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行政法发展和完善

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行政法发展和完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行政法发展和完善姓名:黎白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法律硕士指导教师:孙利2010-09摘 要行政法的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

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我国行政法发展的历史背景,而社会变迁引起的各种转变也必将推动我国行政法的发展。

每项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实施,都离不开适于其生存的由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特定综合历史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行政法也在与社会变迁博弈的过程中实现与现代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现代行政法制。

社会变迁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行政实体领域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引导下,从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从刚性执法向柔性执法的转变;是行政程序领域在程序价值的引导下,从行政神秘向行政公开,从行政管制向行政参与的转变;是行政救济领域逐步探讨的对公民权利的全方位救济和保障。

社会巨大变迁推动了我国行政法的全方位发展。

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行政救济法等领域都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这种新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变迁的结果,从根本上说,现代行政法是回应型的法律部门,它无时不在回应着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而作出自我调整。

本文即从以上角度对我国行政法的立法发展做一探讨。

关键词: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行政法,立法发展AbstractThere is certain intern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administrative law and social changes. China’s social changes have put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dministrative law. And social changes will definit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dministrative law.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very legal system is inseparable from specific historical environments of economy, politics, society, and culture. A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reforms of politics and the changes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China has realized its modern administrative legal system.The most outstanding social change lies in three aspects. In the field of administrative entity, there is the change from governance administration to service administration, from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to flexible implement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putting people first. In the field of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there is the change from administrative unpublicy to administrative openness, from administrative control to administrative particip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cedure value. And in the field of administrative remedy, there is all-around remedy and protection on human right.Social changes promote all-arou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law.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new development trends have emerged in the fields of administrative entity,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nd administrative remedy law. In essence, modern administrative law belongs to the responsive law system, thus it make adjustments at any time on the demands of social development.The paper is to make some research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law from the angles above.Key words: Social changes, Administrative law, Development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法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法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一、法理学1。

全球化与中国法律变革2。

法学的基本范畴研究3.论法律信仰的培养4.论西方法学流派(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社会法学派、统一法学派等)5.论立法监督体制的完善6.论我国法律平等的理论与实践7.论我国法律监督8.论我国的司法原则9.论法学研究方法的革新10.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之良性互动11.论文化传统对当代中国立法的影响12.论传统法律资源与法制现代化之关系13.论法律职业共同体在法治社会中的作用14.法律程序的意义15.论法律移植16.权力与权利关系研究17.纠纷的解决原理18.司法中的正义问题19.法与利益20.论传媒与司法的关系21.论部门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国际贸易法等)的价值22.现代法的人文困境及其出路23.论法治的文化基础24.论司法公正与新闻自由25.论程序正义26.论法律解释27.文学作品的法理学28.论沉默权29.安乐死在我国的合法化30公民权利与迁徙自由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二、法律史学1。

论中国古代的恤刑观念对当代司法实践的影响2.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当代价值3。

传统情理法在当代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研究4。

论中国古代契约精神5。

传统调解制度的当代价值研究6.论复仇观念对中国当代刑法的影响7.从明清小说看中国传统诉讼观念8。

论情理法与冤案9。

论家法族规在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的合理性10.民间习惯法在明清司法审判中的作用探析11。

典卖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的合理性研究12.传统诉讼文化在当代构建和谐司法环境中的作用研究13。

满族传统法文化探析14。

论中国古代的证据规则15.论中国传统“人治”思想的当代内涵16。

论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的“信”17。

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当代内涵18.中国亲属制度传统与罗马法比较研究19。

论大陆法系与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20。

罗马法的传播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启示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三、宪法与行政法学(一)宪法学1.论我国宪法性法律2.论宪法的制裁性3.论法治原则的实现途径4.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宪法功能的再认识6.宪政的中国语境7.人权原则之当代演进8.宪法司法化研究9.宪法诉讼制度初探10.我国选举制度改革初探11.对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12.宪法基本权利的效力问题研究13.论大学生的宪法权利14.从网络暴力现象看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15.论新闻自由的权限16.安乐死与宪法权利研究17.论户籍改革制度与迁徙自由18.环境权入宪的理论探讨19.论基本权利的冲突与平衡20.财产的征收、征用与依法补偿21.宪政视野下的农村城市化问题22.乙肝患者生存权的宪法保护(疾病与平等:从乙肝歧视案谈起)23.论农民工的宪法权利保护24.论公民的住房权25.论人民代表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26.公务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27.论孙中山的宪政思想28.论美国式的违宪审查制度29.西方国家宪法保障制度比较研究30.弹劾制比较研究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三、宪法与行政法学(二)行政法学1。

试论行政事实行为及其行政赔偿制度

试论行政事实行为及其行政赔偿制度


行政事实行为概念的界定
( 一 )国 内外 学者 关 于行政 事 实行 为 的界 定 德 国魏 玛 共 和 国时代 . 著名 学 者 耶 律 ・ 纳 克
最 早提 出了行政 事实 行 为这 一概 念 他 将行 政 分 为 公行 政 与 国库 行政 . 公 行 政 又可 划分 为 官方 高 权行政与单纯高权行政 , 如建设街道 、 铺设绿地 、 建 造 都 市 等单 纯 高权 行 政 即所 谓 的行 政 事 实 行 为。 ① 行 政事 实行 为是 一个 内涵 极不 确 定 、 外延 又 极具扩张性的概念 国外大陆法系对行政事实行 为研 究颇 深 . 主要 国家 的学者 对 于行 政事 实行 为 的概 念众 说纷 纭 . 对 行政 事实 行 为 的理解 存 在很 大分歧 在法 国. 根据王名扬先生对法 国行政事 实行 为理 论 的介 绍 . “ 行 政 事 实 行 为 有 的不 发 生 法律效果 , 有 的虽然发生法律效果 , 但其效果的 发 生和 行政 机关 的意 思无 关 . 而 完全 由于 法律 的 规定 . 或 由于 外 界 事 实 的 自然 结果 所 产 生 ” ② 。 德 国学 者 沃尔 夫 认 为 . “ 行 政 事实 行 为 系指 行 政 主 体 无拘 束力 又无 规范 内容 的行 为 . 它 只直 接产 生 事 实 上效 果 . 但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亦 可 产 生 法 律 效 果. 特别 于 准 备 的 与 执 行 的法 律 行 为 时 可 能 产 生” ③ 日本 著名 学者 盐野宏 认 为 : “ 根据 民法法 律
③ H . j . Wo l f f / O . B a c h o f / R . S t o b e r , V e r w a l t u n g s r e c h t l , 1 0 . A u 1 f . , 1 9 9 4 , 5 7 , R d n . 1 . 转引 自 陈 春生 : 《 事 实行 为》 , 载翁岳 生主编 : 《 行 政 法》 , 中国法制 出版社 2 0 0 2 年版 , 第7 6 4页。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经济法类1.论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2.论反垄断损害赔偿责任3.论反垄断民事诉讼原告资格制度4.论反垄断执法权的配置5.论反垄断豁免制度6.论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规制7.企业兼并法律问题探讨8.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税收问题探讨9.反避税的法律对策10.出口退税问题探讨11.社会保险税问题探讨12.证券税收问题探讨13.加强证券市场管理法律对策14.略论经济犯罪案件的查账15.我国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探讨16.试论我国劳动保险法律制度的若干问题17.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法律思考18.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思考19.商品销售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20.期货立法若干法律问题探讨21.论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22.关于土地使用权问题的法律思考23.房地产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24.政府职能转变的经济法思考25.反不当竞争法研究26.中国反垄断法律制度研究27.《价格法》的宏观调控及市场规制职能28.国有资产管理法研究29.论我国的税权分配30.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法律制度31.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32.论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行为的认定33.论经营者集中行为34.论垄断的法律责任35.论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36.论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权利和义务37.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38.论存款保险制度39.论对内幕交易的禁止与处罚40.广告的法律调整41.格式条款与消费者权益保护42.论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制43.试论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制44.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干问题的完善45.浅析金融消费者的法律保护46.证券投资基金法律问题研究47.我国外资法律体系完善研究48.论我国竞争法法律责任制度的构建与完善49.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探讨50.经济转型时期寻租行为的法律规制51.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研究52.反垄断诉讼制度研究53.反垄断法中的中小企业保护与规制研究54.公用事业垄断的政府干预研究——兼论政府管制与反垄断法规制的协调55.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研究56.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法律政策研究57.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研究58.论我国反垄断法主管机关的设置59.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60.行政垄断问题研究61.我国邮政行政立法初探62.试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63.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法律问题研究64.论经济法的社会整体利益观65.垄断控制制度研究66.网络广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现行法规制67.论反垄断法中相关产品市场的界定68.论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界定——从产品差别化行业所带来影响的分析69.论非市场经济地位及其对我国反倾销应诉之影响70.土地使用权出资的法律问题研究71.论反垄断法对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跨境规制72.论反垄断法中企业合并控制的实质性标准73.经济法视野下的反贫困规制74.网络环境下反不正当竞争问题研究75.浅论反垄断法规制对象--垄断的判断标准和范围76.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法比较研究77.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立法相关问题研究78.论比较广告之法律规制79.论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之构建二、商法类:1.论新公司法中股东查账权2.论股份公司发起人的法律规制3.论公司社会责任4.论我国公司股东(董事)表决权制度5.论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6.论董事自我交易的法律规制7.论公司章程自治8.论一人公司的法律规制9.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10.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探究11.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12.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若干问题13.论股份合作企业14.论公司设立中的责任15.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探讨16.相互持股的利与弊及其法律调整17.合伙企业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18.关联公司的特殊法律问题研究19.上市公司股份收购制度研究20.论股东权21.论我国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不足与完善22.论公司收购中内幕交易的认定23.论我国证券私募发行制度24.论操纵证券市场的民事赔偿责任25.论证券法中信息披露制度26.论证券法中短线交易归入权制度27.试论我国证券发行制度28.试论我国证券交易制度29.债转股的法律分析30.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31.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问题32.开放式投资基金的法律问题33.论保险的功能--兼论与侵权损害赔偿功能的比较34.论保险合同中的代位求偿权35.保险业现金运用法律监督的问题研究36.论强制保险制度37.保险费管理法律问题初探38.论消费保险合同39.论信贷合同的担保40.试析票据制度中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护41.试论我国破产制度的完善42.论自然人破产制度43.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研究45.债转股实施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46.公司资本管制改革趋势研究47.要约收购中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48.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问题研究49.股权分置改革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50.破产中的债权处置研究51.公司资本真实与债权人保护研究52.破产管理人问题研究——兼论我国破产法划案相关法律条文研究53.公司法上的董事义务54.特别清算制度研究55.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问题研究56.我国公司债权人权益保护若干法律问题研究57.企业并购中的债权保护58.论公司环境责任及其实现机制59.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60.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法律对策研究61.公司董事的民事义务与责任浅析62.独立董事制度研究63.论我国公司法上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的建立64.上市公司股东表决权制度研究65.上市公司合格证券发行人制度研究67.论董事竞业禁止义务68.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法律问题研究69.公司瑕疵设立制度研究70.论公司清算的法律规制71.论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72.商业秘密权民事法律保护研究73.国有上市企业股票期权实施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74.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法律思考75.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法律问题研究76.对我国企业法人登记一体制改革的思考77.破产复权制度研究78.目标公司反收购的法律规制79.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法律制度研究80.论股东权保护中优先股制度的引入81.论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保护82.论打破公司僵局的法律途径83.企业征信的法律规制84.董事离任义务研究三、民法类1.论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2.论商家“最终解释权”的违法性3.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法律性质及救济途径4.物业管理合同有关问题之探讨5.论行政合同的法律救济6.关于劳动合同中试用期制度的探讨7.论劳动合同试用期限制度的缺陷及完善8.论劳动合同中的违约制度9.论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10.论物权法中预告登记(善意取得、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11.论我国物权法浮动抵押制度12.论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13.房屋拆迁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4.论房屋拆迁中的公共利益15.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责任思考16.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利益保护17.论产品代言人的侵权责任18.论医疗侵权损害赔偿责任19.论环境侵权责任20.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性质及责任承担21.关于完善我国监护制度的法律思考22.论法人越权行为性质及效力--评我国《合同法》司法解释第十条23.论尸体的法律地位--兼评我国遗体及其器官捐赠与移植立法24.浅析人格权的本质——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关于人格权的规定25.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26.由“借腹生子”所引发的思考--论民法中的身体权27.试论名誉权--兼论死者名誉的法律保护28.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29.不动产物权预告登记及其价值研究30.不动产物权顺位登记及其价值初探31.论公信原则及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32.添附规则与其相关规则的比较研究33.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34.试论商品房抵押及效力35.商品房预售法律问题初探36.在建工程抵押若干问题思考37.共同抵押及其效力探析38.最高额抵押的设定及效力39.股份出质的设定及其效力实现40.商品房按揭与让与担保制度的比较研究41.论代位权的效力:兼评最高院《司法解释》第20条42.关于我国代位权与代位权执行制度整合之研究43.债权人的撤销权与破产法上撤销权的整合研究44.债权人撤销权要件中的善意分析45.论保证合同的无效及其责任的承担46.浅析信赖利益的损害赔偿47.论预期违约责任--兼谈与不安抗辩权的区别48.论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界定49.论可预见性规则及其在违约损害赔偿中的作用50.论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51.转租的性质及效力思考52.浅论租赁权的物权化及其法理依据53.浅析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54.浅议租赁物上增设物的归属55.建设工程合同中的法定抵押权分析--兼评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56.浅议旅客运输合同中承运人的安全保护义务57.见义勇为的报酬请求权--从完善无因管理相关规定谈起58.雇主责任浅析59.交通事故民事责任的保险与赔偿60.医疗风险防范与损害赔偿的协调61.试论侵权损害赔偿范围的界定62.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63.简论分家析产的法律性质及其效力64.关于遗赠扶养协议中的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65.论人格权的法律保护66.试析违约责任中的可预见规则67.论我国婚姻无效制度的构建68.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探析69.网络音乐著作权问题探析70.论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71.试论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72.略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73.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限制制度74.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75.试析合同制度中的情事变更原则与不可抗力的适用76.股权质押若干问题研究77.举证责任倒置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与对策78.中国婚姻无效制度的构想79.论人肉搜索侵权事件中侵权主体的确定80.论代孕的法律思考81.论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82.论非法同居关系的法律调控83.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84.论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认定85.论家庭成员间隐私权保护制度86.论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87.论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88.论博客作品著作权的合理使用89.学生伤害事故中侵权责任研究90.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91.论有限合伙92.论表见代理93.论小区业主自治94.论相邻环保关系95.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部分的界定96.论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97.论夫妻财产制98.论公民的生育权99.论探视权的性质及其执行四、诉讼法类:1.论我国现行审级制度的不足与完善2.论公益诉讼制度3.论证人出庭作证制度4.论民事诉讼和解制度5.论民事诉讼举证期限问题6.论民事诉讼电子证据问题7.民事诉讼损害赔偿制度研究8.论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发展9.试析民事诉讼的第三人制度10.审判监督程序利弊谈11.民事诉讼保全制度探究12.论民事诉讼中的抗辩13.地域管辖中的若干问题探究14.举证妨碍问题探讨15.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探析16.论行政程序的司法审查17.试论行政诉讼中的司法变更权18.民事诉讼陪审制度改革初探19.论民事诉讼中调解程序制度的完善20.论遗产继承中的共同诉讼人21.民事诉讼中本证与反证辨析22.关于人民检察院抗诉的若干问题探讨23.论刑事诉讼的监督机制24.论我国刑事诉讼庭审制度的改革25.论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与作用26.试论刑事诉讼各阶段的证明要求和证明标准27.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制度探究28.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制度探讨29.沉默权问题研究30.试述非法证据的证明效力问题31.关于建立法官独立制度的思考32.试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33.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与实践34.论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裁判的抗诉35.关于民事诉讼主体制度的研究36.关于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研究37.对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研究38.民事公诉的必要性、范围和程序研究39.对我国仲裁制度的探讨40.关于人民调解制度的研究41.论民事诉讼的管辖制度42.刑事诉讼中亲属据证权之思考43.论辩护律师的权利保障44.我国刑事诉讼中口供的证明问题45.试论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及其完善46.浅议超期羁押47.试论当代中国判断刑事证据的标准48.论"上诉不加刑"原则49.对刑事再审制度之思考50.论不起诉制度之理论基础51.论控审分离原则52.论刑事诉讼中法官之调查权53.恶意串通型虚假诉讼的民事规制54.虚假诉讼民事检察监督新探55.虚假诉讼的定罪问题探究56.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方式探讨57.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探讨58.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讨59.我国民行检察监督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60.民事诉讼中举证迟延的对策分析61.论民事诉讼恶意调解行为的规制62.论工会组织参与民事诉讼的理论支点与制度构建63.民事诉讼中迟延履行利息制度探讨64.论我国公民个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65.试论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完善66.我国民事诉讼诉前送达制度刍议67.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原告资格的规范分析68.“陷阱取证”引发的法律问题探究69.“小额消费诉讼”的法律问题探析70.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探究71.举证妨碍问题探讨72.民事诉讼自认制度探究73.民事诉讼损害赔偿制度探究74.法官责任与审判独立75.错案追究制的完善76.上下级法院监督关系的实现77.法院考核制度的完善78.自由心证的制约机制79.证人出庭制度的完善80.审判委员会的存废81.律师调查权的完善82.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83.论刑事诉讼程序的独立价值五、刑法类1.欠薪行为之刑法规制思考2.论刑法中特殊防卫权3.论著作权刑法保护现状及立法完善4.论侵权责任法与刑法衔接与冲突5.论刑法中“情节严重”的规定与酌定减轻处罚适用关系6.论刑法明确性原则的相对性7.论刑法中的“情节”8.论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9.论老鼠仓行为的刑法规制10.论特殊主体犯罪11.论挪用公款罪12.论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刑事司法中的适用及不足13.商业贿赂罪与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罪之比较14.略论正当促销手段与贿赂罪15.网络犯罪问题探究16.新型金融犯罪问题探究17.论侵犯商业秘密罪18.浅谈股票贿赂案犯罪数额的确认问题19.论投案自首的认定及刑罚的适用20.试论我国假释制度的完善21.结果犯及其形态探究22.浅析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不足及完善23.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及其法律适用问题探讨24.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探究25.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26.刑法溯及力问题研究27.刑事司法解释研究28.中外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29.论刑法上的认识错误30.严格责任犯罪研究31.论有组织犯罪32.实行犯及其刑事责任研究33.帮助犯及其刑事责任研究34.论一罪与数罪的区分标准35.论想象竞合犯36.论结果加重犯37.论无限防卫权38.死刑威慑效果的实证研究39.自由刑发展趋势研究40.刑罚裁量的原则研究41.中外刑法自首制度比较研究42.玩忽职守罪研究43.内幕交易罪研究44.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研究45.洗钱罪研究46.集资诈骗罪研究47.信用卡诈骗罪研究48.骗取出口退税罪研究49.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比较研究50.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定位及司法认定51.特定关系人收受贿赂的司法认定52.论盗窃数额认识中的预见可能性53.索债型非法拘禁案件的定性分析54.关于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思考55.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56.群体性事件的刑法立场与处置对策57.论招摇撞骗罪的招摇撞骗行为58.网络诽谤刑法处置模式的体系化思考59.寻衅滋事罪司法困境之评析60.律师伪证刑事责任问题研究61.汽车“碰瓷”行为定性研究62.论经济犯罪资格刑的设置6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疑难问题研究64.物权法占有制度与侵占罪的认定65.携带凶器盗窃的刑法解析66.论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67.妨害清算罪疑难问题探讨68.劳动教养制度的存与废69.殴打特异体质者致死型案件的刑法解读70.论竞业犯罪71.论诉讼欺诈之刑法调整72.人权保障与我国刑法的完善73.论刑法的谦抑性74.论我国网络犯罪的立法完善75.罚金刑的立法思考76.论刑法中的错误77.论刑法中的片面共犯78.论刑法中的暴力79.刑法上的监督过失责任及其立法探讨80.滥用职权罪主体之研究81.论我国犯罪构成要件的逻辑顺序82.共同犯罪成立要件比较研究83.论我国刑法理论中间接正犯的本质84.论教唆行为的性质及其可罚性85.实行过限之构成及其判定标准86.论刑事责任能力87.论我国刑法中的结果加重犯88.论不作为犯罪行为89.论牵连犯及其与吸收犯的区分90.胁从犯若干问题研究91.论选择性罪名92.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研究93.私分国有资产罪若干问题研究94.重婚罪研究95.试论交通肇事罪逃逸问题96.论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构成要件97.轻罪的认定及其处罚98.许霆案的定罪量刑浅议六、宪法、行政法类1.论法治原则的实现途径2.论宪法的制裁性3.论宪法的功能4.宪政的要素及发展模式5.宪法解释基本问题研究6.宪法修改基本理论问题研究7.宪法修改与宪法稳定性的辨证分析8.宪法诉讼制度初探9.试论我国宪法监督体制的完善10.论立法权的特点11.论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正当性与限制原则12.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13.论宪法基本权利的救济14.从网络暴力现象看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15.言论自由与新闻立法16.论网络言论自由权17.结社自由与结社立法18.论生存权19.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20.论宗教信仰自由的界限21.论公民隐私权的宪法保护22.论诉权的宪法保障23.论我国行政诉讼的宪法依据24.论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25.行政许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6.论行政许可听证(收费)制度27.论行政许可法中法律保留原则28.论行政复议申请时效制度29.行政复议程序缺陷及完善30.论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31.论国家赔偿中刑事赔偿制度32.论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33.控权论与我国行政法治问题研究34.中国行政法从管理论到控权论的演变35.论对行政立法的监督36.公务员权利的法律救济37.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法律问题研究38.授权立法思考39.论我国行政立法体制40.论中国地方立法程序的完善41.论行政立法的程序性控制42.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法律地位43.论行政自由裁量权44.论行政事实行为的法律意义45.论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46.公立高等学校的行政法地位47.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划分评析48.论无效行政行为49.行政参与制度研究50.试述一事不再罚原则51.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研究52.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研究53.罚缴分离制度研究54.行政指导与政府执政方式的转变55.行政契约的性质和地位56.行政强制执行的模式选择57.行政征收与行政补偿研究58.政务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59.行政指导法律性质探析60.论行政许可设定制度61.论宪法惯例62.论宪法的制裁性63.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64.论宪法的基本价值65.宪法解释基本问题研究66.宪法修改基本理论问题研究67.试论我国宪法监督体制的完善68.宪法司法化研究69.论违宪审查制度70.论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正当性与限制原则71.控权论与我国行政法治问题研究72.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法律问题研究73.授权立法思考74.论行政立法的程序性控制75.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法律地位76.论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77.公立高等学校的行政法地位78.行政参与制度研究79.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研究80.罚缴分离制度研究81.行政征收与行政补偿研究82.政务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83.论行政诉讼不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原则84.论行政诉讼中的合法性审查原则85.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86.论行政公益诉讼87.规章的行政诉讼地位研究88.行政复议中的和解与调解89.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关系研究90.论行政不作为的赔偿责任91.论行政诉讼不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原则92.论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原则93.论行政诉讼中的合法性审查原则94.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反思与重构95.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96.论行政公益诉讼97.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98.规章的行政诉讼地位研究七、国际法类1.论国家主权豁免2.WTO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探究3.试析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体系4.对反倾销立法及其适用的法律思考5.论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6.试论国际私法中法律选择的方法7.论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冲突的解决8.论我国涉外合同关系的法律适用9.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若干法律问题10.国际贸易支付的法律问题11.信用证付款的若干法律问题12.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预期违约问题13.国际货物买卖中的根本违约问题14.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合同成立与合同效力问题15.国际货物买卖中的贸易惯例研究16.国际货物买卖中的保险问题17.海运提单的若干法律问题18.国际多式联运的若干法律问题19.我国现行外贸代理制度评析20.反倾销与反补贴制度研究2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22.国际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研究23.国际技术贸易法律制度研究24.国际技术许可合同法律问题研究25.跨国兼并的若干法律问题26.我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之完善27.TRIMs与我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28.金融、保险领域中的外商投资法律问题29.国际金融法的对象与范围研究30.国际项目融资的法律问题31.国际债券的法律问题32.中国企业国外上市的若干法律问题33.国际金融危机的法律原因研究34.国际重复征税的法律问题35.论对跨国公司的税收监管36.国际避税及其法律问题37.论国际商事仲裁38.难民国际保护的国际法问题39.国际司法协助与引渡问题40.紧追权的行使与海上执法41.论无害通过权42.被盗文化财产返还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43.中国追索非法流失文物的国际法问题44.海盗惩治的国际法问题45.关于条约保留问题的分析。

刑事赔偿论文司法赔偿论文-浅论我国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赔偿范围和国家免责规定的完善【优质】

刑事赔偿论文司法赔偿论文-浅论我国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赔偿范围和国家免责规定的完善【优质】

刑事赔偿论文司法赔偿论文-浅论我国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赔偿范围和国家免责规定的完善摘要:刑事赔偿,又称刑事司法赔偿,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由国家给予其经济赔偿的制度。

它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刑事赔偿制度的确立对保障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行刑事赔偿法律制度正逐渐显露出其滞后性,改革完善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提高刑事赔偿的标准,扩大刑事赔偿的范围, 重构我国刑事赔偿制度成为司法实践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刑事赔偿;归责原则;赔偿范围;国家免责刑事赔偿,又称刑事司法赔偿,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由国家给予其经济赔偿的制度。

国家刑事赔偿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人权保障制度,联合国人权国际公约对此也有所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确立了我国的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赔偿范围以及国家免责的情形。

该部法律自1995年1月1日起正式以来,对保障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行刑事赔偿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在设计上不合理,执行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正逐渐显露出其滞后性,改革完善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提高刑事赔偿的标准,扩大刑事赔偿的范围, 重构我国刑事赔偿制度成为司法实践的迫切需求,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我国刑事赔偿法律现行规定(一)归责原则的规定我国没有对刑事赔偿作单独的立法,而是与行政赔偿统一规定于《国家赔偿法》之中。

《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部分选题(二)国家公务员制度1、论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创新2、论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3、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4、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5、入世与我国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6、论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7、论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方向及其对策8、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建设问题9、我国公务员创新能力研究10、论知识经济时代公务员能力和素质提升的途径11、论构建完善的廉政建设德治体系12、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与防范措施13、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研究14、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三)公共政策1、论我国行政决策机制的完善2、价值观念对行政决策的影响3、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4、论咨询系统在行政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5、论行政决策的法治化问题6、我国再就业政策分析7、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与对策8、论我国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9、政府决策科学化的内容、原则程序和组织问题10、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要素分析11、行政决策中的冲突及解决方式研究12、政府决策机制研究13、政府扶贫政策研究14、公共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四)行政管理理论1、论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2、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3、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困难与对策研究4、当前行政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6、影响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7、论政府能力问题8、略论中国公共行政观念的发展与转变9、新公共管理思想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影响与借鉴10、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1、略论中国公共行政观念的发展与转变12、当前我国职能转变的动因与内容13、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研究14、人事行政中用人机制研究15、权力制约与反腐机制问题研究16、构建和谐社会中政府的作用17、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18、我国传统行政管理文化的启示19、WTO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20、WTO对中国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21、政务公开与电子化政府22、政府管理创新机制研究23、政府行政能力问题研究(五)行政领导1、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2、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管理效果的制约性3、论我国行政领导干部的培养4、知识经济时代行政领导者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5、论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6、行政领导者的角色研究7、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8、行政授权的理论与实践9、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10、管理职业化趋势与组织领导者的研究11、领导有效性理论研究12、政绩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六)行政监督1、论建立健全我国行政权力监督机制2、论行政监督与行政效率3、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4、对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点思考5、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乏力的成因与对策6、浅析行政监督与行政效率7、论如何促进行政监督的有效性8、舆论监督的理论与实践(七)市政规划与管理1、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市政管理2、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体制改革问题4、城市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城市环境管理问题研究6、我国城市街道基层组织的建设7、深圳“城中村”改造中政府角色定位8、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八)政府经济学1、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现状、成因与对策2、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3、对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思考4、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启示5、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调控模式的转变6、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研究7、政府消费问题的分析与对策(九)行政伦理1、论责任政府2、论市场经济与公务员道德建设3、我国公务员廉政机制建设4、论公务员的行政道德规范5、对完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6、行政责任及官员问责制研究7、行政人格研究8、行政伦理与行政法制的关系(十)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试论行政立法的民主原则及其理论意义2、关于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3、试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不足与完善4、试论国家赔偿法的立法缺陷及不足5、试论行政诉讼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及作用6、试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完善及其途径7、关于我国行政强制法的立法构想及理论意义8、试论我国行政处罚制度的完善及其途径9、对行政许可危害的补救措施探讨10、简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11、我国依法行政的现状及改革研究12、城市治安存在问题及对策(十一)其他1、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与救济2、浅议我国价格听证会制度的发展与改革3、WTO的透明度原则与我国行政公开制度改革4、政府信息化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5、制约政府网络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对策6、电子政府的内涵及对行政发展的影响7、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建设8、政府采购应把握的主要原则和实施监控问题研究9、关于公平与效率的研究10、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研究11、城市居民委员会自治问题研究1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研究13、城市居民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14、我国人口政策的探讨15、人才选拔与人才测评的理论与实践16、激励理论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17、管理中的人际沟通技能18、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19、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20、深圳市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1、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研究22、中国福利制度研究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当代中国政治过程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依法治国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一步扩大政治参与研究政治社会化机制研究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研究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进一步完善现在选举制度研究村民自治研究新形势下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行政职能转变研究行政体制改革研究行政组织冲突研究进一步改革行政监督体制研究行政合法性研究当代中国行政文化研究进一步发展中介组织研究知识经济与新型行政研究行政公开化研究行政信息化研究行政改革动力系统研究行政伦理研究浅议如何改革我国公务员的监督系统对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探析浅议知识经济时代公务员能力与素质的提升途径发达国家高级公务员薪酬模式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国外高级公务员培训制度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借鉴试论国家公务员的激励机制对强化公务员勤政廉政建设的思考知识经济时代行政领导者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腐败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法律控制浅议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新思路加强财政工作廉政建设的对策论构建完善的廉政建设德治体系对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思考行政职权滥用的危害与防范措施对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分析浅议公共行政系统的熵值效应与行政管理效率的改善如何强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制度创新略论中国公共行政观念的发展与转变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调控模式的转变新公共管理思想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影响与借鉴公共选择理论的政策失败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启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试析行政权力与政府效能民族自治地区行政组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中小城镇建设的政府管理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浅议我国价格听证会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城市公共物品的特点及其有效供给浅议入世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简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当代西方行政改革模式及其借鉴对行政许可危害的补救措施探讨WTO规则对我国现行行政审批制度的影响WTO的透明度原则与我国行政公开制度改革电子政府建设的标准化参考模式初探政府信息化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制约政府网络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县乡行政体制改革取向与财政体制协调性问题研究地方政府决策民主化内涵及实施方式问题研究政府决策科学化的内容、原则程序和组织问题行政学长负责制与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关系行政监督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方式行政效率、效能原则与行政绩效考评政府采购应把握的主要原则和实施监控问题研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职权划分的基本理论与准则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公务员激励的模式研究依法行政的操作性内容研究电子政府的内涵及对行政发展的影响政府计划的改革目标与实施技术政府质量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提高政府回应能力的研究公共政策的作用、内容及目标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思考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公务员管理与晋升问题研究政府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对策研究论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基层政府人性化管理与构建和谐农村分析。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论文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论文

论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摘要 2010年我国《国家赔偿法》修订后,学者热议的公共设施致害赔偿仍然没有被纳入国家赔偿体系。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目前的国家赔偿制度还不能适应公有公共设施的设置、管理实践的发展,认为采用民事赔偿是更适当的选择。

关键词公有公共设施国家赔偿救济途径一、分析外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大部分日本学者在研究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这个问题的时候,会举出1916年日本德岛游动圆木事件作为典型案例。

而恰恰在这个判例中,法院是依据日本《民法》第717条的规定来认定市政府应当进行赔偿。

大审法院在判决中认定:“小学管理权中所包括的对小学校舍及其他设备的占有权,不属于公法上的权力关系,只是纯私法上的占有权,且这一占有权与私人占有地位相同。

”日本在其《行政事件诉讼法》也规定,对违法行政处分所生的损害,请求赔偿之诉讼,应循通常的诉讼程序而为之。

也就是说应适用民事诉讼程序。

德国的国家赔偿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其国家赔偿制度在世界范围看也是比较完备的。

但现在德国公民要求国家赔偿的请求权的主要依据仍然是其民法典第839条的规定。

根据德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公权力机关行使权力的技术性设施发生事故,视为公权力机关的义务损害行为而承担赔偿责任,而对违反交通安全义务、客货运输、治疗、供水及供给能源等行为则都按私法规范处理。

在这样的规定之下,德国多数的公共设施致害案件都是采用民事责任来解决的。

只有少数涉及公权利行使的技术性的设施致害,例如因交通信号灯故障导致的事故等,才会适用国家赔偿法。

德国《国家赔偿法》还规定了解决国家赔偿争议的三种诉讼途径,其第一种即是依据该法第2条、第9条以及第14条第3款的规定,金钱赔偿争议案由普通法院审理。

这意味着“国家赔偿争议案由普通法院受理的,无论所争议的标的价值的大小,均由州法院为第一审法院……具体地说,是由其行为引起金钱赔偿请求的公权力机关所在地的州法院民事庭管辖”。

我国台湾地区则明确规定以民法为国家赔偿法之补充法,“诸如损害赔偿之范围,过失相抵之原则,以及非财产上损害赔偿等项,均可适用民法之规定,使本法在适用上完整无缺,并免重复”。

国家赔偿法论文

国家赔偿法论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议国家赔偿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课程名称国家赔偿法完成时间 2012年1月10日专业年级 2011级法律硕士(非法学)浅议国家赔偿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李启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湖北武汉 430060)摘要:2010年修订的《国家赔偿法》增加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内容,这对公权的限制以及公民人权的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贯彻了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民权利的精神,体现了法制的进步。

本文从近些年的现实案例出发,对国家赔偿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作一浅显而有意义的探讨。

关键词:国家赔偿法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优越性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执行职务行为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其精神损害,应承担金钱赔偿,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精神补救的义务以抚慰当事人的一种制度。

一、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我国于1995年颁布了《国家赔偿法》,这是首次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内,奠定了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基础。

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正式建立了新中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准许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的受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2001 年3 月公布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 年5 月1 日开始实施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这两个解释对我国民事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做了一些具体的解释。

2009 年12 月26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其中,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中国现行法律中第一次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

①2010 年4 月29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有本法第三条或者第十七条规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民法学科毕业论文选题1、论民法的渊源2、民法基本原则研究3、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4、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问题研究5、监护制度研究6、论法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7、合伙制度研究8、论撤销权9、论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10、关于民事时效制度的完善11、现代化背景下的人身权问题研究12、互联网领域的隐私权保护13、“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14、关于自由权的理解与保护15、关于死者人格权的保护16、法人人格权问题研究17、论精神损害赔偿18、论物权法的原则19、论物上请求权20、用益物权研究21、论物权的公示公信22、关于相邻权的范围及其保护23、论地役权24、论善意取得25、论土地承包经营权26、论水资源使用权27、共有法律制度研究28、试论重押禁止29、论权利质权30、论取得时效31、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其司法裁量32、我国高新技术中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33、互联网上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及其法律救济34、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35、 WTO与知识产权保护36、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研究37、服装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38、论合同法的原则39、关于合同的成立与生效40、论缔约过失责任41、格式合同及其效力的分析42、违约责任归则原则的分析43、论附随义务44、论情势变更45、关于双务合同中抗辩权的研究46、论有名合同的扩展与完善47、论债权人代位权48、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之辨析49、论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50、关于特殊侵权行为若干问题研究51、论共同侵权行为52、论学校事故及其赔偿53、试论配偶权54、离婚损害赔偿问题研究55、无效婚姻制度研究56、夫妻关系法律问题研究57、论继承权58、论代位继承与转继承59、遗嘱继承制度研究60、论现代社会中的父母子女关系诉讼法学科毕业论文选题1、论无罪推定原则2、论刑事诉讼中的司法独立3、论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4、论刑事证据的可采性5、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6、论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7、沉默权原则在我国的立法思考8、论死刑核准权9、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完善10、论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11、论刑事诉讼中的控辨平衡12、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缺陷与完善13、论刑事诉讼中的简易程序14、论辩诉交易15、论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16、论刑事审判监督程序17、论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制度18、我国审前羁押司法审查制度的构想19、刑事诉讼中非法占据排除原则的构建20、论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21、刑讯逼供的法理分析与对策22、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23、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24、论陪审制25、刑事诉讼中的法官庭外调查权探析26、论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倒置27、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的保障28、警察出庭作证制度探析29、刑事证据质证制度的完善30、论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权31、论刑事司法人员的司法理念32、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与构建33、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34、论民事诉讼价值35、论法官中立36、论诉权37、论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38、论程序意义上的当事人39、论当事人的追加40、代表人诉讼制度研究41、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42、司法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43、论电子证据44、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45、证明责任分配制度研究46、论民事诉讼审级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完善47、法院调解制度研究48、论证据交换49、举证时限制度研究50、民事诉讼起诉条件的重新认识51、建立审前准备程序的思考52、论司法行政化的弊端及克服53、论民事强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54、人身执行问题研究55、代位执行制度论56、“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分析57、论民事审判的检察监督58、建立民事公诉制度的构想59、关于再审程序的重新构建60、论民事简易程序经济法商法方向毕业论文选题1.论经济法与行政法的互动关系2.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辨正3.经济法与弱势群体的保护4.市场经济与反垄断的立法建设5.论规模经济与反垄断法的关系6.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7.反垄断法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8.加入WTO与加强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的研究9.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精神10.新型消费领域消费者权利保护研究11.税负公平原则和农村税费改革12.税收司法保障研究13.税法公平价值论14.政策性银行运行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15.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策略研究16.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的若干法律问题17.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在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18.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础1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20.新形势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法律制度的建构21.国外社会保障税对我国社会保障税法的借鉴22.国外社会救助制度的比较与借鉴23.工伤保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24.论土地征用制度25.房地产项目公司的法律问题研究26.土地储备制度研究27.论农村土地承包制度28.农村土地权属法律模式研究29.城市失地农民利益保护的法律思考30.罢工权法律制度研究31.劳动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32.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研究33.论商法的基本原则34.我国证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建议35.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监管36.证券发行保荐人民事责任研究37.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研究38.试论我国证券发行制度的完善39.试论我国企业立法体系的重构40.合伙协议法律性质研究41.公司章程法律性质研究42.论有限责任与债权人保护4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创新研究44.上市公司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研究45.破产法若干问题研究46.论独立董事的义务47.公司资本制度研究48.论股权49.我国股份回购的现实意义与立法完善50.股东知情权研究51.企业并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52.关联交易法律问题研究53.股东诉权的司法实务研究54.股权转让合同效力与股东登记的法律问题研究55.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立法模式及其发展趋势56.清算中公司的性质及其责任的承担57.审理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法律问题研究58.论保险利益59.票据权利研究60.信托的法律性质与基本理念61.保险委付研究62.论保险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国际法毕业论文选题1、从国际法上看人权与国家主权;2、海洋法公约与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研究;3、“反恐”国际合作与国际法规范研究;4、联合国反腐公约、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实证研究;5、 BOT项目的法律问题研究;6、国际贸易中的欺诈与防范;7、 WTO规则在我国的适用;8、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模式选择;9、国际私法趋同化趋势研究;10、公共秩序保留在我国的适用;理论法学毕业论文选题一、法理学1、论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2、论法的形式理性、价值理性与实践理性3、论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关系4、论公法与私法的划分5、论社会法第三部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6、论法的规范性与社会性7、论权利本位与刑事法的谦抑8、法律权利的规范分析9、论程序的功能10、论法的位阶或法的效力等级规则制度研究11、法律行为制度和法的调整方式12、论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13、应然与实存:中国的司法独立14、论司法权与诉讼权15、中国立法程序的实证分析16、正当程序与中国法治17、对我国法律解释制度的研究和思考18、中国法律职业的问题及其发展路向19、中国的法律移植和法的“本土化”20、论法与传统二、法制史一中法史1、西周诉讼制度研究2、周代契约制度研究3、法家思想研究4、唐律探索5、唐代刑事法研究6、宋代经济立法探析7、清末变法修律研讨8、中国近代宪政立法研究9、中国反腐立法研究10、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二外法史1、古希腊民主制度探索2、罗马私法体系研究3、中世纪商法研究4、西方教会法研究5、美国宪政制度发展研究6、法国行政法制发展研究7、德国民商法制发展研究8、两大法系诉讼制度比较研究9、西方自然法思想发展研究10、西方人权立法发展探索三、宪法学1、论宪法的效力与实效2、论宪法权利的演进3、论人民主权原则与基本人权原则的关系4、论制宪权与立法权的关系5、关于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思考6、司法权与行政权的比较研究7、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思考8、地方自治及其中国问题9、论宪法社会权10、表达自由的规范分析11、修宪程序研究12、论宪法经济自由权的演进13、中国问题:迁徙自由的社会实证分析14、中国的宪法修正案研究四、行政法学1、论行政权的范围及其演进2、论行政合理性原则3、中外行政主体理论比较研究4、论行政行为的效力5、行政许可的规范分析6、行政立法程序研究7、论中国的行政强制制度8、论行政作用的多元化9、行政复议司法化研究10、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比较研究11、论行政不作为12、论行政诉讼类型13、论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14、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缺陷及完善15、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刑法学、犯罪学毕业论文选题目1. 论犯罪的概念2. 论罪刑法定原则3. 论罪刑相适应原则4. 论刑法中的人身危险性5. 社区矫正制度研究6. 试论刑法的谦抑性7. 论刑法与人权保护8. 论刑事责任与刑法价值的实现9. 论私营企业的刑法保护10. 论我国刑事判例制度的建设11. 论刑法的解释12. 论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限13. 论我国犯罪构成的模式14.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15. 大学生犯罪的刑罚研究16. 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17. 论期待可能性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借鉴18. 不作为犯若干问题研究19. 罪过的若干问题研究20. 间接故意若干问题研究21.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辨析22. 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辨析23. 犯罪中止基本问题研究24. 犯罪未遂基本问题研究25. 正当防卫研究26. 论无过当防卫27. 紧急避险的认定研究28. 共同犯罪的认定29. 论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问题30. 教唆犯若干问题研究31. 论牵连犯的定罪与处罚32. 论死刑理念及中国死刑立法33. 论刑罚理念的转变34. 论刑罚的预防功能35. 社区矫正制度研究36. 行刑社会化问题研究37. 累犯制度研究38. 缓刑若干问题研究39. 自首问题研究40. 罚金刑研究41. 资格刑研究42. 假释制度研究43. 论前科消灭制度与罪犯的再社会化44. 持有型犯罪若干问题研究45. 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研究46. 论合同诈骗罪47. 信用证诈骗罪研究48. 有组织犯罪问题研究49. 论洗钱罪50. 我国着作权刑法保护的立法思考51. 论绑架罪52. 抢劫罪研究53. 盗窃罪若干问题研究54. 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55. 侵占罪探究56. 贪污罪疑难问题研究57. 受贿罪共同犯罪问题研究58. 挪用公款罪的若干疑难问题研究59.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若干问题研究60. 渎职罪若干问题研究61、论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系统62、刑罚的预防犯罪价值63、试论改革开放后犯罪的新特点64、论市场经济对犯罪的影响65、论有组织犯罪的治理对策66、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防治对策67、暴力犯罪的特点、原因与防治对策68、贪污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69、贿赂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70、计算机犯罪特点、原因与防治对策71、女性犯罪的原因与防治对策72、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73、对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现象的几点思考74、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与控制75、智力、气质、生物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行政赔偿归责原则论文

行政赔偿归责原则论文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摘要:行政赔偿立法的目的在于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在行政赔偿立法中,核心的问题是确立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政赔偿归责原则是整个行政赔偿立法过程中的基础,也是行政赔偿立法的关键。

关键词:行政赔偿归责原则;行政侵权主体;违法行为;国家赔偿行政赔偿立法的目的在于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侵权行为侵害时,能及时给予受害人以救济和赔偿。

在行政赔偿立法中,核心的问题是确立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此原则一旦确立,对于确定行政赔偿的范围,行政赔偿义务主体及具体数额关系甚大。

因此可以说行政赔偿归责原则是整个行政赔偿立法过程中的基础,也是行政赔偿立法的关键。

行政赔偿制度内容相当丰富,归责原则最为重要,是构建整个赔偿制度并加以科学贯彻实施的基石。

所谓归责原则,是指致人损害的事实发生后,应依何种根据使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

侵权法上的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的侵权责任的根据和标准,是贯穿于整个侵权行为法之中,并对各个侵权行为法律规范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

一定的归责原则直接体现着国家的侵权立法政策,反映着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一定的归责原则决定着侵权行为的分类,也决定着责任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担负、归责条件、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减轻责任的根据等等。

行政赔偿选择何种归责原则,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选择。

如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均采取的侵权违法过错原则,英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则采取的结果原则。

而我国《赔偿法》对行政侵权赔偿采用违法原则,而在刑事侵权赔偿即对错捕、错判,则采取结果原则,即无过错原则。

按照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所能给予的行政赔偿是仅就法律明确规定范围内的行政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行政赔偿责任,而不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侵权行为负责。

作为法的一般原则,有权利即有救济,有损害必有赔偿,但在一定的特殊或例外的情况下,适用一般原则并不恰当,如因个人的原因造成自己的人身或财产损害,即让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显然有失公正。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管理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管理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管理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以下题目提供的仅是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各位同学还需要在这些范围内,进一步将论文所要探索的问题尽可能地确定至某一个点上;
二、这些选题仅仅是提供参考,各位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该范围之外的其他选题,但要符合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

1.论服务型政府
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分析
3.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动力
4.论公共管理创新的阻力
5.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条件
6.论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
7.论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
8.论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
9.论政府管理创新
10.论诚信政府建设
11.论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12.试论行政诉讼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及作用13.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动力分析
14.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障碍分析
15.论政府危机管理
16.论政府绩效管理
17.论责任政府建设
18.当前我国政府机关后勤改革研究
19.试论当前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20.我国公务员晋升机制发展研究
21.网络时代的文化管理问题
22.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
23.论行政文化建设
24.政府采购的问题与对策
25.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26.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思考
27.论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化
28.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的思考。

试论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的不足

试论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的不足
事实上我国也并未完全的将行政不作为致损害的赔偿责任完全排除在行政赔偿之外如在国家赔偿法第3款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此类兜底的法条表述中还是能够为行政不作为致损害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找到一定的根据但是这样的条文并不完善由于没有明确的关于行政不作为赔偿的法条可循在实践中法院或者行政机关的裁量往往也没有定数
试 论 我 国行 政 赔 偿 范 围的 不 足
陈 司 司
摘 要 :行政赔偿制度在我国行政法领 域有着重要地位 。而行政赔偿 范围解决 了对行政 法律 关 系中处弱势地位 的行 政相对人 的救 济范
围 问题 ,故 行 政 赔 偿 确 定 之 日起 就备 受 关 注 。 作 为行 政 赔 偿 的基 础 ,行 政 赔 偿 的 范 围如 果 太 过 狭 小 , 必 然 难 以 适 应 发 展 也 不 利 于社 会 长 治 久安 ,因此 ,有必要对行政赔偿的范 围进行 扩宽。 关 键 词 :行 政 赔 偿 范 围 ; 国家 赔 偿 法 ;完善
担损 害后果 ,这样未免显失公平 ,而且有悖了行政指 导的初衷 。也 可能 会造成人 民群众不相信行政机关 ,不相信政府 的可怕 后果。在非强制 的 行政指导这样 的行政行为 日渐丰富的情况下 ,如果行 政指导致损害 ,完 全不考虑纳入行政赔偿的范 围,明显是有悖常理 的,通 常人 都需要为 自 己的行 为负责 。即使 ,行政指导不具有强制力 , 但是考 虑到政府对 于人 民群众 的特殊地位 ,需要考 虑将行 政指导 致损 的责任 在法 律上 进行 明 确。 第三,行政不作为致损不在国家行政赔偿的范围。行政不作为 即指 行政 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负有某种作为的法定义务 ,并且 具有作为 的可 能 性担仔程序上逾期不为的行为。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 ,虽然其 表现形 式是 消极 的,在一定程度上 ,对于行政不作为的救济甚至 比行 政 作为的还要迫切 。相 比其他发达 国家 ,我 国在这方面做 的差强人 意。本 人认 为可以参考其他 国家这方面的做法 ,因为基本上 ,只要有 国家赔 偿 法的国家,没有哪一个将行政不作为致损害的责任排 除在外 。如美 国在 《 联邦行政程序法》 中明确了行政 不作为致人 民损害 的责任 ,法 国也 通 过行政判例确定 了不执行公务为公务过错形式 的一种 ,因为不作为 引起 的损害国家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事实上 ,我国也并未完全的将行政 不作 为致损 害的赔偿责任完全排 除在行政赔偿之外 ,如在 《 国家赔偿法》 第 3条第 5 款 “ 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 的其他 违法行为” 此类兜底 的 法条表述 中,还是能够为行政不作为致损害需要承担赔 偿责任找到一 定 的根据 ,但是这样 的条文并不完善 ,由于没有明确的关 于行政不作 为赔 偿的法 条可循 ,在实践 中 ,法 院或者行 政机关 的裁 量往往 也没有 定数 。 这样看来 ,公平正义无法得 到确切 的保障 。行政不作为的可赔偿性 是不 容争议 的 , 在 我国也不是讨论该不该赔偿的问题 ,而是要考虑如何 进行 法律 上的明确 ,界定什么程度 的不作为需要赔偿的问题 ,让行政不作 为 的赔偿 问题又 明确 的法条可循 。以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 法权益 。 第四,公务员 内部的惩戒行为致损害的应当要考虑纳入行政赔偿 范 围。依照我国 《 行政诉讼法》 的有关 规定 , 行政机关对 内部工作人员的 奖惩 和任免决定是不可诉 的。这就意味着 即使出现错误 的、违法 的惩 戒 导致 了公务人员遭 受损 害也不 能因此 提 出相 应 的行政 赔偿请 求 。事 实 上, 公 务员本 身有着 自己区别与普通人 民群众的 自身权益 ,遭受不 合法 惩戒会 直接导致权益受到损害 。如果对于这样的损害不能通过一定 的方 式求偿 ,那 么公务员 的合法 权益应该 怎样来维 护呢? 比较 于发达 国家 , 我国在这方 面也稍显不足 , 如德 国、法 国等 国家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之后 都在本国的立 法中对非法对公务员进行惩戒的行为准予其提 出国家赔偿 起诉 。我国的公务员群体 日益强大 ,管理也趋于完善。在这方 面也 需要 借鉴 国外的经验 ,不 能完全 的将行 政赔偿 的 范围等 同与 行政诉 讼 的范 围。根据人权保 障原则和 “ 有损害必有赔偿”原则 ,只要行政机关的违 法职务行 为给相对人 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不管是外部行政行 为还 是内 部行政行为 ,国家都应该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 。 所 以,将行政 内部 的公务 员奖赏与惩的一种 完善 ,也是在人权保护这

行政法选题推荐参考

行政法选题推荐参考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毕业论文题目:1.论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2.论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3.论行政法上的法律保留原则4.行政公开制度研究5.我国行政主体的构建和完善6.试论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之框架7.行政程序中相对人的权利对行政权力的制约8.行政程序对自由裁量权的控制9.行政不作为研究10.完善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机制11.瑕疵行政行为的转换12.试述我国行政许可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3.试论行政裁决的发展趋势14.论行政规划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障和法律救济15.行政处罚种类的研究16.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理论和实践17.行政听证的法治化研究18.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的衔接19.我国信访的现状及机制完善探讨20.我国行政赔偿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21.我国行政诉讼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22.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建构23.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24.完善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法律思考25.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研究26.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和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27.政府对房价宏观调控的理性思考28.政府对股市宏观调控的理性思考29.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功能的分析30.论行政强制执行主体的模式选择31.论行政程序说明理由制度32.国家赔偿范围的拓展及精神损害之研究33.关于建立我国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的几个具体问题34.行政指导的意义及救济途径的完善35.行政奖励的功能及其完善36.试述我国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37.行政声明异议制度研究38.行政事实行为研究39.论法律保留原则40.行政公开原则浅析41.行政比例原则论42.论行政自由裁量权43.行政案件利害关系人浅析44.论行政应急性原则45.论一事不再罚原则46.论行政公益诉讼47.试论行政补偿48.行政调解的制度设计49.行政合同纠纷救济探析50.论职务行为的界定标准51.行政指导的救济方式研究52.论信赖保护原则53.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研究54.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研究55.行政程序的价值分析56.论行政强制57.论行政许可的设定权58.论行政许可中的便民原则59.我国信访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分析60.我国信访制度建立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61.论行政立法权62.论行政规章的违宪审查63.行政诉讼范围探析64.“平衡论”评析65.“控权论”评析66.行政赔偿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研究67.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研究68.论行政事实行为69.行政赔偿归责原则研究70.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71.浅论行政委托72.论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73.论人事仲裁制度的完善74.人性化行政执法刍议75.服务政府论76.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配量研究77.论村委会的行政法地位78.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制度衔接79.论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80.论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81.我国设立行政法院浅析82.论行政非诉执行程序83.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84.保障公民与自由原则——行政权的价值定位85.《行政许可法》与信赖保护原则86.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范围和模式探析87.“公平、公正和公开”的逻辑定位88.论行政立法的监督和控制机制89.行政主体法律责任制度探析90.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91.论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92.论行政不作为的立法控制93.论行政规划的法律控94.论行政指导的法律责任95.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96.行政立法性质解析97.行政听证制度问题研究98.地方性法规立法问题和对策研究99.我国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架构研究100.行政性垄断法律规制初探101.行政给付及其法律救济机制研究102.公务员制度研究103.公共利益研究104.教育行政问题研究105.劳动行政问题研究106.论行政立法原则翟秀红:1.信息公开制度研究2.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研究3.试论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4.试析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5.行政征收行为研究6.行政立法及其控制7.论行政行为的补正8.我国公益诉讼的困境与出路9.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研究10.论行政诉讼的合理性审查11.我国行政主体的拓展和完善12.行政事实行为研究13.行政处罚种类的研究14.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研究15.和谐社会背景下行政调解制度探讨16.我国听证制度的现状与完善17.浅析行政赔偿决定程序的缺陷18.对高校纪律处分的司法审查19.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构建20.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标准研究21.比例原则及其在行政执法中的运用22.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探析23.金融危机下政府的职能定位24.行政给付行为研究25.论信赖保护原则26.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研究27.行政补贴行为研究。

我国司法赔偿制度存在弊端及发展对策论文

我国司法赔偿制度存在弊端及发展对策论文

浅议我国司法赔偿制度存在的弊端及发展对策摘要:国家赔偿法无疑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司法赔偿制度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而逐渐产生的。

它作为一种事后补救措施,在维护社会正义,实现法律的价值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及产生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在肯定这部国家赔偿制度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而客观地看到,由于这部法律本身存在的一些瑕疵,以及社会各界对它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本文将主要从司法赔偿的基本理论入手,针对当下司法赔偿制度出现的问题,联系我国具体实际,提出完善我国司法赔偿制度的改革构想。

关键词:司法赔偿基本理论弊端发展对策一、司法赔偿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与很多法律制度一样,司法赔偿制度并非自古就有。

根据三权分立理论,司法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在解决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在内所有社会纠纷的终局地位和作用,使其更具神圣性。

任何对某一司法判决的挑战,都会影响整个判决的既判力,动摇和削弱司法权威。

授予司法机关和法官豁免权,可以保证其公正适用法律,自由做出裁判。

但是自1215年英国大宪章和1816年人身保护令以来,保障公民人身自由被确立为基本人权的原则。

这一原则主张只要不妨碍他人自由,或违反人身自由法律原则的根本目的,人身自由就不受限制。

这样,对刑事犯罪的合理怀疑而采取恰当方式对人身自由加以剥夺即为合法,但受到刑事犯罪指控而被拘留、逮捕和审判之人有权获得最低限度的保护。

由于司法行为的复杂性,“合理怀疑”、“恰当方式”和“最低限度保护”的界限经常被突破,故意或过失侵犯人身自由的司法行为时时发生。

于是,出现了英国1455年的冤狱赔偿案例、1898年德国再审无罪赔偿法和1904年羁押赔偿法。

我国法律制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为人类的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自1995年1月1日起实施。

行政赔偿论文:论我国行政赔偿制度之完善

行政赔偿论文:论我国行政赔偿制度之完善

行政赔偿论文:论我国行政赔偿制度之完善【中文摘要】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违法实施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国家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

我国行政赔偿制度可以追溯到1946年的《中华民国宪法》。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4年我国颁布了《宪法》,在这这部法律中,正式确立了行政赔偿制度。

1995年1月1日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同时以此为契机,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逐渐健全,行政赔偿制度也随之形成和完善。

尽管如此,我国宪法对行政赔偿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在实践中的操作性难度较大。

因此研究行政赔偿制度,不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列举我国行政赔偿制度中存在的行政赔偿范围过窄、程序不清、标准过低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举措,以期达到对我国现行的行政赔偿制度完善的。

【英文摘要】In modern days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has infiltrated into the every field of the society.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has been attached importance to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Because th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has been started recently, the people often meet the ugly situation such as the situation of refused to being compensated and the compensatory payment is not enough. This leads us to be aware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are to be solved in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system. But th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will be perfected as the study being deepened in this field.The narrator expects to help solv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overseas and keeping analyzing th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This article is develop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This part is the base of the other parts by introducing the definition of administrative, the character of th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system in overseas.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elements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Who can be compensated, who should compensate, what is the scope of the compensation and what reason can lead for compensation in the system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These serve the later part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ystem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The third part mainly expatiate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Firstly the scope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is limited, and the scope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does not include the flaws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illegal tortuousof the authority files, the unreasonable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the illegal punishment of the department of administration and whe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citizens legal person and other organization are blemished and they can not get the enough compensation. Although the advantages of the former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re not negligible, we should face up to deficiencies of the system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For example there is no any executive authority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emands of the compensation, there is no clear regulation about the duties that caused by the negative acts, the procedure of the former compensation is not indefinite and the procedures are too simple. These all can cause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Hence th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can not generally protect the benefits of the counterpart. Thirdly the standard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is not definite. Now the standard of our country is mainly the limited compensation. Although the regulation is concrete and operational, the standard is low, the problem of the too low standard is not negligible.The forth part is mainly base the problems mentioned in the third part. The narrator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from the theory. The narrator believes that first should expand thescope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The scope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hould include the setting of the public utilities, the flaws of the administration, abstract behavior, the distinct impropriety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and the inner punishment. Then perfect the procedure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Our procedure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hould gain experienc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efinite the compensation way is consultative. Establish the independent administration on the compensation. Import the hearing system on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and definite the procedure regulation on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lawsuit. That can make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fair and square by enforcing the above concrete measures to get the purpose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definitude the standard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The standard in our country is legal according to the direct loss. The standard is indicative and can not get the purpose of the recuperative loss of the victims. The narrator believes that the standard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mpensation should be expanded in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economy society and law according to the compensative fundament and demand the tort administration compensate the actual losses of the victims. Thestandard of the administration should include the standard of the personal right that be hurt and should consider the time of the imprisonment the benefit of the victims’ losses including their mental pain and the economic losses including salary in directness and indirect. This should be regulated in the legislation and the enforce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punished if the losses by the intent of the enforce administration or their magna culpa.【关键词】行政赔偿构成特征制度完善【英文关键词】【目录】论我国行政赔偿制度之完善内容提要4-6引言6-8一、行政赔偿概述8-15(一) 行政赔偿的概念8-11(二) 行政赔偿的特征11-12(三) 行政赔偿的原则12-15二、行政赔偿的构成15-19(一) 行政赔偿主体15-17(二) 行政赔偿行为17(三) 行政赔偿的损害结果17-18(四) 行政赔偿的因果关系18-19三、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不足19-26(一) 行政赔偿范围较窄19-22(二) 行政赔偿程序不清22-24(三) 行政赔偿标准过低24-26四、完善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设想26-34(一) 扩大行政赔偿范围26-30(二) 完善行政赔偿程序30-32(三) 提高行政赔偿标准32-34结论34-35参考文献35-39论文摘要(中文)39-41论文摘要(英文)41-43后记44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论国家赔偿中刑事赔偿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论国家赔偿中刑事赔偿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这就意昧着请求人 可在 任何 时候要 求确 认 , 有权在 并
依法确认后两年 内提 出赔 偿请 求 , 显然 与时 效制度 就

我 国刑事赔 偿制度 在程序 上存在的缺 陷
从我 国的立法 现状来 看 , 国家 赔偿法 》 用五个 《 仅
条文就规定 了确认 程序 、 行处 理程 序 、 先 复议程 序 、 法
公平与正义 。
法 院就直接告知 , 如请求 国家赔偿 , 就对该刑事案件重
是 纠纷的裁判者 。这种程序模 式从 根本上违背了公正 原则 。因为任何人不 能为 自己案件 的法 官 , 这是 最基 本 的程序公 正原则 。赔偿义务机关 因受先 人为主和 自 我保 护意识 的影响 , 难对违 法侵 权事 实提 出公 正 的 很 确认 意见 。在 实践 中往 往 出现 被要 求 确认 的机 关 推 诿、 庇护 , 至拒不承认 错误 的现 象 , 利 于保 护请 求 甚 不
的立 法精神相违背 。同时 , 国家赔 偿 法》 《 对被 申请确 认机 关作出确认 的期 限也 未作 规定 , 相关 司法解 释 的 规定 又不统一 , 这就 给被 申请 确认 机关压案 、 拖案造成
可乘 之机。
院赔偿委员会 的决定程序及追偿 程序等内容 。由于规 定过于原则 、 简单 , 给实务操作带 来了诸多不便 。从实 践来看 , 现行刑事赔偿程序规定存 在以下 缺陷 : ( ) 一 依法确认程序 的不足
贵州 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 会科学版)
Jun l f uz o nvri r a o a t s( h oo h n o i c n e o r a o i uU ie t i t n l i P i sp ya ds c l i c ) G h s y b N i ie l as e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

法学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462个)★试论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倒置★浅议司法公正★试论司法独立★浅议民事抗诉★论驳回起诉与驳回诉讼请求★论监外执行的法律运用★论代位权制度★论共同犯罪★浅析贿赂犯罪★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一五六六贰零伍★浅谈合伙的民事责任★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浅议我国债权人代位制度及完善★论离婚协议的效力★论诉讼时效★有关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婚姻家庭法与私生活自主权★浅析挪用公款罪的若干问题★我国婚姻无效制度浅析★论侵占罪★对善意取得的几点认识★论执行权的分离★论法与道德★浅议刑事诉讼中间接证据的使用★浅谈被害人的刑事诉讼权利及保护★浅谈检察机关对法院执行活动的检察监督作用★行政强制与处罚行为的法律思考★试论有关公民财产所有权的法律思考★对我国死刑制度的探讨★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对实行惩罚性与补偿性相结合违约金制度的思考★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提单性质问题研究★提单管辖权条款研究★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的识别问题研究★(海上)保险中的代位求偿问题研究★(海上)保险中的近因原则★(海上)保险中的保证制度研究★(海上)保险利益原则★论世界贸易自由化问题★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论跨国公司在国际投资中的作用及其管理★并购式投资的法律管理★入世与我国外资并购监管中的反垄断规则★公司法人财产权性质研究★论行政公开★论行政征用★论行政强制执行的权限划分★论行政诉讼的目的★论罪刑法定原则★论正当防卫★论法人的权利能力★论人格权制度★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隐私权的保护★论居住权★论物上请求权★论违法转租★论纳税人的权利及其保护★论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论辩论式诉讼★论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论沉默权★论举证责任倒置★论刑事执行★对我国会计法律的问题思考★论受贿罪心理动因★关于音像制品的著作权保护★建立我国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思考★试论无效合同★我国检警关系的反思与重构★诉讼制度的改革和诉讼法的完善★夫妻财产制之重构★论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国有股份的职能及其法律调查★浅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被还人权益的保护★试论精神损害赔偿★证人出庭难问题的对策★法院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弊端及完善★论中国死刑存废与人权保障★论合同法可得利益赔偿★浅议网络环境中维权与保护★论基因技术的专利保护★试论企业法人财产权★浅谈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试论计算机软件的专利法保护★试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及解决途径★浅谈对婚外性行为的法律责任调整★论国家赔偿拓展趋势★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研究★论人身权的延伸法律保护★我国现行的诉讼调解的弊端及完善★论我国劳动合同解除法律制度的不足与完善★法治的产生、内容和实现★试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论民主与宪政★关于动产登记制度的法律价值思考★论我国审判制度的现状及改革★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完善★论依宪治国与社会稳定之关系★浅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浅议我国宪法的效力★政策性银行之公法人地位★依法治国的实施与依法行政★浅析公用企业强制交易行为★对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思考★域名纠纷及解决方法初探★论民事诉讼中证据规则的完善★生产销售假药罪及相关问题的思考★合同的法定解除来由探析★外商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规制★浅论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之完善★论无权处分★浅论中国人权保护★论辩诉交易制度--兼谈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著作侵权归责原则★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反思及其完善★地方保护主义的对策★浅析缔约的过失责任以及缔约的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违约责任的关系★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医患关系之探析★浅析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价值取向及立法完善★论国际法上的人权保护★浅析我国合同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浅议中国企业面临的反倾销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中国法治的宗教土壤★浅论中国上市公司的制度★利益冲突对少年犯罪的思考★关于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思考★我国死刑监控程序的现状及思考★论破产法的修改与完善★从法官服饰变化来看中国司法制度的改革进程★警察中的腐败及其防治★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论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论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的确立★浅论我国刑事诉讼证人作证的几个问题★论法人精神损害赔偿★论名誉权及其民法保护★论经营者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履行抗辩权与预期违约★试论构建假币的防范体系★浅论缔约过失责任论★知识产权中的侵权责任★浅析我国婚姻法中的离婚标准问题★论私权的认识与保护★论公民法律意识★论政府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浅谈我国宪法的监督权★浅谈精神损害赔偿★过失犯罪法定性配置研究★内幕交易的法律控制★论我国死刑缓期执行制度★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论中国刑事证据的改革★我国证券市场民事赔偿制度多议★浅议合同诈骗罪的认定★试论精神损害赔偿★谈社会文化对刑法的影响★关于死刑存废的法学思考★辩析交易制度在我国的适用★对网络犯罪基本问题的认识★论胎儿的民事法律地位★论保险人之破产★中外行政主体理论比较研究★论夫妻约定财产★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调试★论产品责任★简析孔子与荀子法律思想的异同★论预期违约★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法律对策★论集体合同★试论明代司法体制的改革★论债的本质★论内幕交易★论证券交易所的功能应如何激发和引导★罚金刑研究★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权的刑法保护★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法律思考★论植物人权益的民法保护★关于住房按揭的法律分析★论表见代理★商品房预售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亏损国有企业转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几个问题★WTO背景下我国反垄断法律制度研究★人工生育方式的法律思考★紧急避险的认定研究★论债权人的代位权★论悬赏广告★婚内强奸犯罪问题研究★论损益同销★破产债权保证人的先期介入★论环境民主原则★论诉讼时效制度★论古代刑事诉讼证据★试论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公司人格否认原则研究★试论法律信仰的危机及其拯救★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论善意取得★论破产管理人制度★刑讯逼供的法理分析与对策★海峡两岸刑诉程序比较研究★论我国全国人大代表专职化★论经济法的实现途径★论非法持有毒品之立法缺陷与司法完善★作空机制的建立与证券二级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抢劫罪的研究★论自力救助★死缓适用条件设置的思考★一人公司有关的法律问题探讨★法治的整体性问题★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国媒体在司法运行中的角色★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论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及其完善★驰名商标的淡化★论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论隐私权★试述冲突规范的软化处理★论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论遗嘱★知识产权的垄断与反垄断的研究★论宗教信仰自由★非法证据的排除考量★论我国的人权保护★合同期前救济制度研究★同性婚姻、安乐死等制度的合法性研究★论表见代理★人性与犯罪研究★电子提单法律问题探析★论程序正义★公司破产请偿制度的法律完善★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论中小企业者之保护★论涉外收养中的国际私法问题★农村法律问题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法律思考★国际货物代理人的法律地位及责任★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研究★预防犯罪的模式探讨★中外行政主体理论比较研究★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比较研究★论胎儿的法律地位★论污染者负担原则★国有控股公司法律问题研究★论婚姻法对家庭暴力的规制★论无效婚姻制度★论市场经济对犯罪的影响★论简易程序★论夫妻财产制★论电影作品的著作权★论离婚时的损害赔偿★国际货物买卖中的贸易惯例研究★论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简析孔子与荀子法律思想的异同★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试论明代司法体制的变革★浅析安理会否决权制度?★论域名的法律保护★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环境诉讼法律制度研究★家庭暴力的原因与法律对策★保险代位求偿与委付之比较★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驰名商标的保护★对安乐死争论的法理学思考★论动产质权★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律发展★证人保护制度研究★性犯罪的心理研究★论"上诉不加刑”原则★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研究★论行政作用的多元化★国际货物买卖的法律适用★浅析口头合同能否构成合同诱骗罪★试述商业秘密的构成条件和法律保护★关于残疾人维权问题的法律思考★试谈新商标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浅析公用企业法律规制的实施障碍及其对策的研究★谈依法治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合同担保方在合同诈骗犯罪中承担的责任★国企改革中的经济犯罪浅析★当前房地产业几个基本法律问题的思考★贿赂犯罪案件的侦查★环境保护依法行政的难点和对策的探讨★浅析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一国两制"与两岸关系★论汉唐时期封建法律制度的儒家化★行政法与人权保障★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几点思考★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意思表示★论无效保证合同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论缔约过失责任★论遗嘱自由与限制★试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职务侵占罪初探★论督促程序★合同无效制度的几点思考★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几点思考★侵权行为的构成研究★不当得利制度的几点思考★无因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精神损害赔偿探讨★侵害人身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合伙合同初探★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探讨★协议离婚探析★遗嘱自由与限制★中国商法的立法体系与未来取向★公司资本制度初探★浅析公司法上的有限责任制度★证券法上的信息公开制度的几点思考★浅析票据抗辩★浅析保险利益★罪刑法定原则的几点思考★犯罪构成初探★浅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论所有权在物权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我国的缓刑制度的几点思考★走私罪探析★保险诈骗罪初探★论骗取出口退税款罪★侵犯商业秘密罪浅析★对合同诈骗罪的探讨★职务侵占罪初探★试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论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管辖异议的理论与实践★论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论民事诉讼的证据制度★财产保全初探★审判方式改革初探★督促程序初探★我国的企业破产程序的几点思考★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几点思考★刑事证据的特征初探★浅析刑事诉讼证明责任★浅析刑事诉讼证明要求★浅析证据的审查判断★间接证据初探★证人证言初探★死刑复核制度的几点思考★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评析★论公司法中的强制性规范★论公司法对股东利益的保护★论企业集团的法律特征★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论技术诀窍的法律保护★论邻接权的著作保护及其意义★试论商标的显著性与商标权法律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探讨★试论耕地保护的法律对策★产品缺陷之比较研究★论产品责任的归类原则★论产品瑕疵担保责任★论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论票据法中债权人的追索权★论汇票的法律性质★论我国的证券发行制度★试论我国劳动保险立法体系★联合国宪章下的强制措施★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浅析★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浅析★试论我国区际法律冲突问题★论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问题★论冲突规范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我国对外贸易代理制研究★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货物风险分担★美国反倾销立法研究★保护国际投资的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中国保护外国投资的措施及利弊分析★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环境侵权行为研究★论宪法权利的演进★论人民主权原则与基本人权原则的关系★论制宪权与立法权的关系★论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公诉(公益诉讼)问题研究★论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缺陷及完善★互联网上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及其法律救济★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研究★离婚损害赔偿问题研究★论代位继承与转继承★新形势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法律制度的建构★工伤保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城市失地农民利益保护的法律思考★论保险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贿赂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女性犯罪的原因与防治对策★对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现象的几点思考★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与控制★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监督★论我国的司法原则★司法中的正义问题★论立法体制的完善★法律制裁的目的思考★法治与中国现代化★论立法监督体制的完善★论立法的合宪性原则★论检察职能与检察改革★人权的司法保障★论对执政党的法律监督★论我国法院错案追究制度的实施状况★试论法律信仰的培养★法律解释方法研究★论法的效力与法的实效★论司法公正与新闻自由★政党机构在中国的法律性质及其改革★论中国农民的法律地位★"礼不下庶人,邢不上大夫”评议★"独尊儒术”与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春秋决狱与汉代司法★论中国封建成文法典的体例结构的演变与进化★"八议"制度及其源流★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典”制度评析★论《北齐律》在中国封建法典发展史上的地位★”律分南北”问题论析★论唐律的基本精神★唐代关于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论唐律的”礼法结合"★论唐律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论宋代的”编敕”★论朱元璋的”重典治国”★明代的特务统治与明代的司法★中国古代的肉刑考略★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凌迟刑★论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亲属相容隐制度★中国古代的存留养亲制度剖析★清代的”秋审”与清代诉讼体制★清末的立宪活动评议★清末修律与部门法的出现★沈家本及清末修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活动述评★论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的封建色彩★论国民党政府立法与司法的脱离★马锡武审判模式分析★论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论刑事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商人概念及其理论与实践价值之我见★中国《商事通则》制定初探★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商事主体的重构★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选聘制度★一人公司若干法律问题研究★我国公司设立无效制度研究★论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论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法律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问题★有限合伙制度的法律思考★论我国企业登记制度的完善★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研究★论董事责任保险★论保险竞合★论保险欺诈及其法律防范★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论证券欺诈的法律防范★试论A股、B股交易市场合并的法理基础★论证券评级制度对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意义★论证券侵权民事赔偿制度的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评析★论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授权资本制的若干问题研究★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研究★论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度的完善★论上市公司的收购★相互持股法律问题探讨★论对内幕交易的禁止与处罚★论票据行为的无因性★票据瑕疵及其法律效力★责任保险中第三者索赔权问题研究★论合同欺诈★论合同的解除★论抵押登记的效力★试论格式合同★试论情势变更原则★论不安抗辩权★论保证人的保证责任★试论各种违约责任形式的并用问题★论预期违约★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论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知识产权许可中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论商业软件开发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作品标题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保护★网络时代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论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许可制度★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论专利法中的先用权★论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法律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反向工程”问题★论知识产权的平行进口★数字环境下知识产权开放许可研究★论著作权间接侵权★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比较研究★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计算机软件的侵权认定及法定赔偿★论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标准化中专利许可的反垄断规制研究★私人复制与著作权补偿金制度★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缺陷及重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共健康的冲突及解决机制★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国家主权理论的影响★跨国犯罪及其罪犯的引渡问题探析★经济全球化与跨国犯罪的防治对策★论国际法上国家属地管辖制度★论伊拉克战争与国际法准则★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与引渡问题探析★论联合国安理会否决权的利弊及改革问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影响及对策思考★试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刑事责任★论民族自决原则和国际法的新发展★论预防性自卫★论战争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从国际航空法论大气空间的法律问题★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制度★论空中劫持的刑事管辖权问题★论外国军舰在领海的无害通过权★论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论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问题★论用尽当地救济规则★从中日东海争端看大陆架油气开发的法律问题★如何利用国际法打击空中劫持的犯罪行为★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及其解决问题★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刑事责任★论《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中的根本违约制度★论国际贸易中的货物所有权转移制度★论世界贸易中的透明度原则★论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防范★国际税法中的常设机构原则★国际统一货物买卖法的发展★倒签提单的法律性质及后果分析★论反倾销产业损害确定的法律问题★论买方拒绝接受货物的权利★论WTO在欧洲共同体的适用★论GATS下我国海运服务贸易市场准入问题★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非违反之诉★论信用证欺诈及其补救与防范★论国际海事欺诈中的单证欺诈★论特许经营合同之相关法律问题★论汉堡规则承运人责任基础★论WTO 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证据规则★论多边投资条约下的外国投资准入自由化★论我国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法律模式★论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限制性条款的法律管制★论国际技术转让中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论船舶适航义务的涵义及判断标准★对保障措施中"未预见的发展"要件的解读★《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中的宽限期解约制度及其对中国《合同法》的借鉴作用★中国税法中的外国税收抵免规则及其完善★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论反致★论识别问题★国际私法上的意思自治★试论国际私法上的最密切联系原则★中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的缺陷及其健全★论国际民事管辖权的协调★现代司法理念与我国国际民商事管辖权制度的完善★中国区际法律冲突的特点及其解决模式★对解决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法律构想★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在国际私法发展史上的作用★试论"惯常居所地法”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论涉外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问题★最密切联系原则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对传统国际私法的影响★论国际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的特点及其影响★论我国涉外侵权的冲突法制度★国际互联网民事侵权的法律适用及管辖权探讨★论我国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及其发展趋势★试评我国涉外继承的有关立法★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协议管辖问题研究★评英美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中的"有效控制"原则★论”不方便法院"原则★国际民事诉讼中的”一事两诉”问题★论法的本质属性★论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论法与自由★法制与法治之我见★论民主与宪政★论汉唐时期封建法律制度的儒家化★评明初的重典治吏★析清代的文字狱★行政法与人权保障★论行政处罚的构成要件★行政许可程序之探讨★关于行政诉讼范围的思考★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几点思考★法人责任研究★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意思表示★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试论债权的性质★论债权的保全制度★论无效保证合同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试论提存制度★论合同自由原则★格式合同问题研究★合同无效制度研究★论缔约过失责任★论侵权行为的构成★不当得利制度研究★无因管理制度研究★论精神损害赔偿★侵害人身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合伙合同初探★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论文试论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全文如下:一、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立法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已经日趋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赔偿当事人、赔偿程序、赔偿方式等。

一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即判断行政主体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与标准,是司法实务中处理案件的基本尺度。

它对于确定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免责条件、举证责任的负担、承担责任的程度、减轻责任的依据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该规定表明,我国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

违法原则是指行政机关的行为要不要赔偿,以行为是否违反法律为标准。

它不追究行政主体的主观状态,只考察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与法律的规定一致,是否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这一原则既避免了过错原则操作不易的弊病,又克服了无过错原则赔偿过宽的缺点,操作方便,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原则。

二行政赔偿的范围行政赔偿范围包括对侵犯人身权和侵犯财产权造成的损害予以赔偿。

《国家赔偿法》第3条规定,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违法行为包括:①违法拘留或者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②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③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④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⑤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国家赔偿法》第4条规定,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为包括:①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②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③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④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国家赔偿法》第5条的规定,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的情形包括: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个人行为,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与其职权没有任何关系,不是以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的行为。

侵权责任的基本原则是谁造成损害,谁承担责任,因此,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或行政工作人员以普通公民的身份从事的民事活动行为而造成的损害后果,都应当由行为人个人承担。

②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遭受的损害,是因自己制造假相、欺骗行政执法人员或自己伤害自己造成的,国家不负行政赔偿的责任。

如某行政机关违法作出没收公民王某录像机的处罚决定,王某气愤至极而砸毁了自己的录像机。

在损害事实上,虽然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违法,但违法决定与损害事实无直接的因果关系,损害是由王某个人造成的。

因此,不存在王某主张国家行政赔偿的可能性。

③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我国行政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一行政侵权损害赔偿范围过窄1.法律规定的行政赔偿损害事实范围较窄,仅赔偿对人身权和财产权造成的损害,而对于名誉权、荣誉权所遭受的损害都排除在外。

2.在财产损害中,依照《国家赔偿法》28条的规定,只有直接损失才给予赔偿,对可得利益的损失不予赔偿。

该条第7款规定:“对财产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按照直接损失给予赔偿。

”对于哪些属于直接损失,哪些属于间接损失,《国家赔偿法》并未作明确规定,也无相关司法解释予以界定。

致使审判实践中难以把握,赔偿范围不统一、同类案件裁判结果不一致。

3.法律规定的赔偿范围大部分是列举式的,司法机关在处理赔偿案件中,通常认为只有法律列举的国家才承担责任,没有列举的则不承担责任。

如:公有公共设施致人损害赔偿问题,只能按照《民法通则》要求赔偿,对受害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在司法实践中会促使人们规避法律而按民事途径解决纠纷。

二缺乏对精神损害的赔偿《国家赔偿法》第30条对精神损害规定了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三种救济方式,实践中难以操作,对受害人来说只起到安慰作用,没有实际意义。

2001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拓宽了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明确了赔偿数额的确定办法,为公正司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行政立法却没有相应内容,公民在面对行政机关侵权时,对自己受到的精神损害无法请求赔偿。

例如:被媒体关注的“处女嫖娼案”,县公安局无任何理由对一个无辜少女进行威胁、殴打、非法拘禁,强迫其承认有卖淫行为,这对受害人来说,精神上受到的损害远远大于物质上的损害,而最终判决物质损害赔偿金74.66元《国家赔偿法》第26条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一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另外赔偿误工费、医疗费9135元,对受害人500万元精神损害的赔偿请求不予支持。

该赔偿金怎能弥补精神上的伤害?但法院依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作出的判决并无不妥。

本案中500万巨额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提出,把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摆在了我国司法界的面前。

三、完善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建设与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国家赔偿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扩大行政侵权行为的赔偿范围1.把侵犯人身权、财产权扩大为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增加对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以外的权利受损的赔偿。

《国家赔偿法》第26条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标准,第27条规定了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标准,没有规定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以外的其他权利的损害赔偿问题。

笔者认为,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以外的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应纳入行政赔偿的范围之内。

民法中规定了人格权中除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以外的婚姻自主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的民事赔偿,相应地,在行政主体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时,受害人同样有权取得行政赔偿,应当对受害人给予充分的权利救济。

2.将财产损害中的间接损失纳入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直接损失是一种带有必然性的损失,即违法行政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必然联系,直接损失具有现实性、确定性,国家应予赔偿。

在某些侵权损害中,直接损失很轻微,但间接损失相对较重。

比如对一些经济组织来说,违法的查封、扣押足以使一个企业一蹶不振,在这种情况下赔偿间接损失尤为重要。

德国的赔偿范围包括:积极财产损失、消极财产损失、非财产损失及精神损害赔偿。

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

目前大多数国家对于间接损失是给予有条件的赔偿,由于很多财产的间接损失难以精确计算,间接损失的全额赔偿是根本不可能的。

笔者认为应当赔偿不可避免的间接损失。

3.将抽象行政行为的损害纳入行政赔偿范围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具有普遍性行为规范的行为。

《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将抽象行政行为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情形排除在行政赔偿范围之外。

实际上,抽象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十分普遍例如春运期间火车票价上浮导致人们受到的损害。

笔者认为,对抽象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能否给予赔偿,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判断:首先,该抽象行政行为已被确认为违宪或违法;其次,抽象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对象是特定的,而不是普遍的;再次,立法中并没有排除赔偿的可能性;最后,损害必须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受害人才能就此遭受的损害请求赔偿。

二设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精神损害是指不法侵害他人的名誉、姓名、肖像、荣誉、身体、健康、生命等人身权利,给权利人的人格、精神、尊严等造成的非财产上的损害。

《国家赔偿法》对精神损害赔偿予以否认,致使现行法律有失对法律主体的人文关怀,有悖于社会正义的发展要求。

因此有必要建立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抚慰受害人的精神与心灵,最大限度地减少受害人的痛苦。

国家对于精神损害予以赔偿,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赔偿制度的通例。

如德国的《国家赔偿法》专门对非财产的损害赔偿给予规定,但倾向于减轻对于精神等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

在我国民事领域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被正式确立起来,在行政赔偿制度中,也应确立对受害人精神损害的赔偿制度,使法律规定具有一致性,从而维护法律内容的统一与完整。

同时应从以下两方面对这一制度加以完善:一方面,合理确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标准。

行政精神损害赔偿额的确定标准,应当与民事精神损害赔偿额的确定标准相一致,即应当结合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受害人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

在民事赔偿领域,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已从民法通则规定的公民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扩展到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和隐私权等方面,而且提出的索赔数额越来越高,从几千元到数百万元不等。

民事赔偿领域的这种做法,对于行政赔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与民事精神损害赔偿有所不同的是,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可以适当增设一些惩罚性的赔偿规定,因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权,其危害性更大,社会影响更恶劣。

精神损害赔偿在性质上是辅助性的,而非主导性,目的在于抚慰受害人的精神与心灵,最大限度地减少受害人的痛苦。

精神损害赔偿应坚持抚慰为主、补偿为辅的原则,同时可以采取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方式。

法官应根据案情来自由裁量,在一个最高额之下,综合考虑案件的相关因素,最后确定一个适当的赔偿数额。

避免受害人以精神损害为由,以营利为目的漫天要价。

5.将公有公共设施的致害行为纳入行政赔偿范围公有公共设施指国家设置并由政府进行管理的供公共目的使用的有体物,包括公共桥梁、道路、公园、水道、隧道等设施。

政府的社会职能逐渐扩大,公共设施与日俱增,因公共设施设置或管理瑕疵而遭受损害的事件越来越多。

将公有设施致害纳入行政赔偿范围,可在功能上引导社会公用事业的发展,体现公共负担平等的原则和“有权利必有救济,有损害即应赔偿”的法治精神,同时也有利于促使国家行政机关增强责任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