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等腰三角形(第1课)》教案
D CD CDC 班级: 姓名: 小组:第6课时 等腰三角形(第1课)【学习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2.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重点】: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学习难点】:等腰“三线合一”的性质一.预习检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75-P76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一边长为6㎝,那么腰长为( )A.6㎝ B.10㎝ C.6㎝或10㎝ D.14㎝ 2.如图,已知△ABC ,AB =AC ,∠B=65°,∠C 度数是( )A .50°B .65°C .70°D . 75°3.如图,已知△ABC ,AB =AC ,AD 平分∠BA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BD=CD,②∠B=∠C,③AD ⊥BC,④ ∠BAD=∠CAD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D .①4.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A .过顶点的直线B .底边的垂线C .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D .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归纳:1.等腰三角形是有_____ ___相等的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___ ____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_相互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二.合作探究活动一 求证: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已知:在△ABC 中,________________.求证:∠B=∠C证明:活动二 证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求证: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可简记为“三线合一”) 已知:在△ABC 中,AB=AC ,AD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B DC A AD EB C 三.巩固提升1. 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ABC 各角的度数 .2.如图,△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AB=AC=CD,且AD=BD ,求△ABC 各角的度数。
13.3.1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3.3.1《等腰三角形》说课稿20231121130赵兰聪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等腰三角形》,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包含教学重点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等腰三角形,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两个性质。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性质定理不仅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而且也是后继学习等腰三角形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和等腰梯形的预备知识。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及应用为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包含教学难点分析)我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三角形全等及轴对称的知识,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两腰相等的特点,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已经具有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喜欢动手实验,敢于大胆猜想,愿意与人合作,这些都为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但是,性质定理的证明涉及到添加辅助线,这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可能会使学习活动受阻。
因此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和心理特征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法学法分析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教学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形式,所以在教法上我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讨论法和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第3节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
感悟新知
知3-讲
特别提醒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也是一种判定方法. 2.“等角对等边”是我们以后证明两条线段相
等的常用方法,在证明过程中,经常通过 计算三角形各角的度数,或利用角的关系 得到角相等,从而得到所对的边相等.
感悟新知
知3-讲
3. 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已知:一个等腰三 角形底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为h(如图13 .3 -9). 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
感悟新知
几何语言:如图13 .3 -3,在△ ABC 中, (1)∵ AB=AC,AD ⊥ BC, ∴ AD 平分∠ BAC(或BD=CD); (2)∵ AB=AC,BD=DC, ∴ AD ⊥ BC(或AD 平分∠ BAC); (3)∵ AB=AC,AD 平分∠ BAC, ∴ BD=DC(或AD ⊥ BC).
感悟新知
知2-练
3-1.[中考·宿迁] 如图,已知AB=AC=AD,且AD ∥ BC,求 证:∠ C=2 ∠ D.
感悟新知
证明:∵AB=AC=AD, ∴∠C=∠ABC,∠D=∠ABD. ∵∠ABC=∠ABD+∠CBD, ∴∠ABC=∠CBD+∠D. ∵AD∥BC,∴∠CBD=∠D. ∴∠ABC=∠D+∠D=2∠D. 又∵∠C=∠ABC,∴∠C=2∠D.
知3-讲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6 如图13.3-11, 在△ ABC 中,D 为AC 的中点,DE ⊥ AB,DF ⊥ BC,垂足分别为点E,F,且DE=DF.求 证:△ ABC 是等腰三角形.
解题秘方:利用“等角对等边” 判定等腰三角形,只需证明三 角形两个内角相等即可.
感悟新知
知3-练
证明:∵ DE ⊥ AB,DF ⊥ BC,垂足分别为点E,F, ∴∠ AED= ∠ CFD=9 0 °. ∵ D 为AC 的中点,∴ AD=D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
A.∠B=∠C
B.AD⊥BC
C.AD平分∠BAC D.AB=2BD
(2)若∠BAD=35°,则∠C的度数为( C )
A.35° B.45° C.55° D.65°
7.(4分)如图,△ABC中,AB=AC,AD⊥BC于点D,若AB=6,CD =4,则△ABC的周长是__2_0_.
8.(8分)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的中点,DE⊥AB. (1)求证:∠BAD=∠BDE; (2)若AC=6,DE=2,求△ABC的面积.
16.(15分)如图,在△ABC中,AB=AC,D是射线BC上一点,E是射 线AC上一点,且AD=AE.
(212).如5°图 ① , 若 ∠ BAC = 90° , D 是 BC 中 点 , 则 ∠ EDC 的 度 数 为 _________;
(2)如图②,当点D在线段BC上时,若∠BAD=40°,求∠EDC的度数; (3)如图③,当点D在线段BC延长线上时,试判断∠BAD和∠EDC的数 量关系,并证明.
13.(易错题)(青海中考)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另外两个内 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5_5_°__,__5_5_°__或__7_0_°__,__4_0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6°,则该等腰三
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___6_3_°__或__2_7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课件
底边BC上的高AF,得出AF是顶角∠BAC的
平分线,再证AF∥DE即可. 1
1
2
证明:过点A作AF⊥BC于F,
∵AB=AC,AF⊥BC于F,
F
∴AF平分∠BAC,∴∠1= ∠BAC.
又∵∠BAC=∠D+∠AED,AD=AE, ∴∠D=∠AED,∴∠AED= 1 ∠BAC.
2 ∴∠1=∠AED, ∴AF∥DE, ∴DE⊥BC.
20cm或22cm
20 36°或90°
70°或40°
解:设∠A=x, ∵CD=AD,∴∠ACD=∠A=x, 又∵∠BDC=∠A+∠ACD=2x, ∵CD=CB,∴∠B=∠BDC=2x, 在△ABC中,∵AB=AC,∴∠B=∠BCA=2x, 又∵∠A+∠B+∠BCA=180°, ∴x+2x+2x=180°,x=36°, ∴∠A=36°,∠B=∠BCA=72°
13.3.1 等腰三角形
(第一课时)
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 其应用.
阅读课本P75-77页内容,了解本节主要内容.
等腰
轴对称 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 所在的直线;
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 =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底角相 等,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建立方程. 解:设∠A=x°,
∵AD=BD,∴∠ABD=∠A=x°, ∴∠BDC=∠A+∠ABD=2x°.
∵BD=BC,∴∠C=∠BDC=2x°.
∵AB=AC,∴∠ABC=∠C=2x°. 在△ABC中, ∵∠A+∠ABC+∠C=180°,x°+2x°+2x°=180°, ∴x=36°,∴∠A=36°, ∴∠ABC=∠C=72°.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证明:∵△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
∴∠ABC=∠ACB.
又∵BD、CE为底角的平分线,
∴ DBC 1 ABC,ECB 1 ACB,
2
2
∴∠DBC=∠ECB.
∵∠DBC=∠F,∴∠ECB=∠F,
∴EC∥DF. 侵权必究
当堂练习
7.A、B是4×4网格中的格点,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 形的边长为1,请在图中标出使以A、B、C为顶点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格点C的位置.
侵权必究
当堂练习
✓ 当堂反馈 ✓ 即学即用
侵权必究
当堂练习
1.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则另两个角分别是( B )
A.30°,60°
B.45°,45°
C.45°,90°
D.20°,70°
2.如图,在△ABC中,AB=AC,过点A作AD∥BC,
若∠1=70°,则∠BAC的大小为( A ) A.40° B.30° C.70° D.50°
侵权必究
讲授新课
(1)解:∵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BAD=∠CAD,∴∠BAC=2∠BAD=50°.
∵AB=AC,
∴
∠C=∠ABC
= =
112(1(18800°-°-50°)=∠6A5)°.
2
(2)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ED⊥BC,
又∵BG平分∠ABC,EF⊥AB,
B
C
∠A=36°,∠ABC=∠C=72°.
归纳 在含多个等腰三角形的图形中求角时,常常利用
方程思想,通过内角、外角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求解.
侵权必究
讲授新课
如图,在△ABC中,AB=AD=DC, ∠BAD=26°,求∠B和∠C的度数. 解:∵AB=AD=DC
人教版《等腰三角形》ppt课件初中数学1
一般地,判断三角形形状的关键在于要先求出三角形的 三个内角度数或三条边长,或找到角(边)所满足的重要数 量关系,然后再利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 三角形形状的判断.
初中数学
知识运用
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边角等有关计算
初中数学
例 如图,在△ABC中,AB=AC,∠A=40°,DE垂直平分AB
2、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本课小结
AE=ED=DB=BC
A
D
C
等腰三角形:△AED,△EDB,△BCD.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
变式: 如图,在△ABC中,∠ABC=120°,点D,E分别在AC和
AB上,且AE=ED=DB=BC,若∠A的度数为x°,则用x的代数
式表示∠C为__3_x_°_,并求∠A=_1_5__°.
初中数学
例 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长为a,b,c.
(4)当满足(a-b)²+(b-c)²+(c-a)²=0时,则三角形的形状为 等边三角形 .
分析: ∵(a-b)²+(b-c)²+(c-a)²=0; (a-b)²,(b-c)²,(c-a)²均具有非负性, ∴(a-b)²=0,且(b-c)²=0,且(c-a)²=0. ∴a=b 且 b=c 且 c=a. 根据等边三角形定义,得△ABC是等边三角形.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
例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DE⊥AB,垂足分别
为D,E.若AB=8,则BD=____4_,BE=____2_.
分析:
等边三角形△ABC
AB=AC=BC=8 ∠BAC=∠B=∠C=60°
A
AD⊥BC AD: 三线合一
DE⊥AB ∠BED=∠AED=90°
人教版八上数学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任务的分析教学流程安排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活动二】复习回顾学生回忆等腰三角形的相关定义,进一步提出:“人们在生活中如此的喜欢等腰三角形,它到底还具有那些性质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板书课题)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三】互动探究1.如图13-3-14,把一张长方形纸沿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铺平,得到的三角形是什么特殊三角形?它具有哪些性质?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图13-3-142.请同学们拿出剪好的等腰三角形,动手折一折,通过刚才的对折过程,你发现∠B 和∠C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由此你发现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说说你的猜想.1.借助动手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图形性质的基本能力,发展学生合情猜想的数学素养,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同时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2.通过观察、思考、描述、证明,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养成自觉探索几何命题的良好习惯.【活动四】猜想论证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提问:这是文字语言给出是命题,我们需要先把它转化成数学语言,写出已知、求证,画出图形。
这个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呢?已知:如图△ABC中,AB=AC求证:∠B=∠C提问:1.如何证明两个角相等呢?2.如何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刚的折纸过程中折痕的特殊位置自己思考,动手做一做。
随后找三位同学上黑板展示,教师随即在PPT上根据他们的讲解,展示对应方法的规范表达格式。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得出性质1后继续提问:想一想:由刚才的“折一折”和性质1的证明过程,除了发现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之外,你还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学生自己思考,动手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的辅助线做法,学生通过展示、交流证明出猜想①,得到等腰三角形性质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
1.培养学生对数学几何知识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
4.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2.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3.引入新课: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即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两个底角相等: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分步教学,循序渐进:将等腰三角形的教学分为定义、性质、判定定理和应用四个环节,逐步深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直观,培养空间想象力:运用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4.合作学习,促进交流: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等腰三角形实物,如等腰三角形的台布、等腰三角形的剪纸等,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新课: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定理。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板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1.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尚需培养。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篇一」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老师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在这个说课活动中与大家交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3节《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备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由于它的这些特殊的性质,使它比一般的三角形应用更广泛,而等腰三角形的许多特殊性质,又都和它是轴对称图形有关,它也是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方法,学好它可以为将来初三解决代数、几何综合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它在理论上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并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显得相当重要。
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探究,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经历剪纸,折纸等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习的.自信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初二学生的几何知识有限,而本节课性质的证明又添加了辅助线,所以等腰三角形性质的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针对当前学生的厌学情绪,我运用课件,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容易学,采用创设情景、实验法来分散难点让学生感到愿意学,并设置适当的追问、探究,让学生来主宰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培养能力,在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掌握好的学习和解题方法,并且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概括、表述论证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首先我用一个三角形测平架,测量黑板的下边是否水平,并让学生猜想其中的道理和奥妙,这样的引入既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适用于生活。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2.3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PPT课件
(简称为”三线合, 点D在AC上, 且 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解:
∵AB=AC, BD=BC=AD ∴∠ABC=∠C=∠BDC
∠A=∠ABD 设∠A=x,则
∠BDC=∠A+∠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 有
探究
如图12.3-1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 折, 并剪去阴影部分, 再把它打开, 得到的三角 形ABC有什么特点?
概念: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 形。
(如AB=AC, △ABC为等腰三角形)
A
腰—相等的两边
顶
腰 角 腰 底—除腰外的一边
B 底角 底角 C 顶角—两腰的夹角
底边
底角—腰与底的夹角
想一想
1、上面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抽对称图形吗? 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 找出 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3、由这些重合的线段和角, 你能发现等腰三角 形的哪些性质呢? 说一说你的猜想。
我们可以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为“等边对 等角”)
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 边上的高线相互重合。
说一说
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 你们都 有哪些收获?
小结
概念: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 形是等腰三角形
1.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顶角平 分线(或底边中线或底边上的高线 )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2. 能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求等腰三 角形的边长、周长及其知道一角求其它两角
【作业设计】
∠A+∠ABC+∠C=x+2x+2x=180 解得x=36 在△ABC中, ∠A=36, ∠ABC=∠C=72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
它的编排是在认识了轴对称性以及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探索“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
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预备知识,还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能力目标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三)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有关性质,发展合情推理与说理相结合,渗透演绎推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其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证明。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主要的教法为探究发现法。
在教学中以学生参与为主,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愉快学习,也符合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接受性。
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观察形成——合作探究——实践应用——反思归纳”的教学模式,力求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观看联想。
师问:在小学我们就认识了等腰三角形,它在三角形中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
可以说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先来观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房屋人字架、艾菲尔铁塔、龙塔、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图片)追问:你认识图片中的建筑物吗?图片中同时存在哪一种几何图形? 生:等腰三角形(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唤起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
八年级数学上册 12.3《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BAD≌△CAD(SSS)
∴∠B=∠C
三、巩固应 用、解决问题
1、例题解析:
例1在△ABC中,AB=AC,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解:∵AB=AC,BD=BC=AD
∴∠ABC=∠C=∠BDC∠A=∠ABD
设∠A=x则∠BDC=∠A +∠ABD=2x
∴∠ABC=∠C=∠BDC=2x
教学
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教具资料准备
教师准备:书、练习册
学生准备:书、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容
自备补充
集备补充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组织教学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2、底角、顶角、腰、底
二、操作与探究
1、观察与操作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 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几 何符号语言:∵AB=AC∴∠B= ∠C
四、知识小结与活动经验
小结: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②等腰三角形轴对称联系
五、作业布置:A层:P56 ——3.4 B层:P56 ——1.2
板书
设计
12.3等腰三角形
性质例1例2练习
课后反思
等腰三角形性质非常重要,还要进一步加深巩固,让学生深刻理解性质,并会灵活运用,今天的练习题没有进行,找时间练习。
∠A+∠ABC+∠C=x+2x+2x=180°
解得x=36°∴△ABC中,∠A=36°,∠ABC=∠C=7 2°
2、基础知识训练:
如图AB=AD,AD∥BC,求证:BD平分
∠ABC.(写出每步证明的重要依据)
黄金三角形
3、知识拓展与拔高训练
13.3.1 等腰三角形 第一课时 课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在AC上,且 BD=BC=AD,求△ABC各
A
角的度数。
⌒
x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AB=AC,BD=BC=AD,
D ∴∠ABC=∠C,∠C=∠BDC,∠A=∠ABD
2x x 2x
(等边对等角)∴∠ABC=∠C=∠BDC 设A=x,∠ABD=x,∠BDC=∠A+∠ABD=2x,
B
C 故∠ABC= ∠C= ∠BDC=2x,
A
⌒
x
x 2x B
D 2x
C
1、图中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 △ABC △ABD △BDC
2、有哪些相等的角?
∠ABC=∠ACB=∠BDC ∠ A=∠ABD 3、这两组相等的角之间还有什 么关系?
∠BDC=2∠ A
∠ABC+∠ACB+∠ A=180 °
四、精讲解疑 1、如图,在△ABC中 ,AB=AC,点D
二、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75页探究1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板按图中虚线对折, 并剪下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是 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B
A
D
C
二、自主学习
仔细观察自己剪出的等腰三角形纸片,你能发现这 个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吗?
三、合作探究
你还能发现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特征 吗?继续猜想等腰三角形ABC有哪些性质.
13.3.1 等腰三角形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观察下面的图片,图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图形?
一、激趣导入
追问 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A
顶 角
腰
腰
底角
B
底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已知:如图,△ABC 中,AB =AC.求证:∠B = ∠C. A 证明:作底边的中线AD. ∵ AB =AC, BD =CD, AD =AD, ∴ △ABD ≌△ACD(SSS). ∴ ∠B =∠C.
B
D
C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你还有其他方法证明性质1吗?
可以作底边的高线或顶角的角平分线. A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同学们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大小不同,形状各 异,是否都具有上述所概括的特征?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把它剪下来, 折一折,上面得出的结论仍然成立吗?由此你能概括出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 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已知:如图,△ABC 中,AB =AC,AD 是底边BC 的中线.求证:∠BAD =∠CAD,AD⊥BC. A 证明:∴ ∠BAD =∠CAD, ∠ADB =∠ADC. ∵ ∠ADB +∠ADC =180°, ∴ ∠ADB =90°. ∴ AD⊥BC.
B
D
C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八年级
上册
13.3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课件说明
•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全 等三角形和轴对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特殊 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研究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具有的 性质.
课件说明
• 学习目标: 1.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2.能利用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 3.结合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过程,体会轴 对称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 学习重点: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
B
D
C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2可以分解为三个命题,本节课证明“等腰三 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和顶角平分线”.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已知:如图,△ABC 中,AB =AC,AD 是底边BC 的中线.求证:∠BAD =∠CAD,AD⊥BC. A 证明:∵ AD 是底边BC 的中线, ∴ BD =CD. ∵ AB =AC, BD =CD, AD =AD, ∴ △ABD ≌△ACD(SSS). C B D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 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 有什么特点?
B
A
D
C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仔细观察自己剪出的等腰三角形纸片,你能发现这 个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吗?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 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我们发现并概括出等腰三
角 形的性质1和性质2.对于性质1,你能通过严格的逻辑 推理证明这个结论吗? (1)你能根据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2)结合所画的图形,你认为证明两个底角相等的思 路是什么? (3)如何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构造出两个全等三角形 呢?从剪图、折纸的过程中你能获得什么启发?
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和证明过程中,“折 痕”“辅助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你能发 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特征?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 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课堂练习
练习1 填空: (1)如图,△ABC 中, AB =AC, ∠A =36°, 则∠B = °; A
B
C
课堂练习
练习1 填空: (2)如图,△ABC 中, AB =AC, ∠B =36°, 则∠A = °; A
B
C
课堂练习
练习1 填空: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它的另外两 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
课堂练习
练习2 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 AC,∠BAC =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 ∠C,∠BAD,∠DAC 的度数,并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 线段. A
B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课堂练习
练习3 如图,△ABC 中,AB =AC,点D 在AC 上, 且BD =BC =AD.求△ABC 各角的度数. A
D
B
C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我们是怎么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 (3)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 方法?
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13.3第1、2、4、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