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投毒案死者同学
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发的思考
复旦大学投毒案引发的思考
摘要: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发布官方微博,2010级医科在读研究生黄洋于当天下午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不治身亡。
上海警方表示,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并锁定同寝室某同学有投毒的嫌疑。
2013年4月25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4·1”
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与黄洋同宿舍)依法批准逮捕。
关键词:大学生死亡,同学作案,琐事引发案件,近年类似事件频发,大学生心理健康。
正文:
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4月1日,因生体不适住院,后来警方在其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经警方调查,锁定作案嫌疑人为黄洋同宿舍同学林某,并于4月25日将林某依法逮捕。
两位风华正茂的学子,本是前途无量,却一个离我们而去,一个进入高墙!着实令人悲哀,愤怒与无奈,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
随着嫌疑人林某被捕,他所交代的杀人动机为“和死者黄某因生活琐事引起不和,心存不满”。动机一经曝出,引发公众惊愕,包括林某家人在内很多人都表示怀疑,他们“不理解”和“不相信”复旦大学的一名校高材生会仅仅因为生活琐事就毒杀舍友。因为林某不但成绩优异,并且在网络上发布过不少类似“医学是神圣的!”和“医乃仁术,爱心是一个医务工作者所必不可少的”内容的微博。一方面在立志救人,一方面却谋划实施投毒的“双面性格”也让公众无所适从,不少人感性上很难接受林某就是杀人嫌疑人。
呜呼哀哉,一位应该救人于生死的高学历医务人员,本应认真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但却因为一些琐事将同宿舍同学投毒杀害,着实让我无法理解,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高学历人才却心理不健康,甚至有些是多面人格!
复旦投毒案
林森浩
林森浩,广东汕头人,学习成绩优秀,高考时以680多分的高分考入 中山大学。2010年,林森浩因成绩优异被中山大学推荐,免试进入复 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并在中山医院见习。
黄洋
黄洋 ,四川自贡荣县人,家中独子。04年参加四川高考成绩优 秀,但因想读北大金融,选择复读,并在次年考出了690分的高
2015.12.11 执行死刑 罪犯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 2015.12.8 核准死刑 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维持一审以故意杀人罪 判处被告人林森浩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裁定。 2015.1.8 二审宣判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复旦学生林森浩投毒案二审公开宣判:驳回上 诉,维持原判。 2014.12.8 二审开庭 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高院第五法庭公开开庭审理。 2014.2.25 提起上诉 林森浩的二审代理律师唐志坚正式受委托向法院提起上诉。 2014.5.7 复旦学生联名信 复旦177名学生联名信寄往上海市高院,请求法院不要判林森浩 死刑立即执行。 2014.2.8 一审判决 复旦投毒案在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
观点分析
内容包括: 对于社会各界 观点的分析漫 谈
法院判决 内容包括: 法院判决书
判决分析
内容包括: 对于判决书的 一些不成熟的 看法
复旦投毒案判决书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指控:被告人林森浩与被害人黄洋于2010年9月分别进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攻读相关医学硕士专业,并于2011年8月起共同住宿于复旦大学枫林校区西20宿舍楼421室(以下简称“421室”)后,林
森浩因琐事与黄洋不和,竟逐渐对黄洋怀恨在心。2012年底,林森浩因个人原因不再继续报考博士研究生,黄洋则继续报考了博士研究生。2013年3月中旬,复旦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揭晓,黄洋名列前茅。2013年3月底,林森浩决意采取投毒的方法杀害黄洋。同年3月31日14时许,林森浩
以取实验用品为名,从他人处取得钥匙后进入其曾实习过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11号楼二楼影像医学实验室204室,趁室内无人,
取出装有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的试剂瓶和注射器,并装入一只黄色医疗废弃物袋内随身带离。当日17时50分许,林森浩回到其与黄洋共同住宿的421室,趁室内无人,将随身携带的上述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全部注入室内的饮水机中,随后将注射器和试剂瓶等物丢弃。同年4月1日上午,林森浩与黄洋同在421室内,黄洋从饮水机中接取并喝下已被林森浩注入了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的饮用水。之后,黄洋即发生呕吐,于当日中午至中山医院就诊,并于次日下午起留院治疗,随即因病情严重于4月3日被转至外科重症监护室治疗。此后,黄洋虽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仍于4月16日死亡。经鉴定,黄洋符合生前因二甲基亚硝胺中毒致肝脏、肾脏等多器官损伤、功能衰竭而死亡。4月11日,林
森浩在两次接受公安人员询问时均未供述上述投毒事实,直至次日凌晨经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刑事传唤到案后,才逐步供述了上述投毒事实。
复旦投毒案死者同学
4月7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6楼第一会议室,有一个人缺席。
缺席者是黄洋。他本应该在这个晴好的初夏早晨,坐到这个会议室里,参加博士研究生复试。在将近一个月前,黄洋参加了初试并顺利通过。
顺利几乎来得没有任何意外。黄洋的专业成绩不仅受到同学认可,导师更对黄洋赞誉有加。但一杯清澈透明的饮用水,改变了黄洋整个生命轨迹。
数月以来,被师友均笃定认为将稳进博士研修的黄洋,尚需为完成一篇漂亮的硕士毕业论文而继续努力。4月1日,按照黄洋的日程表,他会前往学校图书馆,为他的论文润色。
“时间不够,”勤奋的黄洋此前对身边同学说,“我的研究实验还没做完,论文也没写完。”
那个中毒的早晨
那是个阴霾的清晨。黄洋起床,打开寝室的饮水机,喝了一小杯水。黄洋立即觉得味怪,便将饮水迅速吐出,但剩余的部分有毒水,已径直被咽了下去。
毒物并没有立刻发挥作用。直到黄洋来到图书馆,最开始的呕吐方才出现。中午,黄洋独自步行前往距离学校仅一街之隔的中山医院就诊。当日,他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医生为他开出了抗感染及解痉的处方。
黄洋的同校学弟莫慈(化名)在当天中午接到了黄的电话。“他说感觉不舒服,要打针,希望我过去看他。”莫慈回忆。
大约下午两点,莫慈赶到点滴室。彼时,黄洋正在接受头孢滴注,手呈惨白色。在有暖气的注射室里,黄洋持续向莫慈抱怨身体很冷,因为体感难受,黄洋一度还像个负气的小孩子,对莫慈说,不想再打针了,要回学校。
迅速爬升的体温摧毁了黄洋坚持回校的念头。下午4点,黄洋的体温攀升至39.3度,坚持不愿打退烧针、吃退烧药的他终于松口,对医生表示愿意接受打退烧针。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2014-1-13
1、剧毒品管理漏洞:复旦大学投毒案
2013年4月,复旦大学林森浩在饮水机中注入N—二甲基亚硝铵,导致同学黄洋死亡,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作案者是从哪里得到使黄洋致死的剧毒品呢?实验室可能有着一定的管理责任。实验室应该加强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及其它危险品的管理,须明确责任人,对危险品的管理要严格实行“五双”制度,出入库必须有精确计量和记载,剩余危险品必须立即安放危险品仓库或保险储存柜,严格领用登记制度。
2、高校实验室火灾事故常见不断
2013年4月30 日9时左右,南京理工大学一处废弃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1死3伤。经调查,是因外来施工人员私自撬开实验室大门,用明火切割金属构件引起的。发生爆炸的地方是10多年前存放化学药品的实验室。2008年3月13日大火烧毁东南大学10个实验室,火灾原因是导线短路引发。
3、连串低级错误导致女博士中毒死亡
2009年7月3日,杭州某大学化学系,一位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误将本应接入307室的一氧化碳气体接至211室输气管路,导致一位女博士中毒死亡。一连串低级错误导致了事故的必然发生:⑴室外气体库虽有专人管,但钥匙大家可借;
⑵气体库中气瓶的摆放和标识不规范;⑶原先实验室搬迁后,原有的气体管子没有及时拆除或封口;⑷气体钢瓶连接管路后没有及时检漏;⑸开启一氧化碳总阀后没有立即做实验。
4、冰箱启动电火花引爆微泄露化学试剂
2004年4月11日,浙江某大学化工系大楼实验室,机械温控冰箱储存化学试剂引发爆炸事故,原因是化学试剂微泄露,机械温控冰箱启动产生电火花引爆。
2014年备考【时政要闻】复旦投毒案今日宣判 林森浩被控故意杀人
备受关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投毒案今日将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在一审庭审中,被告人林森浩称投毒动机是为了愚人节整黄洋,并没有预料到会致死。而受害人家属则态度坚决,要求“严惩凶手”,黄洋父亲黄国强更是强调,如果一审判决结果不是死刑,肯定会提起抗诉。
林森浩被控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
去年4月15日,复旦大学校方深夜发布官方微博,该校医学院一名医科在读研究生因身体不适入院,后病情严重,学校多次组织专家会诊,未发现病因。校方遂请警方介入。4月16日,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受害者黄洋去世。
警方经现场勘察和调查走访,锁定黄洋同寝室同学林森浩有重大作案嫌疑。当月19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
10月30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通过官方微博透露,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了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林森浩涉嫌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案。
11月27日,该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检方指控,林森浩与黄洋居住在同一寝室内。林森浩因琐事与黄洋不和,逐渐对黄怀恨在心。2013年3月底,林森浩决意采取投毒的方法杀害黄洋。3月31日下午,林森浩从其实习过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医学实验室取得装有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的试剂瓶和注射
器,当日17时50分许,林森浩将剧毒化学品全部注入宿舍内的饮水机中。次日上午,黄洋从饮水机中接取并喝下已被注入了剧毒化学品的饮用水。之后,黄洋即发生呕吐,赴医院治疗。
4月16日,黄洋经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黄洋符合生前因二甲基亚硝胺中毒致肝脏、肾脏等多器官损伤、功能衰竭而死亡。4月12日,林森浩经警方传唤到案后,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实。
毒杀室友
毒杀室友
作者:
来源:《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2013年第07期
复旦大学“N-二甲基亚硝胺”投毒案:
2013年4月1日早上,复旦大学一名医科在读研究生(2010级)黄洋喝了一口寝室饮水机内的水。晚10点多的时候,黄洋开始恶心、呕吐并伴有发烧。导师和同学马上把他送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当时医院按照胃肠炎的处理方式给予输液治疗。
4月2日晚9点,黄洋在同学的陪同下去看急诊,化验结果显示其肝功能已出现损伤。
4月3日,黄洋病情继续恶化,血小板开始减少,住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医生会诊初步认为是中毒造成了肝功能的损伤,但究竟是什么毒素,一时依然难以判断,无法及时对症下药。
4月9日,事件出现重要进展,黄洋的中毒终于确定毒源,为室友投毒所致。
4月16日15时23分,医院宣布:黄洋去世。
黄洋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震撼之余,有网友纷纷调侃:感谢室友不杀之恩。同时也让不少人想起了曾经发生过的两起高校投毒事件。
北京大学“铊”投毒案:
1997年5月,北京大学发生全国第二起“铊”投毒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晓龙很快被公安局扣押。
此案受害人江林、陆晨光,系北京大学化学系1994级的男生,犯罪嫌疑人王晓龙与江林同班不同寝室;与陆晨光同寝室不同班。王晓龙曾交待,过去江林与他关系好,后来却不理他了,所以投毒。为实验投毒量,他把陆晨光当做实验对象,也投了毒。
中国矿业大学校园投毒案:
2007年5月,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学生常宇庆,因对几名同学有意见,决定报复他们。常宇庆从网上搜索到销售硝酸铊的信息,假冒同学王某的名字多次与卖家联系。
由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回顾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原创
由上海复旦⼤学投毒案回顾云南⼤学马加爵案----------原创
正确加强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
————马加爵杀⼈案的惨痛教训(原写于2004年)
云南⼤学杀害四位室友的马加爵被捕后,从各种媒体的报道中,得知马加爵的杀⼈起因⼤体可归纳为两个⽅⾯:⼀是平⽇⾥同学们都瞧不起他,背后都在说他的坏话。马⽇常不善⾔辞,为了能博得同学们的好感,和他们搞好关系,时常找机会讲⼏句笑话什么的,结果却招来了⽆情的嘲笑。⼆是马杀⼈的导⽕索,就是在⼀次打牌中,本来没有作弊的他却被同学们诬为作弊,由此⽽引发了争吵,结果⼜吵出了许多别的事情来,主要是同学们都认为他的为⼈太差,就连他最要好的⽼乡过⽣⽇都不请他吃饭等⼀些杂七杂⼋的琐事,使马加爵意外地知道同学们对他的评价⽐他⾃⼰想象的还要糟。更使他吃惊的是,和他要好的⽼乡也和别⼈⼀样歧视他,因⽽使他丧失了理智,产⽣了⾸先要杀死⽼乡的罪恶念头。其他三位是在马加爵实施杀⼈的过程中的殉葬品。
从以上这些原因看出,本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却酿成了轰动全国的杀⼈⼤案,这充分暴露出我国现今有些地⽅道德素质教育上的严重缺失,尤其是发⽣在⽐较不错的云南⼤学中那些接受了⾼等教育的⼈群⾥,就更显事情的严重性。
“打⼈不打脸骂⼈不揭短”这是我国⾃古以来⼴⼤⼈民所遵循的⼀个最简单最通俗的道德训条,也是预防⽭盾激化的⼀切有效措施中的⼀条。除了其他各个⽅⾯的多种道德训条外,与导致马加爵杀⼈的那两个因素相对应的训条还有:⼀.不要当众揭⼈短处或讲别⼈忌讳的事;不要拿别⼈的弱点取消笑要互相礼貌谦让。⼆.⽆论对谁,不管他地位⾼低、资历深浅、条件优劣等都要⼀视同仁,不卑不亢。不能瞧不起不如⾃⼰,或是⽣活贫困、相貌丑陋、⾝有残疾、乞丐、被判过刑或犯过错误的⼈。
朱令案同宿舍的人现状大全word版
朱令,北京人,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朱令于1994年、1995年遭人两次蓄意用致命化学物铊下毒,出现全身瘫痪、脑神经受损等症状,并造成终身伤害。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朱令案同宿舍的人现状,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朱令案同宿舍的人现状
朱令,北京人,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朱令事件是指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铊中毒的症状,导致身体健康遭到极大的伤害,最后得助于互联网才受到确诊和救治的事件,这是中国首次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际远程医疗的尝试。由于朱令没有铊的接触史,警方认定为是投毒事件,但此案经过调查之后,几度沉浮,凶手至今仍逍遥法外,尚无明确结果。且由于警方对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异常行为,让朱令案成为公众事件,从而衍生出对于作案嫌疑人家庭背景的各种猜测。
2013年4月16日,随着复旦投毒案的告落,关于彻查朱令案的呼声亦再度涌现,昔日作案嫌疑人孙维遭到社会舆论的广泛争议。
2013年5月8日,北京市公安局通过官方微博作出回应,表示碍于证据灭失无法侦破,且过程中未受任何干扰,呼吁公众理性看待此案。
2013年9月25日,朱令案律师团召集人李春光律师在微博上发布案件最新
进展称,清华校方高层已与朱令的父母接触。2013年9月26日,网友@ Fang_2014在微博发布了一封来信:“2013年6月底,朱令家人收到一封写自美国洛杉矶、寄自拉斯维加斯的信件”,落款“冬冬”的作者在信中称,如果不是朱令影响别人休息,“也不会被同宿舍人集体毒残”。
1995年4月10日,朱令的高中同学、北京大学力学系92级学生贝志城、蔡全清等人当时将这种不明的病症翻译成英文,[3]通过互联网向Use的sci.med 及其他有关新闻组和Bitnet发出求救电子邮件。之后收到世界18个国
【高中生物】复旦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身亡 校方否认竞争说
【高中生物】复旦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身亡校方否认竞争说
【高中生物】复旦研究生疑遭室友投毒身亡校方否认竞争说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复旦大学研究生疑遭投毒一事被曝出后,牵动
着无数人的心。昨天(4月16日)下午3点29分,复旦大学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出通报称,该校2021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点23分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
这一消息公布后,立即引发社会的广为高度关注,该微博公布6小时,留言已超过11万7千多次,网友评论3万3千多条,人们在抒发悲愤、遗憾的同时,也对导致惨剧的原
因展开种种猜测。黄洋就是在什么情况下中毒直到伤重的?投毒者就是谁,为何下此毒手?
15日晚间,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4月1日,该校一名2021级在读医科研
究生出现身体不适,当晚被送医就诊。入院后,病情加重,先后出现昏迷、肝功能衰竭等
症状。医院组织了多次全市专家会诊,并经病因学检查,未发现病因。学校要求医院全力
救治,并请上海警方介入调查。
复旦大学新闻发言人方明:1日学生身体呼吸困难,至11日这中间的时间,我们一方面就是非政府救治,一方面就是非政府全市医生的多方诊治,想要找寻病因,但是迟迟没
找出病因,所以才提出申请警方干预调查。
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在该学生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目前警方已基本锁定同寝室林某存在嫌疑,林某已被刑拘。
受害人黄洋,男,27岁,四川自贡人,就是复旦大学医学院2021级的大二研究生。
据介绍,他不久前在考博过程中成绩坐落于耳鼻喉科第一名,刚赢得免试博士生的机会。
复旦大学投毒案
Leabharlann Baidu
“复旦大学投毒案”
2013年4月1日,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 级在读医科研究生黄洋因身体不适住院,经 警方调查显示,该生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存 在某有毒化合物成分。 4月16日15:23黄洋 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 经严密侦察,警方认定同寝室林森浩存 在嫌疑。
2013年3月31日中午,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 究生林森浩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 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 2013年4月1日早上,与林森浩同寝室的黄洋起 床后接水喝,饮用后便出现干呕现象,最后因身体 不适入院。 2013年4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 接复旦大学保卫处对黄洋中毒事件报案,上海警方 接报后立即组织专案组开展侦查。经现场勘查和调 查走访,锁定黄洋同寝室同学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当晚依法对林某实施刑事传唤。 2013年4月12日,林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2014年2月18日报道,上海第二中级 人民法院判决认定,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 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林森浩投毒导致室友 黄洋死亡,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二审维持原判。 2015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林森浩死刑,12月11日,林森浩在上海被 执行死刑。
复旦大学投毒案案例分析
复旦大学投毒案案例分析
一、案情介绍
2013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中毒身亡,而涉嫌投毒的犯罪嫌疑人恰恰是被害人舍友林森浩。名校、投毒,这两个元素组合起来的案件新闻迅速引发全社会关注。4月25日,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林森浩批准逮捕。11月27日,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林森浩称自己看不惯黄洋,决定投毒出于愚人节整人想法。2014年2月18日上午10点半,该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5日上午,被告人林森浩委托辩护律师正式向上海二中院提起上诉。
二、关键点分析
林某用他以前写过论文研究过的毒药来下毒存在疑点,而且作为亲密无间的室友,他要是真想害黄某他有很多机会,他竟然选择了往饮水机里投毒,这样怎么看他都会成为嫌疑最大的人。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他选了这种笨透了的谋杀方式,他都不知道在黄某已经毒发后好好清洗一下饮水机么,还让警方事后查出了毒药的成分。还有那个短信,不是说专家们都束手无策不知道是什么中毒,没有那个短信就没人知道黄是什么中毒,甚至根本不会有人觉得是有人投毒,应该只是深谙这种毒的特性,怀疑室友是中了这种毒,想要救室友一命,又怕惹祸上身才匿名发了这个短信。又或者根本那个短信就不是他发的。黄某不是喝完水后还怕室友喝了“过期的水”生病清洗了水桶,只有三个人住的寝室,而除了黄、林的第三个人又是不怎么住寝室的,那黄某担心“喝过期水生病”的不正是林某么,试问如果黄、林之间只是“表面上没有矛盾”,黄某用不用做到这个份上。
复旦投毒案的反思
从复旦投毒案看思想道德教育缺失
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惨遭室友投毒,于3月16日下午,经抢救无效在上海中山医院不幸去世。面对这样一个风华正茂的医学准博士,不是死在学校实验室里,也不是死于医院手术台上,而是死于如兄弟姐妹的同学之手,悲愤填膺,却深感吐槽无力。
经常看新闻,看着很多的生命逝去,总有一种悲天悯人之感,而看到年轻生命因非暴力原因的逝去时,只有感叹人世的险恶,人心惟危也。
回顾近年,从1995年清华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两起铊盐投毒案,到2004年马加爵案、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案,再到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那一颗颗漠视生命的心,一颗颗扭曲的心灵,让我们震惊。这不禁让人发问:如今我们的学生是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到如今,成就当然斐然,但教训却也历历在目。学子们奥数水平上升了,琴棋书画精通了,考试成绩上升了,高等学府进去了,但独立能力下降了,承受能力下降了,包容心变小了。学会了好高骛远,却不会脚踏实地;学会了急功近利,却不会修身养性;可以独来独往,却不会相安无事。
这些都是中国教育片面重视知识教育,造成德育教育的缺失。那么,究其根源,到底为什么会使思想道德教育成为中国教育软肋呢?
一、家庭的道德修养教育缺位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使得家庭德育教育滞后。当今的青少年,尤
其是城镇家庭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从一生下来就被家长娇着宠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私、心胸狭隘,一切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状态,其明显的表现就是除了关心自己,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溶不到学校和社会大家庭中去, 自己占一点小便宜可以,但吃一点小亏那是绝对不行的,甚至别人哪个方面比自己强都成了心里过不去的坎。
复旦177学生为“投毒案”被告人求情:给条生路
复旦177学生为“投毒案”被告人求情:给条生路
社会万象法制晚报[微博]2014-05-07 12:53
我要分享
18113
2月18日,林森浩在上海市二中院等待一审宣判。随后,法官宣布了死刑判决。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法制晚报讯(记者温如军)日前,由复旦大学177名学生联合签名的《关于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请求信》寄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随之一起的还有另外一份《声明书》。建议给被告人林森浩一条生路,让他洗心革面,并在将来照顾受害人黄洋的父母。
今年2月18日,林森浩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5日,被告人林森浩委托辩护律师正式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作为二中院的上级法院,上海市高院将开庭审理林森浩上诉案。复旦投毒案进入二审程序。
近日,《法制晚报》记者通过多种渠道拿到了这封由复旦大学177名同学联合签名的“请求信”,177名学子表示,希望国家、社会、法院综合考量,慎重量刑,能给林森浩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多位律师及专家则表示,“请求信”对二审量刑的影响可能性不大。
上书 177学子为林森浩求“免死”
“我们是复旦大学的学生,我们请求法院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立即执行。”请求信写道,林森浩投毒,导致同学黄洋死亡,其罪严重,后果惨重。林本人必须痛彻心扉地忏悔,如果得以生存,应以一切办法为受害者父母尽孝、赎罪。
“我校老师学生对受害同学黄洋的死,极为难过、极为悲痛、极为同情。”记者看到,在这封177名同学联名的请求信中,此处用了3次“极为”。请求信还显示,全校师生,很多为黄洋的父母捐了款,表达惋惜的同时,“让全社会从中汲取教训,绝对不能再发生此事。”177名同学恳切表示,“我们愿意代黄洋尽孝,尽一切力量帮助他的父母。”
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
02刘雨晨表示那些没去开发大西北就犯罪的青少年不是一名好的学生
05崔宏彬表示青少年犯罪的那些人可能还是太冲动了
04赵飞表示很感谢室友的不杀之恩
03曹雯博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 01颜帅康表示恶习渐渐形成于不知不觉中
——德莱登
47唐小峰表示冲百度文库是魔鬼
某 位 不 愿 透 露 姓 名 的 本 组 同 学
同学们认为某市青少年犯罪“很严重”和“比较严 重”为10人,占有效问卷的55.83% ;“一般” 的6人,占36.1% ;“比较少”和“很少”的2人, 占6.95% 。
复旦大学投毒案
复旦大学投毒案一般指复旦 投毒案复旦投毒案,指2013年4 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 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 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黄洋 的室友,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 N-二甲基亚硝胺。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 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 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 夺政治权利终身。2015年1月8日,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维持原 判: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
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因 故意杀人罪被依法执行死刑。
复旦大学投毒案
作案动机:
最高法经复核确认:被告人林森浩与被害人黄洋分别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同住一间宿舍。林 森浩因日常琐事对被害人黄洋不满,决意采用投放毒物的方 式加害黄洋。
新华网评:校园投毒让人叹息
新华网评:校园投毒让人叹息
新华网评:似曾相识的校园投毒让人叹息
昨日下午,复旦大学中毒入院的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去世。同日上海警方证实,中毒研究生同寝室的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现已被刑事拘留。一个生命过早逝去,让人扼腕叹息,到底是什么样的仇恨让同室者不惜投毒杀害,耐人寻味。
导致复旦研究生黄洋中毒的物质初步确定为N-二甲基亚硝胺,该物质毒性强,较小剂量的长期暴露也可能增加肝癌风险。这样的恶性犯罪让人们不由得想起上世纪90年代的清华大学朱令铊中毒事件,悲剧似曾相识。从1994年中毒至今,朱令的智力、视觉、肌体和语言功能都没有得到恢复,留下永久的严重后遗症,生活根本无法自理。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由于铊毒害,成了一个神态臃肿的中年妇人,生命的精彩戛然而止。黄洋被同室痛下毒手,同样成了仇恨下的牺牲品。跟朱令事件一样,人们关注的是这些能迅速致人于死亡或残疾的化学物品,到底是如何来到下毒者手中的。
否受到危险化学品的最大危害或威协,马虎不得,否则,校园投毒案总会以触目惊心的形式不断上演。其次,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严格管制的危险化学品,比如“铊”或“硝酸铊”,在网上购买却不设防。“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直接购买剧毒药品或者通过电话向上门推销的公司订购”,甚至还存在“普通快递送剧毒品上门”的情况。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3名大学生铊中毒一案投毒者所用的硝酸铊便在网上购买。剧毒化学物品的不法买卖更多是在网上实现,这也为法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盯紧现实的准购制度,更要在网上打击这些事实上并不隐秘的利益链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投毒案死者同学:嫌犯已供述杀人动机
2013-04-18 00:34:14来源: 中国青年网(北京)有15074人参和
分享到
核心提示: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被投毒身亡案有新进展,4月12日,消息称警方基本认定同寝室的林沐(化名)存在下毒嫌疑。官方尚未披露林沐涉嫌毒害黄洋的原因。一位接受过警方调查笔录的黄洋同学称,林沐已对警方供述了毒害黄洋的动机,但警方对动机的核实尚在进行中。
4月7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6楼第一会议室,有一个人缺席。
缺席者是黄洋。他本应该在这个晴好的初夏早晨,坐到这个会议室里,参加博士研究生复试。在将近一个月前,黄洋参加了初试并顺利通过。
顺利几乎来得没有任何意外。黄洋的专业成绩不仅受到同学认可,导师更对黄洋赞誉有加。但一杯清澈透明的饮用水,改变了黄洋整个生命轨迹。
数月以来,被师友均笃定认为将稳进博士研修的黄洋,尚需为完成一篇漂亮的硕士毕业论文而继续努力。4月1日,按照黄洋的日程表,他会前往学校图书馆,为他的论文润色。
“时间不够,”勤奋的黄洋此前对身边同学说,“我的研究实验还没做完,论文也没写完。”
那个中毒的早晨
那是个阴霾的清晨。黄洋起床,打开寝室的饮水机,喝了一小杯水。黄洋立即觉得味怪,便将饮水迅速吐出,但剩余的部分有毒水,已径直被咽了下去。
毒物并没有立刻发挥作用。直到黄洋来到图书馆,最开始的呕吐方才出现。中午,黄洋独自步行前往距离学校仅一街之隔的中山医院就诊。当日,他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医生为他开出了抗感染及解痉的处方。
黄洋的同校学弟莫慈(化名)在当天中午接到了黄的电话。“他说感觉不舒服,要打针,希望我过去看他。”莫慈回忆。
大约下午两点,莫慈赶到点滴室。彼时,黄洋正在接受头孢滴注,手呈惨白色。在有暖气的注射室里,黄洋持续向莫慈抱怨身体很冷,因为体感难受,黄洋一度还像个负气的小孩子,对莫慈说,不想再打针了,要回学校。
迅速爬升的体温摧毁了黄洋坚持回校的念头。下午4点,黄洋的体温攀升至39.3度,坚持不愿打退烧针、吃退烧药的他终于松口,对医生表示愿意接受打退烧针。
对于突如其来的病痛,黄洋在当日就已对莫慈说,他怀疑清晨喝下的那杯怪味的水,可能就是突发急病的原因。莫慈说,在当日黄洋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时,医生即已由黄洋的主诉推测,寝室饮水机内的桶装水可能因置放日久,细菌滋生而引发食物中毒。
当日,N-二甲基亚硝胺远未进入任何人的视线。黄洋、莫慈和医生均推断,导致黄出现病症的原因是饮用水内可能滋生的细菌。在众多被考虑的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当时嫌疑较大。
这是一种常见的细菌,由其引发的感染会导致患者剧烈呕吐。
但看似对症下药的处方并没有缓解病情。黄洋的病历显示,在4月1日完成所有注射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
第二天早晨,黄洋仍呕吐、发热,并感到腹部隐痛。当日,黄洋第一次接受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这两大项内的数个重要指标均不在正常值内。黄洋开始接受保肝及输血治疗。
病情随后急剧恶化。3日,黄洋的血小板开始减少,被送入住进了外科重症监护室;7日,鼻孔出血;8日,陷入昏迷。在此期间,治疗团队不断尝试确定引发黄洋肝功能重度损伤的毒素来源,直至9日,黄洋的一位师兄收到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提请注意一种化学药物,经过院方及师生努力,最后发现引发黄洋中毒的是N-二甲基亚硝胺。
复旦大学新闻发言人方明对媒体说,学校和中山医院曾组织过多次全市专家会诊,试图寻找黄洋的病因,但一直未能完全确诊,最后想到提请警方介入调查。
11日,在饮水机弯管的残余饮用水中,警方确认找到了少量N-二甲基亚硝胺,黄洋的室友进入警方排查视线。
一个“有点悲观倾向”的人
15日晚间,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告称,4月12日,警方基本认定同寝室的林沐(化名)存在下毒嫌疑。
黄洋的寝室位于医学院20号寝室楼背阴的四层。寝室本可供四名学生入住,但在2010年黄洋开始就读研究生后,这个寝室一直仅住有三名学生。由于一位上海籍的学生经常回家,寝室实际上仅有黄洋及林沐日常居住。
林沐正是目前被警方认为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的黄洋室友。2010年,这位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的潮汕小伙,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部。
由于医学科室甚多,在医学院研究生部,寝室室友各自拥有不同研究方向的情况极为正常。黄洋在研究生阶段的方向是耳鼻喉科,而林沐则主攻超声科。
在科研方面,林沐的成绩并不逊于黄洋。2011年9月,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青年论文论坛上,林沐的一篇文献被评为优秀论文。第二年,在新一次的会议上,林沐又作为嘉宾在青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两段青春的悲剧交集?
《东方早报》引述林沐高中同学小吴的话称,林在中学时期“性格比较安静,不过待人真诚,挺聪明,是一个和善的人”,但有时候“脾气确实有点古怪”。
林沐的近照显示,他有着高颧骨、剑形浓眉、戴眼镜的青年形象。然而即便是去旅游,林沐出现在照片里的表情,大多数仍显严肃。
“那些良心被狗吃了一大半,不分轻重乱开检查,乱开药的医生,通通他妈的不得好死!”这是一条由林沐发布于2009年6月的签名,目前仍被记录在他的空间里。彼时,林正在中山大学本科就读。
在医学专门论坛丁香园,林沐针对如何防止医院暴力的帖子回复:“对待迷茫的患者的疑问要耐心,再忙也得平静下来解释。对于专门找事的就不能手软,该出手时就出手。”
林沐对自己的情绪状况也曾有过不满。“周围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我的状况却像天气,反复无常——像个神经病。”在复旦读研的第二个学期末,林沐发表日志,这么写道,“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不喜言辞,不善言辞……我想,我是个有点悲观倾向的人。这种悲观倾向会在不恰当的时刻提醒我事情的不确定性,让我动摇、害怕、继而放弃。”
即便在这篇日志里,林沐把自己称为“怪人”,他仍寄语说,“要成为一个简单的人,要乐观,要自信”。
一次悲剧的交集?
在莫慈看来,黄洋、林沐等三人组成的寝室关系看起来“挺好的”。
外人已无法从黄、林口中听到他们对彼此的评价。不过在去年底,林沐在微博上曾经透露他对黄洋的称呼是——“黄屌丝”。
“上海的冬夜,开着电脑,在小台灯的光照下,看着各种图文,听着电脑的沙沙声,还有黄屌丝的呼噜声。”林沐说。
外人也已很难确认,“黄屌丝”究竟是寝室好友间的一个玩笑,抑或是暗藏玄机的一种嘲讽。
黄洋的家境确实不好。他曾在演讲中提到,其来自四川一个普通的小县城,父母在上高中那年就双双下岗,母亲还体弱多病,光医疗费用已经让家里欠下了一大笔钱。
不过刻苦的黄洋在本硕阶段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由于家境的原因,黄洋对于继续攻读博士的选择曾有过两次反复。2012年,黄洋的成绩实际上足以让他获得直升博士的资格,但他却选择放弃。
莫慈回忆,黄洋当时并未想过考博,对他来说,医生这份工作责任重大,他觉得自己承担不起,他想要去公司。
“作为复旦大学枫林校区赛扶团队的前任领队,黄洋的领导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莫慈说,“无奈黄洋因事耽搁而错过了公司的招聘季,最后在2012年底才决定考博。”
莫慈强调,黄洋和林沐的专业和就读的医院都不一样,因此他们在获取博士就读资格的问题上,根本不会有利益冲突。
官方尚未披露林沐涉嫌毒害黄洋的原因。本报记者则从一位接受过警方调查笔录的黄洋同学处获悉,林沐已对警方供述了毒害黄洋的动机,但警方对动机的核实尚在进行中。
更多的人则在网上呼吁,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要“重证据,轻口供”,不轻易给嫌疑人下判断,并由律师及时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