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4 遗传变异与进化1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遗传变异和进化高三复习教案

遗传变异和进化高三复习教案

遗传变异和进化高三复习教案第一部分,遗传变异。

一、基因和遗传。

1. 基因的概念和特点。

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和发育的基本单位,是DNA分子上的一段编码信息。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和表现型。

2. 遗传的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单因遗传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二因遗传定律。

这些定律总结了生物遗传规律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遗传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3. 遗传变异的原因。

遗传变异是生物种群中个体间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差异。

遗传变异的原因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漂变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生物种群中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二、遗传变异的调控。

1.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概念,它通过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方式,促进了生物种群的适应性和进化。

2. 突变和选择。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选择则是对突变和其他遗传变异的筛选和保留。

3. 遗传漂变。

遗传漂变是由于种群大小、结构和随机性等因素导致的遗传变异。

它对于维持种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进化。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1. 进化的概念。

进化是生物种群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和生存压力而发生的遗传变异和适应性改变。

2. 进化的证据。

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物形态和分子遗传学等证据,这些证据证明了生物种群在地球上的演化历程。

3. 进化的机制。

达尔文提出了天赋变异和适者生存的进化机制,而现代合成进化理论进一步完善了进化的机制,包括突变、选择、基因漂变等。

二、人类进化。

1. 人类的起源。

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经过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现代人类的形态和智力。

2. 人类的进化证据。

包括化石记录、古人类遗址、DNA分析等证据,这些证据揭示了人类进化的历史和过程。

3. 人类的文化进化。

人类不仅在生物学上发生了进化,还在文化、社会和技术方面发生了进化。

这种文化进化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突变和基因重组》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突变和基因重组》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突变和基因重组》优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理解遗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和原理- 掌握遗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分类和特点- 了解遗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和改良中的作用- 能够分析和解释与遗传突变和基因重组相关的生物实例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遗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2. 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机制3. 遗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和改良中的作用4. 与遗传突变和基因重组相关的生物实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遗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它们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与遗传突变和基因重组相关的生物实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探讨。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课件、生物实验装置、生物实例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视觉观察来加深对遗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预导入通过问答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回顾遗传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与遗传突变和基因重组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理论讲授首先,通过讲授的方式介绍遗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并结合生物实例进行说明和解释。

其次,讲解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机制,引导学生理解基因重组在遗传变异中的重要作用。

3. 生物实验和观察设计一些简单的生物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以加深对遗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理解。

例如,通过观察果蝇的突变种群,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遗传突变的特点和效果。

4. 学生讨论和展示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并邀请各小组代表就所学内容进行展示和讲解。

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对遗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个人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来评价每个学生的研究情况。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变异的概念及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其实例。

3. 掌握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物进化的相关实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遗传、变异的概念及类型,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实例,生物进化的证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抽象的概念。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变异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遗传与变异:讲解遗传、变异的概念,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的普遍性。

3. 可遗传变异的类型:介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生物进化:讲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内在机制。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收集生物进化的相关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探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如种群遗传学、分子进化等。

2. 介绍我国生物进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如澄江生物群、大熊猫演化等。

3. 分析生物进化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如杂交育种、疫苗研发等。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生物进化辩论赛:正反双方就生物进化是否有利于物种生存展开辩论。

八、教学评估:1. 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遗传变异和进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变异与进化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变异与进化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变异与进化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主题:遗传变异与进化一、引言遗传变异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进化的原因。

本备课教案将介绍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基本概念、机制以及相关的案例和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二、基本概念1. 遗传变异的定义遗传变异指的是在生物种群中由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流动以及基因频率的改变等因素引起的个体间遗传信息的差异。

2. 进化的定义进化是指生物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产生适应环境变化的新特征,并通过遗传机制在物种之间或个体之间的传递和延续。

三、遗传变异与进化的机制1. 突变突变是指基因组中突然发生的改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突变可以是基因序列的点突变,也可以是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影响了基因的表达。

2. 重组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顺序发生改变,通过交叉互换等机制,导致个体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不同,从而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3.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不同种群或个体之间基因的交换与迁移。

当不同种群或个体之间的基因流动发生时,会产生新的遗传组合,从而推动了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发生。

4. 选择压力选择压力是进化过程中对适应环境的变化所施加的压力。

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得某些个体具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这些个体的有利基因在遗传中得以传递和积累,从而促进了进化的发生。

四、案例与实验1. 鸟嘴形状的演化通过对不同鸟嘴形状及其食物来源的研究,可以了解自然选择对鸟类形态特征的影响。

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中的食物资源与鸟嘴形状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

2. 水生生物的进化通过研究水生生物在不同水质环境下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可以了解环境因素对生物形态进化的影响。

青蛙和鱼类的适应性特征,可以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水生生物的进化机制。

3. 药物抗性的进化通过对抗生素抗性菌株的研究,可以了解强大的选择压力对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影响。

生物高中遗传定律教案

生物高中遗传定律教案

生物高中遗传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三个原则;
3. 能够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释遗传现象。

教学内容:
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
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概述
3.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三个原则:分离律、自由组合律、同源组合律
教学过程:
第一节:孟德尔的遗传实验
1. 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 学生讨论孟德尔是如何进行遗传实验的,以及他得出的遗传规律。

第二节: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概述
1. 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及其重要性;
2. 学生学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三个原则:分离律、自由组合律、同源组合律;
3.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

第三节:实验操作
1. 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原则;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遗传规律。

第四节:讨论与总结
1. 学生讨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2. 学生总结遗传规律,思考如何运用遗传定律解释其他遗传现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理解遗传现象背后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选一专题四教案

高中生物选一专题四教案

高中生物选一专题四教案
教材:高中生物教材第四册
时间:2学时
目标:
1. 了解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遗传学术语。

3. 能够解释基因的遗传规律和进化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
1. 遗传的概念和遗传单位
2. 遗传的分子基础
3. 随机性与规律性的关系
4. 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5. 进化的驱动力
教学活动:
1. 导入:通过举例引入遗传和进化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学习:介绍遗传的基本原理和进化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和基本遗传规律。

3. 实践:设计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

4. 总结:整理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总结和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让学生思考进化的驱动力和未来方向,引导他们对生物学更深层次的探索。

评估方法:
1. 课堂练习: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来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评价他们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听讲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扩展活动:
1. 阅读相关文献或书籍,深入了解遗传与进化的研究进展。

2. 参加生物学竞赛或科普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3. 制作海报或展板,展示遗传与进化的相关知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高中生物学遗传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学遗传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学遗传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3. 能够分析并解决与遗传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概念及内容;
2.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和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进行问题分析;
2. 如何将遗传定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孟德尔的实验背景和目的,引出遗传定律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讲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随机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优势性定律的内容,并分别进行实验演示和讨论。

3. 梳理:总结遗传定律的特点和规律,并与学生共同梳理各个定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 练习:设计一些与遗传有关的问题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应用:讨论一些真实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遗传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并进行课堂总结和反思。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或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家中深化对遗传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问题解答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遗传定律的内容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扩展遗传学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案
第一节课:遗传基本概念
1.引入:通过举例介绍遗传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遗传的基本原理: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和等位基因、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等。

3.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总结遗传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

第二节课:遗传性状的表现形式
1.引入:通过展示不同遗传性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遗传性状的表现形式。

2.讲解遗传性状的表现方式: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复等位基因等。

3.实验:学生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观察不同性状的表现情况,加深对遗传性状的理解。

第三节课:遗传的变异与进化
1.引入:通过介绍自然选择和突变等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遗传变异对进化的影响。

2.讲解遗传变异与进化:适应性进化、性状变异等。

3.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不同环境下的遗传变异如何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第四节课:人类遗传学与社会意义
1.引入:通过介绍遗传疾病和基因检测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人类遗传学的重要性。

2.讲解人类遗传学知识:染色体异常、遗传性疾病等。

3.案例分析:学生分析不同遗传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思考遗传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与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对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入学习遗传与变异打下基础。

接下来,可以引入跨学科的内容,如生物技术、生态学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高中生物教案孟德尔

高中生物教案孟德尔

高中生物教案孟德尔
教学目标:
1. 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发现。

2. 理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3. 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遗传定律。

2. 遗传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原理。

2. 应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决遗传问题。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孟德尔遗传定律实验器材。

3.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基础知识,并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发现。

二、学习(15分钟)
1. 学生通过PPT课件学习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遗传定律。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3. 学生完整实验孟德尔遗传定律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三、实践(2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分析结果并讨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

四、总结(10分钟)
老师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五、拓展(5分钟)
老师展示其他遗传学相关实验和研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遗传学的发展。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学生选择一个遗传问题,利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解决该问题并写出解决思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遗传定律,提高对遗传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3. 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4. 能够运用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解释生物现象。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现象,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

2.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遗传信息通过DNA分子存储在染色体上,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传递给后代。

3.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基因表达和功能的改变。

4.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和结构的改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传递遗传信息的途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遗传病案例,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遗传和变异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使用PPT展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讲解DNA、染色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

3. 讲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分别讲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原因和实例。

4.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遗传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遗传方式和变异类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和变异的相关问题,如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等。

6.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复习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遗传病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4. 复习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等内容的课件。

2. 遗传病案例:提供几个典型的遗传病案例,包括病名、遗传方式、变异类型等。

高二生物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教案

高二生物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教案

高二生物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和进化理论;2. 掌握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案一:遗传的基本概念与遗传规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有关物种多样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与遗传的思考。

二、讲解遗传基本概念1. 遗传是指性状、特点或信息在后代之间传递的现象。

2.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3. 基因型是个体遗传信息的总和,决定了个体的表现型。

三、讲解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a. 个体的性状由两个基因决定,分别来自父母。

b. 基因存在显性与隐性关系,显性基因会表现在基因型和表现型上。

c. 在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础上,在后代中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

四、案例分析及讨论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孟德尔遗传规律。

教案二:群体遗传学与进化理论一、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壁纸图,引发学生对进化的思考。

二、群体遗传学的基本概念1. 群体遗传学是研究一个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组成变化的学科。

2. 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受到自然选择、突变、基因漂移和基因流动等因素的影响。

三、进化理论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a. 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变异。

b. 遗传变异导致一些个体适应环境更好,能够生存和繁殖。

c. 适应环境更好的个体能够将其有利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导致物种的逐渐进化。

四、案例分析及讨论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群体遗传学与进化理论。

教案三: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一、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有关实验照片,引发学生对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思考。

二、实验设计的流程1. 提出假设和问题;2. 设计实验方案;3. 进行实验;4. 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5. 得出结论。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1. 统计学方法:a. 均值、标准差等参数统计;b. t检验、卡方检验等假设检验。

四、案例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案四:评价与总结一、教学评价通过提问、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遗传与变异教案

遗传与变异教案

遗传与变异教案一、引言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也是了解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介绍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原理和重要性,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它们在生物界的应用。

二、遗传的概念与原理1. 遗传的定义遗传是指生物个体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特征、性状和行为方式。

它包括遗传物质 DNA 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表达。

2. 基因的作用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的单位,由 DNA 分子编码。

它通过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来表达,控制个体的生长发育、性状形成以及生理功能。

3.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提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包括隔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优势定律,为后来的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三、变异的概念与原因1. 变异的定义变异指的是个体或种群间存在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型和表型上的差异。

它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

2. 变异的原因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流动等生物遗传过程。

环境因素、遗传漂变和突变率也会影响变异的发生。

四、遗传与变异的重要性1.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遗传与变异使得个体和种群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为物种的适应和生存提供了基础,维持了生物多样性。

2. 进化与适应变异为物种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并传递其有利的基因,推动物种的进化和演化。

3. 农业和畜牧业的应用通过人工选择和遗传改良,利用遗传与变异的原理,改良和培育出高产、抗病的农作物和优质品种,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的产量和质量。

4. 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对遗传与变异的研究促进了医学诊断和治疗手段的进步,包括基因治疗、个性化医疗等。

生物技术领域也应用了遗传与变异的原理,开展了基因工程、克隆等研究。

五、案例分析1. 鸟喙的变异与进化通过对不同鸟类喙峰形态的观察,可以了解到喙峰形态与食物来源之间的关系,说明遗传与变异在鸟能源适应上的重要性。

2. 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疾病通过对遗传疾病的研究,可以发现某些基因突变会引发特定的疾病,这些研究有助于诊断、预防和治疗遗传疾病。

高三生物教案-第五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1)(生物高考复习要点提示)

高三生物教案-第五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1)(生物高考复习要点提示)

第五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1)(生物高考复习要点提示)第五单元遗传、变异和进化(1)1 遗传规律的重要概念及其关系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以他不同于前人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单因子分析法、数学统计法、测交实验法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2.1 基因的分离定律2.1.1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图解”之分析抓住“性状分离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讨论:1:1、3:1发生的条件及意义2.1.1.1 f1产生配子的种类、比值及意义2.1.1.2 f2表现型与基因型的种类及比值2.1.1.3 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连续自交后代的分离比:2.1.2 涉及被子植物个体发育中的遗传问题胚和胚乳的基因型(正交和反交的差异);果皮、种皮的性状与母本一致营养生殖(嫁接)中,接穗的性状不受砧木的影响(未进行遗传物质的交换)2.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2.1 “豌豆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图解”之分析:联系“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特殊行为”;深刻认识分离定律的重要性。

遗传图解(棋盘法、分枝法)的认识窍门:2.1.3 求解孟德尔遗传定律应用题的基本方法解法要点1 已知表现型求基因型是最基本的题型。

(1)从子代开始,从隐性纯合体开始。

(2)表现型为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体,基因型可直接写出。

(3)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既可能的纯合体,也可能是杂合体,需先写出基因式,再依据该个体的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或基因型),写出其余部分。

(4)求亲代的基因型,先依据亲代的表现型,写出基因式;再依据子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完成基因型的书写。

解法要点2 基因分离规律是最基本的遗传规律。

因此,属于自由组合规律的遗传题,都可以用分离规律求解。

即涉及到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只要各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便可一对一对地先拆开进行分析,再综合起来。

即逐对分析、各个击破、有序组合。

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教案

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教案

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教案一、引言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是生物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生物遗传变异的概念、原因以及对进化的影响,以及如何设计一堂生物学课来教授这一内容。

二、生物遗传变异的概念生物遗传变异是指个体间在遗传信息中存在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是基因的变异、染色体的重排、基因突变等。

这种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为自然选择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生物遗传变异的原因1. 自然突变: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突变机制,如复制错误、环境诱发等,这些突变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2. 遗传重组:在有性繁殖过程中,染色体的重组将导致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3. 基因转移:某些生物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将其他个体的遗传信息引入自己的基因组,从而引起遗传变异。

四、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1. 生物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遗传基础。

遗传变异增加了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使得物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适应并存活下来。

2. 自然选择是遗传变异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环境中的选择压力会选择具有有利特征的个体,使其繁殖更多后代,逐渐改变物种的特征。

3. 遗传漂变是随机的遗传变异,可以通过遗传漂变造成物种的改变和多样性的减少。

五、设计生物学课的教学方法1. 知识讲授:首先,向学生介绍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突变、遗传重组和基因转移的发生机制,以及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的作用。

2. 实验演示:通过示范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和分析遗传变异现象,如酵母菌实验中的突变体筛选,或果蝇基因重组的观察。

3. 问题探究: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某些物种在同一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特征?"或"哪些因素会导致生物的遗传变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释和假设,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

4. 案例分析:通过讨论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的案例,如达尔文的鸟嘴进化理论、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产生等,加深学生对于遗传变异与进化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

专题四遗传变异和进化第二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课型】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授课人】胶州一中裴浩莲【授课时间】2009年3月7日【考纲要求】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3、伴性遗传Ⅱ【教学重点】1、梳理核心知识,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结构2、领悟假说演绎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3、理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教学难点】1、领悟假说演绎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遗传规律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教学过程】导入分析本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地位,展示09考纲要求。

一、【知识网络】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规律组要描述的是基因随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让学生以基因和染色体为主线结合所给的核心概念构建概念图形成知识网络。

二、【重难点分析】通过列表横向比较,使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深入领悟假说演绎法。

重点理解演绎推理的过程实质是预期实验结果的过程。

〖思考与讨论〗两位科学家为什么都选用了测交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说呢?学生讨论阐述理由。

三、【典型例题】尝试使用假说演绎法对典型例题进行分析,领悟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学生分步讨论、简述自己的作题思路,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假说演绎法。

〖总结常见的题型〗①判断可遗传变异还是仅仅是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②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③判断纯合体、杂合体④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四、【体验高考】通过一道高考真题,让学生得到实战演练,体会本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命题形势。

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有效收集题干信息,把题干信息转化为有效解题形式。

〖本节小结〗总结本节内容。

五、【定时训练】见学案六、【总结与反思】【板书设计】一、知识网络二、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根据假说设计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加以验证三、常见题型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胶州一中裴浩莲。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案:学习基因的遗传规律和变异机制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案:学习基因的遗传规律和变异机制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案:学习基因的遗传规律和变异机制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生物的演化和多样性起着关键作用。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学习基因遗传规律与变异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这一主题,包括基因的遗传规律、基因突变以及环境对基因变异的影响。

一、基因遗传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遗传规律。

第一个定律表明,在同位素条件下,纯合子个体(含有相同等位基因)所产生的后代中,一种特定型状(如红花)会统治另一种特定型状(如白花),但隐藏于长期比例中并可以在后代中显现出来。

第二个定律阐明了两个非互补等位形式之间构成用简化组合时某些性状出现重新组合。

2. 功能分离功能分离指在裂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以不同方式进行联会。

这样可以实际上使得父代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中进行重新组合,增加了基因多样性。

3. 染色体和遗传位点染色体是生命中一种重要的分子结构,其中包含了基因。

每个基因位点由两个等位单元组成,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每个类型各占一个位置,从而决定了后代表现形式。

这些染色体和遗传位点确定了特定性状和功能的传递。

二、基因突变突变是指遗传材料(DNA序列)发生永久性更改的过程。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基因型和表现型产生差异,从而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1. 点突变点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种突变形式,指单个DNA碱基发生改变导致新的DNA序列。

这种突变可以引起错义、无义、或者终止密码子等影响。

2. 插入和缺失突变插入和缺失突变是指在DNA序列中插入或丢失一段碱基序列。

这种突变可能导致移码突变,并造成蛋白质所有作用域发生根本改动。

3. 倒位和重复突变倒位和重复突变是指染色体上两段或多段DNA序列的位置发生交换或复制。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染色体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三、环境对基因变异的影响除了遗传因素,环境也可以对基因产生影响,并导致基因变异。

天津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专题4 遗传变异与进化1孟德尔遗传定律 新人教版

天津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专题4 遗传变异与进化1孟德尔遗传定律 新人教版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生物一轮复习专题四遗传、变异与进化小专题一遗传定律专题知识网络核心考点整合考点整合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在杂交实验中的应用1.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定律项目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相对性状等位基因数量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上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上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遗传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联系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上的每对等位基因都要按分离定律发生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发生自由组合)2.遗传定律的应用(1)巧用分离定律分析自由组合问题利用孟德尔由简到繁的指导思想,在分析配子的类型、子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等问题时,先分析一对等位基因,再分析第二对,第三对……最后进行综合计算。

特点提示: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时后代基因型及表现型数①不完全显性AA与Aa的表现型不一样,3:1的性状分离比变为1:2:1。

②致死基因致死基因的作用可以发生在生物体不同的发育阶段,在配子期致死的,称配子致死,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的,称合子致死。

基因的致死效应往往与个体所处的环境有关,某些基因几乎在任何环境都是致死的,而有些基因在某一环境中致死,可是在另一环境中具有正常的生活力。

在完全显性条件下,AA致死,显隐性比例为2:1;Aa致死,显隐性比例为1:1;aa致死,全部表现为显性。

③复等位现象(可以不掌握)在群体中位于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两个以上、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如控制ABO血型的基因。

任何一个二倍体个体只存在复等位基中的二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假设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有n个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有C n1+C n2种。

注意:在实际的基因决定性状过程中存在多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或者一种基因能够多个性状的情况。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篇一:孟德尔教案】1.教材分析1.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第1课时,从本章内容看,《孟德尔的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学生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学家的探究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地讨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也是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及理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从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看,本节内容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学习埋写了伏笔,为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最重要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之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模块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本节内容需2课时完成:第1课时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第2课时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再发现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呈现,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亲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包括一明一暗两条主线:一条明线──孟德尔是如何发现并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一条暗线──假说演绎法的探究过程,科学方法的训练。

当然,这也将是进行本节课堂教学的主线。

1.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可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2.1知识方面:通过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1.2.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孟德尔遗传定律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养成理性思维品质。

1.2.3能力方面: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分析,尝试演绎推理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能运用数学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1.3教学重点、难点1.3.1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并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生物一轮复习专题四遗传、变异与进小专题一遗传定律专题知识网络核心考点整合考点整合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在杂交实验中的应用1.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2.遗传定律的应用(1)巧用分离定律分析自由组合问题利用孟德尔由简到繁的指导思想,在分析配子的类型、子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等问题时,先分析一对等位基因,再分析第二对,第三对……最后进行综合计算。

特点提示: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时后代基因型及表现型数①不完全显性AA与Aa的表现型不一样,3:1的性状分离比变为1:2:1。

②致死基因致死基因的作用可以发生在生物体不同的发育阶段,在配子期致死的,称配子致死,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的,称合子致死。

基因的致死效应往往与个体所处的环境有关,某些基因几乎在任何环境都是致死的,而有些基因在某一环境中致死,可是在另一环境中具有正常的生活力。

在完全显性条件下,AA致死,显隐性比例为2:1;Aa致死,显隐性比例为1:1;aa致死,全部表现为显性。

③复等位现象(可以不掌握)在群体中位于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两个以上、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如控制ABO血型的基因。

任何一个二倍体个体只存在复等位基中的二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假设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有n个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有C n1+C n2种。

注意:在实际的基因决定性状过程中存在多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或者一种基因能够多个性状的情况。

(3)自由组合定律在植物实验中的的变式9:3:3:1是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出现的表现型比例,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可能会出现9:3:4;9:6:1;15:1;9:7等表现型比例,分析时可以按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的思路来考虑。

如出现9:3:4,说明F2的表现型为9(A_B_):3(aaB_):4(A_bb、aabb)或9(A_B_):3(A_bb):4(aaB_、aabb);若出现9:6:1,则F2的表现型为9(A_B_):6(A_bb、aaB_):1(aabb);若出现15:1,则F2的表现型为15(A_B_、aaB_、A_bb):1(aabb);若出现9:7,则F2的表现型应为9(A_B_):7(aaB_、A_bb、aabb)。

另外,若出现显性纯合致死,则F2的表现型为4:2:2:1。

各种异常情况(3)伴性遗传符合遗传规律①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也会分离,同样遵循分离定律;同时与其他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性别这种性状也会和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发生自由组合现象。

②涉及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时,可以以常染色体基因的思考方式来推导计算,但又不完全一样,如X b X b和X B Y b组合方式的子代中该性状仍然与性别有关系。

考点整合二:伴性遗传与自由组合定律在遗传系谱分析中的应用1.常见伴性遗传类型的比较2.遗传系谱图判断分析方法 (1)先判断其显隐性;(2)然后假设基因在X 染色体上,如果符合X 染色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现象,则基因最可能在X 染色体上,否则肯定属于常染色体遗传;(3)推导基因型,依据遗传定律来计算概率。

[知识总结] 两种遗传病的概率计算解题技巧(如图):(1)推导出双亲的基因型;(2)计算出患甲种病的概率为a ,患乙种病的概率为b ; (3)甲、乙两种病同患的概率为ab ; (4)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a +b -2ab ; (5)患病的概率为a +b -ab ;(6)只患甲病的概率为a -ab ,只患乙病的概率为b -ab .考点整合三:遗传学中的几类判断 1.性状显隐性的判断(1)依概念判断。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依自交后代的性状判断。

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或者是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或者占3/4比例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杂合子所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4)在遗传系谱中的判断。

“无中生有为隐性”,即双亲正常而生出有患病的后代,则患者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有中生无为显性”,即双亲患病却生出正常的后代,那么患者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纯合体、杂合体的判断(1)利用自交法:若某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体,若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个体为纯合体。

(2)利用测交法:若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体,若测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个体为纯合体。

3.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判断(1)若已知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则可用雌性隐性与雄性显性杂交进行判断♀隐﹡♂显。

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全为显性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若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则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进行判断。

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如果子代永远和母方性状一致,与父方无关联性,则有可能为细胞质遗传)训练热身1. 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

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

F1全为扁形块根。

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A.9/16 B.1/2 C.8/9 D.1/42. 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让显性纯合子(AABB)与隐性纯合子(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再让F1自交,获得F2,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在F2中双显性性状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2)若F2表现型比例为9:7或9:6:1,则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基因A.B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

纯合子AABB高50 cm,aabb高30 cm,在F2中表现40 cm高度的个体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4)若F1在减数分裂产生四种配子,ab:aB:Ab:AB=1:4:4:1,则F2中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

(5)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B.b位于X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 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

下图中Ⅱ2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

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A.0、1/4、0 B.0、1/4、1/4 C.0、1/8、0 D.1/2、1/4、1/84. 一种遗传病在一个家族中发病率很高,通过对该家族中一对夫妇及其子女的调查,画出了遗传图谱(见图)。

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是A.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B.这种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该遗传病的有关基因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儿子的致病基因也有可能来自父亲5. 科学家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完全显性。

若这对等位基因存在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刚毛雄果蝇表示为X B Y B.X B Y b、X b Y B,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只表示为X B Y。

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只,请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遗传图解,并用文字简要说明你的推断过程。

6. 果蝇的直毛和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从自然界中获得有繁殖能力的直毛果蝇雌、雄各一只和分叉毛果蝇雌、雄各一只。

现任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一次杂交,请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确定雌雄亲本的显性性状。

(1)若后代果蝇只出现一种性状,则亲本中________(雌、雄)果蝇表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若后代雌雄果蝇各为一种性状,则亲本中雌果蝇代表的性状为________性状。

(3)若后代雌雄果蝇都含有两种表现型,且各占1/2,亲本中雌果蝇代表的性状为_________。

7. 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

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8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性,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

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9. 如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

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B.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C.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10.回答下列Ⅰ、Ⅱ两个小题。

Ⅰ.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小麦,筛选出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T0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1)某T0植株体细胞含一个HVA基因。

让该植株自交,在所得种子中,种皮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胚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某些T0植株体细胞含两个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如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HVA基因的整合位点)。

①将T0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5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_类型;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00%,则两个HVA 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_类型。

②让图C所示类型的T0植株自交,子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Ⅱ.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

(1)果蝇对CO2的耐受性有两个品系:敏感型(甲)和耐受型(乙),有人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让甲品系雌蝇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敏感型。

实验二将甲品质的卵细胞去核后,移入来自乙品系雌绳的体细胞核,由此培育成的雌蝇再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

①此人设计实验二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