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检测具有哪些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12种临床意义
Company Logo
D-二聚D体iag的r临am床意义
10、妊娠期
相关研究表明,大约 10% 的孕妇 D-二聚体水平会有明显 升高,提示血栓风险。
先兆子痫是妊娠的常见并发症,先兆子痫与子痫的主要病理 改变为凝血活化与纤溶增强,导致微血管血栓与 D-二聚体 增高。
此外,进展快、预后差的肝癌患者D- 二聚体明显升高。
Company Logo
6、胃癌
D-二聚D体iag的r临am床意义
癌症患者接受切除手术治疗后,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出现 血栓栓塞,90% 患者 D-二聚体会明显上升。
此外,肿瘤细胞中有一类结构和组织因子极为相似的高糖物 质,参与人体代谢活动对促进机体凝血系统活性,增加了血 栓发生的风险,D-二聚体水平明显上升。且 III ~ IV 期的胃 癌患者的 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 I ~ II 的胃癌患者。
Company Logo
D-二聚D体ia的gra临m床应用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以下12个方:
1、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诊断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新生儿窒息 4、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5、肝硬化与肝癌 6、胃癌
7、支原体肺炎(MMP) 8、2 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9、过敏性紫癜(AP) 10、妊娠期 11、急性冠脉综合症与夹层动脉瘤 12、急性脑梗塞
D- 二聚体血浆含量升高对 DIC 早期诊断有较高临床参考价 值。但需要注意 D- 二聚体增高也非 DIC 的特异试验, 但 凡伴有微血栓形成的许多疾病都可能导致 D-二聚体的增 高, 血管外凝血后继发纤溶时,D-二聚体也会增高。
相关研究表明 D-二聚体在 DIC 前数天就开始上升,并显著 高于正常水平。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一种纤溶系统的参数,是指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在凝血系统激活后,被凝血酶裂解产生的产物。
它反映了体内纤溶过程的活性和程度,因此可以用于检测和评估机体炎症、血栓形成及其他相关疾病的风险和临床意义。
1.血栓疾病的评估:D二聚体水平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作为评估血栓疾病风险的指标。
例如,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用于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症等血栓相关疾病的风险程度。
一般来说,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但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血栓形成已经发生,因此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炎症反应的监测:炎症反应的激活也会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
因此,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用于监测炎症疾病的病情进展和疗效评价。
例如,在感染、炎症性肠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3.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一些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活性增加,导致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
因此,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此外,通过监测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还可以评估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4.预测和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因此,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作为预测和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D二聚体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临床医生在解读检测结果时应综合考虑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此外,D二聚体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病理过程,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仍应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D二聚体的检测和临床意义主要包括评估血栓疾病风险、监测炎症反应、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以及预测和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等。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D二聚体(D-Dimer)是一种血液中的蛋白质片段,主要由纤维蛋白降解产生,其浓度反映了血液凝块的形成和溶解过程。
D二聚体检测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筛查和监测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一、D二聚体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系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E),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
D二聚体在VTE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浓度升高可以提示凝血活动增强或溶解功能受损,从而提示VTE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D二聚体的敏感度较高,特异度较低,因此可以作为VTE的初筛指标。
对于怀疑患有VTE的患者,通过检测D二聚体的浓度可以帮助初步确定是否存在凝血异常的可能。
如果D二聚体升高,需要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多普勒、CT肺动脉造影等)来确认VTE的诊断。
此外,D二聚体还可以用于VTE的治疗监测。
在VTE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期间,D二聚体的浓度可以反映治疗效果。
如果D二聚体浓度持续下降,说明抗凝治疗有效;反之,如果D二聚体浓度反弹或持续升高,可能提示治疗无效或复发。
二、D二聚体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除了VTE的诊断和治疗监测,D二聚体还可应用于其他一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
1.心脏病:心肌梗死后,血管内膜破裂导致血小板激活和凝血活性增加,D二聚体的浓度通常会升高。
因此,D二聚体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的附加指标,帮助评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伴有高凝状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和凝血系统活性增加,导致D二聚体的产生和释放增加。
因此,D二聚体可以作为评估肿瘤患者的血液凝块形成风险的指标。
3.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病毒性肺炎等)会导致炎症反应和凝血系统激活,D二聚体的浓度常常升高。
在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D二聚体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指标。
三、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和局限性尽管D二聚体在VTE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仍有一些局限性需要考虑。
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1-05-13T10:11:49.4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董桂香[导读] D—二聚体是凝血酶及因子X II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作用后的终末产物。
董桂香(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检验科河南郑州 450007)【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159-02 D—二聚体是凝血酶及因子X II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作用后的终末产物。
1 D—二聚体的形成机理当机体发生凝血时,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从a链到β链依次脱去多肽,形成纤维蛋白I和纤维蛋白II,纤维蛋白在因子XII的作用下,交联在血管壁上,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并使活化的纤溶酶裂解而产生各种FDP碎片,由于r链的交联,便产生了包括r链相联的2个D 片段,即D—二聚体。
2 D—二聚体检测方法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抗原性。
检测D—二聚体的方法,建立于1983年,采用免疫学的原理,检测抗原的含量。
D—二聚体抗原分析方法有很多:胶乳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渗滤法、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D—二聚体抗原定量检测法)。
以上几种均有不同的特点,胶乳凝集法快速简便,但只是半定量,敏感性也低,不能完全起到筛查作用;免疫ELISA法测定较准确,定量,并且有很高的敏感性,能对血栓性疾病起到较大的筛查作用,但由于操作要求严格,并且比较费时,不能满足急诊的要求;免疫渗滤法具有前二者的优点,有较高的应用前景;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D—二聚体抗原定量检测法),具有前二者的优点,且快速,只需全血血清或血浆,这种试剂适合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适用于多种生化分析仪如日立、奥林巴斯、贝克曼、东芝等仪器,敏感性为97%,易在大多数医院推广应用,有很好的前景。
3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之一。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D二聚体(D-dimer)是一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测量可以用于评估血栓形成和血管内皮细胞破坏的程度。
D二聚体水平的测量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诊断中非常重要。
当血管受损时,血液中会释放出纤维蛋白原,进一步引发凝血系统的激活,形成血栓。
D二聚体是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因此它在检测和诊断血栓疾病方面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DVT和PE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
因此,D二聚体是一种快速、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可用于筛查患者是否存在血栓。
其次,D二聚体对于判断血管破裂的程度以及出血风险的评估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水平也可以反映出血管内皮细胞的破坏程度。
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纤维蛋白会被激活,并进一步被降解,产生D二聚体。
因此,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的指标。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D二聚体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关。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和恶化相关。
因此,在临床上通过测量D二聚体水平,可以评估患者的疾病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此外,D二聚体还在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例如,在感染性疾病中,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常常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程相关。
一些研究还发现,D二聚体可以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
在肝病中,D二聚体也可以作为严重肝炎和肝纤维化的指标之一总之,D二聚体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快速、非侵入性地评估血栓形成和血管损伤的程度,从而帮助医生进行准确定位和诊断。
此外,D二聚体还可以用于评估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肝病等其他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风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水平不是特异性指标,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指标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形成,急性
发病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
高,D—二聚体检测不仅可作为观
察心肌梗死病情的一项指标,而且
也是观察溶栓治疗的一种理想检测
其
方法。
他
恶性实体肿瘤,肿瘤细胞内容物中 有一种高糖物质,结构类似组织因
疾 病
子,在代谢过程中可以显著激活凝 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使D-二聚
他
伤可以导致出现血栓形成趋势
疾
外,如果患者自身存在遗传性
病
抗凝缺陷,或者存在风险因素
的情况下,易发生静脉血栓,
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中含有
其
强烈的促凝物质,这种促凝物
他 疾 病
质的作用类似于组织凝血因子, 可激活外源凝血系统。
DIC时,由于广泛的微血栓形 成,以及继发性纤溶亢进,导
体水平显著增高,一般情况下,恶
性肿瘤时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高于
良性肿瘤,而形成的血栓多为静脉
血栓,少数为DIC。
1.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中
的一个特征性产物,在深静脉血栓
临
形成、肺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床
重症肝炎、肺栓塞等疾病中升高。
意
2.也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的观察指 标。
义
3.陈旧性血栓患者D-二聚体并不升
栓
形
成
深静脉血来自栓形成
DVT临床可能性评估
的 诊
(参考2007年版DVT诊断和治疗指南: Wells临床评分):
≤0分: 低度临床可能性
断
≤1~2:中度临床可能性
≥3分: 高度临床可能性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的 诊 断
d2聚体临床意义
d2聚体临床意义D2聚体临床意义引言D2聚体(D-dimer)是一种特殊的血浆蛋白,可以通过测定其浓度来评估机体凝血功能的状态。
临床上,D2聚体常被用作一项重要的生化指标,用于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异常情况。
本文将探讨D2聚体在临床上的意义,以及其在血液疾病、心血管疾病、肺血栓栓塞和妊娠等方面的应用。
一、D2聚体的基本概念D2聚体是一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它是由血小板、红细胞和其他细胞释放的血浆蛋白组成。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当凝血系统被激活并产生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形成时,D2聚体的水平会升高。
然而,当凝血过程异常或凝血功能障碍时,D2聚体的水平也会升高。
因此,通过检测血浆中D2聚体的浓度,可以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状态。
二、D2聚体与血液疾病1. 血栓疾病:D2聚体水平的升高是血栓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血栓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
研究表明,血栓疾病患者的D2聚体水平通常比健康人群高,这是由于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降解增加引起的。
因此,通过测定D2聚体水平可以判断血栓疾病的风险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2. 血液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容易合并血栓症。
研究发现,在恶性肿瘤患者中,D2聚体水平常常升高,这与肿瘤细胞产生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和凝血因子相关。
因此,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测定D2聚体水平有助于发现凝血异常和早期诊断血栓症。
三、D2聚体与心血管疾病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ACS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研究表明,ACS患者的D2聚体水平常常明显升高,这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和血小板激活有关。
测定D2聚体水平可以作为ACS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并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2. 脑卒中:脑卒中是一种与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异常有关的疾病。
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的D2聚体水平通常升高,这与脑血管病变和血小板活化有关。
因此,测定D2聚体水平可以作为脑卒中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并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风险和预后情况。
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及意义
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及意义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的具有特异性降解产物,其外周血中水平升高可以反映血液的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1]。
由于外周血中D-二聚体的含量变动可以反映体内的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从而对临床某些疾病有极好的提示及预警作用。
另外D-二聚体检测方式又具有快捷、安全、经济、无创等特点,故特受临床医师的青睐。
在临床上经常检测D-二聚体用来预示深静脉血栓、肺栓塞、DIC等疾病,但是最近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体内D-二聚体的变动对肿瘤的发病及预后也有一定的预警作用[2-3]。
本文就D-二聚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展开分析。
1、D-二聚体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D-二聚体检测最广泛的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风险评估及治疗效果的判定,尤其对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更是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与好评,由于D-二聚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极佳的阴性预测,临床一致认为肺栓塞患者的初筛检测指标[4]。
与此同时,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各方面体征等综合评价,才能获取最好的诊断结果。
围手术期是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高危阶段,尤其是手术后监护期,术后D-二聚体升高与手术本身的创伤有一定关系,这就不容易将其与机体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而至的D-二聚体升高相鉴别,临床医师与检验室一直在寻找科学可行的办法,通过检测D-二聚体水平对术后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这一并发症做出预警,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对D-二聚体的术后体内的动态变化有详尽的了解,才能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其检测,然后结合临床表现作出最佳的判定[5]。
2、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应用D-二聚体在近年来比较广泛的应用与恶性肿瘤疾病,恶性肿瘤的血道转移及肿瘤的血管生长与患者的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适当的抗凝治疗可有效的减慢肿瘤的转移与生长速度,因此有效、准确的检测D-二聚体的水平就显得颇为重要[6-7]。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1.DIC时,由于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以及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筛选检测试验。
2.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发病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D—二聚体检测不仅可作为观察心肌梗死病情的一项指标,而且也是观察溶栓治疗的一种理想检测方法3.恶性实体肿瘤,据统计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栓发生率约10-30%,其中以腺癌并发血栓的发生率最高,其中包括胰腺癌、支气管与肺癌、胃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肾癌、膀胱癌、恶性组织细胞瘤。
癌症患者术后血栓(特别是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可高达50%,其中90%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
一般情况下,恶性肿瘤时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而形成的血栓多为静脉血栓,少数为DIC。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病人是否伴有DIC和血栓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4.外科手术后,组织损伤后对凝血系统的激活可使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另外,除组织损伤可以导致出现血栓形成趋势外,如果患者自身存在遗传性抗凝缺陷,或者存在风险因素的情况下,易发生静脉血栓,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5.肺栓塞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且栓塞的面积以及栓子的大小与D-二聚体水平显著相关。
6.肝脏疾病,研究发现肝脏疾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并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7.继发性纤溶亢进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原发性纤溶症时,D-二聚体不增高。
陈旧性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不增高。
8.组织损伤时,D-二聚体水平增高,D-二聚体水平增高的幅度与损伤的时间与程度相关。
9.急性失血与慢性失血时,都会导致D-二聚体水平增高。
10.长期卧床、口服避孕药、遗传性抗凝系统缺陷等,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11.糖尿病时,存在广泛的血栓病变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FXIIIa交联形成纤维蛋白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升高表明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
D-二聚体检测对于诊断凝血纤溶系统疾病、溶血栓治疗的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静脉血栓对D-二聚体检测具有高敏感性,但特异性不高,故不能单凭D-二聚体水平升高来诊断静脉血栓。
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就在于其有高度阴性预测值,主要用于1、排除深静脉血栓;2、排除肺血栓栓塞;3、DIC诊断;4、溶血栓药物治疗的监测
D-二聚体检测阴性患者,仍有极少数患者(约2%)伴静脉血栓,其原因是1、血栓体积很小或远端小血栓,放射线/超声检查出现阳性;2、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时间相隔太长(>14天),纤溶活性降低;3、陈旧性血栓。
D-二聚体检测假阴性原因分析
D一二聚体检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素,常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归纳起来,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以下7个方面的因素:1、受检者状态的影响,2、标本采集,3、抗凝剂,4、检测试剂盒和仪器,5、检测方法,6、操作者技术,7、干扰物质
对照上面的影响因素,我们分析出现假阴性的主要原因为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资料显示,D-二聚体检测阴性者,仍有极少数患者(<2%)伴静脉血栓,其原因是血栓体积很小或血栓位于远端小血栓,或为陈旧性血栓,D-二聚体含量太低。
D-二聚体检测只能反应当时机体是否有血栓,不能预测今后是否会发生血栓。
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方法360例常见疾病患者,利用乳胶增强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患者D-二聚体浓度,分析D-二聚体浓度异常情况。
结果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D-二聚体浓度较其他疾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D-二聚体浓度检测,利于病情判断。
通常心脑血管疾病患者D-二聚体浓度升高明显,通过动态观察患者D-二聚体浓度,利于病情预后判断。
关键词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临床意义D-二聚体属于可溶性降解产物,在纤溶系统作用下由交联纤维蛋白产生,一般通过对D-二聚体检测,可反映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1],在机体高凝状态下,患者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
随着临床对D-二聚体研究的日渐深入,在多种疾病检测中,D-二聚体均起到显著作用,尤其是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浓度明显升高。
现作者以本院收治的360例常见疾病患者为例,检测机体D-二聚体浓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360例患者,男217例,女143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1.6±8.6)岁;脑梗死13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72例,肺栓塞86例,肾病综合征36例,恶性肿瘤17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5例;排除全身感染、凝血机制障碍患者;患者精神功能正常;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
1. 2 检测方法采取全自动血凝分析仪sysmex CA-500对D-二聚体浓度进行检测,患者晨起空腹抽取2 ml静脉血,取0.109 moL/L枸缘酸钠,根据静脉血与枸橼酸钠9:1比例混合均匀,离心15 min,3000 r/min,收集上层血浆,严格按照说明书,采取乳胶增强免疫投射比浊法在2~3 h检测。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一种血液中的特定蛋白质,其临床意义是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在体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时,血液中会释放出一种叫做D二聚体的分子。
因此,通过检测D二聚体的水平,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该病情的严重程度。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血栓阻塞静脉,从而影响正常的血流循环。
如果未被及时诊断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还可能引发肺栓塞等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准确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和严重程度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十分重要。
通过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辅助医生判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当身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时,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会升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的水平也可能在其他情况下升高,如艾滋病毒感染、恶性肿瘤和肝功能不全等。
因此,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检验结果综合判断,而不是仅仅依靠D二聚体的水平来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不仅在于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还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预后。
根据D二聚体的水平高低,医生可以推断血栓形成的活动程度和所在位置。
较高的D二聚体水平通常意味着血栓的形成和溶解速度较快,血栓位于较近的位置。
反之,较低的D二聚体水平可能代表血栓形成和溶解速度较慢,血栓位于较远的位置。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D二聚体检测并不是一个特异性很高的指标,它仅能辅助其他临床信息来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如超声心动图和静脉造影等,来确定诊断和治疗的决策。
总之,D二聚体的检测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评估其水平,可以辅助医生判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从而指导治疗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的检测仅能作为一个辅助判断指标,并不能单独用于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解读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解读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维酶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它是反映血栓形成与溶栓活性最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D - 二聚体的检查出现在很多疾病中,D - 二聚体增高提示了与体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性疾病相关,同时也说明了纤溶活性的增强。
近年来,D-二聚体已成为血栓性疾病等多种疾病诊断与临床监测的必需指标。
那么 D - 二聚体到底跟哪些疾病相关呢?妊娠、先兆子痫Trafatter 报告 204 例先兆子痫妇女中 79 例 D - 二聚体增高,而 88 例正常孕妇全正常。
该指标对妊高征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D - 二聚体检测排除妊娠 VTE:随着妊娠期的发展,孕妇的 D - 二聚体值随之逐渐升高,可高至基础值的 3~4 倍。
若妊娠期发生 VTE,即可干扰 D - 二聚体排除 VTE 的有效性。
若 D - 二聚体结果阴性,仍有排除 VTE 的价值。
D - 二聚体和新生儿窒息检测关系国内张海英等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窒息组脐血 D - 二聚体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而重度窒息组脐血 D - 二聚体值较轻度窒息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
D - 二聚体和心梗的关系国内于军等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发现 D - 二聚体含量在急性心梗(AMI)患者中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
使用尿激溶栓后、心梗组 48 h 后 D - 二聚体含量均较前下降。
RidkerPM 等人的一项研究发现:D - 二聚体和缺血性心肌病密切相关,后者的发生率随着 D - 二聚体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0.01)。
升高的 D - 二聚体预示着未来有较高的心梗风险,但不是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
D - 二聚体和脑梗的关系Berge 等在一项研究中发现:D - 二聚体的水平和脑梗的程度线性相关,不管是在入院时还是在出院后,都可以用来判断脑梗患者的预后。
FattoriB 等发现在单侧的前庭瘫痪中 D - 二聚体也升高。
D-二聚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检查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肺栓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检测还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
(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DIC的特异性试验之一,通过对DIC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FDP和D-二聚体测定,其中仅D-二聚体能反映凝血酶原和纤溶酶的活性;若D-二聚体的含量>0.5mg/L,对DIC 高危患者具有极高的预报价值。
(2)深静脉血栓形成(DIV)的筛查深静脉血栓形成单凭临床症状不能完全确诊,必须依赖静脉造影术,但静脉造影属有创伤性检查。
因此,有效的筛查试验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实践证明D-二聚体检测是DIV筛查的有效手段。
静脉造影确诊为DIV的病人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
所以临床上怀疑为DIV时如果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正常,可完全排除DIV的诊断,从而避免了做静脉造影检查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危险。
(3)溶栓治疗的监测在溶栓药物的作用下,血栓被迅速溶解,血浆中D-二聚体明显增高。
因此,在溶栓过程中用药前、中、后动态检测D-二聚体浓度变化对监测溶栓药物的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此外,在产科疾病、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患者D-二聚体也升高。
D-二聚体作为凝血与纤溶平衡失调的指标,将日益受到重视。
(4)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在肝脏疾病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5)外科手术患者我们对多例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人,且增高水平明显。
其中胸外科大手术高于其他手术,表明术后患者体内有微血栓形成,并有纤溶活性增强。
因此,动态观察术后患者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由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组成的一种血液标志物,其浓度的变化可以用来评估机体对血栓形成的活性以及血小板/血管壁破坏程度。
在临床上,D二聚体的测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帮助诊断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
深静脉血栓是指形成在深静脉系统中的血栓,主要发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和腘窝。
而肺栓塞则是指由血栓或其他物质引起肺动脉或其分支血管的阻塞。
这两种疾病都是继发于静脉血栓形成,并且有着很高的致死率。
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常常与这两种疾病相关,因为血栓形成时,纤维蛋白会降解成D二聚体。
因此,当D二聚体水平升高时,可以提示存在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可能性。
其次,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用于评估血管病变的活性。
血栓形成与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功能密切相关。
当血管壁受损或炎症引发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会明显增加,导致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
这种升高与血管病变的活性程度相关,因此可以用来评估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
此外,D二聚体的测定还可以用来观察治疗效果,当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时,D二聚体的浓度通常会下降。
最后,D二聚体的测定还可以用作肿瘤标志物的辅助检查。
许多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可以促进血管生成,并增加血液的凝结活性,导致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
因此,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用来评估肿瘤的活性和预后,并帮助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此外,D二聚体还可以作为监测肿瘤治疗效果的指标,通过检测其浓度的变化来评估治疗的效果以及肿瘤的复发风险。
总之,在临床上,D二聚体的测定在诊断和评估多种疾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测D二聚体的浓度,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血栓、血管病变和肿瘤等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血浆d2聚体的临床意义
血浆d2聚体的临床意义血浆D2聚体是一种由两个D-二聚体单元结合而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其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下面将从血浆D2聚体的生理学作用、临床意义以及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血浆D2聚体的生理学作用1.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血浆D2聚体可以与纤维蛋白进行结合,从而促进其溶解。
这是因为D2聚体可以与纤维蛋白单元之间的交联键进行竞争性结合,从而降低了纤维蛋白的稳定性和可溶性,使其更容易被溶解。
2.调节凝血系统血浆D2聚体还可以通过调节凝血系统来发挥生理学作用。
具体来说,它可以抑制凝血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等蛋白酶的活性,从而阻止凝血过程的发生。
此外,它还可以增加组织型纤维蛋白原激活剂(tPA)的活性,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
3.调节炎症反应血浆D2聚体还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来发挥生理学作用。
具体来说,它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二、血浆D2聚体的临床意义1.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和发红等。
血浆D2聚体可以作为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时,纤维蛋白会被激活并分解为D2聚体,导致其在血液中的水平升高。
2.评估心肌梗死风险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和心悸等。
血浆D2聚体可以作为评估心肌梗死风险的指标之一,因为在心肌梗死发生时,纤维蛋白会被激活并分解为D2聚体,导致其在血液中的水平升高。
3.监测肿瘤治疗效果血浆D2聚体还可以作为监测肿瘤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因为在肿瘤治疗期间,D2聚体的水平会随着治疗效果的改善而下降。
因此,通过检测血浆D2聚体的水平,可以及时评估肿瘤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三、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检测血浆D2聚体水平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其中,ELISA是一种常用的快速、简便、准确和可靠的检测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
参考范围: 9 ~15秒(S)
② 活动度(%) 参考范围:80 ~120%
③ 凝血酶原比值(PR)参考范围: 0.82~1.15
④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参考范围:0.85~1.15
凝血四项各项目的报告方式
APTT结果的表示:参考范围:22 ~35秒 (S)
TT结果的表示: 参考范围:14 ~21秒(S) FIB 结果的表示:参考范围2.0 ~ 4.0g/L
1.DVT和PE的排除
D-二聚体检测最大的临床价值是 用于排除DVT和PE。循证医学证实其 VTE和PE的排除性诊断价值。
目前临床结合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 PTP) 同时检测患者D-二聚体浓度,来排除DVT和PE。当PTP评估为 低、中风险,D-二聚体检测cutoff值为阴性(<0.5mg/L FEU ),即可排除DVT和PE,无需再做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 手术持续时间、术前D-二聚体水平影响术后水平。
住院病人D-二聚体检测水平
D-Dimer为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性物质,对继发性纤
溶有特异性,而继发性纤溶对血栓形成却无特异性,即不
一定导致明显的血栓形成
D-二聚体升高
? 凝血/纤溶 亢进
血栓形成
Brotman DJ研究发现,住院病人检测D-二聚体,有 78%的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临界值(Am J Med 2003;114:276-282)
住院病人D-二聚体检测水平
D-二聚体升高的来源有两条:1.已形成血栓的溶解;2.纤溶 系统激活或亢进。研究发现,住院病人检测D-二聚体,有 78%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临界值。国际血栓与 止血科学标准化委员会建议,用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量化 来确定DIC的病型。比如:以<0.5mg/L FEU为正常值, 升高1-2倍为轻度增高,升高2-5倍为中度增高,升高5-10 倍为重度增高; D-二聚体的升高与血栓风险密切相关。短 期内动态监测D-二聚体不仅对诊断有益,而且可观察病情 的演变及转归。
d2聚体的临床意义
d2聚体的临床意义D2聚体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指标,其测量结果关联着许多疾病的发生和预后。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生理功能、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阐述D2聚体的临床意义。
一、D2聚体的分子结构D2聚体是由两个D-dimer单体结合而成的二聚体,也称为D2二聚体。
D-dimer是血浆中纤维蛋白脱聚产物,在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中释放出来。
D2二聚体的分子量相对较小,约为180 kDa,容易通过肾脏排泄,因此其半衰期较D-dimer更短。
二、D2聚体的生理功能D2聚体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生理功能,但在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中,D2聚体的产生对于维持血管的完整性和血液的正常流动起到重要作用。
在疾病状态下,D2聚体水平的升高与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等临床表现相关。
三、D2聚体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D2聚体水平的升高常见于各种疾病中,如深静脉血栓、肝炎病毒感染、癌症、心脏病、肺炎等。
在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中,D2聚体的测量可以作为筛查工具,但其敏感性较低,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一同判断。
在监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过程中,D2聚体水平的下降可以预示病情的好转,而持续升高则是预后不良的风险征兆。
四、D2聚体在疾病治疗中的意义在肺栓塞的治疗中,D2聚体的测量可以用于判断抗凝治疗的疗效,当D2聚体水平持续上升或未下降时,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在某些癌症患者中,D2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以用于评估放疗或化疗的疗效,其下降可以预示肿瘤缩小或消失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D2聚体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检测疾病、监测病情、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但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以达到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
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D-二聚体增高提示了与体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性疾病相关。
同时也说明了纤溶活性的增强。
临床上常见于弥慢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恶性肿瘤、卵巢癌、肺癌、败血症、肝病、妊高征孕妇、先兆子痫、烧伤、外科手术、创伤和脓毒血症等均可使D-二聚体升高,但是D-二聚体检测的升高并不能说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位置,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测分析结果。
一、DIC
(休克、系统感染、外伤、先兆子痫、恶性疾病和烧伤等)的并发症:血液在全身微小血管内广泛性凝固,形成以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
此过程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通过激活途径激活了纤溶系统。
微血栓中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而产生大量高于正常百倍的D-二聚体。
与其他诊断DIC的指标相比较,D-二聚体是唯一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的理想指标;诊断DIC的特异性也早于其他指标。
二、深静脉血栓(DVT)的筛查
血浆D-二聚体阴性可排除DVT的可能性。
造影证实DVT者D-二聚体100%阳性,可做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的用药指导及疗效观察。
静脉栓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静脉疾病,临床医生无法仅仅根据其临床症状作出诊断。
静脉造影是诊断静脉栓塞的黄金标准,它是创伤性检查,费用高,而静脉造影本身具有引发深静脉栓塞或其它并发症的危险性。
D-二聚体测试,配合临床评估,可以快速、安全的排除30%-50%怀疑DVT/PE 的病例,可节省医院的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影象诊断及抗凝血治疗,减少病人留院的时间,改善病人的情况,减少入侵性诊断的危险,减少因不必要抗凝血治疗而引起的出血。
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大小的变化。
含量再升高,预示血栓再发生。
治疗期间持续较高,提示血栓大小无变化,说明治疗无效。
陈旧性血栓D-D不增高。
三、肺栓塞病人(PE)
PE是一种较常见的潜在致命的疾病,尤其多见于血液病、心脏病和外科手术病人。
PE临床表现差异极大且缺乏特异性(从无任何表现到猝死)、常规检查无法获得直接证据,加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常造成漏诊或误诊。
及时治疗依赖早期诊断。
对于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血,昏厥的患者,尤其是近期有外伤,手术及长途旅行史;既往患有深静脉血栓,应考虑是否存在PE。
D-二聚体测定是PE必备的筛查方法;<0.5mg/L可除外PE。
D-二聚体测定在急性肺栓塞的筛选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操作方法简便、设备要求不高,县市级医院均可开展此项检测。
我国目前应用D-二聚体筛选急性肺栓塞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中积累的经验仍然较少,特别是急诊D-二聚体的检测更是刚刚起步,有待于进一步积累临床资料,更好地发挥其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作用。
四、妇科病人及先兆子痫
Trafatter报告204例先兆子痫妇女中79例D-二聚体增高,而88例正常孕妇全正常。
该指标对妊高征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D-D检测排除妊娠VTE:随着妊娠期的发展,孕妇的D-D值随之逐渐升高,可高至基础值的3-4倍。
若妊娠期发生VTE,干扰D-D排除VTE的有效性。
若D-D 结果阴性,仍有排除VTE的价值。
五、肝脏疾病
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并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恶性肿瘤伴有D-二聚体增高,提示血栓形成及栓塞,对于病情判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六、血管疾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比急性心绞痛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脑梗塞溶栓治疗时,D-二聚体增高对指导溶栓治疗很有意义。
七、溶血栓治疗的监测
D-二聚体是溶栓药物治疗监控和疗效观察的指标。
应用溶栓药物后D-二聚体明显升高。
若达到疗效,该指标在升高后很快下降;如果二聚体升高后持续维持在一定程度高水平则提示溶栓药物剂量不足。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唯有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
因此定量检测D-二聚体可以反映药物溶栓的效果。
八、D-二聚体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D-二聚体是一项阴性排除试验。
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在急性肺栓塞(PE)、深静脉栓塞(DVT)、血管内弥漫性凝血(DIC)排除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它是一项阴性排除试验。
在任何情况下D-二聚体测定值大于试剂盒推荐的Cut Off值,都不能简单的作为急性肺栓塞、深静脉栓塞、血管内弥漫性凝血的唯一确诊依据,必须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在脑梗死、肺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升高,从D-二聚体的检测目标而言,这些归属阳性升高。
但是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比如手术、肿瘤、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
特别对80岁以上人群及住院患者,因患感染性等疾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D-二聚体升高的病人应注意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国际上D-二聚体检测的特异性一般为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