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25

合集下载

健康教育学整理

健康教育学整理

第一章绪论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3.加强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三项基本策略:1.倡导;2.赋权;3.协调。

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2.可塑性;3.差异性。

其健康教育意义:1.人类行为的目的性是健康教育的前提;2.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抓紧人们社会化关键期的教育训练,培养健康文明的行为;3.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行为的影响因素:1.自身因素:1)需要、动机和动机冲突2)认知3)态度4)情感5)意志;2.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健康相关行为: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或疾病有关联的行为称为健康相关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的定义、特点:指个体或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1.有利性;2.规律性;3.和谐性;4.一致性;5.适宜性。

危害健康行为的定义、特点: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1.危害性;2.明显性和稳定性;3.习得性。

团体健康相关行为的定义:指以社会团体为行为主体的健康相关行为。

第三章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健康信念模式:目前用于解释和指导干预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

行为变化阶段模式:注重个体内在因素,并认为人们修正负向行为或采取正向行为实质上是一个决策过程。

社会认知理论:将重点放在个体信念上面,主要包括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以及在成就情景中对背景因素知觉的信心。

创新扩散理论:指一项新事物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在整个社区或某个人群内扩散,逐渐为社区成员或该人群成员所了解与采用的过程。

第四章在健康教育中应用社会动员和社会营销策略社会动员的概念: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高效的动员社会的策略和方法,促使社会各阶层广泛地主动地参与,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目标转化成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的社会目标,并转变为社区成员共同的社会活动,进而实现这一社会健康目标的过程。

护理管理学试题与答案解析-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护理管理学试题与答案解析-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一、A11、发生事故后的自我救助属于促进健康行为的哪以类型A、日常健康行为B、避开有害环境行为C、戒除不良嗜好行为D、预警行为E、保健行为2、教育环境、制度与法规、经济基础等条件是影响人类行为的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学习因素D、物质因素E、心理因素3、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这是由于人类行为具有A、目的性B、可塑性C、差异性D、阶段性E、地域性4、自我效能是指A、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B、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严重性和易感性C、认识到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的困难及益处D、对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所遇障碍的认识E、对自身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5、行为多为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学到、养成,这属于危害健康行为特点的A、明显性B、危害性C、习得性D、稳定性E、和谐性6、个体与他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适应的方式和过程称A、调试B、反射C、顺应D、应对E、自我控制7、“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指的是人类行为特性的A、目的性B、差异性C、可塑性D、综合性E、复杂性8、下列哪项属于人类行为的特性A、差异性、目的性、理解性B、目的性、可塑性、社会性C、目的性、可塑性、差异性D、可塑性、目的性、生物性E、目的性、差异性、复杂性9、人类的社会行为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其造就机构来自A、社会环境B、自然环境C、心理环境D、人文环境E、历史环境10、人的本能行为由人的什么决定A、生物性B、社会性C、目的性D、可塑性E、差异性11、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的影响是A、行为主体B、行为客体C、行为环境D、行为手段E、行为结果12、讳疾忌医属于下列哪项危险行为A、不良生活方式B、不良心理行为模式C、不良疾病行为D、危害健康行为E、不良生活习惯13、危害健康的行为通常可分为四类A、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不良心理行为模式、不良的疾病行为、预警行为B、预警行为、不良心理行为模式、不良的疾病行为、危害健康行为C、违规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的疾病行为、危害健康行为D、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预警行为、不良的疾病行为、危害健康行为E、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心理行为模式、不良的疾病行为避免有害环境行为14、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最早提出的行为模式为A、S刺激—O有机体—R反应B、O有机体—S刺激—R反应C、R反应—S刺激—O有机体D、S刺激—R反应—O有机体E、O有机体—R反应—S刺激15、危险行为中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是A、不良的心理行为模式B、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C、高危险行为D、不良疾病行为E、预警行为16、C型行为模式与下列哪项疾病关系最密切A、冠心病B、恶性肿瘤C、糖尿病D、高血压E、心理障碍17、健康相关行为是指A、个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B、团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C、个体或团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D、个体或团体与疾病有关的行为E、团体与疾病有关的行为18、“知信行”模式是有关行为改变较成熟的模式,其间的关系是A、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B、知是动力、信是基础、行是目标C、知是目标、信是动力、行是基础D、知是基础、信是目标、行是动力E、知是目标、信是基础、行是动力19、下列哪项不是危害健康的行为A、致病性行为B、不良生活习惯C、高危险行为D、不良疾病行为E、预警行为20、“健康信念模式”中提出的“三方面认识”分别为A、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对坚持治疗的自信B、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对疾病临床后果的认识、对疾病康复的自信C、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对疾病复发可能性的认识、对疾病康复的自信D、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对疾病治疗有效性的认识、对坚持治疗的自信E、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对疾病临床后果的认识、对疾病引起的社会后果的认识21、运用“知信行模式”解释个体的戒烟行为,属于“动力因素”的是A、强调戒烟的益处B、说明吸烟的危害C、教授戒烟的方法D、形成吸烟危害健康的信念E、产生戒烟行为22、不属于“知信行模式”构成要素的是A、知识B、信念C、态度D、需要E、行为23、以下属于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是A、对正确使用胰岛素的认识B、对进行运动疗法困难的认识C、对药物治疗糖尿病有效性的肯定D、对自觉进行饮食控制能力的自信E、对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危害及后果的判断24、属于促进健康行为类型中“日常健康行为”的是A、安全驾驶B、避开污染C、合理营养D、事故他救E、正确服药25、不属于“不良疾病行为”的是A、药物滥用B、隐瞒病情C、讳疾忌医D、不遵医嘱E、拒绝治疗26、属于危害健康行为特点的是A、隐蔽性B、间接性C、偶然性D、习得性E、潜在性27、开车系安全带属于A、保健行为B、预警行为C、日常危害健康行为D、避开有害环境行为E、戒除不良嗜好行为28、预防接种属于A、保健行为B、预警行为C、日常危害健康行为D、避开有害环境行为E、戒除不良嗜好行为29、饮酒属于A、保健行为B、预警行为C、日常危害健康行为D、避开有害环境行为E、戒除不良嗜好行为30、队列训练作为行为训练模式,其依据来自A、无意模仿B、有意模仿C、故意模仿D、强迫模仿E、群体模仿31、健康规律进餐,属于促进健康行为特点的A、有利性B、规律性C、和谐性D、统一性E、适宜性32、以下选项属于致病性行为的是A、避开有害环境行为B、戒掉不良嗜好行为C、遵医行为D、预警行为E、A型行为模式33、危害健康行为的特点包括A、有害性、隐蔽、稳定性、获得性B、危害性、明显、稳定性、习得性C、有害性、隐蔽、不稳定性、获得性D、危害性、隐蔽、不稳定性、习得性E、有害性、明显、不稳定性、获得性34、人类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重要标志是A、目的性B、可塑性C、差异性D、模仿性E、计划性35、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3~12岁所处的行为发展阶段是A、被动发展阶段B、主动发展阶段C、自主发展阶段D、稳定发展阶段E、巩固发展阶段36、人类行为的主要适应形式不包括A、反射B、反馈C、调试D、顺应E、应对37、个体与群体不断接受新的经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健康相关行为定义

健康相关行为定义

健康相关行为定义
《健康相关行为定义》
健康相关行为定义指的是一系列能够维护和增强健康的行为。

这些行为通常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避免有害物质的摄入,以及积极的心理态度等。

这些行为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摄入多种多样的营养物质,例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

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并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避免有害物质的摄入,如过量饮酒和吸烟,可以减少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而积极的心理态度则可以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保持精神健康。

总的来说,健康相关行为定义涵盖了对身体健康的全面关注和照顾。

只有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理态度,才能真正健康地生活。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养成这些健康相关行为,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开心的心情。

健康教育学课件: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教育学课件: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法規對行為的影響
法規的作用: 教育 威懾 懲罰
衛生法規對於促進健康行為、維護和提高健康水 準起著重要作用
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法規來保障
社會制度對行為的影響
社會制度“三個層次”: 整個社會形態、某一社會活動領域、某一特定的社會活動
醫療保健制度與健康相關行為: 自費醫療:求醫率受抑制、遵醫率較高,提供不必要服務、
內化階段:真正從內心深處相信和接受他人的觀點、知識、
信念,徹底地轉變態度,成為內在的行為傾向行為。
情感
情緒(emotion)是指較短暫而強烈的具有情景性的感情反 應,如憤怒、恐懼等。
情感(feeling)多指穩定而持久的具有深沉體驗的感情反 應,如自尊心、責任感等。
在情感和情緒——認知——行為的相互作用中,情感和情 緒可以是認知發展的契機,它激發人去認識、去行動;也可 以強烈影響認知過程發展和行為表現,例如痛苦,憤怒或緊 張情緒使認知活動變得刻板和狹窄,限制知覺和思維,干擾 資訊解釋利用和作出反應。
教育對行為的影響
通過傳授知識,增進科學知識和技能,提供健康資訊 通過傳播社會行為規範,規範行為
風俗對行為的影響
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第三節 健康相關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
促進健康的行為 危害健康的行為 與疾病相關聯的健康相關行為 團體健康相關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的生態學特點
促進健康的行為
第二節
行為的影響因素
自身因素 行為的影響因素
環境因素
遺傳因素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幾種重要的心理因素:
需要、動機和動機衝突 認知 態度 情感 意志
需要、動機和動機衝突
需求----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 包括生理需求,也包括社會需求。

健康教育学复习资料

健康教育学复习资料

健康教育学第一章绪论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健康教育的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息传播等干预措施,促使人群或个体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避免或减少暴露于危险因素,帮助实现疾病预防控制、治疗康复、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特定目标: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教育的任务:首要任务是致力于疾病的预防控制,然而也帮助病人更好地治疗和康复,它还努力帮助普通人群积极增进健康水平。

健康教育的意义:1.健康教育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客观需要;2.健康教育是人们提高健康水平的无限愿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的产物;3.健康教育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健康促进: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工作领域: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3.加强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1.健康教育需健康促进的指导和支持;2.健康促进需健康教育来推动和落实。

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健康相关行为(health-related behavior):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或疾病有关联的行为称为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是指人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时的行为表现。

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指个体或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两大类。

行为与健康的关系:需求\需要、动机和动机冲突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需求被刺激产生需要,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动机。

动机是人采取行动的驱动力,是一种心理上的紧张状态。

在实施行为的客观条件具备时,动机推动人去实现行为,进而满足需求;动机也可推动人去创造行为条件,最终实现行为。

旧的需求满足了,新的需求又会产生,推动人去从事新的行为。

主管护师-相关专业知识-护理健康教育学-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主管护师-相关专业知识-护理健康教育学-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主管护师-相关专业知识-护理健康教育学-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单选题]1.教育环境、制度与法规、经济基础等条件是影响人类行为的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学习因素D.物质因素E(江南博哥).心理因素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人类行为发展的外在大环境。

生态环境、人文地理、医疗卫生、风俗信仰、教育环境、制度与法规、经济基础、事物发展的规律及意外事件等是人类行为发展的外在大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可以是间接的或潜在的;这些因素受到人类行为的反作用也是相对不明显的。

掌握“第二章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知识点[单选题]2.自我效能是指A.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B.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严重性和易感性C.认识到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的困难及益处D.对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所遇障碍的认识E.对自身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对自身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也称效能期待或自我效能。

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克服障碍,完成这种行动,到达预期结果。

掌握“第二章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知识点[单选题]3.“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指的是人类行为特性的A.目的性B.差异性C.可塑性D.综合性E.复杂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差异性:人类的行为因遗传因素、环境、学习经历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丰富多彩,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因此,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掌握“第二章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知识点[单选题]4.下列哪项属于人类行为的特性A.差异性、目的性、理解性B.目的性、可塑性、社会性C.目的性、可塑性、差异性D.可塑性、目的性、生物性E.目的性、差异性、复杂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人类行为的特性:目的性、可塑性、差异性。

掌握“第二章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知识点[单选题]5.人的本能行为由人的什么决定A.生物性B.社会性C.目的性D.可塑性E.差异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人类的本能行为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是人类的最基本行为,如摄食行为、性行为、躲避行为、睡眠等。

【VIP专享】hhf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预防医学专业)

【VIP专享】hhf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预防医学专业)

《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使用)本课程教学大纲按照《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大纲明确了对健康教育学教学的具体要求。

教学内容参考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健康教育学》编写,将基本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等级,是教师组织本专业健康教育学教学的依据。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本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健康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为从事预防医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学时分配表:章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总学时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22第三章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224第四章社会动员与营销22第五章健康传播方法与技巧22第六章健康教育培训方法224第七章心理评估与心理咨询方法22第八章健康教育诊断44第九章健康教育计划与干预44第十章健康教育评价44第十一章重要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22第十二章场所健康教育22第十三章社区健康教育22总学时32436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掌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健康教育的意义掌握: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三节健康教育工作步骤及健康教育学的相关学科熟悉:健康教育工作步骤。

了解:健康教育学的相关学科。

第四节健康教育发展概况了解:国内外健康教育发展历史。

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第一节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及其健康教育意义了解: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

熟悉:“人生三阶段”相应健康教育目标和任务。

第二节行为的影响因素掌握:需求/需要、动机和动机冲突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认知过程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熟悉:态度、情感和意志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了解:自然环境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经济发展、人口变化、法规和制度、社会道德舆论、社会思想意识、宗教、风俗、教育、大众传播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家庭因素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健康相关行为掌握:与疾病相联系的健康相关行为。

熟悉:团体健康相关行为。

了解:健康相关行为的生态学观点。

(护理健康教育学)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护理健康教育学)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护理健康教育学)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学习目标:熟练掌握:行为的定义及要素;人类行为的分类;人类行为的发展过程;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知信行模式和健康信念模式。

了解:人类行为的特性;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式;影响行为的遗传因素。

人类行为的基本概念一、行为的定义及要素1.行为的定义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引起的反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S—O—R行为表示式S(stimulus) O(organism) R(reaction)刺激有机体行为反应2.行为的构成要素人的行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

1.行为主体:人。

2.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

3.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4.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及所应用的工具。

5.行为结果: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的影响。

二、人类行为的分类1.本能行为: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是人类的最基本行为,如摄食行为、性行为、躲避行为、睡眠等。

2.社会行为: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其造就机构来自社会环境。

人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模仿、受教育、与人交往的过程,逐步懂得如何使自己的行为得到社会的承认、符合道德规范、具有社会价值,适应周围环境。

通过社会化过程确立。

例题:下列不属于人的本能行为的有A.摄食B.性行为C.逃走D.锻炼身体E.睡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能行为是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是人类的最基本行为,如摄食行为、性行为、躲避行为、睡眠等。

锻炼身体属于社会行为。

三、人类行为的特性1.目的性:人类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重要标志。

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而人类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去改造环境。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向促进健康的方向改善行为,因此人类行为的目的性也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

2.可塑性:年纪越小,其行为的可塑性越大。

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

(二)健康信念模式(HBM )
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
重要理论模式。
综合了行为主义的操作条件反射和认知理论而形成 提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 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
为的基础和关键。
知觉到疾病的易感性 知觉到疾病的严重性
1危险性认识 2益处障碍认识
分类
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2、致病行为模式
A型行为 C型行为
•瞒病行为 •恐惧行为 •不遵从医嘱 •自暴自弃行为
•……
3、不良疾病行为
4、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吸毒、 不安全、性行为
第三节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
(一)“知—信—行”力量模式(KABP )
信息
知识
信念
行为
不同的行为阶段,每个改变行为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动机, 对目标行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适用于: 戒烟 AIDS的预防 酒精及物质的滥用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人群干预工作(饮食失调及肥胖、
高脂肪饮食)
吸烟不可能引 起冠心病、肺
癌!
我知道吸烟不好, 总有一天我要戒烟。
我准备开始戒烟了!
我已经开始戒烟, 并谢绝敬烟。
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
危害健康行为——是指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
期望方向,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特点
有利性——不吸烟 规律性——定时定量进食 和谐性——锻炼 一致性——心情愉悦 适宜性——有利健康 行为动力定型
分类
1.基本健康行为: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
基本行为
平衡膳食
积极锻炼
2、戒除不良嗜好
适量睡眠
分类

健康教育学总结

健康教育学总结

1、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2、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3、健康促进(promotion):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4、行为(behavior):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做的反应,包括内在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

行为既是内外环境刺激的结果,又反过来对内外环境产生影响。

人的行为分为外显形为和内隐行为。

5、健康相关行为(health-related behavior):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或疾病有关联的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大类。

6、促进健康行为(health-promotde behavior):个体和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7、危害健康的行为: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8、行动诱因(cues to avtion):指激发行为者采取行动的“导火线“或”“扳机”。

9、健康教育市场的概念:是医疗卫生市场中一个发展着的分支,它是有关人的健康相关行为的健康需求和供给市场。

从社会营销角度分析,健康教育市场具有健康服务需求和欲望的全部潜在顾客(社区居民)构成。

10、行为矫正(behavior modification):是按照一定的期望,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措施,促使矫正对象改变自身的特定行为的行为干预过程。

11、健康信息(health information):泛指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观念、技术、技能和行为模式,即健康传播过程中传播双方所制作、传递和分享的内容。

12、自我传播(intra-personnel communication)又称人的内向传播、人内传播。

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内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

13、人际传播(inter-personnel communication)又称亲身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直接的信息交流。

健康教育学第二章健康相关行为(2012年)

健康教育学第二章健康相关行为(2012年)

06.08.2020
潘建平文档
10
行为要素:人的行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行为主体、行
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行为结果。
行为主体——人 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 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和所应 用的工具 行为结果——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影响 • 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对人类行为的五个基本要素都需要进行考 察研究。
健康教育学
06.08.2020
潘建平文档
1
第二章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本章要点
●人类行为有哪些基本特点? 1.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 2.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的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对健康教育工作有什么意义? 1.影响人的行为的自身因素 2.影响人的行为的环境因素
●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1.促进健康的行为 2.危害健康的行为 3.团体的健康相关行为
有明显的主动性,与此同时,人对各种本能冲 动的克制能力也在迅速提高。
06.08.2020
潘建平文档
7
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3.自主发展阶段——12-13岁延续到成年,
人们开始通过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对社会的 综合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发展。有两大关键性特 征:一是这种自我行为调控主要是通过个体的社会 化进程和不断地适应周围环境而逐步实现;二是在 自己成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行为,大都已经定型。
大的差异性。
06.08.2020
潘建平文档
17
五﹑人的行为发展与“人生三阶段”
(一)行为的发展
• 在行为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实践向行为主体提出的 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与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行为发展 的内因与动力。

健康教育学绪论

健康教育学绪论

1953年起,全国开展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卫生运 动”,动员全民参加除害灭病的工作,在除害灭病的过 程中建立了“三级卫生保健网”,充实了医生,为初级 卫生保健工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通过这些卫生 工作的进行,迅速消灭了性病、控制了四大寄生虫病。
1964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消灭性病,从而成为当时全 世界唯一基本消灭性病的国家。各种传染病和地方病的 发病率大幅下降,加快了医学模式转变。这些变化在世 界医学史上也是少有的。
健康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第三章 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第四章 健康信息传播 第五章 健康教育诊断 第六章 健康教育计划和干预实施 第七章 健康教育评价 第八章 重要场所的健康教育
第一章 绪论
【章节】
1.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 2. 健康教育的意义 3. 健康教育工作步骤及健康教育学的相关学科 4. 健康教育发展概况
健康促进的含义较健康教育更为广泛,它包括健康教育及 能够促使行为、环境改变的组织、政策、经济支持等各项 策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二者不可分割。
健康教育
是健康促 进的基础
概 括
健康促进 是健康教 育的保证
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卫生宣教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关系
第二节 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客观需要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健康促进 ~ 健康教育 + 环境支持 健康促进需要健康教育来推动和落实。 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不仅是因为健康教育
在促进个体的行为改变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激发领导 者拓展健康教育的政治意愿、促进公众的积极参与以及寻 求社会的全面支持,健康促进氛围的形成都起到极其重要 的作用,没有健康教育也就没有健康促进。

主管护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主管护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一、A11、定时定量的进餐行为反映的是促进健康行为中的A、有利性B、规律性C、和谐性D、一致性E、适宜性2、以下行为中属于本能行为的是A、学习知识B、模仿表演C、与人交往D、躲避危险E、下雨打伞3、人体通过“反射弧”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方式,称为A、自我控制B、反射C、调试D、顺应E、应对4、危害健康行为是指A、不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B、不利于他人健康的行为C、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D、不利于社会健康的行为E、不利于所在社区居民健康的行为5、致病性行为模式是指A、日常生活中危害健康的行为习惯B、患病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利于疾病康复的行为C、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D、违反法律法规并危害健康的行为E、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6、酗酒属于哪种行为A、日常危害健康行为B、致病性行为模式C、不良疾病行为D、违规行为E、预警行为7、属于顺应的适应性行为有A、5岁小孩醒来后,没看到妈妈就开始哭B、生重病时拒绝休息,坚持工作C、听到邻居得癌症,自己害怕而不再去医院看病D、反复询问医护人员自己是否得病E、根据医嘱,按时服药8、人类行为的主要特征是A、随意的B、独立的C、目的性D、先天遗传的E、不可改变的9、不属于成瘾行为的戒断症状主要有A、空虚B、不安C、呼吸急促D、贪食E、寻死觅活10、属于人的社会行为的有A、摄食B、性行为C、躲避D、学习E、睡眠11、个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反应,称为A、反射B、顺应C、应对D、自我控制E、应激12、通过不断的学习、环境的影响,人类的行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指人类行为的A、目的性B、可塑性C、差异性D、主动性E、被动性13、根据人类行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可以将人类行为分为A、主观行为和客观行为B、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C、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D、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E、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14、在行为的五个构成要素中,“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是指A、行为主体B、行为客体C、行为环境D、行为手段E、行为结果15、美国心理学家伍得渥斯提出的行为表示式中的三个成分是A、刺激、有机体和结果B、刺激、环境和行为反应C、环境、有机体和结果D、环境、有机体和行为反应E、刺激、有机体和行为反应16、以下属于不良疾病行为的是A、生病后,及时入院治疗B、因病致残后,坚持康复训练C、生病后上网查询疾病相关知识D、得知患病后,按照医生指导调节饮食E、生病后,求神拜佛替代吃药17、知信行模式的内容包括信息、知识和学习、信念和态度、行为改进和A、学习知识B、调整信念C、端正态度D、调节情绪E、增进健康18、基因的复杂性导致人类行为的A、社会性B、多样性C、适宜性D、和谐性E、规律性19、人类社会行为的确立是A、模仿过程B、社会化过程C、学习过程D、练习过程E、适应过程20、人类的行为因遗传、环境以及学习经历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丰富多彩,表现出较大的A、目的性B、可塑性C、差异性D、规律性E、一致性21、知信行模式(KAP)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其中,“信”是指A、信息B、信念、态度C、信任D、信心E、相信22、危害健康行为的主要特点是危害性、明显和稳定性以及A、多样性B、单一性C、习得性D、危险性E、连续性23、学生在运动会之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队列训练,这种队列训练的行为属于一种A、无意模仿B、有意模仿C、强迫模仿D、自愿模仿E、随意模仿24、促进健康行为具有五个特点,其中,“行为的强度能理性控制”指的是A、有利性B、规律性C、和谐性D、一致性E、适宜性25、人类一般通过三种学习方式来发展行为,分别是A、无意模仿、有意模仿和刻意模仿B、无意模仿、有意模仿和强迫模仿C、自愿模仿、强迫模仿和被动模仿D、自愿模仿、有意模仿和强迫模仿E、无意模仿、有意模仿和被动模仿26、婴幼儿在0~3岁的行为主要靠遗传和本能的力量发展而成,这个阶段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被称为A、被动发展阶段B、主动发展阶段C、自主发展阶段D、巩固发展阶段E、稳定发展阶段27、人的行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和A、行为目的B、行为动机C、行为计划D、行为结果E、行为过程28、根据健康信念模式,人们要采取某种促进健康行为的时候,对自身采取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称为A、效能期待B、自我觉察C、自觉行为D、自我完善E、自我否定29、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自主发展阶段的人们开始通过对自己、他人、环境和社会的综合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个阶段的年龄一般在A、0~3岁内B、3~12岁内C、12~13岁起延续至成年D、成年后,持续终生E、老年阶段30、S-O-R行为表示式中的“S”指A、see看见B、seeing看见C、sense感觉D、stimulus刺激E、stimulate刺激31、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提出的行为表示式“S-O-R”分别指A、S-see,O-organize,R-respondB、S-sense,O-organize,R-reactC、S-stimulus,O-organism,R-reactionD、S-stimulate,O-organize,R-respondE、S-sensory,O-organism,R-response32、喜欢自我表现属于人类行为发展过程的A、被动发展阶段B、主动发展阶段C、自主发展阶段D、巩固发展阶段E、自我发展阶段33、行为的构成要素包括环境及A、主体、客体、结果、反馈B、主体、客体、手段、结果C、主体、环境、结果、反馈D、机体、行为、结果、反馈E、主体、行为、结果、反馈34、下列属于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的是A、遗传基因B、学习态度C、人格特点D、意外事件E、别人的举止35、对“本能行为”特征的阐述,正确的是A、由社会环境造就B、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C、目的在于适应外界环境D、贯穿人类整个社会化过程E、需要在不断学习、模仿、与人交往中习得36、对人类行为“可塑性”的阐述,正确的是A、是改变不良行为的关键B、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C、受遗传、学习的主要影响D、是人类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重要标志E、体现人类行为“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双重作用37、以下不属于人类行为特征的是A、目的性B、计划性C、可塑性D、差异性E、特异性38、人类行为的主要适应形式除了有“反射、应激”外还包括A、控制、调节、顺应、应对B、控制、调整、顺从、顺应C、控制、调试、顺从、应对D、自我控制、调整、顺从、顺应E、自我控制、调试、顺应、应对39、12~13岁直至成年阶段的个人,所处的行为发展阶段是A、原始发展阶段B、被动发展阶段C、主动发展阶段D、自主发展阶段E、巩固发展阶段40、在影响行为的因素归类中,制度与法规属于A、遗传因素B、人文因素C、环境因素D、教育因素E、学习因素41、下列不属于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的是A、生态环境B、医疗卫生C、意外事件D、基因性状E、法律法规42、模仿演员举止属于A、无意模仿B、有意模仿C、故意模仿D、从众模仿E、群体模仿43、对“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规律性”指行为的强度逐渐增强B、“适宜性”指行为与外在环境相适宜C、“一致性”指个体行为与外在环境保持一致D、“有利性”指行为有利于自身、他人和社会的健康E、“和谐性”指个体外显行为与内在心理情绪相和谐44、关于危害健康行为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偶然发生B、作用强度小C、持续时间短D、先天获得和形成E、对自身、他人和社会构成危害45、危害健康行为包括A、特异性危害健康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法行为B、特异性危害健康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就医行为、违规行为C、特异性危害健康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就医行为、违法行为D、日常危害健康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规行为E、日常危害健康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就医行为、违法行为46、关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以卫生保健知识为主要基础B、以社会心理学方法及理论为基础C、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三个连续过程D、认为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技能,促进健康行为产生E、提出产生健康信念需具备的三方面认识47、成年以后处于行为发展的A、主动发展阶段B、被动发展阶段C、巩固发展阶段D、稳健发展阶段E、自主发展阶段48、美国心理学家伍得渥斯提出了著名的“S-O-R行为表示式”指的是A、刺激-行为反应-有机体B、刺激-有机体-行为反应C、有机体-刺激-行为反应D、有机体-行为反应-刺激E、行为反应-有机体-刺激49、人类行为的基本要素不包括A、行为主体B、行为客体C、行为动机D、行为手段E、行为结果50、不属于人的本能行为的是A、吃饭B、睡眠C、性行为D、模仿行为E、躲避行为51、个体与群体不断接受新的经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1. 生物性 • 一切行为反应都以生理功能作为基础 • 行为表现特征与遗传有关 • 人具有本能行为:
– 个体生存本能 – 种族保存本能 – 自我防御本能
• 人的行为也对人的生理功能产生有益或有害的 影响
5
2. 社会性
• 社会性行为是人类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结果,是个体参与社 会生活,并接受教育塑造而成,即通过社会化过程确立的 – 社会环境提供了社会成员活动的空间和条件,同样,人的行为也 要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青少年期
孩子, 父母, 学校领导和教师, 社区有关领导和成员
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育发展:掌握生理心理卫生 和预防疾病与意外伤害的知识及技能,养成有利 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防止不良行为倾向,促 进理解和掌握社会道德原则的实质,徐成完整的 人格等。
15
阶段
干预对象
主要任务
人生保护阶段
中年人(妇女), 有关的社会领导、工 作单位领导、社会服 务机构人员、非政府 组织人员, 家庭及社区其它成员
• 6. 差异性
– 健康教育的措施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9
(三)行为的发展
行为发展指个体在其生命周期中行为形成与发展的 过程,即在个体出生以后,随着生理的发育、生理的成 熟以及社会交往的不断扩大,个体行为不断变化和发展 的过程。
10
行为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
1.被动发展阶段(0~3岁) 通过遗传、本能力量的驱使,以及无意识的模仿来
使用的方法; 5)行为结果: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的影响。
3
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提出了著名的S模式,体现行为的基本含 义:
S
刺激
stimulus
O
有机体
organization

2健康教育学第二章健康相关行为(20120915)

2健康教育学第二章健康相关行为(20120915)

③坚持性,不同于固执性。
④自制力。 作用:改善健康相关行为也涉及意志活动。
潘建平文档
2016/5/12
26
二、环境因素
人类的行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自然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自然环境(naturalenvironment)指与人类生活和行为相 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人类生活于 其中的一定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等。 自然环境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社会行为
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个体的社会性行为是人与
周围环境相适应的行为,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确立的。
2016/5/12
潘建平文档
5
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行为发展自身的特征,人类生命周期 中 , 行为发展分为4个阶段:
1.被动发展阶段:0—3岁内,主要依靠
遗传和本能的力量驱使来发展行为,是人的社
会化最基本的准备时期,很容易被训练,从而
32
5.社会思想意识对行为的影响 :
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理性化产物, 表现为观点、信念等。 社会思想意识与社会成员的健康相关行为的作 用机制:通过认知过程作用于个体的意识倾向,进而 影响需要、动机和行为。
6.社会道德对行为的影响

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和调节人们的 社会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系由风俗习惯演化而来。
17
五﹑人的行为发展与“人生三阶段”
(一)行为的发展
• 在行为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实践向行为主体提出的
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与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行为发展 的内因与动力。
(二)行为发展的连续性和不平衡性
• 连续性意味着在每一个人的整个一生中其行为是发展变化的:旧的行 为反应被打破与新的行为反应建立,现在的行为是过去行为的延续, 而将来的行为又必然是现在行为的延续。 • 不平衡性意味着在人的行为的不间断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阶段特点,一 些阶段行为发展速度较快、某个阶段对某些行为的发展特别重要等。

健康教育学王建 马军笔记

健康教育学王建 马军笔记

健康教育学王建马军笔记健康教育学第一章绪论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医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所产生的边缘学科。

研究人类行为和健康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探索有效、可行、经济的干预策略及措施,以及对干预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的方式方法,从而服务于疾病预防和治疗康复,增进人类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律康教音health edmcation:是旨在帮助对象人样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科会活动。

健康促进health nromotion:促使人们维护和提嘉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5个活动领域: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健康支持环境、加强社会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健康促进的3项基本策略:倡导、赋权、协调。

影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因套(4类):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人的行为的5个基本要素(行为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行为结果。

人类行为的6个特点:生物性和社会性、目的性、可塑性、差异性、人类行为有多种适应形势、人的行为发展与“人生三阶段”(Tips:行为发展具有连续性和不平衡性,三阶段:人生准备阶段、人生保护阶段、晚年生活质量阶段)。

行为的影响因素: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

自身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几种重要的心理因素:①需要、动机和动机冲突,②认知,③态度,④情感,⑤意志。

健康相关行为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促进健康的行为:日常健康行为、避开环境危害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危害健康的行为:不良生活方式、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规行为。

第三章健康相关行为理论掌握: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行为改变阶段模式(课本P59-67)创新扩散理论(课本P81-84)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交互作用、观察学习、自我效能、情绪、环境、强化。

健康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健康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健康教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健康教育(HE):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HE与卫生宣教(知识普及+宣传活动):联系在于:HE是在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HE的主要措施可称为卫生宣教区别在于:①HE明确了特定的工作目标。

②HE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内容又有干预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活动。

③HE在融合多种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健康促进(HP):HP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5个活动领域:①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②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③增强社区的能力。

④发展个人技能。

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3项基本策略:①倡导(advocacy):有利健康的若干必要条件(政策支持、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条件)。

②授权(empowerment):为人们最充分地发挥健康潜能。

③协调(mediation):为了实现健康目标的共同协作,在社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

(“社会动员”(socialmobilization)是HP的核心策略)。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①健康教育需健康促进的指导和支持。

②健康促进需健康教育来推动和落实。

健康教育的意义:①健康教育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客观需要(社会意义)。

②健康教育是人们提高健康水平的无限愿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的产物(经济意义)。

③健康教育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意义)。

以非典和禽流感的流行为例。

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行为:人的行为,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

人的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自身因素:①需要、动机和动机冲动;②认知(睡眠者效应、认知不协调);③态度;④情感;⑤意志。

2、环境因素: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社会人口、法规、社会制度、社会思想意识、社会道德、宗教、家庭、大众传播、教育、风俗)四大偏激行为:吸烟、喝酒、饮食不当、缺乏锻炼健康行为:一般指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即理想的健康相关行为。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个体内部因素 物质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公共政策因素
33
家庭 朋友
小组
组织系统、群组、文化
社区、政策…
34
二、行为改变的理论和模式
行为改变理论的分类 按作用对象来分:
个体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健康信念模式、 自我效能理论、阶段变化理论
人际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社会认知理论 群组水平的行为改变理论:社区组织、
29
一、影响健康行为--因素
2、促成因素(enabling factors):存在 于行为之前,是促使动机得以实现 的因素。
30
一、影响健康行为--因素
3、强化因素(reinforcing factors):存 在于行为产生之后,促使形成的行 为得以巩固或维持。
31
10
32
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很多,健康行为 的生态学模式(Ecological Models of Health Behavior )做了很好的 概括:
1950s 和1960s, 美国卫生部门非常 强调提高人们对新的医疗技术、服务
37
HBM的理论假设
健康信念模式应用了心理学的概念来 解释人们的健康有关行为。它认为健 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 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
HBM 认为,健康行为是由个体对疾 病的自觉易感性、自觉疾病的严重程 度、采取特定行为的自觉好处和可能 障碍决定的。
40
HBM中的基本概念
行动的引发物(Cues to Action):促使某种行 为发生的“导火线”,如某一突发事件或因素。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人们对自己是否 有能力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自信程度。自信心具有 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人们感觉到采取某种行为 会面临许多困难时,需要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才 能最后建立起这种行为。自我效能(自信心)对于 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吸烟、 饮酒、缺乏锻炼等行为时尤为重要。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03 健康相关行为的动机与影 响因素
动机
01
02
03
内部动机
个人内在的需求和愿望, 如追求健康、提高生活质 量、满足自我实现等。
外部动机
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产生 的行为动机,如家庭、社 会、文化背景等。
激励动机
通过奖励、惩罚等手段激 发行为动机,如健康保险、 医疗福利等。
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
个人性格、价值观、知 识水平、经验等对健康
特点
人类行为具有多样性、适应性、 可塑性、习得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受到遗传、环境、学习等多重 因素的影响。
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适应环境
人类行为能够帮助个体适应不同 的环境,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促进发展
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人类行为能 够促进个体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维护健康
健康相关行为如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等有助于维护和促进个体健康。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contents
目录
• 人类行为概述 • 健康相关行为 • 健康相关行为的动机与影响因素 • 促进健康相关行为的策略与措施 • 健康相关行为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人类行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人类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和 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外显和内 隐活动,包括思维、情感、沟通 、消费、工作等各方面。
02 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饮食行为Leabharlann 010203
04
均衡饮食
确保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
质,以维持身体健康。
多样化饮食
尽量食用不同种类的食物,以 获得全面的营养。
控制食量
避免过量进食,保持适当的体 重。
避免不良饮食习惯

讲义最全版—2018年主管护师相关专业知识

讲义最全版—2018年主管护师相关专业知识

第六篇护理健康教学第一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一、健康教育1、定义: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合理利用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它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以传播健康信息为主要措施,以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为目标,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2、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①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计划、组织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

②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防止疾病,增进健康,不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③融合了医学科学、行为科学、传播科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一)按目标人群或场所分类1学校健康教育——指通过学校、家长及学校所属社区内成员的共同努力。

向学生健康经验和知识结构。

对象包括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及大学生。

2职业人群健康教育——指通过提供健康知识、技能、服务,促使职业人群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医院健康教育——指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医院患者个体及其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康复。

4社区健康教育——指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

目的是挖掘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的保健潜力(二)按教育目的或内容分类:分防治疾病的健康教育、营养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健康教育、生殖健康教育等。

二、健康促进(核心策略是社会动员)1、定义:"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使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2、健康促进的领域1)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如政策、法规、财政、税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最近的一次例行体检报告


从上述案例中你认为:

WHO公布人类健康主要问题(2003年)
1、高血压:占全部死亡的13%,每年有710万人死亡; 2、胆固醇过高:引起18%的心血管病,每年有440万死亡;
3、吸烟:占全部8.8%,每年有490万因吸烟而过早死亡;
4、超重:全球有11亿人肥胖,每年欧美有50万因肥胖致死; 5、嗜酒:每年有180人死亡,引起20~30%癌症死亡; 6、室内烟雾引起35.7%呼吸道感染,22%患肺病和癌死亡; 7、不安全性行为:每年290万死亡,主要是艾滋病。
人类行为的特性



目的性:人类区别于动物行为的重 要标志 可塑性:通过不断学习及受环境的 影响而发展变化 差异性:因遗传、环境、学习经历 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人类行为的分类
人类行为
本能行为 由人的生物性决定 人类最基本行为 如摄食 性 躲避 睡眠等
社会行为 由人的社会性决定 通过社会化过程确立 如接受教育 工作 进行交际等
O 有机体 (organization) R 行为反应 (reaction)

S 刺激 (stimulation)

美国健康教育学家W.H.Greene将S-O-R模式加以 补充成下图所示模式
信 念 技 巧
态 度
刺激
价 值
反应
知 识
有机体
S-O-R模式,强调生物体:头脑中的复杂内因 据W.H.Greene等,1984年

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启动“两降”(降高血压、 降高胆固醇)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培训教师,编写 教材等。 38年后 中风死亡率下降64% 冠心病死亡率下降59% (资料来源:羊城晚报,钟南山,2006.4.7) WHO报告,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4年后, 糖尿病发病率下降 58% 冠心病发病率下降 80% 癌症发病率减少 1/3 (资料来源《中国慢性病防治与控制》2004.12)
行为的S-O-R模式
行为的构成要素
行为主体 A
行为客体
B
E
行为结果
5 要素
行为环境
C
D
行为手段
人类行为构成 5要素


行为主体:人 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 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 及所应用的工具 行为结果:行为主体对客体所致的影响 即人实际完成行为与预期行为相符合的程度
第二章 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行为的基本概念

行为(behavior)

是有机体在内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应, 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是完整有机体的 外显活动。
刺激
刺激
刺激
刺激
反应
行为表示一种活动过程,表示某人当时的状态, 表示该人具有某种行为的特征。
行为的基本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提出了著名的S-O-R 行为表示式:
医学科学院营养调查报告 (2004年)


全国疾病中70%因饮食不合理引起 面临营养不足(占20%~30%)和营养 过剩的挑战 近十年来,高血压、糖尿病等上升很快


高血压人口:1.6亿 城市20岁以上人口患糖尿病:6.4%

建议:国家制订营养立法,促进城乡人 民营养合理化
经常锻炼

我国成年人70%以上缺乏体育锻炼 Malloy报告,每天步行、慢跑2公里,可使冠状动脉病变消 退者28%,不变62%,好转10%;对照组(不运动)消退者6%, 不变49%,好转45% 哈佛大学校友会随访研究: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者死亡率下 降23%,每周多消耗能量3500卡者比<500卡者死亡率下降 50% 斯坦福大学研究:每日步行2.5公里(男)冠心病下降21% 哈佛大学研究:经常锻炼比不锻炼者结肠癌、乳腺癌发病 率减少一半以上


WHO专家研究:行为干预可使 穷国延寿10年,富国延寿5年

行为主要为饮食行为,性行为和习惯行为。根据行 为科学的控制源理论,须加大“自控”即自律能力, 防止“他控”。 有效的行为干预须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卫生管理原 则(循证管理),倡导“亲近顾客”(close to client 简称CTC)的社区干预制度,使社区参与, 公私合作,保证质量和效果。
人类行为的发展过程
成年后 持续终生 巩固发展阶段 12/13岁起延续至成年 自主发展阶段
3-12岁内
主动发展阶段 0-3岁内 被动发展阶段
1.被动发展阶段人类行为的发展过程 ﹙ 0-3岁内﹚ 依靠遗传和本能的力量发展而成 如婴儿吸吮、抓握、啼哭 2.主动发展阶段 ﹙ 3-12岁内﹚ 有明显的主动性 表现为爱探究、好攻击、易激惹、喜欢自我表现等 爱问“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 3.自主发展阶段 ﹙12/13岁起延续至成年﹚ 通过对自己、他人、环境、社会的综合认识 调整自己行为 4.巩固发展阶段 ﹙成年后,持续终生﹚基本定型 由于环境、社会及个人状况均在不断变化 人们须对自己行为不断调整、完善和充实
行为干预效果明显
行为革命 迫在眉睫




WHO:中国慢性退行性疾病占死亡78%,到2015 年,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580亿元,国家难以承 受。 WHO总干事陈冯富珍:“推进健康生活方式和基层 保健体制”,对付慢性病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非人口因素(环境、行为、社会经 济、卫生服务)对死亡作用为81%(杨功焕)。引 起“健康透支”(黄建始教授)。王垅德副部长: 开展“行为革命”。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指出:中国脆弱的卫生体系正受 到“头脑枯竭” 的冲击。1995到2005年人均的公 共卫生支出仅为GDP的2%,低于阿富汗、柬埔寨、 毛里求斯、乌干达等穷国。
提出口号:降低危险,宣扬健康生活!
注:2005年WHO通过“饮食、运动与健康”的全球战略,向肥 胖挑战。全球有11亿成年人和2200万5岁以下儿童肥胖。
我国疾病情况
Biblioteka 3个中国人有1个死于心血管疾病; 4个中国人有1个死于恶性肿瘤; 每2秒钟有1个人死于心肌梗塞; 全国有1.6亿人患高血压; 城市20岁以上人口患糖尿病占6.4%; 城市肺癌剧增,成为癌症第一位死因。 WHO:中国78%人死于慢性病,如防治不力,到 2015年每年经济损失5580亿美元,国家难以承受! 加艾滋病、结核病、乙肝和血吸虫病等双重负担!
案例

王先生:外企的部门经理

早晨八点多起床,不吃早餐或吃冰箱里的面包和牛奶 开车去公司,在文件和电脑前度过上午的几小时 中餐是一顿工作餐或是宴请客户 下午又在办公桌前坐上几个小时 晚餐:大多数时是应酬,之后带几分醉意去歌厅或是酒 吧,归去时往往已是深夜
心电图异常、血压偏高、脂肪肝并伴有肝功异常、浅表 性胃炎。 1.王先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王先生应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