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灌溉工具的进步三
筒车
六.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1. 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1)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 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等于小农经济,并延续到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六.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2)产生的条件: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标: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
1.中国农业的起源 2.农耕格局的形成:南稻北粟 3.中国原始农业的地位和影响 4.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农作物资源: (1)作物(五谷)(2)家畜(六畜)
五谷








六 畜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2、土地兼并问题: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1)产生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2)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面对这种情况,请你 为统治者想想办法, 该如何解决呢? (3)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国语· 晋语》




曲 辕

铁制农具
耦犁(二牛抬扛)
构 造 变 化
直 辕 犁 曲 辕 犁
特点:1、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 2、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 3、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 的基本定型 。
典型例题分析:
图一
图二
回答: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 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响?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原始社会时期: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人们用石刀、石斧砍伐树木,用石犁翻土耕种;用耒耜碎土,用石锄收获。

②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在农业上很少使用。

木制耒耜、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

③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④西汉时期:铁制农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盛行二牛抬杠的耦犁法(赵过发明),朝一个方向翻土的犁壁出现。

出现播种工具耧车;⑤东汉:耦犁已推广到珠江流域,使用一牛挽犁。

铁犁牛耕在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⑥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可以调节犁耕深浅的犁评),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为后世沿用。

古代耕作方式演变:“刀耕火种”铁犁牛耕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1)生产工具:①战国:铁犁;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犁壁,耧车——播种工具;③隋唐:江东地区曲辕犁(标志着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2)耕作方法:①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

②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是垄作法的发展)。

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是一种精耕细作技术。

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

通过耙耱,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魏晋以后直到今天,人们基本上都沿用这种耕作技术。

(3)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朝后一年两熟(或三熟),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4)水利工程:①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促进了四川盆地农业发展。

水工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

②汉代的漕渠、白渠、龙首渠(基本在陕西境内。

修建龙首渠时,其间一段高山黄土,采用井渠施工法,开隧洞竖井施工的先河;后来传至西北地区,称坎儿井;坎儿井能有效地防止地表水的渗漏和蒸发)即汉代关中人民创造的井渠。

(5)灌溉工具:①三国时期:曹魏马钧发明了翻车;(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使用人力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农业起源:起源早,领先世界;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2)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 (4)耕作技术: 精耕细作; (5)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6)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
1、 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右 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 )
你我好比鸳鸯鸟
该戏词反映了什么经济形态? 比翼双飞在人间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 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 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春秋时期:垄作法 (2)西汉时: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 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魏晋以后到今天,基本沿用这种耕作技术
一、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耕作制度的发展
(1)两汉: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一年两熟制(稻麦轮 作),一年三熟制
★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江浙 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众李冰及 其子率修建,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

井渠法
坎儿井起源于

2000年前的汉代。特

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 取地下水自流灌溉。

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
——
法开渠的问题,又能
减少明渠水在输送过

程中的蒸发和渗漏。 该法很快就推广到甘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

4)评价 积极:生活安定, 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封建社会形成和 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
①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很难扩大再生产,也会逐渐阻碍社会分工和 交换经济的发展。
②很难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造成环境恶化
3、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
(1)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形成原因:(即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四、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 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 代专制王朝沿用。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2.原因、目的:
(1)根本原因: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主要原因:巩固封建统治。 (1)直接目的:确保赋税和兵役徭役的征派。 (2)根本目的: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统治
②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 扩大。
③商品经济一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一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 “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④明朝中后期的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萌芽。 ⑤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 发生变化。
古代对外贸易的启示:
纺织原料:麻——丝——棉 棉纺织 技术
农 耕 时 代 的 手 工 业
陶瓷
烧陶——人类共有 商周原始青瓷 东汉成熟 隋唐: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宋代:景德镇为“瓷都”地方瓷窑体系 制瓷 宋代五大官窑 清代:粉彩、珐琅彩
官私手工 业的消长
官营 手工 业 私营 手工 业
主导地位:西周——明前期 优缺点:资金雄厚、规模大;缺乏 竞争、产品质量低劣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重 视 农 业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农民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核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农业经济的特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农业为主导: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农业生产,人们大多从事农业活动,并以此为生。

农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整个社会和文化的基础。

2. 自给自足:古代中国由于交通不便,地域辽阔,各地资源有限,所以农业生产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少量的农产品才能用于交换。

这种自给自足的特点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3. 重视水利:古代中国重视水利建设,大力开发水资源,例如修建灌溉系统、水利工程等,以保证农田的灌溉和灌溉。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田的产量,还可以有效防止旱涝灾害的发生。

4. 经济区域分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工。

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北方是小麦和谷物的主要产区,这种区域分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的交流。

二、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1. 原始农业时期:原始社会是中国农业经济的起点,人们开始采集和种植农作物,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农业生产。

2. 农业生产力的进步: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业技术和工具也在不断改进。

铁器、种田套、犁等农具的使用,使得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

3. 农业经济的繁荣:从汉朝到唐朝,中国的农业经济达到了巅峰。

在这个时期,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相辅相成,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4. 农业经济的衰退:随着宋朝以后,中国的农业经济逐渐衰退。

人口增长导致农田的扩张,土地的争夺激烈,同时政治和经济的变革也对农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农业经济对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社会稳定: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基础,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减少了社会动荡的因素。

高中历史必修二:1-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高中历史必修二:1-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 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 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赋税: 田亩税、人头税、杂税、附 加税、临时性的征收 (秦始皇“泰半之赋”) 沉重的赋 水利、交通、国防、城市、 税和力役 徭役: 宫室、陵墓等工程建设 兵役: 征战、戍边、守地
古神 代农 中氏 国在 农神 业话 的传 地说 位中 如的 何地 ?位 说 明 了
阅读课本,找一找: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①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②水利事业的发展
阅读课本,找一找: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zxxkw
①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严重)
②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耕作方式的演进:




远 古
刀耕火种 (火耕)
古 代
以牛田 (铁犁牛耕)
生产工具的革新:
磨制石斧
石锄
骨耜
春秋战国铁农具
汉曲柄锄
汉代大镰
西汉耧车——世界上最早的播种机
西汉耦犁
东汉一牛挽犁
zxxkw
唐代曲辕犁
“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 没有革命性的进步”,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 农业经济
威远中学 彭义 学
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
名人 中国农业的始祖 肩披树叶, 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 名片 神农氏
头生双角, 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 (炎帝) 手捧五谷。
经济形式。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形态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形态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形态一、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进行农业生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农业经济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起点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

人们只种植一些粮食和蔬菜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交换活动很少。

这个阶段的农业经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人力劳动,生产效率较低。

三、封建经济的农业生产方式随着封建制度的出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进入了封建经济的农业生产方式阶段。

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农民则无地可种。

农民被迫成为地主的佃农,给地主交纳租税。

这种经济形态下,农民的生产力受到了严重压制,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四、水利灌溉的发展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水利灌溉的发展。

水利灌溉的出现,使得农田的灌溉得以改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此外,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为农田的改良和土地的开垦提供了便利,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进步。

古代农民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渐发展出了许多有效的农业技术,如耕种工具的改进、种植技术的提高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农产品的产量也得到了提升。

六、农业经济的区域差异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北方地区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为主,而南方地区则以种植稻米、茶叶等为主。

这种区域差异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的差异所致。

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七、农业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城市经济与农业经济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城市经济依赖农业经济提供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而农业经济则需要城市经济提供的工具、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

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八、农业税收与财政收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与财政收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征收农民的租税作为财政收入。

1.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1.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一、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具体状况
1、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⑴中国农业起源: 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⑵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石犁
⑶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 ①概念:
刀耕火种
先用石刀、石斧把大树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
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②弊端:
土地利用率不高,人民频繁迁徙
③生产工具相对简单,技术革新缓慢,心理上极易满足 (落后性) ④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产品主要不面向市场 (自足性,或称“稳定性”)
⑤负担沉重,缺乏必要的积累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脆弱性)
二、小农经济
6、影响:
①积极性:
a经济:在封建社会前期和中期,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政治:利于确保封建王朝赋役来源,促进政权巩固和社 会稳定;
★生产工具中青铜农具较少原因: ①青铜器多用于礼器和贵族生活用品,是贵族权力和 地位的象征; ②青铜器较珍贵
⑵耕作技术:
已懂得排水、除草、沤肥、治虫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一、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具体状况
2、石器锄耕的商周农业:
⑶农作物: 粟、稻、黍、稷、麦(五谷)、桑、麻等
⑷土地制度: 井田制
⑸经营方式: 劳动者集体耕作
c科技:促进了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科技的发展;
d思想:造就了农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注重孝
道、重视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
二、小农经济
6、影响:
②消极性: a十分脆弱,难以应对天灾、战乱、瘟疫和沉重的赋役负担,易导 致阶级矛盾激化;(政治) b具有封闭性、落后性,阻碍了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是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 源,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也是阻碍近代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 c随着土地兼并和人口的增加,土地会过度开垦,这就给生态环境 带来负面影响;(社会) d助长了重男轻女的思想,也造就了农民自私、狭隘、保守的心理 性格;(思想) e影响技术革新,使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突破,发展不成近 代科技(科技)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中国历史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古代社会中,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主要支柱,农民是国家的命脉。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产品的流通等方面,探讨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和影响。

一、土地利用土地是农业经济的基础,古代中国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

在古代社会中,土地被认为是天子的“膳夫”、“万民之父”,因此土地的流转和管理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古代中国的土地主要分为皇家土地、宗庙土地、寺庙土地和私人土地。

皇家土地由天子所有,主要用于养廉及供应京畿和都城的物资;宗庙土地归宗庙所有,用于祭祀祖先;寺庙土地则归寺庙所有,主要用于寺庙的运作和维护;私人土地是个人或家族所有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古代中国的土地利用方式也相对简单,主要分为耕地和荒地。

耕地是指适合种植作物的土地,包括旱田、水田和园地等。

荒地则指那些不能被利用的土地,例如山岭、沼泽和沙漠等。

二、农业生产方式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非常注重劳动力的运用和生产工具的利用。

农民使用简易的农具进行耕种,主要工具有犁、锄、耙等。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会运用畜力、水力和人力等不同的劳动力。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包括耕种、播种、施肥、收割等环节。

耕种是指犁地、耙地等动作,以松土改良土壤的质地;播种则是把种子撒在土地上,促使植物生根发芽;施肥则是为作物提供营养,增加产量;收割则是将成熟的农作物收获下来,准备食用或者存储。

古代农业生产方式也注重节水灌溉和农田管理。

在缺水的地区,农民会通过修建水渠、水车等设施,保证灌溉的需求;同时,还会进行农田管理,包括造田、维修农田水利设施等。

三、农产品的流通古代中国的农产品流通主要通过市场、港口和水运等方式进行。

在城市和地方集市中,会有定期举办的农产品市场,供应农产品的销售和交换。

在港口城市,农产品的海上运输也非常发达。

古代中国的港口城市,如广州、泉州等,是农产品交流的重要枢纽,通过海运把农产品运往各地。

第5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第5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形态的演变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商周)
土地公有制
国王、贵族 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 君主土地私有制 (战国以来) 多种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2、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 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 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 B.铁器牛耕的推广 • C.国家走向统一 • D.封建制度的确立
• 3.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 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 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 B.土地兼并严重 •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 (郑国渠、都江堰),各国的变法,封建 生产关系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 兴衰
• 特点 • 瓦解原因 • 始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 除于战国。 •
•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 现,私田大量增加。 • ②战争造成劳动力减少,井田荒芜。 • ③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 无论公私一律按亩纳税促使土地国有向私 有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耕作“两大阶段”
(2).三大土地制度变迁
2、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奴隶社会:井田制。①演变:起源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战国。瓦解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②性质:是一种土地国有制,一切土地属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可以世代享用,无权转让和买卖,需要向周王交纳贡赋。③瓦解过程: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私田被大量开垦出来。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赋税,加之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鲁国实行“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井田制逐渐瓦解。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特别是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改变了“田里不鬻”的传统,封建土地私有制得到确认。秦始皇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诏书,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
(3)封建社会:以土地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①国有土地所有制(如:北魏至唐朝中期实行的均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个体小土地所有制三种。②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居支配地位。国有土地所有制是补充形式,农民小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附庸。秦汉以后,总的趋势是国有土地日益减少,私有土地日益增长。③影响:战国时期确立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地主阶级通过政治特权或经济实力,占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往往要租种地主的土地,并将收获物的大半交给给地主。农民受到国家和地主的双重剥削,过着贫困的生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范成大的诗句“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B)。

1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1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秦国商鞅变法等
“除井田,民得买卖 ” “依军功行田宅”
3、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封建国家
徭田

役赋


田 赋
制 兼(均田、限田)
的 封

兵人

役头

地主
建 国





自耕农
佃农
沦为
激化矛盾
农民起义
新的自耕农
材料一:“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
材料二:汉哀帝时左将军师丹等提出“诸侯王列侯 皆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公主名田县道,及关 内侯、吏民名田毋过三十顷。”
1、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 均消费 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 (商周)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国王、贵族 土地所有制
以私有制为主体 的多种土地所有

井田制
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 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
灌溉农具戽斗
《王桢农书》记载道:“ 挹水器也。又说,凡水岸 稍下,不容置车,当旱之 际,乃用戽斗,控以双绠 ,两人挈之,抒水上岸, 以溉田稼。”
桔槔
脚踏翻车,又名龙骨车, 轻便省力,盛行于宋代的 水田灌溉农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北魏均田制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 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
——《魏书·食货志》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地主所有制 自耕农所有制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氏族集体所有制
2、奴隶社会(商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②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③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封建政府和皇帝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②封建地主占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③广大农民无地或少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二、农业的发展
汉代曲柄锄
汉代耧车 汉代大镰
二、农业的发展
2、生产工具的革新
①材质:石、木→青铜→铁
②工艺: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③牵引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商周) 土地制度 氏族集体所有制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 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有制 表现形式
“千年不绝的山火”
文献记载
云南布朗族至今刀耕火种
“伐木而树谷, 燔莱而播粟, 火耕而水耨, 地广而饶财。”
——《盐铁论》
秦赵临战,平阳君赵豹劝戒赵王:"秦以牛田 ,水通粮,其死 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 ——《战国策》
材料说明铁犁牛耕技术的采用产生了什么影响?
促进秦国生产力的发展,使秦国国强民富。
练习与巩固
1、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 C、春秋末期 D、秦汉时期

2、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D 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 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C 、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 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炎帝号大庭氏,下为地皇,作耒耜,播五谷, 曰神农也。” “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 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 制耒耜,教民耕作,神而化之,故谓之神农也。”
思考:神农为什么受到后人尊敬? 制耒耜,教民耕作
2、地位:
1)农业是经济的主导地位;
2)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 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 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会:
富者田连阡陌,贫 者无立锥之地
战国——井田制被废除
如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了 井田制
商鞅
3)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①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 地主土地所有制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 小农土地私有制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直接掌握一部分。
赋税沉重 农民生活贫困
沉重的徭役
1)概念: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 承担的无偿劳动。 2)分类:(按用途划分) 一是修建大规模的土木工程; 二是兵役;
长城
秦始皇陵兵马俑
3)影响:
过度征发的徭役,使大批 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 土地,导致正常的经济生 活秩序遭到破坏。由此引 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 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 凋残的直接原因。
王景治黄(东汉)
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 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 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 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 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风 力 水 车 ( 明 清 )
唐代筒车
隋唐五代
宋代 明清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在这个经济模式中,农业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农民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具有一定的特点,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这与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关。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以及丰富的水资源。

这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古代农业主要是粮食作物的种植,如稻谷、小麦、粟米等。

农民们依靠农耕,通过耕种、施肥等方式,不断提高粮食产量。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中国的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古代中国的农民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也是农业经济的主要参与者。

农民们靠耕种土地来维持生计,并为社会提供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农民的生活往往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但他们不畏艰苦,努力工作,以确保农作物的丰收。

古代中国的农民也具备一定的农业知识和技术,他们通过世代相传的农业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农民们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参与者,他们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农民们需要按照政府规定的税收要求,向国家交纳一定的赋税。

这些税收被用于国家的建设和军事行动。

除了税收,农民还需要向地主交纳一定的地租。

这种农业税收和地租制度,成为了古代中国社会等级分化的一种体现。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农民们种植粮食,农产品的丰收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粮食供应,也为城市提供了商业发展的基础。

古代中国的农村和城市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通过农产品的贸易,农民们可以获得其他商品和服务。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比如纺织业、陶瓷业等,这些行业与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一种以农村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也推动了封建社会经济体系的形成。

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的社会提供了物质财富,也为社会改革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保障。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牛,名 犁,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 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 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
2.某学生搜集和探究古代传说,有一个 传说提到:二郎神是秦国李冰的次子, 因与父亲一起修筑水利工程、造福一方 而受到人们建庙崇拜。那他们父子修筑 的工程是 A.郑国渠 C.六辅渠 B.都江堰 D.灵渠
“耦犁”:俗称“二牛抬杠”,一种牛耕
材料一:
•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比较简表 时 期 前221-前 206 6世纪 前27年-476年 13世纪 国别与出处 中国秦朝 中国《齐民要术》 罗马时代《克洛米 拉农书》 英国《亨利农书》 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 10倍或十几倍 粟:24-200倍 麦:44-200倍 4-5倍 3倍
古神 代农 中氏 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 国在 (炎帝) 农神 性别:男 经济形式。 业话 出生年月:远古 的传 家庭住址:山洞 地说 位中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 主要 如的 事迹 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 何地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位 说 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明 故谓之‘神农氏’。——《白虎通 了
3.唐代均田制规定:成年男子授口份田八十 亩,死后由政府收回,除非地广人稀的地区, 不得过限占田。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当时可能存在着土地国家所有制 B.均田制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平均地权‛ D.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土地与劳动者分离的问题
4.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
原始社会 ——夏商周
打制石器
春秋战国开始
汉曲柄锄
青 铜 铲
骨器 汉 代 铁 镰
汉代铁铧 战国铁口犁 磨制石器
西汉耧车——古代翻车 世界上最早的播种机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 2 、耕作方式的进步 田”
骨耜
石斧
远 古
“刀耕火种” (火耕)
耕作方式 的演进
春秋战国开始
“以牛田” (铁犁牛耕)
一牛挽犁的犁耕,始于东汉,至今沿用……
专题一 第一节
课 标 要 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以小农户
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人类文明演进的形态
史 前 文 明 时 期 工 业 文 明 时 期
农 耕 文 明 时 期
中国农业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生 态 文 明 时 期
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
材料二:
图一藕耕
图二 现代山区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给我国带来了 怎样的影响?为什么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 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 影响:农耕技术的进步,使农产品的亩产 量有所提高。促进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使我国在古代长期领先世界 。然而中国传 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发 展。原因: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而牛郎织女的传
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
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 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 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二、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2、汉代的井渠法
坎儿井是与万里长城、 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 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 下水利灌溉工程。
封建小农经济
•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 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 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2、产生的条件: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技术的 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农民不同程 度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 生产积极性 • 3、小农经济有何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 单位,农民占有少量土地,精耕细作 •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③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④长期占主导地位 脆弱性
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 水源,古称“井渠”。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 史,是干旱地取用地下水 的一种渠道,主要分布在 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 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区。
二、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3、黄河的治理
东 汉 王 景
黄河在河套平原
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 69年, 汉明帝任用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 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 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名人 中国农业的始祖 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 名片 神农氏
找一找
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刀耕火种‛到‚以牛 田‛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耕作方式的演进 生产工具的革新
水利事业的发展
不利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泰半之赋 沉重的力役 贫者无立锥之地 赋税沉重 徭役沉重 土地兼并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 田” 1、农具的革新和演变
材料反映了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土地兼并
四.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严重)
土地兼并会导致怎样的社会问题?
1、阻碍古代传统农业的发展
2、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
统治者和农民针对 土地兼并严重分别 3、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作出了什么样的努 方法:改革田制 力?结果如何?
农民起义
还看今朝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 次会议2005年12月29日高票 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 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 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 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
悯农诗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你如何解读 古代农民的 生活境况?
泰半之赋
秦代收“泰半之赋 ”,使“男子力耕不足 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人民只能,衣牛 马之衣,食犬彘(猪)之食。”
四.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严重)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