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知识点+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知识点+学案一二原文知识点第18课《怀疑与学问》一、作者简介二、理解词义1.譬如:比如,例如。
2.视察:察看,审察。
3.三皇、五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
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
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4.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5.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6.盲从: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没有原则,没有见地,随着别人说话、做事。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
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8.辨伪去妄:(对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虚假的。
9.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10.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三、问题解疑1.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论证作用分析法。
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
作者在开头引用这两句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证据,这使得论点的说服力增强。
2.就全文来看,第③自然段有什么作用?本段有引起下文的作用,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如何对待传说”做铺垫。
3.为什么对于传说的话,要“经过一番思考”?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传说,而别人的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4.第④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
作者列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例进行论证。
论述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精神很有必要。
5.如何理解第六段开头这句话?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归结上文的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九年级上册语文19课怀疑与学问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19课怀疑与学问笔记一、课文内容解析本课是一篇议论文,主要论述了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
文章开头通过引用名言,引出了论题,即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接着,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阐述了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
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强调了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作用。
二、重点字词解释1. 怀疑:对某种事物或情况产生疑问或疑惑。
2. 虚心: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3. 盲从:盲目跟从别人的意见或做法,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4. 懒惰:懒惰的人不愿意主动去思考问题,缺乏进取心和毅力。
5. 敷衍了事:马虎了事,不认真对待工作或学习。
三、句子分析1. “学者先要会疑。
”——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古人的治学态度之一。
2.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这句话强调了怀疑的重要性,只有在没有疑虑的地方产生疑问,才能有所进步。
3. “大凡学问有疑乃进。
”——这句话说明了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地质疑和思考,才能不断进步。
4. “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
”——这句话强调了学者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被别人的意见或自己的偏见所蒙蔽。
5.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这句话强调了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善于实践的人应该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
四、文章结构分析本文的结构清晰明了,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文章开头引出论题,接着通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来阐述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并强调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作用。
五、中心思想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强调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质疑和思考,才能不断进步和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学者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被别人的意见或自己的偏见所蒙蔽。
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怀疑的态度,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 怀疑与学问【考点精讲版】
导入新课
从前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水井,经常有一个人在 外面专管供水的事儿。后来他家里打了一口水井,他便高兴地对别 人说:“我家里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到了他的话,就传播 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一 直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国君派人去问情况。丁家的人回答说: “是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呀。”
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
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①“常常” “要抱怀疑的态度”。
②“常常”
“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 是“辩论”的前提条件。
③“常常” “评判书中的学说”。
④“常常”
“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 也是后面所说“修正”的前提。
考点 品析议论文的语言
常见的考查形式
答题技法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把握不同的语言特
××词与××词的顺序是否可以
点。
颠倒?为什么?
熟悉常见题型与答
××词能否换为××词?为什么? 题模式。
赏析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和表达
效果。
返回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
逐层深入、步步递进
深入探究
1.怎样理解“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承上启下,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怀疑 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其中的“消极”和“积极”是指由浅到 深的两个不同阶段,上半句交代“怀疑”对吸纳已有知识和做 学问的作用,下半句交代“怀疑”对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作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两方面相结 合,由浅入深地论证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中心论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怀疑与学问》的主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认识怀疑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运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提高文献阅读能力•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讨论和互动探究问题的答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怀疑的正面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科学素养二、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主旨及关键词•掌握思维方法:质疑、怀疑、探究三、教学难点•贯彻怀疑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了解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素养1.引入新课•让学生表达对于科学的认识和喜爱,并引出科学研究需要具备一些条件。
•通过展示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怀疑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并了解怀疑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接受本课的主旨。
2.阅读与理解•供给素材:《怀疑与学问》阅读文章•提供问题: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学生阅读文章,并记录文章重点词汇和句子,并一起讨论问题,交流各自的感受。
3.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在网络资源的帮助下搜寻资料解决问题,包括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也可以提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深度阅读探究,包括社会现象等。
•提出问题示例:有哪些科学家的探究遇到了阻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搜查资料,把握本文主旨和作者观点。
4.思考和探究结果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了解其他人的想法。
•教师在其中引导学生客观、理性、科学的角度下探究问题。
5.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继续阅读类似的科普文章,比如著名的《怎样解读科学新闻》等,并探讨其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可开展课外研究课题,如“推崇远离日光”的危害性”等。
1.评价要求•能够理解关键词和主旨。
•能够辨别作者观点和态度,并从实证分析,以证据支持自己的论述。
•能够进行小组讨论,能够在科学化思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九年级上册语文怀疑与学问
两个分论点的基本含义:
“怀疑不仅是……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这是个递进复句,前半句中“己的学说观点。
写作特色 1.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
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 须步骤; 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板书设计
怀疑 与
学问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引用名言)
分论点
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 明的基本条件
课堂练习
1.你是否赞成本文的论点?如果赞成, 请再举出相关的名言警句和典型事例; 反之,请说明理由并辅以相关名言警句 和典型事例。 2.联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 事例。
说说第三段的内容有什么内在关系,这 段有何作用?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 因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
“做学问也是这样……”
果
观点: 做学问所依据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自
己亲见的事实根据,这种材料最要紧最可靠; 一种是别人的传说,这种材料不一定可靠。
作用:
①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 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 的传说”,下文紧接着就谈论如何对待这“传 说”。
学则须疑。”
——张载
文章的论点: 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作用:
✓ 提出了论点; ✓ 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
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阅读第二部分,根据内容划分层次。
第一层:(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 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语文 -怀疑与学问(优秀6篇)
语文-怀疑与学问(优秀6篇)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分析: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
如:“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短短两句,15个字,把对传说“信”与“不信”,“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理服人,无可置疑。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是一个长句,70余字,对“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的产生”,作了准确的精辟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
“不但……,就是……”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抱怀疑的态度”,“和书中的学说辩论”,“评判书中的学说”,“修正书中的学说”,具体、细致、深入、有序地说明学问家是如何才把“新学说”“建设”起来的;四个“常常”,多次重复词语,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是对上面论述的一个精当的。
总结,准确指出“这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必要条件,阐明了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更新”、针对“过去”的学说而言,“更善”,说明优于“过去”的学说,“更新更善”,精当地说明了“新学说”的发展性,优越性。
这70余字的长句,字字相宜,句句有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教师: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
无论历史上,无论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十分重要的。
PPT《怀疑与学问》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详解
观点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材料句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 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 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 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 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4.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 也常常 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 学说,常常修 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句话中,“一切”强调无一例外,说明“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只要是 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
第二组: 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 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 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 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两组正反对比说理,强调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基本条件。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 那便是别人的传 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 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 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 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四个动词,按照新学说产生的一般规律排列, 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们的顺序 不能颠倒,体现了本文逻辑的严密和语言的严谨。
四个“常常”, 多次重复,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 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怀疑与学问》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怀疑与学问》重要知识点总结重点字词✧ 生难字譬.如(pì) 虚妄.(wàng) 步骤.(zhòu) biàn(辨)伪去妄 懒惰.(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 mò(墨)守 停滞.(zhì) ✧ 形近字⎩⎪⎨⎪⎧萤(yíng)腐草为萤营(yíng)经营莹(yíng)晶莹剔透⎩⎪⎨⎪⎧儒(rú)儒学濡(rú)耳濡目染孺(rú)孺子可教 ✧ 重点词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墨守: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综合素养✧ 素材积淀: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一、有关怀疑精神的名言警句1.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陈献章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3.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
——《礼记·学记》二、学与问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3篇
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先做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先做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学难点】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情境导入】一个人总是希望学有所成,但并非所有的求学者最终收效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有的人收效差,成果小。
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后做学问很有意义。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画出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是什么?3.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1.譬.如(pì) 程颐.(yí) 虚妄.(wànɡ)塾.师(shú) 盲.从(mánɡ) 墨.守(mò)停滞.(zhì) 步骤.(zhòu)2.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这篇文章有六段,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这部分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3、4段):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第5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
情侣交往怎么辨别男方已经婚外情?
1、对你变得冷漠,对你的事情、朋友都比较不关心。2、不再想跟你亲热,互相讲话,家变成了一个睡觉的地方。3、手机不随意摆放,即使洗澡也要手机随身。4、会变得很忙,电话找不到人,晚归等。5、不让你看他的手机,即使吵架。6、会用手机聊天,心情很好的样子,你看过去的时候,又 然。 这个时代,男人婚外情的事情屡见不鲜了,那么男人在哪些情况下会想婚外情呢?
我们自己的男朋友婚外情,也许我们还知道怎么做,但是好朋友的男朋友婚外情,到底是该说还是不该说呢?一起来看看。
1、调查事实的真伪: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事件的亲身经历者,所以很多事情,别人说出来的,不一定是真的,在我们做出任何的举动之前,都要先判断,这件事情是不是属实。2、观察他们目前的状态: 我们需要判断他们的关系是不是受到了这个事情的影响,间接也可以验证,这个事情的真伪,如果发现确实是属实,但是自己的好朋友还闷在鼓里,我们就需要有所行动了。3、看看好朋友是否知情: 想要知道好朋友是不是知道,我不建议直接询问,可以先看看他们的感情状态,是不是最近有吵架,看看朋友最近是不是不开心(有可能是这方面的原因)无法确定再进行询问。4、只提建议不下结论: 因为不是我们自己的关系,面对别人的情感关系的时候,不要随随便便下什么结论,比如应该离开他,比如她这个人怎么样,我们保持倾听者的角色,适当的给一些安慰。5、留出时间陪伴好友: 如果在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有多余的时间,建议可以空出来,或者主动邀约朋友,一起喝喝茶,散散心,相信她会更好的度过这一段时间,会更加适应。6、听听朋友自己的意见: 朋友开始说他们的事情的时候,不要急着给你的建议,不妨先听听看朋友的打算,你感觉不太对劲再进行补充,感情的事情都需要自己把握,看看她的意识是不是不对。7、不对当事人做批评: 既然这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或多或少两个人都有错误,怎么去解决才是最关键的,而不是去指责谁,这对大家都没有好处,一定要格外的注意。 大多数女人在一段婚姻当中,都是属于被动的那方,因为从古至今,一个已婚女人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照顾老公孩子,处理家庭中的大小事务。但是,现代很多女性都不会屈就在家里,而是选择为自己的事业继续奋斗。不过,无论你是事业型的女人,还是一个全职太太,当遇到老公婚外情时, 都幻灭了。 现代已婚女性的的生活状况正如我所说的,无非就是两种,事业型和家庭主妇型的。而当她们遇到老公婚外情时,她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做回一个真正的女人,而不是为事业打拼,为家庭呕心沥血。婚姻的经营从来都是不易的,而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妻子,你更加需要学习。 挽回技巧挽回秘籍 1、老公婚外情如何挽回一、放下你强势的一面 很多事业型的女人在性格上都会有强势的一面,但别忘了,你是个女人,回到家里,你就要扮演一个女人的角色,而不是把工作上和对下属的情绪带回家中,对老公抱怨你的不满,在家中发泄你的坏情绪。你在打拼事业的同时,老公也在打拼,他是一个男人,他更渴望的是得到妻子温柔体贴的关 你一直在家里压迫自己的老公,展现自己强硬的一面,那么,在你身上得不到的东西,男人自然而然就会去外面找,从此走上婚外情的道路。所以,想要挽回婚外情的丈夫,你首先就要分析清楚对方的需求是什么,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在你身上,有这些东西吗?2、老公婚外情如何挽回二、沉 三 女人天生就有一种霸占欲,是你的东西,无端端被别人抢去了,而且还威胁到了你的家庭,听到这里,你的反应肯定是无比的愤怒,你很有可能会因为愤怒和冲动而跑去找小三,甚至把一切罪名都往小三身上推,把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在小三身上,但你仔细想想,你这样做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得益 小三被你弄得楚楚可怜,你老公又会作何想法呢?因此,正室在应对小三时,应该保持沉着冷静。3、 老公婚外情如何挽回三、提高自身吸引力 人都是缺什么就想要什么,你看一下小三和你之间,反差大吗?对比大吗?知道你老公为什么会婚外情了吗?女人的吸引力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挽回时更是如此。提升吸引力最佳的方式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外在,二是内在。外在改造必须是打扮得漂亮,年轻的,对于男人而言,女人 远都占据着绝大的优势。内在的提升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能体现出来的,而且,吸引力是要不断去提升的,人的审美也是不断在改变的。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怀疑与学问课件
写法探究
1.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 心论点。第三至五段先从消极方面作论证,第六段再从积 极方面作论证。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的精神在做学问过 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
2.引名言、举事例进行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本文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的话作为论据,对增强文章的 说服力起了重要作用。用他们的经验之谈作论点,实际上 也起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第五段中又引了孟子的 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并作了阐释,说这“也就是教 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的意思, 有力地证明了段首提出的论点。
A.①│② ③ ④(并列) B.① ② ③│④(并列) C.①│② ③ ④ (因果) D.① ② ③│④(因果)
答案:D
解析:因为①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②而事实和根 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这种可靠; 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这种不一定可靠。③譬如国难危 急的时候……),所以④做学问所依据的材料也有两种 (一种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这种材料最要紧最可靠; 一种是别人的传说,这种材料不一定可靠)。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5.第5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 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自然段还写第5自然段?两段的内容 有何相异?
第4自然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 五段则说“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 过自己的怀疑”。第4自然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 “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自然段 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
整体感知 1. 文章提出了什么论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18怀疑与学问课件(共19张)
精读细研
4.第4段和第5段同是谈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能否删掉其中一 段?为什么?
不能。第4段写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的精神对待,第5段则阐 述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的观点。第4段侧重讲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 “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讲怀疑、思索、辨别这三个步骤 及其目的。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 常常要弃取。若删掉其中一段,本文的论述就不全面了。写了第4段, 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精读细研
3.简要分析第4段的论述思路。 第一,从开头到“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
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其次,以“三皇、五帝”的 传说和“腐草为萤”的记载为例,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 传说;最后,用“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 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辨伪去妄:辨别真假是非,丢弃荒谬不合理的东西。
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 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引用名言,提出论点。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A.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B.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发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一层(3-5):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二层(6):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发新发明
的基本条件。
精读细研
1.课文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 引用名言,作为文章的道理论据,提出了中心论点,使文章充满趣
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怀疑的精神?
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事实和证据有两个来源,即亲 见和传说,但传说不一定可靠,所以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於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於何书?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人著的?书是何时人着的?著者何以知道?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麼科学根据?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对於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九年级语文课件怀疑与学问
第五段的论证思路
对“书本、学问”要提出疑问,也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要变成自己的书、自己的学问; (3层)
首先从正面说:经过“怀疑”、“思索”、“辨 别” 三步以后,这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获取学 问的步骤);(三个词,能颠倒顺序吗) 再从反面说:如果不是这样,就是盲从,就是迷 信; 最 后:引用孟子名言,使论证有力。
• 再次运用事实论据:用“戴震事例”证明发问求解的重要性。
(例证法)
• 最后归纳作结,照应论点:从正面阐述切学问家做学问都要抱怀
疑的态度,指出“创建新学说”的步骤是:怀疑—辩论—评判—修 正;又从反面阐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这样,有力的论述分 论点。
阅读(6)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中列举戴震幼时读书的事例有何作用?
(对比论证法、引证法)
课文第5段用了两种论证方法?都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的作用❶引用……的话❷论证了……的观 点❸从而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❶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❷论证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
自己的怀疑”这一观点❸从而使作者的观点更 有说服力。
第5段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❶将有无怀疑精神对于学问的不同意义进行对比❷从
怀疑与学问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怀疑与学问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较终的收效都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
无论是历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更好,成果更大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的学习十分必要。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将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多启示。
下面这10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怀疑与学问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把握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理解“怀疑”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以及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发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环节二一、助学资讯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虚妄(wàng)步骤(zhòu)懒惰(duò)启迪(dí)停滞(zhì)折扣(zhé)2.理解词语。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於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於何书?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人著的?书是何时人着的?著者何以知道?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麼科学根据?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对於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第五单元怀疑与学问
19 怀疑与学问设计说明此文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所写的一篇经典的论说文,观点鲜明深刻,说理充分而透彻,所论述的问题针对性强,具有普遍性及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学此课,应结合现实,引导学生理解此文所论述的观点,并真正认识到怀疑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能逐渐在自己的求学过程中做到不轻信,善思辨。
同时,还应强化学生认识的深刻性和文化积累。
教学目标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此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此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2.引导学生理解此文的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方法默读精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并通过亲自实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因而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学术创造都是从怀疑中而来的。
那么怀疑和学问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程颐.(yí)譬.(pì)如步骤.(zhòu)懒惰.(duò)塾.(shú)师大儒.(rú)停滞.(zhì)虚妄.(wàng)辨.(biàn)别腐草为萤.(yíng)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大儒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流俗因循守旧,不知变通:墨守没有事实根据的:虚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论或学说):辨伪去妄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
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不攻自破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3.文学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不论对于哪一本书, 哪一种学问,都要 经过自己的怀疑, 辨别是非。
“尽信书不如无 (道理论据)
14
分论点 B、怀疑是 (3-6) 从积极 3/5/2016 方面建
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 事实论据:(1)国难危机时的口头消息 (2)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3)听说“腐草为萤” (4)戴震善问的例子 • 道理论据:(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 疑”— —— 张载 (3)“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3/5/2016 4
阅读提纲
怀 疑 与 学 问
3/5/2016
5
阅读提纲
中心论点(1-2):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怀 疑 与 学 问
3/5/2016
6
阅读提纲
中心论点(1-2):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A、程颐的话(道理论据)
B、张载的话(道理论据)
怀 疑 与 学 问
3/5/2016
7
中心论点(1-2):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9
中心论点(1-2):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阅读提纲
A、程颐的话(道理论据)
B、张载的话(道理论据)
怀 疑 与 学 问
A、 怀疑是 从消极 方面辨 伪主要 步骤。
1、对于传说的话,应当 经过一番思考,不应 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分论点 B、怀疑是 (3-6) 从积极 方面建 设新学 说,启 迪新发 3/5/2016 明的基本条件。
阅读提纲
据) 消息(事) 据) 怀 据) 疑 与 学 问 书” A、 怀疑是 从消极 方面辨 伪主要 步骤。
A、程颐的话(道理论据)
中心论点(1-2):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B、张载的话(道理论
1、对于传说的话,应当 a、 国难危急时的口头
经过一番思考,不应
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b、三皇五帝(事实论
c、腐草为萤(事实论
3/5/2016 2
字词
虚妄(wang) 懒惰(duo) (zh1) 盲(mang)从
3/5/2016
墨(mo)守
譬(p1)如
塾(shu)师 停滞
颉(jie)
辨伪去妄
颐(y1)
3
不攻自破 (y1ng)
腐(fu)草为萤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的 精神。 •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 的步骤。 分论点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 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二单元
单元提示: 在生活中,要使别人相信自己 提出的主张、看法是正确的,就需 要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 点的过程和方法。 这个单元着重学习举例论证和 道理论证的使用,注意怎样把引名 言、叙事例、讲道理结合起来以证 明论点。学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3/5/2016
1
6.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 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 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 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 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 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 《史林杂识初编》等。
3/5/2016
16
戴震
•
朱熹
简介
பைடு நூலகம்
戴震(1723-1777)清代思想家学者。乾隆年间修 《四库全书 》。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对 经学、语言学也有重要贡献,卓然为一代考据大师。在哲 学上有力地批判了理学家。所谓“理在事先”等理论,强 调了从具体考察事物中认识事物规律的必要。后人编有 《戴氏遗书》。 • 朱熹(1130-1200)即文中的“朱子”。南宋哲学 家教育家。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 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 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 主义的力学体系,也称程朱学派。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 学风对后世学者有很大影响。
3/5/2016 17
A、程颐的话(道理论据)
B、张载的话(道理论
a、 国难危急时的口头
经过一番思考,不应
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b、三皇五帝(事实论
c、腐草为萤(事实论
2、不论对于哪一本书, 哪一种学问,都要 经过自己的怀疑, 辨别是非。
“尽信书不如无 (道理论据)
13
分论点 B、怀疑是 (3-6) 从积极 3/5/2016 方面建
3/5/2016 15
关于文中提到的四位古代学者介绍
程颐(1033-1107)北宋哲学家、教育 家。曾和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北宋理学 的奠基人,世称“二程”。二程的学说后来 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张载(10 33-1077)北宋哲学家。 曾任崇 文院校书等职。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成 “关学”。
2、不论对于哪一本书, 哪一种学问,都要 经过自己的怀疑, 辨别是非。
10
阅读提纲
中心论点(1-2):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消息(事) 怀 疑 与 学 问 A、 怀疑是 从消极 方面辨 伪主要 步骤。 1、对于传说的话,应当 经过一番思考,不应 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A、程颐的话(道理论据)
B、张载的话(道理论据) a、 国难危急时的口头
阅读提纲
A、程颐的话(道理论据)
B、张载的话(道理论据)
怀 疑 与 学 问 分论点 (3-6)
3/5/2016
8
阅读提纲
中心论点(1-2):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据)
A、程颐的话(道理论据) B、张载的话(道理论
怀 疑 与 学 问
A、 怀疑是 从消极 方面辨 伪主要 步骤。
分论点 B、怀疑是 (3-6) 从积极 方面建 设新学 说,启 3/5/2016 迪新发
b、三皇五帝(事实论据) c、腐草为萤(事实论据)
分论点 B、怀疑是 (3-6) 从积极 方面建 设新学 说,启 3/5/2016 迪新发
2、不论对于哪一本书, 哪一种学问,都要 经过自己的怀疑, 辨别是非。
11
课桌椅配件课桌椅面板 枠痋爿
阅读提纲
中心论点(1-2):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据) 消息(事) 据) 怀 据) 疑 与 学 问 书” A、 怀疑是 从消极 方面辨 伪主要 步骤。 1、对于传说的话,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