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2)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现手法,“朱樱青豆酒”既从视觉上写“朱”和“青”之色彩,
又从嗅觉写酒的香味。“绿草白鹅村”从视觉写草之绿,鹅之
白,白绿相衬,颜色明丽喜人,烘托出四月乡间清新独特的风
貌,
ppt精选
7
传达出诗人愉悦闲适之情。②颔联运用了名词组合的方法, 巧妙地将樱桃、豆、草、鹅等乡间的独特物象排列在一起,勾 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乡村图景,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的情怀。 (回答出一点即可)
(唐)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 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 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ppt精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D级。全诗并没有直接写“梅”,而是采用了烘托、渲染的手 法来进行表现,如“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就用 大雪来对梅进行烘托。回答此题应该先答出所用手法,再具体 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并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六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ppt精选
1
考点透视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般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 现手法、结构方法等四个方面。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来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作品所运用的各种表达技 巧,并赏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效果。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课件: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课件: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二、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 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 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 形象化的作用。 形象化的作用。 例句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 《望洞庭》) 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 作比, 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一、表达方式 1.记叙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陆游《书愤》 陆游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 得纪念的往事。 得纪念的往事。
赏析
7.设问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 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双调·折桂令 怀古》) 元曲《双调 折桂令 怀古》 折桂令·怀古 元曲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 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5.比拟 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 物、事表现得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 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实用版)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实用版)PPT课件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 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 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永遇乐 京 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 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 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 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 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 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7
托物言志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 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 格化的色彩。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 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 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4
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 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 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借
白居易
“原上草”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顽强抗争,尽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情发出对自然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规律不可抗拒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的感叹。 5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 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 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 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高中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

高中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

•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
•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 达作者情感的。(4分)
• 答案: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 融。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 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 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 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两者关系1分,景色2分,情感1分)
总之都能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诗人的情 感,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以拓展诗歌的 意境,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 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典抒情。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
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a、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 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 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 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 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 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 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 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的反映。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 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 黄鸡。①
①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 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 颜看已失"。
——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 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 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
感慨。

高考专题复习之诗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PPT优秀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之诗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PPT优秀课件

解题步骤
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步骤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 种手法?
步骤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描 写形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传达出诗 人怎样的感情?
几点注意
• 审题型——明考还是暗考 • 审区间——局部还是全诗 • 审角度——大(宽泛 )还是小(具体) • 审数量——多还是少
• 另有过渡、线 索、悬念、开 门见山等也需 注意
199页 “边练边悟”13、14
判断手法 试试看
口答 200页 “即时巩固”1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第2课时
答题方法和答题规范
设问方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 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 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 一手法的?
• 二、明晰思路,规范解题步骤
• 三、细致审题,强化三个注意
名言摘抄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50条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钱三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二)鉴赏表现手法公开课PPT新高考语文专项复习PPT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二)鉴赏表现手法公开课PPT新高考语文专项复习PPT
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①“终年”与“寸诚”对比,精卫的微小诚心 和填海的时间之久形成对比,表现了精卫复仇的坚 决的决心。②“山石细”与“海波平”的对比,精 卫力量的渺小和大海的波涛汹涌形成对比,表现了 精卫填海远大的抱负。③“渺渺”与“区区”的对 比,填海工程的浩大和精卫生命的渺小形成对比, 表现了精卫命运的悲惨。(每点2分)
答:①用北风和苍茫的黄河,衬托羸骏悲哀孤 独的身影;②用冰河水、落雪的荒坟,衬托羸 骏无处容身的凄惨境况;③用严冬只剩枯草的 田野,衬托羸骏无法饱食的悲惨形象。
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
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作用: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二)鉴赏表现 手法教 学PPT- —新高 考语文 专项复 习PPT-P PT执教 课件【 推荐】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二)鉴赏表现 手法教 学PPT- —新高 考语文 专项复 习PPT-P PT执教 课件【 推荐】
移情入景
审美活动中主体情感移置于景物,使景物仿佛有了主 体的情感并显现主体情感的心理功能。简言之,移情作用 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景物身上,觉得景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好像自己欢喜时,所看到景物都像在微笑。 悲伤时,景 物也像在叹气。
(4)移情入景
关系:(1)正衬(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2)反衬(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二)鉴赏表现 手法教 学PPT- —新高 考语文 专项复 习PPT-P PT执教 课件【 推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挽回颓势;向整个东南的“四百州”一望,不胜依恋之 情。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周 归 密
夜深归客依筇①行,冷燐依萤聚上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 ]:①筇:此代指竹杖。
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 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
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 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 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使景物富有层次感?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远近组合的描写技巧使景物富 有层次感。诗的第一、二句写远景,描写苍茫开阔的原野
伤情。最后三句,写他想象中追随旅人远去的情形。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偶(对仗)。“芳树”对“春山”,“花”对“鸟”, “自落”对“空啼”。
演 稿
示 1

2 3 后 等
爱上海爱上海 王孓夻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①(其三)
杨万里
两岸舟在飞。
[注 ]:①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 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 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人此刻无心观赏。一个“掩”字,突出他紧闭柴扉的幽独
心境。绵绵秋雨,响在耳鼓,滴在心头,更易触发他那无 边的愁绪。(从视觉、听觉角度也对)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往 事的回忆。
凌烟,即凌烟阁,唐太宗建国后,为表彰功臣建高阁,阁
中绘24位功臣图像。
画线的三、四句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特点,结合诗句简析。 并说说其在全曲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借景抒情。白沙清江,翠绿疏竹,随风摇曳,然而诗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 ]天净沙· 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这首曲子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关的景物排列起来,组成一幅幅画面,由静态描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 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反衬 (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 了月夜的寂静。
悠不断,象征南宋的国运一去不复返了。放眼一看,西坠
的夕阳下,只剩下一片寒鸦,而寒鸦飞过的空间一望无限, 这辽阔的空间,不正是南宋统治下的“四百州”吗?诗人 望“断”了“四百州”,情感是十分沉痛的。四句只写了
一个“望”字,向北边“望”着自己将被押往的燕云,不 知命运如何;向眼前“望”着大江东去,江水“悠悠”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两句诗人写自己的忧患充塞于天地之间,秋风吹 树,落叶纷飞,令人想起战争的风云,此可谓诗人心中之
象。后两句诗人笔峰陡转,由充塞天地的壮伟景象转到自
己所处的幽寂环境上来,此为眼前之景。虚实相生,更烘 托出诗人极端苦闷矛盾的情绪,也可见诗人艺术上的独具 匠心。
用的是反衬手法,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 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 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
答案: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屋 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词写出了 荷花池雨后优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 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 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
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
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8.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 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
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
往来的强烈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 答本题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在诗 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如诗歌中的“舟船”“鸥鹭”等;“虚”是指直觉中看不
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 的境界,如诗歌中蕴涵的作者希望国家统一的愿望。
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蕴丰富,充分传情。
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 盘曲郁结。
1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正宫 ]黑漆弩· 村居遣兴
刘敏中
长巾阔领深村住,不识我唤作伧父。掩白沙翠竹柴门,
听彻秋来夜雨。
闲将得失思量,往事水流东去。便宜教①画却凌烟②,
甚是功名了处。 [注 ]①便宜教:即便、即使。②画却凌烟:被画到凌烟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 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
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 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 ]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 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
外 (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
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 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转向动态描写,从不同的空间和层次展现了春日的美好。
2.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槟榔屿①督署秋风独坐杂作 康有为
忧患弥天塞太空,树声争战起长风。
楼台寂寂无人到,廊外藤花开小红。
[注 ]①槟榔屿:新加坡。自1900年7月至1901年10月康有为
移居新加坡,寓于英国新加坡总督署中。
本诗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解析:《湖州歌》是南宋诗人汪元量在元灭南宋时,被元军 押解北上途中所作。诗人北望燕云,顿生茫茫之感,此次 北去前途渺茫,未知来日如何。眼前江水东流,仍然是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