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4课《出师表》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

合集下载

语文:第24课《出师表》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

语文:第24课《出师表》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

先帝为什么“痛恨”桓灵二帝? 亲小人,远贤臣,使后汉倾覆衰败。
“此事”指的是什么事? 桓、灵两帝亲小人,远贤臣, 造成后汉倾覆衰败的事。 “亲之信之”的“之”指代的是 谁?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郭攸 之、费祎、董允)等贞良死节之臣。
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最重要? 为什么?
是“亲贤臣,远小人”。 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也是针 对刘禅“亲小人”而言
由本段推测,刘禅可能犯有什么毛病?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这一段的主旨在于哪几句?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 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 塞忠谏之路也。
归纳段意: 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阅 读 第 五 自然段
(亲贤臣远小人段)
本段诸葛亮提出了什么建议? 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2.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
3.这一思想贯穿全篇,后文屡次照应
阅读第六自然段
(自叙身世段)
呼应“卑鄙”的是哪一句?
——臣本布衣
哪一句表现了他生活淡泊,无意功 名利禄的过人志趣和高远品格?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哪一句表现刘备重视人才,气度 恢弘,不耻下问?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而: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却 ② “可计日而待也”: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2)于:①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② “欲报之于陛下也”:及于,给
③ “未尝不叹”:对 ④ “还于旧都”:到 3)以:① “咨臣以当世之事”:用,拿
② “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用来 ③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 谏之路也。” 以致
)
课 文 解 发 说 奋 图 第 强 一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出师表(共105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出师表(共105张PPT)

)阵和睦

quē
)史
猥( zhǎng )自

驽钝( nú ) 攘( rǎng )除 斟(zhēn )酌( Zhuó )损益 夙( sù )夜忧叹
以彰其咎( ) 咨诹(

Jiù

zōu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表转折,却 死亡 分裂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确实 人力疲惫,民生凋弊。 时。
•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扩大 用来 发扬光大 发扬扩大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随便看轻自己。 妄:随便,胡乱。 菲薄:瞧不起
适宜。恰当
以致
陛下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广泛地听取 别人的意见),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 美德,发扬扩大忠志之士们的气节,不应随便 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臣子忠诚劝 谏的道路。
《出师表》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蜀 汉后主刘禅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 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 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 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 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 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 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 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 一中国,复兴汉室。
写作背景:1分钟
诸葛亮(公元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 事家。公元221年,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身 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刘备病逝,刘备 的大儿子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 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 事。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始终是联吴抗 曹。当时蜀汉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 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于公元227 年决定北上伐魏。出师时,刘禅才20 岁。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24.出师表(共24张PPT)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24.出师表(共24张PPT)
• 多次提及先帝,劝告后主追念先帝 遗训,亲贤远佞
•述身世,表明自己尽忠报先帝及为 后主效力
君臣之情
•以臣子身份向后主提出建议及推荐 人才
•说明自己北伐的决心及各大臣职責

《 出 師 表 》 中
次 提 及 先 帝 的 用

感激先帝知遇之恩 感慨先帝创业艰辛,警惕后主 以父子之情感动激励后主 加强劝说后主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写作背景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 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建立两年,备病逝,刘禅继位 (16岁)。他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军政大事。227年,率军北 进,驻军汉中,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感到 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临出发前上书,恳切劝谏,要 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 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 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结构分析:
形势 帝死天下三分
分析 益州疲弊
论述透辟
开张圣听
出 师
提出 赏罚分明 建议 亲贤远佞
句句在理




晓之以理
事 抒
追述身世 表明忠贞
以身许国 夙夜忧叹 分述职责
创业艰难 请命北伐 诹善纳雅
言词恳切 字字有情

动之以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 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 法家、散文家、发明家。其散文代 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人物。《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 和《后出师表》两篇,是诸葛亮两次北伐(227年与228年) 魏国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课文为《前出师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 24课 《出师表》课件 ( 5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 24课 《出师表》课件 ( 52张PPT)

阅读第一段,思考: 1.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 2.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 外 大臣表现如何? 3.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 君又当如何? 4.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 建议是什么?
第一段分析
( 危急 先帝崩殂 开 广 存亡 天下三分 不利 张开 益州疲弊 诚宜…… 圣言 听路 不宜…… ) 追殊遇 不懈于内
咨( zī)
陟(zhì )罚 否( pǐ ) háng )阵 行( 猥( wěi)自
正 音
驽(nú )钝
rǎng )除 攘(
zhēn) 斟(
zhuó 酌( )
死亡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疲惫困乏
确实是
时刻
虽然这样但是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
懈怠 宫廷内
奋不顾身
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 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 升、处分、表扬、批评,不 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 如果有做奸邪的事情,触犯 科条法令和尽忠行善的人, 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 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 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 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 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阅读第二段,思考: 1.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 议是什么?如何具体执 行? 2.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 议?
特别优厚的待遇
句首语气 词
扩大
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
发扬光大 向 发扬 进言规劝
恩 情
应该
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
过分看轻自己 说话不恰当 导致
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 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 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 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 亡之秋也。 刻。 虽然这样,但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 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 之于陛下也。 啊。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 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 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 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 导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4课出师表 (共2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4课出师表 (共23张PPT)

2.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
(2)不宜偏私( 偏袒和私心。 )
(3)不宜异同( 差异,不同。)
(4)晓畅军事( 精通熟悉。)
(5)此臣所以报先帝(
用来……的原因。
)
(6)未尝不叹息痛恨( 痛心遗憾。 )
(7)臣本布衣( 平民。)
(8)由是感激( 感动激奋。 )
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三条建议。又可分为
三层:
第一层(第1自然段):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 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层(第2自然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第三层(第3—5自然段):举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 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 第二部分(第6—7自然段):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 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和先帝托孤的往事,表达 了“兴汉室”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 情。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再次强调各方面的职责, 对“己”,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 德之言”;对“陛下”,行“自谋”之宜,表明自己出 师的决心和信心。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是( D ) A. 悉以咨之/辍耕之垄上 B. 试用于昔日/叹息痛恨于桓、灵 C.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塞忠谏之路
D. 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人不知而不愠
二、句子翻译ຫໍສະໝຸດ 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心愿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不宜妄自菲薄 。 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ppt课件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 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 心,或献攻略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 少。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 册,而且灿然于文苑。这是因为孔明之作, 持论贤明通达,行文情浓义明,因而被奉 为理政的规范,为人的圭臬,作文的楷模。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 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 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现在 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 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 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 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 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 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的宏大理想。
诸葛亮,字 孔明,是 三国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年轻 时,隐居 隆中,刻苦攻读史书。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 出山
辅助刘备。刘备死后,他受遗 诏 辅助 后主刘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长 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诸葛亮的事吗?出
使











诸葛亮年谱
1岁: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15岁: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51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54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诸葛亮故事汇萃
三顾茅庐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借东风 三气周瑜 七擒孟获 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
湖北襄阳古隆中诸葛草庐 三顾茅庐 隆中对策
火烧赤壁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第三四五段关系
亲( 贤亲 臣贤 ,远
荐 宫中之事 贤 臣 营中之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上册 第24课《出师表》ppt课件 (共4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上册 第24课《出师表》ppt课件 (共42张PPT)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卓越的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 山东省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 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 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 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 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 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他的文学成就, 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代表作 是《出师表》。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 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现在湖北宜都) 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 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 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 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 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 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㈢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⒈庶竭驾钝,攘除奸凶。 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 凶顽的敌人。 ⒉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 关头奉命出使。 ⒊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 亡之秋也。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 这真正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啊。
妄自菲( fěi ) 薄( Bó )
陟( zhì )罚臧( zāng)否( pǐ ) 裨( bì )补阙( quē )漏
郭攸( yōu )之 费祎( yī ) 行(háng )阵和睦
长( )史 zhǎng
夙( sù )夜忧叹
猥( wěi )自 攘(rǎng)除
咨诹(zōu )
以彰其咎( Jiù ) 以遗陛下(wèi)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 观察采纳 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不尽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出师表》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出师表》PPT课件

问题探讨
1、当时的形势如何? 有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有利: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 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 法也。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 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罚、表 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 如果有做奸邪的事情,触犯科条法令 和尽忠行善的人,应交给有关的主管, 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 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偏袒 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问题探讨
1、表明自己身份的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当时自己的志趣是什么?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哪句话高度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 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 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 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 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 允等之任也。
疏通 文句,
理解 文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
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
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 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
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 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 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 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 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 (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 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便 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以致堵 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 上册第24课《出师表》课件 (共29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 上册第24课《出师表》课件 (共29张PPT)
关于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 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 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 朝政腐政。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 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 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 称。
第2段从法度方面建议,执法必须严明公允,‚宫 中‛‚府中‛不应异法。 (1)指出要赏罚公正,内外一体。 (2)指出要法纪严明。 3.第3、4段从任人方面建议,主要为推荐贤人。 (1)第3段,宫中(内): 人物:郭攸之、费讳、董允等。 特点: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作用: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①‚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4)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明确:意在激发刘禅竟父之志和启示他效先帝用人之明。
•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 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 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如果有做奸 邪的事情,触犯科条法令和尽忠行善的 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 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 正严明的治理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章武 (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先主于永 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 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 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 诏勒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24课《出师表》课件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24课《出师表》课件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皇宫侍卫, 朝廷官员 如果 都是一 奖励\惩罚\善\恶 个整体, 判定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尽忠做好事的人。 交给
如果有做坏事、触犯法令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当交给各主管部门决定对他们 的惩罚和奖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 没有一次不 痛心遗憾。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对桓、灵二 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
为节而死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臣子,
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译文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 期之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 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讨论起这些事, 没有一次不对于桓帝、灵帝二帝叹息,伤 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 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希 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 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都 古时自称,我。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不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这以后实行,
必能裨(bì )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补救缺点和疏漏 更多的益处、成效。 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益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
通晓,精通。
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 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 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 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 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 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 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 作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哪一句表现刘备重视人才,气度 恢弘,不耻下问?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已成为一 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三顾茅庐
找出本段的两个对偶句(亦名句)。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六自然段
译文6
我本来是个平民百姓,在南阳郡务农 亲耕,只想在乱世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希 求在诸侯那里显声扬名。先帝不介意我身 份低微,见识短浅,而降尊屈驾,三次到 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 因此我深为感激,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 劳。后来遭逢战败,在战事失利之际我接 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至今已经二十一年了。
上页 返回 下页
译文4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 通军事,当年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 他有才能,因此群臣评议举荐他作中部 督。我认为军中的事,都同他商量,这 样一定能使军中将士团结和睦,好的差 的各得其所。
上页 返回 下页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 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 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 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 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 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能 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 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写自己“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与“出师北伐”有什么关系? ——为出师北伐作准备。
作者认为北伐中原的两个条件已经具 备,这两个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上页 返回 下页
这次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从 文中找出四个四字语)?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上页
返回
下页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作者《后 出师表》中的名言,本段有一个四字 语与此成语意思相同,这个四字语是: ——庶竭驽钝。
译文2
皇宫中和朝廷中的官员,都是 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 在宫中或府中而异。如果有做奸邪事 情、触犯法令的人或尽忠行善的人, 应当交给主管的官,评判他们受罚或 受赏,来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 不应当私心偏袒,使得宫内和朝廷刑 赏之法不同。
译文3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人,这都是贤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 向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选拔出来 留给陛下。我认为宫廷里的事,不论 大小,都同他们商量,然后再去施行, 这样一定能增加益处,弥补不足,收 到更好的效果。
君臣之情
•以臣子身份向后主提出建议及推荐 人才 •说不得明自己北伐的决心及各大臣 职責
多 次 《 提 出 及 師 先 表 帝 》 的 中 用 意
感激先帝知遇之恩
感慨先帝创业艰辛,警惕后主 以父子之情感动激励后主
加强劝说后主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结构分析:
形势 分析 帝死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开张圣听 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 晓之以理 论述透辟
• 1.只想在乱世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显声 扬名。 • 2.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 3.在战事失利之际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 受到委任 • 4.领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不能完成先帝的 托付,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 • 5.应当奖励并率领大军进兵北方,平定中原,我希望能 竭尽自己驽钝之才,铲除邪恶势力,复兴汉朝天下, 返回到故都去 • 6.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职责本分 • 7.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并采 纳正确的意见 • 8.现在该远行了,面对奏表我眼泪落下,激动的不知
• 1.先帝创建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 • 2.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地区困苦穷乏,这 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 • 3.陛下确实应当扩大听闻,广开言路,使先帝 留下的美德得以光大 • 4.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当,因而堵塞 忠诚劝谏的道路 • 5.皇宫中和朝廷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 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 6.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法令的人或尽忠行善的人,
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最重要? 为什么?
是“亲贤臣,远小人”。 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也是针 对刘禅“亲小人”而言
2.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
3.这一思想贯穿全篇,后文屡次照应
阅读第六自然段
(自叙身世段)
呼应“卑鄙”的是哪一句?
—名利禄的过人志趣和高远品格?
課 文 解 說
第 七 九 段 ( — )
总結
再三勉励后主
广开言路,多纳谏言
应当一尽国君之責 毋忘先帝遗训 表示临別依依之情
父子之情
表 現 《 的 出 父 师 子 情 表 、 》 君 中 臣 之
• 指出先帝创业艰难,盼后主能发奋 积极 • 多次提及先帝,劝告后主追念先帝 遗训,亲贤远佞
•述身世,表明自己尽忠报先帝及为 后主效力
• 8.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 • 9.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 10.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 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 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1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 • • •
• • • •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 遂许先帝以驱驰 。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4.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 。 5.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 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归纳段意: 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阅 读 第 五 自然段
(亲贤臣远小人段)
本段诸葛亮提出了什么建议? 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先帝为什么“痛恨”桓灵二帝? 亲小人,远贤臣,使后汉倾覆衰败。
“此事”指的是什么事? 桓、灵两帝亲小人,远贤臣, 造成后汉倾覆衰败的事。 “亲之信之”的“之”指代的是 谁?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郭攸 之、费祎、董允)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
千 载 谁 堪 仲 伯 间
诸葛亮
出 师 一 表 真 名 世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一自然段
译文1
先帝创建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 世,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地区困苦穷 乏,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然而 在朝中侍卫大臣毫不懈怠,在外面忠诚的 将士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怀先帝对 他们有特殊的恩遇,想将此恩报答给陛下 啊。陛下确实应当扩大听闻,广开言路, 使先帝留下的美德得以光大,使忠臣志士 的精神得以振奋,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 说话不当,因而堵塞忠诚劝谏的道路。
出 师 表
诸葛亮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应当交给主管的官,评判他们受罚或受赏
• 7.这都是贤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心思忠诚无二,
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 8.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 • 9.这样一定能使军中将士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 所。
• 10.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
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 衰败的原因 • 11.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 遗憾的 • 12.这些人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 臣
出 师 表
提出 建议
议 论 叙 事 抒 以身许国 创业艰难 言词恳切 情 追述身世 夙夜忧叹 请命北伐
句句在理
表明忠贞 分述职责 诹善纳雅 动之以情 字字有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阅读第一自然段
“先帝”指 “陛下指” 刘禅
刘备
, 。
“创业未半”的“业”指的是: 统一中国之业
作者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的客 观条件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 三分,益州疲弊。 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成都武侯祠 诸葛亮像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杜甫
湖北襄阳诸葛亮铜像
陕西汉中诸葛亮墓
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 于向帝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表”的基本特征 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 在出师北伐前写给刘禅 (刘后主)的呈文。
写作背景
上页 返回 下页
译文7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临终之时 把国家政务托付给我。领命以来,我日夜忧虑 叹息,惟恐不能完成先帝的托付,从而损害先 帝的英明,所以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 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军备已经 充足,应当鼓励并率领大军进兵北方,平定中 原,我希望能竭尽自己驽钝之才,铲除邪恶势 力,复兴汉朝天下,返回到故都去。这就是我 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职责本分。 至于斟酌情理,有所兴革,进献忠言,那就是 攸之、祎、允的责任了。
上页
返回
下页
“报先帝”呼应上文的哪两件事? —— “三顾草庐”和“临崩寄臣以大 事”。
上页 返回 下页
归纳段意:
—— 追忆白帝城托孤,表示北定中 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上页
返回
下页
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使后主刘禅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 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 大业。
诸葛亮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作者自叙身世,追念先帝的三顾之恩, 目的是什么?
——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因为自叙身世是为了突出先帝三顾之 恩,而出师伐魏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 竟之业,报答先帝知遇之恩。
“临崩寄臣以大事”指的是什么事? ——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 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 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