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生物群落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特征——种群相对于个体的特征。
4、出生率和死亡率。通常以a‰表示。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 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 内死亡的个体数。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 接表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 生率和死亡率来体现。
适 宜 外界 环境
不 适 宜
种群 密度
死亡率
种群密度的 变化
性别 出生率 不合理 比例 图例
降低 提高
合理
增长型
年龄组成
衰退型
生物个体不但离不开自己的群体——种群, 也同样离不开环境中的其它生物。生活在一起 的许多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二、生物群落
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组成了它们的生物群落。
4.群落
(2)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 的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在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 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森林中具有植物群 落的分层现象。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植物层 苔藓地衣层
(二)结构: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 配臵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 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即 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在森林生物群落中,高大 的乔木总是处于群落最高层, 它下面有灌木层、草本层、地 被层,还有地下生物。动物则 鹰、松鼠等处于顶层,麻雀、 雉等处于中层,鼠和兔等在地 面,蚯蚓、蝼蛄等在地下。
一则笑话
疯子:“让所有的人都死光,就留我一个!” 旁人:“如果你自己种粮食,谁给你织布?” 疯子:“那就再留个织布的吧。” 旁人:“你会做木工吗?会打铁吗?” 疯子:“再留一个木工和一个铁匠吧。” 旁人:“你们会炼铁吗?会开矿吗?还有, 会看病吗?会制药吗?……” 疯子:“哎呀,那就全留下罢!”
看来,世界上任何生物个体都是不能单独生 活的!每个生物个体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 生物个体打交道——包括同种的和不同种的。
5.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适应环境,还能 影响环境。
(1)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和生理等因素叫生 态因素。
阳光,温度,空气,水, 非生物因素 土壤等环境因素
(2)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互助、寄生、捕食、 竞争等
(3)适应的普遍性:现存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 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受水制约,芦苇、 泽泻等水生植物只能长 在浅水或水边;红树、 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附 近;松、杉、柏树等能 长在比较干旱处,仙人 掌、沙棘等可长在极干 旱的沙漠。鸭子、青蛙 只可在水中或水源附近 活动,而鹰、黄羊、沙 鼠等可在干旱的陆地自 由活动。
根系发达、茎杆粗壮 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在阳光 充足的区域生长;某些喜 阴的植物只能生长于它们 的阴蔽之下;而极喜阴的 苔藓等则只能生长于小草 下形成地被层。
一、种群
(一)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 生物个体的总和。 (二)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 生物与外界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 相互联系。
一、种群(population)
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 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口池塘中全部的鲫鱼
讨论:一个公园里的所有植物是一个种群 吗?为什么?
荔枝、木棉、榕树等只 能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方; 马尾松等适应性强的植物南 方北方都可生长;红松等喜 凉怕热植物只能生长于东北 较为寒冷的地方;雪莲等生 长于终年积雪的雪峰之上。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 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 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 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 水平结构的存在。)
(三)种群特征
3、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 所占的比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 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 ⑴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 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 生活的动物。 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 做雌少雄多型。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
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 方种群密度高。 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 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 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 死亡而密度很快下降…… 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 降;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 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迁徙
迁徙
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
耕种 耕种
相关 生物引起 种群密度 改变
(三)种群特征
2、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 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 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老年 成年 幼年 增长型年龄组成
⑴增长型:特点是 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 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 死亡的少,出生的比死 亡的多,种群的个体数 越来越多。
课后强化训练 [例1] 下列各项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 D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B.一个海岛上的全部昆虫 C、一片草原上的所有动植物 D.一块稻田里的所有青蛙和蝌蚪
[例2] 影响森林植物群落垂直分布的决定性因 素是 ( A ) A、阳光 B.温度 C.土壤 D.气体
[例3] 下列对群落描述不正确的是 ( C ) A、群落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的总 和 B、群落由种群构成 C、群落中的地域范围必须比种群的大 D.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 群的总和,简称群落。
请你举一个群落的例子
(3)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
群落和种群的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和研 究的需要而定。
要点: 1、一定的自然区域,包含这里的各种生物。 2、区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如,一座城市,它除了 有大量的人和建筑物外,还 英国格拉斯哥市 有各种绿化植物、还有菜地 和果园。有许多的植物及老 鼠苍蝇蟾蜍等动物。这就构 成了一个城市生物群落。
保护色
拟态
警戒色
4、下列不属于拟态的是( D ) A.枯叶蝶似枯叶 B.有的无毒蛇具有毒蛇的鲜艳体色。 C.南美蚕蛾幼虫的体态、色斑似眼镜蛇。 D.美洲棕王蝶幼虫有毒,体节有棕色大斑纹 5、下列分别属于保护色和警戒色的一组是 ( A ) A.虎具有斑纹和黄蜂腹部的条纹 B.昆虫的体色和北极熊的体色。 C.枯叶蝶具有的特征和黄刺蛾幼虫的鲜艳色彩 D.腹蛇体表的斑纹和比目鱼的体色。
(三)种群特征
3、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 所占的比例。 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 ⑴雌雄相 当型:特点是 雌性和雄性个 体数目大体相 等。 这种类型 多见于高等动 物。
(三)种群特征
3、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 所占的比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 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 ⑴雌多雄少型: 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 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 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 只蜂王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 蜂、象海豹等群体动 物。 雌蜂。
农田 生物 群落
农田中除农民种植的农 作物外,还有杂草等多种植 物及昆虫、青蛙、老鼠等多 种动物及细菌等微生物。 海洋中除鱼类外,还有 珊瑚、贝类、甲壳类等许多 动物及海藻等各式各样的植 物和微生物。
海洋 生物 群落
森林中有大树、小树、 森林 草本等各种各样的植物,还 生物 有种类繁多鸟兽虫鱼各类动 群落 物及细菌、真菌等。 只要有生物的地方就不会只有一种,多种多样的生 物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群落。
1、一个池塘中的鲢鱼、鲤鱼等鱼群。则这 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否一个种群? 2、一个菜市场中所有的鲤鱼是一个种群吗?
(三)种群特征: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 数量。小范围内的水生生物可用单位体积内的数 量表示;大范围及陆生生物一般用单位面积内的 数量来表示。 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例4] 稻田中常常生长着为数不多的稗草,
以下哪几项是直接阻止稗草种群密度过 高的因素? ( ) BD A、阳光 B.竞争 C,捕食 D、 人
例2、八面山(在湖南桂东 县)海拔2042米,800米以下为 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 针阔混交林,1300至1600米为 针叶林,1600至1800米为灌木 林,1800米以上为草地。植物 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水平结 构)。 分析,这种分带由海拔 (地形)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异 引起而不是生物自身差异引起 的。
复习题
1、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 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 B· 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 C· 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 D· 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 2、人类在北半球生产和使用农药DDT,却在南 极的磷虾体内发现了DDT。该现象可解释为: A· 全球的生物可看作一个大生物群落 B· 全球的生物可看作一个大种群 C· 人类对南极的资源进行了过度开发 D· 磷虾特别容易吸收农药DDT
(三)种群特征
2、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 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 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⑵稳定型:特点是各 老年 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 成年 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 幼年 数。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 相对稳定。 稳定型年龄组成
(三)种群特征
2、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 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 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⑶衰退型:特点是老 老年 年期个体数目较多而幼年 期的个体数目偏少。新出 成年 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 幼年 亡的个体数。种群密度越 来越小。 衰退型年龄组成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层 现象——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 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 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 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 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 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高低等环境因素影响, 不同生物分布于不同地段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