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的合理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2023各类感染的经验抗菌治疗原则(最全版)

2023各类感染的经验抗菌治疗原则(最全版)

2023各类感染的经验抗菌治疗原则(最全版)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本文涉及的感染包括: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Y细菌性前列腺炎、急性感染性腹泻、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腹腔感染、骨、关节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口腔、颌面部感染、眼部感染、阴道感染、宫颈炎、盆腔炎、性传播疾病、侵袭性真菌病、分枝杆菌感染、白喉、百日咳、猩红热、鼠疫、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布鲁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莱姆病、立克次体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因内容较多,可采用搜索页面内容通过输入关键词进行快速定位,推荐收藏本文,以备随时可用。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所致,有时也由肠道病毒所致,病程多为自限性,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少数患者可原发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抗菌药物仅限于出现细菌感染症状,如咳脓痰或流脓涕、白细胞增高等时才应用。

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病原菌主要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C组或G 组溶血性链菌。

治疗原则1 .针对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

2 .必要时给药前先留取咽拭子培养,有条件者可做快速抗原检测试验(RADT)作为辅助病原诊断。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

最新:血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管理20232023年2月国家卫健委针对医疗质量安全薄弱环节和关键点,明确行业改进方向提出3个领域涵盖10个重大疾病的医疗质量改进目标,其中“降低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0大目标之一。

国家卫健委于2023年3月17日印发"血流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年版)”的通知,重点改善中心静脉导管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血流感染问题,以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esse1CatheterAssociatedInfection,简称VCA1)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1)。

患者局部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渗出等炎症表现,血流感染除局部表现外还会出现发热(>38。

C)、寒颤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

血流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国OCRBS1的危害及疾病负担CRBS1死亡率明显升高,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显示留置导管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或导管细菌定植患者。

Id1F<0.009Aff1UXBff1,/⅛O,O55现f 粉皿侬的IIBmCfi)CRBS1分布科室多,成为常见院内感染之一,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常见类型败血症占20%o 我国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布在ICU,胃肠外科、急诊急救等科室;一项美国全国范围监测研究显示院内血流感染分布在ICU 、内科、普外科等科室。

CRBS1的危险因素导管类型:双腔导管和多腔导管感染率较单腔导管明显升高。

插管部位:股静脉置管感染率较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率 高。

导管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超过2周,导管相关感染明显升高。

患者因素:患者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低蛋白血症、因化联血*幽 导f 包他睢摘BSI疗所致粒缺。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血液培养技术用于血流感染诊断临床实践专家共识汇报人:日期:•引言•血液培养技术概述•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实践•血液培养技术的结果解读与临床应用目•血流感染防治策略与持续改进•结论与展望录引言01血流感染可能导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威胁生命多样病原体需要快速诊断血流感染涉及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病原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血流感染病情凶险,快速、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启动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030201血流感染的临床意义血液培养技术能够有效检测出血液中的病原体,为血流感染提供直接证据。

病原体检测通过血液培养技术确定病原体种类和药物敏感性,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指导治疗血液培养结果可作为血流感染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预后评估血液培养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制定专家共识,规范血液培养技术的操作流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规范操作流程为临床医生提供血流感染诊断的参考依据,提高临床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指导临床实践促进血流感染诊断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推动学科发展和进步。

推动学科发展专家共识的目的和意义血液培养技术概述02血液培养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识别血液中的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和真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定义描述其主要目的是诊断血流感染,血流感染是指微生物进入血液并繁殖,导致全身性感染的情况。

目的说明血液培养技术的定义技术演进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化血液培养系统和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如质谱技术)逐渐被引入,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初始阶段早期的血液培养技术主要依赖简单的肉汤培养基和观察微生物的生长。

未来趋势目前,血液培养技术正朝着更高通量、更快速和更灵敏的方向发展。

血液培养技术的发展历程血液培养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原理描述:血液培养技术基于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中的生长和代谢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

当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时,会触发一系列生化反应,这些反应可被检测系统捕获并转化为阳性信号。

操作步骤1. 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样本。

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血流感染血流感染(BSI)是指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血流所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血培养可获阳性结果。

BSI 按照发病场所可分为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按照有否原发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按照有否复杂因素分为非复杂性和复杂性。

非复杂性血流感染指血培养阳性,无心内膜炎,无人工装置,血培养于治疗后 2~4 日内转阴,经有效治疗后72h 内退热,无迁移性感染灶的患者。

不符合上述定义者即为复杂性。

BSI 的主要病原菌见表 4-16。

表4-16 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伴随情况病原感染源及可能的入侵途径、诱因发病场所备注金黄色葡萄球菌外科伤口,蜂窝织炎,疖,烧伤创面感染等社区或医院医院内获得者多为甲氧西林耐药株表葡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静脉留置导管,体内人工装置等医院需重视排除污染多为甲氧西林耐药株肠球菌属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腹膜透析伴腹膜炎,泌尿生殖系统手术或操作后医院或社区肺炎链球菌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腹腔、胆道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社区多于医院克雷伯菌属下呼吸道感染,腹腔、胆道感染医院多于社区医院感染者耐药程度高肠杆菌属、柠檬酸菌属、沙雷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下呼吸道感染,人工呼吸装置,泌尿生殖系统,腹腔、胆道感染医院多于社区医院感染者耐药程度高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非发酵菌医院获得肺炎,人工呼吸装置,复杂性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烧伤创面感染几乎都在医院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腹腔、盆腔感染社区或医院念珠菌属免疫缺陷(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应用,静脉留置导管,胆道、腹腔、尿道引流管,严重烧伤创面感染等医院【治疗原则】1.血流感染常病情危急,一旦临床高度怀疑血流感染,应即按患者原发病灶、免疫功能状况、发病场所及其他流行病学资料综合考虑其可能的病原,经验性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治疗。

2.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应留取血液及感染相关其他标本(如导管尖头、尿液等)送培养,并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措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指在血管导管插入或使用期间引起的血流感染。

它是医院内常见的院内感染,并且可能导致患者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控措施:1. 导管选择选择适当类型的导管对于预防CRBSI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预期的导管置入时间,选择合适类型的导管。

优先选择无导向导管,减少侵入性操作次数。

2. 导管插入导管的插入过程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在插入导管之前必须严格执行手部消毒操作,使用无菌巾将插入部位覆盖,并确保环境无菌。

3. 导管固定导管固定是预防导管感染的关键环节。

确保导管固定方式合适,避免导管的剧烈晃动和脱落,减少导管周围细菌交叉感染的机会。

4. 导管护理定期对导管进行护理是预防CRBSI的重要手段。

定时更换导管贴固定物,保持导管皮肤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并严格遵循导管护理操作规程。

5. 导管使用时机合理使用导管,避免不必要的导管置入和过度使用。

及时拔除不必要的导管,减少导管在体内停留时间,可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

6. 严格隔离措施对于已发生CRBSI的患者,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

医疗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遵循感染控制的相关规范。

结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院内感染,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

通过遵循以上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CRBSI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安全。

同时,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共同努力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常见细菌感染治疗原则(血流感染)

常见细菌感染治疗原则(血流感染)

最新课件
30
几种特殊情况下败血症
严重烧伤后败血症 病原菌自创面感染处入血 病原菌以金葡、铜绿假单孢菌、肠杆菌科、真菌多见,常
可二种以上按血培养病原菌或创面培养菌选用药物 新生儿败血症 入侵门户多、免疫防御功能差,易发病
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无发热 病原菌以金葡、表葡、B组链、大肠为多见 注意选用药物剂量及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应用TDM 免疫缺陷者败血症 病原菌以内源性条件致病菌多见,或医 院内高度耐药菌、葡球、G-b、真菌多见,选用相应药物
最新课件
21
克雷伯菌属
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 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它β内酰胺类可单用 广谱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根据药敏 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合剂根据药敏 碳青霉烯类适用于产ESBL菌株
最新课件
22
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血流感染
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等 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阿米卡星等 环丙沙星注射剂+阿米卡星等 Timentin(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等 碳青霉烯类
最新课件
8
病原菌变迁
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葡萄球菌败血症增 多(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近年来肠球菌感染增多 真菌败血症增多,90年代院内感染
占第4位,为80年代的2-4倍
最新课件
9
入侵途径
血管导管泌尿生殖道、胃肠道 呼吸系、泌尿生殖道 胃肠道、腹腔、胆系等 腹腔、盆腔 肺部
最新课件
3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是第13位引起死亡的原因 血流感染的死亡率为20%-50% 美国医院血流感染的发病率为25000/年 ICU血流感染的影响 死亡率为35%,延长住院天数〉24天,每治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一、导管置入前的准备1、患者评估在决定置入导管之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需求以及感染风险。

对于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等,应谨慎选择导管类型和置入时机。

2、医务人员准备执行导管置入操作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并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操作前应规范洗手、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3、环境准备操作应在清洁、宽敞、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可以采用紫外线消毒或空气消毒机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

4、选择合适的导管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预计留置时间和血管条件等,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规格。

一般来说,中心静脉导管应优先选择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选择股静脉。

二、导管置入过程中的操作要点1、皮肤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含有效碘浓度不低于 05%的碘伏或 2%氯己定乙醇溶液进行消毒,消毒范围直径应大于15cm,消毒次数不少于 2 次。

2、最大无菌屏障在置入导管时,应采用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包括铺无菌大单、戴无菌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并覆盖患者全身。

3、规范穿刺操作穿刺过程应动作轻柔、准确,避免反复穿刺,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一旦穿刺成功,应立即将导管固定好,防止导管移位。

4、导管固定使用无菌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对导管进行固定,敷料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干燥。

如果发现敷料有潮湿、污染或松动,应及时更换。

三、导管使用过程中的维护1、严格无菌操作在进行导管连接、输液、注射药物等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输液器。

2、保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防止血液回流和导管堵塞。

对于中心静脉导管,应使用肝素盐水进行封管。

3、注意观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以及患者有无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4、输液管理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速度,避免药物配伍禁忌。

输注高渗、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加强观察。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一、目的预防和控制导管血流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二、适用范围临床科室、麻醉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三、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涵(2019) 480号四、内容(一)直管前严格执行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二)置管时1、置管人员应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

必要时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部位铺大无菌巾,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3、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4、选择合适的置管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5、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共2次,消毒范围直径应>15cm,待干后(>2分钟)或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再置管操作。

6、患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宜进行置管操作。

(三)置管后1、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血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1- -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3- 7天,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戴无菌手套。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用75%酒精或0.5%进行消毒,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做好宣教工作,指导患者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

6、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

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积极控制感染。

7、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8、每天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应及时拔除导管。

9、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更换导管。

10、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指患者在留置血管内导管期间或拔除血管内导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伴随有发热、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症状。

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负担。

为了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1. 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2.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培训课程,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3. 加强跨学科合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二、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 制定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规范,包括置管、维护、拔管等环节的操作规程。

3. 制定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应急预案,提高医疗机构对感染事件的应对能力。

三、提高静脉置管专业护理质量1.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能力。

2. 加强护理人员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 建立静脉置管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置管操作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

四、严格无菌技术操作1. 置管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细菌传播。

2. 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严格执行手消毒程序。

3. 皮肤消毒程序:使用75%酒精自穿刺点环形消毒皮肤,消毒面积直径15-20cm。

血流感染(2014年抗生素治疗指南)

血流感染(2014年抗生素治疗指南)

血流感染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 BSI)是指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血流所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血培养可获阳性结果。

BSI按照发病场所可分为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按照有否原发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按照有否复杂因素分为非复杂性和复杂性。

非复杂性血流感染指血培养阳性,无心内膜炎,无人工装置,血培养于治疗后2~4日内转阴,经有效治疗后72h内退热,无迁移性感染灶的患者。

不符合上述定义者即为复杂性。

BSI的主要病原菌见表4-16。

表4-16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其伴随情况病原感染源及可能的入侵途径、诱因发病场所备注金黄色葡萄球菌外科伤口,蜂窝织炎,疖,烧伤创面感染等社区或医院医院内获得者多为甲氧西林耐药株表葡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静脉留置导管,体内人工装置等医院需重视排除污染多为甲氧西林耐药株肠球菌属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腹膜透析伴腹膜炎,泌尿生殖系统手术或操作后医院或社区肺炎链球菌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腹腔、胆道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社区多于医院克雷伯菌属下呼吸道感染,腹腔、胆道感染医院多于社区医院感染者耐药程度高肠杆菌属、柠檬酸菌属、沙雷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下呼吸道感染,人工呼吸装置,泌尿生殖系统,腹腔、胆道感染医院多于社区医院感染者耐药程度高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非发酵菌医院获得肺炎,人工呼吸装置,复杂性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烧伤创面感染医院或社区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腹腔、盆腔感染社区或医院念珠菌属免疫缺陷(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应用,静脉留置导管,胆道、腹腔、尿道引流管,严重烧伤创面感染等医院【治疗原则】1.血流感染常病情危急,一旦临床高度怀疑血流感染,应即按患者原发病灶、免疫功能状况、发病场所及其他流行病学资料综合考虑其可能的病原,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治疗。

2.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应留取血液及感染相关其他标本(如导管尖头、尿液等)送培养,并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方案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方案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方案背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常见但可预防的医疗并发症之一。

它可以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因此,制定和实施预防控制方案至关重要。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减少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预防控制措施以下是预防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措施:1. 严格手卫生在处理血管导管操作前后,医务人员应始终进行标准手卫生。

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手消毒液有效清洁双手。

2. 皮肤消毒在插管前,清洁皮肤应使用适当抗菌剂,例如氯己定或碘酒。

确保皮肤干燥后再进行插管。

3. 导管插入确保使用无菌技术和设备,在插入导管时遵循以下步骤:- 医务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面罩和帽子。

- 选择适当大小和类型的导管,并确保适当的清洗和消毒。

- 在插入导管之前,请确保导管及其周围皮肤彻底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4. 导管固定确保导管固定牢固,以减少摩擦和移动,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以便定期检查插管部位是否有渗出等异常情况。

5. 随访和评估定期检查导管插管部位,注意有无红肿、渗出或疼痛等感染迹象。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6. 治疗原则对于已发生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患者,应立即启动治疗。

治疗方案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细菌敏感性进行个体化定制。

总结通过严格执行上述预防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这将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医疗护理,以及更好的治疗结果。

以上所述只是一份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方案的概要。

详细方案应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定制和实施,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预防血源性感染的效果。

参考文献:[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2011.。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首先,导管本身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导管植入后,可导致机
体的免疫防御受损,同时还提供了微生物入侵和繁殖的途径。

对策是在导
管植入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和规格,减少导管留置
时间,尽量避免过度使用导管。

其次,导管周围的皮肤和管道连接处容易出现感染。

导管插管处的适
当清洁和消毒有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

定期更换导管固定贴,防止细菌在
此处滋生并进入导管。

另外,导管的不适当使用也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滥用
导管使用、频繁更换导管和未妥善保存导管等操作不当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对策是减少导管使用,并遵循使用导管的最佳实践指南。

此外,不合理的治疗和使用抗生素也是导致感染的原因。

过度使用抗
生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因此,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尽量避免使用强力抗菌药物。

最后,医务人员的未妥善操作也会导致感染。

例如,插管、拔管和导
管固定等操作不规范都会使感染风险增加。

对策是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医务人员熟悉正确的操作流程,并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以减少操作
中的失误。

总之,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包括导管
本身的因素、导管周围环境的因素、操作不当以及不合理的治疗等。

针对
这些原因,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清洁消毒、
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培训和教育等,以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
效果。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和教育,使其了解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 登记,及时发现并报告感染病例。
VS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感 染的高危因素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 措施。
一旦发生感染,立即采取措施并追溯感染源
对感染病例进行隔离和治疗,防 止感染扩散。
02
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01
02
03
无菌操作技术
在置管、更换敷料、输液 等操作前,必须进行严格 的无菌操作。
无菌物品管理
确保无菌物品的存放、取 用、运输等环节均符合规 范,防止污染。
消毒剂选择和使用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 照规定浓度和时间使用, 确保消毒效果。
规范导管置入及维护操作
2023-11-30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 指南
汇报人:
目 录
• 指南介绍 • 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控制措施 • 特殊情况下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 指南的实施、监测和评估
01
指南介绍

目的和背景
0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是 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可能导致 患者死亡或病情恶化。
1 2
设立监测指标
设立明确的监测指标,如感染率、感染防控措施 执行率等,以评估指南实施的效果。
定期检查
定期对指南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收集相关数据 和信息,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3
综合评估
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原因,提出改进 措施和建议,持续改进指南的实施效果。
对指南进行定期更新和修订的机制

血流感染的合理治疗原则

血流感染的合理治疗原则
最后用70%酒精脱碘。
严格执行三步消毒后,可行静脉穿刺采血。 注意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用70%酒精消毒,消毒60秒钟,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采血。
皮肤消毒严格按以下步骤进行:
用70%酒精或碘溶液(不要使用碘)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子。
03
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之前,用无菌纱布清除橡皮塞子表面剩余的酒精,然后注入血液。
>65
>1 h 之前
107 (17)
777 (19)
481 (22)
=/- 1 h 体温峰值
86 (26)
522 (22)
270 (27)
>1 h 之后
125 (38)
930 (28)
582 (26)
% 体温达峰值时间
Riedel et al. 2008 JCM 46:1381-.
#
#1
#2
02
采血时机不合适
通常在患者体温高热时,24h内采集一瓶血培养,降低了血培养的阳性率,不符合采血的基本规程
实验室应该做大量宣传沟通工作。
05
馨提醒要点:
采血后应立即送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01
建立接受和拒收标准
< 1 CFU/ml
任何病原体
42%
用于培养的血液体积
体重 磅 千克
体积 (ml)/ 穿刺
总量/ 2次穿刺
1% 全血体积
% 总血液体积
<19
<9
1
2
2 ml
1%
19-30
9-14
3
6
6-10 ml
1-3%
31-60
15-27
5
10
10-20 ml

血流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血流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MRSA发生率较高的医院推荐使用万古霉素进行经验性治疗,在多数MRSA
分离株的万古霉素MIC>2 μg/mL的医院,则应使用其他药物,如达托霉素;
经验性治疗不应选择利奈唑烷(即对于怀疑但未确诊的CRBSI患者) 金黄色葡萄球菌CRBSI患者应拔除感染导管,并接受4-6周的抗生素治疗
Karchmer. Clin infect Dis,2000,31(suppl4):s139-143 Fluit AC, et al. Clin Infect Dis,2000,30:454-46 Warren DK, et al. Clin Infect Dis,2001,33:1329-1335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es and Management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2009 Update by IDSA
对于非复杂性肠球菌CRBSI,如果保留长期留置导管且使用抗生 素封管治疗,或拔除短期留置导管后,推荐抗生素疗程为7-14天
Diekema DJ, et al. Int Marsilio MK,J Antimicrob Agents,2000,13:257-271 Baine WB, et al. Ann Epidmiol,2001,11:118-126.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es and Management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2009 Update by IDSA
血流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Bloodstream Infection of Antibiotic Treatment )

菌血症对症处理原则

菌血症对症处理原则

菌血症是一种严重的血液感染,需要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以控制感染、改善症状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对症处理的几个主要原则:
1. 迅速诊断:尽早进行血液培养以确定病原体,同时采集感染部位样本以进行其他诊断测试。

2. 抗生素治疗:根据血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应尽快开始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

3. 液体复苏:菌血症患者可能存在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维持正常血液灌注和细胞功能。

4. 症状管理:菌血症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寒战、疼痛等不适症状,需要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如退烧、镇痛等。

5. 维持器官功能: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如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并发症。

6. 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提供额外的支持治疗,如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平衡等。

7. 预防感染扩散:对于存在感染源的患者,应尽快终止感染源的持续存在,如移除感染性物质、控制感染部位的活动等。

8.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菌血症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恐惧,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总之,菌血症的对症处理需要快速诊断、及时抗生素治疗、液体复苏、症状管理、维持器官功能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同时,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在处理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于培养的血液体积
体重 磅 千克 体积 (ml)/ 穿刺 总量/ 2次穿刺 1% 全血体积 % 总血液体 积
<19 19-30
<9 9-14
1 3 5
10
2 6 10
20
2 ml 6-10 ml 10-20 ml
20-30 ml
1% 1-3% 1-2%
1-2%
31-60 15-27
61-90 28-41

采血时间:

病人寒战和发热前1小时采集最佳 原则上应选择在抗生素应用前

采血套数:2~3套
循环的 CFU/ml vs. 病原体
成人 (>12 岁): 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 其他菌种
< 1 CFU/ml
55% 62% 40%
金黄色葡萄球菌 27%
From Mayo Clinic, Boston City Hosp., National Childrens’ Hosp., Univ. of Washington, Seattle.
血培养的规范操作 血流感染的合理治疗
血流感染




菌血症(bacteremia) 细菌短暂入血,无毒血症 毒血症(toxemia) 细菌毒素所致,全身症状 败血症(septicemia) 细菌入血大量繁殖,毒血症表现 脓毒症(sepsis)

病原菌入侵人体任何部位引起感染,同时机体出现全身 性并有介质、细胞因子参与的炎性反应
12.0
10.0
% Contaminated
8.0
6.0
4.0
2.0
0.0
XL
XN
XP
Group or method of obtaining blood
XX
Overall
血培养假阳性结果
•患者额外住院14天接受静脉万古霉素治疗 •万古霉素不必要使用引起万古霉素耐药肠球
菌(VRE)和潜在的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 菌的增加 (已经发生 !)
Fungal culture
1780
1437 1787 1769 1961
Parasite
77
66 106 79 90
Gram stain
1324
1383 1649 1443 1529
Others
41
35 39 50 32
405
366 376 375 451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Total
菌血症
皮肤定植细菌
1
Mayo Clinic Study
2
3
4
5
6
7
#血培养套数
2004年斯坦福一年血培养污染的数据
National Threshold = 2%
14.0
2004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y Aug Sep Oct Nov
败血症和菌血症、脓毒症均称之为血流感染 (bloodstream infection)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是第13位引起死亡的原因 血流感染的死亡率为20%-50% 美国医院血流感染的发病率为25000/年 ICU血流感染的影响 死亡率为35%,延长住院天数〉24天,每治 疗1例患者需要支付医疗费用〉40000美元
Stool culture
Jan
Feb Mar Apr May
Blood culture (set)
4813
4570 5122 5232 5603
Blood culture (set)-2007
5294
4933 5153 5340 5340
Mycobacterial culture
2132
1938 2687 2456 2681
血培养检测 培养瓶消毒程序:


用70%酒精或碘溶液(不要使用碘)消毒血培 养瓶橡皮塞子。 酒精作用待60秒。 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之前,用无菌纱布清除橡 皮塞子表面剩余的酒精,然后注入血液。
问题三:不规范的血培养

应对措施:

采血量:


成人采血量一般为每套不少于10ml,每瓶不少于5ml。 婴幼儿一般2ml~5ml(每瓶不少于2ml)。
Bryant & Strand. 1987. Am. J. Clin. Path. 88:113-16. Everts et al. 2001. J. Clin. Microbiol. 39:3393-4.
污染细菌
血培养污染定义为在几次血培养中单个血培 养下列细菌阳性: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棒状杆菌 •微球菌 •丙酸杆菌 • 芽孢杆菌
问题一:血培养重视度不够,送检率低
应对措施:

加强医师培训,增强观念 力争做到有指征就送检

对入院的有指征的危重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生素治 疗前,都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

符合询证医学
找差距:硬件
台大医院的血培养室
2-3 sets (4-6 bottles)/episode
Sample Number by Month NTUH (2000 Beds)
>90 >42 20
40
>40 ml 1-2%
血培养检测 采血量:




对从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患者血培养中获得微生物,每个培养瓶 抽取的血量是唯一重要的变量。当培养的血量从2ml增加到20ml时, 血培养的阳性率增加30%~50%,因为培养的血液量增加1ml,阳 性率增加3%~5%。 用静脉穿刺获得的血量,成人和儿童不同。 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很难获得大量的血液,对婴幼儿和儿童,一 般静脉采血1ml~5ml用于血培养,当细菌浓度足够高时,血液少于 1ml也足以检测菌血症。标本量大于1ml,细菌量也增加,对于感 染的儿童每毫升血液比成人有更多的微生物。 对于成人血培养的标本量少于10ml不易培养出细菌,每瓶最低限 量应是10ml血液,20ml~30ml最合适,血液和肉汤的比一般推荐 为1:5至1:10。 几乎所有现代的血培养系统假如血液量均在10ml以上。 虽然静脉采血30ml可增加细菌量,但这不太切合实际,这很容易 造成医院获得性贫血。
目前我国血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血培养重视度不够,送检率低

觉得血培养用处不大,主要靠经验治疗 血培养时间太长,不能适应临床需求 有指征不送检 皮肤静脉采血消毒不够严格 培养瓶的消毒问题 采血量、采血时间、采血套数不符合CLSI规范 导致病原菌的分离率低 很难评估病原菌是污染还是与感染有关

采血消毒不够严格,导致污染率偏高


不规范的血培养

目前我国血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血培养检测运输标准 及 接受标准不规范

应室温储存的却低温储存 标本运送有时被延误,没有及时送检,导致微生物检测延迟 实验室工作人员没有认真核查接收血标本


培养瓶标签是否正确 采血量是否足够 培养瓶是否有破损 是否注明采血时间
•每个假阳性结果增加$4000 额外医疗费用
血培养检测 皮肤消毒程序:




血培养为防止皮肤寄生菌污染,可使用消毒剂(碘酊或 碘伏)对皮肤进行严格仔细的消毒处理,最大限度地减 低皮肤污染。 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心脏瓣膜修复术的感染,可能 由皮肤寄生的微生物引起(例如:表皮葡萄球菌或棒杆 菌属)。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血培养的污染一定要减小 至最低程度。 用做培养的血液均不应该在静脉或动脉的导管中抽取, 除非静脉穿刺无法得到血液或用来评价与导管感染相关 性指标。 如果抽取了导管血,也应同时在其他部位穿刺获取非导 管内静脉血液进行血培养。
•医生不能将真的凝固酶葡萄球菌感染
和皮肤定植菌“污染”相区分,因此他 们用万古霉素治疗患者
葡萄球菌在塑料CVC表面生长形成生物膜
静脉穿刺部位的影响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3.8%
False Positive
%
1.7%
留置管血 外周血
如是阳性链球菌可在血 琼脂上作OP试验
#6
对有意义的致病菌做药 敏试验
例: 肺炎链球菌
#4
#5
放C02 35 度培养72h
有意义的 结果报告 主管医生
革兰阴性杆菌转种 血琼脂和麦康凯培 养基
革兰阳性球菌或球杆菌 转种巧克力和血琼脂
例: 肺炎克雷伯菌
© Ellen Jo Baron 2007; Use with proper attribution
循环的 CFU/ml vs. 病原体
儿童: < 5 CFU/ml < 10 CFU/ml
任何病原体 19% 任何病原体 27% 大肠埃希菌 26% 任何病原体 42%
新生儿: < 4 CFU/ml < 1 CFU/ml
From Mayo Clinic, Boston City Hosp., National Childrens’ Hosp., Univ. of Washington, Seattle, York Hosp., York, PA.
1812
1696 1841 1832 1823 1836 1690 21264
101
85 58 73 75 80 69 959
1439
1408 1491 1428 1456 1476 1411 17437
35
37 58 52 病人寒战 先抽血培养 后开抗菌药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应采血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