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五年真题分类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必修三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上海单科·18)下列选项中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 ) A.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B.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C.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D.吾人承孟荀传统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不必借甲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考点】思想潮流的演进——“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解析】“中体西用”思想提出学习西方的“器物”。
“造成新文化”,强调的文化层面变革,“中体西用”思想还未达到,故A项错误;“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故B项正确;“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与“中体西用”思想维护孔教地位不符合,故C项错误;“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体现学习西方涉及思想文化层面,“中体西用”思想还未达到,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文综·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考点】中体西用思想——张之洞维护传统思想【解析】1898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1903年不会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故A项错误;《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的只是“团体”等部分新名词,并非全部新名词,与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无关,故B项错误;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向西方学习技术,故C项错误;“‘团体’……‘观念’”等新名词涉及到意识形态,而洋务派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传统意识形态,维护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6·江苏单科·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5: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习题
考点训练5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说:“但比较起来,魏源的态度则更鲜明……他的《海国图志》第一稿脱稿,他在书中主张应在广州设立造船厂和兵工厂,延聘法国和美国工程师进行建设,并教授船只的航行和武器的使用。
”其主张体现了()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②“师夷之长技以自强”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④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3.(2015·宣城八校联考)1863年李鸿章致曾国藩的一封信函中说:“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
且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若驻上海久,而不能取资洋人长技,咎悔多矣!”据此,李鸿章强调()A.全方位学习西方势在必行B.创办军事工业是洋务派的使命C.洋务运动最先从上海兴起D.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尤为必要4.(2015·潍坊期末)下图漫画中人物的装扮讽刺了()A.顽固派的“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维新派的“移花接木”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5.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
”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A.器物制度文化B.器物文化制度C.文化制度器物D.制度文化器物6.(2016·吉林摸底)学者冯兆基认为:“清末改良派倡导的是民权而不是民主,康有为、严复和黄遵宪等人都提倡民权,反对民主。
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梁氏的新民说,乃是现代国家公民的意思。
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时规范作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基础巩固1.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下列两本著作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C.是否与外国正常交往D.是否发展资本主义答案 D解析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深度和广度不同。
《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没有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内容2.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答案 C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其思想是“中体西用”的表现,属于器物层面的主张,没有看到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全方面的落后。
3.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下列对这一主张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西学”指西方的政治制度B.“中学为体”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体制C.“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政治制度D.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答案 D解析“西学”指西方的科学技术,“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指以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体制,故A、B、C三项不正确。
4.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答案 C解析A项和B、D项分别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主张,均不符合题干“19世纪末”的时间要求。
5.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龚自珍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答案 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与李鸿章洋务思想相符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42讲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doc
[考纲要求]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42讲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原因(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2)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战败,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
(3)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代表:林则徐、魏源。
3.主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4.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中体西用”思想(地主阶级洋务派)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
(2)清政府内部分裂,出现了洋务派。
2.代表:中央以奕,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3.主张(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师夷长技以自强”。
4.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
5.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轻巧识记]“一、二、二、三”识记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一个层面:学习西方技术。
二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
二个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三点影响: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迪作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习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习以守法取容悦。
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绝而不悔。
”材料表明李鸿章主张A.坚持中国守法传统 B.学习西方变法改革 C.改变传统守旧思想D.为人臣必须明哲保身2.“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这种“西学中源”说的解释目的在于A.反对学习西方 B.为变法作解释 C.宣传中体西用 D.维护中华文化3.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这种观点反映了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4.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①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继承性②都有抵御侵略的意图③都主要代表地主阶级的要求④在当时都有进步意义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D. ③④5.“真美人不甚争珠翠,真书家不甚争笔墨,然而将士真善战者,岂必力争洋枪洋药乎?”以上这段摘自《曾国藩全集·奏稿二》的资料应如何理解A.说明曾国藩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式武器B.曾国藩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器”C.说明曾国藩还没有萌发近代化意识D.曾国藩的这一观点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相悖6.洋务派的改革顺应了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冲击,但中国并没有像同期改革的俄、德、意、日等国那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A.洋务派强调“中体西用” B.中国的地主阶级没有能力 C.社会基础条件尚不具备D.中国不适合走资本主义道路7.洋务派提出“欲自强,必须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的口号,这表明A.洋务派十分重视军事工业 B.洋务派已认识到必须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C.洋务派已明确强与富的辩证关系D.洋务派认为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同等重要8.李鸿章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官领商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力挟重资以倾夺,则顺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6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解析)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鸦片战争后,魏源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
”魏源的这一言论表明( )2.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
”这说明魏源( )“中体西用”思想束缚3.严复说:“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他认为西方各国“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断民种之高下,未有三者备而民生不优,亦未有三者备而国威不奋者也”。
严复认为( )4.19世纪末,梁启超认为“由科举出身者,于西学辄无所闻知;由学堂出身者,于中学亦茫然不解。
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
其意在( )5.康有为在改革中不得不搬出孔子来为变法辩护,在《新学伪经考》之后又推出力作《孔子改制考》,关于推出孔子的目的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儒学在近代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托古改制”推动改革走向成功C.充分地展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策略性6.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一再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等都是从中国学来的;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认为:“孟子言治天下,皆曰‘与民同之’,此真非常异义,全与西人议院民主之制同。
”这两人有如此认识是基于( )“华夷之辨”的需要7.19世纪60年代,“以西法为可行者,不过二三人,以西法为不可行、不必行者,几乎盈廷皆是”,而早期维新思想家几乎一致认为,“今日之时务,洋务而已矣”。
他们纷纷打着“洋务”的旗号提出自己的变法自强主张,有的直接投身于洋务运动的实际活动。
这反映出,早期维新派( )8.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以为不可者不得强……致治固有本也……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55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案
考点55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知识梳理】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2.表现(1)林则徐:①成就: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①成就:编撰了《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地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带动了关于世界知识的书籍的出版。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提出: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3.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4.实践: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2.康梁维新思想(1)康有为历史背景:①帝国主义侵略不断深入,民族危机深重。
②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为维新变法奠定社会基础。
③早期维新思想成为康梁思想的先声。
内容:①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知识整合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人物 康有为 著作 新学伪经考》 《__________ 思想主张 借助经学外衣,动摇了统治者恪 守祖训的理论基础 栏 目 链 接
孔子改制考 托古改制,为维新变法提供合理 《____________》 性 ________》 梁启超 《变法通议 宣传民权、变法图存的思想 谭嗣同 《仁学》 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 批判专制君权 编译《________》 借用________ 进化论 原理宣传变法 天演论
栏 目 链 接
命题研判
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 ............. ♨
思想解放彰显社会进步 每次重大社会变革都会有思想解放先行。如果没有思想 栏 目 链 接
解放或不解放思想,社会变革是不会成功和彻底的。习近平
总书记提出 “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如何做到解放思想、 怎样实现思想解放?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的问 题。
命题研判
尝试命题
【题点】 思想解放 1.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 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 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 这里的所讲的“新观念”是指C ( ) 栏 目 链 接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 C.立宪代议 D.三民主义
弱了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的
洋务运动破产的必然性。
知识整合
考点三 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弊端的暴露。 栏 目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链 (3)思想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________制度。 接 2.维新思想的发展 (1)背景。 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加深以及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②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1.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必修三).doc
第二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高考目标定位】【基础知识梳理】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晚清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3)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代表人物及阶级: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
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4.评价:(1)对当时的知识界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起了重要作用。
(2)但他们的思想主张并没有真正实施。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1)内忧: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2)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2.代表人物及阶级: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地主阶级洋务派。
3.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4.评价:(1)客观上促使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
(2)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
(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求富”的迷梦彻底破灭,说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行不通。
三.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1)自19世纪60年代起,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发展。
(2)19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早期维新思想。
(3)到19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维新思想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2.代表人物及阶级: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资产阶级。
3.主张:(1)政治上: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2)文化上: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3)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4.评价:(1)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改革教育,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觉醒。
(2)客观上为后来的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三)第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 14 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选择题(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所示表现的历史变化在于A.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B.从闭关自傲到开眼看世界C.从华夷之辨到民族同等D.从器物学习到技术改革2.右图所示著作的中心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师夷长技以制夷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 .发展资本主义3.林则徐被称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假如由于他A.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B.看到了鸦片的危害C.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D.领导了禁烟运动4.鸦片战争中萌生的“新思想”的中心和本质是A、复兴清王朝B、“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C、向西方学习,追求强国御侮之道D、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5.鸦片战争后萌生的新思想起的作用是A、财产阶级思想启发作用B、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视世界D、掀起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新热潮6.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主要原由是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B、中国人擅长学习C、谋求社会进步和国家独立D、外国传教士对中国的帮助7.以下图是洋务派创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在增设天文算学馆时,报名入学者却寥寥可数,推断其主要原由当是京师同文馆原址A. 欧洲列强的干预B.固执派的反对C. 洋务派的无能D.维新派的抵制13.初期财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在政治上的主张是A 、复兴工商业B 、创办学校C、推行君主立宪 D 、颠覆清代统治14.以下人物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咫风”“火山大喷火”的是A. 魏源B.康有为C.梁启超D.严复15.以下看法能够列为初期维新派主张的是①与外国进行商战②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义③推行君主立宪制度④天不变,道亦不变A. ①③B. 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16.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同样点有①学习西方的自强②师夷长技以制夷③改革封建制度④促使了中国的近代化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17.以下不属于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A 、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 D 、李鸿章18.以下著作宣传财产阶级维新思想的是A、B、C、D、19.财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大纲是A 、《新学伪经考》B、《变法通议》 C 、《应召兼顾全局折》 D 、《定国是诏》二、非选择题20.阅读以下资料资料一:三年来,泰西专以中国说,报章谈论,公托义声,其切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忌讳。
【学海导航】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0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选择题1.某学者曾说:“他(魏源)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的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
”这说明魏源的思想( )①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②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③其政治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④其思想不可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①②④2.“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的理解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3.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守旧……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守旧、中立和维新分别是指( )A.顽固派抵抗派洋务派B.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C.洋务派抵抗派革命派D.顽固派维新派革命派4.“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5.《四库全书》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
国朝节取(注:希望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
”我国近代史上,在实践中直接运用和发展了这一论调的政治派别是(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6.“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十四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理论成果训练42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选择题1.《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说:“但比较起来,魏源的态度则更鲜明……他的《海国图志》第一稿脱稿,他在书中主张应在广州设立造船厂和兵工厂,延聘法国和美国工程师进行建设,并教授船只的航行和武器的使用。
”其主张体现了()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师夷长技以自强”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④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
”魏源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表明()A.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C.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D.华夷观念被打破3.(2016·德州高三期末)19世纪末,有人认为:“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
圣道也,非器械也。
心术也,非工艺也……若守此不失,虽孔孟复生,岂有议变法之非者哉。
”据此判断他() A.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D.倡导革新政治,变法维新4.右图漫画中人物的装扮讽刺了()A.顽固派的“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维新派的“移花接木”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5.(2017·上饶调研)1895年,李鸿章评价李提摩太译作《泰西新史揽要》一书时说:“我邦自炎农唐虞以前,以天下为公;嬴秦而降,以天下为私。
以天下为公则民主之,以天下为私则君主之……至我大清,海禁大开……殆将复中国为天下大公之局。
”这表明李鸿章()A.对世界大势了然于胸B.对西方近代民主有所认识C.试图以古制治理当世D.认为民主实践已刻不容缓6.(2016·广东百校质量分析联考)郭嵩焘在总结自己的观点时写道:“顷数十年,汽轮车船夺天地造化之奇,横行江海,无与为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十六单元考点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人教版)
考点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海国图志》在中国没有广泛流传,但是在日本却大受欢迎,重刻、翻译,各取所需的版本很多。
此书未能在中国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士大夫们不重视B.相同的著作很多C.缺乏社会环境D.缺乏物质基础解析:《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此时的中国虽然经历了鸦片战争,但是天朝上国的迷梦还存在于大部分人心中。
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2.“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欲制夷患,必筹专情,尤为有用之书。
”此评价针对的是( )解析:《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B项符合题意。
《四洲志》简要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C项为黄宗羲所著,D项为顾炎武的著作,这两项属于清末反封建思想。
答案:B3.(2012·江苏盐城)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的思想主张与这一观点相似的是( )A.洪仁玕B.张之洞C.严复D.胡适解析:题干体现的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与题意不符;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胡适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抨击封建正统思想;张之洞为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题意相符,因此,选B项。
答案:B4.(密码原创)晚清有人提出:“皇上先断发易服,诏天下……令百官易服而朝。
”此人最有可能是( )A.魏源B.孙中山C.康有为D.林则徐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晚清时期各政治派别的主张。
要求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
魏源、林则徐等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孙中山等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保留君主,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C5.(2012·江西新余)康有为在《与朱一新论学书》(即答复当时讲学于广雅书院的独尊宋学的朱一新诘难他新学的陈述)中说:“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以考之则不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考点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docx
专题概览[考纲要求] 1.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考点5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1.背景⎩⎪⎨⎪⎧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读书人埋头读经,远离现实。
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代表人物⎩⎪⎨⎪⎧林则徐⎩⎨⎧ ①地位: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著作:《四洲志》《华事夷言》。
魏源⎩⎪⎨⎪⎧ ①著作:《海国图志》。
②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洋务派⎩⎨⎧ ①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微点拨] 正确认识林则徐、魏源的思想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是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了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魏源的“师夷”体现了其思想的开放性,“制夷”体现的则是其爱国性,二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3.影响⎩⎪⎪⎨⎪⎪⎧积极影响: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 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 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 主流。
消极影响: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体现了其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建制 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 国真正强盛起来。
[微点拨] 地主阶级三个派别对西学的态度及目的二、维新思想成熟(君主立宪)1.背景⎩⎪⎨⎪⎧ 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3.理论武器:进化论、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4.核心主张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学海导航】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0讲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训练 岳麓版必修3
第10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选择题1.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四方。
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天朝”对外体制。
这一“对外体制”()A.客观地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世界形势B.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C.在鸦片战争后被统治者完全抛弃D.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势2.某学者曾说:“他(魏源)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的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
”这说明魏源的思想( )①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②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③其政治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④其思想不可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①②④3.清政府一面让出洋幼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等知识,一面要求幼童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国朝例律、圣谕广训,向他们灌输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
这表明清政府主张( )A.西学中源 B.中体西用C.君民共主 D.道德救国4.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 )A.封建传统文化 B.君主专制制度C.传统的小农经济 D.反动政府的统治5.下面是关于洋务派的评价,不属于维新派对其评价的观点是( )A.实不知国务之人也。
……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C.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D.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6.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
(整理)高中历史必修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习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选择题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
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侮之道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民摆脱封建思想束缚2.促使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不断深入的根本原因是A.新的政治力量出现B.民族危机不断出现C.对西学的认识不断加深D.洋务运动的失败3.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开始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先进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4.书评:“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等评论的对象应是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孔子改制考》 D.《新青年》5.魏源的《海国图志》对英国政体作了详细介绍,其意图不.是A.希望中国进行政治改革B.反思中国战败教训C.探究英国获胜原因D.让国人了解英国国情6.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据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A 夷本是对外国人的蔑称,在四五十年代把西方人称为夷是认为西方入侵中国带来了掠夺,到七八十年代称为洋,名称上起了变化,说明中国对西方有了新的认识。
7.魏源曾描述某国政治制度“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
”材料中的“大酋”A.选民直选产生,职位不能世袭B.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C.拥有绝对权力,有权解散议会D.代表国家形象,没有实际权力B 从魏源的描述,再结合他生活的年代分析判断,该国是美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盐城市大冈中学2015届高三测试,20)方寸烟标可以见证航天历史,下面三枚烟标告诉我们()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C.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火箭发射成功解析:结合教材知识,可发现与三枚烟标相联系的史实是:1970年4月24日北京时间21时35分,中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送入太空,一曲嘹亮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答案:B2.(福建省厦门市2015届高三质检,16)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①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④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建设成就。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①②④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在原子弹等成就出现时并没有提出。
答案:B3.(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联考,12)1956年春,在《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工作结束时,周恩来总理特别提到了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的贡献,称他们为“三钱”,“三钱”所做的与《规划》相关的重大科技成就是()A.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B.南优二号杂交水稻C.“银河一Ⅱ号”巨型计算机D.人类基因组排序工程解析:“三钱”之一的钱学森被誉为我国的“导弹之父”,A项成功实验于1954年,符合题目的要求;其他成就——南优二号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培育成功的,C、D两项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后,不符合题目的时间要求。
答案:A4.(江苏省南京市2015届高三学情调研,10)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当时的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C.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解析:本题考查了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及其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和相关所学,A、B、C三项说法正确,D项错误,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次于苏、美、法、日。
答案:D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从载人航天到“嫦娥”工程,从新能源利用到巨型计算机研制。
这些科技重大突破的取得生动地说明()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②中国开始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③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④这对巩固国防,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④解析:中国开始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是在建国后初期,可排除含②的A、B、D三项。
答案:C6.(福建省三明市2015届高三质检,19)“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成果包括()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项发生在1964年,②项发生在1965年,③项发生在1967年,④项发生在1970年,属于“文革”时期的是③④。
答案为C。
答案:C7.阅读框内文字材料,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解析:由材料中“进入太空”、“经济崛起”两个关键词即可判断。
答案为B。
答案:B8.(安徽省蚌埠二中2015届高三月考,13)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
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能够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A.成功研制“两弹一星”B.籼型杂交水稻广泛种植C.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D.火炬计划和211工程启动解析:“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意即在世界上是最早、最领先的,而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杂交水稻——“南优二号”的培育成功符合。
答案:B9.(广东省揭阳梅州两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17)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
”这句话说明()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解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答案:A10.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
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
这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优势地位解析:航天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载人航天的成功并不表明中国是世界领先或者中国已经成为超级大国,故排除A;由“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句话可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体现了综合国力增强,C项的说法夸大了航天技术的作用;中国的科学技术虽已经有了较大进步,但是并未处于优势,D项表述有误。
答案:B11.(2015·德州期中)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
这说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D.苏联模式影响较大解析: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是党和国家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出来的,由于国情与时代不同,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有自己的特点,改革开放前重点发展国防科技,目的是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改革开放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科技重点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综合国力服务,为持续性发展服务等。
答案:B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锦涛在庆祝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为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完成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提供了深刻的启示、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
”材料三1985年,国家开始推行科技体制改革,通过实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扼要概括建国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
(2)你认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为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完成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提供了哪些深刻的启示和有益的经验?(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及其不同的原因。
答案:(1)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载人航天飞行成功;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成功。
(2)①发展是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②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④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3)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
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
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
1871~1913年欧洲和美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直接的作用,如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和内燃机等重大发明,都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
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它仅用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20世纪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材料二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主要科技成就一览表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用书》材料四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同时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
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给“嫦娥一号”研发团队的颁奖词是: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
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
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年11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中得出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四概述我国取得以上科技成就的原因。
答案:(1)英、法、德、美先后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科学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2)特点:航空航天领域成就突出;世界领先;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国家注重培养青年人才;科学工作者的爱国和奉献精神,科技创新,刻苦钻研、不畏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