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的学问详细教案
《放风筝》教案(精选16篇)
•••••••••••••••••《放风筝》教案《放风筝》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放风筝》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风筝》教案篇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尝试讲述图片中的主要内容。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白云会变成什么风筝。
2.丰富象声词:呼啦、吧嗒、咩咩咩、昂昂昂和哒哒哒。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1.《放风筝》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进行观察云彩的想象活动及放风筝的活动。
活动重点:学习观察图片并大胆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
活动难点:能大胆想象并讲述小白云还会变成什么风筝。
活动过程: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师:出示放风筝的图片。
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小草发芽了,果树开花了,小朋友们都出来干嘛了?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放过风筝吗?你们放过什么风筝?2.师:一群小动物也来放风筝啦!有哪些小动物?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放风筝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
1.小兔放的是什么风筝?小兔为什么要放胡萝卜的风筝呢?是怎么放的?(丰富象声词:呼啦)2.小猫放的是什么风筝?小猫为什么要放小鱼的风筝呢?1.谁空着手来啦?小猪是怎么走来的?(丰富象声词:吧嗒)。
它没有风筝,心里会怎么想?谁做了它的风筝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我们来看一看谁来了?(小白云)小白云会变成哪些风筝?小猪为什么喜欢放这个风筝呢?(当幼儿想象出一个动物风筝时,幼儿就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及动作。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整地讲述图片内容。
引导幼儿给图片取名字。
四、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图片内容。
五、迁移讲述的经验。
启发幼儿大胆想象,你还想让小白云变成什么风筝?为什么呢?如:“小白云一会儿变成小鸭子,嘎嘎嘎地叫着……”引导幼儿运用图片中的故事结构连贯讲述。
六、结束活动。
《放风筝》教案篇2活动目标:1、欣赏风筝对称的艺术美,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第三阶第8课放风筝教案
第三阶第8课放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放风筝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团队合作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教授学生放风筝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
如何在风筝飞行过程中保持平衡和控制风筝的方向。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简单的体育活动来热身,让学生放松身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2. 知识讲解。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历史,让学生对风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放风筝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场地、如何正确地扎好风筝线、如何控制风筝的飞行方向等。
3. 实践操作。
在讲解完基本方法和技巧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或者草地上进行实践操作。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一遍放风筝的过程,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并鼓励学生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4. 总结反思。
在实践操作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
让学生们分享他们在放风筝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同时总结放风筝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
1. 风筝。
2. 放风筝的场地。
3. 放风筝的线。
五、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听取学生的总结反思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小测验或者问答来检验学生对放风筝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放风筝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放风筝这一活动,也让学生们更加热爱大自然,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类似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放风筝》教学设计(6篇)
《放风筝》教学设计(6篇)《放风筝》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放风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放风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1.诵读古诗《村居》(1)师:(出示古诗)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大熟悉的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读读。
(2)师:孩子们,你们能说说这首诗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句话:谁干什么)(3)师:诗里没有写风呀,怎么说是写风筝的呢?2.学习资料袋里的内容,了解有关风筝的知识师:说得真好!我们语文书中也有一个地方介绍了风筝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1页,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吧!师:山东潍坊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国际风筝节,可见风筝得到大家的喜爱。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叫《风筝》。
3.板题,读题。
师:(板题)我们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课前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借用诗词为学生的文本感悟做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考级曲目放风筝教案设计
考级曲目放风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学习放风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掌握放风筝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
(1)讲解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传授放风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指导学生掌握放风筝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放风筝的乐趣。
(2)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放风筝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三、教学过程。
3.1 情境创设。
在课堂上播放一段有关放风筝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知识讲解。
(1)讲解放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介绍放风筝的种类和制作材料。
(3)传授放风筝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3 示范操作。
老师向学生展示放风筝的正确操作方法,并解释注意事项。
3.4 学生练习。
让学生分组进行放风筝练习,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
3.5 活动总结。
让学生展示他们放风筝的成果,并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四、教学手段。
4.1 多媒体教学。
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放风筝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4.2 实物展示。
准备各种类型的风筝和放风筝的工具,让学生亲自接触和操作。
4.3 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放风筝的练习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价。
5.1 评价方式。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展示成果等方式进行评价。
5.2 评价标准。
(1)学生是否掌握了放风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学生是否能够在实践中正确操作放风筝。
《放风筝》教学教案设计
《放风筝》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放风筝的基本知识,包括风筝的构造、放飞技巧等。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制作和放飞风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享受放风筝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风筝的历史与文化介绍风筝的起源、发展以及各地的风筝文化。
讲解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风筝的构造与制作讲解风筝的基本构造,包括框架、面料、线等。
教授风筝制作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风筝。
3. 风筝的放飞技巧讲解风筝放飞的基本原理,如风的方向、风筝的稳定性等。
教授风筝放飞技巧,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风筝图片,引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风筝有什么了解?”,“风筝在我国有什么文化意义?”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风筝的历史与文化,让学生了解风筝的重要性。
讲解风筝的构造与制作,引导学生动手制作。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讲解风筝的放飞技巧,学生进行放飞实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风筝的质量: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
2. 学生放飞风筝的技巧:评价学生在放飞过程中的操作熟练程度、对风筝稳定的控制等。
3. 学生对风筝文化的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风筝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风筝的历史与文化、构造与制作、放飞技巧等内容。
2. 风筝制作材料:如竹条、面料、线等。
3. 风筝样品:展示各种不同风格的风筝,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应准备好教学PPT、风筝制作材料和风筝样品。
确保有一个宽敞的户外场地,适合学生放飞风筝。
2. 教学阶段:按照教学PPT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与文化。
《放风筝》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放风筝》教学设计(精选15篇)《放风筝》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3个生字,学会其中1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风筝、阳光明媚、体育场、各式各样、老鹰、仙鹤、线轴、拽着、稳稳当当、骨碌碌、橘红色、墨绿、精致、宇宙”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在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风筝进行想象。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写风筝的诗或文章。
2、自制或买风筝准备参加放风筝活动。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思路:从学过的古诗导入,在学生对风筝的历史有了简单了解之后,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掌握观察图画的一般顺序,在理解图画的基础上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理清“大蜻蜓”飞上天之前、之时、之后的情景,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兄弟俩当时高兴的心情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为巩固理解,加深印象,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搜集材料,拓展阅读(最好也应该要求学生读熟。
为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带学生外出放一次风筝,最后,写一篇,将这种感受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引趣,启发导入以古诗《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导入,揭题并简介风筝。
二、观察图画,自学探究1、指导按“从上到下、从景物到人物”的顺序观察图画。
自由发言。
2、图文对照,自读课文,学习本课中的生字并画出生词。
重点指导以下生字词:“鹦鹉、老鹰、仙鹤、蜈蚣”等,联系事物,观察特点,说出记忆方法。
用手书写记忆生字。
3、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畅所欲言说说课文大意。
三、深入探究,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1、同桌齐读课文,讨论作者在课文中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又写了什么。
理清文章思路,重点讨论作者是怎样把放风筝的过程写具体的。
放风筝的学问详细教案
研究性学习教案《放风筝的学问》三年级下册任课教师:乌兰浩特市兴安第一小学综合组车清云《放风筝的学问》---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三年级)【教材与学情分析】春天,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好时机。
在休息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老人、青年在广场上放风筝,唯独缺少放风筝的孩子们。
回想自己的小时候,放风筝的是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呀!在当下的素质教育中,孩子们在校时间不超过六小时,作业也有了明确的时间限制,应该说是有了充足的“玩”的时间啊,可为什么在操场上、花园里、广场中,还是见不到他们的影子呢?通过了解放风筝的好处、风筝的种类、风筝的制作技巧(可以自己制作风筝)、最后放飞风筝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味放飞风筝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本活动不仅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制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学习制定放风筝的研究方案。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制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重点:让学生知道影响放风筝的因素有哪些?难点:制定放风筝的研究方案。
【教法与学法】研究性学习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
它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生活却给了它最大的发展空间。
每次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关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
由此,我们师生共同商榷,确定了活动原则:师生共同实践,小组共同探究,自主独立思考、感悟,然后不同形式的汇报,给学生最大的发展、展示空间。
它的主旨就应该是“实践”,要“动”起来。
从开题定课、资料查寻、认识风筝、请教能人、设计创造、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等系列活动,所有的孩子人人动手、动脑参与。
《放风筝》教案:带你领略春季风筝运动的乐趣
《放风筝》教案:带你领略春季风筝运动的乐趣。
教案目标:1.让学生了解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风筝。
3.让学生掌握放风筝的基本技能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4.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及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了解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风筝最初是在中国发明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喜爱和欢迎,它既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PPT、素材图片及课外阅读的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第二步:学会制作简单的风筝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己制作简单的风筝。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手把手的体验,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模板,让学生可以更快地制作出自己想要的风筝。
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和探讨不同的风筝类型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三步:掌握放风筝的基本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学习到放风筝的基本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风力、风向等与放风筝有关的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示范让学生学习风筝的放置、拍照、调整高度、切换姿态等技能。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提醒学生关注安全,避免在人群拥挤的地方放风筝,以及注意风筝不要飞到高压电线、树木、建筑物等危险区域。
第四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及创新能力让学生分组进行风筝比拼活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在制作风筝和组织比赛时进行创新思考,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比赛中可以设置多个奖项,如最高飞行高度奖、最短飞行时间奖、最美飞行点缀奖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性和参与度。
教案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放风筝的乐趣,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安全意识。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提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领略春季风筝运动的魅力,体验这一独特的文化传统。
大班放风筝教案
大班放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和分类。
2.掌握放风筝的基本技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风筝的分类和基本知识。
2.放风筝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风筝、相应的绳子、彩色纸、铅笔、剪刀、胶水、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老师出示一张风筝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问:“你们谁放过风筝吗?你们对风筝有什么了解?”待学生回答后,引入新课。
2.学习风筝的基本知识:通过PPT介绍风筝的概念、起源和分类,并辅以生动的图片和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
3.制作风筝:①组织学生分组制作风筝,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风筝的外形和图案。
②发放彩色纸、铅笔、剪刀、胶水等制作风筝所需材料,指导学生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剪裁、拼贴、粘贴等操作。
③教师和助教及时巡视,帮助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讲解放风筝的技巧:①向学生介绍放风筝的基本技巧,如选择合适的场地、正确系好绳子、把风筝顺利放上天空等。
②进行相关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
③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练习,让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操作。
5.放风筝比赛:①将风筝回到原点后,组织学生进行放风筝比赛。
②比赛评选可以根据飞行高度、飞行时间等因素进行评分。
③表彰获胜小组,鼓励其他小组。
六、课堂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风筝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思考风筝活动对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
七、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风筝制作经验,写一篇风筝制作心得体会。
八、板书设计:无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和放风筝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又加深了他们对风筝的了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活动设计紧凑,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示例之放风筝
教案示例之放风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风筝的历史和意义,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学习放风筝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放风筝活动,锻炼身体,增强户外活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放风筝的历史与文化2. 放风筝的基本技巧3. 放风筝的安全知识4. 团队协作与沟通5. 户外活动的重要性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用于讲解放风筝的历史与文化。
2. 准备放风筝的工具和材料,如风筝、线等。
3. 选择合适的户外场地,确保安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放风筝的历史与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放风筝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放风筝方法。
3. 实践: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放风筝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单介绍放风筝的历史与文化,说明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学生掌握放风筝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能独立完成放风筝任务。
4. 学生通过放风筝活动,增强户外活动意识,提高身体素质。
六、教学活动:1. 放风筝比赛:分组进行放风筝比赛,比一比谁的风筝飞得更高、更稳定。
2. 风筝创意设计: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风筝,增加活动趣味性。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放风筝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风筝博物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八、安全与纪律:1. 强调放风筝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如远离高压线、注意身体状况等。
九、教学反思:2. 听取学生意见,不断完善放风筝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十、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表现和兴趣,调整放风筝活动的难度和深度。
2. 结合季节和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放风筝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3. 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放风筝的机会和资源。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如何将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融入教学目标中,使学生能够在放风筝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放风筝教案(15篇)
放风筝教案放风筝教案(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放风筝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放风筝教案1设计意图:小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通过日常观察,时常看见孩子在点数仍然存在于唱数阶段,没有办法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计数。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计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重要方面。
小班幼儿在点数时经常会出现重数、漏数、乱数等手口不一致的现象,这都是由于他们不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而造成的。
小班幼儿的学习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因此,5以内的基数是符合小班下学期需要与发展水平的。
那么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学呢?所以此次活动我选用了既具有乡村特色又通过园本课程春天中的的风筝。
通过公园里的花和小朋友初步接触4以内的数,接着有风筝的线断了增加难度感知5以内的数,在活动过程中手口一致的点数。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数量为4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2、学习排除干扰根据颜色寻找一定的路径,发展观察力。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2、4的数字卡一张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为4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看图)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数学的世界进行探索吧!春天来了,草地上漂亮的花朵都开放了。
我们来数数有几朵花?(引导幼儿点数)老师:来,我们一起来数吧,1,2,3,4,5我们数到几了呢?对!数到5了!广场上有5朵花!老师:我们再来数一遍吧!(引导幼儿再次集体点数并说出总数)老师:刚刚我们是大家一起来数的,现在哪个小朋友自己到前面来数一数呢?(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点数,注意引导幼儿要手口一致地点数)老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草地上还有什么呀?哦,有小朋友,广场上有几个小朋友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哦,广场上有四个小朋友。
放风筝去教案
放风筝去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生能够掌握放风筝的基本技巧。
3. 学生能够体验放风筝的乐趣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 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放风筝的基本技巧。
3. 放风筝的乐趣和团队合作。
教学难点:
1. 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放风筝的技巧。
2. 学生能够理解放风筝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
1. 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2. 放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 开阔的场地用于放风筝。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放风筝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教师讲解放风筝的基本知识,包括放风筝的起飞技巧、控制技巧等。
2. 教师介绍放风筝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放风筝在不同国家的传统和意义。
三、实践操作(30分钟)
1. 学生分组制作放风筝,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2. 学生在开阔的场地上放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四、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放风筝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放风筝的心得体会,或者制作一份放风筝的
操作指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了放风筝
的基本技巧,还体验了放风筝的乐趣并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放风筝初中教案
放风筝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风筝的基本原理,知道风筝的构造和飞行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风筝的历史与文化2. 风筝的构造与飞行原理3. 放风筝的技巧与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风筝的历史与文化,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讲解:介绍风筝的构造和飞行原理,让学生明白风筝为什么能够飞起来。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风筝,并学习放风筝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4. 总结: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总结放风筝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风筝制作材料:纸张、竹条、线等。
2. 放风筝场地。
3. 相关课件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的风筝是否美观、结实。
2. 学生放风筝的技巧是否掌握,是否能顺利放飞风筝。
3. 学生对风筝历史与文化的了解程度。
六、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好风筝制作材料,并确保放风筝场地安全。
2. 课堂管理: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3. 教学拓展:可邀请专业放风筝人士进行授课,或组织学生参观风筝博物馆,深入了解风筝文化。
4. 课后总结: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放风筝的体验,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放风筝的历史与文化,掌握风筝的构造与飞行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放风筝安全教案
放风筝安全教案教案标题:放风筝安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放风筝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了解放风筝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放风筝的实物或图片。
2. 安全注意事项的图表或幻灯片。
3. 学生的放风筝经历调查表。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展示放风筝的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或分享他们放风筝的经历。
讲解放风筝的基本知识和技巧:1. 讲解放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介绍放风筝的基本构造和材料。
3. 演示如何正确地放风筝,包括选择适当的场地、正确操纵放风筝线等。
讲解放风筝时的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图表或幻灯片展示放风筝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选择开阔的场地、避免放风筝靠近电线和树木等。
2. 强调学生在放风筝时应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与其他人和物体碰撞。
团队合作练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放风筝。
2. 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确保放风筝的安全和成功。
3. 学生互相展示和飞行自己的放风筝。
总结:1. 回顾放风筝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强调放风筝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 鼓励学生在放风筝活动中保持团队合作和交流。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放风筝活动中尝试设计不同形状和材料的放风筝。
2. 组织学生参加放风筝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技巧。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放风筝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情况。
2. 对学生的放风筝安全知识进行口头或书面测试。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2. 学生是否掌握了放风筝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或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安全教案放风筝
安全教案放风筝教案标题:安全教案-放风筝教学目标:1. 了解放风筝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掌握放风筝的安全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放风筝模型或图片。
2. 放风筝的绳子和纸张。
3. 安全宣传海报或图片。
4. 计时器或钟表。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展示放风筝的模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放过风筝?你们觉得放风筝有什么乐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知识讲解(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放风筝的基本知识,包括风筝的材料、形状和结构。
2. 解释放风筝的原理,即通过风的力量使风筝飞起来。
3. 演示如何制作简单的风筝,让学生了解放风筝的过程。
安全知识(10分钟):1. 分发安全宣传海报或图片,向学生展示放风筝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强调以下几点:a. 选择合适的场地:远离电线、树木和人群密集区。
b. 注意风向和风力:避免放风筝的时候风力过大或风向不稳定。
c. 绳子的使用:使用坚固的绳子,避免绳子过长或打结不牢固。
d. 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绊倒或碰撞到其他人或物体。
练习与实践(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只风筝。
2. 学生按照安全知识进行实践,选择合适的场地、使用适当的绳子,并确保风筝的结构牢固。
3. 学生在指导老师的监督下放飞风筝,注意观察风向和风力的变化。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整个放风筝的过程,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在放风筝的过程中,你们学到了哪些安全知识?你们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庭或课余时间继续放风筝,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成果。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风筝制作或风筝比赛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制作和放飞风筝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是否遵守安全规则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表现。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学到放风筝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且了解到放风筝的安全注意事项。
放风筝去教案参考6篇
放风筝去教案参考6篇教案的成功需要教师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教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学年级的要求进行调整,下面是网作者为您分享的放风筝去教案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放风筝去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放风筝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放风筝儿歌,能说出需要注意的安全规则。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放风筝的安全规则。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风筝一个,教学挂图活动过程1、导入师:这是什么?小朋友喜欢放风筝吗?知道在放风筝时要注意哪些吗?2、请幼儿讨论并回答教师先提出问题,启发幼儿讨论,之后教师小结。
(1)师:放风筝要选择什么样的场地?很窄小的街道或者人群拥挤的地方可以吗?上空有很多电线的场地可以吗?坑坑洼洼的场地或者山上可以吗?(2)小结:放风筝要选择安全的场地,开阔平坦,没有树木,路灯和电线等障碍物的场地比较安全,比如广场或者公园的草地。
(3)师:放风筝时跑得快会发生什么危险?风筝绳很细,如果使劲握住或被缠住会有什么危险?如果在有高压电线的'场地放风筝会有什么危险?(4)小结:放风筝要慢慢跑,留神脚下,不能光顾着看风筝,否则容易被石头或草丛绊倒或踩到坑洼的地方扭伤脚。
风筝绳很细,会割伤皮肤,要小心。
不要在高压电线附近放风筝,如果风筝缠绕到电线上,可能会使人触电。
3、学习放风筝的安全儿歌(1)师:刚才小朋友们把放风筝要注意的问题都找了出来,谁能把这些注意事项完整地讲出来呢?(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放风筝的安全儿歌①师:有一首儿歌把放风筝要注意的事项都编了进去。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②教师完整朗诵儿歌③师:儿歌先讲了什么安全注意事项,后讲了什么?④集体学习朗诵儿歌4、总结师:小朋友学习了放风筝要注意的安全规则,我们一起来回顾。
它们是:要选择开阔平坦,没有树木、路灯和电线等障碍物的场地;要慢慢跑,留神脚下;注意不要被风筝绳割到手;要远离高压线。
《放风筝》教学教案设计
《放风筝》教学教案设计《放风筝》教学教案设计(精选11篇)《放风筝》教学教案设计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初步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学习前两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初步观察画面,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春天来了,春光是这样地明媚,这是放风筝的好季节。
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当中谁放过风筝?谁能给大家说说自己放风筝的情景?风筝上天了,我们的心也跟着风筝飞上了蓝天,想象的翅膀随着飘荡的风筝展开了。
放风筝这是一项愉快而有意义的活动。
今天我们就学习《放风筝》这一课。
二、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写了()和()星期天()的事。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仙鹤(h8):一种腿很长、嘴巴很尖的美丽的大鸟。
(鹤:读音(h8):分析字橘红:像橘子一样红的颜色,红中带黄。
(分析字形:右上是“矛”,一撇不能丢;右下是“冏”,“八”不能少。
)斑(b1n)纹:“斑”是左中右结构的字,突出中间的“文”。
缓(hu3n)缓:慢慢地。
(指导写好右半边。
右上是“爫”;右中是“一”,不是“冖”;右下是“友”。
)翘(qi4o)着:教学字形:左上不能写成“戈”;左下是“兀”,竖弯钩要写得宽一些,才能包住“羽”。
拽(zhu4i):左右结构。
右边是“曳”,最后一笔是“撇”。
这个字是“拉”的意思。
(2)多音字。
“骨”是多音字。
在文中“骨碌碌”一词中“骨”应该读“g&”。
(3)理解词义。
宇宙:“宇”在字典中指所有的空间。
“宙”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
因此这个词是指所有的空间和时间,也可理解为无边无际的天空。
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
文中是指风筝的式样各不相同。
缓缓:不迅速,慢慢地。
文中指风筝在慢慢地飞上天空。
精致:“致”是细密、精细的意思,“精致”是精巧细致的意思。
课文中是指称“小卫星”的风筝做得精巧细致。
放风筝的教案
放风筝的教案主题:放风筝教学目标:1. 了解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掌握放风筝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放风筝的基本技巧。
2. 掌握放风筝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放风筝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2. 放风筝的器材,如竹竿、纸张、线轴等。
3. 安全知识宣传素材,如口号、海报等。
教学流程:Step 1:引入(10分钟)1. 准备一些放风筝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介绍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讨论放风筝的乐趣和益处。
Step 2:讲解放风筝的基本技巧(15分钟)1. 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放风筝所需的器材。
2. 示范如何制作和调节风筝。
3. 详细讲解如何控制风筝的高度和方向。
Step 3:学生练习放风筝(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放风筝的器材。
2. 学生按照指导制作自己的风筝,并练习控制风筝的高度和方向。
3. 学生互相观察和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放风筝的技巧。
Step 4:安全知识宣传(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放风筝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2. 让学生创作安全宣传口号或海报,强调放风筝的安全意识。
Step 5:团队比赛(15分钟)1. 将学生重新分组,每个小组通过竞赛形式展示他们的放风筝技巧。
2. 老师评选出最佳飞行高度、最准确控制和最美观的风筝作品。
Step 6: 总结(5分钟)1.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强调放风筝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分享学生的心得体会,鼓励他们在课外继续放风筝的活动。
Step 7:作业(5分钟)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放风筝的体验或观察记录,并鼓励他们继续放风筝的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了放风筝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并通过团队比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撰写指南:教小学生放风筝
教案撰写指南:教小学生放风筝一、教学目标1. 掌握放风筝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
2. 掌握放风筝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掌握放风筝的基本方法。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
四、教学内容1. 初识放风筝。
了解风筝的起源以及基本构造,了解风筝的种类。
2. 放风筝前的准备。
了解天气因素,选择放风筝的合适条件,科学安全地选择放风筝的地点。
3. 风筝的制作。
了解风筝的制作原理以及材料的选择和制作步骤,进行团队协作。
4. 放风筝的基本方法。
了解如何掌握风筝的飞行姿态,掌握基本的放风筝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放风筝过程中的小技巧。
解放风筝时注意的事项,学会处理突发事件,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
6. 总结与归纳。
总结风筝放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归纳风筝放飞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方法1. 问答法、讲解法。
2.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与讨论,促进团队意识的培养。
3. 亲身体验法,进行实地授课。
六、教学手段1. 课件展示。
2. 示范风筝的制作与放风过程。
3. 实地授课。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与动手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2. 考核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及掌握程度。
3. 以小组形式完成放风筝的任务,对小组表现进行评价。
八、教学后记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看到,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非常完整,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放风筝的基本方法,并且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目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有趣且实用的学习环境。
希望教育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强大的支撑,成为学生一生的纵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教案
《放风筝的学问》
三年级下册
任课教师:乌兰浩特市兴安第一小学
综合组车清云
《放风筝的学问》
---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三年级)
【教材与学情分析】
春天,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好时机。
在休息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老人、青年在广场上放风筝,唯独缺少放风筝的孩子们。
回想自己的小时候,放风筝的是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呀!在当下的素质教育中,孩子们在校时间不超过六小时,作业也有了明确的时间限制,应该说是有了充足的“玩”的时间啊,可为什么在操场上、花园里、广场中,还是见不到他们的影子呢?通过了解放风筝的好处、风筝的种类、风筝的制作技巧(可以自己制作风筝)、最后放飞风筝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味放飞风筝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本活动不仅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制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学习制定放风筝的研究方案。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制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重点:让学生知道影响放风筝的因素有哪些?
难点:制定放风筝的研究方案。
【教法与学法】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
它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生活却给了它最大的发展空间。
每次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关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欢的
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
由此,我们师生共同商榷,确定了活动原则:师生共同实践,小组共同探究,自主独立思考、感悟,然后不同形式的汇报,给学生最大的发展、展示空间。
它的主旨就应该是“实践”,要“动”起来。
从开题定课、资料查寻、认识风筝、请教能人、设计创造、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等系列活动,所有的孩子人人动手、动脑参与。
小小风筝大学问,如何独立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如何合作创造、制作,如何请教,如何总结……孩子们会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中长大,在不断的交流和碰撞中打磨着自己的意志,充实着自己的大脑,丰富着自己的学识,增长着自己的见识,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是整个绚丽多姿的春天。
【教学程序设计】
一、激趣开题
1、播放《放风筝》歌曲。
认真倾听,谈感受。
老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准备好了。
老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
老师:同学们好。
首先,老师带着大家共同欣赏一首歌。
放歌曲——欣赏
老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学生谈感受。
(3个同学)。
二、学生说一说,怎样放的风筝?(成功与失败)
老师:放风筝真有趣,那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
同学:学生说放过。
老师:你们什么时候和谁放的风筝?风筝放的怎么样呢?谁来说一说
同学:有的同学说与家长放的风筝,风筝放的很高,有的同学放的很低。
(找3个同学)(必须说出成功与失败)
老师:真奇怪,为什么有的风筝越飞越高,而有的老飞不起来呢?看来放风筝的学问可大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放风筝的学问。
板书:八放风筝的学问
三、放风筝的好处
老师:放风筝的学问可大了,那你们知道放风筝有哪些好处呢?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放风筝有哪些好处?
学生说放风筝的好处:通过查找资料,放风筝的好处是:
教师查找的资料:
使人得到充分的空气浴、日光浴。
使人全身得到协调舒展的综合锻炼。
经常放风筝能明目美容。
放风筝能使人精神得到放松。
风筝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减缓老年人的脑衰老。
四、提出问题
老师:风筝有这么多的好处,同学们想不想放风筝呀?我们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影响放风筝好与坏的因素有哪些?组长把结果写在放风筝的研究方案4上。
小组组长汇报板书问题:影响放风筝好与坏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猜想:(环境风筝自身因素技巧与注意)三个方面板书
五、研究方法
老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只是猜想,怎样验证猜想的对与错呢?
学生:说放风筝
板书研究方法:实验法(放风筝)
六、制订放风筝的研究方案
老师:在放风筝之前我们的小组一定要计划好怎样去放风筝,还需要我们拟定好小组的研究方案。
同学们看大屏(放风筝的研究方案)教师讲解研究方案
放风筝的研究方案
第()组
1、小组成员:
2、小组分工:
3、活动场地:学校操场
4、我们猜想影响放风筝好与坏的因素有哪些:
5、研究方法:
6、活动步骤(选择一个你们小组的猜想进行研究怎样放风筝):
7、结论:
七、放风筝注意什么
老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那我们放风筝的时候注意哪些呢?
学生:找学生说(引出安全问题)
老师:各个小组都计划了怎样去放风筝,下节课我们共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
八、介绍风筝的材料
老师:既然打算要放风筝,你们知道风筝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提问:为什么要用竹子?用铁筋行不?对比纸和布
老师:那我们下节课放风筝,同学们应该选择合适的风筝,如果自己做,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师介绍自己的风筝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九、欣赏
教师:全国各地的人都喜欢放风筝,尤其山东的潍坊是风筝的故乡。
我们欣赏一下各式各样的风筝。
十、拓展
教师:下节课放风筝,我们可以选择你们欣赏过的风筝作为参照,去制作或购买。
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下节课的到来,共同去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从搜集资料的能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得到了很大提高,无论是网上搜集还是照片、文字的整理配合,几个人的手抄报质量的很高。
学生从搜集资料中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老师让学生汇报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口头汇报、手抄报展示等,学生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逐渐学会了用完整的语言精练介绍资料,还知道了怎样运用丰富的汇报形式使自己的资料更加吸引别人的兴趣。
学生自由汇报资料,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大方与人交流。
汇报资料后,学生自由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全班一起共同帮助解决问题,规划好下阶段的活动计划,并生成了新主题。
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适时地营造了小组讨论合作的和谐氛围,并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等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最后,鼓励学生将活动更深入、全面地开展下去。
在孩子们不断提高、成长的过程中,作为活动参与者、指导者的老师,我也在不知不觉地随着他们一起探究着,感动着他们的感动,收获着他们和我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