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第三课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孙第三课 宋明理学

孙第三课   宋明理学


隋时的李士谦说“佛,日也;道, 月也;儒,星也”,(见《隋书》卷 七十七《李士谦传》) •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隋朝的儒学家提 出了怎样的主张? • 这句话说明了三教高低,以示崇佛。 《三教图》 • 隋朝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一”的主 (清· 丁云鹏) 张。 2、隋朝: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 [易误指正] • “理学”和“心学”不是继承关系,而是从属关系。 “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
二、宋明理学
• (一)程朱理学 • 1.理学在宋朝产生的原因: • 2.代表人物: • 北宋——程颢、程颐; • 南宋——朱熹(集大成者) • 3.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 1.理学在宋朝产生的原因: • (1)社会政治根源:两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尖锐,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 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 (2)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 规模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 • (3)文化:魏晋以来,三教合一,儒学吸收佛、 道有益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思辨化的新的 儒学体系;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二、理学的发展演变
• (一)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 宋——朱熹,集大成者) • (二)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材料一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 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 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 又吸收佛、道精华,使儒学更为理论化和 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朱熹像
理学的道德观: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 存天理,灭人欲 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 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 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第3课 宋明理学(孙悟空学艺为线索)

第3课  宋明理学(孙悟空学艺为线索)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 常 。” ——《朱子文 集》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 理学的道德观: 何物?仁、义、礼、智岂不 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 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 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 理”。
《三教图》(清· 丁云鹏)
图中的三教是:
_______
儒 、____ 佛 、道 ____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泰山名胜
— 红门宫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 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第4课 宋明理学
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为了提高自己的道 德修养,决定研究儒学,于是他一个筋斗云 来到了宋朝和明朝。孙悟空发现这时的儒学 和以往的儒学大不一样,这时的儒学叫什么? 其含义是什么?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满街人都是圣人”。 “良知良能,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致良知” 对儒家“仁”的思想进一 步发挥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 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 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 “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 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 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 “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 也脱掉?”贼犹豫了,说: “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 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孙悟空有几个师父
一是传授他七十二变的菩提老祖,属于道教仙师 二是领他去西天取经的佛教高僧唐僧。另外,孙 悟空在去西天的路上,表现出来的昂扬正气,视 死如归的精神,很明显也受了儒家学说的影响。 因此我认为孟子也属于其师父。 孙悟空的这些特征反映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什么局面? 说明了什么问题?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二、宋明理学
练习1-2 《朱子语类》:“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
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 无非这理。”其要说明德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理”为宇宙本原,又存于现实世界 D、“存天理,灭人欲”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二、宋明理学
练习1-3 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
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 的共同主张是( ) A、人心是万物的本原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一、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1)社会动荡,儒学遭到怀疑(儒学自身的不足) (2)魏晋至隋唐,佛、道不断发展,冲击儒学地位; (3)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4)两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统治者需 要新思想来巩固统治。
二、宋明理学
概念: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 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 理国家的新儒学。 “理”:天下万物所遵循的、永恒的、普遍的原则。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二、宋明理学
练习2-1 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经进入了哲理
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 为确切的是( )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③人伦者,天理也。 ——《河南程氏外书》卷七
反映北宋二程把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④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 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四书章句集注》
反映朱熹进一步指出天理反映在人世间就是儒家道德规范
观点2:天理本质上是儒家道德 “三纲五常”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阅读材料,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④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
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
——《传习录上》
反映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观点
知行合一
“知”和“行”是同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不 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真知
★提示: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①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 学坚持“本源即理”的根本观念,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 学则坚持 “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属主观唯心主义。②从 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 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
陆九渊持主观唯心主义观 点,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 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 “心即是理”,毋须在读书 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双 方赋诗论辩。陆指责朱“支 离”,朱讥讽陆“太简”, 两派学术见解争持不下。
考点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阅读材料,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4.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理学家王阳明说:“士 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 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 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 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人教版必修Ⅲ第3课宋明理学

人教版必修Ⅲ第3课宋明理学

求。
贵州修文阳明洞
2、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心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 ①“心即理”: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并在陆九渊的基 础上进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学。“心即理”本来是陆九渊的命题,王 阳明对此作了发挥。王阳明批评朱熹的修养方法是去心外求理、求外 事外物之合天理与至善。 ②“致良知”:致良知说是对陆九渊“心即理”思想的发展。朱熹认 为《大学》之“格物致知”是要求学子通过认识外物最终明了人心之 “全体大用”。王阳明认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 全其本体之正”。“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知”是 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 ③“知行合一”:朱熹主张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王阳明提出的“知 行合一”虽然继续了朱子重行的传统,但是批判了朱子割裂知行。王 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乃是由心即理立基,批评朱熹也是指出他根本上是 析心与理为二。“知行合一”的含意是说知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 自觉和主宰性
王守仁(1472—1529),人称阳 明先生。他以反对正统朱学的姿态 出现,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 理”,一切都是从“心”产生出来的, 而不是由踞于心之上的“理”所派生 出来的,从而肯定意识为第一性。
王守仁
他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 理。人天生具有挑战的原因?
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①佛教的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道 家 神 仙
龙 门 石 窟
二、程朱理学:
宋代“理学”的内涵: 含义:所谓“理学”,就是用“理学”一词来指 明当时两宋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儒学。广义的理学, 泛指以讨论天道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 括各种不同的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 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称为“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经 济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 结果,是批判佛、道学说的产物。

人教版必修三第三课宋明理学

人教版必修三第三课宋明理学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在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之 后,你认为宋明时期儒学有了哪些 发展?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于一身,将儒学发展为理 学,形成庞大的思想体系
三、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 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 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 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
关注传统文化 传承华夏文明
古 代 四 大 书 院 之 冠 , 于 唐
岳 麓 书 院
湘三二学末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 山五老峰下,宋初扩建 为书院,并正式定名为 “白鹿洞书院”。白鹿 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所完备的书院,与岳 麓、睢阳、石鼓并称 “天下四大书院”。因 朱熹和学界名流陆九渊 等再此讲学或辩论,这 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
D 正确的是( )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三教图》(明·丁云鹏)
图中的三教是:
儒 _______ 、__佛__、__道__
材料一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 “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 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推荐)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

(推荐)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 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16
(2)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 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
材料1 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 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 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 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 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
朱熹认为理是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 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在社 会生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
材料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 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 欲而存天理”。
“理”是世界的本原

——宇宙观

理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14
? 3、 陆王心学 与理学的发展
(1)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
提出基本观点:
宇宙观: “心即理也” (本心即天理),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主观唯心论)。因而 其学说被称 为“心学”。
主要流派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2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 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 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 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 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 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 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 人平安。

第3课_宋明理学

第3课_宋明理学

结合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思考:程朱理学 有哪些影响?
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 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力地维护了
封建专制统治。同时又具有和谐意识,崇尚道
德,注重气节,讲求自我节制等对塑造中华民
族性格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影响。还传及日本、
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
学派”。 主要理论著作:朱熹《四书章句集
理学在今天……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 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 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 极 影 响 积 极 影 响 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 压抑、扼杀自然欲求。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③儒学的发展
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 存在着严重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 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魏晋时期, 儒学开始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 新的发展。
此图绘佛、道、儒 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 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 合一”的社会思潮。画 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 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 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①佛教的盛行
佛教是外来的宗 教,它创自古代 印度,汉朝传入 中国内地,魏晋 时期盛行。佛教 宣扬人生一切皆 苦、现实世界一 切皆空的苦空二 谛学说,主张超 脱尘世,出家修 行,落发为僧。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道教则是中国土地上自 生的宗教,它正式创始于东 汉末年,开始主要在受苦受 难的民众中流行,后来在上 层社会中也有不少信徒。 其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 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思想, 乃至上古时代的民间巫术等。 道教追求长生不死成神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三点导析】1. 考点: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重点: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及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3.难点:认识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的阶段特征;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方法导拨】1.如何全面地掌握汉朝以后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先要把握汉朝时期的儒学的基本状况,然后按照历史发展的阶段顺序有条理地把握儒学的发展历程。

汉武帝之前,儒家思想经历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成为正统)”的四步历程。

汉朝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依然有所发展;隋唐时期——发扬光大,更辉煌;宋朝——程朱理学兴起,儒学思想走向成熟;明朝——理学发展新阶段,“心学”的产生。

2.理学,作为一种流传上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如何看待它?要辩证地看待: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科学或可取的一面:(1)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2)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3)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

(4)宋明理学强调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义轻利观念;重礼轻法观念。

【要点导学】要点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儒学吸收、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

唐朝,统治者奉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的正统地位。

儒学大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要点二:程朱理学1.形成: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抨击的活动。

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____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 (共33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 (共33张PPT)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 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 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
物;意在于仁心人外爱无物物,,即心仁外人无爱物理便是一物;
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 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
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皆是
理,心即理也。 ──《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王阳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
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3、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 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
——《二程遗书》
材料一体现了二程什么样的哲学观?其实质是什么?
观点一: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 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材料二: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人 教 版 必 修 三 第 3 课 宋 明 理学 ( 共 33张 PPT)

第3课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2)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意识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存在;(3)理解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正确看待和评价各个时期儒学的历史地位;2、过程与方法:(1)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2)了解思想观点,观察儒学发展变化,分析其历史地位和价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三教并重局面的出现,反应了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反应了维护互补的重要性;(2)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认识这是中国儒学的一大进步;(3)心学的出现既反应了理学的发展,也说明了理学的不足,新的思想萌芽呼之欲出;★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开始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怀疑,而对宗教有了更多的兴趣。

辟如南朝的梁武帝,就笃信佛教曾三次舍身入寺院,与众为奴,图谋政教合一。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儒家思想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那么,请大家想想为什么汉代儒学刚刚确立了正统地位,儒学的地位就会受到挑战呢,儒学应该怎么办?第3课宋明理学的兴起一、背景-----正统地位受挑战但继续发展的儒学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见教材第一段我国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以后,随着佛教的盛行,道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与此同时,儒、佛、道三家也开始相互影响和融合(1)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①佛教的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扶持。

他们将佛教作为巩固统治,麻痹和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其次是社会矛盾的尖锐。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强调道德修养:宋明理学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重视教育:宋明理学重视教育对现代社会的教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强调社会责任:宋明理学强调社会责任对现代社会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启示意义。 强调和谐:宋明理学强调和谐对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强调道德修养: 对个人道德修 养的重视有助 于提高社会道
德水平
强调理性思考: 对理性思考的 重视有助于提 高人们的思维 能力和判断力
强调社会责任: 对社会责任的 重视有助于提 高人们的社会 责任感和公民
意识
强调和谐发展: 对和谐发展的 重视有助于推 动社会和谐稳 定和可持续发

宋明理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03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思想
04
05
宋明理学的评价和现代意义
宋明理学的背景和形成 宋明理学的特点和影响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宋明理学的背景和形成
宋明理学的历史背景
宋朝时期:理学开始萌芽代表人物有周敦颐、张载等 明朝时期:理学逐渐成熟代表人物有朱熹、王阳明等 社会背景:科举制度盛行士大夫阶层崛起 思想背景:儒家思想受到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理学思想
宋明理学的影响
思想影响:强调道德修养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政治影响:对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产生影响如程朱理学对明朝政治的影响 社会影响:对社会风气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如理学对明朝社会风气的影响 学术影响:对学术研究和学术思想产生影响如理学对明朝学术研究的影响
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
•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 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 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 出复兴儒学。
• 4.北宋: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 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 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 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倡导重德修身:“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 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
程朱理学
理的本质: 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
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理的表现:
(在社会上)儒家道德伦理 (在人身上)人性
穷理方法: “格物致知”
接触万格事物万就是物了、解体万会事各万种物知的道识理、即加穷深理对! “理”体 验、最致终知贯就通是明心“里理明”白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 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 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一)程朱理学
•3.思想主张: •(1)“二程” 思想(北宋时期程颢、程颐)— —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物;(核 心)——宇宙观(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儒(根本)
(目的)
思辨化、以伦理道德为核心、融合佛老的儒学
宇宙自然 伦理道德 思辨哲学 理学

宋朱
明 理 学
理 学

要 流 派
陆 王 心

程 颢
陆 九 渊
集大成者




王 守 仁
集大成者
二、宋明理学
• (一)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 宋——朱熹,集大成者)
• (二)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 理学是中国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 道学。它产生于北宋,成熟于南宋与元、明 时代,清代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则 一直延续到近代。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 经济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 发展的结果,是批判佛、道学说的产物。
• [易误指正]
• “理学”和“心学”不是继承关系,而是从属关系。 “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
•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隋朝的儒学家提 出了怎样的主张?
• 这句话说明了三教高低,以示崇佛。
• 隋朝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一”的主 《三教图》
张。
(清·丁云鹏)
2、隋朝: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理学的方法论 怎么才能通达 “理”?
—格物致知。
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 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接触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体
验、最终贯通明“理”。 个人程修颐养像要敬畏天理、“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像
材料理三学“的所道谓德天观理:,复是何物?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 友岂存不天是理天,理灭?人”欲
• ③认识论:主张“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 德之善。 “物”的概念更广泛。
朱熹《家训》
朱熹以弘扬理学为己任,力主以“存天理、去人欲”
为内容的道德修养,注重伦理纲常、道德规范,重建价 值理想、精神家园。
倡导家庭亲睦:父母对子女要“慈”、“教”。子
女对父母要“孝”。夫妻关系要和睦。兄弟之间要友爱。
倡导人际和谐: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 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 2、隋朝: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 的理论。
• 3、唐朝: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 战
3、唐朝: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1)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 (2)影响:
二、宋明理学
• (一)程朱理学 • 1.理学在宋朝产生的原因: • 2.代表人物: • 北宋——程颢、程颐;
• 南宋——朱熹(集大成者) • 3.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 1.理学在宋朝产生的原因:
• (1)社会政治根源:两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尖锐,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 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理学的宇宙观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
“理”是世界的本原 学的主要内容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
义,即认为世界统一 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 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 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
上帝的意志。
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
程颢像
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人伦者,天理也” (三纲五常)——道德观
③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 ,把知识、 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把握“理”的 方法,接触、探究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 3.思想主张:
• (2)朱熹思想——建立了一个 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 思想体系
朱熹理学思想——理学成熟
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 成。——钱穆
庵,是二程思 想的集大成者。
• 3.思想主张: • (2)朱熹思想 • ① “理气论”。认为理和气浑然一体,主张
理先而气后。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 是三纲五常。
• ②修养论: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把 “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 切罪恶的根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为 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①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 地位;
②唐代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③三教并行,有利于儒佛道各自独立的发 展并在发展中相互争论,相互融合;
【探究】从东汉以后,儒学面临挑战,却没有失去正统 地位的原因是什么?宋明时期儒学是如何发展的?从儒 学发展经历中你有何启示。
• 原因:①儒学与政权相结合; ②统治者的政策; ③儒学家对儒学本身的改造。
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 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 怎样的历史趋势?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 (1)原因:①社会动荡不安 ②佛教、道教迅速
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自孔子到
董仲舒,多伦理原则和教条,思辨性、理论性较
弱。——最主要)④与选官制度相关.随着九品
中正制逐渐确立,做官的必须是门阀世族中人,学习经 学在政治上已经失去意义,学术研究遭到打击。 • (2)结果: 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 的发展。
• 隋时的李士谦说“佛,日也;道, 月也;儒,星也”,(见《隋书》卷 七十七《李士谦传》)
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 →→魏晋玄学(中国魏 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隋唐佛学→→ 宋明理学→→清朝朴学(或实学)(指 清 代学者继承 汉 儒学风而治经的考据训诂之学。 )
• (横向)在两宋的时代架构中:
• 经济:宽松的经济政策,紧张的政府财政,活 跃的经济活动,成长的市民阶层
第三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 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了解魏晋至宋儒学的发展状况
• 1.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广为传播。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
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家精华,渐趋中
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
张“贵儒”“尊道”。
•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
在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
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
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
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
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
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 朱熹著书图。
北宋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 朱熹(1130-
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 1200),号晦
• (6)历史原因:魏晋南北朝以来,儒、佛、道 三教并行使官方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
二、宋明理学
• (一)程朱理学 • 1.理学在宋朝产生的原因: • 2.代表人物: • 北宋——程颢、程颐;
• 南宋——朱熹(集大成者) • 3.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 3.思想主张:
• 朱熹和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指自然 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 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 们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 理”的形式来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 的具象地位,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
• 2、隋朝: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 的理论。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泰山名胜
— 红门宫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 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 误区警示 儒、道、佛在中华文化的体系里是不 断从对抗、排斥到互相融合,而又独立并存的,故 “三教合一”是指将儒家的纲常伦理,佛教的劫变、 来世观念,道教的修炼理论和方法融合在一起,而不 是“合并”。
• (二)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材心学三 儒炼炼料教学丹丹一合独;又一尊号虔的地称诚据历位“礼记史受诗佛载佛,:趋佛”柳唐势道的宗代。的王元大冲维、诗击亦刘人,官禹李但亦锡白同隐还曾;隐公时白开居儒居深宣学易山扬既自一 己又“吸援收佛佛入、儒道”精的思华想,历使程儒。学更为理论化和 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从而 材其重不料新可二确遗立也宋儒。代学行高统正僧常治智,地园正位曾三。经纲说,:得“人尝伦谓之三大教体之,大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