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十一)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A卷)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试题及答案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试题及答案对于历史的学习,除了背之外,还要多做练习!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试题及答案1. 苏维埃俄国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是一种恐怖政策B. 是一种应急措施C. 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D. 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解析:B 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问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可以长期实行的政策,但当时的俄共试图利用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所以遭到了失败。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其实施的历史背景,它是在战争状态下采取的非常措施,直接目的在于保证俄国国内战争的胜利。
2.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路”主要得益于( )A. 优先发展重工业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运动D. 斯大林模式解析:B 本题考查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实践。
“拄着拐杖走路”说明当时苏俄经济渐有起色,应是新经济政策。
3. “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
”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罗斯福新政D. 改革开放解析:B 1921年,苏俄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工业方面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说明在当时的俄国,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包括国家资本主义)。
4. 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 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 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解析:D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1.苏共领导人在总结某项政策时说:“我们为热情的浪潮所激励,我们首先激发了人民的普遍政治热情,然后又激发他们的军事热情,我们曾打算用这种热情直接实现与一般政治任务以及军事任务同样伟大的经济任务。
”这项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斯大林模式” D.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2.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3.1921年5月,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做斗争;10月,列宁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12月又明确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经济政策的实质。
这说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B.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C.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D.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苏俄内部的思想混乱4.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
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A.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B.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C.为落后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5.“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上材料是关于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的部分内容,材料中的“……”部分,最恰当的应是()A.实行余粮征集制B.实行粮食税C.建立集体农庄D.实行义务交售制6.(2020·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1921年11月,苏俄政府与美国商人哈默签订了关于租让阿拉帕耶夫石棉矿区的协议。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水平测试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
”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 )A.农奴制改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苏联模式答案 B解析 A、C、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以及“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的信息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
2.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
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
”据此作者认为( )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答案 B解析 材料中“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会导致农民口粮难以保证,故B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该政策在俄国并非“一直延续”,后被粮食税取代,故C项错误。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
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 )A.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B.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新思路”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的思路,而A项是其影响,故A项错误;“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只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之一,不能完全体现材料中的“新思路”,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资本主义企业,并不是“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贸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故D项正确。
高一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题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一、选择题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
”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2.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
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假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C.真的。
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D.真的。
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3.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4.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D.斯大林模式5.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6.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的罗斯福新政,从本质上说,都是()A.实行计划经济B.变革社会制度C.改革上层建筑D.调整生产关系7.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列宁在谈到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他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 )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战争”“余粮收集制”,即可判断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干材料内容。
答案: B2.(2016·辽宁沈阳二中月考)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 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解析:依据标题和题干内容表述可知,该景象发生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当时是苏俄进行的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
B项是斯大林时期,C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所以答案选A项。
答案: A3.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
”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实施于1918年到1921年,这个时期正是苏俄在十月革命后的内战时期,所以B项正确。
高三历史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附答案)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1、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领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2、以下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错误的是()A、是苏俄英德三年国内战争胜利的保障B、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对国家经济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D、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包括( )A、把一切企业收归国有B、实行余粮收集制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4、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得到农民支持拥护的一项措施是()A、废除实物配给,实行商品买卖B、有全由面没收私人资本转向实行国家资本主义C、允许恢复部分小型的私有企业D、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5、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6、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7、20世纪30年代造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农、轻、重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是()A、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B、片面发展重工业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农民的利益受到极大伤害8、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积极性不高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缺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整9、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A、用政府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10、二战后,针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率先进行改革的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1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共同点主要是()A、改革的重点放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在农业方面B、改革使社会经济全面振兴,人民生活有所改善C、改革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旧有体制,积累了许多问题D、改革使军备力量大大加强,对外推行积极进攻战略1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13、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使是()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C、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14、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当政时的政策相比()A、都引起了当时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B、都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C、都否定了十月革命D、都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15、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直接目的在于()A、以政治改革推动经济发展B、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C、适应西方“和平演变”的需要D、解决苏联日趋尖锐的民族分离活动16、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80年代~90年代苏联国民生产增长统计表材料二:(戈尔巴乔夫政府)在制定改革政策方针中存在三个严重问题:第一,仍然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的“加速发展战略”和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战略,已不符合时代潮流。
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测评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
”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粮食垄断”“禁止粮食贸易”“禁止保存或隐藏余粮”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之一,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答案:B2.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A.废除实物配给制B.允许自由贸易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D.推行国家资本主义解析: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得到农民阶级对工人阶级政权的支持,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3.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B.利用市场因素发展经济C.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解析: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等市场因素发展经济,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属于新经济政策的目的,C项不符合“改良主义”的基本内涵。
答案:B4.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固定的粮食税B.由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体制解析:图1中的信息体现了余粮收集制的实施状况,图2中的信息反映了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的必要性,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图文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答案:A5.20世纪20年代,一位苏俄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
最新高中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同步练习 精品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不同在于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C.优先发展军工业D.优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答案:A2.1925年,苏联共产党(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总路线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答案:C3.20世纪30年代苏联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现代化,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A.新经济政策的运用B.苏联人民的辛勤劳动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施D.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答案:C4.联共(布)十五大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根据苏联当时的国情,你认为新经济政策A.应该立即取消,因为它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B.应适当调整后继续实施C.应根据情况的发展来决定是否继续实行D.可以取消,也可以继续实行答案:B5.1932年以前,苏联的粮食年总产量未超过1913年的水平(1930年除外),且1930年后有所下降,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有①苏联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的发展②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存在失误③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④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D6.1936年苏联新宪法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建成的标志,是因为A.它宣布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B.它规定苏联实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C.它规定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D.它反映了苏联社会生活和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答案:B7.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时期的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A.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B.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C.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D.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答案:D8.对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D.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民主与法制答案:B9.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20年代,苏俄、苏联的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A.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经济为政治所操纵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要结合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答案:D10.导致苏联20世纪30年代“大清洗”运动的直接原因是A.个人崇拜风盛行B.国际反苏势力猖獗C.斯大林对阶级斗争的错误认识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答案:C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期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
2019高中历史专题质量检测(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质量检测(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引言与如图主题相符合的是( )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B.“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D.“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2.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境解读,正确的是(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中,形势非常不利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不满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3.列宁说,“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
……应该从农民方面开始。
谁若不明白这一点……就等于‘放弃’或者类似放弃无产阶级专政。
”后来针对改善农民生活状况采取的办法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固定粮食税C.实行大中企业国有化D.实行农业集体化4.“在新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只有当农民能够用他的剩余产品兑换城市制造的衣服和用具等物品时,他们才肯生产超出自己生活所必须的农产品。
城市人民如果要进行工业生产,甚至只要继续在城里生活下去,他们也必须得到来自农村的供应。
”这主要说明新经济政策( )A.促进了苏俄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推动经济恢复C.通过改善工农联盟来巩固苏维埃政权D.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国家对经济的控制5.“内战结束后列宁立刻决定,推迟建立共产主义的尝试。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检测试卷: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 (七)一、选择题1.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2.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
”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D.进行工业化建设3.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B.苏联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5.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6.1964-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7.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测评 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
”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粮食垄断”“禁止粮食贸易”“禁止保存或隐藏余粮”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之一,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答案:B2.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A.废除实物配给制B.允许自由贸易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D.推行国家资本主义解析: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得到农民阶级对工人阶级政权的支持,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3.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B.利用市场因素发展经济C.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解析: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等市场因素发展经济,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属于新经济政策的目的,C项不符合“改良主义”的基本内涵。
答案:B4.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固定的粮食税B.由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体制解析:图1中的信息体现了余粮收集制的实施状况,图2中的信息反映了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的必要性,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图文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答案:A5.20世纪20年代,一位苏俄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
高中历史_专题七_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_人民版高一必修2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抱怨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这表明当时苏俄的土地所有制是( )A.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 D.国家土地所有制2.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 030万公顷,比1920年减少69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
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国内战争使农业生产形势日益恶化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D.苏俄工业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所致3.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A.苏维埃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 B.由无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权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D.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4.读表,苏(联)A.C.苏俄彻底粉碎外来的干涉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5.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D.帝国主义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所致6.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
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A.全部上缴国家 B.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C.必须限量交易 D.只能由政府收购7.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上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行合作制8.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同步检测7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与教训人民版必修2
专题同步检测——(7)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与教训1、有学者认为:“(该政策)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该学者评价的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B.苏联的斯大林模式C.西方的“混合经济”D.美国的“新经济”2、1918年9月2日,苏维埃中央发出“一切为了前线,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呼吁,宣布在战争形势下全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军营,全体居民都必须无条件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国内所有的资源都必须服务于战争的需要。
这信息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应国内战争需要而产生B.从开始实施就是错误的C.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D.无法真正建成社会主义3、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4、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有( )①外国资本家被特许经营矿山②农民被允许出售剩余粮食③商品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④部分工业企业实行私有化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5、张建华教授所著《红色风暴之谜》载:“1927年苏联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工业方面越来越广泛地控制新建企业的审批权,某些商品的出厂价格也由国家控制。
农业方面实行农产品合同预购制。
1928年两次用行政命令强制收购农村余粮。
“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A.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C.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6、普京时期的《总构架大纲》中说“30年代初同新经济政策时期相比,(苏)用赶超的速度发展了军事工业,以及同军事相关的科学。
人民版本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测试卷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苏联的粮食收购率1927~1928年是14.7℅,到1938~1940年达到41.2℅。
对这一变化解读正确的是()A.农民的全部余粮收归国家所有B.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C.苏联牺牲农民利益推进工业化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2.读下图,下列引言与图片主题相符合的是()A.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B.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C.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D. “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3.1964年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即将被赶下台的赫鲁晓夫发表了他的“最后的政治演说”。
他流着泪说:“在座的各位,从来没有公开地、诚实地指出我的任何缺点和错误,总是随声附和,对我的所有的建议都表示支持,你们也缺乏原则性和勇气。
”赫鲁晓夫的痛悔之泪说明()A.党内教条主义盛行B.党内作风问题严重C.改革制约苏联发展D.改革过于追求社会稳定4.1930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
”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B.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的调控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D.维护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5.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对苏联某位领导人的经济改革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
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
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
”据此推断这位苏联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6.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测试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1.(2分) 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B.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对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D.注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2分)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
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
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3.(2分) “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的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
最大的灾难是1920年和1921年的全国性干旱,它促成了俄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荒。
”为此,苏维埃俄国实行了A.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国家工业化方针23.4.(2分) 1921年列宁指出了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的紧迫性,强调“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
”为此苏俄实行了A.粮食税政策B.余粮征集制C.没收私人企业D.实物配给制5.(2分) (2009江苏淮安摸底,17)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
”这一措施的实行()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为苏联工业化实现奠定基础6.(2分) 1999年普京指出:“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
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高一历史专题测试: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必修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 1921年列宁指出了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的紧迫性,强调“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
”为此苏俄实行了A.粮食税政策B.余粮征集制C.没收私人企业D.实物配给制【答案】A2由上表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斯大林体制具有优越性的一面B.农业集体化运动极大地推动着苏联农业的发展C.新经济政策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下,农业大量增加粮食种植【答案】C3.受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哈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
哈默、福特之所以能在苏俄开设工厂,主要是因为A.苏维埃政府颁发《和平法令》 B.苏维埃政府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C.苏维埃推行市场经济模式 D.苏俄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答案】D4.《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动力, 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这一现象A. 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 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 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 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答案】C5.“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
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取消自由贸易C.全盘农业集体化D.按劳分配【答案】B6. 1921年10月,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
”这里,列宁主要强调()A.利用市场机制 B.建立工农联盟C.生产资料公有 D.按劳分配产品【答案】A7.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某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该画讽刺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C.中国内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大危机之下的世界经济状况【答案】A8.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同步练测(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2
2021-2022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同步练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其主要理论依据是()A.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持续发展B.违背了农民生产者的愿望C.影响了工农联盟的巩固与发展D.超过农村粮食生产的基本水平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
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
”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联)新经济政策时期D.农业集体化时期3.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
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B.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
”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取消自由贸易C.全盘农业集体化D.按劳分配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被取消,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
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利益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6.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7.下列对苏联工业化建设资金来源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幅度提高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积累率,压缩消费率B.扩大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向农民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C.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易D.增加税收,发行公债吸收居民资金8.在苏联进行农业逐步集体化过程中,出现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政策的变化B.农民拒绝交纳粮食C.工业发展过快,对粮食需求量大幅度增加D.由于战争破坏,粮食产量过低9.下列对苏联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苏联确立的新的经济体制B.促进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摈弃D.超越了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10.斯大林体制确立后逐渐僵化,在经济方面的根源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人民对消费品的需求B.无视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及价值规律的作用C.强调国家资金积累,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加强宏观调控,以行政手段推行指令性经济计划11.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是()A.国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B.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都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后来都发展成为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12.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兹认为:在苏联时代,通过合法的途径积累物质财富几乎是不可能的。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
专题检测(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18年5月9日,列宁给苏俄各地发电报称:“彼得格勒处于空前的危机境地,没有粮食。
只能把剩余的土豆粉、面包干发给居民。
红色首都因饥荒而处于灭亡的边缘……我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名义,要求你们毫不迟疑地支援彼得格勒。
”在这种形势下,俄国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D.第一个五年计划2.1921年,美国人哈默大学毕业后到俄国访问。
在那里他看到饥荒,也看到蕴藏着巨大宝藏。
他用易货贸易的方式为俄国购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小麦。
后来列宁特地接见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
上述材料表明( ) A.美国政府派哈默对苏俄进行经济援助B.苏俄政府开始以出卖国家主权的方式换取外来援助C.苏俄政府开始与美国同流合污,利益一致D.新经济政策在工业企业经营方式上不同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下图是“俄共(布)十大”召开时的一幅抗议图片,抗议者提出:“新经济政策是恢复资本主义。
”下列哪些内容属于抗议者反对的范畴( )①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可以自由支配和买卖②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③恢复外资和私营企业④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4.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了。
”这一现象说明新经济政策( )A.解决了反动势力制造的混乱B.调整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C.适应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D.提高了工人阶级的觉悟5.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6.据统计,农业全盘集体化政策推行后,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苏联农村中的牲畜,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测试题 必修2-人教版高三必修2历史试题
..专业.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 《新民主主义论》C. 《论人民民主专政》D. 《论十大关系》D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苏共二十大召开时间是1956年,当时中苏关系已经开始不友好,依据材料中“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说明毛泽东提出发展自己模式的思路,故选择D项符合题意。
A是1928年,B是1942年,C是1949年,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思想成果·毛泽东思想·《论十大关系》。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其主旨是( )A.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 避免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老路C. 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D. 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略3.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讨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B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
因此,①④难以成为双方讨论的主题。
4.毛泽东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末,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A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
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
”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2.2014年12月俄罗斯陷入卢布危机。
想当年,该国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B.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C.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D.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被取消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
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4.1921年的一份苏俄文件写道:“海军和红军中的不满情绪几乎同农民一样激烈,难以控制的不满情绪主要由从家乡农村传来的消息而郁积起来,家乡农村常常给他们捎来关于农村经济危机的坏消息。
”后来这些不满情绪初步得以化解的办法之一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收集制5.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6.1922年俄共中央规定:“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参加本区或本村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
如果这种组织尚未成立,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带头创办这些组织。
”这一规定的实质目的是( )A.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7.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8.“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实行粮食税制度B.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9.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
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10.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趋于崩溃,而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它”是指苏联的( )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11.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
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
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
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强化城市政权便于镇压反革命C.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D.杜绝城乡人口的流动12.“俄罗斯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
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片面发展重工业B.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C.推行新经济体制D.实施“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13.这是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C.农业集体化运动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14.对下列两幅图片理解正确的是( )A.两者都具有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的特点B.两者的顺利完成是两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C.两者都解决了两国的粮食短缺问题D.两者的共同起因是落后的生产关系不利于农业生产力发展15.一位俄罗斯人说:“我们不否认自己的生活比从前苦,但是国家并不比过去穷。
我们现在并不是没有面包、鱼肉、牛油,而是将这许多食品运到外国去换工厂机件了。
”这应该是在描述( )A.19世纪60年代的农奴制改革B.20世纪20年代的新经济政策C.20世纪30年代的斯大林模式D.20世纪60年代的赫鲁晓夫改革16.赫鲁晓夫作为改革者,其措施有( )①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③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④注意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7.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其中谈道:“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
”据此判断( )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B.萨哈罗夫认为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18.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
”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措施( )A.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B.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C.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19.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用“斯大林模式”这个词来概括整个苏联60多年的历史,并且说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
”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 )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20.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戈尔巴乔夫对苏联进行改革,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其改革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模式B.其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C.改革的前期就阻力重重D.其改革有宏观的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8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收)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材料二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列宁材料三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政策?农民强烈反对的是什么制度?农民反对的这一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4分)(2)材料二中所指的“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取代?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4分)(3)材料三中提到“苏联的办法”,其基本做法如何?这样的办法是哪位领导人提出的?(4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还是小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
”斯大林说:“我们之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拋开。
”材料二材料三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
——《大国崛起·苏联》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进行了哪些探索?(6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苏联如何“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4分)23.农业关乎国计民生,农业的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
某同学在探讨这一问题时,搜集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一农民通过缩减播种面积、隐藏储备粮、武装抵抗征收队伍,通过暴乱来反对这种征用制;他们要求取消征用制,恢复农产品的自由贸易。
当农民的暴乱在1921年春天广泛地蔓延开来的时候,苏维埃政府不得不在进行了三年斗争后投降。
——奥托·鲍威尔《苏俄的“新方针”》材料二把集体农庄、国营农场统归区党委会领导,把原来下放给地方的权力重新划归农业部,把被赫鲁晓夫免职的农业部长官复原职……1966—1980年,农业投资总额为3 830亿卢布,比十月革命后的40多年的农业投入还高2.5倍。
1965—1982年农业投资总额达4 708亿卢布……从1965年至1979年,农产品收购价格共提高7次,价格指数提高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