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1 教学案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2)利用地球仪能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
(3)利用手电当太阳,能观察并体会到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现象,并能把它们应用到生活中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演示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方向;通过演示地球自转动画,观察自转形成的地理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示和探究,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激起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教学难点](1)在极地俯视图上画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的差异,利用它会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学习地球运动不仅能让学生完整认识地球,还能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同时本课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刺激求知欲的机会。
地球的自转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因为学生在小学时已有接触,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及时差问题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对地球自转定义及其周期、方向等在小学已有初步学习,因此可以看作是已具备的知识。
(2)学习能力:教材内容抽象,该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因此有较大学习难度。
(3)学习动力:本节知识在生活上具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所以能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主要教学手段实物演示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启发式、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一个、小地球仪若干(据班级人数定,2人一个)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地球的运动——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24小时/一天产生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地球自转。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根据我们刚刚分析的自转方向在填图册第11页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吧
独立自主完成表格
观看视频,画出方向。
环节三
随着地球周而复始的运转,我们地球上也能够看到地球自转带来的现象。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段分析出地球自转的三个影响。并填写到填图册第11页右下角表格中。
1、昼夜交替
2、太阳的东升西落
3、时间差异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这些现象为什么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系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题目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两种运动
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节课主要讲解地球的自转运动,分别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内容。本节内容可以解释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并且对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分析
展示中国地图和西北地区范围轮廓图等图片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列举相关数据以及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通过视频播放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要让学生们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影响因素等,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什么,及其周期。
2. 了解地球的运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会运用知识,解答日食、月食等地球运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概念、周期和影响因素;难点在于让学生们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举例、演示等方式传授地球运动规律的知识。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课堂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地球运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说:“大家好,现在我要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需要仔细思考并回答。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白天能看到太阳,而夜晚看不到?第二个问题:月亮为什么不总是圆的?第三个问题:为什么会有日食和月食?”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思考和兴趣,开启今天的探究之旅。
2. 讲授地球的自转(10分钟)首先,老师通过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的运动。
然后,老师介绍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24小时一天的由来。
接着,老师向学生解释自转的原因。
地球自转的原因是地球受到了太阳的引力,在地球上形成了一个类似自行车轮子的轴心,而地球围绕着这个轮子不停地自转。
最后,老师还要向学生说明自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对日常生活、气象和生物活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3. 演示地球公转(10分钟)在介绍地球公转之前,老师需要先和学生讲解一下什么叫作公转。
公转是指地球围着太阳转了一圈,这是地球绕太阳轨道上的运动。
接着,老师通过地球仪向学生演示太阳系模型,让学生了解公转的周期是365.25天。
另外,老师需要向学生解释公转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对季节的变化、农业生产、温度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最后,在拓展与延伸环节,我推荐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并鼓励同学们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能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在线地理教学资源、地球运动相关视频、动画等。
4.教学手段: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是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正式学习之前,请大家回顾一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分别产生的现象。
板书设计
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中,我将紧扣地球运动的教学内容,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为原则,同时注重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板书将列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并用清晰的文字和图示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关键信息。
2.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板书将归纳和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等,并通过图示和文字的结合,使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第34页的相关内容,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况。在阅读过程中,请大家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是什么?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分别是什么?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定义、方向和周期,并学会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学会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通过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2.通过观察地球自转时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演示法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手电筒【复习提问】(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级、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究竟是地球在动,还是太阳在动呢?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认识了地球。
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
你们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地球。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坐地日行八万里” 请大家解一下原因。
一、地球的自转(一)自转的规律(看多媒体)观察:地球的自转有什么特征?并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 2.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3.地球自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4.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5.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演示:多媒体展示昼夜交替现象。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的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动画演示与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探索大自然的不懈努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述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师:先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某年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
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
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100美元卖给我吧”。
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
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
中年人以1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
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远动(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课下知识传授1.明确目标——准备教学视频(1)明确教学目标课下自主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能够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地球自转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课下自主探究过程中体地理的乐趣。
课上协作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交流深入研究地球自转规律理解,对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有整体的掌握。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表示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
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生:答略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教学难点】1.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教学教具】手电、地球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四季景观的图片,课件演示地球的运动,让学生总结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二、新授(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和周期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转换地球仪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地球仪。
学生完成活动题:地球怎样自转?(绕轴旋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大约一天)从侧面看,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和教师演示,增强直观性。
[绘图] 结合教材中的“地球自转方向图”学生画出从侧面﹑北极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绘图能力。
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
(二)地理意义[学生演示探究]: 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地球的自传内容,四人为一小组,每个小组一个地球仪,分组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自转的特点及产生的现象。
(教师或学生纠正补充)[教师演示讲解] :教师用手电照射地球仪讲解:地球是一个球体,向光的一半叫昼半球,背光的一半叫夜半球。
昼夜半球相交的大圆叫晨昏圈. 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
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演示并提问:一边拿手电照射一边转动地球仪当地球自转时产生了什么现象?(昼夜更替)当广州是白天时,美国的华盛顿是白天还是黑夜?(黑夜)东京和北京哪一个城市先看到日出?(东京)假如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的昼夜和温度会有什么变化?(略)假如地球是透明的,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无昼夜交替现象)三、小结: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由地球自转产生了许多地理现象,这些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有帮助的。
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启东市初中“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教学设计:星附近。
(教师)让同学们看图1.19,与老师一起画出地球公转示意简图,边讨论边填出表格中的内容。
地球公转示意图填写下表: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的纬度北半球昼夜长短获得太阳光热冬至春分夏至秋分(教师)我们学习了二分二至日,那么具体四季是怎么划分的呢?(画简图来讲)(教师讲解)一般把在北半球包括秋分日的9、10、11三个月划分为秋季,把包括春分日的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把包括夏至日的6、7、8三个月划分为夏季,把包括冬至日的12、1、2三个月划分为冬季,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与北半球相反“10分钟当堂检测、反馈、矫当堂检测题: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365天B.30天C.三个月 D.24小时正”环节2、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C.昼夜更替 D.昼夜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A.自东向西转B.逆时针转C.顺时针转 D.自西向东转4、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A.3月21日和6月22日前后B.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B.6月22日和9月23日前后 D.9月23日和12月22日前后5、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界线是( )A.23.5°S和66.5°NB.23.5°S和23.5°NC.66.5°S和66.5°ND.23.5°N和66.5°S6、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A.昼夜B.昼夜更替C.昼夜变化 D.昼夜长短的变化7、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A.有无太阳的直射和斜射B.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B.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D.有无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8、我国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白昼最长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9、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10、如下图,当地球公转到B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B.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C这一天称为春分日D.长江出现汛期11、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时刻与日出同时,下列升旗最早的节日是()A.“五一”劳动节B.“六一”儿童节C.“八一”建军节D.“十一”国庆节12.当北京昼长大于夜长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A.赤道以南地区B.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C.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D.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13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14有关昼夜长短的叙述,正确的是()A.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在温带B.太阳直射在哪条纬线上,该纬线上的地区就昼长夜短C.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科目讲课班级教课内容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标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理设计者讲课者第一课七年级讲课时间课时数时本节教材研究的内容是地球的实质属性——地球运动。
包含地球自转,以及由此惹起的日夜交替和时差现象。
地球公转以及由此惹起的四时交替,五带的区分。
本节教材知识点多,难点多,并且都是要点内容。
经过前方的学习,学生初步成立起了地球的静态角度的知识,地球的形状, 大小,经纬度。
本节教材波及到的地理现象,拥有动向变化的特色,这给学生理解和接受都带来必定的困难。
幸亏教材中好多内容是学生平时能察看和体验获得的自然现象,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
知识与技术: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成立地球自转的空间看法,认识地球自转的特色(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经过演示、察看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日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别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日夜更替、时间差别。
重、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别难点教课过程时教课教师活动学生设计间教课内容环节活动企图安排发问、直奔主思设疑导入[ 设问 ] 请问我们每日都能够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考、题激趣原由?回答明确 1. 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分析学习目标识记明确学习 2.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说基本运动规律,学习目标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日夜更替。
3.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达成以下问题)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日夜也随着交替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二)合作研究活动一:阅读课本P11 图 1.14 “昼与夜”、演示地球的自转,察看后达成以下问题:1、何为昼半球?何为夜半球?为何会分为昼、夜半球?(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日,大家此刻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地理教材,第二节内容是《地球的运动》。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地球的运动这一抽象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模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模拟法: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过程。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讲解和展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2.准备地球仪,用于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呈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通过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对地球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意义。
地球的运动教案(优质11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优质11篇)地球的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
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
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
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材分析: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
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
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
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
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
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
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
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
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
教学设计2:1.2.1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
一直以来,因其抽象、空间概念强,成为学习的难点。
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做好内容的取舍,把握好难度和深度,做到浅化,重现象描述,轻原理分析。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3.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帮助学生观察到大尺度的地球空间运动,理解地球运动与相应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规律。
⑵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⑶用实例说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⑴动手演示,感知地球的自转,发展空间想象力。
⑵在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明白任何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⑵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规律。
2.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方法与手段1.运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空间概念。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将零散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学生自主学习、同桌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探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 24小时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课时:3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方法1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
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活动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3.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仪的学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4.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逆时针转动)5.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顺时针转动)6.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一天)。
第二节《地球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节《地球运动》第一课时教课设计【教材剖析】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
但此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日夜交替实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波及此基础知识的比率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获得解决,因此教课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完全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课目的】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察看地球自转特色。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察看并领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日夜有什么变化,进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略工具换算时间。
【课程标准要求】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教课器具】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教课时间】 1 课时【教课要点和难点】领会从不一样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由。
【教课方法】实验操作,察看总结,议论合作【教课过程】一、合格地球人的考察1.你察看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2.小时侯你以为是天转仍是地转此刻呢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这里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下列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课。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仍是地动,这仍是个问题呢,能够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谛而努力。
3. 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第一步:请 3 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以拥有代表性,察看后就明亮了)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 3 个角度察看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屏幕给出三幅地图: A. 面向赤道; B. 面向北极; C.面向南极,要修业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加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着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此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要点!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日夜交替的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教学案
学科初一地理编号主备人王培莉执讲人王培莉时间2013.9.6
审核人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直射点由赤道往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往赤道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直射
点由赤道往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往赤道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地球绕着太阳转”这句话,事实确实这样,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转,这就是地球的公转,同学们看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
并且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一年大家看,地球仪,地轴是倾斜的,并且方向始终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而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地球的公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