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曲唑和氯米芬临床促排卵效果的比较
枸橼酸氯米芬与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中促排卵的作用比较
枸橼酸氯米芬与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中促排卵的作用比较发布时间:2021-08-31T10:51:35.26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8期作者:兰爱竹[导读] 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中使用枸橼酸氯米芬与来曲唑促排卵的作用。
兰爱竹(河南省巩义阳光医院;河南巩义451200)【摘要】目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中使用枸橼酸氯米芬与来曲唑促排卵的作用。
方法: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病例数80例,时间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枸橼酸氯米芬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促排卵效果。
结果:观察组排卵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妊娠率52.5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临床治疗中使用来曲唑可获得相对理想的促排卵效果,患者妊娠率得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优于枸橼酸氯米芬,应该进行临床推广并普及应用。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来曲唑;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妊娠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是女性生殖内分泌代谢异常病症,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典型表现为月经异常、多毛、痤疮、不孕等,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1]。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治疗以口服药物和调整生活方式为主,常用药物类型包括孕激素、口服避孕药等,同时要通过药物刺激卵巢排卵,以此获得较高的排卵率,增加受孕几率[2]。
枸橼酸氯米芬与来曲唑均为临床常用促排卵药物,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中具有很高的应用频率,在促排卵上起到重要作用,临床治疗效果确切,但是对于两种药物的促排卵作用比较分析研究较少,且争议较多,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治疗研究去论证药物的治疗效果,从而选择更加高效、可靠的药物进行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时间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按治疗药物不同分成两组。
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促排卵的效果观察
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促排卵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促排卵的效果。
方法:选择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氯米芬疗法,观察组采用来曲唑疗法,比较两组HCG注射后促排卵指标、HCG注射前后超声检测指标。
结果:观察组HCG注射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成熟卵泡个数少于对照组且卵泡成熟所需天数长于对照组(P<0.05);注射HCG前无差异,HCG注射后观察组VI、VFI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相比于氯米芬,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促排卵的效果更好,值得推荐。
关键词:来曲唑疗法;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促排卵效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情非常复杂,不孕率也高达30%~50%,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患者终身不孕,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的主要方案[1],本次研究选择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以氯米芬疗法为参照,分组方式分析来曲唑疗法的促排卵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共计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4~29(27.63±1.33)岁,病程1~3(2.22±0.53)年;对照组年龄22~30(27.25±1.42)岁,病程1~4(2.13±0.56)年。
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签字同意;②符合诊断标准;③精神正常。
排除标准:①吸烟、酗酒;②合并肝、肾等脏器疾病。
1.3方法两组均进行预处理:行经阴道三维多普勒超声检查,于自然月经或孕激素撤退性出血后第一天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①厂家:拜耳医药;②国药准字J20100003;③服用方式:1片/次,1次/天,连用21天停药,停药7天后继续下一周期,重复2-5个月经周期,待指标正常后行促排卵治疗。
对比分析来曲唑片与枸橼酸氯米芬片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的临床疗效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子宫内膜增生异常、雄激素分泌过多、脱发、不易受孕等,在患者身体健康遭受威胁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极大心理困扰,严重者将影响患者正常生育[1]。
现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方法为药物治疗,有抗雄性激素药物以及促排卵药,可根据患者生育需求选择治疗方法。
本研究将来曲唑片与枸橼酸氯米芬片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观察其促排卵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0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各50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22~45岁,平均(29.54±3.62)岁;病程1~2年,平均(1.32±0.15)年。
参照组患者年龄23~45岁,平均(30.25±3.07)岁;病程1~3年,平均(1.76±0.34)年。
入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症状表现明显,生育愿望较强烈,此前未进行促排卵药物治疗,排除合并严重疾病以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无不愿配合本次研究者,且在治疗前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方面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参照组患者在充分了解病情以及稳定其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后,给予枸橼酸氯米芬片,服药时间应在月经周期5d,药物剂量50mg/d,连续服5d,共4个周期。
若治疗一定时间后排卵无效果,可将药物剂量增加至100mg/d,连续服5d,但一定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药物进行增添。
观察组患者在控制合并症状治疗后,使用来曲唑片治疗,服药时间应在月经周期5d,药物剂量2.5mg/d,1次/d,连续服5d,共4个周期。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促排卵治疗效果及成熟卵泡数、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睾酮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月经时间正常,排卵功能恢复良好,不影响正常受精;②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月经时间偶有异常,排卵功能有所恢复,可正常受精;③无效:经治疗患者病情无任何改善,排卵障碍或病情有加重趋势。
氯米芬和来曲唑诱导排卵妊娠率的比较
氯米芬和来曲唑诱导排卵妊娠率的比较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氯米芬和来曲唑促排卵的效果。
方法:将来自于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孕妇女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使用氯米芬和来曲唑治疗,相应的分为氯米芬组、来曲唑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9例;观察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排卵疗效和妊娠情况。
结果:两组在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肌内注射的当日最大卵泡平均直径上的比较差异并无讨论价值(P>0.05),但来曲唑组内膜厚度和宫颈粘液评分都要优于氯米芬组,差异值讨论意义巨大(P<0.05),另外,来曲唑组临床周期妊娠率22.2%要明显高于氯米芬组的5.4%,差异值具有极大的讨论价值(P<0.05)。
结论:来曲唑对不孕妇女的促排卵和妊娠治疗效果要比氯米芬好。
关键词:氯米芬;来曲唑;排卵;妊娠率在引起不孕的诸多因素当中,排卵障碍是一个关键因素[1]。
以往临床多用氯米芬来起到促排卵的作用,但是该药物却会对子宫内膜、宫颈粘液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虽然促排卵效果好,但妊娠率却不高。
近些年来临床逐渐将来曲唑用于对不孕妇女的治疗当中,现本文就对其应用成效进行以下分析。
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将来自于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孕妇女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29例。
纳入标准:①年龄未超过40岁;②不孕病程超过1年;③经腹腔镜或者输卵管造影术证实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④男方精子无异常;⑤均签署促排卵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在近三个月内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使用史者;②两次月经周期间隔卵巢内液性暗区超过10mm。
其中氯米芬组患者年龄自22岁到39岁,平均年龄31.2±2.3岁,不孕病程1至14年,平均病程7.6±0.5年;来曲唑组患者年龄自24岁到40岁,平均年龄33.6±2.5岁,不孕病程1至12年,平均病程6.8±0.4年。
入组患者在数据组成差异上的对比并无统计价值(P>0.05)。
氯米芬和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微刺激促排卵中的应用比较
氯米芬和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微刺激促排卵中的应用比较[摘要]目的:比较氯米芬和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微刺激促排卵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120例,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来曲唑治疗,观察组给予氯米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促排卵临床效果、排卵周期内膜情况以及对药物敏感性。
结果:两组患者促排卵率和早期流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妊娠率比较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膜厚度低于7mm周期数及比例、添加补佳乐周期数及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优势卵泡概率为56.8%,观察组患者出现优势卵泡概率为8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氯米芬和来曲唑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微刺激促排卵中都具有良好效果,不过相较于来曲唑,氯米芬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更小,周期妊娠率较高,并且其药物敏感性也更低。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微刺激促排卵;氯米芬;来曲唑;临床效果多囊卵巢综合征而致不孕在育龄妇女中具有较高发生率,临床上可以采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满足其受孕要求,但是费用较高,难以得到推广,因此微刺激促排卵研究意义重大[1]。
本文特对比氯米芬和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微刺激促排卵中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选择120例2019年4月到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7.4±3.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1.6±2.7)kg/m2;观察组:平均年龄(27.3±3.3)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1.8±2.6)kg/m2。
来曲唑与枸橼酸氯米芬诱导排卵疗效比较
96中国处方药 第12卷 第3期·临床研究·排卵异常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不孕症时促进排卵不仅可以促进卵泡发育,还有助于改善卵子的质量,最终提高患者妊娠率[1]。
此前临床上治疗排卵异常多使用枸橼酸氯米芬,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来曲唑作为第三代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其半衰期短,不仅治疗绝经期乳腺癌的效果好,而且也可以用于排卵异常的治疗。
为研究来曲唑在诱导排卵方面的作用,将我院不孕不育科2000年~2013年收治的排卵异常患者90例,分别接受枸橼酸氯米芬和来曲唑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0年~2013年我院不孕不育科收治的90例排卵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检测抗子宫内膜、抗精子和抗心磷脂的抗体呈阴性;至少连续2周期出现排卵异常;经检查至少一侧的输卵管通畅[2],男方精液正常。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方面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患者经检查确认盆腔无异常后,在停服避孕药撤退性出血或自然月经第5天开始接受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每天服用来曲唑2.5 mg,连续服用5 d;对照组患者则每天服用枸橼酸氯米芬50 mg,连续服用5 d。
服药结束后每天监测直到下次月经来临。
患者在排卵2周后进行尿妊娠试验,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可判断为生化妊娠;排卵4周后进行B超检测,如果显示宫腔内的原始心管和孕囊出现搏动,则可判断为临床妊娠。
1.3 评价方法其中,妊娠率=临床妊娠的周期数/有排卵的总周期数;流产率=早期流产的周期数/总临床妊娠的周期数。
1.4 统计分析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本研究中,对照组接受枸橼酸氯米芬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来曲唑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优势卵泡出现率和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早期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枸橼酸氯米芬与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患者促排卵效果分析
系统医学2020年12月第5卷第23期-妇产科研究•D0I:10.19368/ki.2096-1782.2020.23.129枸橼酸氯米芬与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患者促排卵效果分析周平宜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宜兴2142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患者应用枸椽酸氯米芬(克罗米芬)与来曲唑治疗的促排卵效果。
方法将该院2017年1月一2019年12月收治的19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患者分成两组,根据分组,组别为甲组与乙组,每组98例。
应用克罗米芬治疗患者设为甲组,应用来曲唑治疗患者设为乙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状况、性激素水平、排卵与妊娠情况。
结果甲组成熟卵泡个数、平均直径分别为(2.24±0.41)个、(25.89±3.81)mm,数值大于乙组(1.48±0.46)个、(20.32±3.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10、10.310,P<0.05);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分别为(7.23±1.67)mm、(3.35±1.01)分,数值小于乙组(9.68±1.82)mm、(5.46±1.12冤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20、13.850,P<0.05)。
甲组雌二醇水平为(340.27±12.35)pg/mL,明显高于乙组(242.33士11.2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80,P<0.05);两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甲组排卵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0HSS)分别为82.65%、8.16%,乙组分别为66.33%、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73、6.386,P<0.05);两组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来曲唑与克罗米芬促排卵效果比较
。 LE 半衰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2 结果
检验。
期短 , 不与雌激素受体结合, 优势卵泡产生的雌激素 可以顺利作用于宫颈粘膜及子宫内膜等外周器官, vs 不影响精子穿过宫颈粘液及受精卵而能顺利植入子 宫内膜。 本研究显示 LE 和 CC 的卵泡成熟及排卵率无 差异 , 促排卵效果相似。但 LE 组 H CG 日子宫内膜 厚度、 排卵周期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均优于 CC, 说 明 LE 组子宫内膜 厚度及 宫颈粘 液更接 近自 然周
( 本文编辑: 朱佩筠 )
李宇彬 , 周灿权 . 现代辅助 生殖技 术在肿 瘤患者 中的
脑白质稀疏症患者脑电图分析
邓晓玲 , 陈 艳, 张 琼
442000) ( 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 经内科 , 湖北 十堰
脑白质稀疏症 ( 1eukoara iosis, LA ) 是由多种原 因引起的脑白质异常 改变。随着现 代影像学的发 展 , 对该病的报道逐渐增多, 本文对 80 例脑白质稀 疏症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测 , 旨在为该病的预防与治 疗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我院 2008 年 1 月 - 2009 年 5 月临床、 CT 等资 料完整的 80 例脑白质稀疏症患者作为 LA 组 , 均符 合国内 LA 的诊断标准
郧阳医学院学报 ( J YM C )
2009年 12 月 , 28( 6) : 616
临床应 用 [ J]. 中 国 实 用妇 科 与 产 科杂 志 , 2007, 23 ( 11): 884- 886 . A tay V, Ca m C, M uhcu M, e t a.l Co m pa rison of le tro zole and c lom iphene c itrate in w o m en w ith po lycystic ova ries undergo ing ovar ian sti m ulation[ J]. J In tM ed R es , 2006 , 34( 1) : 73- 76. [ 收稿日期 ] 2009- 10- 10
来曲唑与氯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作用的对比观察
来曲唑与氯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作用的对比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来曲唑与氯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中的效果对比,研究来曲唑是否可以作为枸橼酸氯米芬的替代药品。
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3月就诊的患者,分为曲唑(LE)组与枸橼酸氯米芬(CC)组,每组各100例,并对两组周期排卵率、周期妊娠率、自然流产率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在周期排卵率、周期妊娠率、自然流产率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虽然两种药物在周期排卵率、周期妊娠率、自然流产率上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是否可以将来曲唑用作替代药品,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
【关键词】来曲唑;氯米芬;多囊卵巢综合症【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347-02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一种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也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最主要原因,众多文献报道PCOS占生育年龄妇女5%~10%,占不孕患者的30%~40%,占无排卵性不孕妇女的50%~70%[1]。
具有较多的小卵泡数目是PCOS的一个主要组织学特点,PCOS卵巢内窦前卵泡的数量同正常排卵女性相比,数量是其6倍之多,而之所以卵泡数量会增多通常与始基卵泡,初级与次级卵泡过多生长有关,由于多囊卵泡的存在,使雌二醇得到大量的分泌,进而让PCOS患者的FSH水平过低,最终阻碍卵泡发育[2]。
PCOS在临床上以雄激素过高的临床或生化表现、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其病因至今尚未阐明,目前研究认为,其可能是由于某些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本次研究为了达到排卵效果,采用来曲唑与枸橼酸氯米芬(clomiphenecitrate,CC)诱导排卵相比较,对PCOS不孕症患者的治疗中来曲唑的促排卵效果开展研究,并就来曲唑能否替代枸橼酸氯米芬促进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更好的排卵而展开深入探讨。
来曲唑与枸橼酸氯米芬诱导排卵的临床效果系统评价_安锦霞
词 为 “aromatase inhibitor、Letrozole、Clomiphene、 Clomiphene Hydrochloride、Ovulation Induction、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superovulation、Infertility”; 中文检索词为“来曲唑、芳香化酶抑制剂、枸橼酸氯 米酚、克罗米酚、法地兰、诱导排卵、不孕”。 1. 3 资料筛选与质量评价
Letrozole and clomiphene citrate for ovulation indu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 Jinxia ,Ni Yali,Liu Zhen Gansu Provincial Maternity and Child - Care Hospital,Lanzhou 73005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etrozole and clomiphene citrate for ovulation induction in infertile women. Methods: We searched paper databases such as PubMed ( from 1966 to 2011) ,EMBASE ( from 1966 to 2011) ,CBMdisc ( from 1978 to 2011) ,CNKI ( from 1994 to 2011) and VIP ( from 1989 to 2011) . Relevan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 RCTs) were selected for quality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4. 2. 5 and meta - analysis with RevMan 4. 2. 10 software. Results: Fourteen RCTs involving in 1 379 women and 2342 cycles were included. All data were divided in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 PCOS) and normal ovulation subgroups. The results of meta - analysis showed tha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cycle pregnancy rate ( RR: 0. 99,95% CI: 0. 75 to 1. 30) ,pregnancy rate of each women ( RR: 1. 21,95% CI: 0. 92 to 1. 58 ) ,ovulation rate ( RR: 1. 04,95% CI: 0. 92 to 1. 17 ) ,and miscarriage rate ( RR: 0. 55,95% CI: 0. 23 to 1. 29) . But serum estrodiol concentration on the day of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 hC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letrozole group in 2 RCTs of the PCOS subgroup and 4 RCTs of the normal ovulation subgroup ( P < 0. 05) . The endometrium on the day of hCG adminis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thicker in the letrozole group in 3 RCTs of the PCOS subgroup and 2 RCTs of the normal ovulation subgroup( P < 0. 05) . Conclusion: Letrozole is at least as effective as clomiphene for inducing ovulation and achieving pregnancy in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Current research does not demonstrate that letrozole can replace clomiphene as a first - line medicine for ovulation in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Key words Letrozole; Clomiphene citrate; Ovulation induction; Infertility; Systematic review
来曲唑与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来曲唑与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目的:对比来曲唑与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把使用来曲唑治疗的患者划为观察组,使用氯米芬治疗的患者划为对照组,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排卵率(92.5%)、妊娠率、优势卵泡率、子宫内膜厚度以及雌二醇水平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时使用来曲唑效果更为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标签:多囊卵巢综合征;来曲唑;氯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以慢性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主要临床症状为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多毛或痤疮等,是最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疾病,给女性患者带来较大的伤害。
对此,本院特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使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的不孕患者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建议。
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把使用来曲唑治疗的患者划为观察组,使用氯米芬治疗的患者划为对照组,各组40例。
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为(28.5±6.5)岁,平均不孕年限为(3.2±2.0)年,血清FSH为(7.2±2.5)U/L,血清LH为(6.2±3.4)U/L,BMI为(21.2±4.3)kg/m2,总T为(1.9±0.6)nmol/L;观察组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为(28.5±5.5)岁,平均不孕年限为(3.2±2.4)年,血清FSH为(7.3±3.4)U/L,血清LH为(6.5±2.8)U/L,BMI为(20.8±3.7)kg/m2,总T为(2.1±0.4)nmol/L。
对比分析来曲唑片与枸橼酸氯米芬片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的临床疗效
对比分析来曲唑片与枸橼酸氯米芬片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的临床疗效作者:周红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22期摘要目的:探讨来曲唑片与枸橼酸氯米芬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的效果。
方法:收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0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50例。
参照组患者给予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来曲唑片治疗。
结果:观察组促排卵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P关键词来曲唑片;枸橼酸氯米芬片;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对比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子宫内膜增生异常、雄激素分泌过多、脱发、不易受孕等,在患者身体健康遭受威胁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极大心理困扰,严重者将影响患者正常生育。
现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方法为药物治疗,有抗雄性激素药物以及促排卵药,可根据患者生育需求选择治疗方法。
本研究将来曲唑片与枸橼酸氯米芬片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观察其促排卵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0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各50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22~45岁,平均(29.54±3.62)岁;病程1~2年,平均(1.32±0.15)年。
参照组患者年龄23~45岁,平均(30.25±3.07)岁;病程1~3年,平均(1.76±0.34)年。
入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症状表现明显,生育愿望较强烈,此前未进行促排卵药物治疗,排除合并严重疾病以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无不愿配合本次研究者,且在治疗前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方面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参照组患者在充分了解病情以及稳定其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后,给予枸橼酸氯米芬片,服药时间应在月经周期5d,药物剂量50mg/d,连续服5d,共4个周期。
若治疗一定时间后排卵无效果,可将药物剂量增加至100mg/d,连续服5d,但一定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药物进行增添。
来曲唑与氯米芬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排卵效果分析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2018年8月C第5卷/第24期Aug. C. 2018 V ol.5, No.246来曲唑与氯米芬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排卵效果分析李桂元(孝南区妇幼保健院,湖北孝感 432100)【摘要】目的 研究来曲唑与氯米芬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排卵效果。
方法 选取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每组患者各36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使用来曲唑进行诱导排卵,参照组患者使用氯米芬诱导排卵,根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诱导排卵药物方法不同,对两组患者的排卵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实验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优秀卵泡、成熟卵泡个数显著多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来曲唑促排卵效果优于氯米芬,优秀卵泡、成熟卵泡个数更多,可以成功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提高妊娠保障,值得临床中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字】来曲唑;氯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排卵效果【中图分类号】R711.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24.6.02本文选取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7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来曲唑与氯米芬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排卵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每组患者各36例,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均在20~42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31.2±9.3)岁。
参照组患者年龄均在21~4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30.8±9.1)岁。
对比分析氯米芬与来曲唑对于多囊卵巢综合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促排卵
析,取 70 例患者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7 年 11 月耀2018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70 例多囊卵巢综合症合并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 行回顾,以分组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 照组(n=35)年龄 24耀40 岁,平均年龄(32.25依5.48)岁;不孕年限 1耀8 年,平均年限(4.45依1.33)年。观察组(n=35)年龄 28耀40 岁, 平均年龄(33.10依5.29)岁;不孕年限 1耀10 年,平均年限(5.20依
射液主要成分为熊胆粉、连翘、黄芩、金银花以及山羊角等,该药 ic prescription and sputum culture diagnostics in acute exacerba原
物为中成药,具有镇惊、解热、抗病毒和抑菌作用[8]。在对肺心病 tions of COPD in primary car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ronic
40
80.5依4.8 80.3依3.8 81.5依5.1 80.6依4.8 病急性加重期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4):4712-
6.82
13.29
11.44
7.79
4715.
0.00
0.00
0.00
0.00
[2]何翔.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
3讨论
性加重期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5):74-76.
键就在于对肺部感染进行控制。既往药理方面的研究指出,痰 tion[J].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2017,9(7):1873.
来曲唑与氯米芬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
来曲唑与氯米芬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目的:研究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应用来曲唑与氯米芬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来曲唑治疗患者为来曲唑组,采用氯米芬治疗患者为氯米芬组,来曲唑组患者进行58个周期的治疗,氯米芬组患者进行66个周期的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雌激素药物补充情况等。
结果:来曲唑组患者排卵率为84.5%,明显高于氯米芬组的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来曲唑组周期妊娠率略低于氯米芬组周期妊娠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来曲唑组平均内膜厚度小于氯米芬组平均内膜厚度,来曲唑组雌激素添加周期明显少于氯米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尤其是子宫内膜薄或对氯米芬不敏感患者行促排卵治疗时,应用来曲唑治疗促排卵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标签:来曲唑;氯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排卵功能障碍,我国20%~30%女性不孕是由这一原因造成的,75%患者引发排卵功能障碍的病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治疗PCOS患者,安全有效促排卵,一直是临床上不断研究的课题[1]。
近些年来,治疗PCOS患者的一线促排卵药物一直以氯米芬为主,但部分应用氯米芬的患者对该药存在抵抗,导致其疗效较差[2]。
还有部分患者由于氯米芬的抗雌激素作用,导致其内膜较薄、宫颈黏液黏稠,亦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采用来曲唑与氯米芬两种治疗方式治疗PCOS患者,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PCOS不孕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资料,经过检查化验可知,男方精液检查显示结果正常,女方检查显示,双侧输卵管通畅,所有患者均符合PCOS的诊断标准,月经后第2~4天均化验基础性激素可知,所有患者化验结果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来曲唑与氯米芬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来曲唑与氯米芬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观察来曲唑与氯米芬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比较。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分别给予来曲唑和氯米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及妊娠率相似,但氯米芬组成熟卵泡数高于来曲唑组,而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OHSS发生率低于来曲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来曲唑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中,可以减少多胎妊娠和OHSS发生率,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小,更有利于胚胎着床,具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来曲唑;氯米芬;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observed letrozole and clomiphene citrate ovulation induction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clinical efficacy.Methods:62 patientsin our hospital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of the 31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letrozole and clomiphene citrate.The ovulation rate,pregnancy rate,endometrial thickness,and the numberof mature follicl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ovulation rate and pregnancy rat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milar,but the number of mature follicles in the clomiphene citrate group is higher than the letrozole group,while the endometrial thickness on the day of hCG injection and OHSS rate is lower than the letrozol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 <0.05).Conclusion:Letrozole application in PCOS infertility patients to promote ovulation treatment,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ultiple pregnancy and OHSS,little effect on endometrial receptivity,more conducive to embryo implantation,so it has clinical value.Key words:Letrozole;Clomiphene citrate;Ovulation induction therapy;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以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的症候群。
来曲唑、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曲唑、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患者采用来曲唑与氯米芬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64例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患者均分后进行不同药物治疗方法对比。
结果:试验组采用来曲唑治疗后患者注射HCG日的优势卵泡数目[12.6±0.37(个)]<采用氯米芬治疗的对比组[1.70±0.53(个)],但排卵率(93.75%)、妊娠率(56.25%)>对比组[(71.88%)、(34.38%)],与此同时子宫内膜厚度[9.22±1.21(mm)]>对比组[7.93±1.05(mm)],子宫颈黏液评分[12.3±1.9(分)]>对比组[10.7±1.7(分)],P<0.05,此外,试验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P<0.05。
结论:与氯米芬相比,来曲唑的临床疗效更加确切,可在提高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患者妊娠率的同时保障用药安全,可作为临床首先药物。
关键词:来曲唑;氯米芬;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临床效果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是妇科临床中一种较为多见的内分泌疾病,临床多表现为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无排卵、经期紊乱、不孕、血糖代谢以及胰岛素功能降低等,给育龄女性带来了较大生理及心理压力,且不利于家庭和睦。
目的临床中针对该病症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为确切了解来曲唑和氯米芬的临床疗效,本组调查特在我院病例中选取部分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患者展开临床对比研究,并将相关研究数据呈下[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为本次研究时段,病例样本择取上述时段内我院诊治的64例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患者,将其均分后以试验组和对比组命名,统计两组病例资料发现,试验组与对比组的例数比为32:32,中位年龄数值分别为(26.8±2.6)岁和(27.4±2.8)岁,中位病程数值为(3.7±1.4)年和(3.4±1.6)年。
来曲唑与克罗米芬诱导排卵疗效比较
来曲唑与克罗米芬诱导排卵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探讨来曲唑(LE)和克罗米芬(CC)促排卵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30个周期不孕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来曲唑组18个周期,氯米芬组12个周期。
观察、比较两组hCG日优势卵泡数、子宫内膜的厚度、宫颈黏液评分。
结果来曲唑组HCG日优势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临床周期妊娠率均优于氯米芬组(P<0.05)。
结论 LE促排卵可以减少CC抗雌激素样作用对子宫内膜的不良影响,使子宫内膜有较好的容受性,有利于妊娠。
【关键词】来曲唑不孕症氯米芬促排卵【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066-02近年来,不育症发病率呈现全球性增高趋势。
据统计,目前不育夫妇占已婚夫妇15%,在不育夫妇中约10~30%的患者是没有明确不孕原因的[1]。
促排卵是治疗不育的首要而关键的一步。
现临床上用于促排卵的首选药物是克罗米芬(CC)[2]。
然而CC带来了一些副作用;近年来,来曲唑(LE)被作为生育调节剂用于促进人卵泡的发育。
本文通过比较服用LE和CC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选择最佳药物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于我院就诊,拟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指导同房的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共完成30个周期的促排卵治疗。
年龄24~38岁,不孕时间为2~8年,3个月内未进行过促排卵治疗。
将患者随机均分为来LE组和CC组。
所有研究对象至少3个月内未服用性激素类药物,无心血管疾病史。
1.2 诊断标准:不明原因不孕的诊断标准为: (1) 月经周期规律,月经d3血性激素值测定正常, 超声监测有排卵和(或)子宫内膜活检有分泌期改变。
(2) 男方精液检查符合WHO 的正常标准。
(3) 输卵管通液或输卵管碘油造影或腹腔镜检查示输卵管通畅。
(4) 临床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体征,包括无痛经的症状及体征,盆腔检查或腹腔镜检查基本排除E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曲唑和氯米芬临床促排卵效果的比较(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比较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和氯米芬(CC)促排卵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2例不孕妇女随机分成2组,其中来曲唑组28例,氯米芬组34例,2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天口服来曲唑2.5 mg或氯米芬50 mg,均于月经第11天开始阴道B超监测卵泡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
至最大卵泡平均直径(MFD)≥18 mm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 U。
结果肌注HCG当日最大卵泡MFD、周期排卵率、异位妊娠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来曲唑组HCG日优势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临床周期妊娠率均优于氯米芬组(P0.05)。
其中来曲唑组发生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1例,而氯米芬组有3例。
2组均未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结论来曲唑用于不孕妇女的促排卵治疗优于氯米芬,将来有可能替代氯米芬作为一线的诱发排卵药物。
【关键词】不孕症;来曲唑;氯米芬;促排卵药物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letrozole(LE) and clomiphene citrate (CC) on ovulation induction. Methods 62 infertile women with type Ⅱreproductive endocrine abnormal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8 women in LE group and 34 women in CC group. The women in both groups took 2.5 mg letrozole and 50 mg clomiphene citrate respectively, once a day successively from the third to the seventh day of menstrual period (5 days). The follicle diameter and endometrial thickness were monitored by the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as of the eleventh day. When the max follicle diameter (MFD) was ≥18 mm, the women were injected with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 10000 U intramuscularly.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MFD on HCG days, cycle ovulation rate and ectopic pregnancy rate (P0.05). LE group had the higher average dominant follicle numbers, endometrial thickness on HCG days, cervical mucus scores and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than CC group (P0.05). There was one patient with 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 (LUFS) in LE group and three in CC group. Neither of the groups had ovary overstimulation syndrome. Conclusion Letrozole has more advantage than clomiphene citrate in ovulation treatment of infertile women. It is expected to replace clomiphene citrate as a first-line drug to induce ovulation.Key words: infertility; letrozole; clomiphene citrate; ovulationinduction排卵障碍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氯米芬(CC)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促排卵药物,但其对子宫内膜和宫颈黏液有潜在的不良影响,使其促排卵率高但妊娠率并不理想。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逐渐将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用于育龄妇女的促排卵治疗[1]。
2000年Al-Fozan 等正式将其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本中心分别用LE与CC对62例不孕妇女进行促排卵治疗并进行了对照研究,以探讨LE这一较新的促排卵药物在一线使用的可能性。
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10 月就诊于我院生殖中心的不孕妇女62例,年龄22~39 岁,平均(29.15±4.12) 岁。
经排卵监测、内分泌激素测定等判定属于Ⅱ型生殖内分泌异常的不孕妇女[3]。
1.1.2 纳入标准①年龄40岁;②不孕病程1 年;③经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HSG)或腹腔镜证实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④B超、HSG、腹腔镜或宫腔镜证实无子宫畸形;⑤男方精子密度10×1012/L,活力基本正常。
1.1.3 排除标准①3个月内使用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②此次月经周期第2天卵巢内液性暗区10 mm。
1.2 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来曲唑组(LE组)28例,氯米芬组(CC 组)34例,征得患者同意后2组分别服用LE和CC进行促排卵治疗。
LE组月经周期第3~7 天服用来曲唑片(2.5 mg/片,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5 mg/d×5 d ,CC组月经周期第3~7 天服用氯米芬(50 mg/片,塞浦路斯高特制药有限公司)50 mg/d×5 d。
2组均于月经周期第11天开始隔日一次阴道B超监测卵泡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当至少有一个卵泡平均直径16 mm时改为每日监测,当最大卵泡平均直径(MFD)≥18 mm时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1000 U/支,丽珠集团) 10000 U,注射后24~36 h指导性生活,或予以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
1.3 监测指标2组肌内注射HCG当日记录优势卵泡数、最大MFD、子宫内膜厚度及取宫颈黏液进行Insler评分。
卵泡大小以2条垂直的卵泡内径表示,平均直径14 mm认为是优势卵泡。
子宫内膜厚度取子宫体正中纵切面最厚处测量。
宫颈黏液按照Insler 标准评分[3]:黏液量、拉丝度、结晶型、颜色、宫颈口各3分,共计15分。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5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2.1 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2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激素水平及疾病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一般情况比较2.2 2组促排卵疗效比较见表2。
肌注HCG日最大卵泡MFD、周期排卵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E组HCG日优势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均优于CC组(P0.05)。
其中LE组发生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1例,而CC组有3例。
2组均未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表2 2组促排卵临床疗效比较2.3 2组妊娠情况比较LE组临床周期妊娠率为17.1%(6/35),CC组临床周期妊娠率为13.0%(6/46),且2组妊娠均为单胎。
LE组妊娠率显著高于CC组(P0.05)。
2组各有1例发生异位妊娠,异位妊娠率(LE组为2.9%,CC组为2.2%)差异无显著性(P0.05 )。
3 讨论1961年Greenblat首次报道应用氯米芬促排卵成功后,氯米芬成为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诱发排卵药物之一。
其通过拮抗下丘脑-垂体的雌激素受体,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使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诱发卵泡生长发育而达到调整月经或妊娠的目的。
然而国内外研究显示:由于氯米芬同时占据子宫内膜、宫颈组织上的雌激素受体,发挥抗雌激素作用,导致子宫内膜与自然周期相比变薄,组织分泌期转化不充分,植入窗期吞饮泡减少,宫颈黏液分泌量减少、性状黏稠,不利于精子穿行,以致对周期妊娠率和流产率均有影响。
此外,由于氯米芬对中枢的反馈影响,使用后LUFS发生率亦增高[4],使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周期妊娠率下降。
LE促排卵的治疗效果已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LE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阻碍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降低机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作用,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同时在外周,卵巢内雄激素暂时性增多,从而增加卵巢内卵泡对FSH的敏感性。
其次,卵巢内雄激素的增加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以及内分泌、旁分泌因子与FSH协同作用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5]。
LE 促排卵效果虽较肯定,但临床上能否替代CC还无法确定。
本研究表明,LE和CC的促排卵总体疗效相似,2组周期排卵率无显著性差异,这与Mitwally等[6]的研究相一致。
异位妊娠率2组也相似。
但是LE组在获得优势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周期妊娠率方面优于CC组(P0.05),提示LE组在促卵泡成熟方面优于CC组。
LE组1例发生LUFS,而CC组有3例。
这与Coetsier 等[4]报道的CC促排卵时LUFS发生率高相符。
国内外研究证明,LE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明显优于CC [7-8]。
这可能与LE代谢快,无残留的抗雌激素作用,不消耗子宫内膜上雌激素受体有关。
LE不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停用后雌激素水平短期内可恢复正常,对子宫内膜增生及宫颈黏液的影响比CC小。
子宫内膜增生期发育不良,会影响分泌期的转变,因此使用LE有可能改善妊娠率。
本研究结果证明LE有促卵泡生长的作用,尽管LE组周期排卵率同CC组相似,但周期妊娠率高于CC组,可能与LE对子宫内膜及宫颈黏液的影响小有关。
但LE组妊娠率低于Mitwally等[6]报道的33%,一方面可能与Mitwally等研究的病例较少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的患者合并有其他不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