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芦花荡
2芦花荡(方案范文A)《芦花荡》
2芦花荡(方案范文A)《芦花荡》教学目标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
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
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教学设计导入(可让学生讲抗日战争时的故事,或教师讲“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的故事)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你知道吗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
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
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
■整体感知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投影字词(学生齐读)。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边听边思考。
复述故事情节,说说老头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预期目的:把握课文内容,抓住老头子的思想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想像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会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心理。
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一段话。
重点品读并评析他的心理。
在品读中展开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学生齐读或自由读,小组讨论交流。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课《芦花荡》
《芦花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人教版)教学分析1.教材特点《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
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
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这篇小说的情节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立体、真实、鲜明;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课文的这些艺术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学情分析作为八年级上第一个叙事性作品单元的第二课,它是第一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的延续和提升:《新闻两则》侧重从结果的角度来表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芦花荡》则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新闻两则》叙述简明,侧重教会学生六要素的知识,本文开始训练学生从比较复杂的叙述中来把握记叙的要素。
同时,叙述相对于新闻详尽、生动,也就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更多的路径。
另外,《芦花荡》是写于抗战时期的著名小说之一,编者将其安排在第一单元——战争题材单元,与其他几篇同题材作品的相比较,以彰显孙犁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这里没有血雨腥风、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也没有奋不顾身、浴血奋战的英雄悲歌;有的是清新明丽、诗意盎然的水乡气息和豪迈乐观、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学生把握文体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比较中外含有喜剧色彩的战争文学作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并了解重要词义。
(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第2课《芦花荡》助学练测集优方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2课《芦花荡》助学练测集优方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doc初中语文☆课文导读本文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小孩进苇塘和翌日狠狠惩处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颂扬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
表现了依照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篇充满着斗争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热爱。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拂.晓〔fú〕瓦砾.〔lì〕地窖.〔jiào〕匍匐..〔pú fú〕舀.出〔yǎo〕疟.疾〔nüè〕泅.着〔qiú〕提.防〔dī〕竹篙.〔ɡāo〕苇.塘〔wěi〕疟.子〔yào〕寒噤.〔jìn〕水淀.〔diàn〕吆喝..〔yāo he〕一梭.机枪〔suō〕蹿.〔cuān〕仄.歪〔zè〕趴.〔pā〕扒.〔bā〕飒.〔sà〕转弯抹.角〔mò〕二、词语释义编算:方言,文中指打算、盘算。
寒噤:因冰冷而哆嗦。
挂花:受伤。
仄歪:倾斜,歪斜。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如何办才好。
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阴惨:阴森暗淡。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讲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歇凉:乘凉。
现眼:方言,出丑丢脸的意思。
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
三、语句解读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模样。
〞〝呆望〞能不能改成〝远望〞,什么缘故?不能够,呆望表现了敌人拿游击队没有方法的怯懦心理。
反衬了我军的神勇,同时也表达了对敌人轻视的态度。
2.〝到如此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作者抓住〝水鸟飞动和唱歌〞有什么深沉的含义?〝才〞字有什么表现力?这是自由的生灵,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才〞字含蓄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这美好的景物只有在夜晚才有。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芦花荡课件
③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 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 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 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 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 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 过于自信了。
④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 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 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环境描写赏析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 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 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 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 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 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 ◆“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 来的样子”写出了淀水的晶莹明澈和白洋淀 自然环境的优美。可是,在这美丽的周围, 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 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 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 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 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爱和憎。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把白洋淀 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生存姿态烘 托了出来。
2.爱憎分明
如: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 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 “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 付诸实际行动。
3.有高涨的爱国热情
如: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 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 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
4.智勇双全
如: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 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 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 然后痛打鬼子。
课外延伸
1、根据课后练习二补写出第二天二菱目睹 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2、小说中,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 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请 用一段文字描述苇塘里的部队生活。
第2课《芦花荡》
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 信和自尊”?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击进入)
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 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 的心理,请找出并细细体味。
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 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 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 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 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强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无地自容。
孙 犁 在 白 洋 淀
“我非常怀念经历过的那一个时代, 生长过的那些村庄,作为伙伴的那些战 士和人民。我非常怀念那时踏过的路, 越过的小溪,记得那些风雪、泥泞、饥 寒、惊扰和胜利的欢乐,同志们兄弟一 般的感情。”
-----孙犁
积累词语
jì n 寒噤 yà o 疟子 wĕi 苇塘 sà 飒飒 zè 仄歪 shāo 黄稍 cuān 蹿 nü è 疟疾 dī suō huá nɡ 提防 穿梭 张皇失措 yāo mò ɡāo 吆喝 竹篙 转弯抹角 pā 趴 bā 扒 diē 打牙跌嘴
竹篙
篙是一根长竹竿或木棒,是一种最简单的 推进工具。 近代人为了避免篙头被磨损或破裂,常在 篙的下端安装铁箍、铁尖和铁钩。篙的制 作简单,使用也十分方便,最适合于浅水 河道和近岸航行的船舶。一般利用篙撑水 底或岸边物体,按照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原 理,使舟船向用力的相反方向前进。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2芦花荡(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
芦花荡一、阅读《芦花荡》选段,完成下题。
①她挂花了!”②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③“不怕。
他打不着我们!”④“她挂了花!”⑤“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
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⑥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
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
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⑦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⑧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⑨“我不要紧。
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⑩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11“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12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13“为什么呀?”○14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15“我没脸见人。
”16小女孩子有些发急。
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
她像央告○那老头子:○17“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18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
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19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
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
○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20“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1.第⑤段中,为什么“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2.第⑩段中的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第○15段“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4.第○19段中加点的“偏偏”一词,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答案】1.听到大菱受伤后感到吃惊。
2、芦花荡学案
第2课芦花荡学案总编号:NO. 3命题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掌握作品通过对话、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文章充满水乡气息,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及作用。
3、感受抗日根据地人民的乐观豪迈和昂扬斗志,认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预习热身:一、字词积累1、读准下列字音。
寒噤仄歪泅水竹篙穿梭蹿飒2、辨识字形蹿淀篙撺绽稿窜锭蒿3、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转弯抹角张皇失措月明风清寒噤二、文体知识补充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
塑造人物的方法有: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描写,还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
情节――一般有四个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和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三、思考: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本文表现老头子的性格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3、课文中有不少的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请你找出并抄下来,仔细品味它的作用。
课堂学习: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划出你尚未掌握或有疑问的字词,同时思考如下问题:1、简要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2、文章中哪句话高度概括了“老头子”的主要性格特点?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二、合作学习,探究交流1、本文对人物的刻画非常成功,它通过多种描写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老头子”的形象。
你觉得有哪些成功之处?请找出来,仔细品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一下。
我的赏析:2、小说是通过故事和人物来反映社会的一种文学样式,但本文却有多处的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这样安排有必要吗?请你找出这样的片段,说说你的体会。
我的摘抄:我的体会:三、拓展迁移,自主提升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军刀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
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芦花荡 (共21张PPT)
老 头 子
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他爱乡土、同胞,他恨敌人)
对女孩:喜爱; 有智勇双全的行为 勇:不带一枝枪; 智:设下计谋。 对鬼子:满怀仇恨。
有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核心性格)
作者 字词 体裁 情节 环境 人物 性格 拓展
六、重难点揣摩:
思考讨论
1、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 字? “过于”一指“非常”,二指“过头”的意思,所以本 句话既有非常自尊和自信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 尊过分的意思。 2、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 性格?
作者 字词 体裁 情节 环境 人物 性格 拓展
(3) (55~63)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护送。
抗日战争中我军抗日根据地的芦花荡。
品味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并谈谈景物描写有什么 作用。
(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 增添了小说的诗意。)
作者
字词
体裁
情节
环境
人物
性格
拓展
(三)人物形象: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人 (主要人物)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 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 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 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 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 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引 起了强烈反响。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 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 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小说
小说三要素 人物
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芦花荡(学生导学卡)
2、芦花荡
把握文章 的开端、发 展、高潮、 结局,就理 清了文章 的思路,理 清小说的 故事情节。 也就把握 了小说的 思想和内 容。一定要 重视。 (二) 、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梳理思路,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学习目标】 1、能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认识自然景物的烘托 3、 掌握老头子的人物形象,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掌握老头子人物形象,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难点:认识自然景物的烘托 【作者及背景】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 年 4 月出生于河北 省安平县。代表作品为《白洋淀纪事》 。这部作品显示 了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 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 以他为代表 要 养 成 查 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 他的小说又 找 资 料 和 被称为“诗体小说”。 积 累 资 料 【学习过程】 的好习惯! 预习园地 完成《同步》 “课前预习”部分及《配套》 “一” 相信自己: 讲故事, 我 能行! 抓住机会, 勇于表现。 机会是留 给有准备 的人。 人物是小 说三要素 中的重点。 一定要学 会把握。 课堂学习 一、 简介作者及背景。 二、 小说的一般知识 : 1.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 、 2. 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有: 、 、 3.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二、 、拓展 试 试 抓 住 1、 请在文中找出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 对 老 英 雄 内疚、自责的心理,并细细体味。然后发挥想象, 把 的崇敬、赞 第二天二菱目睹老英雄杀敌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叹,对敌人 的刻骨仇 恨,对昨天 自己怀疑 老人的羞 愧、歉疚等 心理来写。 2、课外阅读《芦花荡》的姊妹篇《荷花淀》 ,比较两篇 文章有何异同。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2芦花荡(孙犁) 一等奖
二芦花荡【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教学难点】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
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用明快、优美的笔墨叙述了芦花荡里一位老人护送两位女孩及智杀日本鬼子的经过,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
2、走近作者: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景。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自主学习】一.给加点字注音悠.闲()疟.子()寒噤.()吆.喝()蹿.()仄.歪()飒飒.()泅.着()转弯抹.角()张皇.失措()二.解释词语尖jiān 利lì:能nénɡ耐nai:悠yōu 闲xián :寒hán 噤jìn:阴yīn 惨cǎn :仄zè歪wāi :央yānɡ告ɡào :转zhuǎn 弯wān 抹mò角jiǎo:月yuè明mínɡ风fēnɡ清qīnɡ:张zhānɡ皇huánɡ失shī措cuò: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时间:一天夜里地点:芦苇塘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事件: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
)学生互相点评,注意复述中的问题。
初二语文导学案-2芦花荡导学案及答案
第 2 课芦花荡(第1 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寒噤、仄歪、转弯抹角、张皇失措、提防”等词语。
2.了解小说情节,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细心体会文章充满水乡气息、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及作用,并能仿写。
【体验学习】【基础演练】1.给加点字注音。
寒噤.()仄.歪()蹿.()央.告()莲蓬..()穿梭.()拐弯抹.角()张皇失措.()疟.疾()疟.子()提.防()2.解释下列词语。
穿梭:飒飒:提防:转弯抹角:能耐:央告:3.理清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明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新知探究】探究:环境描写孙犁《芦花荡》中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请从小说中找出精妙的景物描写,揣摩其作用。
(学法指导:想一想作者是什么时候作景物描写的,作者又是怎样写景的。
)1.作用:2.作用:【综合提升】细细欣赏完《芦花荡》优美的语言后,请你也选择一个角度仿写一段景物,并说明你所写的这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当堂检测】分析下列两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学习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走进作者:孙犁,1913年4月6日出生,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够代表其风格的一部作品。
文章背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2《芦花荡》一、基础积累: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歼.灭()溃.退()芜.湖()蹿.()提.防()阌.乡()竹篙.()白洋淀.()寒噤.()仄.歪()飒.飒()转弯抹.角()2.请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锐不可挡()张皇施措()永锤不朽()转弯末角()鞠弓尽瘁()月明风青()3.填空。
《芦花荡》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____________。
4.指出下面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向东南去了。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了。
()(3)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圆。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和谐别出新裁谈笑风生B.风彩扣人心弦舍生取义C.陶冶脍炙人口出类拔萃D.真谛呕心沥血一愁莫展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年近花甲的外交官孙必干临危受命....,奔赴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成功地解救了中国人质。
B.一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C.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大海啸让毫无防备的海边居民措手不及,导致约30万人丧生。
D.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一举夺冠,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7.根据表达的需要在横线上填写句子,最恰当的是( )(1)妈妈非常严厉地对他说:“这样糟蹋,太不像话了,_________________”(2)他对爸爸说:“因为扔面包的事,________________”A.(1)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2)妈妈说了我一顿。
B.(1)难道你不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吗?(2)我被妈妈说了一顿。
C.(1)你不是不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2)妈妈说了我一顿。
D.(1)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啊!(2)我被妈妈说了一顿。
2 芦花荡
1、老头子的性格核心——“过于
自信和自尊”。
“过于”能否去掉?
“过于”一指“非常”,二有“过头”的意 思。所以,本句话既有非常自尊自信的意 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为 下文大菱受伤埋伏笔。
具体表现:
如P.11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P.12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P.14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们” P.15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 P.11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P.15第38、39段 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十分难过“ 我不能 送你们进去了”。 P.16第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火; P.16第51-54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尊。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
格的一部小说散文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 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 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 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部作品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 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 完美结合。 《芦花荡》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芦花荡》与《荷 花淀》为“姊妹篇”。
芦花荡
孙犁
1、了解作者及背景,掌握生字词。 2、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体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传奇色彩。 (重点)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作文写作能力。(难点) 4、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作者简介 • 孙犁(1913.5.11 -2002.7.11), 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 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 淀派”的创始人,又先后担任过 《平原杂志》、《天津日报》文艺 副刊、《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 并著有关于编辑的作品。12岁开始 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 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 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 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 历任中国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主 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 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 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主要作品有 《芦花荡》《荷花淀》等。本文是 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
白洋淀纪事中的芦花荡的主要内容
白洋淀纪事中的芦花荡的主要内容1. 芦花荡的美丽景象说到白洋淀,大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那片片白色的芦苇荡。
咱们一提起芦花荡,脑海中就能想象到那种轻柔的风吹过芦苇,荡起一阵阵涟漪,简直美得像幅画。
芦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每一根芦苇都是在跳舞,真的是让人心情大好,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你想象一下,坐在小船上,轻轻摇晃,四周都是芦苇,心里那种说不出的惬意,简直像是进入了世外桃源,谁还记得都市的喧嚣呢?在这个地方,夏天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空气里带着一丝清新的湿气,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真是让人觉得生活就是这么美好。
尤其是那种被芦苇包围的感觉,仿佛自己成了这个世界的主角。
走在小路上,脚下的泥土是那么柔软,偶尔听到远处传来的渔夫在水边唱歌,声音虽不算高亢,但却给人一种无比的宁静和放松。
2. 人们的生活与芦花荡的关系2.1 渔民的辛勤在芦花荡附近,生活着一群勤劳的渔民,他们一大早就出门,划着小船在水面上撒网。
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尽管有时风浪不小,但他们依旧乐观。
你想啊,跟大自然打交道的他们,心中一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
他们知道,今天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也可能一无所获,但无论如何,这种生活就像是一场冒险,充满了未知的惊喜。
每当渔民们收获满满地返回,大家都聚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仿佛这才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那种共享的乐趣,就像是把快乐传递给了每一个人,温暖的气氛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就算有时天气不太好,他们也会借着这样的聚会,把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
2.2 芦花荡的游人除了渔民,芦花荡也是很多游客的打卡圣地。
春夏之交,成群结队的人们涌来,带着照相机、野餐篮,像是一场小小的狂欢。
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抓拍那一刻的美丽。
小孩子们在水边嬉戏,笑声传得老远,真是让人心都要融化了。
而大人们则拿着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好角度。
有的人还会特意带上竹筐,学着渔民的样子,去捕捉一些小鱼小虾,虽然结果常常是满手泥,但大家的欢声笑语让这份泥泞变得特别珍贵。
2、芦花荡
还有妇孺皆知的经典战争影片《新儿 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皆取材于此。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著名作家孙犁写 的一篇精彩的小故事——
作者
孙 犁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 平安县人。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 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 是 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 说与散文合集,被视为“荷花淀 派”的主要代表作。语言简练质 朴、清新明净。
人物形象
老头子的性格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 具体表现:
(一)过于自信:
P.11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 水上的能耐”;
P.12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P.14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们” P.15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
P.11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兴的事 情”
本文是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斗争 为题材的小说。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一种文学体裁。虚构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 肖像、行动、语言、心理 描写;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尾声。 小说的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 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课文记叙了哪些事情?
故 事 情 节
一次 一场
惊心动魄的
的护送 的复仇
酣畅淋漓
老头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是一个___________的老头子
一个矍铄干练的老头子 一个智勇双全的老头子 一个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老头子 一个老当益壮的老头子 一个具有爱国热情的老头子
对其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 (第3、4段) (第55、57、61段等) (第21段等) (第47段)
2芦花荡课件
9、“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 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 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 闹哩!”
行动描写:
1、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 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 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 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 高兴的事情。
让鬼子钻,作者却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 下面才写鬼子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 ❖ 3(一个干瘦的老人,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 十几个鬼子于股掌之间,置他们于死地。)
《芦花荡》里描写的是残酷的战 争年代里的人和事,可是我们在阅 读的过程中依然感觉到一种美感, 这种飘逸清隽的美感是孙犁行文的 一大重要特色。而这个又得益于作 者对芦花荡美丽风光的传神描绘。 请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揣 摩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 上”。
❖(这里仿佛连月亮都有情,似乎有 意为老头子和两个女孩子掩护。介 绍了时间背景)
“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 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 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整个的环境是静, 这是敌我搏斗前的 寂静,是以动衬静 的烘托手法。渲染 寂静的气氛)
本课练习:
一、给加线的字注音。
沉浸 jìn 提防 dī 竹篙gāo寒噤 jìn
舀水 yao仄歪 ze 飒爽 sa 疟子 yao
动二、弹选ta择n填空拨,开b将o序号扒填着在b句a 中横剥线皮处b。ao ❖ 1落.下天来空的的样星子星。也像——C——-在水里,而且要滴
A.咉B.照 C.浸
2.半夜以后,小船又——A——回来,船艙里装满了柴
❖ 10、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 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 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了 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惶失措, 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芦花荡》优秀教学设计示例
《芦花荡》优秀教学设计示例《<芦花荡>优秀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了解作者孙犁及其作品的风格特色。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抗日队伍的深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体会其传奇色彩。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理解其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抗日战争时期,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为了保卫祖国、抗击敌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抗日英雄——老头子。
让我们一起走进孙犁的《芦花荡》,去感受他的传奇故事。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孙犁(1913 年 4 月 6 日 2002 年 7 月 11 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诗意,以表现农村生活和抗日战争为主要题材。
代表作品有《荷花淀》《芦花荡》等。
(三)检查预习1、请学生朗读文中的生字词,教师正音。
2、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如“寒噤”“阴惨”“张皇失措”等。
(四)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老头子在白洋淀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时,大女孩受伤,老头子为她报仇的故事。
2、理清故事情节。
开端: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
湖南省醴陵市青云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2《芦花荡》教案(
2、《芦花荡》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设流程)第二课时洋淀派”代表作家。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参考答案:一、划分结构:第一部分(1--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为故事的曲折发展和主人公的性格刻画埋下伏笔.第二部分(9--19):故事的开端.一天夜里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去苇塘。
第三部分(24):故事的发展.在护送途中大菱受了伤,老头子既内疚又气愤,决定为大菱报仇.第四部分(55--63):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老头子痛打敌人,为大菱报了仇.二、老头的形象1、自信又自尊的人。
课文描写他为部队运送粮食、护送干部,从没有出现过意外。
当他这一次送两女孩时,一女孩受伤,就使他感到无脸见人,决心为受伤的大菱报仇。
这是他自信又自尊的表现。
2、智勇双全的人。
他六十多岁了,深夜独自一人出入芦花荡,神出鬼没,不带一枝枪,负责淀内淀外的联系,这是他机智的表现。
特别是他单身一人,设下计谋,痛打十多个鬼子,更是他有勇有谋的表现。
3、爱憎分明的人。
他与小女孩无亲无故,在护送中他与尽了力,但对小女孩的负伤,他是那样的自责,这表现出的是对小女孩、对自己同胞的爱。
而痛打鬼子则是体现了他对敌人的憎恨。
三、环境描写:景物一:第一自然段。
1、灿烂的星空,优美的苇塘,美丽的国土,却被敌人侵占,既交代了时代背景,又蕴含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懑和仇恨.2、用苇子生长的姿态,暗含抗日军民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景物二:“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写水的平、清,说明钩子布设得巧妙、隐蔽,不易发现,衬托老人的聪明机智.景物三:“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用美丽的芦花,衬托老人报仇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小结】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a交代时代背景b渲染气氛c烘托人物性格d为下文情节作铺垫四、语言描写的作用:1、生动的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2、深刻的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3、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赏析:
找出文章中的景物(环 境)描写的语句和段落。作 简要的分析,并说说这些景 物(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例如天气、 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 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感或心情,预示 任务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 的场景和周围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 发展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你喜欢这、 个人物吗?简单说说理由。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序幕
(1------8)
故事
(9------63) (9------24)
(25-----34) (35-----54) (55------63)
开端:护送 发展:受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潮:愧疚
结局:复仇
•品味赏析:
速读课文,结合文 章的具体描写(语言、 外貌、行为、心理)分 析老头子的性格特点。
课文小结:
孙犁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有两个:
1、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烘 托了人物形象。
2、富有特点的人物对话,展 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课外拓展:
1、 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英 雄杀敌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2、课外阅读《芦花荡》的 姊妹篇《荷花淀》,再次感受 孙犁作品的风格。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直接描写(肖像、语言、 刻画人物的方法: 动作、心理、神态描写 等);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
尾声。
小说的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
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整体感知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 句话进行概括。
孙
犁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孙犁
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 风格的集子是《白洋淀纪事》。 《芦花荡》与《荷花淀》为 “姊妹篇”。 语言风格:细腻优美, 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有 “小说的诗”,“诗的小 说”美称。
小说: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
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品味赏析:
我特别欣赏小说第 段中 的 描写(语言、动作、神态、 心理、外貌等),写出了老头子 ( )的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形象:
外貌
(
身体:干瘦像鱼鹰 胡子:花白、精神 精明干练 眼睛:尖锐、明亮 一切保险 什么事也没有 三个“不怕”
抗老 日 头 英 子 雄
)
语言
动作
自信自尊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 我没脸见人 这老脸啊 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 智勇双全 船却冲着这里来了 船却不动了,绕着鬼子们转 举起、砸着、 爱憎分明 狠狠地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