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教案鲁教版
高二地理自然地理基础讲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第一节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说出内力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3.运用示意图,描述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重难点)一、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2.地质作用⎩⎨⎧a 表示上升冷却凝固b +c 表示外力作用d 表示变质作用e 表示重熔再生3.循环意义(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1)内力作用都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 )(2)太阳辐射能是所有外力作用的唯一能量来源。
( )(3)山地的“身高”降低都是由外力的侵蚀作用导致的。
( )(4)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地幔。
( )(5)三大类岩石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 )【提示】(1)× 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三种表现形式,其中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种,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其中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3)× 许多山地的高度降低原因有两种,一种原因可能是因地壳下沉运动导致的,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外力中的侵蚀作用导致的。
(4)√ 岩石圈中物质循环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岩浆,而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5)× 三大类岩石中,岩浆岩、变质岩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估测,黄河每年将16亿吨的泥沙输入下游。
大部分注入渤海,为什么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提示】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力作用泥沙淤积使渤海变浅,而内力作用地壳下沉使渤海变深,正因如此,渤海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归纳总结]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地貌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外力作用,也有内力作用,但是一般体现在一定时期以某种地质作用为主,在判断地表形态(地貌)形成原因的时候,可以采取分步骤判断排除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岩石圈物质循环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
冷却 凝固
• 岩浆或熔岩冷却 凝固后,就形成 了岩浆岩
熔化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 风化和侵蚀的 产物被搬运并 沉积下来
压实 固结
• 沉积物被压实, 固结形成沉积岩
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
沉积岩
岩浆岩
冷重 却熔 凝再 固生
岩浆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
沉积岩
沉积物
地质作用过程。 (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 成河流。
(3)金矿石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 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 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 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
(2020·全国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 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D 1.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 )
A.火山喷发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岩浆侵入
A 2.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 )
A.差异侵蚀 B.化学溶蚀 C.河流侵蚀 D.风力侵蚀
3.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
( D)
A.花岗岩区 B.变质岩区 C.沉积岩区 D.接触变质岩区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壳运动课件
火成岩的形成
沉积岩的形成
03 变质岩的形成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模型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地球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岩石的生成、转化和破坏。
火成岩和沉积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而变质岩和火成岩也可以通过侵 蚀、搬运和沉积作用转化为沉积岩。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密切相关,是地球表面演化和地理环境形 成的重要机制。
•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地壳运动 • 板块构造理论 • 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岩石圈的组成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岩石圈由多种类型的岩石组成, 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这些岩石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 形成,并随着地壳运动和板块 构造而发生变化。
岩石的形成过程
01
02
地壳运动的概念和类型
概念
类型
பைடு நூலகம்
地壳运动的形成机制
板块构造理论
地球表层由多个板块组成,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形成机制。板 块边界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包括汇聚板块边界、离散板块边界和转换板块边 界。
软流圈的作用
软流圈是上地幔上部的塑性层,它在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中起着关键作用。软流圈 的流动和板块相互作用,导致板块的运动和地壳的变形。
通过研究板块构造理论,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为人类探 索自然和保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知识点的梳理和巩固
系统化掌握
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首先需要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确保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解题技巧的训练
应试心理的调整
地壳运动的证据和影响
证据
影响
一轮复习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Word版含答案
自然地理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纲解读]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3.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考点一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1)矿物①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
②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
③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2)岩石①概念: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②分类(成因)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①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的物质循环。
②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③地质作用:岩浆上升(或侵入)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2)岩石的转化地壳物质循环图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是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循环关系,这种关系实质就是内、外力作用。
常见类型如下:图甲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图乙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3.三大类岩石(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①侵入岩质地坚硬,常用作建筑材料,如花岗岩板材;②喷出岩形态各异,常可作为观赏石材,如玄武岩制作的盆景;③岩浆岩经过高温冷凝,富含多种金属矿物;④石灰岩是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学生产原料,如水泥生产、钢铁生产和玻璃生产等;⑤沉积岩中富含非金属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等;⑥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的,质地坚硬,是重要的建筑及装饰板材;⑦板岩是页岩经高压变质而成,也是重要的建材;⑧石英岩是重要的建材和化工原料;⑨许多变质岩本身就是重要的金属矿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册 第三单元 第1讲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鲁教版(1)
第1讲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最新考纲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点。
2.理解三类岩石的成因及其特点。
3.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理解其地理意义。
考点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内部分层(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横波,实线N:纵波。
(2)分层名称特征界面A层地壳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17千米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B层地幔厚度约2 800千米,上部存在c软流层,是岩浆主要发源地C+D层地核分C外核、D内核2.岩石圈(1)构成:地壳与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图中字母E。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2 900(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误区警示]地壳与岩石圈的比较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全部,还包括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1·大纲全国文综)读图知,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表。
( × )解析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因此,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
(2)(2010·江苏地理)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4:2.10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第二步:判读箭头含义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表示冷却凝固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变质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角度: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015·潍坊期末)右图示意潍坊市昌乐古火山口,它位于 郯庐断裂带上,由山底到山顶,数万根六棱石柱拔地而起, 如万箭齐发,气势壮观。据此回答1~2题。
问题探究:岩石圈的三类岩石都能直接相互转化吗? 提示:不能。岩浆岩只能由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 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可转化 成其他岩石,但其他岩石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号码 ① ②
③ ④
原物质
地质作用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变质 岩和已生成的 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 化、侵蚀、搬 运、堆积、固 结成岩)
(2)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 一般为沉积岩和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
(3)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的形成环境中有生物活 动,才可能含有化石,它保存了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而岩 浆岩、变质岩中则不可能含有化石。
(2015·天津卷)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 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 均发现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岩浆岩、沉积 岩和已生成的 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 度、压力)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第1课时)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一: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设计思路】岩石圈是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
研究岩石圈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有助于让学生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和地理规律,这也正是高考考试说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之一。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建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知识框架;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优化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纲举目张的能力。
第一课时:圈层结构与地壳物质循环【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球的圈层结构;二是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三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对“地球的圈层构造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的把握应该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理论在实际情景下的具体运用。
1、复习重点: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2、复习难点:利用本节知识去分析现实世界中岩石的形成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考点诠释1:地球的圈层结构、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5-1 岩石圈物质循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意大利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其境内大理岩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开采 历史悠久、加工技术先进,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总贸易量的一半。
试从内、外力作用两个方面,说明意大利大理岩形成的过程。(6分)
古地中海中的海洋生物遗体经过长期 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
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喷出岩 侵入岩 ——花岗岩
特征: 密度小,常见气孔、流纹 矿物结晶颗粒较细
特征: 矿物结晶颗粒粗大、 质地致密坚硬, 常用做建筑材料
二、三大类岩石
2.沉积岩
(1)形成
裸露 岩石
风化 作用
碎 屑 物
风、流水等外力作用 由高处搬往低处沉积
沉 积 物
埋藏、压实 固结成岩
(2)特点: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
①
②
③
D 3.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A. ① B. ②
4.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A. 岩浆侵入 B. 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
D C. 岩浆喷出 D. 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④ C. ③
D. ④
新几内亚岛是仅次于格陵兰的世界第二大岛,分属于巴布亚新几 内亚和印度尼西亚。连绵不断的中央山脉斜贯全岛,分布有许多 死火山。铜是岛上的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此外还有富金矿、 铬、镍、海底天然气和石油等矿产资源。 2、说明铜矿等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的原因。
考向二、根据地壳物质循环图示,判定岩石类型及地质作用
山东青岛的马山石林是由直径约1米,高30余米的柱状玄武岩组成,
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如图1)。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
意图,数码表示地质作用,甲、乙、丙、丁表示三大类岩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岩石圈及其物质循环
人类需要保护地质环境,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治理已经发生 的地质灾害,减轻其对人类的影响。
06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与技巧
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整理岩石圈相关知识点
包括岩石类型、成因、特征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将岩石圈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 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岩石圈与地壳关系
岩石圈包含地壳
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岩石圈包含地壳及地壳以下一定深度的上地幔顶部。
相互作用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地壳的变动会影响上地幔顶部的物质分 布和运动状态,而上地幔顶部的物质运动也会影响地壳的稳定性和变动。
02
岩石类型及特征
岩浆岩类型及特征
01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也称为火成岩
各类岩石之间转化关系
岩石转化
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作用下,各类岩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形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转化关系
岩浆岩可以通过沉积作用转化为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都可以通过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同时, 变质岩和沉积岩也可以被重新熔化形成新的岩浆岩。这种转化关系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04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地表环境变化
地壳物质循环还会引起地表环境的 变化,如气候变化、土壤形成等。
05
岩石圈与地质作用关系
板块构造理论与岩石圈运动
板块构造理论基本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数个刚性板块构成,板 块间相互挤压、碰撞、分离和滑动。
岩石圈运动形式
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导致地壳 增厚、减薄、隆升和沉降。
板块边界类型及特征
联系。
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高中地理精品课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致密而不透水,所以能够有效阻挡雨水侵 袭;性质柔软,抗风化能力弱,所以多年后 需要更换。
埋藏及成岩作用
沉积作用
岩石在风吹、日晒、雨 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被 破坏(风化)
在流水、风等 外力作用下搬运
化石能反映古地理环境。
化石种类
1、含煤地层
沉积环境
A、湖盆沉积
2、海洋生物化石
B、海洋沉积
3、珊瑚化石
C、温暖的浅海环境
4、陆地或淡水生物化石 D、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
常岩、页岩。
二、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相关任务。
岩浆岩
沉积岩
①在图中方框内填出岩浆和 三大类岩石的名称。 ②说出图中箭头 A、B、C、 D 所代表的含义。
岩浆
变质岩
A:冷却凝结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重熔再生
玄武岩、安山岩
砾岩、砂岩、页岩、 石灰岩
片麻岩、大理岩、 石英岩、板岩
产自云南点苍山的大理石,裁切后常有独特 的流纹,呈现出类似天然的山水画、水墨画画面。 唐宋以来天然石画就被当做居家装饰或文房用品 广泛使用。在当地,天然石画又称石板画、大理 石画,古玩行里口语称“老石片儿”。 (1)“老石片儿”是怎么形成的?
条痕金黄色,小刀极易 刻画(硬度 2.5~3), 具延展性。
条痕黑色,晶形完好,小刀 不能刻画(硬度 6~6.5), 性脆。
条痕、硬度
条痕黑色,小刀易刻画 (硬度 3.5~4),性 脆。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组成与物质循环
针对性练习
1.下列各组岩石中都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D )。
A.花岗岩 、玄武岩、板岩
B.砂岩、大理岩、石英岩
C.石英岩、砾岩、页岩
D.页岩、砂岩、石灰岩
2.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发生改变,由此而形成
的岩石( C )。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大理岩、板岩
D.砂岩、花岗岩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组成与物质 循环
2.图中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第石一册圈第三→单元大第循1气讲环岩圈石圈组成与物质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 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1~4题。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组成与物质 循环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组成与物质 循环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 外部 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地球 地壳 岩石圈
内部 地幔
圈层 地核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组成与物质 循环
自然 地理 环境
考点一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组成与物质 循环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讲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讲岩石圈组成与物质
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
常忠循诚环
2014年8月20日
最 1.地球的圈层结 新 构及各圈层的主 考 要特点。2.地壳 纲 物质循环。
知 1.掌握地球内部 识 圈层的划分及其 体 考 特点。2.理解三 系 纲 类岩石的成因及 解 其特点。3.了解 读 岩石圈物质循环 过程,理解其地 理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
1.岩浆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 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 而成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 用下,沿地壳薄弱 地带喷出地表冷凝 而成
常见岩石: 花岗岩
常见岩石: 流纹岩
常见岩石: 玄武岩
2.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 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 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
过程1:风化、侵蚀 过程2:搬运 过程3:沉积
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
过程4:固结成岩
3.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 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 的新岩石。
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方法
岩石类型的判读:判断此类图中岩石 类型应从岩浆岩入手,因为岩浆岩只 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因此有一个 箭头指向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均 可由其他两类岩石形成,因此有两个 箭头指向;三大类岩石均可经过重熔 再生形成岩浆,因此有三个箭头指向 岩浆。
A 组成图a景观的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完成下题。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a中的景观为 玄武岩石柱,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图b 中甲、乙代表的岩石是由来自软流层 的岩浆形成的。
图 a
图 b
(4)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将岩石折 叠如被,下图为某地地质景观图。读 图,完成下题。
形成图中景观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作用、沉积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岩浆。
读图回答(1)~(2)题。(①
B.②C.④
D D.⑤(2)能反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成因
的序号是
( )A.①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鲁教版必修1)
重点难点·突破解疑
第 1讲
考点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3.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
【典例导入】 (1)~(2)题。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重点难点·突破解疑
第 1讲
(1)图中 B、D 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2)图中②表示的是 A.外力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作用 B.变质作用 D.重熔再生作用
第 1讲
3.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4.该类岩石的最主要的特点是 A.矿物晶体颗粒较粗 C.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 B ) D.火山岩 ( C )
B.岩石中有许多气孔 D.能剥成薄片、薄板
解析 第3题,红色砂岩、砾岩均为沉积岩。第4题,沉积 岩的两大特征是: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解读图表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解读图表·方法技巧
第 1讲
由上图可知:当炽热的岩浆(图中C)从地球内部喷出后,便冷 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如果岩浆未喷出地表便冷却凝固,形成 的岩浆岩为侵入岩(图中D);如果岩浆到达地表后冷却凝固, 形成的岩浆岩为喷出岩(图中E)。岩石在地表暴露,受风化、 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常含有化石的沉积岩(图中A)。 沉积岩在高压、高温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图中 B),变质岩在地壳深处被高温熔化变成岩浆。从岩浆到各种 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的物质 循环。
第一讲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大气受热过程。 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 的影响。 6.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7.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能穿过地核的地震波是( ) A.W1 B.W2 C.W1和W2皆可 D.两者皆无法通过 (2)若M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M台站的震 中距最接近 ( ) A.3 000 km B.3 500 km C.4 000 km D.4 500 km (3)依据M、N、 Q三地震台站测 得的震中距判断, 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分层
2.岩石圈 (1)构成:地壳与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 分。图中字母E。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2.地质作用
3.循环意义 (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 地貌景观; (3)实现了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 表的环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课标要求: 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3.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5.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6.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 天气系统的特点 7.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 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8.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大气受热过程。
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6.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7.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解读 1.结合景观图或区域图示,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
2.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现实,以等值线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风向图为载体,考查等压线的判读、热力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结合特定条件下气象数据或气象图像资料,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判别、特点及其影响。
4.结合区域判读或有关资料,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第1讲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内部分层(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________,实线N:________。
(2)2. 岩石圈(1)构成:地壳与__________以上的地幔部分。
图中字母____。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巧学速记 地壳“厚薄”歌大地厚,海洋薄——海陆差异;山地厚,平原薄——地貌差异。
海岭厚,海沟薄——海底差异;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2. 地质作用⎩⎪⎨⎪⎧a 表示b +c 表示外力作用d 表示e 表示3.循环意义(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______________; (3)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考点一 地球内部圈层及其特点典例导入 1.(2011·大纲全国文综)读下图,完成下题。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疑难剖析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考点二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典例导入 2.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形成了矿物,矿物组成了岩石。
据此回答(1)~(2)题。
(1)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A.表面有大量气孔B.具有明显层理构造C.含有动植物化石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 .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 .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疑难剖析特别提醒 (1)沉积岩一般形成于当时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而且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取决于外力搬运的强弱。
(2)引起岩石变质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主要来自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考点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典例导入 3.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B 、D 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 .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B .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C .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D .沉积岩、变质岩 (2)图中②表示的是( )A .外力作用B .变质作用C .上升冷却凝固作用D .重熔再生作用疑难剖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代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① 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 ②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沉积岩③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岩浆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由上图可知:当炽热的岩浆(图中C)从地球内部喷出后,便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如果岩浆未喷出地表便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为侵入岩(图中D);如果岩浆到达地表后冷却凝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固,形成的岩浆岩为喷出岩(图中E)。
岩石在地表暴露,受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常含有化石的沉积岩(图中A)。
沉积岩在高压、高温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图中B),变质岩在地壳深处被高温熔化变成岩浆。
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实际上是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要想正确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注:岩浆岩和沉积岩在转化为岩浆的过程中,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必然经历变质的过程,因而有的资料强调只有变质岩才可形成岩浆。
这个变质过程很短,在转化过程中仅仅是一个短暂的过渡,因而也有的教辅资料把变质作用忽略掉,认为各类岩石都可直接形成岩浆。
)2.熟悉地壳物质循环的各种变式图,如下所示:例题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2)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A.①B.②C.③D.④思维过程答案(1)A(2)B考查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考查点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丹霞地貌是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经外力作用,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2010年8月,广东丹霞山等六处南方湿润地区的丹霞地貌,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据此回答3~4题。
3.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火山岩4.该类岩石的最主要的特点是() A.矿物晶体颗粒较粗B.岩石中有许多气孔C.有明显的层理构造D.能剥成薄片、薄板考查点三岩石圈物质循环5.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外力作用的是;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填图中序号)(2)在a、b、c中,a表示的岩石名称是,b表示的岩石名称是。
(3)在a、b、c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是。
(4)据图,简要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课时规范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据新华社电: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富士山等13座活火山活动加剧,应密切关注。
据此回答1~2题。
1.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 A.岩石圈B.地壳C.地核D.软流层2.地面发生震动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只有上下颠簸D.只有左右摇晃3.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B.东北平原C.太平洋D.四川盆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中新社沈阳2010年1月23日电:辽宁省丹东市发现一座大型金矿,初步探明蕴藏金资源量20.5吨,可供可采20年。
材料二人民网沈阳2010年2月5日电: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境内发现特大油气地质带。
地质资料分析显示,新民市辽河西缘蕴藏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4亿吨,可供开采100年。
4.研究表明许多贵金属如金等,与花岗岩有关。
关于花岗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B.可能含有化石C.表面有气孔D.质地致密,良好建材5.油气矿藏属于沉积岩,下列沉积岩中形成过程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A.石灰岩B.页岩C.砂岩D.砾岩6.材料一、二显示出地壳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A.塑造地貌形态B.能量传输C.形成矿产资源D.物质流动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7~8题。
7.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8.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读下列甲、乙两图,完成9~10题。
9.甲图中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A.①B.②C.⑤D.⑥10.乙图中若沿⑦处向下钻探100米,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
如果⑥代表变质作用,该岩石属于甲图所示的() A.A类岩石B.B类岩石C.C类岩石D.难以判别(2009·江苏地理)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11~12题。
1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B.③C.④D.⑤1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Ⅰ——①B.Ⅱ——③C.Ⅲ——⑤D.⑥——Ⅰ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为沉积岩B.C为岩浆C.D为岩浆岩D.E为变质岩14.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B.③为重熔再生作用C.⑤为外力作用D.⑥为变质作用15.用简洁的图形语言可以表达或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读图判断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A.变质作用、岩浆冷凝、外力作用、高温熔融B.外力作用、高温熔融、变质作用、岩浆冷凝C.岩浆冷凝、变质作用、高温熔融、外力作用D.高温熔融、外力作用、岩浆冷凝、变质作用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1)填出图中空格中所代表的岩石类型:A:;B:;C:。
(2)由图可知,裸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础,先后经过作用和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又成为作用的对象,最后在低洼地区经过作用和作用形成沉积岩。
(3)用图中数码填出形成下列地貌的地质作用:a.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b.大理岩的形成;c.含煤岩层的形成;d.海底火山喷发。
1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2分)(1)判断图中的地貌类型及在我国分布的主要地区。
(2)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岩,试说明理由。
(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岩;其中能找到化石的为(填字母)层。
(4)比较A、B地层形成时间的早晚。
(5)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图示的自然规律。
复习讲义基础知识一、1.(1)横波纵波(2)从左往右,从上到下依次是:地壳17地幔软流层莫霍界面2.(1)软流层 E二、1.从左往右,从上到下依次是:岩浆地壳上部玄武岩沉积石灰岩变质大理岩2.冷凝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3.(1)矿产资源(2)地貌景观(3)物质交换能量传输典例导入1.D 2.(1)D(2)D 3.(1)A(2)B对点练习1.C 2.B 3.B 4.C5.(1)②③(2)岩浆岩沉积岩(3)b a(4)从图中可以读出:地球内部的岩浆,经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到流水、风、冰川、海浪等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形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形成新的岩浆,这就是岩石圈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