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推进改革追赶中国
印度的发展轨迹与经验解析
印度的发展轨迹与经验解析内容提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的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
从总体上讲,印度的未来发展是充满希望的。
印度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模式和经验,对于印度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必须从应对工业危机和积极开拓新工业化的视角去分析和把握,才能真正审视到其精髓。
认真研究和借鉴印度的发展经验,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印度,发展轨迹,发展模式印度的发展现状和成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的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成为迅速崛起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大国。
印度在80年代经济增长率为%,在1980~2002年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2002~2006年间达到%,印度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之一。
2005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达7750亿美元,居世界第12位。
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人均收入已从1980年的1178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3051美元,成为继美国、中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O。
印度有号称世界第二的铁路网,总长达万多公里,有居世界第三的公路网,达330多万公里,有10多个大海港和庞大船队,民用机场超过100个。
印度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包括电子工业、机器制造业、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加工业等各个门类。
印度服务业在发展中国家表现特别突出,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62%。
印度的科技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
从科技人员的数量、科研质量、论文发表等方面统计看,印度都相当突出。
印度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在技术方面,除了信息技术外,印度在核技术、生物制药、空间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也有较强实力。
印度的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发达,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制药业及精密机械制造业四个产业约占印度出口额的30%。
印度信息产业已成为国际名牌,印度生产的疫苗公认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印度还是转基因种子的全球供应商。
此外,印度还十分重视核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目前世界第四风电开发大国。
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印度经济发展从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印度经济一直在稳步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其宏大的潜力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多的瓶颈和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也经历了彪炳史册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探究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异同。
一、政治和制度政治和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方面的对比上,中国在有关改革开放的初期采用了一系列基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从1980年代开始逐步实行市场经济,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
相比之下,印度是一个民主的国家,与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植根于一个多元文化、多种族、多语种的国家。
印度独立后采用西方式的自由市场和议会民主体制,但随着印度政府的过度干预和官僚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二、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主张经济的大规模发展,它着重发展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并在政策上大力吸纳外资以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
中国单一的经济政策成果斐然,迅速深入发展了国内的企业,并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劳工工资、技术标准、政治干VS.私营企业的政策。
相比之下,印度政府则更重视的是发展服务业和知识产业。
这样一来,印度的经济结构比较复杂,经济成长的步伐也不是那样平稳,容易出现错位发展和缺少产业支撑的问题。
随着印度经济的稳步发展,印度服务业和知识产业的优势越来越凸显,也成为了印度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技术投入技术投入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技术投入方面,中国做得比印度更多,针对技术竞争的压力,在国内外资企业兴起的同时,中国也开始加强该领域的自主发展。
中国政府资助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产生了一批在信息技术、通讯、能源、材料科学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企业、产业和新型职业。
印度硬说21世纪属于印度
印度硬说21世纪属于印度对比中国模式印度硬说21世纪属于印度印度和中国是最具有比较性的两个大国。
两个大国选择了不同的经济改革道路,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许多人越来越感兴趣的问题是,究竟谁的发展模式更具有可持续性?中国和印度在未来世界将是激烈的竞争对手吗?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对中国来说最有可比性的话,那就是印度,因为两个国家的很多禀赋都比较相似。
在1949年建国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喜欢拿印度和自己相比,用来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将印度经济远远甩在后面,与印度为伍似乎是一件很有损颜面的事,这时候的中国比的是“亚洲四小龙”;而如今,印度通过实施经济改革,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中国和印度的对比又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在20世纪末,曾在卡特政府中任职的美国埃默立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罗伯特进入新世纪,对印度经济的乐观预期在全世界内蔓延,印度已有足够的资本让经济学家们和媒体拿它和中国相比。
印度《经济时报》2005年1月22日的一篇文章标题为:印度世纪晨光初现。
文章认为21世纪是印度的世纪。
从宏观角度来看,按购买力平价调整过的GDP,印度跃居第四位,排在美国、中国和日本之后,到2010年就会取代日本的位置。
经济学家们预测到2035年,世界的经济三极将是中国、美国、印度。
从产业的角度来比较,印度的IT软件产业已经远胜于中国,金融系统比中国要稳定,制药工业发展迅速,同时,发展势头良好的纺织业是中国纺织业潜在的最大竞争对手。
印度和中国一样,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印度利用其IT产业发展迅速的优势,加速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另外,印度的私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世界经济论坛网站刊登的哈佛大学教授塔伦康纳教授的文章认为,在中国是政府帮助了公司,在印度则是公司帮助了政府,她们充当了印度的使者,向政府机构传播着最优惯例。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ationalIntelligenceCouncil)1月10日发布的报告中称,2020年的时候,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尽管不能动摇美国的老大地位,但也将会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
印度拉奥经济改革分析
印度拉奥经济改革分析近几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心渐渐的转向亚洲,特别是以中国和印度为主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时间经济持续发展,现以是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
而印度,根据IMF公布的数字,2010年印度的GDP总量为1.4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一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GDP为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中国和日本。
此外,根据2011年IMF的数据,印度在2010年GDP增速为10.4%,中国的是10.3%,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印度首次在速度上超过中国。
可见印度在经济发展的能力及潜力上都具有相当强的实力。
而今日印度经济的腾飞完全归功于上世纪90年代的拉奥经济改革。
一、拉奥经济改革的背景及问题分析改革的背景拉奥经济改革和我国的改革开放一样,都是在国内经济局势困难的情况下展开的。
印度于1947年独立,至拉奥总理上台先后经历了尼赫鲁、英迪拉·甘地、拉杰夫·甘地等。
其经济发展也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47—1966年是混合经济发展;1967—1977年半管制经济;1977—1990年半管制经济松动。
独立后的印度尽管经济取得很大进步,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实现对外贸易不断增长等,但是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到拉奥总理执政时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国内劳动力大量失业,人民生活十分贫困。
(1)经济增长缓慢,起伏比较大。
例如在1956年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为5.7%,不过到了1957年却下降了1.3%。
印度在近30年中只获得了年均3.5%的经济增长率,这不能不说是相当的缓慢的发展,加之个别年代出现的负增长,这对印度经济的损害很严重。
(2)公营企业效益差,占用大量国家资源且效率低下,国家财政为支持这些企业发展存活花费巨大。
大量政府财政投资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大部分亏损。
政府的大量投资产生不了应有的回报,而且还需要政府财政弥补其不断增大的亏损,印度庞大的公营企业是印度政府财政的一个巨大的包袱,造成印度政府的财政赤字不断增多。
印度“攀比”催中国快跑
作 的中国人的无 动于衷让其 印度同行颇 感诧异。 中国有地铁吗?” 有没有新德 “ “ 里地铁这样好?”成了每个人必问的问
题
面, 我不否认这一点, 但印度将会奋起直
追。 ”印度将学习中国发展制造业 , 让更
他优先项 目上也有意识地想和中国 “ 比
维普资讯
印度人 曾经认 为孟买领 先 中国上 海 2 年 。 O
图为盂 买街 头一景。
印度丹在对 奇姆访 媒 ,人问 日 颇意 体 为料 本 拉前 财巴日 长 出地 表 期 示 间
。
多农 民从 土地 中解脱 出来 。
空时 ,不甘落后的印度政府大幅增加了
空 间技术研究的投资 ,雄心勃勃地提出
了“ 宇航员登月” 计划。当中国宣布将在
印度至少需要 l年 , O
政府眼睛紧盯 中国
经济一直是两 国被拿来 比较最多的 领域 ,这位毕业于美 国哈佛大学的印度
财长经常把 “ 中国”挂在嘴边。2 0 年 05 2 , l f 他在做年度预算报告 , 呼吁加大力 度吸引外资时表示 , 几个月前我在参加 “ 各国财长会议时 ,中国财长就坐在我身 边。 的国家每年吸引外资超过6 0 他 0 亿美
银行坏账率低是印度金融的一大特色。
相对而言,中国的国有银行由于种种原
因, 坏账率远高于印度的这个数字。 有关
调查显示 ,印度私营企业 比中国私营企 业更易于从银行获得贷款 ,且印度公司
的融资来源相对较为多元化。印度的股
市近年来牛市不断, 股指持续快速攀升 ,
投资非 常活跃 , 相对而言, 中国的股市很 长时间以来一直很低迷,迟迟走不出低
印度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印度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印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又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它经历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屈辱的殖民掠夺时代和独立自主的发展时期。
它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又是一个正在奋力追赶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
印度独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发展走了一条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又不同于中国的道路。
一、印度经济现状概述印度经济在最近20年来展现出一种崛起的态势。
1978~2000年间,印度经济以6%的速度增长2002~2006年间,则以7.5%的速度增长,这使之成为四分之一世纪里世界上绩效最好的经济之一。
在过去20年里,中产阶级的规模已扩大了四倍(达到近2.5亿人),每年有1%的贫困人口越过了贫困线。
同时,人口增长从每年2.2%的历史增长率下降到今天的1.7%,这意味着增长已带来了巨大的人均收益,依照购买力平价,自1980年以来,从 1,178美元上升到3,051美元。
二、印度发展模式的变迁印度独立后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从尼赫鲁模式向辛格模式的转换。
独立前的半个世纪,印度的经济是停滞的。
1900~1950年间,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为0.8%,恰好与人口增长率相当,这导致了人均收入无增长。
在独立后的头几十年里,经济增长加快,1950~1980年间,达到平均3.5%的年增长率。
但人口增长也加速。
人均收入的净效应体现为仅有1.3%的年平均增长率。
印度人悲叹此为“印度增长率”。
当然,这与印度教无关,而与贾瓦哈拉•尼赫鲁总理及其女儿英迪拉•甘地总理的费边式社会主义政策紧密相关,他们监管着印度最黯淡的经济年代。
父女俩以结合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最糟糕特性的混合经济束缚了印度人的动力。
他们的模式是内向型和进口替代式而非外向型和出口替代性的,这种模式使印度放弃了在二战结束后全球贸易带来的繁荣中的份额享有(1950~1980年间,发展中世界总体上的人均收入增长率近于3%,高出印度两倍以上)。
尼赫鲁创办了垄断性的公共部门,用世界上最严厉的价格和生产控制过度管制了私有企业,阻碍了外国投资,由此使印度失去了外国技术和外国竞争所带来的利益。
在贸易方面,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发展有何不同?
在贸易方面,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发展有何不同?中国、印度和巴西是目前全球三大经济体之一,这三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贸易是这三个国家外交政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虽然中国、印度和巴西都被誉为发展中国家,但它们在贸易方面却存在诸多不同之处。
下面就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一、中国的贸易发展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贸易与经济密不可分,中国的贸易政策始终秉持“开放、协调、自信、创新”的理念。
1980年代后中国就开始大力开放经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和外贸,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与出口国之一。
1. 外贸领域开放程度中国的外贸领域开放程度非常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贸易制度与交流进一步完善,许多国家将中国作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和投资目的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量和贸易额都位列国际前列。
2. 贸易政策的调整与升级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始终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和援助力度,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市场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升级自己的贸易政策,不断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提质升级,增强内需市场实力,加大先进技术投资力度。
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强中国与全球贸易伙伴的合作与互补。
二、印度的贸易发展印度是目前全球人口第二大国家,印度的外贸发展时间不如中国长,但是随着改革与开放的深入推进,印度正在逐步打造起一个开放、动态的经济体系,综合实力也在逐步提升。
1. 贸易市场多元化印度的贸易市场与众不同,印度与很多西方、非洲和中东的国家都有良好的贸易往来。
同时,印度也打造起了一系列的贸易合作伙伴,如东盟、欧盟等多个贸易联盟,这些合作机制极大推动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2. 依赖进出口印度依赖进出口对经济的贡献较大,但印度的贸易通道多受地理与人文等因素的限制,在进口与出口中处于不稳定的地位。
印度在贸易方面的追赶步伐还需加速,需要通过政策改革和市场改革推进进口与出口市场的整体发展。
三、巴西的贸易发展巴西拥有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中等收入的人口规模,尽管巴西的贸易政策一度有所起伏,但巴西正致力于推动经济、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外贸导入。
印度追赶中国奥运脚步
革 开 放 和 经 济 发 展 刚 刚 走 过 3 个 年 头 ,北 京 就 借 着 举 办 O 奥 运 会 的 机 会 迎 来 了世 界 各 国 的体
奥 林 匹 克 大 家 庭 之 后 , 印 度 在 每 届
奥 运 会 上 获 得 的 奖 牌 总 数 均 不 超 过
育 健 儿 和 游 客 , 中 国体 育 代 表 团 也
人 口大国的奥运
尴尬
第 一 重 阻 碍 ,印
度 在 历 届 奥运 会 上 的 表现并不尽如 人意 , 甚 至 可 以用 惨 不 忍 睹
来 形 容 。这 个 拥 有 1 1
亿 人 口的 国家 在 2 0 04 年 雅 典 奥 运 会 上 只 获
不 N2 年 ;18 年 的汉 不 面 对 的 第 三 重 障 碍 。 印度 的选 民 早 己对现 任政 府 不 满 ,而 由反对 党 前成 员 组成 的执 政 联 盟 则乐 于推 翻 前任 政 权 做 出 的决 定 。即 使获 得 了奥 运 会 的主 办权 ,印 度 的 政 治家 和 官僚 们 也需 要在 未 来 l 2 年 内抛 开党 派上 的分歧 ,和 睦相 处 , 充 分 展示 主 办 国 的实 力 , 以确保 获得
动 员 培 训 等诸 多 方 面均 有很 长 的 路 需要 走 。
, ,
放 眼 亚 洲 , 所 有 的 国家 都把 成功 申请 到 奥运 会 主办权 看 作是 发 展 中 国家功 成名 就 的一 个标 志 。1 6年 , 东京 94 成 为第 一个 举办 奥运 会 的 亚洲城 市 ,这 一年 离 日本 从 二战 战败 国 的阴 影 中走 出并 重新 崛起 还
体 金牌 ,此后 便 一 直与 金 牌无 缘 。 由
于那 届 奥运 会遭 到美 欧体 育 强 国 的抵 制 ,一 些 印度 人 也认 为这 块 金 牌 赢得 侥 幸 ,含金 量 不 高 。
印度太空力量的新发展
黄志澄印度太空力量的新发展1 前言印度一直将太空力量的发展视作迈向世界大国、体现其综合国力的重要步骤。
近年来,印度十分重视发展可用于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军用航天技术。
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太空力量的发展道路有其独到之处,很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借鉴。
[1]最近10多年,印度在太空力量建设方面又有了较大进展[2-6]。
本文将继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地分析评估印度太空力量的进展,并进一步总结印度建设太空力量的经验教训。
2 印度发展太空力量的技术基础印度发展航天技术既引进了西方的技术,也引进了苏联的技术。
由于印度采取了“先卫星,后火箭”的航天战略,因此,其早期的卫星都是由苏联和欧洲航天局(ESA)的火箭发射。
2000年以后,印度的运载火箭和卫星技术日趋成熟,从而为印度发展太空力量建立了必要的基础。
运载火箭性能不断提升印度是继美、俄、中、法、日之后全球第6个拥有完全自主火箭设计、制造和发射地球同步轨道(GSO)卫星能力的国家。
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火箭(GSLV)是印度当前使用的主力运载火箭。
2017年6月5日,印度首次成功发射了一枚GSLV-MK3火箭,其任务载荷是印度自主研发的地球静止卫星-19E(GSAT-19E)。
GSLV-MK3火箭的总起飞质量是640t,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4t,低地球轨道(LEO)运载能力达到10t,较上一代MK2型运载能力提升了印度GSLV-MK3运载火箭印度PSLV运载火箭频段转发器租赁给国际通信卫星组织。
2018年12月,质量高达5854kg的高通量通信卫星GSAT-11由阿里安-5(Ariane-5)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GSAT-11卫星携带40个Ku频段和Ka频段的转发器,能够以14Gbit/s的数据传输速度提供高带宽连接。
这颗卫星的设计寿命超过15年。
2017年6月,印度成功发射了高通量卫星GSAT-19,高通量卫星GSAT-29也于2018年11月14日发射成功。
美媒:中印的比较
美媒:印度人对北京很着迷把中国当作榜样/Article/waiguoren/32142_6.html据美国《纽约时报》8月31日报道,印度媒体上充满了中印两国互相比较的文章:印度公司高管将中国企业视为发展的标杆;政府官员将中国视为威胁、伙伴以及榜样。
出生在中国、为《印度快报》撰稿的经济学家裴敏欣(Minxin Pei)说:“印度人对中国很着迷,但中国人似乎对印度很少关注。
”对此,裴敏欣说,大多数中国人对印度的发展和改变漠不关心,因为他们更喜欢将中国与美国和欧洲做比较。
他曾在中国组织有关印度话题的会议,但却很难找到足够了解印度问题的中国专家。
北京一家服装店老板刘毅(Liu Yi)认为:“这很正常,因为中国经济很特殊。
如果说中国的发展曾有一个榜样,那也应该是美国或英国。
”刘毅说,在发展的阶梯上,中国正抬头看向美国,现在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比中国更大的经济体,而印度经济只到中国的“肩部”,印度是世界第九大经济体。
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除美国外最大的出口市场。
因此对于印度来说,中国处于发展阶梯的更高的位置。
主管国家安全的内政部长帕拉尼亚潘·齐丹巴拉姆(Palaniappan Chidambaram)说:“尽管人人都在谈论赶超中国,但那似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与印度相似的是,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人口超过10亿。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一些理论,帮助中国比印度提前十年完成了向更开放、更具竞争力经济模式的转型。
此外无论从哪些领域对比,中国都领先印度。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遥遥领先,军事实力更强大,对教育和大学投资更多,印度在英语方面有历史优势,但中国正迎头赶上。
印度为什么落后于中国?印度模式与中国模式是学术界喋喋不休的话题。
西方人认为印度一定会超过中国。
究竟孰是孰非?本文为你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印度与中国的可比性最大:两国都属文明古国,都是人口众多,都幅员辽阔,都经历过殖民入侵,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印度独立于1947年。
印度经济追赶中国
巾 印 两 围人 口合 计 超 过 2 3亿 , 占世 界 总 人 1 2 1 的 1 。 比较 近 年 来 两 国 的 经 济 发展 , 以明 显 看 1 3 可
出 , 国 经 济 问 既存 在竞 争 。 两 也有 合 作 余 地 。
据统 计 ,9 0年 时 , 度 总 人 口为 68 18 印 . 7亿 。 比 中 国少 3亿 。有 经 济 学 家 在 比较 中 印 两 国 的 人 均 购 买 力水 平后 认 为 ,当时 的 两 国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相 差 无 几 。 此 后 中 国开 始 转 向 市 场经 济 。 度 则 在 但 印
作 。经 贸往 来 是 推 动 中印 两 日 关 系 积 极 变 化 的 巨 大 力 量 。近 些 年 来 , 国众 多 企 业 向印 度 大 量 出 1 中 2 1
电视 机 、 具 和其 它 产 品 . 印 度 同 行 竞 争 印 度 消 侯 玩 与 费者 。 同样 , 度 公 司也 积 极 开 拓 中 国 市 场 , 中 清 印 与 关 系 主 要 足 中 国 与 世 界 的 互 动 , 世 界
张对 峙 。 系 出 现 前所 未有 的积 极 迹 象 。 动 历 史 关 推 前 进 的 巨 大动 力是 两 国问 的 经 济 贸 易 往来 。
印 度 经济 明显 落 后 于 中 国
的印度政治经济 自卑感被放大 了。例 如 , 由于历史
原 因 。 中 国成 为 联 合 国 安 理 会 的 五 个 常 任 理 事 国
维普资讯
印度 总理 瓦 杰 帕 伊 对 巾 国 的 6天 访 问 已 拉 下
人 比较 自 己与 中 国 时 面 对 的 是 变 形 的 镜 子 .镜 中
帷幕 中印新签订 的两国关系原则 和全面合作 宣 育显示 。世界上的两个人 1大国已经消除彼此紧 2 1
中印制造业对比:中国追赶德日 印度欲接棒中国
中印制造业对比:中国追赶德日印度欲接棒中国据外媒报道,全球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走上两条不同的制造业转型之路,欲探索工业强国之路。
据外媒报道,全球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走上两条不同的制造业转型之路,欲探索工业强国之路。
五月中旬,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而几个月前,印度总理莫迪也提出了“印度制造”方案。
中国的“制造2025”,是要在十年内将劳动密集的低端制造业转型为机器人、互联网+和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
而印度的目标则是通过发展基础制造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简言之,中国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德国和日本,而印度则很乐意接过中国现在的接力棒。
据彭博报道,汇丰亚洲经济研究部门联合主管Frederic Neumann认为:“无论中国打算淘汰哪个行业,印度都会接上。
发达国家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将面临来自中国势均力敌的竞争,这些传统的工业化强国会为此大伤脑筋。
”根据IMF和世界银行数据,中国人均GDP已达7600美元,为印度的5倍。
中国制造业部门规模约3万亿美元,为印度的10倍。
不过,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10%的高速增长期,劳动成本的上升和过剩的产能推动中国不得不寻求产业升级。
在雄心勃勃的制造业蓝图中,中国规划了十大重点突破领域,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吾之毒药,彼之蜜糖。
中国急于摆脱的状态,正是印度孜孜所求。
去年9月,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将通过吸引外资等手段大力发展制造业,至2022年将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从现在的18%提升至25%。
虽然和中国有所重合,比如生物科技和可再生能源,但印度规划的25个行业中大多数都是纺织、皮革、矿业基础制造业。
美国安可顾问公司印度副总监Peter Martin表示:“印度对于制造业部门的起步很低,该国打算承接大量中国将要淘汰的低技能制造行业。
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中国和印度有哪些不同?
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中国和印度有哪些不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家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都在积极推进自己的国家科技发展。
作为两个大国家,他们的科技发展有着许多差异与不同,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
一、差异的决定因素中国是全球最大人口国家之一,具有广大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而印度则与中国不同,它虽然也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但是由于面积相对较小,且缺乏资源,这就造成了两者在科技发展方面的差异。
二、体制机制的差异中国的体制机制比印度更加集中和高效。
一直以来,中国的政府一直注重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大力发展,中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在科技研究方面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它通过加强国有企业的投资和科技支持,推进大型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政府的资助等各种途径积极推动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相对而言,印度在科技体制方面相对宽松,只有在近年来政府加大投资和开展创新项目支持方面才逐渐走上正轨。
在印度,《科学和工业研究法案》成立于1988年,但其实施不力致使研究投入极低,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发展不成熟的问题。
此外,印度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普遍分散在各类研究院、大学和公司,导致创新困难,科技成果应用较为滞后,科技发展的动力相对较小。
三、投入资金的差异中国政府具有庞大的预算用于投入科技发展。
印度的情况则相对民间化一些,大部分科技项目由公司和研究院等民间机构承担。
除此之外,中国在引进国际资本方面也要比印度更加积极。
四、基础设施与人才的差异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强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和科技人才的建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与此相关的,中国的两个崛起计划和印度的数码印度计划,在加强基虑建设和科技人才。
全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中国和印度也都一直致力于改变过去的局面,正在努力追赶和超过先进国家,发展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科技创新工作。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各自存在不同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中国和印度在农业发展方面哪个更具潜力?
中国和印度在农业发展方面哪个更具潜力?作为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和印度都拥有庞大的农业人口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农业作为两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中国和印度在农业发展方面谁更具潜力呢?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土地资源利用方面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因此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很大。
中国的土地面积逐年减少,但耕地面积却不断得到保护和扩大,耕地总面积已达1.8亿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8%,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而印度的土地面积虽然比中国稍大,但由于人口密度大,每一公顷土地要养活更多的人口,在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上相对较低。
因此,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上来看,中国更具潜力。
二、推广农业现代化方面中国和印度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形态都非常落后,但是两个国家在推广农业现代化方面的能力却不同。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机械市场,农机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已渗透到了中国农村的各个方面,农业科技的推广也十分活跃。
印度在农业现代化方面进展也很快,但面临的困难比较多,比如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政治和文化环境也不够支持农业现代化。
因此,从推广农业现代化的实力来看,中国更具潜力。
三、政策保障方面政策保障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中国政府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粮食生产、保障农民收入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政策保障十分到位。
其中,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都为广大农民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
印度政府也出台了许多与农业相关的政策,但由于印度的行政管理比较复杂,不同州政府的政策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对于农业发展的集中推进有一定的难度。
从政策保障方面来看,中国也更具潜力。
综上所述,虽然印度也在不断加强农业发展,但是相比较中国在土地资源利用、推广农业现代化和政策保障方面都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因此,中国的农业发展更具潜力。
当然,两国在农业方面的差距并不代表着印度没有发展农业的潜力,相信印度也会在农业这一领域上不断追赶。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姓名:李晋瓯班级:2010级经济学班日期:2011年6月11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民主,简单地说,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民主政治则是实现民主的外在形式,选择和建立什么样的民主形式必须要受到一个国家在特定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和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等因素的规定和制约。
也就是说各个国家选择和发展民主政治都要符合各个国家的国情。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必须要符合中国的国情,要具有中国的特色。
中国要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既无古人的经验可借鉴,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遵循。
完全要靠自己的探索和创造。
应该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追求,已经找到并建立了自己的模式,那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还找到了一条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下面我就这条原则来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要遵循这条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而得出的结论,那么为什么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呢?我想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看民主的实现都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尤其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还不高,历史上民主传统本来就不多的大国,特别是近期,随着经济的多元化,人民利益也出现了多样化。
在这种情况下,人人都要当家作主是不可能的,这样就必然要求一个能够集中反映和有效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的政治核心来团结、凝聚和带领人民实现这项任务,在中国能担当这一任务的惟有中国共产党。
海湾战争中联盟军一方伤亡远远小于伊方
海湾战争中联盟军一方伤亡远远小于伊方海湾战争中联盟军队一方的伤亡远远小于伊方。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军事理论题目+答案1.[单选题]宋朝的首都人口()多万,同样在那个时期西方超级大国罗马帝国首都才有8万人口,所以宋朝毫无争议是当时的强盛的国家。
A.150B.200C.230D.50.我的答案:A3.[多选题]1856年至1860年英国联合法国对中国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的清王朝被迫与英国、法国签订了()。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瑷珲条约D.马关条约我的答案:AB4.[判断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的清王朝被迫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北京条约》,此后不久,沙皇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我的答案:对1.[单选题]清朝前期中国的版图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西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岛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一直到()的上游流域区域。
A.黄河B.长江C.印度D.雅鲁藏布江我的答案:C3.[判断题]清朝中后期以后海防日渐削弱了,中国的领土逐步地扩大了。
我的答案:错2.[判断题]战国时期的铁兵器已经大量应用于战场。
我的答案:对瑞士的国家政策是全民皆兵的()国防。
A.扩张型B.联盟型C.自卫型D.中立型我的答案:D4.[判断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都波及到了瑞士。
我的答案:错1.[单选题]1999年5月美国轰炸南斯拉夫期间,美国最先进的武器之一()隐形战斗轰炸机被南斯拉夫军队打下来了。
A.F-117B.B-2C.F-18D.F-22.我的答案:A1.[单选题]1999年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悍然使用了5枚制导炸弹袭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
A.华约B.北约C.北美联合组织D.欧洲共同体我的答案:B3.[单选题]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美国带领北约组织在没有经过联合国的授权,就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实施了长达()天的高精度、远毁伤、非接触的空袭。
印度人看中国情况印度人看中国的现状.doc
印度人看中国情况印度人看中国的现状印度人是如何看中国的呢?有人这样指出:在印度,希望了解中国的人很多,但是访问过中国的人很少。
因此印度人了解中国主要是靠媒体。
下面是给大家提供的印度人如何看中国的相关资讯,欢迎参考!印度人如何看中国一在2005年以前,印度媒体常驻中国的记者只有一位,很难将中国大量的信息传回国内。
为了弥补不足,印度媒体大多从西方媒体转载有关中国的信息,致使信息经常失真。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印度教徒报》常驻北京的记者帕拉维·艾亚尔在中国生活了5年,写下《烟与镜:亲历中国》。
她在书中谈了自己对中国的见解,可以说是一部很有代表性的印度人看中国的作品。
帕拉维·艾亚尔坦言,她原本对中国所知甚少:作为一个在新德里长大的印度人,家庭中接受的又是英国牛津剑桥式的教育,对我来说,中国尽管在地理上与我们毗邻而居,却几乎从来没在我脑中的世界地图上浮现过,有关中国的知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其实,很多印度人跟帕拉维·艾亚尔一样,对中国并不了解)。
帕拉维·艾亚尔来到北京之后,她很有感触地把北京与新德里进行相比:在我看来,中国算是相当秩序井然了。
相比起新德里随处走动的牛和拥挤的白人轿车,以及与耗油高、噪声大的巨大公交车分享混乱的街道,北京的清洁、树木成排、宽阔的林荫道看上去就像是另一个世界。
帕拉维·艾亚尔对中国的农民与印度的农民也进行了比较:在中国,所有农民都有一小块土地,土地并不归他们所有,归国家所有,不过他们有土地租赁权,所以农民不存在没有土地的问题。
今天的中国,绝对贫困──那种没有衣裤穿、苍蝇停在嘴角的贫困已经很难找到了,而这样的绝对贫困在印度还大量存在。
中国农村的相对贫困依然存在,收入不公现象也存在,不过穷人也还是在逐渐变富裕。
农业用地的灌溉情况比印度好得多,印度的农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帕拉维·艾亚尔还就中国和印度的旅游业做了比较:中国是亚洲最大的旅游输出国。
印度经济环境分析
印度经济环境分析第三次作业书面报告发言人:谢梦亚协作组员:周丹文、王琪珂、向然、邓新淑、陈雪明、晁毛妮日期:2016-10-6印度经济环境分析1、经济发展阶段印度正处于经济起飞的阶段。
经济起飞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稳定,社会福利转好。
农业和工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规模迅速扩大。
在世界经济整体增长和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印度新政府大力推进改革,全力推进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看好。
根据印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印度GDP增速的最高点是2010年,达到8%,2014-2015财年(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印度GDP增速为7.3%。
2、经济结构从一篇2013年的论文中,我了解到:印度没有户口制、没有狂热去发展世界加工制造业,同时宗教信仰造就了农民与民众的安分。
其次,印度的生态环境并没有像我们那样遭受如此巨大的破坏,这就为很多农民提供了可以生存下去的最基本的一个保证。
另外,印度政府采取了和我们不同的土地政策,允许外来人员在城市里搭建“违章建筑”,他们不用像中国的流浪人那样总是在城市里到处被追赶。
这还是得益于每个贫民都有一张选票,政府官员上台需要这张选票,并要不断承诺努力改善着贫民窟的生活质量。
据此我认为,印度仍旧处于原始农业经济,农业人口占绝大比重,从事制造业和其他生产的人口微乎其微。
虽然这个国家处于工农业发展期,但是原始农业仍占绝大比重的。
3、收入情况1. 收入指标的系统性。
如图一,可以得出2008年-2015年印度的GDP。
2.指标收入的可比性,各国的收入指标之间不具有可比性。
路透社认为,印度从2014年12月起当季GDP数据表现强劲,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调整了GDP的计算方法及基准年;除调整基准年外,印度以市场价格而非要素成本计算了GDP,将商品及服务的增加值和间接税考虑在内,也无疑拉高了GDP增长率。
3.收入分配的不均衡性。
下图是2014年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 治理 学 习 中国
1 9 5 0年 . 中印 G D P之 比 为 1 . 0 8
到 1 9 8 0年 期 间 . 中 国的 制 造 业 以
9 . 5 % 的 速 度 增 长 .是 印 度 的 两 倍
从 1 9 7 8年 开 始 . 中国 因 为 经 济 改 革. 更是 取 得 巨大 的经济 进 步 。 中 国
同 样 支 持 不 干 涉 别 国 内 政 的 原 则 但 是 .新 德 里 在 南 亚 次 大 陆 遵 守 这
一
得 成绩 平平 。 2 0世 纪 8 0年 代初 . 印 度 也采 取尝 试性 举措 推行 经济 现代 化. 但 这些 举措 逐渐 停止 。1 9 9 1年 . 印度政 策 发生方 向性 转 变 .开 始启
家也认为 . 印度未必具 备在全球 市场 赶超 中国 、 并在 中国擅 长的制造 业领 域超越他们 的实力。 毕竟 , 在 城市化 、 出 口和外 国直接投资方 面 . 印度 落后
于 中 国几 十 年 : 丧 失 机 遇 的成 本 是 巨 大 的. 问题 仍 未 解 决
印 度 的 劳 动 法 以 及 僵 化 的 土 地
速在放慢 。 中国的劳动力在减少. 使
得 制 造 业 逐 渐 失 去 动 力 中 国 领 导
个 城 市 已经不 再把 国内生 产总值 作 为衡量 官 员政 绩 的指标 .而是强 调 环境 保护 和 减少 贫 困 不过 . 如果 在 GD P这个 概 念 不 再 流 行 的 时候 . 印
动 改 革 1 9 9 5年 至 2 0 0 8 年期间, 印 度 经 济 增 长 加 速 .但 由 于 在 推 行 经
济 增 长 所 必 需 的 政 策 方 面 缺 乏 政 治
原则时 . 总 会 遇 到例 外 的 情 况 过
去 .在 国内外 因素的共 同作 用下 . 印
i l N R I S 4 I E N G I 轻松 阅读 . 今 日时政
印度 推进 改革追赶 中 国
口 关 林 谢 田 闻 勇
2 1世 纪 , 印度 的增 长进 入起 飞阶段 , 许 多人 因此 开始 问, 印度 何 时能赶 上 中国。还 有人认 为 , 印度 甚 至 能超 过 中国。做 大 G DP , 人 口红利 很 关键 , 2 0 3 0年 , 印度 人 口将 超 过 中国 , 成 为世 界 第一人 口大
均 上来 算 .普 通 印度人 的 生活 水平
略 微 好 于 普 通 中 国 人 在 选 择 不 同
降。 世界 银行 预测 . 到2 0 1 7年 。 印 度 经 济增 速 会超 过 中 国 .届 时印 度将
增长 7 %. 而 中国 的增 速 为 6 . 9 %. 尽
的社会 制度 之 后 .两 个 国家 都把 政 府 视为 增 长的 推动力 .但 侧 重点 各
如 何 在 多 元 化 的社 会 中实 现 团结 .
并 容 纳 多 种 语 言 和 宗 教 而 对 中 国
而 言 .强有 力 的政府 能 够 团结全 国 民众 . 坚定 地追 求 同一 个 目标 . 并 动 员一 切 资源 来实 现 目标 启 动工 业化 以后 .在经 历 一些
挫 折 后 . 中 国转 向全 面 强 调 重 工 业 和 轻 工 业 与 印 度 相 比 . 中 国 制 定 了 更 为 成 功 的 调 动 资 源 战 略 。1 9 6 5年
与 此 同 时 . 印 度 可 能 即 将 在 另
一
个领 域悄 悄 超过 中 国。 多年 来 。 中 国超 快 的 增 长 速 度 一 直 让 印 度 敬
畏。 今 后 数年 , 印度很 可 能在 这方 面
超 过 中 国 .成 为 全 球 增 长 最 快 的 大
管此 前有 很 多类 似预 测都 被证 明是
度 终 于 在 增 速 上 超 过 中 国 .那 会 颇
有 些 讽 刺 意 味
人也 认识 到 .需 要改 变过 于依 赖 贷 款 和能量 输 入 的增长 模式 中 国 的 经济增速 已经降到 7 . 5 %以 下 未 来 .中 国政府 也许 会 允许 增长 率 停 留在 6 %至 7 %的区 间里 印度 却可 能反 方 向运 动 高 盛
错 误 的 印 度 增 速 可 能 超 过 中 国 的 另 一 种情 况 是 : 北 京 已 经 表 示 将 不 仅 重 视 增 长 的量 . 还 要重 视质 。 中 国好几
有 不 同 对 印 度 来 说 .最 大 的 问 题 在 于
型 经济 体 多年 来 .国际上 已经 习惯 中 国 以 两位数 的速度 增 长 现在 . 它 的增
外 国投 资者 对 中国经 济 的信 心 。 中
国 现 在 是 全 球 最 大 出 口 国 .也 是 全
2 0 { S 5 人才资源开发 9 7
轻松 阅读 ・ 今 日时政 I J i N P ? ! S  ̄ H 基 N G
球 第二 大经 济体 与 中 国Βιβλιοθήκη 的 成 功 相 比较 . 印 度 显
实 现 经 济 增 长 的 另 一 个 原 因 .是 有 大 量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净 流 入 . 这 表 明
新 的增 长 周期 . 经 济 状况 正在 好 转 ,
经 常 项 目 赤 字 和 财 政 赤 字 已 经 下
( 2 3 9 0亿美 元/ 2 2 2 0亿美 元 ) 。从 人
国 。 印 度 超 越 中 国 的 梦 想 能 成 为 现 实吗 ?
世 界 银行 看好 印度
2 0 1 4年 9月 . 印 度 花 了很 少 的 费用 将 一 颗 卫 星 送 入 火 星 轨道 . 一
些印度媒体忍不住开始与中国进行
比较 。 新 德里 电视 台的 网站就 说 . 虽 然“ 印度 象 ” 在很 多 方 面 落后 于 “ 中 国龙 ” . 但新 德 里至 少在 探测 火 星 的 竞争中. 领先 于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