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瘦肉猪新品系SⅣ系配套杂交试验
九种优质良种猪品种简介

九种优质良种猪品种简介一、中国瘦肉猪新品系。
该品系选育是我国七五、八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该品系有4个父系,5个母系。
父本新品系主要是对引进猪种(大白猪,杜洛克、长白猪) 在我国现有条件(气候、饲养、管理等)下,进行了大群继代选育,注意保持这些猪种在生长能速度、瘦肉率等性状方面的优点,同时在肢蹄健壮性、抗应激能力、繁殖性能等方面进行了选择。
选育后的父本新品系胴体瘦肉率有了明显提高,由60.6%提高到64.24%,90公斤体重日龄均由生后175天缩短为160天以内,每公斤增重耗料由3.0公斤下降为2.8公斤。
母本新品系,主要是利用我国地方良种的产仔数多、肉质好等特性。
选育后的5个母本新品系产仔数达12.5~15.67头,172日龄体篝达90公斤,胴体瘦肉率达54.31%~61.08%。
杂优组合的平均窝产瘦肉量达475.5公斤,达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种猪推广面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
二、荣昌猪瘦肉型品系。
荣昌猪瘦肉型品系是七五、八五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
该品系是在原荣昌猪选育基础上,适当导入长白猪血,猪群闭锁,继代选育,在保持原荣昌猪的毛色、肉质优良特性的基础上,重点提高瘦肉率,适当提高饲料报酬和生长速度。
该品系全身被毛白色,头部有黑斑(为原荣昌猪毛色特征),嘴筒直、中等长,耳中等大、稍下垂,头大小适中,背腰平直,后躯丰满、四肢较高而结实,有效乳头6对以上。
繁殖性能与荣昌猪相似,经产仔数1 2.74头,断奶窝重128么斤,达90公斤体重日龄为180.7天,20~90公斤阶段日增重0.635 公斤。
料肉比3.25∶1,瘦肉率56.43%,各主要经济性状指标与原荣昌猪比较,提高25%~63%,而且保持了地方猪种的特征特性。
该系适应性能较好,现已在四川、北京、海南、甘肃等省市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冀合白猪。
冀合白猪包括2个专门化母系和1个专门化父系。
母系A由大白猪、定县猪、深县猪三个品系杂交而成,母系B由长白猪、汉沽黑猪和太湖猪、二花脸三个品系杂交合成。
我国成功选育出优质瘦肉型猪新品系

我国成功选育出优质瘦肉型猪新品系
国家科技部网2006年8月21日报道: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我国科研人员采用BLUP和MAS技术,并与肉质和繁殖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成功选育出优质瘦肉型猪新品系。
通过BLUP和MAS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探索了多基因合并基因型的途径,并在采用肌细胞膜受体标记技术(S100和CAM)及定位分析技术评价肌纤维直径和肌内脂肪与??度和风味相关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优质瘦肉型猪新品系培育技术体系。
在猪3、4、7号染色体上定位了5个影响猪肌肉品质性状的QTL,分离克隆了3个猪新基因,筛选出5个与猪生产性状显著相关的分子标记,应用所筛选的分子标记,在品系群中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培育了8个优良肉质瘦肉型猪新品系。
开展了选育品系免疫抗病性方面的研究。
通过选育品系与大白猪免疫指标的差异比较分析,新选育的品系优质、抗病,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都显著高于外来品种大白猪。
太湖猪/淮猪等优质瘦肉型新品系和配套系选育已进入3-4世代,从分子水平上选择出抗应激、繁殖性能好的种猪――中育猪配套系1号(CB01)。
培育的新品系猪具有饲料报酬高、繁殖性能好、肉质好的优良特性,满足了市场需求。
其中中育猪配套系于2004年10月通过了国家猪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的审定,对提高我国养猪业的水平将起到积极作用。
- 1 -。
瘦肉型猪高产品系选育及配套系生产的

02
死亡率
评估疾病导致的猪只死亡率,以 衡量防治效果。
治愈率
评估疾病治愈率,以衡量治疗措 施的有效性。
04
05 瘦肉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产品 系选育及配套系 生产的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分析
1 2 3
市场需求驱动
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高瘦肉率的猪肉需求增加 ,瘦肉型猪高产品系选育及配套系生产受到广泛 关注。
遗传育种进步
瘦肉型猪高产品系选育及配 套系生产
2023-11-09
目录
• 瘦肉型猪高产品系选育 • 配套系生产 • 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 • 瘦肉型猪疾病防治 • 瘦肉型猪高产品系选育及配套系
生产的发展趋势
01 瘦肉型猪高产品 系选育
选育目标与原则
选育目标
培育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肉质优良的瘦肉型猪品种,以满足市 场需求。
通过配套系生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生产效益 。
满足市场需求
瘦肉型猪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配套系生产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 质、高瘦肉率猪肉的需求。
配套系生产的模式
杂交模式
利用不同品种、品系的杂交优势,产生具有优良性状 的瘦肉型猪。
多品系配套模式
利用多个品系的基因组合,产生具有更高生产性能的 瘦肉型猪。
04 瘦肉型猪疾病防 治
疾病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科学防治
结合瘦肉型猪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环境,制定科 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提高防治效果。
健康监测
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 猪只,防止疾病扩散。
常见疾病防治
猪瘟
中国瘦肉猪新品系S 系配套杂交试验

中国瘦肉猪新品系Ⅳ系配套杂交试验王松均王先明陈玺(杭州市种猪试验场)摘要本试验应用经十个世代选育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Ⅳ系为父本,以国内优秀母系苏太猪、里岔黑猪瘦肉系为母本,进行杂交肥育试验。
测定结果表明,各项生产性能表现优异,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优秀配套组合。
其中—胎窝均产仔数:长×苏太组合分别为头、头、头,长×里组合分别为头、头、头;达体重日龄两组合分别为天和天;饲料利用效率分别为和;胴体瘦肉率达到和;分别为和;系水力分别为和;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和。
关键词:瘦肉猪品系配套杂交前言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商品瘦肉猪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当今世界上猪育种和生产的趋向。
我国在“七五”、“八五”期间把“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及配套”列为全国攻关项目,计划培育出若干专门化父系和母系,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九五”期间又立项进行持续选育及提高。
我场承担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Ⅳ系选育任务,现已完成个世代的选育,各项指标和主要性能已达到育种方案所规定的要求。
为验证Ⅳ系的杂交效果,于年开始杂交试验,寻找新的优良杂交组合,扩大Ⅳ系的应用范围,提高经济效益。
1材料及方法1.1杂交组合设置选取近年国内培育的具有产仔多、母性好、肉质优的苏太猪(即Ⅱ系)和里岔黑猪瘦肉系为母本,组成长白猪Ⅳ系×苏太猪(简称长×苏组合)及长白猪Ⅳ系×里岔黑猪瘦肉系(简称长×里组合)两个杂交组合。
于年购入苏太母猪和里岔黑猪瘦肉系母猪各头。
在完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育成青年母猪,用6个血统的Ⅳ系公猪配种。
记录各胎次繁殖性能,每个组合各选出窝,每窝中选取阉公、公、母共头,一个杂交组合选取头分两批进行肥育测定,测定结束每组合选择头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
1.2饲养管理方法母猪妊娠期及哺乳期均采用单栏饲养,湿拌料定量饲喂,每日三餐。
仔猪日龄开始用自配全价乳猪料诱食,日龄断奶,千克至千克为予试期,驱虫并进行预防注射。
猪配套系育种探讨

猪配套系育种探讨在玉米杂交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启示下,畜牧业者开始从一般的杂交利用转向配套杂交的研究。
首先在鸡方面的配套杂交育种方面取得成功,继后又进行了猪配套服务设施系的研究。
在上世纪40年代,就有人进行猪近交系的野猪培育,但由于近交衰退的严重影响,这些近交系并不成功,因此在生产上没有发挥作用。
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通过品种间逐渐探索出培育猪配套系的路子。
我国也于上世纪90年代后,陆续孕育几个猪青蛙的配套系,由于猪的配套系育种关键期教育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本文就猪配套系育种的弊端若干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和探讨。
1配套系育种的概念配套系育种是以品种资源为基础,以培育专门化品系为前提,以配合力测定为多种手段,通过配合力测定对的专门化品系进行定位,按性状特点确定父本父系、父本母系、母本父系、母本母系,使每个品系均具有用途特定的用途,化肥利用品系繁育技术生产祖代种猪。
由于配套系培育是既对专门化品系偏好的系内选择,又进行系间配合力测定选择,因此使得配套猪群基因的和非加性效应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配套系之间的杂交,最终可生产出杂种优势极为明显、性状范素表现整齐吻合的杂优猪。
2配套系育种在杂交繁育体系中的地位完整的杂交包括繁育体系应主要包括种场、制种场和商品生产场二三大部分。
种场属于育种部分,由品种资源场、育种场和原种场组成:品种资源场是品种资源丰富的基因库,主要任务是收集和保存存留品种资源,为育种场提供培育新品种、新品系的遗传素材;育种场是利用资源场提供的人才资源育种图画,采用系祖建系法、近交建系法或群体继代选育法等建立的各具基本特征的品系,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特殊配合力强的最佳组合,培育成专门化菌种,供原种场使用;原种场是利用育种场提供的专门化配套品系,进行扩群繁殖,饲养曾祖代公母猪(AA、BB、CC、DD),并为祖代养猪场提供猪场单性别的种猪(A♂、B♀、C♂、D♀)。
第二部分是制种部分,由祖代场和父母代场组成:祖代场为两级制种场,利用原种场提供贷款的单性别A♂、B♀、C♂、D♀祖代种猪,进行单向单杂交,生产父本(AB)和母本(CD),父亲为父母代场提供父母代种猪;父母代场为五级制种场,利用祖代场提供贷款的父本(AB)和母本(CD)进行单向双杂交,为商品场提供贷款杂优猪(ABCD)。
瘦肉型猪的杂交效果分析

质 .可 以 给 产后 母 猪 饮 麸 皮 盐 水 汤
剂 .对 产 后 瘫 痪 有 很 好 的 预 防 作 用 。 其药 剂 方如 下 :当归 5 0 g 、川 芎 4 0 g 、 防风 5 0 g 、荆 芥 5 0 g 、 白术 3 0 g 、 黄 芩 5 0 g 、柴 胡 5 0 g 、 白芍 4 0 g 、 五 味 子
行 ,设 长 × 大 、杜 × 长大 、巴× 长 大 3个 杂 交 组 ,预 先 按 计 划 同 期 选 配 此 3个 组 合 ,生 产 试 验 用 猪 ,于 仔 猪 2 8日龄 断乳 ,
起 瘫 痪 ,可局 部 应 用 温敷 和 刺 激 剂 , 促 进 血 液 循 环 和 恢 复 神 经 机 能 . 常 用 l O %樟 脑 酒 精 和 四 三 一 合 剂 ( 由樟 脑 4
而 成 ;氨 搽 剂 含 氨 溶 液 2 5 % , 豆 油 或 其 他 植物 油 7 5 % ) 涂 擦 患 部 ,或 用 醋 炒 麦 麸 装 入 袋 内 敷 于 腰 部 ,每 日将 麦 麸 倒 出加 醋再炒 1 次 .重 装 入 袋 内 敷
其 配 方 是 :麸 皮 l k g 、食 盐 1 0 0 g 、
一
可 的松 液 3 - 5 ml ,一 次 注入 百会 穴 ,隔
日1 次 ,一 般 用 3 ~ 5次 。
5 . 4 对 于 风 湿性 瘫 痪 的 治 疗 方 法
奶 水 的 分 泌 ;另 外 , 因 麸 皮 中 含 有 较
多 的镁盐 ,母 猪产 后 消化 机 能 失调 , 饮 麸 皮 盐 水 汤 有 利 于 通 便 。 同 时 因 麸
过 程 损 失 过 多 的 体 液 : 同 时 还 有 利 于
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与配套技术

加强猪场消毒、人员管理等生物安全措施,降低疫病传入和传播的 风险。
疫病监测与预警
建立疫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诊断异常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疫病的扩散和传播。
CHAPTER 05
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与配 套技术的效果评估
生猪生产性能的评估
1 2
生长速度
评估新品系猪的生长速度是否比原有品种有显著 提高,生长速度的提升意味着更快的体重增长和 更短的养殖周期。
CHAPTER 02
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技术
常规育种技术
杂交育种
利用不同品种猪的优良性状,通过杂交产生具有更多优良性状的 后代,以实现品种改良。
横交固定
在多个世代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行交配,固定优良性状 ,并逐渐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
品系选育
通过对不同品系的猪进行比较和选择,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品系。
研究目的与任务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中国瘦肉猪 新品系,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猪肉品质,为我国生猪产业 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研究中国瘦肉猪新品系的选育技术和方法;
建立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研究任务
探讨配套技术的优化和集成;
开展生产试验和示范推广,为我国生猪产业的升级和转 型提供技术支撑。
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提高猪只的舒适 度和生产性能。
营养均衡供应
根据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提供均衡的饲料配方,保证 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疫病预防控制
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和生物安全措施,预防和控制猪瘟、猪蓝耳病 等重大疫病的发生。
疫病防治实践
免疫程序制定
根据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疫病易感性,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确 保猪只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瘦肉型猪母本品系选育成功

瘦肉型猪母本品系选育成功
周斌
【期刊名称】《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年(卷),期】1998(000)019
【摘要】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郑友民等,对瘦肉型猪母本品系选育进行了研究。
他们用太湖猪中的枫泾猪类群与长白猪杂交,探索培育具有产仔多、生长快、瘦肉率高,肉质好等特点的专门化母系。
结果,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品系主要性能指标:产仔数13.71头,产活仔数12.87头,平均日增重615g,料重比3.18∶1,体重90千克,日龄178.9天,背膘厚17.09μm,胴体瘦肉率59.65%,肉质优良,无PSE和DFD肉。
经配合力测定,筛选出大×中组合,窝产瘦肉476千克。
从上述可以看出,选育
【总页数】1页(P3-3)
【作者】周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8.2
【相关文献】
1.瘦肉型猪母本新品系(DVI号系)母猪繁殖性能观察 [J], 匡继平;王海滨
2.中国瘦肉型猪母本新品系(DVI号系)繁殖性能观察 [J], 匡继平
3.瘦肉型猪母系配套父系——湘黄猪的培育 [J], 盛文亮;左剑波
4.瘦肉型猪母本品系选育 [J], 郑友民;苏振环
5.烟台黑猪瘦肉型品系选育成功 [J], 刘为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系群间杂交对商品瘦肉猪育肥性能的影响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 2001,15(2)Journal of Sichuan Institute o 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 y M ed icine系群间杂交对商品瘦肉猪育肥性能的影响石大兴(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 重庆荣昌 402460)摘 要 选用胎次和年龄相同、原种系群的荣昌母猪,与美系大约克、加系长白公猪配种,生产约×长荣、长×约荣、约×荣、长×荣四个组合猪。
结果:三系杂交组增重较快,其中长×约荣组增重最快;胴体瘦肉率,长×约荣组最高(P <0.01);六至七肋和三点平均背膘厚,长×约荣组最薄,显著(P <0.05)或极显著(P <0.01)低于其它组,但肉质则以约×荣组最佳。
关键词 系群间杂交 商品瘦肉猪 性能 影响中图分类号 S828.2系群间杂交对商品瘦肉猪育肥性能的影响试验,是荣昌猪瘦肉型专门化品系选育及配套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三个系群间的杂交育肥性能观察,筛选出适合本地商品猪生产的最优杂交组合,以满足目前市场对优质猪肉的需求。
我们于1999年6—9月,在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育种猪场进行了本试验,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组合设计 选用胎次和年龄相同的荣昌母猪,与美系大约克、加系长白公猪配种,生产约×长荣、长×约荣、约×荣、长×荣四个杂交组合猪。
1.2 供试猪的选择 99年春季产的约×长荣、长×约荣、约×荣、长×荣断奶仔猪,随机选取产期接近、公母各半、个体重中等的去势仔猪,每组8头。
1.3 饲养管理 仔猪60日龄断奶后上圈,按组分圈,驱虫和防疫注射。
体重达30k g 开始试验,分30—60kg 、60—90k g 两个试验阶段。
自由采食,饲料干喂,计量不限量,日喂2—3次,充分供给洁净饮水。
商品瘦肉猪杂交配套系的筛选_不同杂交组合猪胴体与肉质测定

于 38 万的分蘖出叶速度快于主茎而且出现 有少数大分蘖出叶速度略迟于主茎时, 则会 表现为麦田明显落黄, 应追肥灌水, 防止大分 蘖退化。
( 三) 按照株型指标, 采取调节措施 徐州 24 号小麦株高为中等偏高, 因此要 搞好株型调节, 防止倒伏。其抗倒株型指标 是: 自下而上 5 个节间长度分别为 3~ 5、8~ 10、14~ 18、18~ 22、35~ 42cm, 株高 85cm 左 右。调控措施重点是控制基部 1~ 2 节间的 长度。根据历年灌水试验结果, 春节灌水后 8 天以内会因地温降低而控制麦苗生长, 8~ 15 天恢复正常, 15~ 25 天促苗生长。为此应 于拔节期灌水, 同时重追拔节肥, 这样可控制 1~ 2 节间长度, 3 节间正常, 促长的节间为 4 节和 5 节, 有利于形成理想株型。超高产田 采取如上措施后, 1~ 2 节间之和为 12 7cm, 株高为 85 7cm, 而一般麦田 1~ 2 节间之和 达 22 6cm, 株 高为 88 3cm。说明灌水调节 的结果是控制了 1~ 2 节间的长度而增加了 穗下茎的长度, 亩产达 643kg 而未倒伏。另 外, 试验结果表明, 起身前 ( 2 月 25 日前) 每 亩喷施 50g 多效唑可使株高降低 8~ 10cm, 能有效地提高抗倒能力。因此, 超高产栽培 应通过水肥调节、化学调控相结合, 以形成稳 定高产的株型。 ( 四) 促进群体灌浆物质的运转
徐州 24 号小麦属大粒型品种, 一般千粒 重可达 48g 左右, 高者可达 50g 以上。由于 籽粒库容大, 32 天左右的灌浆期内必须提高 灌浆强度才能保证籽粒饱满, 千粒重高。提 高灌浆强度的方法, 一是要提高花前物质向 籽粒的运转量, 二是提高扬花后群体和个体 的光合强度与光 合产物积 累总量。如前所 述, 亩产 600kg 的徐州 24 号小麦扬花期生物 干重 为 950 ~ 1000kg, 而 成熟 期 为 1400 ~ 1450kg, 扬 花 至 成 熟 光 合 产 物 积 累 量 为 450kg 左右, 每天为 14~ 15kg 。同时粒重中 尚有 150kg 左右来自于贮存在非籽粒器官的 养分, 其向籽粒运转率应达 15% 以上。因此 必须要求群体光合效率、干物质积累及运转 速度均高于 其他品种和一般麦田。徐州 24 号小麦根系发达, 自身对水分供应调节能力 强, 但因其库容大, 对养分供应调节能力差, 扬花后期仍会出现干叶尖。根据历年试验, 在孕穗至扬花前后叶面喷施氮磷钾及锰、锌、 镁、铜等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强力增 产素, 可减少干叶尖, 使非籽粒器官养分向籽 粒的运转率增加 1~ 1 8% , 并可提高光合强 度, 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 2~ 3% 。超高产 田两年均于抽穗至扬花期分两次每亩每次喷 施尿素 0 5kg、磷酸二氢钾 150~ 200g 及强 力增产素 1 包( 含微量元素和增效剂 K 等) , 结果使千粒重分别达 51 7 和 52 3g。
四系双交配套系杂优猪合成研究

开始 .0千克结束 。 9
与杜汉X 长花组少耗料 02 . 6千克与 01 . 3千克 。 千克 每
4 营养 水 平 :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肉 型 生 长 肥 增 重消耗 消化能和粗蛋 白:杜汉 X 按 瘦 大花为 93 兆 卡和 . 3
育猪饲 养标 准》 每千克 日粮含可消化 能( E). 兆卡。 4 1 0 : D 31 8. 克 比长 大 X 花 组 分 别 少 08 兆 卡 和 4 . ; 6 杜 .1 1 6克
粗蛋 白( P 1 C )6%。不 分 阶段 , 贯 到 底 。 一 比杜 汉 X 花 组 分 别 少 0 长 . 卡 和 2 .克 。 4兆 08
5 称重 : 猪体重 2 千克 ,0千克时连续 三天于 试 5 9 早饲 前称取个体空腹 重 。 以三天平均重为取值。
2 胴体 品质 : 三组合 胴体性状测定结果列于表 2 。 胴体 瘦肉率 :以杜汉 X 大花组最高为 6 . %, 3 2 分 4
6 饲 喂方法 : 试验期 间 , 取生 干饲料 , 自由采食 、 别 比 杜 汉 X 花 和 长 大 X 花 两 组 合 高 08 长 杜 .1与 11 .1 自由饮水。以清箱底方式记 录饲料摄入量 。 7 屠宰测定 : 试猪体 重达 9 0千克时屠宰 . 行胴 进
2 9 . 0 0 7 0 6 2 . ±. . 0 9 2  ̄ . 8 6±. 2 . 0 7 9 0 3 3 0 2 0 3 6 9 2 0 4 4 杜 × 花 6 7. ̄. 5 819 3 9 01 02  ̄.1 4 .  ̄ . 9 4 0 8 88 ̄ . 6 .105 . 05 03 ̄ . 汉 长 571579 . .  ̄ . 7 4 . ̄ 8
匍 昌
利 用 我 省 现 有 的 五个 猪 种 资 源 ( 个 本 省 猪 种 , 一
瘦肉型猪杂交配套试验

瘦肉型猪杂交配套试验
余崇达;徐仲仁
【期刊名称】《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年(卷),期】1996(021)003
【摘要】本试验选用长白猪和大白猪的正反交为母本与杜洛克公猪杂交,试验表明,繁殖性能除了产后仔数之外,其他性状都是长大母猪优于大长母猪产活仔数,初生体重28天龄头数,个体重及哺育率,长大母猪比大长母猪分别降低2.95%,提高4.86%,0.22%,0.48%和2.75%,以上各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肥育性能各性状都是杜长大猪优于杜大长猪,日增重,饲料报酬,瘦肉率,杜长大猪比杜大长猪分别高3.67%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余崇达;徐仲仁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8.32
【相关文献】
1.优质高效瘦肉型猪杂交组合筛选及配套新技术的研究通过成果鉴定 [J],
2.瘦肉型猪杂交组合筛选试验 [J], 张爱华
3.瘦肉型商品猪杂交组合筛选试验 [J], 郭文钦;程重霞
4.优质高效瘦肉型猪杂交组合筛选试验 [J], 胡成波;毛德明;周明君;栾华东;王爱清;
张海筠;何永涛;张寿慧;宋枫楠;朱明显
5.瘦肉型猪杂交组合试验技术规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吴珍芳,王爱国,罗旭芳,胡晓湘,张守全,蔡更元,李紫聪,徐利,黄瑞森,严尚维主要完成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提名专家:黄路生,桂建芳,孟安明“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项目由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吴珍芳主持完成,项目创新了瘦肉型种猪分子育种、遗传评估和性能测定技术、体细胞克隆等扩繁和养殖技术,创建了中国瘦肉型种猪四系配套育种新体系,培育了两个四元杂交高效瘦肉型猪配套系,打破了我国种猪长期依赖进口困境,项目成果已在全国30个省份推广应用。
该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是全球猪肉的最大生产国与消费国,生猪生产和消费占世界的一半,养猪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猪肉消费快速增长,且90%需求量是瘦肉,但当时国内猪的瘦肉率还不到40%,而国外已能达到60%~65%,国内长期依靠从国外引进瘦肉型种猪进行肉猪生产。
要满足我国规模化瘦肉型猪养殖业蓬勃发展,必须自主研发符合中国养殖条件和市场消费需求的种猪。
该项目历时20年攻坚克难,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通过长期产学研合作,持续开展育种关键技术创新,成功自主培育了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并在10年前开始投入市场,随后大规模推广应用,以满足我国现代养猪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该项目的突出特点是高效。
“所谓高效,就是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能保持好的肉质,关键在于提升饲料转化效率”吴珍芳介绍。
普通瘦肉型猪和高效瘦肉型猪相比,普通猪每2.6千克能长1千克肉,高效猪平均每2.45千克能长1千克肉。
“别小看这0.15千克的差别,按每头猪115千克计算,每头猪能节省约17千克饲料”吴珍芳说,同样饲料量的情况下,高效瘦肉型猪吃得少转化高,瘦肉率保持在66%~67%,更加高效、优质、低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瘦肉猪新品系SⅣ系配套杂交试验
王松均王先明陈玺
(杭州市种猪试验场311115)
摘要本试验应用经十个世代选育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S
Ⅳ
系为父本,以国内优秀母系苏太
猪、里岔黑猪瘦肉系为母本,进行杂交肥育试验。
测定结果表明,各项生产性能表现优异,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优秀配套组合。
其中1—3胎窝均产仔数:长×苏太组合分别为11.87头、11.69头、12.5头,长×里组合分别为11.63头、11头、13头;达90kg体重日龄两组合分别为174.03天和173.85天;饲料利用效率分别为2.719和2.715;胴体瘦肉率达到63.43 %和62.28 %;PH 1分别为6.24和5.96;系水力分别为82.79 %和72.85 %;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1.91 %和1.68 %。
关键词:瘦肉猪品系配套杂交
前言
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商品瘦肉猪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当今世界上猪育种和生产的趋向。
我国在“七五”、“八五”期间把“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与配套”列为全国攻关项目,计划培育出若干专门化父系和母系,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九五”期间又立项进行持
续选育与提高。
我场承担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S
Ⅳ
系选育任务,现已完成10个世代的选育,
各项指标和主要性能已达到育种方案所规定的要求。
为验证S
Ⅳ
系的杂交效果,于1998年开
始杂交试验,寻找新的优良杂交组合,扩大S
Ⅳ
系的应用范围,提高经济效益。
1材料与方法
1.1杂交组合设置
选取近年国内培育的具有产仔多、母性好、肉质优的苏太猪(即D VⅡ系)和里岔黑猪瘦
肉系为母本,组成长白猪S
Ⅳ系×苏太猪(简称长×苏组合)与长白猪S
Ⅳ
系×里岔黑猪瘦肉
系(简称长×里组合)两个杂交组合。
于1998年购入苏太母猪和里岔黑猪瘦肉系母猪各40头。
在完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育成青年母猪,用6个血统的S
Ⅳ
系公猪配种。
记录各胎次繁殖性能,每个组合各选出30窝,每窝中选取1阉公、1公、2母共4头,一个杂交组合选取120头分两批进行肥育测定,测定结束每组合选择20头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
1.2饲养管理方法
母猪妊娠期与哺乳期均采用单栏饲养,湿拌料定量饲喂,每日三餐。
仔猪7日龄开始用自配全价乳猪料诱食,35日龄断奶,22千克至25千克为予试期,驱虫并进行预防注射。
试验猪每栏10头,饲喂干粉料,记量不限量,自由饮水,前期日粮营养水平,消化能12.95兆焦/kg,粗蛋白16.54%,后期日粮营养水平,消化能12.98兆焦/kg,粗蛋白15.74%。
1.3测定方法
根据GB8467-87国家标准《瘦肉型猪测定技术规程》,测定不同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肥育性能,胴体品质与肌肉品质,测定方法按上述规程执行。
各测定性状的组间差异用t检验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繁殖性能
两个杂交组合母猪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见表1。
表1 两杂交组合母猪的繁殖成绩
由表1可见,两品种(系)母猪在繁殖性能的三个主要指标都相差很小(P>0.05),表明里岔黑猪瘦肉系也具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它们在第三胎的平均总产仔数都在12头以上。
2.2肥育性能
两个杂交组合后代的肥育性能见表2。
表2 杂交后代的肥育成绩
杂交组合测定头数
达90kg日龄(天) 平均日增重(g) 饲料利用率
DD
长×苏太120 174.03 17.86 657.7 64.3 2.719
长×里岔120 173.85 13.47 663.12 84.8 2.715 上表可见,两个杂交组合被测定的三个主要性状,其平均数都十分接近,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两个杂交组合的后代都具有较好的肥育性能。
2.3胴体品质
两个组合的胴体品质如表3所示
表3 杂交后代的胴体品质
杂交组合测定头数瘦肉率(%) 平均膘厚(mm) 眼肌面积(cm2) 后腿比例(%) X S D X S D X S D X S D
长×苏太20 63.43 1.34 21.87 3.09 39.55 6.61 30.33 1.12 长×里岔20 62.28 1.83 22.85 5.01 40.80 7.07 29.66 1.16 从两个杂交组合各四个被测定的性状看,长×苏太组合的瘦肉率,平均膘厚,后腿比例等三个性状的平均数都略高于长×里岔组合,但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个组合的胴体品质基本一致。
2.4肌肉品质
两个杂交组合肌肉品质的五个主要性状的测定结果见表4。
表4 两个杂交组合的肌肉品质
杂交测定
肉色评分PH1系水力(%) 肌内脂肪(%) 肌肉干物质含量组合头数
长×20 X 3.42 6.24 82.79 1.91 27.34
苏太S D0.22 0.36 3.40 1.34 0.63
长×20 X 2.58 5.96 72.85 1.68 27.29
里岔S D 0.67.0.13 10.82 0.36 0.80 由表4可见,长×苏太组合在肉色评分,PH1、系水力、肌内脂肪含量等四个性状都优于长×里岔组合,但经t检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的肉质都达到良好的水平。
3讨论
3.1杂交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双亲的生产性能水平,遗传纯度和遗传距离。
本试验所选的两个母本都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它们都是由地方良种与杜洛克猪杂交,经过有计划地选育而形成的优秀母系,其中苏太猪(即瘦肉猪新品系D
VⅡ
系)已被审定为正式品种,并列入农业部的跨越计划,在江苏全省重点推广,作为生产商品瘦肉猪的杂交母本。
再用长白猪或大白猪作父本,生产商品瘦肉型猪上市。
这两个母本品种都具有较高的遗传纯度,与长白
猪S
Ⅳ
系杂交应有较好的杂交效应。
试验证明,在相同的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下,两个杂交组合的后代都具有很好的肥育性能,表现出生长速度快和饲料利用效率高的特点,胴体品质和肌肉品质也符合市场要求。
这两个杂交组合再经过中间试验,可望在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3.2 在杂交试验中胴体瘦肉率性状一般表现为中间遗传,同一杂交组合在不同杂交试验中,胴体瘦肉率也不一样,其原因除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等影响外,亲本个体瘦肉率高低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苏太猪与一般长白猪杂交,其后代的胴体瘦肉率大约在58-60%之间。
本试验
达到63%,主要原因是S
Ⅳ系的瘦肉率很高,这也是S
Ⅳ
系种猪普遍受到用户欢迎的重要原因
之一。
3.3 由于条件有限,本试验未设亲本对照组,因而无法计算杂种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