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两弹元勋邓稼先

合集下载

8两弹元勋邓稼先详解

8两弹元勋邓稼先详解

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教授在为邓稼先做的传记《 邓稼先》一文中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 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 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 到的: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 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杨振宁教授这么说有什么用 意?
根据语句意思写词语或解释词语。
1.元勋: 立大功的人 。 2. 崭露头角 : 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3. 销声匿迹 : 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4. 寥寥无几 几个。
: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没有
5.含辛茹苦:
辛, 辣 6.蓦地:
经受艰辛困苦

。茹, 吃 突然
“换上工作服当小工,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 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 “边读书,边讲授”“备课备到凌晨四点多,在 办公室里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 “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他带 领十几个年轻人一天三班倒,用四台手摇计算机 日夜连轴转地算了九次。” 在特种材料加工的车间里,在爆破物理实验场和 风雪弥漫的荒原上,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 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哪个岗位的工作 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课文主要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
对祖国、对民族鞠躬 尽瘁,无私奉献。 干工作身先士卒、不 怕牺牲、不求名利、 甘当无名英雄。 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 才能,有坚定的意志 和坚强的信念。
为人真诚谦虚、 朴实坦诚。
人物通讯多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本文在刻画人物 上有哪些特点?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本文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 苦环境。作者写环境的艰苦对 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 的烘托作用。

8.两弹元勋邓稼先

8.两弹元勋邓稼先

• “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 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个岗位的 工作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 “他东奔西走,风餐露宿,在试验场 度过了整整十年的时光。” • 邓稼先和科技人员在排除故障的第一 线没日没夜地干,试验成功后,在庆 祝会上晕倒,一量血压竟是零。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 在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并且把专家全部撤走 的情况下,带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研制战略核 武器。 • “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他带 领十几个年轻人一天三班倒,用四台手摇计算 机日夜连轴转地算了九次。这样细致地做了以 后,他们还不放心,又请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 等人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估计,结果证明邓稼 先等人算得的数据是正确可靠的。”
作者简介
顾迈南,女(1931年-)山东章丘人.1950年参加工 作,1953年进新华社.1962年任专职科学记者, 以大量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 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其中的长篇通讯和 特写,新华社播发后被国内外报纸广泛采用. 与人合作写了6集电视剧《华罗庚》,出版 了专著《中国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 黄之光》、《华罗庚传》等。
生字词
• • • • • 元勋 xūn 王淦昌 gàn 彭桓武 huán 惶恐 huáng胆怯 qiè 许德珩 héng 销声匿迹 nì 寥寥无几 liáo 和泥 huó 聂荣臻 zhēn 含辛茹苦 rú 蓦地 mò dì ng 风尘仆仆 pú 浩瀚 hàn 欺凌 lí
词语解释
• 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辛,辣。茹: 吃。
8. “两弹”元勋邓稼先
顾迈南
简介
邓稼先(1924—1986), 安徽省怀宁县人,我 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 的重要技术领导人, 为成功研制原子弹、 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 出了重大贡献。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 “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

邓稼先:“两弹元勋”

邓稼先:“两弹元勋”

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进了中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

50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参加研究所的兴建,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土路上颠簸,在云遮雾罩的山区指挥着原子弹、氢弹的研制。

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86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

张爱萍与邓稼先邓稼先病了,要动手术,75岁的张爱萍8点赶到医院,自手术开始,他就在手术室外等候,一直等到手术结束。

张爱萍说:你们科学家都是国家的财富,保证你们的健康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心愿。

1985年8月初的一天,九院院长邓稼先从绵阳专程赶到北京,向张爱萍及有关领导汇报九院重建情况。

张爱萍一见到邓稼先就有些吃惊:“你怎么瘦了?气色也不太好。

”“不会吧,没有什么变化呀!”邓稼先知道张爱萍不是一般的见面问好。

从他的神色里更从他的为人上感受到他是真切的关心。

而周围的人没谈到他这方面的变化,自己也没感觉到。

张爱萍依然认真地问:“你最近身体怎样?有什么不舒服吗?”邓稼先说:“其他没有什么,只是患痔疮,总流血,怪讨厌的。

”“做过检查和治疗了吗?”“只是做了一般的治疗,没做什么检查。

”“那就到301(医院)去好好检查一下。

我来给你联系。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

文章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 成,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内容。
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 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 的经历。 要放个“大炮仗”:写邓稼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 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 “艰苦创业的年月”:写邓稼先在在艰苦的条件下 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理论,为第一颗原子 弹的成功爆炸作出贡献的事迹。 “这里就是战场”: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 制成功付出巨大代价事迹。
பைடு நூலகம்
整体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邓 感知: 稼先怎样的经历? 文章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
制原子弹的任务后销声匿迹,
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
一段经历。
问题探究 课文写了邓稼先那 些高贵品质?从文 中找出具体事例加 以说明。
邓 稼 先 高 贵 的 品 质
1、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 无私奉献
2、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 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 英雄
两弹元勋
人物介绍
邓稼先(1924—1986), 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核 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 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 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 奖章”。
作者介绍
顾迈南,女(1931年-)山东章丘 人.1950年参加工作,1953年进新华 社.1962年任专职科学记者,以大量 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 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其中的长篇 通讯和特写,新华社播发后被国内外 报纸广泛采用.与人合作写了6集电 视剧《华罗庚》,出版了专著《中 国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 光》、《华罗庚传》等。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 诚。
4、搞科研具有超凡的创造 能力,勇进的胆识、稳健 的判断、坚定的意志和坚 强的信念。

8 两弹元勋邓稼先

8 两弹元勋邓稼先

写作特点:
1、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2、点面结合,概述细写交融
3、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细 腻 4、环境烘托,表现人物
思考·品读
• 失败的风险,成功的快乐,大戈壁的 风刀霜剑,染白了他的鬓发,在他的 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染”、“刻” ——拟人 体现了科技创业道 路上的艰险与创业 者的乐观心态。
思考· 品读
• 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 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
渲染了戈壁滩上气候 的恶劣。突出了他们 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3,默读·概括
几句话语
1、研制战略核武器,是中国人民和世界 人民的利益所在,现在我们只能靠自己 了!(第3节) 爱国、自强
2、干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要甘心当无名 英雄:一没有名,二没有利,还要吃苦; 做出的科学成果又不许发表论文。(第3 节) 执着坚强、不计名利、默默奉献
3、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 (第4节) 平易近人、真诚谦虚 4、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第 14节) 身先士卒、尽职忘我、崇高的责任感 5、他问的第一件事是…… 热爱事业,把生命置之度外
他临行前对妻子说的一句话
“鹿希,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 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 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 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这句话中的“这件事”指什么事?
1、默读· 分析: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1.2大段)
研制原子弹
第二部分(3大段)
研制氢弹
2、默读·概括
几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事
顾迈南 体裁:人物通讯
邓稼先(1924— 1986),核物理学家。50 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 讲坛上“消失”了,他的 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 茫茫戈壁。1986年,积劳 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 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 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 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 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

两弹元勋邓稼先人物事迹

两弹元勋邓稼先人物事迹

两弹元勋邓稼先人物事迹邓稼先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是中国核科技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他为中国的核弹和卫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现代科技史上的伟大人物。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是湖南湘乡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

他从小聪明好学,一直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

在初中毕业后,他考入了长沙公立实验中学,接受了更深入的教育。

在这里,他表现出非凡的数学天赋,曾多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的数学竞赛奖项。

1950年以后,邓稼先开始在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中崭露头角。

他先被派往苏联学习核力学和核物理等相关学科,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回到中国后,邓稼先和他的研究团队开始针对核武器的研发工作,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

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他们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最终成功试爆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并于1967年试射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

邓稼先为国家的核力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中国在世界核力量中拥有了一席之地。

除了核武器领域,邓稼先也在卫星通讯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通信技术相对落后于其他发展中的国家。

邓稼先认为,应该利用人造卫星来解决通讯问题。

他开启了中国人造卫星的研发工作,并于1970年发射了中国首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法国和日本之后,世上第五个拥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随后,邓稼先和他的团队先后发射了众多卫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除此之外,邓稼先还是中国科学院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中国科技界的重要领袖之一。

他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的天文、数学、工程和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研究机构,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

邓稼先自豪地说:“中国核武器爆炸,是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封锁。

”他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自豪和自信心。

作为中国的科技骨干,邓稼先在中国的核武器和卫星通讯等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事迹和精神,不仅仅是一代人的楷模,更是鼓舞中国科技发展的源源动力。

两弹元勋邓稼先 课文

两弹元勋邓稼先 课文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1985年7月的一天,在解放军三○一医院的走廊上,国防部长张爱萍正焦急地等待医院的化验结果。

几天前,他的亲密战友、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同志被诊断为癌症。

他多么希望这只是误诊哪!几分钟后,化验结果再一次击碎了他和人们的美好愿望。

张爱萍握着化验单的手颤抖了,他走到邓稼先的床前,难过地问:“老邓,有什么要求吗?请尽管提出来。

”邓稼先微笑着说:“没有。

组织上不要再为我麻烦了,也不要给国家再浪费了。

”在场的人都哭了。

邓稼先却平静地对妻子说:“我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的,只是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三个月后,北京红叶正浓,到处是秋天的景色,到处洋溢着国庆的欢乐气氛。

邓稼先被深深地感染了,对警卫员说:“走,去看看北京。

”他们悄悄溜出了医院,伴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上了一辆公共汽车。

邓稼先身上挂着导尿瓶,穿着土里土气,不时亲热地向陌生人微笑。

拥挤的车厢内,谁能知道这位瘦削、虚弱的老人就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哇!久违的天安门广场,终于在他们面前出现了。

邓稼先显得异常兴奋。

他走走停停,一切都那么让他陶醉,让他迷恋,也不由得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

那是1950年6月,他与“留美科协”总会的人们聚集在邓肯湖畔,大家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畅谈对新中国的向往。

两个月后,他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那一年,他只有二十六岁。

取得学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那一次,他只带了两样礼物:几双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和满脑袋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一件是要送给他朝思暮想的父亲,另一件准备送给他日夜思念的祖国。

八年后,他真的用上这些知识——研究原子弹。

从那时起,他告别了妻儿,离开了温暖的家。

为坚守国家的保密制度,他不能同亲人通电话,也不能写信。

相濡以沫的妻子不知道他的实际工作内容,只是隐隐感到丈夫在干一项惊天动地的事业;慈爱的母亲不知道他的真实去向,只知道儿子是在尽忠报国。

那是建国后中国最为困难的一段历史时期。

全国许多地方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公开撕毁合同,撤走专家。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两弹元勋邓稼先李颖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

1950年获美国普都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参加组织和领导中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一个国家是否拥有战略核武器,是衡量它的国防力量的重要条件。

现在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者之一。

中国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

我国物理学家邓稼先,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立下了汗马功劳。

邓稼先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流亡学生(1937年日本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占领中国大片土地,许多青年学生不愿做亡国奴,离开被日军占领的家乡流浪到后方。

这些青年当时称“流亡学生”),进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考取赴美公费留学,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与二百多位留学生一起,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

那时他才26岁,人们开玩笑称他“娃娃博士”。

回国后,他继续从事核物理学研究,工作很出色,撰写的学术论文获得好评,是物理学界升起的一颗闪亮的新星,受到中外学术界的注目。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建立研究机构,筹划研制核武器加强国防;当时的苏联曾给予合作与技术援助。

苏联人突然背信弃义(不守信用,不讲道义),中止技术援助,撤走所有专家,带走了一切技术资料。

这对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我们要继续研制,必须自力更生,一切从头开始。

1958年秋天的一个日子,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位负责人找到邓稼先,向他说:“小邓,我们要放个大炮仗,这是国家绝密的工作,希望你参加,你看怎么样?”邓稼先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让他参加研制原子弹。

面对这艰巨、光荣、关系重大的工作,他一时不免有些惶恐:“啊,研制原子弹,我能行吗?”那位负责人又说:“这是光荣的任务,可又是国家高级机密,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家人,不可能长年和妻子、孩子生活在一起。

8、两弹元勋邓稼先

8、两弹元勋邓稼先
课堂小结?邓稼先这位曾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年轻联盟正直纯朴在科学界有娃娃博士娃娃科学家之称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为了我国的核物理事业默默奉献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8、“两弹”元勋邓稼先
顾迈南
邓稼行简介: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中共党员。核物理学 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作出了 杰出贡献。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进了中国 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
中国震撼世界的第一次
1.1960年11月5日,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 2.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3.1964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 4.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枚氢弹空爆实验成功。 5.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获得成功。 6.1975年11月29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次发射获得成功。 7.1980年5月18日,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8.1982年10月12日,我国第一枚潜地导弹从潜艇上发射成功。 9.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枚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0.1996年7月29日,我国在成功地进行了又一次核试验之后,随即宣布暂停核 试验。 11.1999年7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布:中国作为掌握了 原子弹、氢弹技术的国家,经过了不太长时间的努力,就掌握了中子弹技术。 12.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一号”飞船,飞船返回 舱于次日15时41分成功着陆;并于2001年1月10日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 2002年3月25日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
默读课文,说说文章表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 哪些可贵精神?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科学家的故事:两弹元勋邓稼先

科学家的故事:两弹元勋邓稼先

★⽆忧考能⼒训练频道为⼤家整理的科学家的故事:两弹元勋邓稼先,供⼤家阅读参考。

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频道。

邓稼先(1924—1986)是我国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

邓稼先是安徽⼈,后来在北京⼤学当物理⽼师,1948年10⽉,邓稼先去美国读研究⽣,1950年获物理学博⼠学位。

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从事原⼦核理论研究⼯作。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弹、氢弹研究中做出了巨⼤的贡献!1956年光荣地加⼊了中国共产党。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然科学⼀等奖、科学进步特等奖,并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邓稼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都是安徽⼈,在同⼀个中学上学,从⼩两⼈在⼀起弹玻璃球、打墙球、⽐赛爬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学、状态⽅程、中⼦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弹的理论⽅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组织⼒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领导并亲⾃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作。

【趣闻】1999年9⽉18⽇,在中华⼈民共和国成⽴五⼗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星功勋奖章”,邓稼先就是为此付出了毕⽣的精⼒,也为此献出了⽣命。

“两弹⼀星”最初是指原⼦弹、导弹和⼈造卫星。

“两弹”中的⼀弹是原⼦弹和氢弹的合称;另⼀弹是指导弹。

“⼀星”则是⼈造地球卫星。

中国的“两弹⼀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1964年10⽉16⽇我国第⼀颗原⼦弹爆炸成功,1967年6⽉17⽇我国第⼀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24⽇我国第⼀颗⼈造卫星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民在攀登现代科学⾼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星”的⼈间奇迹。

“两弹⼀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类⽂明的⼀个勇攀科技⾼峰的空前壮举。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全解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文全解内容预览:8.“两弹”元勋邓稼先【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崭zh n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销声匿n 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

含辛茹r 苦:经受艰辛困苦。

辛,辣。

茹,吃。

蓦m 地:突然。

浩瀚h n:形容非常广大。

风尘仆仆:形容旅途辛苦劳累。

风尘,比喻旅途辛苦。

仆仆,旅途劳累的样子。

元勋x n:立大功的人。

汗马功劳:指战功显赫。

二、相关背景:1、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

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6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

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

8,两弹元勋邓稼先

8,两弹元勋邓稼先

仙洞中学七年级课改导学案 科目: 语文 编写人: 王凤姣 课题 两弹元勋邓稼先 课型: 展示 编号 :1207010208 班级: 小组: 姓名:第 1 页 共 1 页审核人签字: 王凤姣8. “两弹”元勋邓稼先【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中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的人物的精神。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

3.学习本文运用环境烘托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特色。

难点:体会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

【知识链接】——经典爱国名言a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周恩来b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 徐特立c 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d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鲁迅e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一.自主预习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元勋( ) 浩hàn ( ) 惶恐( ) 胆qiè( ) mò地( ) 模型( ) 含辛茹苦( ) 汗马功劳( ) liáo liáo 无几( ) 风尘仆仆( ) 风餐露宿( ) 轮kuò( ) 聂荣臻 ( ) 崭露头角( ) 销声匿迹 ( ) 王淦( )昌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崭露头角: 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风尘仆仆:3.“两弹”指的是 和 ,“元勋”的意思是 。

4.邓稼先简介: 。

5.文章结构各写了什么内容?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失踪”的一段经历。

第一部分:要放个“大炮仗”写邓稼先接受使命时的激动和喜悦,突出他的 情怀和 精神。

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写邓稼先在极其 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为第一颗 的爆炸做出贡献的事迹。

中考经典人物素材: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考经典人物素材: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考经典人物素材:两弹元勋邓稼先导语:为了祖国,他默默无闻,隐姓埋名31年,壮大的蘑菇云见证了他的伟大,他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就算在临死前,他也面不改色,始终想着祖国,他是真正的中国男儿。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他出生于安徽省一个书香门第,天资聪颖,且继承了家族潜德不耀的品格。

他成长于国难深重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历“七七事变”,由北平避至上海、香港,终于到达昆明。

他考入西南联大,与日后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是同窗。

他赴美留学,不足两年读满学分,获得博士学位。

如果就此下去,他的人生应该和很多在美国的同学一样,光鲜体面,优渥从容。

但是他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到祖国,投身新中国建设。

1958年,他接受了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研制的光荣任务,从此隐姓埋名,义无反顾地奔向了大漠戈壁,漫漫黄沙,一去就是一生。

他就是中国原子弹之父,被尊称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

书香门第,敏而好学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出生在安徽怀宁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父亲邓以蛰当时是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

1936年,邓稼先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

这三年,他在英文、数学、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期间,邓稼先与高他两班的杨振宁成为好友。

“七七事变”后,邓稼先为避迫害,未读完高二,途经上海、香港和越南,到达昆明。

1941年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1948年夏,怀着“今后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的理念,邓稼先考取了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不足两年读满学分,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此时的他只有26岁,被称为“娃娃博士”。

备考提点:勤奋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

邓稼先出身在学养深厚的家族,有聪颖的天资悟性,更有勤奋求学的进取心。

战争的侵袭、辗转流离,都没能阻止他对科学的追求。

少年时形成的勤奋好学的品格,更成为他日后研究核事业,在一无所有的困境中不断跋涉,终于成功的强大助推力。

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 8《“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18张)

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 8《“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18张)

的许多重大事件。出版了专著《中国当代科
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
等。
体裁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
1.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体、 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2.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 作通讯。 (2)按形式: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 访)、纪实、见闻、特写、速写、采访札记等。
(2)邓稼先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在“艰苦创业
的年月”这部分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搞原子弹
的理论设计是研制原子弹的先行工作,关系重大。 有史以来,中国人谁也没有造过原子弹,无所谓 什么权威。在外国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 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 “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
3.通讯的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生字词注音: n 蓦地 mò 元勋 xūn 浩瀚 hà 胆怯 qiè 惶恐 huá ng 震撼 hà n 含辛茹苦 rú 销声匿迹 nì 风尘仆仆 pú 寥寥无几 liá 崭露头角 zhǎn o 词语解释
(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
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课文以邓稼先参 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 写到氢弹研制,在各个过程的叙述 中表现人物的精神。
[问题四]课文表现了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 神?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 私奉献。在“要放个‘大炮仗’”这部分集中 写了这方面的精神。1950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 祖国的邓稼先,至1958年已成为崭露头角的优 秀青年物理学家,但为了研制原子弹这一艰巨、 光荣、伟大的工作,他无比激动而又喜悦地走到 了原子弹设计研制的第一线,从事鲜为人知的工 作,并从此在公开场合销声匿迹。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10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10

8.两弹元勋邓稼先授课日期:年月日一、教学目标:(一)通过对材料和人物精神关系的了解分析,把握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二)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三)将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作为德育的重心,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课时安排:2课时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原子弹——核武器的一种。

?彭桓武huán:人名;王淦昌gàn:人名;?惶恐huángkǒng:惶惧惊恐胆怯dǎnqiè:胆量小;畏缩;害怕许德珩héng:人名;国破家亡:国家覆亡,家庭毁灭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才能和本领。

销声匿迹n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寥寥无几liáo:形容非常少。

和泥huó:拌泥土;聂荣臻zhēn:人名;含辛茹苦rú:经受艰辛困苦。

辛:辣;茹:吃。

水落石出:比喻到了一定的时候,事情就会真相大白蓦地mò:突然浩瀚hàn:形容非常广大。

欺凌qīlíng:欺压;凌辱氢弹——核武器的一种,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为原料,用特制的原子弹作为引起爆炸的装置。

当原子弹爆炸时,所产生的高温使氘和氚产生聚合反应,形成氦核子,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引起爆炸。

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也叫热核武器。

?汗马功劳:指战功。

后也泛指大的功劳。

汗马:将士骑马作战,马累的出汗。

风尘仆仆pú:形容旅途辛苦劳累。

风尘:比喻旅途辛苦。

仆仆:旅途劳累的样子。

风餐露宿:在风中吃饭,在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辛风刀霜剑:fēngdāoshuāngjiàn:寒风象刀,严霜象剑。

形容气候寒冷,刺人肌肤。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进了中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

50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参加研究所的兴建,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土路上颠簸,在云遮雾罩的山区指挥着、的研制。

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从、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第一颗和第一颗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86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

邓稼先病了,要动手术,75岁的张爱萍8点赶到医院,自手术开始,他就在手术室外等候,一直等到手术结束。

张爱萍说:你们科学家都是国家的财富,保证你们的健康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心愿。

1985年8月初的一天,九院院长邓稼先从绵阳专程赶到北京,向张爱萍及有关领导汇报九院重建情况。

张爱萍一见到邓稼先就有些吃惊:你怎么瘦了?气色也不太好。

不会吧,没有什么变化呀! 邓稼先知道张爱萍不是一般的见面问好。

从他的神色里更从他的为人上感受到他是真切的关心。

而周围的人没谈到他这方面的变化,自己也没感觉到。

张爱萍依然认真地问:你最近身体怎样?有什么不舒服吗?邓稼先说:其他没有什么,只是患痔疮,总流血,怪讨厌的。

做过检查和治疗了吗?只是做了一般的治疗,没做什么检查。

那就到301(医院)去好好检查一下。

我来给你联系。

张爱萍说着,就打电话给301医院院长,说明了邓稼先的病情,特别叮嘱给全面检查一下。

对方问什么时间,张爱萍说:现在,现在就去!不,不! 邓稼先连忙推辞,我还没汇报工作哪!张爱萍问:有什么急待解决的问题吗?邓稼先说:没有。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第2课时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第2课时教案
8、两弹元勋邓稼先
节次
பைடு நூலகம்第2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材料和人物精神关系的了解分析,把握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宗旨。
教学重、难点
了解在人物塑造中对比、烘托等手法的应用,理解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看一看每部分各侧重写什么?
明确:接受使命,参加研制:重点写激动心情。(爱国情怀、崇高使命。)
扎实敬业,完成设计:重点写敬业精神。(艰苦创业,扎实严谨。)
再接再厉,无私奉献:重点写献身精神。(身先士卒,献身精神。)
①“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爱国热诚
②在外国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③地下核试验: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在庆祝会上晕倒,一量血压竟然是零。---身先士卒,鞠躬尽瘁,献身精神。
2、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的?这对突出人物有何作用?
自然环境:研究院“只是一片庄稼地”、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
政治环境: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两弹”元勋邓稼先
小组姓名学生评价老师评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邓稼先及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扎实掌握“勋、蓦、桓、
怯”等生字的读音和“暂露头角、销声匿迹”等词语,掌握使用小标题写作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深入
把握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学习邓稼先为了国家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强
烈的民族责任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做学习的主人。

学习重点了解邓稼先及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扎实掌握“勋、蓦、桓、怯”等生字的读音和“暂露头角、销声匿迹”等词语,掌握使用小标题写作
的好处。

一、练习反馈、
1、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女学者。

课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
()是如何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
()()的,表现了海伦•凯勒()
的奋斗精神。

2. 你认为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
预习案
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案通读全文,梳理并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2.认真完成自测题目。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15分钟。

Ⅰ教材助读
一、走近人物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抗日战争时期,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1945年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48年赴美国留学。

1950年获博士学位回国,接受并完成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任务,被誉为“两弹元勋”。

二、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
1、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一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2、写作人物通讯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有现实针对性。

写作对象的选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体现时代精神,二是对人们有激励和鼓舞作用。

(2)事迹要典型,可信度高。

(3)故事情节要生动感人,人情味要浓。

(4)叙述中要有点评,要“评”出深意,情理相生。

三、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后,你认为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
2.用简洁的语言谈谈初这篇课文的感情。

Ⅱ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自测题体现一定的基础性,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只有细心才对,思考才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元勋.()陨.落()陨.灭()鬓.发()蓦.地()浩瀚.()
马鬃.()豁.口()远涉.()模.型()寮.寮无几()胆怯.()
阻挠.()和.你( ) 欺凌.()抑.制()含辛茹.苦()崭露.头角()
2.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字
呼xiào bēn 波mí漫故zhàng 绝mì
chóu 建震hàn 轮kuò xiāo 声匿迹风尘púpú
点拨:在平时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还可以把一些难区分的音、字放在一起建立卡片。

基础知识不扎实会是失误的主要原因。

3.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填空,利用工具书将不明白含义的成语查出来,整理到题后空白处。

(1 )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共场合便了。

(2 )那时,所谓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还只是一片庄稼地。

而科技人员呢,也。

(3 )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观者,他是立下了的。

我的疑问?请你将学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
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探究解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深入把握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2. 感受并学习邓稼先为了国家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练习反馈
听写下列词语
元勋.陨.落鬓.发蓦.地浩瀚.马鬃.豁.口远涉.寮.寮无几胆怯.含辛茹.苦
探究案
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课文选取了哪些事例来体现邓稼先当之无愧为“两弹”元勋?
2.文章使用小标题有什么好处?
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Ⅱ质疑探究——质疑解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文本理解
文章讲了邓稼先的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探究点二综合探究
1.仔细研读文章,说说邓稼先身上的哪些地方深深打动了你?
2.从这篇通讯的内容来看,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体现人物精神?
3.文章使用小标题有什么好处?
Ⅲ文本拓展
按语:有怎样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人在黑暗中不停止摸索,在失败中不放弃奋斗,在挫折中不忘却追求。

在它目前,天大的苦难微不足道,无边的艰险不足为奇。

这种力量,就叫信念。

信念是生命的绿洲、前进的号角,无论在顺利之时还是困境之中,都能激励人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正是它,创造了世界上一个有一个奇迹。

人生在扬起信念风帆的征途中有无数道河,朋友,你能在那些河上构建起座座联系的桥吗?
为科学而献身的信念
人终究不免一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为科学奋斗终生的科学家们,当他们离开人世的时候,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科学。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当罗马士兵拿着宝剑突然闯进他的房间时,这位75岁高龄的科学巨匠正蹲在那里,研究着划地上的几何图形。

当士兵要杀死阿基米德时,他毫无惧色,坦然地对罗马士兵说:“等一下杀我的头,再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这条几何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啊!”然而,残暴的罗马士兵不由分说,砍下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头,俄罗斯科学家利赫曼教授是死在科学实验之中。

他和罗曼诺夫一起探索雷电的秘密。

他们认为打雷闪电很可能是天空中的一种放电现象,于是就在屋顶竖起一根长长的铁杆,下面绑了根铁尺,想把空中的电引下来仔细研究。

在一个雷鸣电闪、风雨交加的夜晚,利赫曼拿着铁尺,罗曼诺夫趴在屋顶等待着把电引下来。

这时空中猛一闪电,利赫曼顿时触电死去。

罗曼诺夫在给利赫曼念完悼词之后又继续冒着生命危险,重新开始探索雷电秘密的实验。

在罗曼诺夫看来,攻克科学堡垒就像大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挂彩,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夺取胜利。

另一位不怕死的著名科学家,要算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了。

诺贝尔研究的是炸药,他的研究工作仿佛是在“太岁头上动土”,稍不注意,“太岁”——炸药爆炸,便会一命呜呼。

有一次炸药在实验室里爆炸,炸死了5人,其中有诺贝尔的弟弟,他的父亲老诺贝尔也受了重伤。

可是诺贝尔却置生死于不顾,依旧探索炸药之迷。

经过几百次的反复实验,最后一次炸药大爆炸,把他炸得鲜血淋漓,他却高兴地在浓烟中狂跳:“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诺贝尔出生入死,研究成功多种炸药,开办了多家炸药工厂,成为巨富。

他在临死的时候,有想些什么呢?他在遗嘱中要求瑞典政府把他的财产作为“诺贝尔奖金”的基金,用来鼓励更多的人向科学进军。

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身完。

这沉重的打击,使居里夫人陷入深深的静默孤寂之中。

然而,居里夫人并没有被痛苦压倒,而以惊人的毅力一个人做着两个人的工作,继续向科学顶峰挺进,终于在1911年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埋头在实验室里工作,成天与镭、铀之类放射元素打交道。

由于长期受放射性射线照射,居里夫人最后死于恶性贫血。

居里夫人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她自己却死于镭的魔掌!她的一生,确如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人们常说,要为科学而献身,以上几位科学家的闪光事迹,正是这种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的生动写照。

Ⅳ当堂检测
1.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韦编三绝道高望众含辛茹苦
B.不功自破移风易俗一窍不通汗马功劳
C.心旷神怡趋炎负势因地制宜无边无垠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子弹.(dàn )几乎.(jī)元勋.(xùn )管辖.( xiá)
B.皱.纹(zhòu )欺凌.(líng )蓦.地( mò)胆怯.(qiâ)
C.和.泥(huó)浩瀚.(hàn )模.型(mú)马鬃.(zōng )
D.月晕.(yūn )豁.口(huō)远渉.(shâ)鬓.发(bīn )【我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