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缓慢性心律失常地诊断与处理

合集下载

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

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

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
1. 确认心律失常: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悸、胸闷、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检查脉搏是否快速或缓慢、规律或不规律。

如果怀疑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应立即采取行动。

2. 拨打急救电话: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向医务人员说明患者的情况和怀疑的心律失常症状,以便他们提供指导并尽快派遣救护车。

3. 让患者保持安静:安抚患者情绪,让其保持安静躺下,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以减少心脏负担。

4. 检查呼吸和循环: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停止呼吸或心脏停跳,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

5. 给予氧气:如条件允许,给予患者纯氧气吸入,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6. 不要尝试除颤:除颤是一种需要专业医务人员进行的治疗方法,不应在无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尝试。

7. 协助救护人员:在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尽可能提供相关信息和协助,如患者病史、用药情况等。

8. 避免诱发因素:在急救过程中,尽量避免患者接触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如刺激性饮料、咖啡因等。

以上是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但请注意,在处理心律失常情况时,尽量寻求专业医务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以上方案仅供参考。

急诊心律失常的处理

急诊心律失常的处理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窄QRS心动过速:QRS波时间<0.12s,心率>100次/min的心 QRS心动过速:QRS波时间<0.12s,心率>100次/min的心 动过速称为窄QRS波心动过速, 动过速称为窄QRS波心动过速,临床上多见。 宽QRS心动过速:QRS波时间>0.12s,心率>100次/min的心 QRS心动过速:QRS波时间>0.12s,心率>100次/min的心 动过速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 动过速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 为正确诊断与鉴别不同类型室上速,必须记录心动过速发 作时的12导联心电图并与窦性心律时心电图对比分析。特 作时的12导联心电图并与窦性心律时心电图对比分析。特 别注意Ⅱ 别注意Ⅱ、Ⅲ、aVF与V1、V6导联P波与QRS波形态及P波与 aVF与V1、V6导联P波与QRS波形态及P QRS波的相互关系。 QRS波的相互关系。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上最多见的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 动过速。 原因:患者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不同年龄与性别均可发 生。 心电图表现:频率在160 220次/min,节律规则,QRS波 心电图表现:频率在160 - 220次/min,节律规则,QRS波 群大多保持窦性心律时形态,ST段压低和T 群大多保持窦性心律时形态,ST段压低和T波倒置常见, 心动过速发作时P 心动过速发作时P波有时无法辨认。
注意事项
伴心功能不全或低血压者 禁用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与普 罗帕酮,应使用电复律或心房调搏法终止。 伴有慢性阻塞性肺脏疾病者,不用可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 药物如腺苷和普罗帕酮,可用钙拮抗剂(维拉帕米或地尔 硫卓)。 先后使用上述各类不同房室结阻滞剂,其药效有相加作用, 例如维拉帕米治疗无效者不能立即给予腺苷类,以防发生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心脏停搏。

心律失常的急救预案

心律失常的急救预案

心律失常的急救预案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确保在心律失常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特制定本急救预案。

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在心律失常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救治。

2. 提高医护人员对心律失常救治的熟练程度和应急反应能力。

3. 降低心律失常患者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预案适用范围1. 本预案适用于所有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

2. 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等各个场景。

急救流程1. 识别心律失常-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如心悸、胸闷、头晕、晕厥等。

- 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电监护仪,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类型,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室颤等。

2. 评估病情-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 判断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如是否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晕厥等。

3. 紧急处置- 确保患者平躺,进行胸外按压,保持气道通畅。

-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肺复苏药物等。

- 必要时进行电除颤或电复律治疗。

4. 转诊与后续治疗- 在紧急处置后,将患者转诊至相应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电生理检查、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心律失常救治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救治能力。

2. 定期进行心律失常救治演练,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协调配合能力。

3.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相关学术交流和培训,了解心律失常救治的最新进展。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1. 建立心律失常救治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救治措施的实施到位。

2. 定期分析救治数据,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持续关注心律失常救治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完善预案。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希望能够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急救服务,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置

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置

注:电复律或迅速心房起搏前,酌量使
用钙拮抗剂、 β阻滞剂或洋地黄类药物,可 提升转复成功率并使窦性心律得以长久维持。 c、伊布替胺(Ibutilide),转复成功率60%, 副作用主要为过分延长复极时间,而造成尖 端扭转型室速(TDP),但因本药半衰期短, 故TDP常为自限性,虽然如此,仍应备用硫 酸镁制剂与电除颤器。剂量:1mg稀释后静 脉注射10min,如无效,15’后可反复给1mg。
处理:
禁用洋地黄类、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均可增进旁道下传, 并阻滞房室结下传,从而进一步加紧心室率,诱发休克或 室颤)。
伴低血压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应立即同步电击复律,如机 器对多变旳QRS波辨认困难而不放电,应即改用非同步放 电,一般150~200焦耳即可复律。
普罗帕酮静注可迅速有效减慢旁道下传,从而减慢心室率, 合用于不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一般而言,AT伴明显症状和/或合并心功能不全时才 需主动治疗。
药物治疗可克制心房异位兴奋灶或减慢、阻断房内 折返径路而终止心动过速;或经过减慢房室传导而降低 心室率。
总旳来说,AT尤其是慢性AT旳药物治疗效果不够理 想。近年对AT起源部位旳心内标测与射频消融治疗已取 得较大进步,故伴严重症状旳顽固性慢性AT患者应考虑 射频消融治疗。
⑤普罗帕酮 首剂70mg(1.0~1.5mg/kg)20ml注射用 水稀释后静脉注射10分钟,无效者10分钟后反复注射 70mg,总剂量不宜超出210mg。
(3)伴心功能不全或低血压者 禁用维拉帕米、地尔 硫卓与普罗帕酮,应使用电复律或心房调搏法终止PSVT。 药物可先用西地兰(总量可达1.2~1.4mg)或腺苷类,但 伴有显性预激征和反复发作房颤史者不宜用西地兰以防洋 地黄类药缩短旁路前传不应期,加速旁路前传、增快心室 率,而促发室颤。

急诊心律失常的处理

急诊心律失常的处理

根据症状确定治疗策略
• • 对于大多数患者:紧急控制患者的心室率 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考虑恢复患者的窦性节 律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心房颤动紧急处理:室率控制
• 心房颤动急性发作期心室率控制的目标为 80~100次/分。
• 不伴心力衰竭、低血压或预激综合征的患者:
‒ 静脉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 ‒ 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室上性心动过速概述
• 特指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旁路参与的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 一般有反复发作史
• 首次发作一般在青少年或中年,极少老年开始发病
• 注意与房速和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 在II、V1导联寻找房扑波(F波)的痕迹有助于诊断。 • 食管导联心电图可见呈2:1房室传导的快速心房波,对心房扑动的 诊断有较大帮助。
– 可使用洋地黄或胺碘酮控制心室率。胺碘酮也有终止发作的作用 ,但一般要口服达到一定负荷剂量时才有效。
– 急性处理慎用β受体阻滞剂,禁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普罗帕酮) 、索他洛尔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心功能稳定后可考虑应用β 受体阻滞剂。
– 建议行射频消融根治房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心房颤动室率控制的药物应用
不伴心力衰竭、低血压或预激综合征的患者:
β阻滞剂:
‒ 美托洛尔: 5mg静注,每5分钟重复,总量15mg(注 意每次测心率,血压) ‒ 艾司洛尔:0.5mg/kg静注,继以50ug/kg/min输注, 疗效不好可以50-100ug/kg/min的步距递增维持量, 最大300ug/kg/min

急诊科常见疾病症状体征处理原则

急诊科常见疾病症状体征处理原则

六、心律失常
治疗原则: 3.非药物治疗包括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压
迫眼球、按摩颈动脉、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 等)、电学治疗(电击复律、电除颤、心脏 起搏器)、消融术(射频、冷冻、激光、化 学、微波和超声等)及外科手术等。
七、AMI
病因:心脏供血血管发生堵塞
七、AMI
症状: 1.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
可以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4.营养支持、精神治疗与教育等多方面措施。
三、COPD
急性加重期治疗: 1.低流量吸氧可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鼻
导管给氧时,氧气浓度为28%~30%,氧流量 为2~3升/分钟。 2.药物治疗 其中支气管扩张药的使用与稳定期 基本相同,有严重喘息症状的患者医生可能会 加大雾化吸入药物的剂量。,当患者呼吸困难 加重,咳嗽伴痰量增加、有脓性痰时,医生可 能会使用抗生素;一般医生会选择短期静脉输 入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改善喘息和呼吸困 难。
体征: 1.典型症状 2.心电图特异性表现 3、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异常升高 4.冠状动脉造影异常
一、脑血管病
体征: 1.常表现中枢神经症状,如头痛头晕、智
能和意识方面的障碍 2.严重者可出现失语偏瘫、尿便失禁等 3.可引出病理征 4.影像学检查显示颅内血管病变
一、脑血管病
治疗原则 所有患者均须系统的非手术治疗,目的是
为受损的脑组织提供正常的或有足够营养 的血液,维持脑的正常功能和活力,并从 脑移去堆积的代谢产物。
五、左心衰竭
病因:原发性心肌损害(缺血性心肌损害、 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脏负荷过重
五、左心衰竭
症状: 1.急性左心衰竭突发严重的呼吸困难,气急、
气促,憋闷感、窒息感,端坐不能平躺。 2.慢性左心衰竭呼吸困难:因心衰严重程度

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方法

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方法

急诊心律失常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其主要危害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

心脏对心律失常的代偿范围40bpm~150bpm,当心律失常的频率<40bpm或>150bpm时就会出现心脏代偿机制的障碍。

除此,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是否整齐、持续时间长短和房室同步性是双室是否同步都与心脏的代偿功能有关。

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急诊快速性心律失常可根据QRS波群的宽度分成两类:窄QRS波群(QRS波群时限≤120ms)心动过速和宽QRS波群(QRS波群时限>120ms)心动过速。

如果心动过速呈窄QRS波群心动过速,则多为室上性心动过速,通常是良性的。

如果心动过速呈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则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室上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或伴预激,通常是恶性的。

在紧急情况下,内科医生在处理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时常显得进退两难。

最重要的是,要对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进行鉴别诊断,因两者的处理不同。

一、急诊心律失常的分类1、快速性心律失常(1)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狭义室上性心动过速又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和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广义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2)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2、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以及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包括Ⅱ度Ⅱ型和Ⅲ度房室阻滞。

此外,还有心脏骤停和室性自主心律。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处理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类(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①多见于老年人;②多有器质性心脏病,如肺心病、冠心病;③异位起源点位于心房,可分为自律性房速和折返性房速;又可分为单形性房速和多形性房速;④房速的频率150bpm~250bpm;⑤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⑥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时提示危重,如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心绞痛及晕厥;发作时室率>200bpm;老年患者或有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者。

急诊科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

急诊科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

急诊科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心律失常是急诊科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它指心脏的心搏节律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心房颤动等。

及时准确地识别和处理心律失常对急诊医务人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常见的心律失常及其识别与处理方法。

一、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是指心脏搏动频率超过正常范围(通常大于100次/分钟)的情况。

常见的心动过速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

以下是对心动过速的几种常见处理方法:1.1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是由室室间的快速传导引起的,其心室起搏点位于心室内,常伴随宽大畸形QRS波群。

处理室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包括:- 氧气吸入:提供足够的氧气,改善心肌供氧;- 双功能起搏器:能在心电图监测心动过速时,起搏心室,进行电复律;-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给予利多卡因、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1.2 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是由来自心脏上腔静脉、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引起的,其QRS波形正常。

处理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包括:- Valsalva动作:通过使肺动脉回流减少,增加心脏舒张期内的线性充盈,以恢复窦性节律;- 静脉注射适量的阿托品:阻断迷走神经反射,增加窦房结自律性,用于窦房结依赖型室上性心动过速;- 药物治疗:给予维拉帕米、普鲁卡因胺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1.3 房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是由心脏中的房性起搏点激动过早、过频引起的,其QRS波形正常。

处理房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包括:- 去除诱因:避免饮食过度、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刺激因素;-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β受体阻滞剂、丙吡胺等药物;- 尤其对于无胸痛且无ST段改变的患者,可予以抑制离子流动的钙通道阻滞剂等治疗。

二、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是指心脏搏动频率低于正常范围(通常小于60次/分钟)的情况。

常见的心动过缓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以下是对心动过缓的几种常见处理方法:2.1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是由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导致的,其QRS波形正常。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护理措施

射频消融技术是通过电极导管将射频 电流引入心脏特定部位,利用射频电 流的热效应导致局部心肌细胞脱水、 变性和坏死,从而改变心肌自律性和 传导性能,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
VS
适应症选择:射频消融技术主要用于 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室折返性 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 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等。对于某些缓 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等, 也可通过射频消融技术进行治疗。
其他非药物治疗手段
直流电复律
对于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采用直 流电复律进行治疗。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确保患者安全,避免皮肤灼伤等并发症的发 生。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对于高危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植入ICD进行预防和治疗。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完成 ICD的植入工作,并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如何识别ICD的放电信号及进行应急处理。
临床表现
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可有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等症状,甚至 发生晕厥和猝死。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等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心 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性质。
02
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 应用
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肾功能损害时药物调整建议
药物选择
在肾功能损害时,优先选 择对肾脏影响较小的抗心 律失常药物。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 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 率,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 导致不良反应。
监测与评估
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 者的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指 标,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 性。
06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方式调 整建议

对心律失常突发的紧急处理预案

对心律失常突发的紧急处理预案

对心律失常突发的紧急处理预案1.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针对心律失常突发的紧急处理预案,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2. 心律失常的定义及分类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跳动节奏和规律异常,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等。

3. 紧急处理原则心律失常突发时,应遵循以下紧急处理原则:1. 保持冷静,迅速评估患者状况。

2. 判断心律失常类型,区分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3.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4. 在处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必要时,迅速联系专业医疗救援,将患者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4. 紧急处理措施4.1 快速性心律失常1. 患者平躺,取舒适体位,呼叫急救人员。

2. 进行心肺复苏,如有条件,给予吸氧。

3. 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

4. 如有必要,进行电击除颤。

4.2 缓慢性心律失常1. 患者平躺,取舒适体位,呼叫急救人员。

2. 进行心肺复苏,如有条件,给予吸氧。

3. 给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提高心率。

4. 如有必要,进行心脏起搏治疗。

5. 培训与演练为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熟悉心律失常突发紧急处理预案,应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心律失常突发的能力。

6. 预案的修订与更新本预案应根据医疗指南和研究进展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以确保紧急处理措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针对心律失常突发的紧急处理预案,以指导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应对。

请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处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在处理心律失常时,请务必遵循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进展分析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进展分析

综述与进展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进展分析韦联章,韩国桥,龙超温,邹梅,罗莉芳,刘春秀 (广西凤山县人民医院,广西凤山 547699)摘要:替格瑞洛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被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为冠心病一线治疗药物,该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已得到血小板抑制研究的证实,故广泛用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随着药物的不断应用,临床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替格瑞洛治疗时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虽发生率低,但若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可增加患者病死风险。

对此,文章对近年来有关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从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干预及预后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替格瑞洛;急性冠脉综合征;缓慢性心律失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冠心病,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作为病理基础,伴继发不完全或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严重,多见于老年人或具有慢性疾病患者,该疾病临床为胸闷、发作性胸痛等,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环戊基三唑嘧啶类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不需要经肝脏代谢激活,起效快,相比于氯吡格雷,该药物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猝死率[1]。

欧洲心脏病协会指南指出,在不能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常见有鼻出血、呼吸困难、尿酸升高、心动过缓等,其中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若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很可能造成患者死亡,有研究[2]指出,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服用替格瑞洛治疗早期停药的主要原因。

1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病机制1.1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过程中可快速移植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但也影响腺苷水平,通过促进三磷酸腺苷释放,使细胞外腺苷浓度增高,而腺苷浓度高低会引发机体生物学效应,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3]。

心律失常急发的应急预案

心律失常急发的应急预案

心律失常急发的应急预案1. 目的本文档旨在为心律失常急发事件提供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以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风险。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涉及心律失常急发事件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患者。

3. 心律失常急发定义心律失常急发是指由于心脏电生理功能紊乱,导致心跳节奏和(或)速率异常,出现严重症状,如晕厥、胸痛、呼吸困难等,需立即救治的临床状况。

4. 应急预案4.1 初级评估1. 立即评估患者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2. 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如晕厥、胸痛、呼吸困难等。

3. 立即呼叫急救人员或通知医生。

4.2 高级评估1.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进行详细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心电图等。

2. 判断心律失常类型,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房颤等。

3. 确定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电击除颤、心肺复苏等。

4.3 救治措施1.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

2.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阻滞剂等。

3. 如有必要,进行电击除颤或心肺复苏。

4.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调整治疗方案。

4.4 转归评估1.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2. 判断是否需转诊至专科医院或ICU进一步治疗。

3. 做好病情沟通,告知患者和家属注意事项。

5. 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心律失常急发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能力。

2. 开展实地演练,熟悉救治流程和设备操作。

3. 加强跨部门协作,提高救治效率。

6. 注意事项1.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知识。

2. 确保急救设备和药品齐全,随时待命。

3.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7. 修订历史1. 2023年1月1日:首次发布。

2. 2023年6月1日:根据实际操作经验,对救治措施进行修订。

3. 2023年12月1日:对培训与演练部分进行补充和完善。

请注意,本预案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医疗机构相关规定和医生建议。

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

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

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跳动节奏或规律出现问题,可能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律。

心律失常突发事件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一、心律失常的识别1. 心动过速:心跳速率超过每分钟100次。

2. 心动过缓:心跳速率低于每分钟60次。

3. 不规则心跳:心跳间隔不规律。

二、急救措施1. 保持冷静在心律失常突发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慌乱,这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后续救治至关重要。

2. 评估状况观察患者是否有以下症状:- 意识丧失- 胸痛或压迫感- 呼吸困难- 恶心或头晕- 出汗或脸色苍白3. 呼叫急救电话立即拨打当地紧急服务电话(如中国的120),告知接线员患者的症状和心跳状况。

4. 进行心肺复苏(CPR)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的指导原则,进行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循环。

5.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现场有AED,按照设备指示使用。

AED是一种可分析心律并给予电击的设备,以恢复正常心律。

6. 给予药物治疗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如果患者有随身携带的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可以在专业指导下使用。

7. 保持通风确保患者处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可以将其置于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8. 监测生命体征如果条件允许,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

三、后续处理1. 持续观察: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后,仍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2. 及时就医:即使心律失常症状暂时缓解,也应尽快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 记录事件:详细记录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症状、处理过程和患者的反应。

四、预防措施1.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脏检查,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3. 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

五、培训与教育1. 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心律失常的认识,教授急救技能。

心脏复苏的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心脏复苏的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心脏复苏的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律异常,包括心搏过缓、心搏过速以及心搏不规则等。

在心脏停止跳动的紧急情况下,正确诊断并及时处理心律失常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脏复苏中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处理策略,以提高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

一、心律失常的诊断在心脏停跳的紧急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心电图,快速确认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心电图能够提供关于心脏电活动的详细信息,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1. 心搏过缓的识别心搏过缓是指心脏搏动频率过低,一般低于60次/分钟。

通过心电图可以观察到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时间间隔延长,QRS波群变窄。

2. 心搏过速的确认心搏过速是指心脏搏动频率过快,超过100次/分钟。

常见的心搏过速有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通过心电图可以观察到心率加快,并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心搏过速。

3. 心搏不规则的判断心搏不规则是指心脏搏动节律不规则,常见的有房颤、室颤等。

通过心电图可以观察到心率不规则,无规律的P波和QRS波群。

二、心脏复苏中心律失常的处理在确认存在心律失常后,我们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恢复正常的心脏搏动。

1. 心搏过缓的处理对于心搏过缓的患者,我们可以首先尝试进行心外按压来激活心脏。

如果心搏过缓仍然存在,可以考虑给予肾上腺素等药物来增强心脏收缩力,提高心率。

2. 心搏过速的处理对于心搏过速的患者,我们可以尝试使用降温贴敷、氧气给予以及控制患者的情绪等方法来减慢心率。

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可以考虑给予心率调控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3. 心搏不规则的处理对于心搏不规则的患者,如房颤等,我们可以考虑给予电复律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在使用电复律前,需要注意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和心功能状况,以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三、心脏复苏中的其他注意事项除了对心律失常的及时处理外,心脏复苏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关键事项,以确保抢救的成功。

1. 气道的通畅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是心脏复苏的关键。

急诊科常见心电病例分析与处理

急诊科常见心电病例分析与处理

急诊科常见心电病例分析与处理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技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心脏状况。

急诊科医生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心电图异常,正确分析与处理这些心电病例对于提高诊断准确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急诊科常见心电病例进行分析与处理,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房结发放的冲动频率<60次/分钟。

多见于体育运动员或健康年轻人,但也可能与窦房结功能低下、药物影响等因素相关。

处理方式如下:1.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如头晕、乏力等,并依据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2.排除引起心动过缓的可逆因素,如药物影响、代谢紊乱等,并及时纠正。

3.如症状明显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可考虑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二、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特征为心房去极化的无规则不齐收缩,使得心房搏动丧失。

临床上心房颤动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快、心悸、胸闷等症状。

处理方式如下:1.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年龄、合并疾病等,并确定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2.控制心室率,可以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3.评估患者是否需要复律治疗,如药物复律、电复律等。

4.指导患者进行长期管理,如抗凝治疗、心房颤动发作时的处理等。

三、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室速率>100次/分钟,常见原因包括心肌缺血、心肌病、器质性心脏病等。

处理方式如下:1.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胸痛、晕厥等,进行紧急处理。

2.评估患者的心室率和血流动力学状况,如心室率过快或血压不稳定,可考虑给予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3.评估患者的心室功能,如伴有心力衰竭等情况,需加强治疗,并考虑进一步的康复措施。

四、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室肌的无序收缩,导致有效心搏消失。

心室颤动需要立即处理,因为如果不及时恢复正常心律,患者可能会死亡。

处理方式如下:1.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骨和进行人工呼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处理心血管网2014-02-07发表评论分享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赵鹏卢洁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指需要紧急处理的心脏传导异常的疾病的总称,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种类型。

这类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急诊科医生遇到这类病人需要慎重考虑后再做出诊断。

医生通常更侧重于心源性因素,而忽略了诸如创伤性、脑源性以及腹部疾病等因素。

即刻的心电图分析在急诊诊断及治疗中非常关键。

心电图在常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快速做出诊断。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通常在到达急诊室之前已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情况,或者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

一旦入院,在急救设备或药物齐全、急诊科医生经验丰富的情况下,上述情况一般不会发生。

熟练掌握复苏药物、复苏仪器及临时起搏的使用在急诊处理缓慢性心律失常过程中非常关键。

一、节律分析缓慢性心律失常体现了电传导异常的多样性,其病因各异。

包括心肌缺血及梗死、透析、低体温、中毒、电解质紊乱、年龄相关退行性改变、环境变化、反射性心律失常(如心理创伤诱发)等因素。

这些疾病导致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原理是心脏传导系统不能产生或传导正常的心电信号,从而导致心输出量不足。

当患者需氧量增加时,就会表现出乏力、情绪变化或晕厥等症状。

通过分析心电图节律,缓慢性心律失常可分为两种类型: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房室传导阻滞。

(表1)1.窦房结功能障碍窦房结功能障碍又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即窦房结不能发出正常的心电信号,从而不能产生正常的具有特征性的动作电位,包括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

窦性心动过缓定义为心室率<60次/分,正常可见的P-QRS波群以及正常的PR 间期。

窦性停搏定义为在正常的心动周期中心房未除极。

窦房结功能障碍主要发生在70-80岁老年人中,说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改变成为发病的主要原因。

窦房结功能障碍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快-慢综合征(Tachy-brady syndrome),即在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间期发生了一段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时,房颤通常成为主导节律(图1)。

这一现象说明房颤与窦房结功能障碍存在强相关性,因为在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每年房颤的发生率高达6%。

快慢交替的心律成为这类疾病特征性的节律。

图1 快慢综合征心电图表现窦房结功能障碍还包括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

这种心律失常表现为窦房结不能随着代谢需要的增加调节心率。

在病人休息时不会引起不适症状,但活动量增大时则表现出症状。

某些特定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心率作用会导致变时功能不全。

2.房室传导阻滞这一疾病发生在心房到房室结的传导或到希氏束的传导中断。

从解剖上来讲,阻滞的部位可以发生在希氏束以上、希氏束以及希氏束以下的任何位置,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能进一步明确阻滞部位。

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I度房室传导阻滞定义为PR间期延长,大于正常PR间期的上限值(0.2s)。

I 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的发病率在0.65%-1.1%。

早期研究通常认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并不严重,很少有患者去寻求治疗。

但最近的研究证实,I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房颤的发生率增加2倍,而且增加全因死亡率。

(2)II度房室传导阻滞定义为心房冲动间断不能下传至心室。

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无相关的QRS波群(图2);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正常或延长,PR间期固定不变,在正常传导的P波后无相关的QRS波群(图3)。

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更具有预测价值,因为这种性质的心律失常更可能进展为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完全性心脏阻滞。

图2 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图3 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箭头处P波未下传)(3)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最严重的类型,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无相关性,即房室分离(图4)。

图4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二、病因与鉴别诊断急诊室医生要熟练掌握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因为很多疾病可导致心脏传导障碍,这些疾病如下表(表2)。

1.缺血/梗死相关性病因急诊室医生接诊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时应多加关注心律,因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是急性心肌梗死很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下壁心梗的患者。

这类心律失常主要就是由于右冠状动脉闭塞或病变造成的。

一项回顾性研究入选了216名因右冠脉闭塞导致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患者分别占了31%和33%。

因此,一旦接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室医生应该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2.神经源性/反射性因素神经介导性缓慢性心律失常也是需要考虑的病因之一。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asovagal reflex)或神经源性晕厥(Neuro-cardiogenic syncope)所致的心率急剧降低是很常见的临床现象。

约10%-40%的晕厥或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对某些紧急或特殊情况做出的反应,如疼痛、焦虑、情绪波动及排便等。

通常认为在上述情况下,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受损而导致副交感神经活性突然增强,或者是交感神经活性减弱,就会表现出缓慢性心律失常、低血压甚至晕厥。

高敏颈动脉窦综合征(Hypersensitive carotid sinus syndrome)是指当颈动脉窦受到刺激后,出现过度反应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阻滞等。

颈动脉窦综合征通常是由于副交感活性增强所致,从而导致心脏抑制、血管舒张或二者同时存在。

未经治疗的患者有高达25%的概率会反复出现晕厥。

高敏颈动脉窦综合征不同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迷走神经反射可以通过直接按压或按摩颈动脉窦而出现缓慢心律失常,按压停止后心律快速恢复正常。

高敏颈动脉窦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是二者鉴别的关键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应慎用颈动脉按摩,因为斑块一旦破裂就会造成颈动脉急性闭塞。

精神受挫/心灵受创的患者中也会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其造成反射性心动过缓的潜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早期研究证实,在心灵受创的患者中有1%-2%会发生心动过缓,29%-44%会发生低血压,与发生心动过速的患者相比,心动过缓会轻度增加死亡率。

亚组分析证明,心灵受创后心率在60-90次/分的患者生存率无影响,而心率<60次/分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其机制尚无理想解释。

腹腔出血合并严重低血压的患者同样会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原因在于腹腔内积血刺激迷走神经,同时腹腔内脏器的损伤刺激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从而产生心脏抑制作用,表现为心动过缓。

颅内压增高也会造成缓慢性心律失常。

库欣反射(Cushingreflex)会增加颅内压、升高平均动脉压水平,导致颅内大出血、脑中风、颅内动脉瘤或其他原因造成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出现心动过缓。

一项前瞻性研究入选了31名非外伤性颅内出血的患者,16%的患者出现了窦性心动过缓。

其可能机制为:颅内压增高后,最初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心肌收缩及血管张力增强,随后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做出反应而出现心动过缓。

急诊科医生应掌握造成心动过缓的这一病因。

3.代谢/内分泌/环境因素代谢性疾病或内环境紊乱也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一个原因,如甲状腺机能减退、电解质紊乱及低温。

甲状腺机能减退是造成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一个不太常见的病因。

但如果甲状腺机能减退造成心动过缓,通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或I度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并不常见,甲减患者通常需要服用甲状腺素片治疗。

高钾血症也会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

终末期肾病或急性肾功能不全通常会造成高血钾,心电图表示T波高尖,QRS波群宽大畸形(图5)。

而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当血钾水平显著升高(>8.0mmol/L),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阻滞。

高钾血症造成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需要紧急行血液滤过治疗。

图5 高钾血症心电图低体温(体温<35℃)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另一个病因。

低体温大多数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但也会发生房颤或室颤。

心电图的特征性表现可能会出现J点上移(图6)。

低体温造成的心律失常在体温恢复正常时大多数都会得到改善。

图6 体温过低出现多导联QRS波群终末J点上移(箭头处)4.感染/感染后因素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

锥虫(Trypanosoma cruzi)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全球受感染人数超过1000万,感染后导致Chagas病。

寄生虫通过皮肤侵入患者体内,进而繁殖,主要侵犯心脏和消化系统。

高达30%的感染患者会出现因病原菌直接侵入心脏造成心功能不全、心肌细胞的损害以及炎性损伤。

扩张性心肌病、终末期心衰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也很常见。

包虫(Borrelia)感染导致的Lyme病也会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

报道显示美国包虫病的发病率为0.013%,我国相关资料不详。

回顾性研究证实,高达8%的患者会累及心脏。

90%的心脏受累者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包括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所有的心肌炎患者中,50%为病毒感染导致。

科萨奇病毒B和细小病毒19是两大主要病因。

心肌炎损害表现为心肌细胞损伤所致的心衰以及传导系统受损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

近几年梅毒感染病例在全球均呈复苏趋势,我国亦不例外。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感染人体后,会造成心血管系统损害,常见也有大动脉炎、主动脉瘤及瓣膜病等,心脏传导系统受累后将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

5.中毒因素许多药物的治疗剂量或过量通常会成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罪魁祸首,急诊科医生应该及时明确并治疗这类疾病。

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很可能会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

患者服用的药物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在无意间就会过量吸收,明确就诊患者的服药清单往往能够发现致病药物。

例如地高辛就是一种常见的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高达35%的服药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此类中毒患者的治疗原则就是停药、加快排泄以及支持治疗。

有些特定的解毒剂或解毒药物能够改善或逆转心动过缓(表3)。

三、急诊评估急诊评估的关键在于能够迅速发现患者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如果不稳定立即开展急救治疗。

急诊科医师通过快速评估患者呼吸循环状态有助于确定患者病情是否稳定。

通过测量脉率是否规则能初步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就诊时的生命体征有助于判断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随后医生需要反复评估、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以助于判断治疗效果。

1.关注病史全面详细的病史为明确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提供线索。

(表4)患者就诊时一般会提供病史相关信息,随行人员也会补充一些患者发病时没有意识到的细微病情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