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质

合集下载

安徽省各地市地形地貌特点概述

安徽省各地市地形地貌特点概述

安徽省各地市地形地貌特点概述合肥市:位于东经117°10′~117°22′,北纬31°48′~31°58′,地处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岭横贯东西,形成较低缓的鱼背状地带。

总趋势是西南、东南和北面高,中南部低。

境内地形较平缓。

芜湖市:位于东经118°22′,北纬30°20′在长江与青戈江的交汇口。

主要市区沿长江南岸呈一带状,区内圩区~丘陵~山区呈梯形上升。

蚌埠市: 位于东经117°22′,北纬37°57′,其北部是广阔的淮北平原, 地势坦荡;南部连接淮南丘陵,地势稍有起伏,市区地形河流众多。

淮南市: 位于东经116°21′~117°11′,北纬32°32′~32° 56′,地处安徽省中部偏北,跨淮河两岸。

地形多样,地势南高北低。

土壤类型亦复杂多样,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基质是古河流沉积物,主要为砂礓黑土和黄土。

淮河沿岸的湾地为潮土类土壤。

湾地与丘陵之间的岗地,基质为下蜀系黄土,土壤主要为黄棕壤。

此外,凤台县留有部分白碱土。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东经118 °24′9″~118° 39′37″,北纬31°38′7″~31°47′2″,呈丘陵地形,西临的长江近似于南北流向,从采石矶至马鞍山(山名)北沿江为一狭长的带状山脉,走向与长江流向一致,市区的东部、东北部、东南部多山区,呈东高西低形。

淮北市: 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东经116°23′~116°59′,北纬33°17′~34°02′。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

铜陵市:位于东经117°48′38″,北纬30°56′42″,地处安徽省长江南岸。

铜陵为丘陵地带,境内岗峦起伏,东南山脉绵延,西北面为沿江洼地。

安庆市: 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倚山傍水,地势较平坦。

合肥地质博物馆讲解词稿的结尾怎么讲

合肥地质博物馆讲解词稿的结尾怎么讲

合肥地质博物馆讲解词稿的结尾怎么讲开头:一、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的整体介绍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所),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承担古生物化石和地质标本收集、修复、保管、展示及研究工作,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美丽的天鹅湖畔安徽省文化博物园。

老馆位于合肥市中心地段芜湖路239号,设有矿物晶体精品厅、古生物化石厅、矿物岩石厅、奇石厅四个展厅。

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区,常设有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矿物岩石厅、资源与环境厅和恐龙厅六个展厅,陈列部分建筑面积16902平方米。

新馆设有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矿物岩石厅、资源与环境厅六个常设展厅,附设中庭休闲区、4D 科普影院、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临时展厅及室外景观区。

下面我主要介绍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的解说词。

末尾:二、地质博物馆的意义
目前馆内馆藏标本4万余件,汇集了省内主要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及奇石和宝玉石精品等,有皖南恐龙蛋、恐龙骨骼、恐龙足印化石,巢湖鱼龙化石以及有史料记载、降落在我省的两块天外来客,石陨石、铁陨石等。

为了提高科普展示效果,馆以实物、图片、文字、场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系统展示地球结构、海陆变迁、化石奥秘、生物演变、岩石矿物、宝藏能源。

合肥地区粘性土及白垩纪砂岩工程特性分析

合肥地区粘性土及白垩纪砂岩工程特性分析

岩芯管钻进采取岩芯多呈长柱状 ( 岩 芯长度大 于 2 0 c m) , 取 芯率 ②中段粘土 : 厚约 9 m~1 5 m, 夹 粉质粘 土 , 稍湿 , 浅 棕黄 色 , 高。强风化到 中等风化无明显界面 , 呈渐变趋势 。 呈 硬塑 一坚 硬 状 态 , 网纹 状 裂 隙 , 富含 铁 锰 结 核 , 韧性 高 , 干 强
度 高。
3 岩土 工程 特性 分析
. 1 膨胀 性分 析评 价 ③下段粘土: 厚约5 m一 1 0 m, 棕黄色、 黄色, 呈坚硬状态, 垂 3
1 . 1 膨胀性 范围 直 裂隙发育 , 裂隙面光 滑 , 富含 钙质 结核 或钙 质 团块 , 韧性 高 , 干 3.
浆 间隔 , 可最 大限度地 达到最佳注浆效果 。
第3 9卷 第 2 2期 2 0 1 3年 8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 RCHI T E C ’ r U R E
V0 1 . 39 No. 2 2
Au g . 2 0 1 3
・5 7・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3 ) 2 2 - 0 0 5 7 — 0 2
2 工 程地 质条 件 定性描 述
合肥地 区对一 般工程建设影响较 大的 5 0 m 以上 的地 层主要
砂岩 , 多呈棕红 色、 砖 红色 、 暗 红色 , 具体 性质根 据 风化程 度 不 同
而异 , 一般 细分如下 :
④全风化层 : 岩石经过剧烈风化变成碎屑松散 的粉( 砂) 土状 以第 四纪下更 新 统 粘性 土 和软 质基 岩 为 主 , 其 中粘 性土 厚 度为 或粘土土状 , 原来 的岩 石全 部解体 而呈 大小不 等 的碎屑 岩块 , 所 1 0 m~ 3 0 m不等 , 下覆基岩为 白垩 纪砂质 泥岩 、 泥质砂 岩 等软质 有矿物除石英 外 , 大 部分 已风化 成 土状 , 基 本不 含 坚硬 岩 块体 。 岩石 , 详 细分述如下 。 该层性状接近密实状土 , 颜 色为砖 红、 暗红 、 紫红等。 2. 1 粘 性 土 ⑤强风化层 : 沿裂 隙强 烈风化 而使 岩石 解体 , 仍 保存 有较 多 1 ) 新 近沉积粘性土 : 厚约 1 m一 3 m, 灰黄色 , 呈软塑 ~可塑状 的2 c m一 2 0 c m半新鲜 或新 鲜岩块 , 含 量一 般小 于 5 0 %, 这些 岩 态, 饱和, 夹灰 白色 高岭土 ( 亲水 ) 条 带和 铁锈色 斑点 , 韧性低 , 干 块大多为浑 圆形 , 用手 可折 断或捏 碎 , 浸水或 干湿交 替 时可较 迅 强度低 。一般不宜直接作 为基础持力层 , 主要 在坳 沟地区分布 。 速的软化或崩解 。用锹 、 镐 可挖掘 , 螺旋 钻干钻 可钻进 , 岩芯 管钻 2 ) 一般粘性土 : 厚约 5 m一3 0 m, 颜色以黄色 、 褐黄色 、 棕 黄色 进采取岩芯多呈碎块或短柱状 ( 岩 芯长 度小 于 2 0 c m) , 取 芯率低 。 为主 , 呈 硬塑 ~坚硬状态 , 一般 细分如下 : 颜色为砖红 、 暗红 、 紫红等 。 ①上段粘土 : 厚约 5 m一 1 0 m, 黄色、 褐黄色 、 浅 棕黄 色 , 呈硬 ⑥中风化层 : 岩石微弱褪色 , 基本 上沿裂 隙风化 , 裂 隙面附近 塑状态 , 结构 致 密 , 网纹 状 裂 隙发 育 , 裂 隙 中充填 灰 白色 高岭 土 的碎 屑矿物已风化成土状。风化裂 隙发 育、 岩 体被 切割成 2 0 c m一 ( 亲水 ) 条带, 并具有 星点状 红色斑点 , 裂 隙面具有光 泽 , 含 少量铁 5 0 c m 的岩块 , 锤 击易碎 , 用锹 、 镐难 挖掘 , 螺 旋钻 干钻不 可钻进 , 锰 结核 , 韧性 高 , 干强度 高。

安徽省合肥市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

安徽省合肥市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

主要参考文献 .........................................................74 附表 .................................................................76
2
第一章
第一节 一、项目来源
第三节 一、调查工作部署、方法
(一)工作部署、方法

本次工作概况
根据设计,安徽省合肥市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1.2008 年 3 月-6 月,开展第一阶段的工作 收集气象、水文、社会经济和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遥感、 地下空间现状等数据后,对所掌握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及存在的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要补充收集的资料和重点开展地面调查的具体工作方案。重 点调查内容如下: 滑坡、崩塌、河岸崩塌等地质灾害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调查; 水土污染及垃圾填埋场调查; 地下水动态及开采量调查; 其中水样和土壤样采样点布设按以下原则: 在污染源附近取水样进行分析; 地表水采样布置于垃圾场渗滤液; 土壤污染样品布置于垃圾场及周边、可能产生污染的大型企业附近;目的是初步 查明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及土壤污染现状。 2.2008 年 7 月,开展第二阶段的工作
序 言
项目概况
“安徽省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针对城市环境地质 问题调查评价组织实施的,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任务书》 (编号: 水[2008]03-01-09)明确了该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
二、目的任务
查明安徽省合肥市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 评估其所造成的危害和损 失,提出防治对策措施和下一步工作建议;分析总结城市地质资源状况及其对城市建 设所起的作用;编制环境地质系列图件;建立数据库;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合肥地质

合肥地质

合肥地质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

地理坐标:东径116°40′~117°52′,北纬31°30′~32°37′。

周边毗邻为:东至肥东县元祖山与滁县地区为邻,西至肥西县金牛乡与六安地区交界,南临巢湖隔湖与巢湖地区相望,北抵舜耕山与淮南市接壤。

东西横距133公里,南北纵距124公里。

全市总面积7396.7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163.3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96.8%,水域面积23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2%。

市辖区为:东、中、西三市区,一郊区;郊县为肥东、肥西、长丰三县。

一、地质(一)构造:在地质构造上,合肥地区属于下扬子海槽和淮阳古陆边缘地带。

震旦纪前,该地为烟波浩淼的海浸区,吕梁造山运动,产生了淮阳高地与古大别山。

白垩纪的燕山运动,江淮间出现皱褶,形成了江淮丘陵。

第四纪的喜马拉雅运动,地壳升降、断裂、波折,出现西东走向的江淮分水岭,形成江淮分水格局。

合肥地区断层较为发育,除郯庐(山东省郯城至安徽省庐江)深断裂通过其东部外,境内尚有纵横九道断层。

从北向南依次为:孤堆至七里塘断层、瓦埠湖至护城岗断层、年家岗至吴山庙断层、朱巷至双墩断层、肥中断层、蜀山断层、桥头集至东关断层、巢湖断层和六安断层(亦称肥西—韩摆渡断层)。

(二)地层:合肥市地区地层,除局部地区为太古界、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层外,大部分为中生界地层。

肥东郯庐断裂带以东低山残丘区,为古淮阳地质延伸部分,有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震旦纪前磷片岩和震旦纪变岩裸露。

断裂带以西以垩纪地质为主,堆积约四千余米厚中生界地层。

长丰北部属舜耕山脉地质,为古生界寒武纪、奥陶纪地层。

岩持以灰岩和沉积岩为主,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震旦纪石英砂岩、页岩、白云岩亦有出露。

中南部及合肥市城郊多为白垩纪地层。

肥西县境内,大部分为大别山沉降地层(又称中生代合肥凹陷地层),除坊虎山南麓呈东西向狭窄地带有少数前震旦纪变质岩裸露外,其余皆为中生界侏罗纪陆相地层,地下分布着红砂岩、砾岩及大别山杂岩。

合肥有座火山

合肥有座火山

合肥有座火山合肥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城市。

而合肥市郊的巢湖市却隐藏着一座被称为“合肥有座火山”的独特地貌。

这座火山名为天柱山,是合肥市郊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它位于巢湖市境内,距离合肥市中心约50公里,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火山地质公园。

天柱山因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天柱山是一座死火山,形成于约25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

它是由火山岩、流纹岩和火山灰组成的,其中有不少岩石构造精美、造型奇特,令人赞叹不已。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天柱山的火山活动在数百万年前就已停止,但它所留下的丰富岩石资源和独特地貌却让人们对它流连忘返。

天柱山不仅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还是一处自然生态资源宝库。

山脚下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山间有清澈见底的溪流,山顶有浓密的云雾,处处皆是自然景观。

登上天柱山,可以俯瞰整个巢湖市的壮丽景色,远眺巢湖的湖光山色,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恩赐。

除了自然景观,天柱山还保存着丰富的古代遗迹。

山上有古老的石刻、石穴、石阵等文化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古代岳石人繁衍生息、文明发展的历史足迹。

在山上漫步,就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古代文明的璀璨辉煌之中。

天柱山不仅是一座崇山峻岭,还是一片灵秀的山水画卷。

山间树木葱茏,野花盛开,山涧潺潺,小溪潺潺,宛如人间仙境。

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红叶满山,冬季白雪皑皑,四季风情各异,各具特色。

山上还有各种奇石异木,栩栩如生,成为摄影爱好者的绝佳取景地。

天柱山还是一座蕴藏着丰富矿藏的宝地。

山内有金、银、铜、铅、锌等多种矿藏,素有“矿藏博物馆”之称。

在山脚下还有许多矿石加工厂,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天柱山还是一座中医药资源宝库。

山上长有各种名贵中草药,如人参、灵芝、当归等,因此被誉为“中药库”。

许多中医药企业在这里设厂生产,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柱山的风景秀丽、资源丰富,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游合肥地质博物馆作文

游合肥地质博物馆作文

游合肥地质博物馆作文
《游合肥地质博物馆》
嘿,今天去了合肥地质博物馆,那可真是一次超级好玩的体验呀!
一进去呀,我就被那巨大的恐龙化石给震撼到啦!我的天呐,那么高那么大,感觉它要是活过来,我都得被吓得屁滚尿流。

然后呀,我就在各个展厅里转悠,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啥都觉得新鲜。

我印象最深的呀,是看到那些漂亮的宝石。

哇塞,各种颜色的宝石闪闪发光,有红的、绿的、蓝的……看得我眼睛都花了。

我当时就在想呀,要是我能有这么一颗宝石,那不得美死呀。

有一块红宝石特别漂亮,我盯着它看了好久,感觉它好像在对我眨眼睛呢,哈哈。

我还凑过去闻了闻,想看看有没有啥特别的味道,当然啦,啥味道也没有咯。

在博物馆里逛了好久,腿都快走断啦,但还是觉得特别有意思。

我一边走一边和朋友嘻嘻哈哈地说着各种好玩的事儿,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呀。

最后要离开的时候,我还真有点舍不得呢,回头又看了一眼那巨大的恐龙化石,心里默默说:“下次我还会再来找你的哦。

”这次游合肥地质博物
馆,真的是让我长了不少见识,也收获了好多快乐呀,绝对值回票价啦!哈哈。

合肥地质博物馆介绍

合肥地质博物馆介绍

合肥地质博物馆介绍合肥地质博物馆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天柱山路99号,是一座集展览、科研、文化教育和科普宣传为一体的大型地质类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展览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分为四个展厅,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全方位展示了合肥及周边地区地质、矿物和化石的丰富资源。

合肥地质博物馆建立于2005年,是安徽省地质局直属单位,旨在加强地质科普教育,提升公众对地质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博物馆展览分为地质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和矿泉水展厅四大部分。

首先是地质展厅,展示了合肥地区的地质历史和地质现象。

通过真实的地质标本、模型和多媒体展示手段,向观众展示了合肥地区地壳的构造、地震、火山和地质遗迹等地质现象,让观众深入了解地球演化的奥妙。

其次是化石展厅,这里陈列了大量富有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观众可以亲眼见到生活在各个地质时期的古代生物化石,通过化石的形状、结构和种类,重温地球演化的历史,感受生命的奇迹。

矿物展厅展示了丰富的矿石资源和宝石。

这里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矿物标本,包括金、银、铜、铁、锡等金属矿石和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等宝石矿石。

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些珍贵矿石,了解它们的形成机制、种类和用途,增加对矿产资源的了解。

最后是矿泉水展厅,合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泉水资源,这里展示了合肥地区的矿泉水种类和特点。

观众可以了解到合肥地区的矿泉水资源分布、水质优势和保健作用,增加对矿泉水的了解和认识。

除了常设展览外,合肥地质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和公众教育活动,如地质科普讲座、地质实验、化石挖掘和矿石鉴定等。

这些活动不仅为公众提供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还为地质科普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合肥地质博物馆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努力普及地质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文化修养。

同时,博物馆还与学校和社区进行合作,举办各种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了解地质科学和矿产资源的机会,培养了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游合肥地质博物馆作文

游合肥地质博物馆作文

游合肥地质博物馆作文早就听说合肥地质博物馆特别有意思,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看看。

这不,终于找了个空闲的周末,约上好友,一同前往。

刚到博物馆门口,就被那独特的建筑外观吸引住了。

整个建筑造型别致,像是几块巨大的岩石堆砌而成,充满了地质元素的韵味。

走进大厅,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让人心情舒畅。

我们首先来到了地球厅,一进去,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

巨大的地球模型悬挂在头顶,周围是各种关于地球结构、地质变迁的展示。

我看到了板块运动的演示模型,那一块块巨大的板块缓慢移动、碰撞、挤压,就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推动着它们,太神奇了!还有火山喷发的模拟场景,滚烫的岩浆喷涌而出,“呼呼”作响,那逼真的效果让我忍不住往后退了几步,生怕被溅到。

接着,我们来到了生命演化厅。

这里展示了从远古生物到现代生物的漫长演化历程。

那些巨大的恐龙化石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有一只霸王龙的化石,它张着血盆大口,锋利的牙齿好像能把一切都咬碎。

我站在它面前,想象着它当年在地球上称霸的场景,不禁打了个寒颤。

旁边还有几只小巧玲珑的恐龙蛋化石,看着它们,我就在想,这些小生命要是能顺利孵化出来,那该多好啊。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展示三叶虫化石的展柜前。

那些三叶虫化石保存得非常完好,身上的纹路清晰可见。

我凑近仔细观察,仿佛能看到它们在古老的海洋里游动的身影。

朋友在旁边说:“你看,这三叶虫多小啊,就这么一点点。

”我笑着回应:“可别小瞧它们,在它们那个时代,也是了不起的存在呢!”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了一只猛犸象的化石。

它那长长的象牙弯曲着,好像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我摸着那化石,心里想着,这么庞大的动物,怎么就灭绝了呢?是环境的变化,还是人类的活动?这让我不禁有些伤感。

逛完了几个展厅,我们都有点累了,就坐在休息区休息了一会儿。

我喝了口水,跟朋友聊起了刚刚看到的那些展品,越聊越兴奋,感觉还有好多东西没看够。

休息好了,我们又充满活力地前往矿物岩石厅。

一进门,就被那五颜六色的矿石闪瞎了眼。

合肥地质博物馆一日游日记二年级

合肥地质博物馆一日游日记二年级

合肥地质博物馆一日游日记二年级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合肥地质博物馆,这里可真美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三个巨型石柱组成的主题大门。

它的顶部有两只憨态可掬的小恐龙呢!正面还写着几个金光闪闪的字——合肥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

进了大门向前走就能看见两座拱形的桥,很像彩虹的造型哦!在水中倒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夺目。

远处依次排开十八根石柱,分别刻画出18种动物的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给博物馆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再往前走,你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古代文明遗迹:公元前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双墩;五万年前原始社会遗留的房屋——大通古猿人洞穴群;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象征性建筑——兵马俑坑……每当夜幕降临时,整个园区便被华灯笼罩,无数盏红灯像满天繁星,又似条条银河倾泻而下,在天空编织出一道美丽的七彩长虹。

我们先坐车来到了科技广场的停车场,在那里做游戏。

第一个游戏叫:旋转木马。

我骑上木马,随着音乐不停地转呀转,好像一直要把所有的烦恼都甩掉似的。

接下来,我玩了飞行棋,谁知道我才玩了半局,那些障碍物全变成了炮弹,威力非常大,结果输得好惨。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这么快就到了下午,我们只好回家喽!然后就是我最期待的“火山爆发”啦!刚一踏进展览馆,迎面扑来的热浪顿时使我感觉到自己像置身于一团熊熊烈焰之中。

抬头仰望,只见四周墙壁上的每块岩石表层下均为镂空,每隔30厘米左右凿有一孔,或为观察口或为注水孔。

因此地壳活动剧烈,地表极不稳定,所以这里经常喷发岩浆。

这时,有一股气体从深邃的裂缝中冒出来,像熊熊燃烧的火球冲向天际,照亮了整个黑暗的世界,刹那间,热浪滚滚、砂石翻滚,犹如发生了一场猛烈的地震,就连玻璃也被震碎了。

仔细瞧瞧这些岩石内部,竟然与月球上的环形山类似!在一幅展板上,清晰地标记着岩浆的分布情况。

由此可见,6500万年前,地球曾经遭受过一次严重的火山喷发事件,它摧毁了这颗蔚蓝色星球上的万千生灵,同时也将这种物质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凝固在这些冰冷的岩石之中。

合肥正茂通地质勘查技术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合肥正茂通地质勘查技术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合肥正茂通地质勘查技术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合肥正茂通地质勘查技术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合肥正茂通地质勘查技术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工业与专业设计及其他专业技术服务资质空产品服务空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 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合肥地质博物馆游记

合肥地质博物馆游记

合肥地质博物馆游记我有幸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拜访了合肥地质博物馆。

这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中心的博物馆,以其丰富的地质和矿物藏品而闻名于世。

这是一次充满教育意义和惊喜的旅程,我将在这篇文章中与大家分享我的经历和感受。

当我踏入合肥地质博物馆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的建筑和富有现代感的设计。

博物馆的外观犹如一块巨大的石头,象征着地质的力量和永恒。

走进大厅,我被迎接的是一幅巨大的地质时间表,它清晰地展示了地球漫长的历史。

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

我沿着展厅的曲线走廊向前,一幅幅精美的地质标本吸引着我的目光。

这些标本展示了地球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化石,它们不仅仅是静态的展品,更像是一本个体的历史书。

我在展品前驻足良久,细细观察着它们的细节,仿佛能够听到它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在博物馆的核心展厅,我见到了一块巨大的化石,它是一只古代巨兽的化石骨骼。

这个巨兽曾经在地球上漫步,生活在数千万年前的古代。

站在它面前,我感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巨大变化,也深深地感叹着地球的伟大和生命的奇迹。

除了地质标本,博物馆还有许多互动展览,让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和地质学。

例如,我参加了一个地质实验,通过模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过程,我亲身体验到了地壳运动的力量和影响。

这种互动的方式让我对地质学充满了兴趣,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球的奥秘。

在博物馆的最后,我参观了一个关于矿物的展览。

这个展览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珍贵矿石,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各异,令人叹为观止。

我了解到,这些矿石不仅仅具有美丽的外观,还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

它们是地球的财富,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

参观合肥地质博物馆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这次旅行,我深入了解了地球的历史和地质学的知识,也对地球的美丽和伟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次旅行不仅仅是一次游览,更是一次教育和启发的旅程。

回到家后,我将这次旅行的经历和感受与家人和朋友分享。

我鼓励他们也去合肥地质博物馆参观,体验地球的奇迹和魅力。

合肥有座火山

合肥有座火山

合肥有座火山合肥,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该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合肥地处淮河流域,被誉为“黄金水道”的交通优势地带,也是一座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在合肥市郊的冶山脚下,有一座古老的火山,被称为合肥火山。

合肥火山是中国少有的现代标本保留较好的火山岩带,也是中国唯一一个足够保存与火山爆发相关的大量火山遗迹的标本。

合肥火山位于合肥市长丰县境内,属于喷出型火山,形成于3150万年前,是古近纪的产物。

火山喷发形成的山体呈锥形,高约200米,周围被平原环绕,使得火山显得更加壮观。

合肥火山是中国火山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国内外地质遗迹研究的重要地点之一。

火山遗迹保存完好,山体上可以看到火山口、断壁、溢流岩和火山灰等现象,这些遗迹对于研究火山喷发过程及构造变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合肥火山的喷发物主要为火山灰和碎屑流。

火山灰是由岩浆爆炸喷发时产生的碎屑物质,粒径较小,可以飘散到较远的地方。

碎屑流是由大量的岩屑、碎石和火山灰组成的流体,一般沿火山的坡面向下流动,速度极快,具有破坏性。

合肥火山的喷发历史比较活跃,短短几百万年内多次喷发,形成了多个喷发中心。

这些喷发中心在火山爆发时会同时活动,形成独特的喷发景观。

火山喷发时,岩浆从火山口喷出,形成火山熔岩流,熔岩经过冷却凝固后形成固态岩石,如玄武岩和安山岩等。

合肥火山的火山景观独特美丽,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火山科学家前来探索研究。

火山景区内还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有各种植物和动物栖息于此。

火山周围的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也吸引了大量农民在火山周围居住和耕种。

合肥火山与合肥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不仅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还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和良好的旅游环境。

合肥火山的存在为合肥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游玩,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合肥火山是合肥市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火山学研究的重要据点之一。

这座火山的存在让合肥市在地理、生态和科学研究领域都享有盛名,使得合肥成为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城市。

合肥自然条件

合肥自然条件

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
3.5.1水文条件
项目建设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排水通畅,无积水可能,历史上无洪灾记录。

3.5.2地质条件
厂区地质情况良好,土质为江淮冲洪积层粘土,黄褐色。

坚硬密实,膨胀性弱,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0.25 MPa~0.3MPa。

地下水位约在0.6m~0.8m,属上层滞水,无侵蚀性。

地震:区域内地震中具有带状分布特征,历史上合肥-巢湖一线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并有往返跳动之势。

按《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确定,合肥市基本烈度为7度。

3.5.3气象条件
表3-2 合肥地区气象情况。

合肥有座火山

合肥有座火山

合肥有座火山合肥,是中国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除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之外,合肥还拥有一座“火山”,这座火山被称为合肥有座火山。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座火山的神秘面纱,了解它的起源、历史和文化意义。

合肥有座火山位于合肥市庐阳区的巢湖市,地处安徽省中部平原地区。

这座火山是中国东部地区少有的火山地貌之一,其火山锥高约75米,火山口直径约300米,火山锥周长约800米。

虽然在地质学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活火山,但是合肥有座火山却因其独特的地质景观而备受关注。

关于合肥有座火山的形成,它的形成时间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新生代,大约大约6000万到8000万年前,受地壳运动和浅源岩浆活动的影响,合肥有座火山应运而生。

在随后的长期地质变迁中,火山生生不息地呈现着不同的姿态,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火山遗迹。

合肥有座火山不仅在地质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历史和文化上也具有深远影响。

据考证,合肥有座火山在古代被称为“小昆仑”,是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一处重要地标。

传说中,古代帝王黄帝曾在此驻足,感怀人生,创作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黄帝内经》。

这一段丰富的历史故事为合肥有座火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神秘色彩。

在合肥有座火山周围还发现了许多古代文化遗迹,如古代石刻、碑刻、石雕等,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线索和文化信息。

这些古代文化遗迹,不仅见证了合肥有座火山悠久的历史,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合肥有座火山还是当地的风水宝地,许多古代文人学士视合肥有座火山为灵感泉源,到此游览观光,领悟人生。

合肥有座火山周围还有许多古代寺庙、庙宇,这些建筑与火山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如今,合肥有座火山已成为合肥市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每年春秋两季,游客们纷至沓来,登上火山顶,俯瞰周围美景,感受历史沉淀和自然之美。

而在夜晚,火山勾勒出的轮廓在灯光的照射下,更显得神秘而壮丽。

合肥有座火山

合肥有座火山

合肥有座火山合肥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位于中国安徽省的中部地区。

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合肥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合肥也是一座拥有火山特色的城市。

在合肥市境内,存在着一座古老的火山,它就是著名的合肥有座火山。

合肥有座火山,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心圩镇,是中国内地最大的剥露式火山遗迹。

这座火山又名巢山,是安徽省内唯一一座著名的火山遗址。

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四千万年前,地质年代属于新近纪第三纪地层。

在当今科学研究的成果中,通常认为火山原状是中新世后期的产物,距今约两百万年左右。

巢山是一座独特的火山,不同于常见的喷发式火山,而是以剥蚀的方式形成,因此在地质学上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巢山火山岩主要为流纹岩、安山岩和玄武岩等熔岩岩浆喷发形成。

在巢山山区,可以看到大量的熔岩岩浆流纹岩。

这些熔岩岩浆呈现出美丽的景观,形成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自然画卷。

巢山的火山岩颜色多样,有的呈现出深灰色,有的呈现出深褐色,有的则呈现出红色,这些火山岩形成了绚丽的色彩层次。

在巢山山脉的地质构造上,也有着多种破裂、断层及逆冲构造的地质现象。

巢山火山的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山上的岩层翻滚曲折,具有非常独特的地质结构。

在地表上,可以看到火山锥体和火山口,这些构造性的地质特征展现了巢山火山的雄伟景观和壮美风貌。

而在山脚下,火山熔岩流的地表流纹和奇特地质景观也让人叹为观止。

巢山火山不仅在地质上独特,还在文化上有着特殊的含义。

巢山火山是合肥市的地名由来,它不仅是合肥的象征之一,也被视为合肥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

相传巢山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安徽省地名的由来之一。

据《山海经》的记载,巢国曾经在巢山地区建都,使巢山与华夏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巢山在中国传统小说《西游记》中也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被称为火焰山,是孙悟空等人翻过的一座著名山川。

巢山火山不仅在地质和文化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

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巢山火山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观赏。

合肥有座火山

合肥有座火山

合肥有座火山合肥有座火山合肥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素有“徽文化之都”和“铜陵铁路枢纽”之称。

然而,合肥市内还有一个影响历史的自然地理奇观——芜湖火山群,而其中最活跃的就是“合肥火山”。

合肥火山群,位于合肥市包河区西南5公里处,由芜湖火山群的蚕丝山岗、姥山岗、太阳山岗、大麻山岗和天山岗五座熔岩台构成,全长约20公里,面积约158.2平方千米。

其中,海拔305米的蚕丝山岗是合肥市的最高点。

合肥火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时代,每到夏秋季节,火山熔岩和岩浆不时喷涌而出,熔岩流形成了现今的合肥火山群。

火山喷发早已不再,但留下了充足的证据供人们探索。

火山口合肥火山的主要特色是其火山口。

虽然已经关闭了,但是火山口留下的石灰岩墙却被当作了花岗岩使用。

在墙上可以看到熔岩层、火山岩和石灰岩的混合物,充满了神秘和光彩。

火山口边缘是一个狭窄的裂缝,被称为龙门。

一些艰难跋涉的人可以在龙门攀爬,然后到达火山口。

熔岩流合肥火山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熔岩流了。

熔岩流是由喷发出来的高温物质在山坡上和山谷间的流动形成的。

它们的形态各异,有的象一条蛇,有的像一个圆球,有的则像一條长长的油蛇。

在阳光下,熔岩流表面呈现出各种奇妙的纹路、色彩和光标,犹如仙境。

玄武岩合肥火山群的岩石由火山喷发时喷出的物质组成。

玄武岩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的质地坚硬,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建筑领域。

在火山群内,可以看到大量的玄武岩,它们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态和颜色。

火山矿泉水合肥火山不仅景色壮丽,还拥有天然矿泉水资源。

火山矿泉水是由地下深层矿物质渗透到水中形成的,富含各种微量元素,被誉为“活性水”。

矿泉水还含有红柳叶等植物的自然酸,可以改善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被誉为“一瓶稀土水,再也不用修身养性了”。

合肥火山虽然不如黄山、庐山那样著名,但它却独具特色,被很多游客和当地居民所钟爱。

在合肥探索完自然风光之后,别忘了品尝一瓶来自火山内部的矿泉水,舒缓一下疲劳的身体吧!。

合肥有座火山

合肥有座火山

合肥有座火山合肥有座火山,这是许多合肥人都不知道的事实。

这座火山位于合肥市区西北约15公里处,名叫马鬃山。

它是合肥市内唯一的一座火山,也是华东地区仅存的古火山之一。

马鬃山火山喷发时间距今已有上亿年历史。

该火山形成于更新世古冰川时期,其熔岩岩浆喷发后,迅速冷却成为玄武岩,形成了现今的火山遗址。

马鬃山又名马鬃岭,因山势陡峭,高耸入云,酷似一匹马的鬃毛,因此得名。

这座火山属于玄武质岩浆喷发构造,周围地质构造复杂,形态多样的火山构造岩等地质遗迹非常丰富。

马鬃山火山地质公园占地面积510余亩,系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单位。

其地质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喷发岩、玄武岩、熔岩管、火山灰等地质遗存,是一座特殊的火山地质遗迹。

登上马鬃山,一览众山。

远远望去,山峦叠嶂,层峦叠嶂,苍翠欲滴,风景如画。

站在山巅,俯瞰合肥城区,远处的合肥市区、滨湖新区尽收眼底,极目远望,长江之滨、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马鬃山周边密布着一些自然风光,山中群峰秀丽,奇石峻拔。

山脚下有草原、湿地、森林、岩洞等丰富的自然景观,是徒步旅行、摄影、探险的理想场所。

这里还是远足,徒步登山的好去处,更是房车露营的胜地。

马鬃山是一座集旅游、休闲、研学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来到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探寻火山地质的奥秘,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

爬山、远足、露营、观景、摄影等活动在这里应有尽有。

马鬃山不仅是一座自然景观优美的火山,更是一座富有历史文化的景区。

山上还有一些古老的建筑和石刻文化遗迹,以及一些传说和故事,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感受古老的文化底蕴。

马鬃山周边还有一些寺庙和古迹,例如马鬃山大佛寺、清凉寺等,这些寺庙历史悠久,建筑古老,保存完好。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佛教文化和历史建筑的魅力。

马鬃山还有一些传统手工艺和美食,如马鬃山泉水、马鬃山豆腐、马鬃山米酒等,这些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都是马鬃山的特色。

游客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购买一些特色手工艺品,留下美好的回忆。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里会举办花灯会,燃放烟花爆竹,游人如织,场面十分壮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地质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

地理坐标:东径116°40′~117°52′,北纬31°30′~32°37′。

周边毗邻为:东至肥东县元祖山与滁县地区为邻,西至肥西县金牛乡与六安地区交界,南临巢湖隔湖与巢湖地区相望,北抵舜耕山与淮南市接壤。

东西横距133公里,南北纵距124公里。

全市总面积7396.7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163.3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96.8%,水域面积23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2%。

市辖区为:东、中、西三市区,一郊区;郊县为肥东、肥西、长丰三县。

一、地质(一)构造:在地质构造上,合肥地区属于下扬子海槽和淮阳古陆边缘地带。

震旦纪前,该地为烟波浩淼的海浸区,吕梁造山运动,产生了淮阳高地与古大别山。

白垩纪的燕山运动,江淮间出现皱褶,形成了江淮丘陵。

第四纪的喜马拉雅运动,地壳升降、断裂、波折,出现西东走向的江淮分水岭,形成江淮分水格局。

合肥地区断层较为发育,除郯庐(山东省郯城至安徽省庐江)深断裂通过其东部外,境内尚有纵横九道断层。

从北向南依次为:孤堆至七里塘断层、瓦埠湖至护城岗断层、年家岗至吴山庙断层、朱巷至双墩断层、肥中断层、蜀山断层、桥头集至东关断层、巢湖断层和六安断层(亦称肥西—韩摆渡断层)。

(二)地层:合肥市地区地层,除局部地区为太古界、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层外,大部分为中生界地层。

肥东郯庐断裂带以东低山残丘区,为古淮阳地质延伸部分,有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震旦纪前磷片岩和震旦纪变岩裸露。

断裂带以西以垩纪地质为主,堆积约四千余米厚中生界地层。

长丰北部属舜耕山脉地质,为古生界寒武纪、奥陶纪地层。

岩持以灰岩和沉积岩为主,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震旦纪石英砂岩、页岩、白云岩亦有出露。

中南部及合肥市城郊多为白垩纪地层。

肥西县境内,大部分为大别山沉降地层(又称中生代合肥凹陷地层),除坊虎山南麓呈东西向狭窄地带有少数前震旦纪变质岩裸露外,其余皆为中生界侏罗纪陆相地层,地下分布着红砂岩、砾岩及大别山杂岩。

全市境域内地层上部,广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其厚度,据钻探资料:肥东八斗9米、护城岗29米、梁园33米、路口集38米、店埠44米、撮镇63米,郯庐断裂附近分别为103米和144米以上。

郊区从西北向东南由薄变厚,在10~100米之间。

肥西县境内大柏店—上派——柿树岗—洪桥一线以西厚度在10米以内,五十小庙—花岗—桃溪以东厚度在20米以上,再东达40米。

岩性以粉砂、粘土为主。

巢湖北岸平原,为近代冲积型地层,堆积着数十米厚的内陆湖泊沉积物。

二、地貌合肥市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境内具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河湖低洼平原三种地貌,以丘陵岗地为最大地貌单元。

(一)丘陵岗地:北自舜耕山南麓,南至巢湖北岸,其间绝大部分为波状起伏的丘陵岗地,地青呈岗、冲三种地形。

江淮分水岭出大别山向东北延伸,在肥西县大潜山入境,蜿蜒逶迤,横贯市境中部,至肥东县元祖山北侧出境。

市辖境内分水岭脊高程75~92米(废黄基点)。

江淮丘陵岗地面积6303.77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地面积87.2%。

地表绝大部分为耕作田,作物以水稻为主。

(二)低山残丘:低山残丘区分布于市境东、西边陲地带。

东部山区,山脉自肥东县东北部元祖山起,沿肥东县东境边界线向西南延伸,经马湖、文集、西山驿、桥头集等乡镇地界,直至巢湖北岸,绵延110公里,大小山峰24座。

东部山区以浮槎山为最高,海拔418米(全市最高点),其余皆为100~300米之间低山。

西部山区为大别山余脉,脉络西东走向,绵延25公里,山峰6座,并列于肥西县西部地带,以大潜山为最高,海拔289米,其余皆为200米左右低山。

另外,市境中部有独出山体4座,以大蜀山为最高,海拔282米,为合肥城郊最高点。

低山残丘区面积为358.17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地面积5%。

东部山区,矿产丰富;西部山区,林木繁茂;中部大、小蜀山,已辟为自然、人文景点。

(三)河湖低洼平原:长江流域巢湖沿岸及南淝河、派河、丰乐河、杭埠河等河流下游两侧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地肥沃,圩堋相连,物产丰饶,地面高程7~15米。

淮河流域,瓦埠湖、高塘湖沿岸为近代沉积所形成的沿淮湖滩。

滩地平原,地面高程20米左右。

河湖低洼平原面积为501.44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地面积7.8%。

河湖平原面积包括巢湖、瓦埠湖、高塘湖各一部分水域面积,肥东县黄荡湖沿岸及其各支流沿岸地带。

三、地壤·植被(一)土壤合肥地区土壤以黄棕壤、水稻土两类为主要土壤,约占全部土壤的85%。

其余为石灰(岩)土、紫色土和砂黑土。

土壤计为5个土类,12个亚类,103个土种。

黄棕土壤遍及全境,成土母系下蜀黄土。

该土壤土层较厚,质地粘重,阻水、阻气,在30厘米深以上形成滞水层,水分难以向下渗透。

降雨时上层滞水,即从地面流失,雨过天晴,土壤很快又变干,出现龟裂。

适耕期短,肥力低,理化性关也差。

此土壤俗称黄泥或“黄泥板子”。

农民形容为“下雨流不歇,晴天大开裂”,还有“雨天一包脓,晴天一块铜”之说。

水稻土呈黄白色或青灰色,下部有细砂层、砾石层,其成土母质为下蜀黄第四纪堆积物。

原成土母质,经过人类长期耕作水稻后,逐渐发育形成一种特殊类型的耕作土壤。

该土主要分布于巢湖沿岸低洼圩区及中部波状丘陵旁中间。

该土壤在上旁地肥力较差,下旁地及十阶地平坦地带,肥力较高,低洼地带,土性冷,团粒结构差,系石灰岩风化物,属自然土壤。

市境内东部和西南低山残丘及舜耕山南麓,零性分布着紫色土和砂黑土。

紫色土质地较轻,结构疏松,含有砂粘、砾石,成土母质为大别山红砂岩,含水性差,有机质贫乏。

砂黑土(又称黑土)成土母质为黄泛沉积物,上部为黑土层,下部为砂石土层,故又名砂石黑土。

黑土层一般厚度30厘米,颜色浅灰或暗灰,质地多属粘壤,无石灰反映,中性偏酸,有机质含量低;砂石层局部出现在70厘米左右浅土层,多数在两米以下深土层。

砂黑土土壤组合变化,按地形从上到下划分为黄土、灰白土、黑粘土三个亚类。

三亚类土都是质地粘重,土性冷,耐旱,易涝渍,是水、肥、气、热很不协调的一种土壤。

此类土壤亦是适耕期短,耕作阻力大,难以耕种。

全市境域内土壤酸碱度适中,一般中性偏酸,较适宜各种作物生长。

(二)植被合肥市境内土地,大面积已开垦为农田,植被覆盖主要是农作物,林木甚少。

建国前,山峦多为荒山秃岭,自然景观极差,水土流失严重;波状丘陵地带无成片林,只是村屯宅旁有少量林木。

灰色和黄褐色,是旧合肥城乡的两大主色块。

建国后,经过30多年的人工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逐步在扩大。

现全市陆地垦植指数为52.3%,其中农作物覆盖占垦植数92.9%,森林占垦植数7.1%。

农作物方面,以稻、麦、菽类为主,其次为薯类、玉黍、棉、油料、瓜蔬等。

历史上合肥地区农耕制度多为一年一熟,即以一季中稻为主。

建国后,耕作制度有所改变,麦稻轮作,一年两熟。

南部低洼圩畈区,1964年以来,推广油菜或紫云英和双季稻轮作,实行一年三熟耕作制。

森林方面,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组成的混交林,是全市主要森林木植被类型。

常绿树种主要有:女贞、松、柏、广玉兰等40余种;落叶树木主要有:椿、枫杨、槐、柳、榆、桐等30余种。

经济林木主要有:桃、李、柿、杏、枣、苹果、枇杷、桑等20余种。

庐江地质第一节地质〔岩层分布〕庐江地质构造古老而复杂,地层有南北两相之分。

城北丘阜区出露有上元古界到中生界较全的沉积岩系;砖桥丘陵区拥有庐枞盆地广泛的火山岩系堆积;县境西部柯坦、浮祥山一带,隐伏着下元古界变质岩系。

兹分述如下:一、变质岩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出露有白云质大理石,含磷片麻岩、石墨片岩等,分布在西部浮祥山、柯坦一带,但大部被侏罗系上统毛坦厂组火山岩系所覆盖。

其中浮祥山穹折断束一带断续出露,在白石山北坡经罗家埠到青龙山西北有零星露头,洪家山出露较广。

二、沉积岩1、震旦系下统张八岭组:绢云母石英片岩和上统灯影组硅质层,灰岩夹页岩及上部含硅质白云岩,零星分布于城西、盛桥——东顾山褶皱带之西,郯庐断裂带以东。

2、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白云岩、含泥质结晶灰岩及硅质页岩、泥质粉砂岩等,主要分布于东顾山、二蛟子山东侧,直到盛桥南零星出露。

3、志留系高家边组黄绿色泥质页岩夹粉砂岩,在城东部及东北部出露。

茅山组和坟头组灰色中厚层细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下部夹页岩,在鲢鱼山、二十里铺、十里茶亭及盛桥西南地区和东顾山东坡,多呈低阜和洼地状。

4、泥盆系五通组灰色石英砂岩、石英岩、夹页岩及粘土层,含鱼骨化石、磷木化石,出露在城东北的东顾山、磨盘山、龙池山、夏砾山。

5、二叠系下统栖霞组为深灰色厚层灰岩,含燧石结核,局部夹泥灰岩。

出露于石山到东顾山、黄金凹一带。

孤峰组为灰黑色燧石层及硅质页岩、含磷结核页岩。

其上统龙潭组上部含碳质板岩,下部棕色板岩夹粉砂岩。

大隆组为深灰色页岩、碳质页岩夹硅质页岩、粉砂岩常出露于钻孔中,地表少见。

6、中生界三叠系中统铜头尖组,下部为钙质粉砂岩,上部为钙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夹泥灰岩。

上统拉犁尖组,下部为灰色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碳质页岩,上部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含泥砾和硅质,分布在岳山、龙桥一带。

7、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在庐枞火山岩盆地边部及岳山和城北丘阜区两侧,下部磨山组下段为浅灰中粗粒石英砂岩夹细砂岩,含砾石层,有时夹粘土;上段为杂色泥质粉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夹碳泥岩,含植物化石。

上部罗岭组下段泥质粉砂岩及细粒石英砂岩,局部含碳质,有砾石层;上段为紫红色铁锰质粉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

上统为火山岩系(另述)。

8、白垩系下统杨湾组,为砖红色细砂岩夹细中粘砂岩,砂岩上部含石膏。

分布在七桥、泥河一带。

上统浦口组为红色角砾岩夹薄层细砂岩互层,分布在龙王顶一带。

9、新生界第三系,以红色砾岩和砂砾岩为主,砂岩和砾岩相互成层,夹有薄层页岩,分布于庐北的魏家老屋、许家墩,西南部的石榴山、龙王顶、岱鳌山一带,广泛出露在罗昌河以北、菖蒲山以南地区。

10、第四系上、中、更新统,在各丘阜区边部呈现为棕红色网纹状粘土夹砾石层。

上部为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含铁锰结核,在黄屯南山至马鞭山一带,出露为砾岩卵石及红土、红黄土堆积,以次生石英岩与火成岩碎块为主,砾石大者1米以上,一般均碗口大小,形状不等,多出现单面刻划擦痕。

第四系全新统,呈现黄褐色亚粘土及砂质粘土、浮泥、沙卵石。

广泛分布在县境低洼区、平坦地区岗垄地带及河谷地带。

三、火山岩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到白垩系下统。

境内燕山期火山活动频繁,形成的火山岩系多分布在县境东南部庐枞火山盆地。

其次有牛王寨低山丘陵区、沙溪、巢湖岸边同春等地。

庐枞盆地火山岩系,以其喷发旋回,可归纳为四组七段,自上而下列表分述。

另外,沙溪、柯坦以及巢湖岸边同春等地,见有安山质、粗面质熔岩及碎屑岩等,因研究程度低,分布零星,统归毛坦厂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