作责任心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的责任心会在教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增强。

2、创造条件,让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体验共同参与的自豪感,增强责任心。

(1)、借助“荣誉角”增强集体荣誉感。

为了激发不完成作业的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与进步,我专门在教室醒目的位置开辟一块班级“荣誉角”。

展示的内容多种多样:版面整洁、美观、题目正确的作业本及家庭作业;设计鲜明的手抄报;新颖创新的手工作品;做了有益于他人、集体的事;获胜学习小组的经验介绍等都可以在“荣誉角”里得到表彰和展示。

得到展示的同学我就会给他们所在的小组加分,每当有学习较差的同学作品在那里展出,我就给他们双倍加分。

随着这一措施的实行,班级里其他的同学对他们的期望逐渐变高,逐渐的他们所在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刻意的监督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他们也逐步体验到了成功的自豪感。

此时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也不言而喻。

(2)、利用“学情分析提示栏”培养责任心。

在我们教室的墙壁上一共有四块小黑板,这四块小黑板我们称它是“学情分析栏”。

四个学习小组各占其一,起上同学们自己喜欢的名字,同学们除了在上面展示自己的创新题型外,班级中每个学习小组的各种情况也在上面展示,当让每天的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在上面记录,我把不太爱完成作业的学生变成有待进步的学生,每一次他们一点的进步给于双倍的加分。

每一天我们一总结,每一月我们一评比,选出优胜小组,拍照留念并给与奖励,一月选一次“进步小明星”,这些“进步小明星”是专门为有问题和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开设的,奖励很特殊,可以和任何你想的教师合影包括校长。

这样一来,他们学习的劲头明显升温、“学比先进,迎头赶上”的意识也与日俱增。

3、同伴互助辅导,逐步解决“难题”。

在他们逐渐进步的同时,我及时的给与鼓励和帮助,还经常找他们谈心,除此之外
我还帮助他们每人制定了一个特殊计划:因人布置作业和开展同伴辅导,这样不仅能有利于容易沟通和接受知识,有利于心理上互相支持,培养其一些好的优秀品质。

例如,我给他们找了“好朋友”——我班最优秀的几名学生,采取一对一帮扶政策:及时帮助、督促他们学习,做作业。

就这样,他们的学习成绩—天天进步。

完成情况也一天天改进。

4、利用习惯养成教育逐步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利用班会和品德课及时的给他们一些建议或意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让其从心理上认可自己行为的害处,不仅给自己还有家长及所有关爱他们的人会带来的一系列“蝴蝶效应”式的危害,后再利用学校开展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时给于追加鼓励,让其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不仅按时完成还要尽量独立完成,碰到难题时,不能退缩,要积极动脑思考,在实在做不出来的时,再请教他人或着家长。

5、取得家长的配合。

针对不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我与其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

向家长讲明白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

父母应该认清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明确简单的训斥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应为孩子树立榜样。

谈话之后,孩子的家长表示愿意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

同时,我给学生家长提出以下建议:孩子在学习上出现这种现象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正常问题,家长不可大惊小怪,更不可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孩子放学后要让他们先完成作业再做其他的事,并让其形成习惯。

做完后家长要及时检查,对于孩子做错或不懂的问题及时给于指正和帮助。

家长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或情况,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出现的问题,分析其根源,切不可用惩罚代替教育,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要轻言放弃。

(1)、家长应正确地让孩子认识到不完成作业所导致一系列害处,从实际出发转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多关爱孩子,少指责,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温暖。

(2)、对习惯的养成家长不但要对孩子严格要求,而且要以身作则。

努力挖掘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和表扬,帮助孩于养成良好品质。

(3)、家长要努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以学为乐。

让孩子有温馨、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同时,家长应带头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既拉近了孩子与家长的距离,增加了孩子的亲情感,又给孩子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三、成效与体会
1、成效:
通过2个月的努力,不做作业的学生逐步减少,很多次全班各科都能按时完成,并且他们对自己的言行要求严格了,学习成绩进步也很快,班里学习气氛也逐渐好转。

2、体会:
一般说来,孩子作业的完成,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教师、家长要及时采取恰当方法,进行教育。

(1)、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

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和父母应特别注意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闲难,对孩子的要求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要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肯定,使孩子逐步树立信心,作业量要由少到多,让孩子感到“我能行”,设法让孩子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以理服人,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以关心、爱护学生的态度找出学生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知道害处。

(3)、家校联合,共同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就要求家长做到给孩子创设环境,以恰当的方法指导孩子。

四、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学生的转变要有一个过程,教帅要学会耐心等待,不能期望一步登天。

2、当孩子反复不完成作业时,要及时采用恰当的方法处理,切不可听之任之。

3、教师、家长都要时刻关注孩子,以自己无私的爱去打动他们!
参考文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作者简介:
丰云生于1960年9月女大专小学高级教师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陈良忠生于1961年8月男大专中学一级教师学校管理
常顺花生于1975年8月女大本小学一级教师班级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