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异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异化

作者:苏碧亮, 谢慧英

作者单位:厦门集美大学文学院,361021

刊名:

当代传播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S

年,卷(期):2008,(4)

引用次数:0次

1.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Key Words in Cultural studies 200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9

3.俞海山.周亚越论消费主义的危害与对策[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3(8)

4.马中红视觉文化:广告女性形象的看与被看[期刊论文]-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6)

5.西蒙娜·德·波伏娃女人是什么 1988

6.陈培爱广告策划 2001

1.学位论文邓彦东论约翰·契弗短篇小说中的人格失衡2007

约翰·契弗,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常被称为“郊区的契诃夫”。他擅长利用作品中人物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事件来表现他们的情感困惑,尤其愿意描写二十世纪中期美国郊区中产阶级的风尚和道德状况。契弗在创作时,将现实主义的描写和现代主义心理分析结合起来运用,其作品的主题多是揭露现实生活中人们精神和情感上的空虚。

尽管国内外对契弗及其作品已有大量评论,本文试图借助荣格的无意识理论和弗洛姆关于资本主义的异化理论,来阐述作品中人物的精神、情感问题及他们人格失衡的根源。

本论文从契弗生活年代的历史、社会以及他的家庭背景入手,主要在四个方面阐释了作品中人物的人格失衡,即人物的经济状况,恶化的人际关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荣格理论中人的个性形成,总结出作品中的人格失衡来自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特点和契弗无意识的投射。并进一步表明作品中的人物和契弗自己都渴望取得人格上的平衡,完成个性形成,甚至于整个社会都需要“个性形成”。

总之,契弗展示了二十世纪中期美国郊区中产阶级的全景风貌;为读者提供了观察和研究美国社会的途径。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dcb200804037.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