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 版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 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o满分140分o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A. 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 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C. 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 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王由相信天命到否定天命观,强调民心的重要性,体现了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者要求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求,A符合题意;B说法不正确,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措施均着眼于维护自身的统治;C是近代西方思想;商周时期没有宗教神学,D不正确。

点睛: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为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王权通过借助神权来提高自身的权威,材料中的占卜即是表现之一。

2. 汉武帝元朔五年之前,凡是做宰相的都是侯爵。

之后武帝广开门路,宣招四方之士,任贤序位,量能以授官。

据此说明A. 汉代已形成完善的选官制度B. 异性诸候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C. 汉初对宰相治政素养要求不高D. 丞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的猜忌【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出于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起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为相,说明其对宰相的政治素养的要求不高,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代选官制度的相关信息,A不正确;材料所述选取的是有识之士,不是诸侯,B不正确;材料所述是皇帝旨在削弱相权的措施,不是对丞相的猜忌,D不正确。

点睛: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频繁更换宰相,启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做宰相,实行内外朝制度等,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3. 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元世祖忽必烈诏“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统摄”,诸侯如真定史氏、保定张氏等,都一度被削去军权,保留的都是文职。

忽必烈此诏旨在A.保障中央政府集中控制军事大权B.实行兵民分治以便削减军事力量C.实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D.有效地抑制汉地世侯的割据势力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统摄”“都一度被削去军权”可知,忽必烈此诏旨意在实行军民分治,削弱地方的军事权,故B项正确;“管军官掌兵戎”说明军事并不都由中央控制,只是地方的军权要受中央节制,故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地方分权的信息,故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强调主旨,故排除D 项。

2. 下列科技文化现象出现于明清时期的是①《清明上河图》②抨击君主专制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④京剧A.①④ B.②③C.②④ D.①②参考答案:C3. 有学者对张容在1901~1911年创办和投资的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在大生纱厂出现引人注目的连年赢利的条件下,一个新出现的现象同样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张骞新创办和投资的企业数目,同时出现了超大幅度的迅速的增加。

该分析意在强调张骞A.投身实业的勇气B.实业救国的智慧C.企业发展的危机D.工业强国的成就C民国成立之前,张謇的企业蓬勃发展,材料中“企业数目,同时出现了超大幅度的迅速的增加”信息说明张謇办企业由于过多和过大,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将会导致企业的危机,故C项正确;前半段强调的是勇气,后半段强调的是危机,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张謇创办企业的智慧,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分析张謇企业对于国家富强的支持作用,故D项错误。

4.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2019-2020】安徽省蚌埠市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

【2019-2020】安徽省蚌埠市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

【2019-2020】安徽省蚌埠市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高三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1、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右图是一幅古代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C.汉朝 D.唐朝2、在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3、魏征是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

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D.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4、明太祖曾经写诗发出这样的感叹:“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B、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C、设置内阁D、设置军机处5、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6、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

这一议论反映了()A.农本思想被否定B.重商主义盛行C.传统义利观废弛D.抑商观念削弱7、.明代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

其中策一项,对其内容明确界定:“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的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含解析

蚌埠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1.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解析】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排除A;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这样的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了其参与议政的权力和机会,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而不是强化,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对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这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准确表达的能力,以武则天时代的皇权与相权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专制制度下,皇权对相权的压制和控制,考生需要对每一个选项逐一排查,发现与题干不一致的地方,然后选择表达最严密和准确的选项。

武周时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二者为政务中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与凤阁、鸾台协商处理政务之意,故意味着参与议政的人员增多,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弱化,而皇权等于得到了强化。

2.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

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

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 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 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 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D. 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答案】A【解析】唐设安西都护府统治高昌后土地买卖文书减少,说明土地自由买卖被唐政府限制,反映当时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土地买卖,故A正确;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故B错误;土地买卖文书减少并不能说明经济发展,故C错误;高昌地区土地买卖文书减少,也无法得出“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的结论,故D错误。

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详解

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详解

2019年4月蚌埠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580年,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鄇(侯)田,争执到晋侯那里。

郤至说,鄇田所在的温邑是自己的“故地”;天子使者以温邑先后赐封的变化进行反驳,最后取得了晋侯支持,承认鄇田属“王室之邑”。

该事件表明A. 井田制已经被土地私有制所取代B. 国有土地的面积不断缩小C. 周王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遭破坏D. 晋侯主张维护土地国有制【答案】C【详解】材料核心信息:大夫与周王室争田,诸侯充当裁判。

这违背了分封制层层向下分封爵位和授土授民的原则,反映了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权威和实力衰弱。

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体现井田制与土地私有制及其变化的信息,A项排除;材料涉及周王室与各级贵族争田,争夺土地使用权。

没有体现国有土地的变化信息,B项排除;晋候支持周王室主张不等于晋候支持土地国有制,D项排除;【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

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例如,材料核心信息是大夫与周王室争田,诸侯充当裁判;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

例如,大夫与周王室争田,诸侯充当裁判。

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其根源在于周王室权威和实力的下降。

2.《淮南子》记载,“孔子、墨子皆修先圣之术,通六艺(即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之论”。

该记载认为儒、墨两家A. 注重传承传统文化B. 把六艺看作先圣之术的精华C. 主张维护礼乐制度D. 要求地主阶级重视先圣修养【答案】A【详解】从材料中“孔子、墨子皆修先圣之术,通六艺”可以得出材料核心信息是孔子与墨子都注重传承传统文化。

因为先圣之术和六艺是孔子与墨子那个时代的传统文化。

故答案为A 项;材料中先王之术和六艺是并列存在,B项排除;C项说法以偏概全,排除;材料主旨是孔子与墨子注重传统文化,没有涉及他们倡导地主阶级学习先王之术和六艺的信息,D项排除。

精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

精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史记》载)伍子胥(楚国人)为报父兄被楚平王所杀之仇,逃至吴国,最终引吴兵攻楚并破城。

当时对此持肯定态度的是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A【解析】《史记》从正统的角度阐述违背等级秩序,必将受到惩罚,属于儒家思想等级秩序观念,A正确;B主张法治思想;才主张无为思想;D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

2. 孟子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据此可知,他们A. 反对君主绝对专制权力B. 政治主张根本对立C. 实质是在反对君主制度D. 具有民主化的倾向【答案】A【解析】孟子认为君主要实行仁政,否则会被推翻,卢梭认为统治阶级不要违背民意,都反对君主专制,A正确;主张基本相同,不是对立,B错误;卢梭是反对君主专制,孟子是维君主服务,C错误;孟子不具有民主化倾向,D 错误。

3. 《唐律疏议·斗讼》“殴伤妻妾”条规定:“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与凡人比减二等);死者,以凡人论。

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等”。

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了A. 血缘亲疏B. 男尊女卑C. 妻妾有别D. 引礼入法【答案】D【解析】材料中对于打伤妻者和妾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规定,体现出在法律基础上注重传统观念渗透,属于引礼入法的体现,D正确;血缘关系材料没有说明,A错误;材料并不是体现男尊女卑观念,B错误;妻妾有别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

4. 宋代,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

对于农村和城市下层的妇女来说,它是不可行的;但是富有的家庭经常为他们的女儿缠足以增加她们的魅力、展示她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加强对女孩行为的控制。

这表明宋代A. 缠足之风在上层社会更加盛行B. 缠足是贵族妇女所独有的独权C. 富家女子更易受理学思想影响D. 经济条件是缠足的决定性因素【答案】C【解析】“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主要是受到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影响,C正确;缠足下层社会也有出现,A和B错误;缠足并不是经济条件决定,D错误。

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

儒家重视诚信之徳,源于诚信在修身做人、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诚信”是由“诚”与“信”两个既有差异、又相互贯通的德目融合而成。

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认为“诚”就是真实无妄,是天道之本然,也是天地自然运动变化的原动力。

关于“信”字,《说文解字》“信,诚也,从人从言”,认为“信”的基本语义是言行一致。

在“诚”与“信”的关系上,儒家主张“诚于中,信于外”。

“诚”属于道德理念本体,是道德主体的一种内在德性,也是“信”的前提与内在依据;“信”是一种实践理性法则,体现的是社会化的道徳践行,是“诚的保证与外在表现。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守诚信,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

还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一个人说话做事能诚实守信,虽行万里也不难,反之,如果不讲诚信,必然会寸步难行。

孟子也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认为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迫求诚信是做人的必备品质。

取信于民是为政之根本,也是一个国家政治生命之所在。

《论语》中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认为治理面积小、资源少的小国,基本的施政方针是工作严谨,信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吏,根据农时役使百姓。

当孔子的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时,孔子回答说当政者可以没有饭吃,政府也可以去掉武备,唯独不能失去人民的信任。

儒家认为个人要养成诚信之德,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

孔子说“笃信妤学,守死善道”,在通往诚信的道路上,要有坚定的信念,应该勤奋好学。

“好信而不好学,其蔽也贼。

”一个只讲诚信而不好学习的人,因为不明是非就容易为人所利用,反过来还会害已害人。

安徽省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

安徽省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

安徽省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治水成功后“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距今九千年左右的济南月庄遗址出土了黍、粟和一定数量的水稻,且出土黍多的地方稻则少,出土稻多的地方黍则少。

这说明A.北方传统农耕相对发达B.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C.早期农业合理利用环境D.北粟南稻格局已经形成2.“上农除末”的秦王朝,在严厉打击中小商人,贬黜其社会地位、加重其经济负担的同时,又对乌氏倮这样的大工商业者给予特殊的荣誉和照顾,使之“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

这反映秦朝A.经济政策存在内在矛盾B.工商业的发展严重受挫C.政府措施服务集权统治D.重农抑商政策执行灵活3.北魏孝文帝时形成了结合本民族传统和汉制的新官方礼制体系,孝文帝还颁布诏书,要求“党里之内,推贤而长者,教其里人,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和、妻柔。

”这说明,孝文帝礼制改革旨在A.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B.确保统治秩序的稳定C.实现汉晋体制的回归D.借礼教加强民族交融4.“士大夫”一词在唐初多指门阀士族,后来主要指“熟诗书、明礼律”的官员。

到宋代,“士大夫”多指家世不太显赫的地方精英家族,甚至成了士族的对立面。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门第观念的影响力基本消失B.儒家伦理开始影响基层治理C.地方势力崛起冲击中央集权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5.1280年,元朝政府规定,对贩卖土货的商人改收单份税,鼓励国内贸易商出洋贸易。

1293年,中书省又制定了“二十三条则法”,整顿市舶贸易,严防走私。

这反映A.政府谋求对外贸易的巨大利润B.商税成为政府主要财政来源C.海外贸易的走私现象异常严重D.重农抑商政策已被逐渐放弃6.在汉代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下,“成汤祈雨”的故事基本定型。

表1为该故事在唐中晚期至明中晚期书写内容及特点的变化。

2019-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 年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 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12 页,满分240 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 I 卷(必做)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此后,再涂写其余答案标号。

2.第 I 卷共 25 小题,每题 4 分,共 10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9.清李慈铭在《越缦堂日志》中记录了一副春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这副春联应出自A.鸦片战争时期的封建官吏B.维新变法时期的财产阶级维新派C.洋务运动时期的封建固执派D.辛亥革命时期的财产阶级革命派10.有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以下议论:“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敬帝国主义文化”。

你以为这人对该历史事件的议论是A.非理性的B.完整错误的C.片面的D.中肯的11.以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应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A.国内生产总值增添率的变化状况B.人口增添率的变化状况C.与我国建交国家数目的变化状况D.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变化状况12.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历史学家以为,欧洲近代初期的文艺中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发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度。

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保证了代议制的逐渐成立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宽泛接受D.促进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13.19 世纪中后期,“贵族每天酗酒赌博来消磨光阴,结果欠债累累;一个年薪 100 镑的下院书记官一年行贿 5000 镑;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达,有了钱就在自卑驱遣下拼死讲排面” 。

这最能表现出A.工业革命引起了道德危机 B.工业革命致使英国政治更为杂乱C.工业革命引起阶级关系的改动D.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4.右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讲堂笔录,此中遗漏的知识点应当是A.挣脱苏联的经济制裁B.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C.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D.欧洲资源的严重不足15.某学者把苏联(俄 )二三十年月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此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D.斯大林模式确定16.历史老师把地区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色归纳成右边的表格。

2019届安徽蚌埠一质检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届安徽蚌埠一质检历史试题及答案

7 1 8 5 4年 8月, 英、 美公使乘兵船北上, 要求面见皇帝和大学士, 提出修约要求。 清政府派官 。 员到大沽口外拦阻, 并认为 “ 所开各条, 均属荒谬已极, 必须逐层指驳, 以杜其无厌之求 ” 清政府这一做法 A 反映了部分官员民族意识觉醒 C 体现了“ 天朝上国” 的外交理念 B 实际上是否认了《 南京条约》 D 有效遏制了欧美大国的侵略
8 1 9 0 4年, 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 西方戏剧 ( 舞蹈 ) 萌蘖于中国, 他列 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 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 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 舞蹈 “ 舍己从 。由此可知, 人, 尽以泰西为师” 康有为主张 A 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 C 中西结合呼唤制度变革 B 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 D 托古改制实行全盘西化
1 5 亚里士多德在《 “ “ 政治学》 一书中说: 城邦在本性上先于个人和家庭 ” 凡隔离而自外于城 。他强调了 邦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 那就是一位神” A 城邦是由个人和家庭构成的 C 个人的利益应当服从于城邦 B 公民利益是城邦价值核心 D 城邦已被赋予了神权色彩
2 《 “ 《 、 《 、 《 、 《 、 《 、 淮南子》 记载, 孔子、 墨子皆修先圣之术, 通六艺( 即六经: 诗》 书》 易》 礼》 乐》
3 秦统一后, 《 对酿酒业征收重税, 导致酒价极高, 十倍于成本; 秦律 · 田律 》 还规定禁止农民
4 侯力在《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指出: 在唐代保存着诸如恩荫、 从军、 荐举、 捐纳等选官的途径, 0种, 5万余众。唐政府此举是为了 不必经科举的就有 2 名额达 1 A 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C 打破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 选拔才德兼备的政治人才 D 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 4 据统计, 1 9 7 5年中国艺术表演团体共 2 8 3 6个, 1 9 8 0年增加到 3 5 6 6个, 其中戏曲剧团最多, 2 2 4个; 1个。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有2 最少的是乐团、 合唱团, 仅有 1 A 文艺领域的发展布局趋于平衡 C 文艺界仍然受“ 左” 倾错误影响 B 文化体制改革已深入开展 D “ 双百” 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2019届高三历史3月一模试卷带答案

2019届高三历史3月一模试卷带答案

2019届高三历史3月一模试卷带答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目前世界各地的垂直农业各具特色。

新加坡的“天空绿蔬”工厂(图1),占地较小,各种蔬菜垂直排设在A字型框架上“轮转生长”,让人们实现城市菜园的梦想。

英国北约克郡的垂直农场(图2),采用水耕栽培和LED照明系统,可全年为本地市场提供新鲜蔬菜。

据此完成1~3题。

24.《史记•货殖列传》载,战国晚期“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致巨万”。

这反映出当时冶铁业A.对生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成为有一定实力的独立生产部门C.是社会下层百姓致富的主要途径D.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稳定25.表2是汉代统治者的一些举措或主张。

这表明当时A.察举已是较成熟的选官制度B.统治者将重农抑商作为基本的经济政策C.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D.统治者注重教化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26.《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营田》记载,绍兴六年樊宾提举江淮营田公事,置司建康府,“官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

2019届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9届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1.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解析】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排除A;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这样的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了其参与议政的权力和机会,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而不是强化,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对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这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准确表达的能力,以武则天时代的皇权与相权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专制制度下,皇权对相权的压制和控制,考生需要对每一个选项逐一排查,发现与题干不一致的地方,然后选择表达最严密和准确的选项。

武周时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二者为政务中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与凤阁、鸾台协商处理政务之意,故意味着参与议政的人员增多,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弱化,而皇权等于得到了强化。

2.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

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

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 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 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 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D. 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答案】A【解析】唐设安西都护府统治高昌后土地买卖文书减少,说明土地自由买卖被唐政府限制,反映当时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土地买卖,故A正确;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故B错误;土地买卖文书减少并不能说明经济发展,故C错误;高昌地区土地买卖文书减少,也无法得出“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的结论,故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蚌埠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580年,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鄇(侯)田,争执到晋侯那里。

郤至说,鄇田所在的温邑是自己的“故地”;天子使者以温邑先后赐封的变化进行反驳,最后取得了晋侯支持,承认鄇田属“王室之邑”。

该事件表明A. 井田制已经被土地私有制所取代B. 国有土地的面积不断缩小C. 周王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遭破坏D. 晋侯主张维护土地国有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大夫与周王室争田,诸侯充当裁判。

这违背了分封制层层向下分封爵位和授土授民的原则,反映了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权威和实力衰弱。

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体现井田制与土地私有制及其变化的信息,A项排除;材料涉及周王室与各级贵族争田,争夺土地使用权。

没有体现国有土地的变化信息,B项排除;晋候支持周王室主张不等于晋候支持土地国有制,D项排除;【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

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例如,材料核心信息是大夫与周王室争田,诸侯充当裁判;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

例如,大夫与周王室争田,诸侯充当裁判。

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其根源在于周王室权威和实力的下降。

2.《淮南子》记载,“孔子、墨子皆修先圣之术,通六艺(即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之论”。

该记载认为儒、墨两家A. 注重传承传统文化B. 把六艺看作先圣之术的精华C. 主张维护礼乐制度D. 要求地主阶级重视先圣修养【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孔子、墨子皆修先圣之术,通六艺”可以得出材料核心信息是孔子与墨子都注重传承传统文化。

因为先圣之术和六艺是孔子与墨子那个时代的传统文化。

故答案为A项;材料中先王之术和六艺是并列存在,B项排除;C项说法以偏概全,排除;材料主旨是孔子与墨子注重传统文化,没有涉及他们倡导地主阶级学习先王之术和六艺的信息,D项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提炼信息类选择题。

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

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例如,找出“孔子、墨子皆修先圣之术,通六艺”;其二,转化。

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

“孔子、墨子”转化成“儒家、墨家”,“先圣之术和六艺”转化成“传统文化”。

据此可知,材料核心信息是儒家、墨家都注重传统文化。

3.秦统一后,对酿酒业征收重税,导致酒价极高,十倍于成本;《秦律·田律》还规定禁止农民酿酒,沽卖取利。

这些举措在旨在A. 使酿酒业获健康稳定的发展B. 杜绝贪腐奢靡之风的兴起C. 稳定市场秩序便利商业活动D. 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税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秦朝政府限制酿酒业。

限制的手段是征收重税和禁止农民酿酒取利。

据此可知其目的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税收。

故答案为D项;A项逻辑性错误,材料举措限制了酿酒业发展,排除;C项常识性错误,贪腐之风难以杜绝,排除;C项常识性错误,材料举措阻碍了商业发展,排除。

4.侯力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指出:在唐代保存着诸如恩荫、从军、荐举、捐纳等选官的途径,不必经科举的就有20种,名额达15万余众。

唐政府此举是为了A. 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B. 选拔才德兼备的政治人才C. 打破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D. 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唐朝选官方式科举与其他方式并存。

其中,科举注重个人才华,有利于普通士人;其他方式的选官标准是门第、军功、关系和财力,有利于照顾其他阶层,特别是官僚阶层。

据此可知,此举有助于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体现君臣关系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信息,A项排除;B项常识性错误,选官方式多元,也无法保证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世卿世禄制度瓦解的信息,无法得出贵族垄断仕途被打破的结论,C项排除;5.中国传统解决民事纠纷是依靠中间人调解,调解无效时交官府;而官府也主要扮演调解人角色,在民事纠纷导致暴力事件出现后,才扮演法官角色。

但到了明清,官府的法官角色越来越重,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专门代人打官司的“讼师”。

这种变化表明A. 古代中国法制意识淡薄B. 社会发展提升法律的作用C. 政府奉行以德治民理念D. 民众已具备近代法律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在民事纠纷中,官府法官角色不断强化。

这说明社会矛盾复杂化,要求官府依法裁决案件的情况增多,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违背材料核心信息,排除;C项说法违背材料主旨,即强调官府依法判决,排除;近代法律意识强调权利源自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材料核心信息不符,D项排除。

6.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

此类绘画作品A. 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B. 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C. 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D. 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该画作注重写意和诗书画印一体。

根据高中历史知识可知,其画类型为文人画。

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体现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信息,B项排除;反映世俗生活的是写实画,与材料核心信息不符,C项排除;材料提供的个案,没有其他信息,无法对比,难以得出顶峰结论,D项排除;【点睛】本题是概念类选择题。

其备考启示:理解每一个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典型特征和主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例如,文人画的典型特征是注重写意和诗书画印一体。

7.1854年8月,英、美公使乘兵船北上,要求面见皇帝和大学士,提出修约要求。

清政府派官员到大沽口外拦阻,并认为“所开各条,均属荒谬已极,必须逐层指驳,以杜其无厌之求”。

清政府这一做法A. 反映了部分官员民族意识觉醒B. 实际上是否认了《南京条约》C. 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D. 有效遏制了欧美大国的侵略【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清政府拒绝列强在京接见和修约要求。

这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如周边国家定期朝贡,不可互派常驻使节,主次有别的特点。

故答案为C项;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是在甲午战后,时间不符,且材料是清政府行为,A项排除;B项常识性和史实性错误,是拒绝修约,而非废除不平等条约,排除;D项史实性错误,违背中国近代史史实,排除;8.1904年,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

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

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A. 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B. 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C. 中西结合呼唤制度变革D. 托古改制实行全盘西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可以得出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更新,并且违背材料主旨,A项排除;C项说法违背材料主旨,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借助传统文化来宣传全盘西化的信息,材料强调的是西学中源,D项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提炼观点类选择题。

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

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例如,材料中“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其二,转化。

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

“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转化成“西学中源”,“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转化成“西方文化”。

据此可知,其观点是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

此外,理解和积累一些历史概念很重要,例如,西学中源。

9.1912年2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注意到:“(浙军)带着剪刀作为武器在南京各街道上游行,剪掉所有那些仍然蓄发的中国人的辫子。

……南京人民对浙军的暴行感到非常愤恨。

”这段记叙表明当时A. 南京民众反对移风易俗B. 南京临时政府军纪涣散C. 民众抵制南京临时政府D. 民众思想觉悟有待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南京人民视革命军强行剪发为暴行。

紧扣题干时间,民国初年,民众尚不能接受革新陋习的行为,可知思想觉悟不高。

故答案为D项;南京民众反对不是移风易俗而是简单粗暴的强行剪辫子,A项排除;军队依照政府命令强行剪辫子不能说明其军纪涣散,B项排除;根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高中历史知识可知,民众支持南京临时政府,但反对强行剪辫子,C项排除。

10.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能够酿成大气,并不只是几个新思潮的“弄潮儿”一呼百应的结果。

胡适就曾以“逼上梁山”来表达他投身“文学革命”之初的切身感受。

这说明A. 特殊的历史条件呼唤了思想觉醒B. 先进的知识分子引领了时代变革C. 先进思想并不为当时民众所接受D. 新文化运动存在过于绝对化倾向【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新文化运动是社会大环境使然。

与特殊的历史条件呼唤了思想觉醒的说法相似,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C项说法与材料核心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绝对否定传统文化和绝对崇拜西方文化的信息,D项排除。

11.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讲话指出,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重庆谈判后,国民政府又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

这一变化A. 实现了国内各党派的地位平等B. 反映国民党阶级立场发生改变C. 体现了国民党由独裁转向民主D. 推动了国内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这一变化是国民政府承认各党派法律上平等。

这有利于推行政党政治,促进政治民主化。

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常识性和史实性错误,政党关系仍旧不平等,排除;B项说法常识性和史实性错误,国民党阶级立场没有改变,排除;C项说法常识性和史实性错误,国民党依旧坚持独裁和内战方针,排除。

12.下图中漫画题为《新欢》,系丁聪绘于1946年5月。

对该漫画主旨描述完整的是A. 讽刺蒋介石反动政府投降卖国政策B. 谴责畸形消费观念致使工商业受挫C. 抨击官僚资本趁机恶性膨胀D. 揭示美国欲独占中国的野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中国男人置怀孕的糟糠之妻于不顾,另结美国贵妇之新欢。

其中,这个男人——中国消费者,糟糠之妻——中国工商业,美国新欢——美国制造。

即中国消费者偏爱美国货,不爱国货。

这种消费心理不利于民族工商业发展。

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蒋介石卖国投降及其国人态度的信息,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官僚资本钱权结合、经济统制、强行资金入股及其民众的批判等方面的信息,C项排除;漫画内容是男人抛弃妻子另结新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