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

评估插管必要性,优 先选择其他替代治疗 方式。
插管前的准备与消毒
对插管部位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无菌。
对操作者进行手卫生消毒,穿戴无菌手套和手术衣。
插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插管过程中避免损伤血管内膜。
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和材质,确保导管与血管相适应。
插管后的维护与管理
结果分析
对监测与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感染发生的原因和防控措 施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防控体系。
04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 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与选择
青霉素类
如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适用于多种细菌感染 的预防。
头孢菌素类
如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等,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等特点,常用于 重症感染的预防。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
选择合适的导管和敷料
医疗机构应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感 染病例,防止感染扩散。
医疗机构应选择具有抗菌性能的导管和敷 料,以降低感染风险。
提高感染防控效果的团队合作与管理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 高其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建立多学科合作的感染防控团队 ,包括医生、护士、微生物学家 等,共同制定和执行感染防控计
划。
完善感染防控的制度和流程,确 保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加强导管植入、维护和使用过程
中的感染防控管理。
剂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和感染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PPT实用课件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指南PPT实用课件
强调无菌操作原则,加强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的重视程度,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对医护人员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管理的知识测试 ,确保培训效果。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制定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监 测计划,定期对导管置入患者进
行感染监测。
建立感染报告制度,要求医护人 员及时上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
染病例,并进行调查分析。
对感染病例进行追踪,了解感染 源、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的有效
性,不断完善感染防控策略。
优化导管与敷料的采购与储存管理
制定导管与敷料的采购标准,确 保采购的导管和敷料符合质量要
求。
加强导管与敷料的储存管理,确 保储存环境清洁干燥,防止过期
和损坏。
定期对导管与敷料进行检查和维 护,确保其在使用前处于良好状
常见感染类型及治疗建议
局部感染
表现为导管入口处红肿、疼痛,可给 予局部消毒、换药,必要时口服抗生 素治疗。
全身感染
表现为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应立 即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同时拔除导 管并进行导管培养。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
根据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01
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滥用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
包括医生、护士、感染控制专家等,共同制定和执行感染防控策 略。
跨学科培训和教育
针对不同专业人员开展感染防控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
定期评估与改进
对多学科合作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合作模 式。
提高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水平的措施
提供教育资料
制作和发放通俗易懂的教育资料 ,向患者介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
处理方法
一旦怀疑导管相关性肺炎,应立即进行胸进行治疗。同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以 彻底清除感染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送检血培养病原体前五位:大肠埃希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
CRBSI诊断目前上没有标准;
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和延迟性使诊断更 难以把握;
CR-BSI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手卫生
置管人员戴口罩、帽子、无 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洗手并戴手套;
破损或污染立即更换;

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使用的器械、器具和辅料等须达到灭菌水平

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 首选锁骨下静脉
2%洗必泰或安尔碘;
管<50根的医生导管脓毒症的风险大于熟练医生的2 倍以上
3、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黏附到导管内壁宿主纤维蛋白的表面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较其他的病原微生物更易黏附到聚合物的
表面 ➢ 某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能够产生Slime,抵抗宿主的防卫机制
和保护细菌不被抗生素破坏(BIOFILM) ➢ 一些真菌可能在含糖的液体存在时也产生类似的Slime
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 选择无菌纱布

➢更换敷料
无菌纱布1次/2天,无菌透明辅料1-2 次/周;

纱布或辅料出现潮湿、松动或可见污 染时立即更换
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接触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接触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保持三通锁闭的清洁
注射药物前消毒接口,待 干后注射药物;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立即 更换
采血方法
1.消毒: 采血者用速干乙醇消毒液洗手。 75%的乙醇消毒培养瓶的橡胶塞,待干60秒。 2.两个部位采血时间接近(小于5分钟) 3.每瓶采血10ml,尽量保证两套血培养采血

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在入院后两天以上或者出院后30天内出现的感染。

其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见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

本文将对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进行探讨,分析其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一、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环境污染、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患者免疫力低下等。

特别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其主要原因如下:1. 导管插入不洁净:插管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或导管在使用过程中遭受污染,导致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发感染。

2. 细菌逆行感染:在导管插入的过程中,细菌可能逆行从周围皮肤进入导管内部,感染导管及周围组织。

3. 导管使用时间过长:长时间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会增加发生感染的风险,因为导管内的血栓和细菌会逐渐积聚,成为感染的来源。

4. 导管拔除不规范:拔除导管时,如果不严格按照消毒程序进行操作,可能会导致感染。

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为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以下几点措施是至关重要的:1. 严格无菌操作:医务人员在导管插管和维护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洗手消毒、佩戴手套、面罩等防护用具必不可少。

2. 导管选择与管理:选择适合患者病情和导管应用的类型,避免长时间使用导管。

对已经插入的导管,要定期更换,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3. 清洁与消毒:每天对导管出口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导管及周围皮肤的清洁。

4. 外周静脉营养:对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可以考虑外周静脉营养,减少导管插入的风险。

5. 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医院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对于患者来说,感染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患者个体差异大
不同患者的免疫状态、基 础疾病等个体差异大,影 响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效果 。
未来研究方向与技术展望
新型检测方法研究
01
研发更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新型抗菌材料研究
02
研究开发具有抗菌性能的新型材料,用于制作中心静脉导管,
降低感染风险。
个体化治疗方案研究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中心静脉导 管相关血流感染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概述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策略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控制措施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研究进展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挑战与展望
0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概述
新型导管护理敷料的研究
新型导管护理敷料的作用
传统的纱布敷料容易滋生细菌,导致感染发生。新型导管 护理敷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湿性,能够为导管提供良 好的保护和护理。
新型敷料的种类
包括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透明敷料等,这些敷料具有 良好的透气性、保湿性和粘附性,能够为导管提供全面的 保护和护理。
临床应用常维护和自我观察,发现问 题及时报告。
03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的控制措施
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
定期对医院所有中心静脉导管相 关血流感染病例进行监测,确保 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报告
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报告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及时上 报感染病例。
定义与分类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LABSI):指患者在留置中心静 脉导管期间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导管相 关的血行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ppt课件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ppt课件

• 标准2:以下条件必 须均满足
1、不同时段抽血的2套或 多套血培养,所分离出的 微生物为常见共生菌; 2、患者至少有以下一种 症状或体征:发热(> 38℃)、寒战、低血压; 3、症状或体征及阳性实 验室结果与其他部位感染
无关。
• 标准3:以下条件必须均 满足
1、<1岁的婴儿不同时段抽血 的2套或多套血培养,所分离 出的微生物为常见共生菌; 2、至少具有下列症状或体征 之一:发热(肛温>36℃)、 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3、症状和体征及阳性实验室 结果与其他部位的感染无关。
4、加强导管的维护和管理
a、置管前后的皮肤消毒; b、加强床旁交接班,置管长度、日期 等; c、SAS、SASH,正压、脉冲封管[14]; d、合适的留置时间。
5、防止血栓形成
a、患者高凝状态[15]; b、防止管路打折受压; c、肝素使用量不足[16]; d、留置时间过长。
四、CLABSI的预防
参考文献
[16]张和平.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J].当代医学,2011,17(31):62 [17]钟亚,童莉.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 杂志,2011,21(5):3150
感谢大家的批评指正
试题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全称:(巴德三向瓣膜式)外周静 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穿刺途径:贵要、肘正中及头静脉 (B超引导下) 固定方法:敷贴固定 使用时间:7天到一年(长期输液) 操作者:护士 材料:硅胶或聚脲胺脂 定义: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 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头端位 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
综上所述:

中心静脉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中心静脉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热、寒战等症状。
治疗措施
02
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
敏感抗生素。
结果
03
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病情逐渐好转。
案例三:失败案例分析
患者情况
患者为青年男性,因重症 监护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 管,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
失败原因
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敷料更换不及时,导管接 口细菌定植。
开发新型预防和治疗方法
积极开展新药研发和新技术探索,寻求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手段。
建立完善的诊断和监测体系
统一和规范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建立完善的监测 体系,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这一 全球性挑战,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推动防控水平的提升。
定期评估患者情况
监测体温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以便及时 发现感染迹象。
血液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了解患者白细胞 计数和分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 染。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适应症
在某些情况下,如手术时间长、患者存在高危因素等,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抗生素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避免滥用抗生素。
规范操作
医护人员在置管、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无菌 原则,避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培训与考核
对医护人员进行导管相关操作的培训和考核,确 保他们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
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
定期更换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导管的材质,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 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版指南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版指南

本指南是在2008年版指南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更新修订,旨在用简洁实用的方式为急症医院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预防提供建议。

指南全文发布在2014 年7 月的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 上,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指南编写山美国医疗机构流行病学学会(SHEA)发起,III SHEA、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美国医院学会(AHA)、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学会(APIC)以及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Commission)组织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与关注要点一、急重症医疗机构患者出现CLABSIs的风险1. ICU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出现CLABSI的风险很高。

原因包括多种导管的频繁使用,只用于ICU患者的特殊类型导管伴有相肖大的风险(如带导管导引器的肺动脉导管)。

在紧急情况下,需要重复放置导管,而且常常需要长时间放置。

2.非ICU人群:虽然在过去20年,主要关注ICU人群,但大多数的CLABSIs发生在ICU以外的住院部或门诊患者。

3•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丄作应涵盖其他易感人群,如通过导管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术中患者和肿瘤患者。

4.除了中央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外周动脉导管也有感染的风险。

二、医院获得性CLABSI的后果1.增加住院时间。

2.成本增加(每出现一次CLABSIs,增加成本从3700美元至39000美元不等)。

三、发生CLABSI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至少有2篇CLABSI研究的支持)1.风险增加的相关因素1.1.导管插入术前的长期住院1.2.长时间放置导管1.3.插入位点岀现大量微生物定植1.4.导管转换器出现大量微生物定植1.5.颈内静脉插管1.6.成人股动脉插管1.7.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8.早产儿(如,孕妇年龄较小)1.9. ICU病人护士比例较小1・10・全胃肠外营养1・11・不合格的导管护理(例如,过多的操作)1・12・输注血液制品(儿童)2.与风险降低的相关因素2.1.女性2. 2.抗生素使用2. 3.米诺环素-利福平涂层的导管笫一•部分背景一如何检测CLABSI 一、CLABSIs的定义和监测方法1.使用一致的监测方法和定义可以比较不同医疗机构的数据。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符合 CRI, CRI感染率为 34. 70%,每日每 1000 根导管发生 CRI 19. 3 次, 其中 24 例( 8.96%) 患者血培养和导管培养出相同致病菌; 131 例符合导管细菌定植诊疗, 发生率为48. 88%, 每日每1000 根导管 发生23. 4 次。
有统计表明, 在 ICU 中, 中心静脉插管较未插管者引发血液感 染高出 20~ 30 倍
• 入院诊疗:肺癌全身多发转移。 • 入院后因病情加重,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转入 icu后连续气
管切开,机械通气。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32/5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1.04体温 升高原因: 病毒性? 细菌性? 癌性发烧?
33/5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感染部位: 肺部? 尿路? 中心静脉? 局部? 全身?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27/52
病例1
• 应**,女,女性,80岁。因“发觉肺癌多发转移一月”应家眷要 求转来我院肿瘤内科治疗。体检:意识清楚,脉搏70次/分,呼吸 22次/分,血压135/78mmHg,言语流利切题,四肢活动无殊。心 肺听诊无殊,腹平软,右侧膝部、左侧后背部局部隆起,压痛显 著,表皮无殊。.3.24日我院CT、超声检验、ECT等提醒“肺癌全身 多发转移”。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5/52
CRBSI危险原因
病原微生物特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黏附到导管内壁宿主纤维蛋白表面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较其它病原微生物更易黏附到聚合物表面 ➢一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能够产生Slime,抵抗宿主防卫机制和
保护细菌不被抗生素破坏(BIOFILM) ➢一些真菌可能在含糖液体存在时也产生类似Slime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预防
• 手卫生 • 无菌操作
手卫生和无菌操作
• 在触摸插管部位前、后,以及插入、重置、 触碰、维护导管及更换敷衍前、后时,均 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可以是洗手或用 酒精擦手液。在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后,不应再触摸该部位,除非采用无菌技 术 • 在进行插管和维护操作时须无菌操作 • 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佩戴无菌手套
• 2次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1小时。
样本采集
• 1套血培养:指一次静脉穿刺。 • 常规血培养,建议同时采集需氧瓶和厌氧 瓶的培养。 • 当采血量不能满足时,需氧瓶优先。
样本采集
• 抽血部位皮肤消毒: • 皮肤消毒前,先检查血培养瓶有无损坏或超保质 期,有75%酒精消毒瓶橡皮塞并干燥。 • 用2根复合碘棉签,以穿刺点为圆心,以约5㎝直 径画圈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至少30秒。注意 消毒过的地方不能重复涂抹,在涂抹的过程中棉 签必须也要同时旋转。如果病人手臂皮肤不干净, 则需重新擦拭。在洁净后不要触摸穿刺部位。秒 • (美国CDC:75%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待干 30秒)
拔除导管标本采集方法
• 采取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 静脉,另一套从导管采集。并作好标 记(采样部位和采样时间)
• 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用灭菌剪刀剪下导管尖端 5cm,导管半定量培养。
未留置CVC,怀疑血流感染
• 应在不同部位采血2套(至少2个部位2瓶)。 儿童除外。对怀疑亚急性心内膜炎,抽取3 套血培养。
保留导管的血培养结果解释2
• 如果2套血培养阳性,而且来自导管的血培 养的细菌数量为至少5倍于外周静脉血培养 的CFU/mL,如果缺乏其他感染证据,提示 可能为CRBSI(此方法适用于手工定量血 培养系统)

最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原发性血流感染

最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原发性血流感染

最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原发性血流感染原发性和血管内导管相关的血源性感染(CA-BSIs)是重症监护室(ICU)中的重要临床疾病,与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相关。

本综述的目的是在ICU特定背景下,研究最近发表的CA-BSI和其他原发性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和治疗管理数据。

最新发现在危重病人中,现代研究的综合患病率表明,原发性血源性感染primary)和CA-BSI的患病率分别为19.7%-40.7%和26.4%-37.3%o未能实现源控制(即在CA-BSI中拆除导管)与死亡率升高相关。

高严重程度评分和ICU住院时间和导管置入时间是CA-BSI的已知危险因素。

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使用预防集束化管理可将CA-BSI发病率从每IOOo中心静脉导管日的4个减少到1.6个。

配对血培养阳性时间的差异可能有助于CA-BSI的诊断。

总结ICU中常见原发性BSI,且对预后影响不佳。

对ICU入院患者进行BSI监测对于提供医疗服务、设计预防措施、跟踪耐药性和检测新出现的病原体至关重要。

介绍血流感染(BSI)与严重的患病和死亡率有关。

虽然新的分子技术可以检测血液中的病原体,但至少需要在一个或多个血培养标本中生长微生物才能诊断BSI o索引培养(indexcu1ture)是每例患者每一病期的第一个阳性培养物。

院内发病的BSI是指索引血液培养在入院后48小时或更长时间后发生的情况。

社区发作BSI是指在门诊患者中发生的或在入院后<48h首次发现的BSI,在有显著医疗接触史的患者中可进一步分类为医疗相关BSI z否则为社区相关BSI e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病的BSI是指BSI 索引在入住ICU后48小时或更长时间被确认的院内发病的特殊情况。

尽管微生物可以从不同的通道侵入血液循环,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被认为是与其他身体部位感染相关的继发性感染。

然而,无法确定原发病灶的原发性BS1同样频繁发生。

一些研究也将静脉内导管相关的BSXCABSI)归类为原发性。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定期检查导管
定期检查导管有无异常,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防止感染扩散。
培训医护人员
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 高其导管维护和管理技能 ,确保导管的正确使用和 维护。
03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诊 断与治疗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导管培养 结果。当患者出现与导管相关的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局部红肿等,且导管 培养阳性时,即可诊断为导管相关感染。
药物选择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感染病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 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在拔除导管后,一般需要连续治疗7-14天,直至感染得到控制。
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估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和导管培养结果。在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应得到明显改善或 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导管培养阴性,表明感染 得到有效控制。
建立置管技术质量控制标准,定期对 置管操作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置管 技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定期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监 测和评估。
建立感染报告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及时上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病例,以便及 时采取防控措施。
THANKS
置管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无菌操作
在整个置管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导管、连接器和注射器的无菌状态。
减少人员流动
在置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正确置管方法
采用正确的置管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皮肤和血管的损伤,从而引发感染。
置管后的维护与管理

cvc-bsi医学释义

cvc-bsi医学释义

cvc-bsi医学释义
CVC-BSI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缩写,CVC代表中心静
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BSI代表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用于输液、输血、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等目的的导管,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
指在导管置入后发生的血流感染。

这种感染可能由导管周围的皮肤
细菌进入导管引起,也可能由导管内部的细菌形成生物膜导致。

CVC-BSI是医院感染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患者严重
并发症甚至死亡。

预防CVC-BSI的关键措施包括严格的无菌操作、
导管置入部位的护理、导管使用时的严格消毒以及定期更换导管等。

对于已经发生CVC-BSI的患者,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和导管的拔除也
是治疗的关键。

总之,CVC-BSI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并发症,对
其预防和治疗都需要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
3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的预防感染措施
一. 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 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 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 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 更换;
二. 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 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
4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的预防感染措施
一. 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 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 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 和股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一. 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 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 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 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 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 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二. 严1格0 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一. 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 的无菌操作,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 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 管,并作相应处理;
5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的预防感染措施
一. 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 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后 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 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 作;
二. 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 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 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 未治6 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一. 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 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 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 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7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
一. 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 /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 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 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2024中心静脉导管透析CVC相关血流感染

2024中心静脉导管透析CVC相关血流感染

2024中心静脉导管透析CVC相关血流感染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血管通路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瘦。

中心静脉导管(CVC)也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后的生命线,且随着医学观念的进步,以逐渐〃以内屡优先〃转向为〃以患者为中心〃,因此,患者的最优解并不一定就是自体动静脉内屡了。

随着透析患者逐年增多、透析龄延长、老龄化等原因,血透患者CVC的使用率逐渐增多。

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尤其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对患者危害很大,严重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感染是目前已知的、较严重的血液透析并发症之一,其不仅会导致患者病情不断恶化,且易诱发其他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血管、感染、脑血管意外,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第2位死因。

所以,正确认识血透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积极预防极其重要。

01临床表现和诊断血液透析开始数分钟至数10分钟,患者出现畏寒、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这是血透导管感染的典型表现。

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延迟发热,即血液透析结束后低热,这与感染的细菌数量和毒力有关。

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后,需要留取血培养标本确诊并指导下一步治疗。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需要抽取外周血培养标本,且要求从血透导管口直接抽取的血标本培养结果和外周相同,细菌数是外周标本的3倍以上;或从血透导管口直接抽取的血培养标本培养结果和外周相同,培养阳性报警时间至少比外周标本早2h;或导管尖端培养出和外周血标本一样的细菌(需要拔除导管)。

02导管相关感染专科原因分析1患者因素血液透析治疗清除患者体内毒素的过程中会有少量蛋白流失,老年透析患者消化功能减退,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摄入减少,导致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低下。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防御功能降低发生感染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

高龄、低蛋白血症.血红蛋白水平低.营养不良、糖尿病.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发生血透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30题)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30题)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30题)1.关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正确选项为B,即患者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后48小时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伴有发热、寒战或低血压等症状,且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2.为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的相关感染,正确的措施包括:在置管部位铺大无菌单,严格无菌操作;置管人员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立即更换。

选项C不正确,因为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优先选择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而非颈静脉。

3.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置管,如果无法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在48小时内尽早拔除导管。

4.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更换置管穿刺点敷料的时间为1-2次/周,应使用无菌透明敷料。

5.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正确的选项为D,即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6.可以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血管导管接触的端口,以减少污染风险。

7.正确的说法是输液连接系统应使用无针连接,而输注脂肪乳的输液器应每24小时更换。

8.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环节包括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配置输注的药液、注射部位皮肤使用洁雪喷雾消毒剂消毒,以及导管定期更换。

选项D不正确。

为了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建议建立专业的静脉置管护士队伍,并提高其专业护理质量。

同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

在中心静脉置管时,应选择合格的操作用物。

血管内导管应使用一次性的灭菌导管,不应当另选静脉再次使用。

皮肤消毒剂应使用碘伏或洗必泰。

不适宜进行静脉置管操作的情况包括: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的医务人员、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医务人员、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患冠心病的医务人员、以及接触过重度感染病人的医护人员。

在中心静脉置管后,正确的操作包括: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医护人员接触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手卫生,需要注射用药时应直接向导管内注入药物,应使用高效消毒的纱布敷料覆盖注射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感控办
1962 年美国Dudfick 等首先将锁骨下静脉导管技 术应用于长期 TPN 支持治疗。 近 30 年来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的更新换代、 插管技术的普及 ,中心 静脉置管越来越成为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 ,并 已广泛用于长期输液、 肿瘤化疗、 静脉营养、 血液 动力学监测等患者。但由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有创 操作 ,导管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 ,且留置时间 较长 ,必然增加人体感染的机会 ,随之而来的相关并 发症—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 化脓性血栓静脉炎、心内膜炎及其他血行性播散性感 染(肺脓肿、脑脓肿、骨髓炎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1、导管相关因素 导管的选择 导管的材料与感染的 发生密切相关。 ① 导管的本身材料,导管的材料对于促进血栓和微生物 的附着非常重要,血栓形成与感染密切相关,增加感染的风险,导 管材料按血栓形成的下降次序为聚苯乙烯、 聚氨基甲酸乙酯及硅 胶; ② 选择组织相容性好光滑柔韧的导管,以减少血管内壁的损 伤和感染的发生,表面光滑可防止细菌粘附,表面粗糙易形成 血栓; ③ 导管的腔道也很重要,腔道越少感染率越低,单腔导管感 染率为 2%~5%,双腔导管感染率 4 . 9%~22 . 7%,差异显著,管腔越多操作过程复杂, 感染机会也就会随之增加 导管的附加装置 附加装置可增加污染发生率 导管留置时间
保留导管者结果解释
导管 + 外周静脉 + 导管较外周报阳快120分 钟 导管细菌浓度较外周高5 倍 条件 结果判断 CRBSI可能 提示为CRBSI
+
+
+
_
_
_
不能确定不是ຫໍສະໝຸດ RBSI拔除导管者结果解释
导管尖端 外周静脉1 外周静脉2 结果判断
+
+ _
+
+ +
+
_ _
CRBSI可能
培养为金葡菌或 念珠菌、且缺乏 其它感染的证据 则提示可能为 CRBSI
输液 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多次加药及穿刺均会导致微粒污染。 消毒液污染 静脉营养液等药物因素 血管内装置若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或输 入全静脉营养液,则会增加感染概率。 患者情况 年龄<1岁或>60岁、白细胞减少症、使用免疫抑制 剂、皮肤弥漫性病变(烧伤)及远处感染病灶等 病区因素 病区的管理及是否有专业的护理队伍


2.临床诊断:具备下述任1项,提示导管极有可能为感染的来 源:(1)具有严重感染的临床表现,并导管头或导管节段的定 量或半定量培养阳性,但血培养阴性,除了导管无其他感染来 源可寻,并在拔除导管48 h内未用新的抗生素治疗,症状好转; (2)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患者,有发热、寒颤和/或低血压等临 床表现且至少两个血培养阳性(其中一个来源于外周血)其结 果为同一株皮肤共生菌(例如类白喉菌、芽孢杆菌、丙酸菌、 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微小球菌和念珠菌等),但导管节段 培养阴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血行感染的来源可寻。 3.拟诊:具备下述任一项,不能除外导管为感染的来源:(1) 具有导管相关的严重感染表现,在拔除导管和适当抗生素治疗 后症状消退;(2)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患者,有发热、寒颤和/ 或低血压等临床表现且至少有一个血培养阳性(导管血或外周 血均可),其结果为皮肤共生菌(例如:类白喉菌、芽孢杆菌、 丙酸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微小球菌和念珠菌等),但 导管节段培养阴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血行感染的来源可寻。
3、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黏附到导管内壁宿主纤维蛋白的表面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较其他的病原微生物更易黏附到聚合物的
表面

某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能够产生Slime,抵抗宿主的防卫机制 和保护细菌不被抗生素破坏(BIOFILM)

一些真菌可能在含糖的液体存在时也产生类似的Slime
3、其它与CRBSI相关的因素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 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 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 血行感染源。
导管病原菌定植:导管头部、皮下部分或导管 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15菌 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 出口部位感染:是指出口部位2cm内的红斑、硬 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 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 染。 隧道感染: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 痛、红斑和/或大于2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 染。 皮下囊感染: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 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 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或 不伴有血行感染。
1.确诊:具备下述任1项,可证明导管为感染来源: (1)有1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5 CFU)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000 CFU),同时外周静脉血也培养阳性并与导管节段为 同一微生物;(2)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 量血培养,两者菌落计数比(导管血:外周血)≥5: 1;(3)从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 性血培养,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阳性出现时间比外周 血培养阳性至少早2 h;(4)外周血和导管出口部位 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一株微生物。
各种类型导管的血行感染发生率不同,以 千导管留置日来统计,从2.9-11.3/1000导管日 不等,平均5.3/1000导管日。(血管内导管相关
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 分会 引用美国国家医院获得性感染监测系统数据 NNIS 。) 重症监护室CR-BSI的感染率在1.3‰~5.5‰之间, 导管使用率在39%~71%之间。(2006-2008年)
1. 2.
3.
4. 5. 6. 7. 8.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时或者拔除血管 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 (>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 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 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 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送检方法

临床医生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 必要性。按保留导管与否分别采取不同 的送检方法。


保留导管:采取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 套来自外周静脉,并做好标记,另外的一套 则从导管中心采获,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 须接近(<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 不保留导管: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 血培养。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 管尖端或近心端交付实验室进行Marki半定量 平板滚动培养或者定量培养。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美国报道放置血管 导管后并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的发生率为8%,估计每年发生CRBSI 2.5万例,20世纪90年代美国估计每年 放置各类血管导管>1.5亿次,中心静 脉导管>500万次,院内血流感染超过 20万次,据NNIS的数据定期报告显示, 超过85%的首发菌血症都被认为是导 管相关性的。
2009- 2010 年上海市65所医院 ICU 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6000美元
美国联邦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服务中心Center for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停止支付部分医院感染诊疗费
2008年10月1日后出院的病人,如出现以下八类情况,CMS将不 再支付给医院相关费用,2009年还将增加项目 Object left in surgery,手术留下异物 Air embolism,空气栓塞 Blood incompatibility,配血不合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插管相关尿路感 染 Pressure ulcers (decubitus ulcers), 褥疮 Vascular catheter-associated infections,血管插管相关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 mediastinitis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手术部位感染-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纵隔炎 Hospital-acquired injuries – fractures, dislocations, intracranial injuries, crushing injuries, burns, and other unspecified effects of external causes 医院内获得的外伤-骨 折,脱臼,颅内损伤,挤压伤,烧伤,其他外源性的影响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导管插入的 持续时间,插管时的无菌水平和持续 的导管护理。
CRBSI的临床表现
1插管部位炎症:红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 2临床感染症状:发热>38℃,寒战,低 血压≤90mmHg,少尿<20ml/h。 3导管相关并发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感 染性血栓静脉炎,骨髓炎,其他迁徙性 病社。
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
_ + _
+ _ _
+ _ _ 导管定植菌 不是CRBSI


国外报道引起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 菌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和念珠菌。 在我国最常见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 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阴 沟肠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微球菌和 真菌。


2009年北京市导管尖端培养病原体前 五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 不动杆菌。 2009年北京市送检血培养病原体前五 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 不动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