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烷基β-D-葡萄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

合集下载

β-d-吡喃葡萄糖哈沃斯式

β-d-吡喃葡萄糖哈沃斯式

β-d-吡喃葡萄糖哈沃斯式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β-d-吡喃葡萄糖哈沃斯式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概述内容:概述:β-d-吡喃葡萄糖哈沃斯式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和药物化学领域。

它是一种以β-D-吡喃葡萄糖为原料,经过哈沃斯式反应制备得到的产物。

β-d-吡喃葡萄糖是一种六元环糖,具有稳定的吡喃环结构和众多生物学活性。

它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功能,参与糖代谢、能量产生等关键生理过程。

而通过哈沃斯式反应将β-d-吡喃葡萄糖与其他化合物结合,可以获得更多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官能团,进一步扩展其应用领域。

哈沃斯式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通过将醛糖与碘代烷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吡喃糖。

这种反应具有高选择性和良好的产率,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合成、药物化学、糖生物学等领域。

本文将围绕β-d-吡喃葡萄糖哈沃斯式展开深入研究。

首先介绍β-d-吡喃葡萄糖的定义和特性,包括其结构和生物活性等方面。

接下来,详细探讨哈沃斯式反应的原理和机制,以及在β-d-吡喃葡萄糖合成中的具体应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β-d-吡喃葡萄糖哈沃斯式的应用前景,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β-d-吡喃葡萄糖哈沃斯式的理解,并为其在生物和药物化学领域的应用做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其中引言部分将对β-d-吡喃葡萄糖哈沃斯式的概述、文章的结构以及研究目的进行介绍。

正文部分将包括β-d-吡喃葡萄糖的定义和特性以及哈沃斯式反应的原理和机制的详细讨论。

最后的结论部分将总结β-d-吡喃葡萄糖哈沃斯式的应用和未来研究方向。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概述本文要讨论的主题,即β-d-吡喃葡萄糖哈沃斯式。

然后,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结构,明确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组织方式。

最后,我们将陈述本研究的目的,即探究β-d-吡喃葡萄糖哈沃斯式的定义、特性以及应用,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有机化学第二版》第14章:糖类

《有机化学第二版》第14章:糖类

2019/1/29
16
19:46
2019/1/29
17
19:46
• (三)单糖的化学性质
从结构上看,单糖分子中既有羰基又有羟基,因 此表现出醛酮和醇的一般性质。
又由于这两种官能团的相互影响以及在溶液中开 链式结构和环状结构的相互转变,单糖主要以环状结 构形式存在,但在水溶液中可与开链状式结构互变, 形成动态平衡,因此单糖的化学反应有的以环状结构 进行,也有的以开链式结构进行,表现出一些特殊的 性质。
α(β)-D-葡萄糖
α(β)-D-葡萄糖甲苷
2019/1/29
25
19:46
•糖苷的分子结构由糖和非糖两部分组成。 其中糖的部分称为糖苷基(糖体), 非糖部分称为糖苷配基(配糖体或苷元), 在糖苷中,连接糖苷基和糖苷配基的键称为苷键。
由于糖苷分子中没有苷羟基,因此,在水溶液中不能 转化为开链式结构,其性质与单糖完全不同。糖苷没有变 旋光现象,没有还原性,也不能形成糖脎。糖苷在碱性溶 液中比较稳定,但在酸或酶的作用下,糖苷很容易发生水 解,生成原来的糖和糖苷配基。 糖苷类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多数具有 生理活性,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D-葡萄糖
D-葡萄糖苯腙
D-葡萄糖脎
糖脎是难溶于水的黄色晶体,由于不同的糖脎晶形不 同,而且熔点也不同,成脎速度也不同。如D-果糖成脎比 D-葡萄糖快。因此,实验室运用显微镜观察脎的晶形及结 晶速度来定性鉴别各种单糖。
2019/1/29 24
19:46
4、成苷反应 单糖分子中含有苷羟基,较其它羟基活泼,在适当条 件下可与醇或酚等含有羟基的化合物脱水,生成具有缩醛 结构的化合物,称为糖苷(简称苷)。
2019/1/29 11

生化-碳水化合物和糖代谢整理

生化-碳水化合物和糖代谢整理

生化-碳水化合物和糖代谢整理●碳水化合物●单糖●常见单糖●葡萄糖●(α-D-葡萄糖)(贝塔-D-葡萄糖)是异头体●溶液中的葡萄糖易发生分子内环化反应,形成比较稳定的六元环吡喃糖,具体反应是C1羟基与C5羟基反应生成分子内半缩醛,C1由此转变为不对称碳原子;也可以形成五元环呋喃糖,不如前者稳定●果糖●半乳糖●甘露糖●单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醛基和羰基相互转变●单糖化学性质●异构化●还原性●酯化●形成糖苷●单糖光学异构体数目计算●=2的n次方,n为不对称碳原子数●链状己醛糖含有4个不对称碳原子,成环后又增加一个不对称碳原子,所以环状己醛糖的光学异构体有32种●单糖分子中只有六碳糖含有五个羟基●双糖●麦芽糖●两个葡萄糖(α-D-葡萄糖)●有还原性●蔗糖●葡萄糖,果糖●无还原性●乳糖●半乳糖,葡萄糖●有还原性●纤维二糖●两个葡萄糖(β-D-葡萄糖)●有还原性●多糖●同多糖●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由D—葡萄糖组成)来自植物●在淀粉分子中,葡萄糖残基之间的共价连接发生在相邻葡萄糖分子的特定羟基●糖原(由D—葡萄糖组成)来自动物●纤维素●几丁质●异多糖●半纤维素●碱溶性植物细胞壁多糖,多为多聚戊糖、多聚己糖混合物●琼脂●海藻多糖混合物●肽聚糖●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糖胺聚糖●动物细胞外基质中含氨基糖或其衍生物的杂多糖,含酸性集团●结合糖●糖蛋白●糖与蛋白质共价连接,蛋白质为主体,糖链为辅基●蛋白聚糖●糖胺聚糖与核心蛋白以糖肽键共价相连形成的超分子复合物●糖脂●以脂类分子为主体,结合一个或多个单糖残基●糖苷键问题●单糖不含糖苷键●a(1→4)糖苷键:麦芽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糖原(主链)●a(1→2)糖苷键:蔗糖●a(1→6)糖苷键:支链淀粉/糖原(支链)●β(1→4)糖苷键:乳糖,纤维二糖,纤维素,几丁质●单糖糖代谢●糖酵解(EMP途径)●场所●细胞质●反应历程●己糖磷酸化●(1)葡萄糖磷酸化●酶:己糖激酶●产物:6-磷酸葡萄糖(G-6-P 或6-P-G)●不可逆●消耗ATP●(2)6-磷酸果糖的生成●酶:磷酸己糖异构酶●产物:6-磷酸果糖(F-6-P 或6-P-F)●(3)1,6-二磷酸果糖的生成●酶:磷酸果糖激酶●产物:1,6-二磷酸果糖●不可逆●消耗ATP●磷酸己糖的裂解●(4)1,6-二磷酸果糖的裂解●酶:醛缩酶●产物:2分子磷酸丙糖,即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5)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酶:磷酸丙糖异构酶●结果:磷酸二羟丙酮异构化,生成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醛生成丙酮酸●(6)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该酶活性中心有半胱氨酸残基,为巯基酶●产物:高能磷酸化合物 1,3-二磷酸甘油酸,反应中脱下的氢由NAD+接受,形成NADH●(7)3-磷酸甘油酸和ATP的生成●酶:磷酸甘油酸激酶●产物:3-磷酸甘油酸,ATP●这种ATP生成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代谢底物先形成磷酸化或硫酯化的衍生物,然后再生成ATP。

人参皂苷的体内分布与代谢研究概况

人参皂苷的体内分布与代谢研究概况

·92·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Feb.2007 Vol.14 No.2人参皂苷的体内分布与代谢研究概况张蓓1,林东海2,刘珂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5)关键词:人参皂苷;代谢;分布;综述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5304(2007)02-0092-03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素有“中药之王”之称,主要产于吉林省长白山一带,是我国“东北三宝”之一。

现代研究表明,人参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目前已分离并鉴定的人参皂苷达60余种,具有抗肿瘤、降血脂、促进细胞再生等多种生理活性[1-2]。

随着现代分析手段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人参皂苷类成分在体内过程的研究日益增多。

现就人参皂苷在体内分布与代谢研究做简要综述。

1 人参皂苷的胃肠道代谢胃液主要成分为胃酸和胃蛋白酶,人们常以0.1 mol/L盐酸代替胃液来研究人参皂苷的分解情况。

Karikura等[3]对人参皂苷Rb1、Rb2在大鼠胃(体内)和在0.1 mol/L盐酸溶液(体外)中的水解反应做了研究。

结果发现Rb1在盐酸中水解成20(R,S)-Rg3,在大鼠胃中只能检测出其C-25位的过氧化物(Ⅷ);Rb2在0.1 mol/L盐酸溶液中C-20位的糖基结合部位部分水解为20(R,S)-Rg3,它在胃中降解很少,检测出的少量代谢物都是Rb2的氧化产物,为人参皂苷Rb2的25-羟基-23烯、24-羟基-25烯、25-过氧羟基-23烯衍生物和24-过氧羟基-25烯衍生物。

一般来说,在胃内20(S)-原人参三醇皂苷的代谢反应通讯作者:林东海,Tel:(0535)6706022;E-mail:ldh@luye-pharm. com 是C-20位糖链的水解以及母核侧链的水合作用。

20(S)-原人参二醇皂苷发生母核侧链的氧化反应,故不能将人参皂苷的代谢产物与其酸解产物等同起来。

芦丁Ruin

芦丁Ruin
芦丁(Rutin)
精选课件
• 芦丁(英语:Rutin,也叫芸香苷、路丁、
络通或槲皮素-3-O-芸香糖苷)是黄酮醇槲 皮素与二糖芸香二糖(α-L-鼠李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之间形成的糖苷。
在巴西芸香(Dimorphandra mollis)中,
芦丁的合成是经过芦丁合酶的活性而完成 的。
抽滤时溶液温度下降,芦丁析出留在滤纸 上;还有部分芦丁未从槐花米中煮出;芦 丁转移过程中损失等等。
• 3、实验所需槐花米粉碎太细,导致抽滤十
分缓慢,因而本实验后来用纱布代替滤纸。
精选课件
• 4、本来还应有一个粗产率,但因为实验考
虑不周全,没有测定粗芦丁质量,所以芦 丁粗产率无法计算得到。
• 5、纸色谱显色:饱和芦丁标准品乙醇溶液
950mg/kg。
精选课件
• 6、适用于脑血栓形成所致的偏瘫、失语、动
脉硬化、梗死前综合征等。
• 7、临床:用于防治脑溢血、高血压、视网膜
出血、紫瘢和急性出血性肾炎。江西修水的降压 神茶使用的主要原料是富含芦丁的青钱柳叶(芦 丁≥0.7%)。青钱柳叶获准“中国原产地地理标 志保护注册”,产品销往美国、德国、俄罗斯、 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治疗慢性气管炎, 有效率84.8%和98% 。本品衍生物三羟乙芸香甙 ( troxerutin ),即维路通,临床用于治疗烧伤、 关节炎及各种血管疾病,国外已有商品出售。国 内亦已研究成功,治脑血管病有效率87.8%,治 视网膜水肿和出血有效率88% 。
精选课件
植物来源
• 芸香科植物 芸香Ruta graveolens L. 全草挥发油 • 豆科植物 槐 Scphora japonica L. 果实(槐角)的主要成

中药化学习题集第二章糖与苷吴立军

中药化学习题集第二章糖与苷吴立军

中药化学习题集第⼆章糖与苷吴⽴军第⼆章糖和苷⼀、写出下列糖的Fisher投影式和Haworth投影式(寡糖只写Haworth投影式)1.β-D-葡萄吡喃糖2.α-L-⿏李吡喃糖3.β-D-⽢露吡喃糖4.α-L-阿拉伯呋喃糖5.β-D-⽊吡喃糖6.β-D-核呋喃糖7.β-D-半乳吡喃糖8.β-D-果呋喃糖9.α-L-呋吡喃糖10.β-D-葡萄吡喃糖醛酸11.β-D-半乳吡喃糖醛酸12.新橙⽪糖13.芦丁糖14.蔗糖15.樱草糖16.麦芽糖17.槐糖18.海藻糖19.棉⼦糖20.槐三糖投影式如下:1.β-D-葡萄吡喃糖2.α-L-⿏李吡喃糖3.β-D-⽢露吡喃糖4.α-L-阿拉伯呋喃糖6.β-D-核呋喃糖7.β-D-半乳吡喃糖8.β-D-果呋喃糖9.α-L-呋吡喃糖10.β-D-葡萄吡喃糖醛酸11. β-D-半乳吡喃糖醛酸12.新橙⽪糖13.芦丁糖14.蔗糖15.樱草糖16.麦芽糖17.槐糖18.海藻糖19.棉⼦糖20.槐三糖⼆、名词解释1. 1C和C1构象式2.N和A构象式3.1C4和4C1构象式4.β构型、α构型5.D构型、L构型6.相对构型、绝对构型7.吡喃型糖、呋喃型糖8.低聚糖、多糖9.Molish反应10.还原糖、⾮还原糖11.⼄酰解反应12. 酶解反应13.β-消除反应14.Smith降解(过碘酸降解)15.苷化位移16.端基碳17.前⼿性碳18.Bio-gel P19.苷化位移中的同五异⼗其余七解析:1、2、3 吡喃型糖在溶液或固体状态时,其优势构象是椅式,以C2、C3、C5、O四个原⼦构成的平⾯为准,当C4在⾯上,C1在⾯下时,称为4C1,简称为C1式或N式;当C4在⾯下,C1在⾯上时,称为1C4,简称为1C式或A式。

4、α、β表⽰相对构型,当C1-OH和C5(六元氧环糖-吡喃糖)或C4(五元氧环糖-呋喃糖)上的⼤取代基为同侧的为β型,为异侧的为α型。

5、D、L表⽰绝对构型,在Haworth式中,看不对称碳原⼦C5(吡喃糖)或C4(呋喃糖)上⼤取代基的⽅向,向上的为D,向下的为L。

5. 糖体部分的结构解析

5. 糖体部分的结构解析
24
4.5 NOESY谱
• 空间距离小于5Å的两质子在NOESY谱中出 现交叉峰。对糖类化合物来说,糖内质子 的NOE交叉峰,有利于完成信号的归属和 构型确定;糖间质子的NOE交叉峰,有利 于确定糖之间的连接顺序和连接位置。
• 一般吡喃环上1,3-双直立或平伏-直立两质 子间产生交叉峰,也就是对β型葡萄糖来说, H-1和H-3(和H-5)间有交叉峰,而对α型 葡萄糖H-1和H-2间有交叉峰。
12
• 1H-NMR谱中,没在拥挤区域而分开的信 号,即“结构报告信号”,是波谱解析的始 点,它能提供明确的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和 谱线宽度从而有助于结构解析,这包括端基 质子和6-去氧糖的甲基质子。
• 多数端基质子在4.2~5.3ppm之间,通常 α型较β型端基质子低场位移0.3~0.5ppm。 化学位移在4.8~5.3ppm之间同时3J1,2双峰在 1~4Hz间为α型葡萄糖和半乳糖端基质子, 而化学位移在4.4~4.8ppm之间同时3J1,2双峰 在6~8Hz间为β型葡萄糖和半乳糖端基质子。
• 在1H-NMR中,端基信号出现的区域内的峰数并不能 确切地反映组成低聚糖的单糖数目,因为酰化的低 聚糖中的次甲基和亚甲基和酰化的非糖单元上含羟 基的次甲基和亚甲基也能在这一区域出现信号,不 过这种情况通常并不妨碍碳谱的分析,因端基碳在 氧苷中只出现在90~112ppm这一明确的区域,在单 取代碳苷中出现在70~80ppm。
• 另一种利用氢谱判断连接位置的方法即比 较低聚糖全乙酰化前后的氢谱,由于乙酰 化使相连碳上质子去屏蔽约0.4~1.5 ppm, 而对相邻质子和成苷位质子没有影响。
HO
H
H H
OH OH
α-D-xylf
HOH2C
OH O

(中药鉴定学B)辅导资料

(中药鉴定学B)辅导资料

(中药鉴定学B)辅导资料【一】选择题A型题1、以下那种药材不适于晒干A 黄芪 B甘草 C商陆 D 薄荷 E穿心莲2、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A 《神农本草经》B 《新修本草》C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D 《本草经集注》E 《本草纲目》3、断面有木栓层及形成层环纹,中央有髓部的药材属于:A 双子叶植物根茎B 单子叶植物根茎 C蕨类植物根茎D 单子叶植物根E 双子叶植物根4、绵马贯众的主产地是A 浙江、广州B 福建、四川C 山东、河南D 黑龙江、吉林、辽宁E 河北、山西5、根具同心环排列的异常维管束,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此药材是;A 川芎B 大黄 C何首乌 D木香 E 牛膝6、成分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的药材是A、威灵仙 B 白芍 C川乌 D 黄连 E牛膝7、三七中的要紧活性成分是A齐墩果酸 B五环三萜的齐墩果烷系皂甙 C四环三萜的达玛脂烷系皂甙D生物碱 E低分子肽8、无香味的药材是A 狗脊B 白芷 C白术 D当归 E 川芎9、含有挥发油和生物碱的药材是A 川芎B 白芷 C柴胡 D防风 E 龙胆10、木栓层外侧有石细胞,韧皮部散有油室,薄壁细胞内含菊糖,具有以上显微特征的药材是A黄芩 B 党参 C当归 D 白术 E地黄11、呈肥厚拳状团块,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不规那么的瘤状突起,顶端有下陷圆盘状茎基和芽痕。

质坚硬,断面淡黄白色,有分散的棕黄色油点,气清香,味甜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此药材是A半夏 B 党参 C木香 D 白术 E地黄12、药材呈长椭圆形,扁缩而稍弯曲。

顶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或为残留茎基;另一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具环节,有多轮由点状突起排列而成的横环纹。

此药材是A郁金 B 百部 C 天麻 D 川贝母 E麦冬13、药材呈扁圆柱形。

表面灰棕色,栓皮脱落处呈红褐色。

横切面可见小形的髓偏向一侧,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偏心性半圆形的环。

d吡喃葡萄糖和d吡喃半乳糖的双糖结构

d吡喃葡萄糖和d吡喃半乳糖的双糖结构

标题:探秘双糖结构:d吡喃葡萄糖与d吡喃半乳糖在食品、医学、化学等领域中,糖类化合物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双糖结构是一种特殊的糖类结构,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特定的化学键连接在一起。

本文将深入探讨d吡喃葡萄糖和d吡喃半乳糖的双糖结构,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一主题。

1. 双糖结构的基本概念双糖结构指的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在自然界中,双糖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

d吡喃葡萄糖和d吡喃半乳糖是一对常见的双糖结构,其结构和性质备受关注。

2. d吡喃葡萄糖和d吡喃半乳糖的结构特点d吡喃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和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其分子式为C12H22O11。

而d吡喃半乳糖则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其分子式也为C12H22O11。

两者在结构上略有不同,但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3. 双糖结构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双糖结构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参与能量代谢和物质转运,还对细胞的生理活动产生影响。

d吡喃葡萄糖和d吡喃半乳糖作为双糖结构,其生物学功能更是引人注目,需要深入研究。

4. 我对双糖结构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双糖结构作为糖类化合物的一种特殊形式,对于生物体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我认为,对d吡喃葡萄糖和d吡喃半乳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扩展对双糖结构的认识,还有望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通过对d吡喃葡萄糖和d吡喃半乳糖的双糖结构进行深入探讨,我们不仅扩展了对双糖结构的认识,还了解了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

未来,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研究,揭示双糖结构的更多奥秘,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本文的撰写,读者可以全面、深刻地了解d吡喃葡萄糖和d吡喃半乳糖的双糖结构,以及双糖结构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而对于我个人来说,撰写本文也是一次对这一主题的全面理解与总结,希望能够为更多人带来启发和帮助。

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 纯化方法

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 纯化方法

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纯化方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的纯化技术探析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作为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

β-d-葡萄糖苷结构式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β-d-葡萄糖苷结构式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β-d-葡萄糖苷结构式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β-d-葡萄糖苷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由于其在生物代谢、药物研发和食品工业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对于其结构式及相关特征的解释和概述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引言、β-d-葡萄糖苷结构式解释说明、β-d-葡萄糖苷结构式的概述、实验方法与结果展示(可选)以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β-d-葡萄糖苷结构式的解释与说明,系统地介绍该化合物的定义、特征以及合成和应用领域。

同时,在概述中将涵盖该结构式的组成和形态特征、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机理,以及其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

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可以加深对β-d-葡萄糖苷结构式的理解,并展望未来其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

以上是关于文章“1. 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对您的长文写作有所帮助。

2. β-d-葡萄糖苷结构式解释说明:2.1 β-d-葡萄糖苷的定义和特征:β-d-葡萄糖苷是一种化合物,它由一个β型的D-葡萄糖和另一个化合物通过环氧化反应或酯化反应形成。

这种连接方式称为葡萄糖苷键。

β-d-葡萄糖苷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它由一个D-葡萄糖分子和另一个非齐聚体分子组成;其次,两个分子之间通过共用同一氧原子相互连接;最后,环氧型或酯型连接使得β-d-葡萄糖苷具有稠密、均匀的立体排列。

2.2 葡萄糖与葡萄糖苷的关系和区别:在β-d-葡萄糖苷中,D-葡萄糖与另一种非齐聚体以特定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物。

这种连接被称为葡萄糖苷键。

与普通的D-葡萄糖相比,β-d-葡萄糖苷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葡萄糖是一种常见的单糖,而葡萄糖苷则是由葡萄糖与其他分子通过特定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复合物。

2.3 β-d-葡萄糖苷的合成和应用领域:β-d-葡萄糖苷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合成,包括化学合成、酶催化反应等。

化学合成通常使用能够产生葡萄糖苷键的试剂和条件来将D-葡萄糖与其他分子连接在一起。

(完整版)表面活性剂参考答案

(完整版)表面活性剂参考答案

表面活性剂作业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分类方法。

答: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包括长链疏水基团和亲水性离子基团或极性基团两个部分。

由于它的分子中既有亲油基又有亲水基,所以,也称双亲化合物表面活性剂一般按离子的类型分类,即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凡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凡不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其在水中生成的表面活性离子种类,又可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大类。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如元素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等。

2.请解释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浊点、Krafft点等概念。

表面张力是指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体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很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或临界胶束浓度。

浊点(C. P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溶液由澄清变混浊时的温度即浊点。

临界溶解温度(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溶液突然由浑浊变澄清,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成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溶解温度。

3.表面活性剂有哪些基本作用?请分别作出解释。

1)润湿作用: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界面张力,使接触角变小,增大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的这种作用。

2)乳化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乳状液的这种作用。

3)分散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固体粒子分割成极细的微粒而分散悬浮在溶液中的这种作用,叫作分散作用。

4)起泡作用: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在搅拌时会产生许多气泡,由于气体比液体的密度小,液体中的气泡会很快上升到液面,形成气泡聚集物(即泡沫),而纯水不会产生此种现象,表面活性剂的这种作用叫发泡作用。

黄芩化学成分

黄芩化学成分

黄芩化学成分1889年日本人高桥从中国黄芩中分离出一个酚性结晶,1910年,及从越南产黄芩中研究清楚印黄芩素(Scutellarin),第一个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1922年日本人柴田桂太等从中国黄芩中分离黄芩素结晶,研究清楚大部分分子结构,未分离出甲基化合物,对葡萄糖醛酸的位置不确定。

1.黄芩(陕西省富县直罗镇野生)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2.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千层纸素A3.并头黄芩中野黄芩苷含量根3.17% >茎2.30%>叶1.78% >花卉0.38% ,含量范围1.78% ~3.17% ,根部野黄芩苷含量最高4.(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黄芩干燥根茎黄芩苷、野黄芩苷、去甲汉黄芩素一7一O一葡萄糖醛酸苷、千层纸素一7一O一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素一7一O一葡萄糖醛酸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5.(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论文)黄芩有效成分的酶提取工艺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苷6. 黄芩中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成分,此外还含有挥发油、苯乙醇昔类、甾醇、氨基酸、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但种类最多、生物活性最显著的是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黄芩苷元(Baicalein),黄芩苷(Baicalin),汉黄芩素(Wogonin),汉黄芩苷(Wogomoside),鼠尾草素(Salvigenin),千层纸素,韧黄芩素-I,汉黄芩素-5-O-D-葡萄糖苷,韧黄芩素-II,黄芩黄铜II,白杨黄素,白杨素-6-C-β-D-葡萄吡喃糖基-8-C-α-L-阿拉伯吡喃糖苷,白杨素-6-C-α-L-阿拉伯吡喃糖-8-C-β-D-葡萄吡喃糖苷,白杨素-8-C-β-D-葡萄吡喃糖苷,木蝴蝶素-A-7-O-葡萄糖醛酸苷,粘毛黄芩素III,粘毛黄芩素III-2’-O-β-D-吡喃葡萄糖苷,粘毛黄芩素I,左旋圣草素,粘毛黄芩素II,黄芩素-7-O-D-葡萄糖苷,去甲汉黄芩素,异黄芩素-8-O-D-葡萄糖醛酸苷,黄芩黄酮I。

吡喃糖特征吸收峰官能团

吡喃糖特征吸收峰官能团

吡喃糖特征吸收峰官能团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吡喃糖(pyranose)是一类含有吡喃环的糖类化合物,具有类似环氧环的结构。

吡喃糖在天然界中广泛存在,如葡萄糖、果糖等,是生物体内常见的单糖单元。

吡喃糖的结构特点使其在光谱分析中具有独特的吸收峰,这些吸收峰对研究和鉴定吡喃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吡喃糖的结构中含有多个官能团,如羟基、羧基等,这些官能团在光谱分析中表现出特定的吸收峰,为鉴定和定量吡喃糖提供了便利。

下面将介绍吡喃糖特征吸收峰的官能团及其分析方法。

1. 羟基官能团的吸收峰吡喃糖中的羟基官能团对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吡喃糖分子中,羟基团的吸收峰通常在200-300 nm范围内,吸收峰强度与羟基的取代位置和数量有关。

对吡喃糖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时,可以通过检测在200-300 nm范围内的吸收峰来确定其中羟基官能团的含量和位置分布。

3. 吡喃环的吸收峰吡喃糖特征吸收峰的官能团包括羟基、羧基和吡喃环结构,这些官能团在紫外-可见光谱中表现出特定的吸收峰,通过对其吸收峰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吡喃糖中官能团的含量和位置分布。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为研究吡喃糖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便利,有助于深入了解吡喃糖的性质和应用。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吡喃糖特征吸收峰的官能团及其分析方法。

第二篇示例:吡喃糖是一类含有吡喃环结构的碳水化合物,常见于天然产物中,如植物中的木质素和多糖。

吡喃糖的结构特点在于其含有吡喃环和多个羟基官能团,这些羟基官能团在吸收光谱中具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

吡喃糖的典型结构包括吡喃环和多个羟基官能团。

吡喃环是一种五元环结构,由四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在吡喃糖中,吡喃环通常与其他碳链连接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多糖结构。

在吡喃环上的氧原子和周围的碳原子之间存在着共轭作用,这使得吡喃环在紫外光谱中具有明显的吸收峰。

除了吡喃环外,吡喃糖还含有多个羟基官能团。

羟基是一种含氧官能团,通常与碳原子连接在一起,可以形成羟基键。

(完整版)中药化学习题

(完整版)中药化学习题

第一章、第二章习题一、填空题1.中药方剂各组成药味的有效成分之间通过配伍最有可能出现的物理变化是()的改变,从而对()产生相应的影响.2.有效成分是指()A需要提取的成分B含量高的化学成分C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治疗作用的成分D对人体有用的成分3.无效成分是指( )4.不经加热进行提取的方法有()和(),将溶剂从药材上部缓缓通过药材从下部流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做()。

5.中药化学成分中常见基团极性最大的是(),极性最小的是()6.凝胶过滤色谱又称排阻色谱、(),其分离原理主要是(),根据凝胶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而达到分离目的。

7.大孔树脂是一类没有(),具有(),()的固体高分子物质,它可以通过()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8.利用中药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或加入()后可降低某些成分在溶液中的()而自溶液中析出的特点,可采用()进行分离。

9.离子交换色谱主要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差异进行分离。

离子交换剂有()、()和()三种。

二、选择题1.与水不相互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A EtOHB Me2CO C n-BuOH D 四氯化碳2. 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为()A CHCl3 B 苯 C Et2O D 石油醚3.利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成分时,一般选用()A煎煮法 B浸渍法 C回流提取法 D超声提取法4.对含挥发油的药材进行水提取时,应采用的方法是()A回流提取法 B先进行水蒸气蒸馏再煎煮 C煎煮法 D连续回流提取法5.主要利用分子筛原理的是()A大孔树脂色谱 B凝胶过滤色谱 C离子交换色谱 D硅胶柱色谱6.由甲戊二羟酸途径生成的化合物是()A 醌类、酚类B 蛋白质C 糖类D 甾体、萜类7.可以确定化合物分子量的波谱技术是A.红外光谱 B.紫外光谱 C.质谱 D.核磁共振光谱 E.旋光光谱8. 由乙酸-丙二酸途径生成的化合物是A.脂肪酸类 B.蛋白质 C.生物碱 D.皂苷 E.糖类9. 由氨基酸途径生成的化合物是A.生物碱 B.脂肪酸类 C.糖类 D.皂苷 E.香豆素类10. 能提供分子中有关氢及碳原子的类型、数目、互相连接方式、周围化学环境、以及构型、构象的结构信息的波谱技术是A.红外光谱 B.紫外光谱 C.质谱 D.核磁共振光谱 E.旋光光谱三、问答题1.影响化合物极性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排列常见基团极性大小的顺序。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Deslanoside-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Deslanoside-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Deslanoside 英文名称: Deslanoside Injection【成分】本品主要成份为去乙酰毛花苷。

化学名称:3-[0-β-D-葡吡喃糖基-(1→4)-O-2,6-二脱氧-β-D-核-已吡喃糖基-(1→4)-O-2,6-二脱氧-β-D-核-已吡喃糖基-(1→4)-O-2,6-二脱氧-β-D-核-已吡喃糖基)氧代]-12,14-二羟基-心甾-20(22)-烯内酯。

辅料:乙醇、甘油、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1.主要用于心力衰竭。

由于其作用较快,适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或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的患者。

2.亦可用于控制伴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

3.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效慢,已少用。

【规格】2ml:0.4mg【用法用量】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首剂0.4~0.6mg(1-1.5支),以后每2~4小时可再给0.2~0.4mg(0.5-1支),总量1~1.6mg(2.5-4支)。

小儿常用量:按下列剂量分2~3次间隔3~4小时给予。

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或肾功能减退、心肌炎患儿,肌内或静脉注射按体重0.022mg/㎏,2周~3岁,按体重0.025mg/㎏。

本品静脉注射获满意疗效后,可改用地高辛常用维持量以保持疗效。

【不良反应】1.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新出现的心律失常、胃纳不佳或恶心、呕吐(刺激延髓中枢)、下腹痛、异常的无力、软弱。

2.少见的反应包括:视力模糊或"黄视"(中毒症状)、腹泻、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精神抑郁或错乱。

3.罕见的反应包括:嗜睡、头痛及皮疹、荨麻疹(过敏反应)。

4.在洋地黄的中毒表现中,心律失常最重要,最常见者为室性早搏,约占心脏反应的33%。

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或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心室颤动等。

儿童中心律失常比其他反应多见,但室性心律失常比成人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章编 号 :0415 (07 0 - 3 -4 10 ・66 20 )60 70 6
十 二 烷 基 ID一 萄 吡 喃糖 基 一1 3 一 3 葡 一 ( ) [ 一 葡 萄 吡 喃糖 基 一1 6 ]ID 葡 萄 吡 喃糖 基 ID一 3 ( ) 一 一 . 3 ( 6 一 一 葡 萄 吡 喃糖 苷 的合成 1 )ID一 3
基金项 目: 四川省教育厅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05 17 ; 庆邮电大学引进人才基金资助项 目( 2 0 — 5 20 A 8 ) 重 A 04 4 ) 联系人简介 : 衡林森( , 7 ) 男 , 19 一 , 教授 , 5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方酸化学、 糖化学与药物合成 的研究 。E m i hn l sn 6 ・ o -a :e gne @13 cr l i n
所示 。
关键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个非天然 的十二烷基七 糖 苷 , 物试 验结 果 显示 , 化 合 物 对荷 S∞小 鼠 动 该

O Ac O


o c
at
D 1 CC3

B O z
OC )I ( H2 1CH3

收稿 日期 :0 60 -0 修 回 日期 :070 —8 20 - 2 ; 9 20 -11
维普资讯
68 3
化 学研 究 与应 用
第l 9卷

C( NI DCC{ 3
{ (


O Al =CH2 CHCH2- l =

cH
显 一
图 1 目标化合物 6的合成路线
F g 1 S n h ssr u e o e tr e o o n i . y t e i o t ft a g tc mp u d h
1 J=9 4 z H, . H ,H. , . l( d 1 4) 5 3 d , H,J=8 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实验部分
1 1 实验 仪 器与试 剂 .
94 ,H-) 5 0 d , H, 1 6 1. H ,= . Hz 2 , . 2( d 1 J= . ,7 2 z C 2 , . l( d l H ) 4 9 d ,H,J . ,1. H ,=C 2 , =16 0 4 z H ) 4 6 d 1 J 8 0 , 1 ,. O 4. O ( I H . 4( ,H, = . HzH.) 4 3 2 I, T2 ) . 5 . . 2 (T,2 ,3 9 ( , H,J= 。4 O 40 I I H) .5 t I 9 2 z 。. 1 3 8 m, H) 3 4 m, , . 2 . H ) 3 9 .. 3( 2 , .6( 1 H) 2 0 ( , H, O H3 , . O.. 2( 2 H, H C 0 2 s 3 C C ) 13 1O m, 0 C 2 1H 0 C 3 ,. 9 t3 J=6 8 , H C 3 ; MR H ) 0 8 ( , H, . Hz C 2 H ) C N ( 0 MH , C C 3 :o 7 . 6 (1 10 z D I ) ' 0 7 1 C, C C 3) OH , 14 9 。14 8 ( C, O h ,3 . 1 1 8 3 ( h 6 . 8 6 . 5 2 C P ) 13 4 —2 . 8 P , C 2 H=C 2 , 1 . 0 I =C 2 ,0 . 5 1 HC H ) I7 4 ( C, H ) 1 12 ( C, C. ) 7 . 8 7 . 6 7 . 2 7 . 9 7 . 1( C, 1 , 93 。 32 , 2 9 , O6 , O 1 5 C , H =C , C. ,3 4 5 , 2 8 1 C一 , HC H , 2 , , ) 6 . 3( C, 6)

吕海斌 , 晓慧 , 蒋 衡林森
(. 1 西华 师范 大学 化学 化工 学院 四川 南 充 670 2 重庆 邮 电大学 生物 信息 学 院 重 庆 406 302,. 00 5 3 四川文理 学 院 四川 达 州 650 ) . 300
摘要: 本文以3( 丙基石.. .墒 ) ( 乙酰基-,— (_ ) 24二. 苯甲酰基__前 萄糖三氯乙酰亚氨酯 1 原 料 , 计 合 成 ) oD 【 为 设
了尚未见报道的十二烷基 1D 葡萄吡喃糖基 .1 )[ - . 3 . - (— .1D 葡萄吡喃糖基.1÷ ) — .前 萄 3 (- 6 ]pD 吡 喃糖 基 .1 6 . . 葡 萄 吡 喃 糖 苷 6 (— )1 D. 3 。其 组 成 和 结 构 已 由元 素 分 析 、H N MR、 MR C N
表征 。
关键词 : 十二烷基 ; 葡聚四糖 苷 ; 合成 ; 表征
中 图分 类 号 : 6 9 1 0 2 . 文献标识码 : A
近年来多糖 和寡糖的抗癌 、 高机体 免疫力 提 的作用 受 到广泛 的重 视 ¨ , 一些 l3连 接 的葡 聚 , 糖 和 13主链 1 6支 化 的 葡 聚 糖 具 有 较 好 的 抗 , , 癌、 提高机体免疫 力的作用 引, 为了能够方便组 装上 述糖 类化合 物我们 曾设 计合 成 了 3O- - ' 基 /  ̄丙 乙酰 基 -,. 24二 _ 甲酰 基 - . 葡 萄 吡 喃糖 苯 0 D一 t 基三 氯 乙酰 亚 氨 酯 这 个 关 键 化 合 物 , 用 这 个 并

肿 瘤 有 明 显 抑 制 作 用 】 ,为 有 利 于 进 行 构 效 研
究, 我们又用上述关 键化合物设计合成 了结构相 对 更 为简单 、 于 生 产 的 尚未 见 报 道 的 目标 化 合 易 物十二烷基 1D葡萄吡喃糖基 .1 ) [ . . 3 . - ( —3 .1 D 葡 3 萄 吡 喃糖基 .1 (— ) .. 吡 喃糖 基 .1 ) ] D葡萄 (— 一 1 D_ 3 葡萄吡 喃糖苷 , - 动物 试 验 结果 显 示 , 化合 物 该 对荷 S o 鼠肿瘤抑制作用 比十二烷基七糖苷对 l小 s 荷 Ss 鼠肿 瘤 抑制 作 用更 好 。合 成 路 线 如 图 l l小 o
维普资讯
第 1 9卷第 6期 20 07年 6月
化 学 研 究 与 应 用
C e c lR s ac n p e f n h mia e e r h a d Ap  ̄ a o i
Vo . 9, o 6 1 1 N . J n ,0 7 u e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