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学院教案1

合集下载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3、艾滋病蔓延;
4、毒品合法化(drug legalization)论调;
5、禁毒重点:重点减少毒品非法供应。对降低毒品的非法需求、减少毒品危害重视不够。
毒品滥用流行特点:
(1)毒品滥用已蔓延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2)波及一切年龄,尤其是青少年;
(3)男性滥用者占大部分,但妇女比例逐渐增加;
(4)青少年与儿童滥用毒品的起始年龄更为提前,滥用作用强的毒品和采用危险的注射滥用方式;
重点掌握阿片类中毒的毒理作用、临床表现及尸体检查所见;苯丙胺类药物中毒毒理作用、尸体检查所见、检材采取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
1.板书仅书写:标题和部分小标题重要内容。
2.知识点及其阐释。以问题引出知识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知识。
3.以真实的案例进行直观教学。
常见吸毒方式:口服、咀嚼和吮吸、鼻吸、皮下或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
4、药物滥用(drug abuse):特点:a、药物类型、用药方式和地点不合理;b、自我用药,超出医疗范围和剂量标准;c、强迫性、重复性用药行为;d、药物滥用导致身体、心理及社会危害。
5、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
d 、吗啡激活中脑前核阿片受体使动眼神经兴 奋,引起特有的瞳孔缩小;
e 、吗啡刺激呕吐中枢:恶心、呕吐。
( 2)、对脊髓兴奋性作用,脊髓反射性增强;
(3)、具有止泻和致便秘作用;
(4)、扩张周围血管,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心律缓慢;
(5)、膀胱括约肌张力增高、排尿困难、尿潴留。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讲课安排:
第一节毒品和吸毒的基本知识
毒品与毒品滥用是法医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已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即药物滥用毒理学(toxicology of drug abuse)。毒品与毒品滥用引发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和身心健康损害。

昆明医科大学教案模板

昆明医科大学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2)了解骨骼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

(3)熟悉常见骨骼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识别骨骼结构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解剖学知识分析临床病例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关注人体健康。

教学重点:1. 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2. 骨骼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1. 骨骼系统各部分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2. 骨骼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骨骼模型3. 实验教材4. PPT展示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的骨骼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分类(1)骨骼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和骨膜。

(2)骨骼系统的分类:中轴骨和四肢骨。

(3)展示骨骼模型,让学生观察骨骼的组成和分类。

2. 骨骼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临床意义(1)支持身体、保护内脏。

(2)参与运动和维持姿势。

(3)产生血液和储存钙、磷等物质。

(4)临床意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骨骼模型,识别骨骼的组成和分类。

2. 结合临床病例,分析骨骼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分类,谁能复述一下?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骨骼系统各部分的解剖结构和功能(1)颅骨:保护脑部、参与呼吸和嗅觉。

(2)脊柱:保护脊髓、支持身体、参与运动。

(3)骨盆: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参与运动。

(4)四肢骨:支持体重、参与运动。

2. 骨骼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1)骨折:外力作用于骨骼,导致骨骼断裂。

(2)骨肿瘤:骨骼组织发生恶性病变。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在DNA测序系统中,除了加入正常反应所必需的4种dNTP外,还加入一定比例的ddNTP,链合成反应过程中ddNTP与dNTP处于一种竞争状态,即新合成DNA链既可能掺入正常dNTP,也可能掺入ddNTP并使新合成链终止延伸。结果DNA合成反应的产物是一系列长度不等的多核苷酸片段,这些片段具有相同的起点,即引物的5’端,但有不同ddNTP终端。一般在一个模板DNA的测序反应中,设置一套四组反应体系:A、T、G和C。每组反应对应一种碱基,体系中除加入的dNTP外,分别加有相应的ddATP、ddTTP、ddGTP或ddCTP,4个体系的新生链都可随机地被相应ddNTP终止,则可形成各种长度的DNA新生链。然后通过变段长度并同时确定该位置的碱基种类,可以直接读出靶DNA片段的序列(图5-1-1双脱氧核苷酸链终止测序基本原理)。显示电泳分离片段最简单的方法是银染,但传统的方法是高灵敏度的32 P同位素标记技术。(During the extending step, thedideoxy nucleotide compete with deoxyribonucleotide to Connect at the 3 '- OH end of the primer, as the dideoxy nucleotides’ connection stop the further linkage, there produce all length of fragment whose tail can be tested out.)
(二)PCR循环测序★PCRcycle sequencing
1.基本原理
PCR技术能够快速、特异性地扩增靶DNA,应用PCR技术测定DNA序列分两个步骤:先利用PCR扩增靶序列片段,制备测序模板,然后再利用PCR直接测定序列。PCR测序采用了热循环高效合成DNA的特性并结合双脱氧核苷酸终止法,使引物链终止的延伸产物数量在热循环过程中得到增加,因此称为4循环测序。一个测序反应循环结束后,与延伸产物互补结合的靶DNA模板经过高温变性,可再成为单链模板引发引物链的退火、延伸与终止,产生高显影度的序列梯带。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三、病理变化:★
基本病变:黏膜发生的假膜性炎
坏死粘膜+纤维素+炎细胞
溃疡多、浅、小(地图状)
四、并发症和结局
1、肠出血
2、肠穿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细菌性肝脓疡
4、支气管肺炎
五、临床病理联系
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
发热、中毒症状
大便次数多、量少、里急后重
课堂小结:
5分钟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
教学方法:
综合式。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
多媒体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图片清晰。
板书内容作为多媒体的补充。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十五章传染病
第2节 伤寒
一、概述
概念:伤寒是由伤寒杆菌感染导致的、以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1、病因:伤寒杆菌
2、传染途径:经口传染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二节细菌性痢疾
一、概述
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致的、以结肠假膜性炎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1、病因:痢疾杆菌
2、传染途径:经口传染
3、机理:
细菌侵入结肠粘膜内繁殖
局部炎症反应释放内外
血循障碍毒素入血
粘膜表层坏死全身症状
假膜形成假膜脱落浅表溃疡
一)愈合:可获终身免疫
一)
二)并发症及死亡原因:
1、肠出血——多发生于溃疡期,溃疡病损侵蚀血管引起出血。
2、肠穿孔——肠道溃疡严重者可深达肌层及浆膜层,引起肠穿孔。
3、支气管肺炎——机体长期高热、营养不良及抵抗力降低而继发呼吸道感染。极少数可由伤寒杆菌引起。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教学部门:基础医学院教研室: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教师姓名:吴春云授课时间: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年级一年级专业口腔、护理等授课教师吴春云职称教授课型(大、小)大课学时 1.5学时授课题目(章、节)女性生殖系统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教材:1.《组织学与胚胎学》唐军民,张雷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年2.《医学形态学实验教程》,阮永华、郭泽云主编,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参考书:《组织学与胚胎学习题集》,郭泽云、吴春云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5年教学目的与要求:女性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年龄性变化。

至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卵巢开始排卵并分泌性激素,月经来潮与第二性征出现,进入育龄期。

须掌握卵巢、子宫。

熟悉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和卵巢的关系。

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子宫颈的结构特点;乳腺的一般结构:静止期乳腺与活动期乳腺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卵泡的发育与成熟以及各期卵泡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排卵的概念、时间;黄体的形成、类型、结构特点、功能与退化。

2、子宫壁(底、体)的组织结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二)难点:卵巢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神经内分泌调节重点、难点解决方法:解决办法:1、前后知识联系讲解;2、结构联系功能、基础联系临床启发式讲授;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讲授;4、时间上给予充分保证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式(现代化教学设施)、启发式、提问式、比较归纳互相渗透。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1.多媒体课件:精选循环系统以及动脉的相关图片,既有动态又有静态,既有模式图,又有真实光镜及电镜图,每张图片都佩有简要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板书设计:根据授课内容用中英文简要归纳、总结、比较,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十、讲课内容及时数安排(一)概述:(看图,复习解剖相关知识和自主学习)1、组成2、功能3、特点(二)卵巢的结构与功能。

昆 明 医 学 院 教 案

昆 明 医 学 院 教 案
1.固定桥的概念、分类
2.固定桥的生物机械力学原理
十三、课后辅导内容的准备
1.牙本质肩领
2.根管预备过程中固位与抗力的相互关系
昆明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口腔修复学授课对象:口腔2002级本科生
一、讲授题目部分牙体缺损的修复——概述和修复治疗原则
二、讲授时数2学时
三、讲授人:谢志刚职称:副教授职务:
五、本课目的、要求
二.适应症与非适应症(10min)
三.桩核冠固位形和抗力形的要求(20min)
四.桩核的牙体预备(20min)
五.桩核的临床制作(10min)
六.桩核的其它类型(10min)
十一、课堂总结
1.桩冠和桩核冠的概念、适应症与非适应症。
2.桩核冠固位形和抗力形的要求
3.桩核的牙体预备
十二、课后预习内容安排
3.冯海兰主译《固定义齿修复学精要》第三版,第九章――牙体预备原则(102)
十、讲课内容及时数安排
第三节牙体预备的原则(40min)
二十五.保护牙体结构(Preservation of Tooth Structure)(8min)
二十六.固位和抗旋转(Retention and Resistence)(12min)
定义(2min),病因(8min)
八.如何选择牙体缺损的治疗方法(25min)
1.牙齿结构的破坏情况(destruction of tooth structure)(5min)
2.美观(esthetics)(5min)
3.固位(retention)(8min)
4.经济因素(financial considerations)(3min)
通过讲授部分牙体缺损的修复——概述和修复治疗原则,使学生掌握牙体缺损的概念和修复治疗原则,熟悉修复牙体缺损有哪些修复体类型,初步培养学生如何选择制定修复治疗计划的临床思维。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由不同个体的不同体液、分泌液混合而成(Several kinds of humors come from several individuals.),最常见为精液与阴道分泌液组成的混合斑。其次为精液、阴道分泌液与血液,血液与汗,血液与唾液,血液与尿液,唾液与汗等的混合。
混合斑痕在刑事案件并不鲜见,对这类法医物证检材的检测,由于受到混合成分的种类、混合的个体数、以及不同个体来源的成分所占比例等因素的影响,检测结果的分析较单一斑痕要复杂。
2.案件类型:
混合斑检材常出现在下列情况:
①性犯罪案件检材,包括阴道拭子、内裤、卫生纸、床单、犯罪嫌疑人外生殖器拭子等相关检材,这类检材一般都包含有精子及阴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皮细胞,属男、女个体成分的混合物;
②多人受伤的现场血迹,凶器、当事人身上或衣物上的血痕,多为2个或2个以上个体的混合血痕;
③咬痕拭子含有咬者的口腔上皮细胞和被咬者的皮肤细胞;
④指甲垢,可能含有本人和被抓者的细胞;
⑤血衣有另一个人的汗液、唾液或尿液等。案件中常见的是混合精斑和混合血痕。
3.鉴定混合斑方法:
将混合斑痕中的成分分离,例如采用差异裂解分离法(DifferentialLysisMethod)分离混合精斑中的精子和阴道上皮细胞,然后再分别分型鉴定。
将混合斑痕中所有的遗传标记都检测出来,然后与案件相关的个体进行比对分析。经过多年的实践,实际案件调查中比较难办的是轮奸案件中的混合精斑、凶杀案件中的混合血痕的个体识别问题(In actual cases, mixing semen stains of gang rape cases and murder cases of mixed blood have more difficulties at individual recognition.)。目前的混合斑痕的检验主要采用DNA分型技术,一是因为检测灵敏度高,其次是DNA遗传标记的多态性程度高,是解决混合斑痕个体识别的主要有效手段。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八、思考题:
1、早期现象的界定依据;哪些指标具有重要的法医学应用价值?
2、自溶现象发生机理是哪些?如何与坏死鉴别?
3、晚期尸体现象指标有哪些?法医学意义是什么?
4、死后化学变化的研究进展及法医学意义?
九、要求参考书目及章节
1、徐英含主编,《最新法医病理学》,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
2、吴家馼主编,《法医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
3、江涛主编,《法医毒物分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4、B.Knight,Forensic Pathology,2nd ed,Arnold,1996
十、讲课内容及学时数安排
第三章死后变化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早期死后变化
第三节晚期死后变化
第四节死后化学变化
第五节其他自然环境因素对尸体的毁坏
第六节死后人为变化
昆明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法医病理学授课对象:法医学本科生
一、讲授题目:死后变化(尸体现象和尸体化学)
二、讲授时数:6-8学时
三、讲授人:李利华职称:教授职务:法医学院院长
四、本课目的、要求:
掌握内容:1、死后变化的检验、呼吸机脑;
2、尸体现象的表现、特征及法医学意义;
3、尸冷、尸斑、尸僵、自溶的机理及意义;
4、晚期尸体现象的种类及概念;
5、死后化学变化样品选择及法医学应用价值。
重点内容:1、动物对尸体毁坏及损伤特点;
2、其它死后损伤种类及特征。
五、本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1、尸体现象的种类及特征、意义;
2、早晚期尸体现象指标及法医学应用价值;
难点:
1、脑死亡后继发改变与生变化鉴别;
2、尸体现象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1.识别点位于VNTR位点的侧翼序列,要求尽可能靠近串联重复单位的5’端和3’;ItsRecognition locate at theflanks sequenceof theVNTR site, and close to the5’and3’end forget segment as much as possible;
2.酶的特异性和活性稳定,不易受酶切反应条件变化影响;Thespecificity and activity of theEnzyme must be stable, and have little influence of thechanges in enzyme reaction conditions;
多媒体
幻灯片
时间:30min
多媒体
幻灯片
时间:60min
多媒体
幻灯片
时幻灯片
时间:60min
多媒体
幻灯片
时间:10min
多媒体
幻灯片
时间:20min
多媒体
幻灯片
时间:60min
多媒体
幻灯片
时间:40min
多媒体
幻灯片
时间:60min
多媒体
幻灯片
引言:法医DNA分型的研究和应用最初是从长度多态性开始的。
5.比较RFLP与Amp-FLP技术?
6.STR分型用于法医物证鉴定的主要优点?
7.何谓多基因座复合扩增
九、要求参考书目及章节:
1.《实用法医学》,郭景元主编
2.《法医物证学》,吴梅筠主编(第一版)
3.《人类DNA遗传标记》,李生斌著
4.《法医DNA分析》,郑秀芬著
十、讲课内容及时数安排
时间:5min
是否可以甲基化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科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法医物证学授课对象:法医专业五年级本科生
一、讲授题目第十二章血痕检验
二、讲授时数3学时
三、讲授人:许冰莹职称:教授职务:
四、本课目的、要求
1.掌握血痕检验的目的和检验程序;
2.掌握血痕预试验、确证试验、种属鉴定的基本原理、方法、结果评判和注意事项;
3.掌握血痕ABO血型测定的原理、方法和结果评价;
2.方法:剪取或刮取微量检材置于白瓷反应板上,或用滤纸轻擦斑痕。依次滴加冰醋酸、联苯胺无水乙醇饱和液各1滴。1-2min后无蓝色反应,再加3%过氧化氢1滴,立即出现蓝色为阳性反应。若不出现蓝色,为阴性反应。(滴加顺序很重要!为什么?)
3、评价:
特点是灵敏度高,血液经过稀释50万倍,试验仍可能呈阳性结果。(High sensitivity)
是一种筛选试验,目的是要从大量的可疑血痕中筛除不是血痕的检材(The purpose of the preliminary test is rule out the material that is not blood.)。很多斑痕外观上与血痕相似,通过预实验,可排除非血痕检材。几乎所有的血痕预试验,均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的特点。预试验多数是测定血痕中血红蛋白或其衍生物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达到筛查血痕的目的,因为过氧化物酶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故预试验阳性仅表示可能是血,而不能肯定是血。血痕预试验的意义在于阴性结果,阴性结果可以否定血痕,或血痕已经彻底破坏,所有的后继检测已经失去检测条件。
血痕检验的一般顺序为:1.肉眼观察(Visual Inspection);2.预试验(Trial Test);3.确证试验(Confirmatory Test);4.种属鉴定(Species Identification);5.遗传标记测定(Determination of genetic markers);6.其它检验等(图1)。通常检验血痕都照这一顺序逐项进行,否则不但可能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由于血清蛋白多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糖侧链的电荷也可以影响蛋白电泳迁移率。因此有些血清型在分型之前,样品需经神经氨酸酶或其它试剂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血清型的血液与血痕电泳谱不同,原因在于他们与其他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并非遗传差异。
电泳后血清型谱带的显示可以用普通蛋白染色(General protein staining)、免疫固定(Immunofixation)或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
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血清蛋白抗原性的差别,可采用特异性抗血清分型。此类血清型的命名多以抗原所在的肽链名称加抗原编号组成。
2、血清蛋白的电泳多态性遗传标记Electrophoresis polymorphism
是指不同个体血清蛋白的电泳特性的差异,是血清蛋白多肽链中部分肽链段或个别氨基酸不同,引起电泳迁移率发生变化构成的多态性。这类血清型需用电泳技术分型。这类血清型的命名通常是蛋白的缩写名称加表示等位基因的数字或字母
三、分型原理
传统的免疫学方法可用来进行同种异型遗传标记的分型,以特异性抗体检测同种异型抗原,可确定遗传标记的型别,如红细胞被动凝集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分析,胶体金标免疫试验等。在法医学鉴定中应用的血清型多数属于电泳性质上的多态性,需要采用凝胶电泳技术分型。
不同表型的蛋白分子一级结构存在差异,分子量和等电点不同,在一定pH环境的凝胶中和一定的电场条件下,电泳迁移率不同,可依据蛋白谱带位置进行分型。等电聚焦技术则依靠不同蛋白分子之间等电点差异进行分型,分辨率比常规凝胶电泳高,能够揭示许多普通电泳难以检出的多态性,如:维生素D结合蛋白普通电泳可将其分为Gc1-1、Gc2-2、Gc2-1三个表型,而采用等电聚焦技术可检出Gc1S-1S、Gc1S-1F、Gc1F-1F Gc2-1S、Gc2-1F、Gc2-2等表型,从而显著提高了该系统的个人识别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肠梗阻的病因和分类
2、熟悉肠梗阻的定义
3、掌握肠梗阻的症状、体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
难点:肠梗阻的体征
教学方法:
大课讲授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
要点式设计,突出重点。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肠梗阻的定义
肠梗阻的分类
肠梗阻的症状
肠梗阻的体征
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注: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教学内容的补充等。
小结
1、肠梗阻的症状
2、肠梗阻的体征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试述肠梗阻的症状?
2、试述肠梗阻的体征?
下次课
预习要点
1、肠梗阻的试验的治疗
实施情况及分析
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研室审阅意见:
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昆明医学院教案
教学部门:昆明医学院附三院腹外科教研室:外科教师姓名:张麒
授课时间:2011-4-4
课程名称
肠梗阻
年级
2007
专业
肿瘤外科
授课教师
张麒
职称
主治医师
课型(大、小)

学时
1
授课题目(章、节)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第七章、第三节
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
《外科学》吴在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第6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