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观

合集下载

“实践存在论美学”不是“后实践美学”——向王元骧先生请教

“实践存在论美学”不是“后实践美学”——向王元骧先生请教

元骧先生把实践存在论美学归为后实践美学的理由是它与后实践美学有着“ 直接的亲缘关系”他说 : ,
… …
虽然“ 实践存在论 关学” 出现在 时间上稍迟 于“ 实践论 美学”但在 思想观 点上与“ 的 新 , 生命 美学” “ 、 生
存 美学” 似乎有 着更为 密切 的联 系。因为在“ 实践存在论 美学” 来 ,生命 美学” “ 看 “ 、 生存 美学” 批评“ 实践论 美
19 年 , 9 4 杨春 时先生发表《 走向“ 实践 美学” 一文 , 实践 关学提 出了十点批评 。杨先 生认为 , 后 》 对 李泽厚
的实践 美学存在 的主要 问题是 : 实践直接作 为美学的基础 , 过 了很 多中介环 节 , 把 跳 直接推论 到 美学基本 问题 ; 审美强调超越性 , 而实践没有超越性 ; 审美强调 个体性 , 实践往往是群体 的、 而 集体 的、 社会 的活动 ; 美强调感 审 性, 而实践强调理性 , 带有 目的性。 一开始 , 为李 泽厚先生辩护 , 我 先后发表 了两篇 文章与 陈、 杨两位先 生商榷。 然 而, 随着讨论 的深入 , 我发现 , 李先 生的 实践 关学并非十全十 美、 无懈 可击 ; 而后 实践 美学似 乎破 多立 少, 时还 暂 无法抗衡 、 更无法取代 实践 关学 , 但他们 对实践 关学的批 评仍然不 无合理 、 可取之 处 , 有的批评 确有振聋发聩 的 功效 , 虽然从整体上说 , 我认 为他们的批 评还 未能切 中实践 美学的要 害。 这场 实践 美学与后 实践 美学长达数年 的
中 图分 类 号 : 0 1l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3 9 ( 0 20 —0 3 0 10 — 2 12 1 )3 0 1— 9
最近 拜 读 了王 元骧 先 生 的《后 实 践论 美 学 ” “ 综论 》1, []对后 实 践美 学进 行 了比较 系统 的批 评 。但 是 , 令 人 惊讶 的是 , 竟 然把我 们 正在 思考 、 索 的实践 存在 论美 学也 归 人后 实践 美学 , 他 探 并进 行 了多方 面 的批 评 。 于从 学理 上进 行批 评 和争 鸣 , 们 历来 是欢 迎 的 , 骧先 生 的批评 也不 例外 , 对 我 元 我们 真诚 地表 示欢 迎 。 元 骧 先生 是笔 者非 常敬 重 的一 位有 自己独 立思 想 的学者 。对 他 的批评 笔者 原本 不 打算 回答 , 但是 考 虑再 三 , 因为 其批 评涉 及 到一 系列 重要 的原 则 问题 , 以最终 决定 还 是提 出来 向元骧 先 生请教 。 所

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价值

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价值

学 ,具 有重要 的价值 。董 学文等人 对 实践存在 论 美学观进行 政 治化 批评 ,否 定 实践存在
论 美学的唯物 主义性质 ,是 不符合 实际情形 的 。 关键 词 :实践 ;存 在论 ;个体性 ;价值 中图分类号 : 8 -6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2 75 3 (0 0 o -l20 B 30 A 0 5 - 3 2 1 ) 2o 1 -5 8
础 的本 体论 美学 ,突破 了传 统认识论 的束缚 ,用生成论取代 现成 论 ,超越 了二 元对立 的
认 识论 思维 方式 ,形 成 了 自己独特 的 实践存 在论 美学观 。与李 泽厚等人 的 实践 美学观相
比 ,实践存在论 美学观 在对 实践 范畴的理解 、人 的个体性 和 自由性 以及 美学研 究逻辑起 点等 问题 上均取得 了重大 突破 ,在 一定程度 上发展 了实践 美 学,也发展 了马 克思主 义美
充 实和完善 ,本 身是无 可争议 的 。海 德格 尔对存 在 的哲 学本体 论 的探索和思 考 ,其 中有 精华也有
糟粕 ,其 中的精华 部分作 为人类 优 秀的精 神财 富 ,现 实 价值 和 意义 不 能被 全盘 否 定 。朱 立 元说 : “ 我们 吸收 海德格 尔 的存在 论思想 ,不 是全 盘接 受 ,而是 有批 判 、有选 择地 吸 收 ,其 中 比较 重要 的一 点就是 为 了吸收其生 成论 的思想 ,从 而 否定 现成 论 思 想 。 ① 事 实 上 ,一方 面我们 固然 不 能 ” 把 马克思与 现代西 方学者 混为一 谈 ,但 另一 方面我 们也不 能将 马克思 与西方 现代一 切优 秀学者都
朱立元 从马 克思 的思想 出发 ,超 越把 实践理 解为物 质生产 实践 的狭 隘观念 ,从 人 与世界 的全

再谈“实践存在论美学”

再谈“实践存在论美学”

其实 这段 引文并 不完 整 , 文 前还有 一段作 为这 一 结 论 的理论 依 据 的重 要 的分 析被 拆 开 了。现 补 充
如 下——
“ 实践 ” 这一 概念在 我 看来 , 从 最 宽泛的 意义上说 就是 指与 “ 知” ( 认识) 相对 的 “ 行” , 它的含 义
再谈 “ 实践存在论美学 " 术
王 元 骧
摘 要: 人与现实的“ 审美关 系” 是“ 生成 ” 的, 但这“ 生成 ” 不仅包括人类总体实践中历史的生成与个人审
美活动 中当下 的生成 两方 面内容 , 而且前者 应是后 者的前提 条件 。“ 实践存 在论美 学” 虽然也 承认这两 方面 的内容 , 却不仅没有把两者统一起来 , 而且 在具体论述 中往 往以后者来 排除前者 。究 其原 因 , 我认 为是 由于 : ( 一) 反对把“ 物质生产 劳动 ”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实践 观的基本 内涵 , 认 为“ 从西方 的思想 背景来看 , 实践从 来 就不是单纯 指物 质生产劳动 , 而且 主要不是 指生产劳动”, 从而把 审美 活动也看作 是一种 “ 实践 ” , 甚至是 “ 一 种基本 的人 生实践 ” ; ( 二) 没有分清马克思 主义 的存 在观与海 德格尔存在论 哲学 中的“ 此在 在世 ” 的 区别 , 不 仅试 图把两者加 以融 合 , 而且力 图把马克思 的存 在论 转移到 ( 海德格尔 的 ) “ 存在 论 的新 哲学 的根 基上” 来解
家 能真 正针对 我 的实 际思 想来 开展批 评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_ _ 0 l _2 3
作者简介 : 王元骧 , 浙江大学 中文 系教授 ( 杭州3 1 0 0 2 8 ) 。

文 中引朱 立元 先生的话 , 凡未加 注脚 的, 均 出自此文 , 下不 另注。

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访谈

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访谈

那里 , 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单纯的物质生产劳动 , 而是在广义上来使用的实践概念。 当然 , 把物质生
21年 1 01 月 第3卷 第 1 8 期
湖北 大学学报 ( 学社会科学版 ) 哲
Junl f u e U i ri ( h ooh n oi cec ) ora o H bi nv s, P i sp yadSc l i e e t l aS n
Jn, 1 a .0 2 1
以主客二分为基础的传统认识论 的理论框架 , 而这就造成其美学理论 内部许 多不可克服 、 解决的矛盾 , 比如说 美 与美感 的对立 , 比如 美 的本质 与美 的本 源 相混 淆 等 ; 是李 泽 厚 美学 的哲 学核 心 和基 础— — 两 二
个本体论 , 无论对本体和本体论如何理解 , 都是难 以成立的。0 0 哲学研究》 2 2 1 年《 第 期刊载了我 的一篇 文章 , 正是集中在对 “ 两个本体论” 的批评 。 在李泽厚先生那里 , 所谓两个本体就是一为工具本体 、 二为心 理本体 , 而心理本体最后上升为情本体并超越了工具本体 , 这在我看来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 这不仅仅是
关于“ 实践存在论美学" 的访谈
朱 立 元 ,胡新 宇
胡新宇( 复旦 大学中文 系2 0 级博士研 究生, 08 以下简称 胡)朱老师 , : 您好 ! 谢谢您接受我的访谈 ! 您
在西方美学领域 内的研究与探索已是硕果累累了,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如《 、美学》《 、西方文论教程》《 、现 代西方美学二十讲》 《 、西方美学通史》 《 、西方美学范畴史》《 、西方美学思想史》 《 、美学大辞典》 等等 , 以 可
争鸣有益于促 进学界对“ 实践存在论 美学” 身以及这场论 争的认 识 , 们也期待 更 多的专 家学者加入 到包括 “ 本 我 实

论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观

论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观

2008年5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ay ,2008第37卷第3期 Journal of Shanghai Nor mal University (Phil os ophy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Vol.37,No.3中图分类号:B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634(2008)03200362(06)论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观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 摘 要: 朱立元从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入手,充分肯定叔本华、克罗齐、弗洛伊德、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在破除二元对立方面的功绩,并在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下,从存在论维度理解和阐释实践范畴,建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的本体论美学,突破了传统认识论的束缚,超越了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存在论美学。

在对实践的理解上,他比朱光潜、蒋孔阳等人又进了一步,认为实践还包括个体感性生命的生存活动,即广大的人生实践,艺术活动也是人的全部人生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

他要求返回到人与世界最本原的存在讨论审美问题,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逻辑起点,把生存论引入实践美学,用生成论取代现成论,以此发展实践美学。

关键词: 实践存在论美学观;二元对立;生成论;朱立元 收稿日期:2008203205作者简介:朱志荣(19612),男,安徽天长人,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朱立元教授在系统、认真地研究前人美学思想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存在论美学。

这就既坚持了实践美学的基本方向,又克服了前期实践美学的一些弊端,发展了实践美学,使实践美学与时俱进,并且将其推广到美学范畴的研究和教材建设中。

一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人实践美学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完善和创新的。

朱立元把实践美学分成李泽厚的主流派和蒋孔阳、刘纲纪、周来祥等人的非主流派。

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以“实践”概念为中心

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以“实践”概念为中心
-- -— —
6 -— 1 - - —
上海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 )
口号 , 否定 “ 实践存在论美 学 ” 的马克思 主义 性质 。 在他 们与“ 实践存在论美学 ” 者的争 论
论 中, 除了一些较为空洞 的判语之外 , 唯一 比
提纲》 指出 : , 马克 思十分 清 楚地告诉 我 们 , 社会 生活
经 由吸收对方合 理因素基 础上形成的 。尽管 当前 “ 践存 在论 美 学 ” 处 于发 展 的初 步 实 还
学界一般认为 , 实践美学奠基于 2 世 纪 0
阶段 , 有待 于 深人 、 细化 和丰 富 , “ 践 存 但 实 在 论美 学 ” 的理论 旨归 已非 常 鲜 明 : 它力 求 让 中国马克 思主 义美学 适应 时代 的要 求 , 对 西方理 论新 成 果 采 取拿 来 主 义 和 开放 的态 度, 为我所 用 , 洋为 中用 , 中国的 马克思 主 使
收 稿 日期 : 0 10 —7 2 1-61
力 。因此 , 它是 马克思 主义美 学 中国化 的又

次切实 的努 力 , 它从来 没有 改 变过 马克 思
主义美学这个基本 的立 足点 。
但是 , 以董学文 先生 为代 表 的一批 学 者
激烈地 批 判 “ 实践 存 在论 美 学 ” 他 们 打 出 ,
光潜 、 朱立元对“ 实践” 概念理解 的异 同, 论证 了“ 实践存在 论 美学” 马克思 主义性质 , 的 同时 指 出董 学文等对“ 实践存在论 美学” 的错误 理解 。
关键词 : 实践” “ 概念 ; 克思主义 ; 马 李泽厚 ; 朱光 潜 ; 朱立元 ; 学文 董 中图分类 号 : 8 -2 B3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0 7 5 2 2 1 )50 6 — 10  ̄ 2 ( 0 1 0 -0 11 0

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论争及其理论意义

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论争及其理论意义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3 8卷
存在 ’如果不与人的社会存在 、 ; 社会 实践发生关系 , 所谓的 ‘ 客观存在 ’ 就没有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实 ”《 践观的存在论维度——与董学文 、 陈诚先 生商榷之二》 载《 , 探索与争 鸣} 09年第 1 ) 20 0期 而且 , 董学文 在谈及“ 实践” 概念时 , 说得很笼统 , 有时又 自相矛盾 。 比如董学文指 出:马克思所讲 的‘ “ 实践 ’ ……既包 括最初的本源意义上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的含义 ,也包括在现实基础上社会活动和革命实践的含义。 ” 这种说法就非常笼统 ,实践” “ 除了“ 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 的含义” , 外 也包括“ 在现实基础上社会活动和
胡: 那么让我们共 同期待着这一系列文章的发表 。 最后再一次感谢朱老师在百忙之 中抽 出时间接受 我的访谈 , 我觉得 自己得到了很多学术上 的教益与启发 , 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激励与感动。 朱: 也谢谢你。 我觉得 自己只是做 了一些很微小的实实在在 的工作 , 我还在继续努力的途中, 我也希 望能够通过 自己的努力为 中国美学的建设做 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


“ 践 ” 念是 实 践 哲学 、 学 的核 心概 念 , 实 概 美 因此 , “ 践 ” 对 实 概念 的不 同理解 在 某 种 程度 上 就 决 定 了 对 整个 实 践哲 学 、 学 的理 解上 的差异 。 美
在《 实践存在论” “ 美学 、 文艺学本体观辨析——以“ 实践” 存在论 ” 与“ 关系为中心》 载《 ( 上海大学学 报》O 9 2 O 年第 3 , 期 以下董学文的观点 , 未注明出处的 , 出自此文 ) 均 一文中 , 董学文通过对马克思《 关于 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 和《 的解读 , 认为“ 马克思所讲的‘ 实践 ’是指人的物质劳动和革命实 , 践, 既包括最初的本源意义上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 的含义 , 也包括在现实基础上社会活动和革命实践的 含义”这里 , 。 董学文强调“ 实践 ” 在马克思那里有着 明确具体的规定 , 即物质劳动和革命实践 , 它不能涵 盖人的所有 活动 ,不能涵纳人类 的一切行为和世间的万物” 因此 , “ 。 在董学文看来 , 实践对于人就具有 “ 根本性的意义” “ :实践是人的活动的总称 , 是外在客观 自 然界向人 的生成 的途径和方式 , 是人改造 自 然 世界和建立社会关 系的基础 。 实践是一种变革 的力量 , 它推动社会和历史的变迁 。 实践决定着人的存在 , 即决定着 ‘ 现实的历史的人 ’ 的存在 , 因而对于社会存在和人的存在来说 , 它具有根本性 的意义 。 但是 , 实 践 不能 决 定 物质 的客 观 存在 , 能决 定 世 界 的物 质统 一性 问题 , 不 能涵 纳 人类 的一 切行 为 和世 间的万 不 也 物 。这样看来 , ” 实践存在论美学所理解 的“ 人生实践” 就将“ 实践 ” 概念“ 过分广义化了”是对马克思思想 ,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与现实根基-精品文档资料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与现实根基-精品文档资料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与现实根基最近几年来,朱立元先生倡导的实践存在论美学引起了学术界较多的关注和争论,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误解与批评。

比如董学文等先生连续发表了多篇文章批评实践存在论美学,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实践存在论美学把马克思主义降低到存在主义的水平。

在我看来,这些先生对于实践存在论有着许多误解和曲解,这缘于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观还有误解和曲解。

在这种背景下,重申和再阐释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生命力与理论诉求,强调其理论与现实意义就显得很有必要。

笔者认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是回应时代话题的必然结果,是对时代召唤的应答,是中国当代美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理论与现实的根基。

美学存在论转向的时代发展方向与中国现代性进程的社会现状是实践存在论美学提出的理论与现实背景。

一、美学范式的转变与存在论的兴起从本体论的知识美学转向存在论的生存美学是西方美学发展的方向,是现代性的产物。

西方传统美学主要是一种“本体论”的美学。

它以自觉回答“美是什么”作为自己的使命,通过“美的东西”来追问其背后的“美本身”是什么。

所以美学一直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西方“求真理意志”的一个组成部分。

柏拉图对“美”的探讨历程就是从一个“美的小姐”、“美的汤罐”这样具体的“美的东西”到对美的普遍知识“美本身”的提纯过程、抽象过程。

他说对美的研究要“先从人世间个别的美的事物开始,逐渐提升到最高境界的美,好像升梯,逐步上进,一直到只以美本身为对象的那种学问,彻悟美的本体”.②.(注:[古希腊]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见《朱光潜全集(1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34页。

)。

美的知识、学问、美的不变本质,这是传统美学的提问方式。

柏拉图认为只有达到了从个别的美到一般的美的知识阶段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他说“这种对美本身的观照是一个人最值得过的生活境界,比其他一切都强”②。

这种认识论、知识论的美学是整个古典时代的主要范式,区别只在于获取知识的途径是经验的、先验的、理性的还是综合的。

美学朱立元读后感

美学朱立元读后感

美学朱立元读后感读朱立元先生的美学著作,就像是一场奇妙的美学冒险,又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美学游乐园,每一页都有新的惊喜在等着我这个美学小游客。

以前吧,我总觉得美学是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东西,就像天上的星星,只能远远看着,根本摸不着头脑。

但是朱立元先生的书,就像给我搭了一个梯子,让我能够一点点地靠近那些闪耀的美学之星。

他写的内容特别实在,就像一个亲切的老朋友在跟你唠嗑美学。

不是那种干巴巴地给你讲什么是美,而是从各种各样的例子入手。

比如说,他讲到建筑美学的时候,我就仿佛跟着他的文字,在那些古老的欧洲大教堂里穿梭,看着那高耸的尖顶指向天空,阳光透过彩色的玻璃洒在地上,形成斑斓的光影,一下子就明白了建筑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房子,还可以是表达美和信仰的艺术。

这就好比我们平时吃的馒头,本来就是个充饥的食物,但如果给它捏出各种精致的造型,再染上色彩,那就成了艺术品。

而且,朱立元先生在书里对于不同美学流派的解读,让我感觉像是在看一场武林大会。

各个流派就像是武林中的各个门派,有自己独特的武功秘籍。

什么古典主义美学,就像是少林派,稳稳当当,根基深厚;现代主义美学呢,有点像明教,有点叛逆,但是充满了创新的力量。

朱立元先生就像是一个资深的武林盟主,把各个门派的功夫都分析得透透彻彻,让我这个小虾米也能看懂这些美学大侠们的厉害之处。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常常会有那种“啊哈”的时刻。

就像我之前一直对某些现代艺术作品感到迷惑,那些奇奇怪怪的雕塑、看起来乱涂乱画的画作,我都在想这到底是啥呀?但是通过朱立元先生对现代美学观念的阐释,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些看似荒诞的作品背后,有着艺术家们对世界独特的思考和表达。

这就像是有些笑话,你没get到笑点的时候觉得莫名其妙,一旦理解了其中的梗,就会笑得前仰后合。

不过呢,这本书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就能读懂的。

有时候就像在走迷宫,朱立元先生的思想很深刻,一些复杂的理论阐述会让我绕一会儿。

美学思考与美学思想史写作的一种新路径——读朱立元主编的《西方美学思想史》

美学思考与美学思想史写作的一种新路径——读朱立元主编的《西方美学思想史》

语” 现象或 者 如 上段 所指 出 的“ 法化 危 机 ” 合 的产 生
也就 不足 为怪 了 。从 所有 这些 现象 中我们 可 以思考 两个 问题 : 一 , 们还 有 没 有 必要 为 美 学 思 考 、 其 我 为
种证 据 : 许 由此我 们 可 以把 美 学 研究 转 变 为 一 种 也
而 来 , 凡人 文学科 的各个 门类 无不 受到 其 冲击 , 举 虽 然后 现代 主义 的一个 重要 理论 特点 即是哲 学 的美学 化, 可从 其种种 暖 昧不 明之 处 我们 还 是 可 以看 出美 学 思考似 乎 正 处 在 一 种 流 离 失 所 的状 态 , 种 “ 各 失
序 论或者 第一 章 : 特 根 斯 坦 的美 学—— 存 在 着 这 维
西方某 一位 思想 家为 自己研究 课题 的毕 业生们 通 常 会有 一种相 同 的苦恼 与困惑 , 也就是 说 , 他们不 得不 时常 为 自己的研究 对 象 辩 护 , 论证 自己研 究 的 学科 合 法性 , 并常 常首 先 以一 种 反 问 的形 式 开 始论 文 的
乎成 了最后 一种 能 为美 学 思 考 奠 定基 础 的哲 学 了。
21 0 0年 1 1月
武 陵 学 刊
J u a f u i g o r lo l n W n
NO . 0 0 V 2 1
Vo . . 135 No 6
第3 5卷第 6期
美 学 思 考 与 美 学 思 想 史 写作 的 一 种 新 路 径思想史》
上 学 的终 结 ” 美 学 思 想 的发 展 似 乎 也 在 精 神 哲 学 ,
美学 思想 的发 展 与 阐述 寻 找某 种 哲 学 基础 ? 其二 ,
如果 我们确 实需 要 寻找 这 种 基 础 , 么这 将 是 一种 那 怎样 的哲学 呢? 而建立 在这 样一 种哲学 上 的美学思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开放视阈与建构之维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开放视阈与建构之维

第40卷第3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40,N o .32024年5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M a y 2024ʌ收稿日期ɔ2024G01G22ʌ作者简介ɔ罗曼(1979-),女,内蒙古海拉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开放视阈与建构之维罗㊀曼(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㊀150025)ʌ摘要ɔ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既坚守 实践 的美学立场又从思维的维度辨析㊁重构了实践美学,其以 实践存在论 的美学视域, 关系生成论 的美学格局, 现实 性的美学视野实现了对实践美学的创新突破,且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超越二元对立思维的崭新思维方式.其不仅成为推动实践美学多元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维,也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方向,激发了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活力与生命力.ʌ关键词ɔ实践存在论;美学;朱立元;思维ʌ中图分类号ɔB 83G0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24)03G0007G05O pe nV i s u a l T h r e s h o l d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o nD i m e n s i o n of P r a c t i c a lO n t o l og y Ae s t h e t i c s L U O M a n(S c h o o l o f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H a r b i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Ha rb i n 150025,C h i n a )A b s t r ac t :Z h uL i y u a n s p r a c t i c a l o n t o l o g y a e s t h e t i c s n o t o n l y p e r s i s t i n t h e a e s t h e t i c s t a nd p o i n t o f pr a c t i c e ,b u t a l s o d i s Gt i n g u i s h e s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s p r a c t i c a l a e s t h e t i c s f r o mt h e d i m e n s i o no f t h i n k i n g .I t h a s a c h i e v e da n i n n o v a t i v eb r e a k t h r o u gh i n p r a c t i c a l a e s t h e t i c sw i t ht h ea e s t h e t i cv i s i o no f p r a c t i c a l o n t o l o g y ,t h ea e s t h e t i c p a t t e r no f r e l a t i o n s h i pg e n e r a t i o n t h e o r y a n d t h e a e s t h e t i cv i s i o no f r e a l i t y .I n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p r a c t i c a l a e s t h e t i c s ,an e w m o d eo f t h i n k i n g b e y o n d t h e b i n a r y o p p o s i t i o n t h i n k i n g h a s b e e n f o r m e d ,w h i c hh a s b e c o m e a n i m p o r t a n t d i m e n s i o n i n p r o m o t i n g t h ed i v e r s i f i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p a t t e r n o f p r a c t i c a l a e s t h e t i c s a n d a n e wb r e a k t h r o u g h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m e n t o f C h i n e s e c o n t e m Gp o r a r y a e s t h e t i c s ,s t i m u l a t i n g t h e v i t a l i t y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C h i n e s e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a e s t h e t i c s .K e y wo r d s :p r a c t i c a l o n t o l o g y ;a e s t h e t i c s ;Z h uL i y u a n ;t h i n k i n g ㊀㊀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交响乐中,实践美学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践美学的每一次论争和发展都见证着马克思主义美学不断中国化的过程,而实践派美学家们也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各自卓有成效的贡献,使得中国当代美学呈现出百花齐放㊁百家争鸣之姿.朱立元先生的实践存在论美学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走向成熟.实践存在论 是朱先生最早于1988年提出的说法[1],但此时与后面的实践存在论美学并不相同,仅仅是用来概括一种美学观念和理论.其真正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建构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则是于2004年[2],2008年«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一书的出版则标志着实践存在论美学体系的初步形成.实践存在论美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双重身份,既属实践美学的坚守者又为实践美学的批判者,正是这样的历史使命使得实践存在论美学既辨析又重构,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实践 论为其哲学基础,又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海德格尔后期的存在论思想和融为一,进而形成了从 旧 实践美学视野中独立而出的新的实践美学思想.在崭新的美学思维视角下,实践存在论美学不仅成为推动实践美学多元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维,也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方向,激发了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鲜活生命力.7一、突破实体思维走向实践-存在思维的流动性美学视域㊀㊀在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认知中, 实践美学 不应该是僵化的固守和传承,而应该是充满流动性的美学视域.因此,对于实践美学的不足与局限需要认真反思. 反思正是为了促进实践美学的变革和发展,增强其生命力. [3]如何反思反思的依据和立足点又在哪里?在实践美学的发展过程中,什么才是真正阻碍其发展的桎梏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时,朱立元先生选择从思维方式着手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秘钥,而 实践 概念的阐释㊁辨析则是首当其冲需要厘清的核心范畴.反思以李泽厚为代表的主流派实践美学,朱先生认识到主流实践美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二,一是实践美学并未摆脱西方近代的主客二分认识论思维框架的束缚,这也是阻碍中国美学突破发展的关键;二是 旧 实践美学对实践的看法失之狭隘,无法真正成为美学的理论根基[3].带着问题意识,实践存在论美学选择重建 实践 范式.朱立元不同意李泽厚将 实践 局限在物质生产劳动这一范畴当中的看法,在他看来,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不能仅仅局限于从近代认识论角度去加以把握.于是他对马克思的论著,尤其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梳理和重读,从文献实证的角度出发,他欣喜地发现了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思想,及其不同于西方传统实体性本体论的现代存在论的思想内涵.在«重读‹巴黎手稿›札记»的系列文章中,朱先生对 o n t o l o g i s c h 进行了深入辨析并越来越坚定地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不是对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思想嫁接,因为马克思早于海德格尔就已经提出了 现代存在论 (O n t o l o g y).他认为,马克思提出的 o n t o l o g i s c h 是从现代存在论视域出发,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为回归现实生活新境遇的各种问题解决指出了一条重要路径[4],且马克思明确表态人的感觉问题和情欲问题不可能从单一的人类学角度找到准确答案,必须从 存在论 视角将人的感觉㊁情欲看成是对本质(自然界)的真正肯定.马克思是用实践范畴来揭示此在(人)在世的基本在世方式,实践与存在都是对人生在世的本体论(存在论)陈述[4].马克思的实践观应当主要从存在论(O n t o l o g y)的视角来理解,于是,在马克思以 实践 为基础的现代存在论维度上,实践存在论美学找到了其哲学基础并重建了 实践 范式.然而,重建 实践 范式仅仅厘清 实践 与 存在 的关系显然是不够的,重建的目的在于突破旧有的认知错误,这就不能仅仅是批评意义上相对封闭的内循环解析,而应当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大 实践 观,它必须在面对美学实践时具有高效的解释力,且具有多元审美包容性,才能形成一种新的 实践 美学研究生长点.以此为出发点,朱先生指出, 实践 本就包含 存在 ,故而,在存在的立场上, 实践 就绝不仅仅局限在物质实践领域,而更应该理解为广义的人生实践,即人类生存活动的各种形态,其不仅涉及人的生产实践活动方式㊁人的精神实践活动方式还包含人的审美实践㊁人的艺术实践㊁人的伦理道德实践㊁社会改革实践等活动方式[5].马克思把实践论与存在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践论立足于存在论根基上,同时使存在论具有实践的品格.由此, 实践 范式中就天然拥有 存在 的释义,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根基也主要不是认识论,而是存在论,存在论天然地包含着认识论在内.至此,实践存在论美学完成了 实践-存在 范畴的基础建构.然而变化不仅如此, 实践-存在 思维所带来的更为重要的改变,是在 实践-存在 的视角下,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认识论被消解,实体思维被破除.所谓实体思维,即其思维方式追求本质化和真理化.其主要表现为将世界分为本质和现象两个维度,且坚持人们日常感知到的是经验世界,它是不可靠的,认识的真正目的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本质是一种不变的超时空的实体(物质本原或精神本原),实体与属性相对,找到了实体就找到了事物的属性㊁功能和特征,因此,本质认识的结果,具有终极解释作用,是一切认识和行动的结果.以此可以看出,实体思维的实质就是将主体与客体分离的二元对立思维.实体思维的主张是从现象进入本质,追寻背后的永恒真理.然而,在实践存在论的视角下,因为人是在实践过程中才逐渐成其为人的,实践是人之成为人的一个原动力,人生在世的基本方式就是实践,这就意味着 人生在世 的主体并非独立的,对立的客体也并不是实际存在的,人在世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且充满了诸多的存在,不同存在者的相互启蔽和相互遮蔽形成了主体与客体的鸿沟,但主体与客体的共同在世又消解了鸿沟,于是实体思维也就在这一刻被彻底冲破和消解.8综上,在 实践-存在 的视域下,实践存在论美学完成了冲破实践美学固有思维的蜕变,在坚持 旧 实践美学的实践哲学基础的同时,对其重新思考并进行了实质性的创新,其以 实践 为突破口,深化 实践 概念,溯源 存在 内涵,将单纯认识论转移到现代存在论的根基上,实现了对思维与存在㊁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认识论的重大超越.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重新界定,更由此为实践美学的突破和发展开拓出一种新思路,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了实践美学的内驱力,形成了真正独具特色㊁富有个性的新实践美学思维场域.二、超越预设思维走向关系-生成思维的开放性美学格局㊀㊀从美学视角来看,追问 美 有两种路径,一是追问现成的对象.这里所说的 现成 是指逻辑层面已经完成,而非基于时间层面的完成.简而言之,当前可以完成的与可能完成的均是在逻辑层面可以实现的.可完成性的高低决定了 其所是 ,对于 已经完成的 可直接追问 是什么 ,对于 尚未完成的 则应将之视为未完成.因此,我们从美学思维追问美 是什么 时就是基于现成论的思维.从现成论的视域上看,所有已经完成的都是以实现为本质,而这个本质决定了对象的 是其所是 .第二条路径则是对非现成对象发起追问.非现成亦即在逻辑层面的未完成,非时间层面的未完成.确切来说,任何在逻辑层面不可以或不可能完成的均为未完成的,因为任何未完成的都存在一定变化性,其结果无法准确预测.对于未完成,我们也只能问它 如何 怎样 ,无法问它 是什么 ,而围绕 如何 怎样 的思维方式在本质上则表现为一种生成观,因为未完成即意味着此视域下的任何事物都是时时生成的状态,随时可能出现无数种变化,且不存在任何预定的本质.美是什么 的美学追问路径就是去追求美的绝对本质,进而将美的本质真理化的过程,这里预设了美有一个绝对的永恒的本质的前提,也因此在 现成论 的视野中,美就是现成的认识对象.预设性思维就是这种追问路径下产生的思维方式.所谓预设性思维是指先设定一种本质与规律,然后借助本质与规律来对现象的存在和发展进行判断㊁解释的思维模式.预设性思维深层次上的特征体现为预成性,即追求对本原世界原初性㊁固定性㊁规律性㊁永恒性的追寻和把握,认为过程中的方式㊁方法㊁内容都是由规律事先决定的,结果是规律演绎的结果,把握了规律就掌握了结果.预设性思维所带来的重要思维影响是规定了事物产生的 现成性 ,以 现成 的结果看待一切.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基本主张则是选择第二种思维路径,力图用生成论取代现成论.在朱先生看来,美学以美的问题㊁美的本质为探讨研究对象对美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但我们在研究中却不应该将美的本质固化,为美给出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因为美的形式㊁性质㊁形态㊁方式是多样的,美学史也已经证实美的定义是丰富的.同时,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以美和美的本质为切入点,而非唯一对象,需要深层揭示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当然,这一观点并不是说研究美学就不能够探讨美的本质问题,而是主张要持合理的反本质主义态度,要在关系生成中动态地思考和探讨美的本质问题.实践存在论美学为何要以 生成 来反对 现成 ?这是因为在朱先生看来,主客二分思路始终以现成论思路为主导,而现成论美学在阐述㊁解读㊁定义 美 的过程中均是以客观存在的 美 为对象,这个 美 有着明确的性质和形象,是预设的先验存在.据此,在对 美 进行定义时会反复思考 何为美? 美的本质是什么? 然而,美是不客观固定的,世界各地的美都是在具体现实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基础上动态生成的,所以,在现成论思考框架下无法找到美学问题的答案,因此,实践存在论美学视域下的美学思考则转为 美何以存在 美如何存在 为切入点,而非 美是什么 的本质追问[4],美学的思维方式从现成走向生成.同时,实践存在论美学对预设性思维和现成论思维的突破主要通过 关系-生成论 的美学思维建构来完成.一方面,以 关系论 超越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以 生成论 取代以往美学的现成论.实践存在论美学明确提出 美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 基本主张并将 审美关系 作为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且始终秉持 关系在先 的原则,即审美以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产生为前提,审美的主体与客体都是在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形成后才能现实生成.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 在先 不是指时间上的先后,而是逻辑上的先后.比较而言, 旧 实践美学在阐释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时都是以主客分离观念为基础,普遍认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形成之后才能够对审美关系㊁9审美活动进行定义.而实践存在论美学则提出所有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产生无不是以审美关系㊁审美活动的产生为前提.从时间层面上看,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形成与发展催生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两者在形成时间上没有任何差异,在形成顺序上没有先后.从逻辑层面上看,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形成后才会产生美的主体和美的感受,审美客体并非预前固定的.审美关系产生后,主体与客体必然存在,而且这种关系无法割裂.对此,可从马克思提出的存在论关系视角对实践美学中的主客关系进行分析,把实践活动作为解读人与世界一体关系的重要基础,从而突破主客二分现成论思维局限,得出更准确的答案.朱先生在这里明确了 关系 生成 的交互性,二者相伴而生,互为融合,于是在这一视角下, 关系 生成论 成为了实践存在论美学哲学基础的又一重要方面[6].在实践存在论美学视界中, 关系 生成 性思维恰是打破预设性二元对立思维的最佳方式,中国当代美学破除阻碍的有效路径就是应该打破 美是什么 的 现成论 美学追问思维,树立起 美 是当下生成的 人生在世 的一种状态,在美学格局上以一种开放性的视野将实践论与存在论结合起来而不是树立现成的认识对象的观念,更不是把美作为一个在人以外早已存在的客体去认识,由此,以关系生成性思维为关键内核的实践存在论美学走出了一条美学突破的尝试之途.三、穿透抽象思维走向现实思维的启示性美学立场㊀㊀美学研究只有回归人类社会生活才是美学研究的最大价值,正如德国学者沃尔夫冈 韦尔施曾经在«重构美学»中呼吁的那样,美学应该超越艺术问题涵盖日常生活和传媒文化等.也就是美学应走向现实.每一位中国当代美学家最具价值的思想恰恰是其美学思想走出 圣殿 走向人类社会鲜活的审美实践中,走向现实思维.朱立元先生也不例外,他曾明确指出: 我们每一位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应该从现实出发,关注现实,这样我们的理论研究才不会落入空处. [7]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特质也正在于其立足当代社会实践,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科学性考察和反思性批判,其既不是 向内转 的形而上学沉思也不是后现代式的诗性之思,作为一种面向现实的批判和彻底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始终散发着光辉.实践存在论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出发点,在 现实 的路径中突破传统的美㊁美感与艺术的三元美学研究逻辑框架,创造性地提出审美活动 审美形态 审美经验 艺术审美 审美教育的美学研究逻辑框架,并最终通过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 以及 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两大命题完成了从抽象思维走向现实思维的美学价值转换.首先,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研究对象并非单纯的 美 或 美的本质 美的规律 ,而是人与世界审美关系和现实审美活动.实践存在论美学思想认为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的基本内容.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与审美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建立和存在也得益于审美活动基础上的人生实践.同时,审美活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类文化文明有着巨大影响,审美活动是人生存在世的基础活动,没有审美活动就没有完整的生存实践.人之所以为人㊁人之所以能够超越动物㊁人与动物的本质特征区分均是以艺术活动能力与审美活动能力为依据,这两种活动是人的高层次精神需要,是人与世界关系的深度拓展,是人类生存在世的必然实践活动.其次,在审美主张上,实践存在论明确地将审美定义为高级人生境界的一种,认为人在世上的不同活动催生了人与世界的不同关系,而统一和圆融是两种最基本的关系,这两种关系能够反映人对宇宙㊁人生意义㊁实践活动价值的理解和感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又催生了不同层次的人生体验㊁人生境界㊁审美境界.而审美关系的形成有着明确的前提条件,即产生于人与世界的交融过程,中国美学中的 物我两忘 天人合一 正是对高级审美境界的描述.当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相互隔离㊁相互割裂㊁相互矛盾时,虽然存在主客关系,但不太可能是审美的.从心境层面上看,审美的境界高低取决于人的眼前功利性和视域有限性,只有超越个人眼前功利和视域有限性的审美才会达到相对自由状态,才能被视为高的审美境界.因此,审美境界实质上是高层次人生境界,是对一般人生境界的诗意提升和凝聚,在解读审美境界时要将人的审美视域和功利性目标作为重点,将人生境界是否诗化作为判别审美境界的主要依据,准确区分高级审美境界与一般审美境界,以免出现混淆.最后,在前述美学两大命题的前提下,实践存01在论美学给出了探求美的过程中美学研究的明确面向,即坚持以审美活动论 审美形态论 审美经验论 艺术审美论 审美教育论为遵循,不一味地探寻美的本质㊁美的正面形象㊁美的固化形态,而是将审美活动(作为审美关系的具体展开)中的审美主客关系生成作为探索起点,围绕这种关系界定审美活动性质㊁审美活动特点;然后基于对象形态和主体经验对审美形态㊁审美经验进行论述.审美形态是指不同形式㊁不同形象㊁不同样态的美,是基于审美对象个体美感和经验对美的描述和归类,是以自由人生境界为基础的对象化认识和感性化理解的美态;审美经验则是指人在审视㊁观察㊁体验人与世界关系㊁人生存在意义㊁自我人生境界时产生的感受(愉悦感㊁幸福感㊁自由感).人的审美经验受个体艺术美学知识㊁主观个性㊁思想意识㊁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对同一艺术形态和艺术活动审美认知不尽相同,由此会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由于艺术融合了多样化的审美活动经验,每一种艺术都能够体现出某些审美活动,因而美学研究应将艺术和艺术活动作为重要对象,在充分发掘一般审美活动特质的基础上认识高级审美活动,逐步构建一套完善的美学知识体系,并在审美教育中得到应用,通过有意识地组织审美活动㊁传播审美知识㊁分享审美经验,培养人的审美能力㊁审美素质㊁审美意识,丰富人的艺术情感,提高人的生存境界,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可见,实践存在论美学在美学的立场上选择了走向生活实践和现实中的人民大众.无论是实践-存在 思维还是 关系-生成 思维,亦或是 现实思维 都在以人为核心去关注人的现实存在,进而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去寻找美的价值,这种强调美学和审美活动必须回到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美学视野,这种美为人而有,美因人而生的美学诉求彰显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真正的美学格局与审美立场,将美从狭隘的抽象理论中升华成为接地气的现实美学,赋予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现实使命感和生生不息的源动力,其背后体现的是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人文关怀与思想归宿.综上所述,实践存在论美学从三种思维维度分析并建构了实践美学,既体现为一种突破实体思维的美学视域,又彰显出一种超越预设思维的美学格局和穿透抽象思维的美学立场,三者相融共生,交叉并行,缺一不可.然而必须指明的是,朱立元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出发点与后实践美学截然不同,不是立足于对 旧 实践美学的全盘否定和颠覆,而是始终坚持实践美学没有终结,想要推进㊁创新实践美学的本心立场[4].当然,坦率地说,实践存在论美学现在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正如朱先生自己所言,是 走向 实践存在论美学而非 走到 实践存在论美学[4].但是,判断一种美学理论的价值标准也并非是否打造了完整的体系,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种思想的合理性㊁前瞻性及现实性,并以此作为其价值判断的重要砝码.而在我们看来,实践存在论美学既是一种突破当下美学困局的可贵尝试,更表现出一种突破当前美学阻碍的可敬勇气.诚如英国美协前副主席埃德加 卡里特所述: 即便人们认为美学家只可能做到清除对美的错误转换,只能获得否定性的结果,所有从事或支持这项研究的人也应当承认,我们在这项研究的结尾将会比在它的开端更好地认识到美是什么. [8]实践存在论美学对实践美学的反思㊁批判㊁突破㊁创新,其最大的价值恰在于此,它引导人们去思考实践美学的突破之路,它启示当代美学家们要敢于建构新的美学体式,在此种维度中,实践存在论美学已然成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闪耀之星!ʌ参考文献ɔ[1]朱立元,李世涛.我的美学㊁文论研究之路[J].文艺争鸣,2021(3):132G142.[2]朱立元.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突破之途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3(4):41G47.[3]朱立元.我为何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J].文艺争鸣,2008(11):124G129.[4]朱立元.谈谈当代中国学术语境中的实践存在论美学[J].美与时代,2021(4):4G10.[5]朱立元,任华东.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内涵[J].河北学刊,2008,28(2):27G31.[6]朱立元.略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5):25G34.[7]朱立元,胡新宇.关于 实践存在论美学 的访谈[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1):1G5.[8]卡里特.走向表现主义的美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12G13.[责任编辑:王作华]11。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与现实根基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与现实根基
社会科学
2 1 第 2期 00年
实践 存 在 论 美 学 专题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与现实根基
寇 鹏 程

要 :实践存在 论 美学的提 出是 关学 范式存在论 转 向与时代 需要 的 结果 ,有 其深
刻的理论 与现 实根 基 。 实践存 在论 的存 在 与西方 自克 尔凯郭 尔以来 的存 在主 义一线 的存 在 是 完全不 同的。 实践 存在论 美学具有独特 的 学术品格 。 关键词 :实践存在 论 ;存 在主 义 ;范式转 向 ;现代性
嫉 俗的谴 责声讨 。从 叔本 华 摆脱 一 切 生命 欲求 的 “ 观审 ” 、尼 采 对 “ 万恶 苏 格 拉底 主 义 ” 的声
题 凸显 出来 ,成 为美学思 考 的一个 核心话 题 ,美学 开始 了一个范式 的转换 ,对人存 在本身 的关心
成为西方 现代美学 最重要 的一个思 想范式 ,现代人 本主义 精神 的美 学成 为整个西方 美学 的一股洪
流。
但是 ,西方现 代关注 人生存 的这种存 在论美学 在现代 社会面前 ,表现 出来 的回应其一 是无能 为力 的逃 避悲叹 ;其二是个 体感官 主义 的放 纵沉沦 ;其三是 非理性 主义 的迷惘 自失 ;其 四是愤世
“ 的东西 ”来 追 问其背后 的 “ 美 美本 身 ” 是什么 。所 以美学一 直是哲 学的一个 分支 ,是西方 “ 求 真理意 志” 的一个组 成部分 。 柏 拉图对 “ ” 的探讨历 程就是 从 一 个 “ 的小 姐 ” “ 的汤 罐 ” 这 样具 体 的 “ 的东 美 美 、 美 美 西” 到对 美 的普 遍知识 “ 美本 身” 的提 纯过 程 、抽象 过 程 。他说 对美 的研究 要 “ 从人 世 间个 先 别 的美 的事物开 始 ,逐 渐提升 到最高境 界 的美 ,好 像升梯 ,逐步 上进 ,一直 到只 以美 本身 为对象

美学 朱立元

美学 朱立元

全书线索和各章线索★美学是以体现着人与世界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审美活动论:以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构成的审美关系为理论核心。

审美形态论:各种形态都是从不同的途径要达到对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肯定或价值判断。

审美经验论:是审美主体在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构成并做出评价的体验过程。

艺术论: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艺术品是创造意象世界,传达审美经验。

美育:情感性的、潜移默化的提升境界、定向教育第一章绪论一、美学是什么(一)研究对象: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1、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代表性看法:◆从客体出发:①美和美的规律:柏拉图“美本身”。

②艺术:黑格尔(艺术哲学)。

◆从主体出发:①审美经验:英国经验派、分析哲学维特根斯坦、实用主义杜威、新自然主义门罗、李泽厚。

②审美心理:费希纳;精神分析美学弗洛伊德、荣格;布洛距离说;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从审美关系出发: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蒋孔阳2、审美现象(为什么说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①艺术美:艺术美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审美现象。

②自然美:自然美是在人类社会和人的实践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生和生成的。

③科技美:在科学家的创造活动中,在科学家与对象建立了审美关系时生成的审美现象。

④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现代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都讲究美,存在各种各样的审美现象。

(二)研究定位(学科性质)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对。

①研究对象不同:与人生关系紧密的自然现象;非物化形态的社会现象(价值、理想等)②研究方法不同:要求主观的参与和情感的介入;无法作量化研究2、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哲学是美学的根基,美学必然包含着哲学的品格。

(三)研究方法:多元多样、首推哲学。

当代美学建构的新思路——朱立元老师的“实践存在论美学”之我见

当代美学建构的新思路——朱立元老师的“实践存在论美学”之我见

立思维 , 从存 在 论 的 整 体 观 上 去 重新 思 考 审美 现 象 的 活动肇 始 于上世 纪九 十 年代 。朱 立 元 先 生在 此 间发 表
的系列 论 文 中 , 较早 地 反 思这 种 主客 二分 的思 维 方 式 ,
与海德 格 尔存 在 论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来 , 成 了 自己美 学 形 体 系的哲 学基础 。 把 实 践论 与存在 论 结合 起来 有 其 学 理根 据 和史 料 依据 。人之 为 人 不仅 仅在 于天 生 , 且 还 在 于 社 会 实 而 践 。人 类从 来不 是完 成 了的存 在形 态 , 以一 劳 永逸 , 可 而是永 远 处 在 生成 过 程 之 中。人 首 先 必 须 活动 , 能 才 生成 ( eo ig , 生 成 中才 能存 在 ( e g 。在 马克 思 bcm n) 在 bi ) n 的学说 中 , 践 概 念 与 存 在 概 念 在本 体 论 上 具 有 同一 实
1 实践—— 存 在论 的包 窖性特 征 。 .
朱 先生 的美 学思想 本 于 已 故著 名 美学 家 蒋 孔 阳先
眼审视 存在 , 现 实 存 在 着 眼来 审 视 实 践乃 是 马 克 思 从
唯物史 观 的精髓 。马 克思 在 他 的《 意 志 意识 形态 》 德 中
指出 : 任何 人类 历史 的第 一个 前提 无 疑 是有 生命 的个 “ 人的存 在 。 又在 (8 4年 经济 学一 哲 学 手稿 》 说 : 通 ” 14 中 “
当代美学 建构 的新 思路
朱立元老师的“ 实践存在 论 美学” 之我见
王 建 疆
我 国美 学 界试 图摆 脱 认 识论 的 主客 两 分 、 元 对 二
存在 的开 显 即存 在 的感 性 显 现 结 合 起 来 , 讨 审美 活 探

实践存在论美学:自然美视角

实践存在论美学:自然美视角
学术界普遍认为, 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大致经 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不是作为美的对象, 而是作为恐怖和异己的 对象或力量
自然万物先于人类就已存在, 这是不言自明的, 但在人类的早期甚至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 旧石器
期之前) , 自然并不是作为美的对象而是作为恐怖力 量或对象存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说: 自然界起初 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 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 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 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 同它的关系一样, 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 因而, 这 是对自 然 界 的 一 种 纯 粹 动 物 式 的 意 识 ( 自 然 宗 教) 。![ 5]( P35) 这种现象无论是中西方都是如此。这些 在西方从%荷马史诗&一直到中世纪的文学作品中可 以看出, 地中海地区的险恶地理环境和自然山水, 人 们多是作为人类的对立面或企图征服的对象而加以 描绘的。同样, 在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 如: 后羿射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大禹 治水等等, 这大都是先民们对自然的恐怖记忆。因 此, 英国地理学家纽拜说: 风景远不只是一个自然 形态的事物, 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 风景一直发生着 可观的人为变化。![ 6] (P180)

P ract ical Exist ential A esthet ics

一、趋势: 实践存在论美学代表着 实践美学发展方向
质论、实践决定论、美感认识论、误设美的客观存在、
然 美
把美误作意识形态、忽视接受主 体性、褊狭的自 由 视
践美学是中国现代美学 流派中最重要 的流 观、自然美观和艺术观! 等 9 个方面的缺陷, [ 3] 当然
# 相关观点可参见: 朱立元. 实践美学的历史地位与现实命运 [ J] . 学术月刊, 1995, ( 5) ; 发展和建设实践本体论美学[ J] . 广西师大 学报. 2001, ( 1) ; 美学[ M ]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超越二 元对立思维模式[ J] . 文艺理论研究. 2002, ( 2) ; 实践论美学 的发展历 程[ J] . 陕西师大学报, 2004, ( 4) ; 走 向实践存 在论美学 ( 实 践美学 突破之途初探[ J ]. 湖南 师大 学报. 2004, ( 4) ; 简论实 践存 在论 美学 [ J] . 人文杂志. 2006, ( 3) 等。

朱立元实践存在论美学思想解读

朱立元实践存在论美学思想解读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7BZ W006)收稿日期:2007-12-27作者简介:罗 曼(1979-),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2008年7月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l,2008第40卷 第4期Journal of I nnerMongolia University (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40 No .4朱立元实践存在论美学思想解读罗 曼(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 要:面对“实践美学终结论”的冲击,朱立元主张从实践存在论出发建构美学理论,初步形成了“实践存在论美学”思想。

“实践存在论美学”从实践的概念入手,认为实践原本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来理解的人生实践,应从存在论角度理解和阐释实践。

由此,实践美学应以实践论与存在论的结合作为哲学基础,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

“实践存在论美学”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美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关键词:朱立元;实践美学;实践论;存在论;实践存在论美学分类号:I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18(2008)04-0075-0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间的论争成为我国美学界一道精彩纷呈的景观。

在这场论争中,朱立元在综合实践美学各派的基础上,提出要把人的历史性存在和“实践”范畴相结合,从人的存在角度阐释本体论,要把实践从单纯的物质实践中解放出来,要避免把“实践”范畴抽象化等观点。

这些观点基本上形成了他以实践概念为核心范畴的“实践存在论美学”,以一种全新的理论思维模式和视野开启了实践美学的另一维度。

一、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 实践存在论美学对实践的范畴作了进一步的厘清,从存在论的角度重新理解和阐释了马克思的实践观,恢复了实践范畴本来的内涵,并提出以实践论与存在论的结合作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

略谈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实践存在论美学

略谈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实践存在论美学

A Brief View of Practical Ontology Aesthetics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China 作者: 朱立元[1]
作者机构: [1]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11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中国当代美学;实践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
摘要:近年来,在学界形成了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论争。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源于对当
代中国实践美学的反思,而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存在论维度对于突破现有实践美学的理论局限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立足于中国当代美学的独特语境,实践存在论美学在马克思的存在论这一新的理论视域中提出并思考了当前美学可能的突破之途,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美学、现代美学的多重学术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5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ay ,2008第37卷第3期 Journal of Shanghai Nor mal University (Phil os ophy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Vol.37,No.3中图分类号:B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634(2008)03200362(06)论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观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 摘 要: 朱立元从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思想入手,充分肯定叔本华、克罗齐、弗洛伊德、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在破除二元对立方面的功绩,并在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下,从存在论维度理解和阐释实践范畴,建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的本体论美学,突破了传统认识论的束缚,超越了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存在论美学。

在对实践的理解上,他比朱光潜、蒋孔阳等人又进了一步,认为实践还包括个体感性生命的生存活动,即广大的人生实践,艺术活动也是人的全部人生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

他要求返回到人与世界最本原的存在讨论审美问题,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逻辑起点,把生存论引入实践美学,用生成论取代现成论,以此发展实践美学。

关键词: 实践存在论美学观;二元对立;生成论;朱立元 收稿日期:2008203205作者简介:朱志荣(19612),男,安徽天长人,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朱立元教授在系统、认真地研究前人美学思想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存在论美学。

这就既坚持了实践美学的基本方向,又克服了前期实践美学的一些弊端,发展了实践美学,使实践美学与时俱进,并且将其推广到美学范畴的研究和教材建设中。

一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人实践美学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完善和创新的。

朱立元把实践美学分成李泽厚的主流派和蒋孔阳、刘纲纪、周来祥等人的非主流派。

针对反实践美学学者的观点,朱立元强调不但蒋孔阳等非主流派美学在新世纪仍有其生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即使是李泽厚主流派实践美学,也可以改进、发展和完善,并非一无是处。

他认为李泽厚的主流派实践美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基本上没有超越近代以来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模式,二是对实践概念的看法失之狭隘。

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首先反映了他在“实践”范畴的理解上不同于李泽厚等人。

李泽厚一直强调实践仅指物质生产劳动。

朱立元认为物质生产劳动是一种基础性实践,但李泽厚把实践局限于物质生产劳动,实质上是把实践狭隘化了。

所以朱立元说:“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等同于物质生产,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从美学角度看,只有超越将实践单纯理解为物质生产的狭隘概念,从物质生产、革命实践和个体生存实践的总体关联着眼,才能真正寻找到审美活动的根基。

”[1]和朱光潜一样,朱立元追溯西方的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等人的思想,将实践看成是物质实践和精神实践的统一,并指出亚里士多德开始更注重道德实践,黑格尔更多地以实践指称精神劳动,马克思也以实践指称艺术生产和精神生产。

63因此,朱立元反对将实践狭隘化,认为“实践是多层次的,其中物质生产劳动是最基础的实践,其上还有多个层次的实践活动,包括精神活动;而且每一种活动又都是多侧面的、丰富多彩的”。

[2]朱立元列举了亚里士多德、康德、马克思和毛泽东对实践的界定加以阐述。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里说:“实践是使灵魂获得平衡状态的具体活动。

”[3](P38)朱立元认为亚里士多德把道德活动和政治行为看成是实践,与物质生产劳动区别开来,这与李泽厚对实践的理解完全相反。

而康德也不把实践局限在自然概念的实践,即物质生产劳动,他是贬低这种实践的,康德认为真正的实践是自由概念的实践,即道德实践、伦理实践,也可以扩大到政治实践。

黑格尔突破了单从生产理解实践的局限性,把实践看作人在事物和环境刻上自己内心生活印记、使事物和环境成为人类“家园”的自由的对象化活动。

这些西方思想传统中的实践观不仅为马克思实践范畴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也构成了理解马克思实践范畴的思想前提。

后来马克思在继承西方实践哲学的基础上对西方实践哲学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把实践确定为新世界观的理论基石,并成为人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总根基,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最高本质;并且从人与世界的客观关系入手,建立了统一的实践概念,即人的感性活动。

马克思在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使用“人的感性活动”来定义和解释实践范畴,并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P56)因此,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既包括物质劳动,也包括社会生活,其本体内涵是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的存在方式,其表现形态既包括物质生产,也包括变革社会政治道德制度的革命实践,还包括个体感性生命的生存活动,即广大的人生实践。

毛泽东也说:“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

”[5](P260)毛泽东所说的实践,既包括物质生产和实践,也包括精神生产和实践。

因此,朱立元认为,必须超越把实践单纯理解为物质生产劳动的狭隘观念,在物质生产、革命实践精神生产以及个体生存实践的总体关联中寻找审美活动的根基。

就是说,以马克思的统一实践概念为基础去探究美学问题,真正为美学找到存在论的哲学根基,这也许更加贴近马克思实践哲学和实践美学的本真含义和面貌。

同时,朱立元肯定,实践不是美学的直接基础,实践和美学中间有很多中介环节。

实践活动是感性活动,审美活动也是感性活动,但感性活动与审美活动之间也不能划等号,中间还有许多中介环节。

朱立元主张,实践应该是广义的人生实践,不只是物质生产劳动,人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人的整个社会生活都是实践的,都属于人类广大的人生实践范围,即包括道德活动、政治活动、经济活动,也包括人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这样,艺术活动也就成了人的全部人生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朱立元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实践是否定现成事物、改造世界的活动,是创造的、开放的、未完成的和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人类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

“在实践活动中不但世界不断生成、开显和变动,而且人不断改造自身而向人生成,同时,人与世界双向建构。

”[1]可以看出,朱立元所理解的实践范畴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阐释空间。

这为他突破实践美学原有的局限,发展实践美学,建立实践存在论美学奠定了基础。

二朱立元建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的本体论美学,突破了传统认识论的束缚,即突破了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模式。

这一认识是朱立元在重新研读、阐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清理中国当代美学和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路径之后得出的结论。

朱立元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的四派美学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产物。

以吕荧、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把美、美的规律、美的标准全都归结为主观的,既不符合生活的实际,又不符合反映论的基本原则。

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美学,虽然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原则,但仍具有明显的形而上学机械性,而且把美学研究完全局限于认识论范围,把美学缩小到被动的反映论(美感反映美)上。

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美学虽然看到了主观意识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最终还是把美归结为主观意识的产物。

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社会派认为,美一方面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人类社会,美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属性,初步具有了后73朱志荣:论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观来实践美学的理论框架和逻辑言路。

到1980年代,李泽厚又全面建构了自己的主体性实践美学,但是朱立元认为,在李泽厚的美学体系里,“美学的基本问题是认识论问题。

他从美感讲起,认为美感是对客观的外在的美的认识、反映、感受、体验,这样,整个美学的基本问题就被狭隘地框在认识论范围中了”。

[10]尽管李泽厚后来努力想超越主客二分,但并未完全摆脱。

“这就使得李泽厚的主流派实践美学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况。

”[6]朱立元认为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美学”或“人类学本体论美学”,以主体性为前提,实际上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主客二分思想是一样的。

李泽厚的主体性思维与西方认识论主客二分的思维是一脉相承的。

李泽厚把美确立为现成的存在,并且提出工具本体和情感本体,就出现了两个本体,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而且也无法解释实践从物质生产到精神活动,特别是审美活动之间的关系。

到了1990年代,蒋孔阳在吸收各家之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综合,创立了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学说,在思维方式等方面超越了前人。

[7]朱立元在蒋孔阳的美学思想中发现了突破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潜质。

同时,朱立元又考察了传统西方美学在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指导下的发展历程,看到了西方现代美学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批判和超越的力度,认为叔本华、克罗齐、弗洛伊德和尼采等人的美学是对几千年以来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思维和存在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反叛,并认为这种强调感性生存的美学方式有代替主客二元对立认识论美学的充分潜力。

进入20世纪,打破了传统形而上学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要求成为西方美学现代性的主要标志之一。

寻求这种超越的努力首先反映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胡塞尔现象学的两个中心概念———“生活世界”与“交互主体性”,体现了他对思维/存在、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的超越。

继胡塞尔之后,海德格尔从“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基本命题出发,逐步建构起其“基础存在论”美学。

这是对思维/存在、主体/客体二元对立的一个重大超越。

此后,伽达默尔的阐释学、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和哈贝马斯的交互主体性等理论都为突破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作出了贡献。

所以朱立元说:“我们看到,试图克服传统认识论思维的弊病然后超越这种思维方式,成了西方现代美学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的一个基本趋势,这种思维方式的根本改变使西方现代美学获得了极大的突破性发展,它的丰富性、建设性和生长潜力几乎超过了以往全部美学观念的总和。

这也给我们尝试突破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瓶颈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启示。

”[8]因此,存在论就是要跳出主客二分的认识论,返回到人与世界最本原的存在,人和世界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人就在世界中存在。

朱立元还通过仔细研读马克思的著作,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发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原本就包含着存在论的维度,在突破主客二分思维模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朱立元认为,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实践概念与存在概念有一种本体论上的共属性和同一性,两者揭示和陈述着同一个本体领域,实践就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正是在实践活动中展开他的自我创生活动,开显他的存在意义,获得他的存在方式。

世界也正是在实践中才生成为人的世界,才作为人的世界而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